从公司法法理看一人公司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有众多的中小业者,他们在整个国家的经济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规避公司法对于设立公司须有复数股东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实质性一人公司,而这些实质性一人公司的存在是不符合中国现行公司法立法目的的。但是,通过对于公司法人的本质以及有限责任制度的经济价值的再认识,我们从法理层面论证了需要在法律上承认一人公司,这也是本文的根本目的。
    本文以民商法学理论为基础,同时涉及法哲学,法经济学和法制史学等学科领域,采取了法的经济分析方法、运用历史的方法以及比较的方法进行多角度思考,并采用了“柯多――希克斯效率”(Kaldor-Hicks)的标准来评价一项法律制度的效果,以期对公司法理论进行再思考并最终有所突破。
    全文共六章,约3万字,除了第一章“导论”和第六章“结语”外,本文主干分为四个部分:
    第二章“一人公司概述”:概括地叙述了一人公司概念、分类,以及产生和世界各国发展之现状,并且提出了一人公司对传统公司社团性理论的挑战,对有限责任制度的挑战以及在事实上已有实质性一人公司的存在的前提下讨论一人公司的必要性的问题。
    第三章“公司的本质”:“法人实体说”不能合乎逻辑的分析为什么该实体是独立的且具有自然法上的要求获得法律承认其人格的伦理性。法人制度的出现从根本上讲是法律对于社会生活尤其是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积极回应,是为保护个人经济自由而创设的法律制度,其目的无非是使个人更方便地参与经济活动,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法人并非事实存在和天然存在的权利义务关系主体,其产生归因于抽象的立法技术,其为民事主体纯粹是基于自然人的社会需要,而进行法律上的拟制,是近现代法技术的杰作。通过分开论证公司在商业交往领域和民事侵权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得出公司不单单是“契约的联结”。虽然,从公司的商业角度和历史角度来说,一家组建而成的公司,像其他形式的企业一样,基本上是一系列交易的结合点所在。但是在侵权领域,由于规定了有限责任,受害人将有可能得不到足够的补偿,因此法律等于实质性地介入了权利的分配,这样,我们就很难再简单停留在认为法人是仅仅出于为了法律关系的划一处理而进行法律上的拟制的阶段了,公司更象是法律赋予的任何人可以通过设立公司这种形式而在某种场合可以只负有限的法律责任的媒介。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公司是成文法的产物,是基于政策的原因,法律所创设的一种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并符合特别的法律(公司法)规定的独立于其成员的拟制的实体。
    第三章“有限责任制度”:同分析公司法人的本质时所采取的思路一样,从它的商业和历史角度来看,它更象是一个大合同(即公司)中明示的条款,商业交易的债权人将只能从限定的财产中取得补偿。但是从侵权的角度来看,它是法律赋予公司(或者说躲在后面的股东)的一种特权——在发生侵权的时候,他们只以一定的财产补偿受害人。因此,从总体来说,有限责任是法律出于一定的政策目的而赋予公司的权利。有限责任有诸如促进投资、更好地分配企业失败风险、促使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增进了市场交易等优点。但是,也有诸如增加股东有用债权人的钱进行赌博的动力、“道德危险因素”有可能膨胀致使股东可能滥用有限责任制度,以及由于有限责任制度的原因侵权受害人有可能得不到足额的赔偿等
    
    缺点。但是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可以知道,问题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严重,而且从资本主义社会几百年的发展史来看,有限责任制度整体的效果应该是符合“柯多――希克斯效率”的。随后,又概述了公司法人格否认理论以及其本质属性。这种制度是对公司独立人格以及有限责任滥用的有效限制,其根据和标准为是否符合公司独立人格以及有限责任制度的立法目的。
    第五章“一人公司妥当性论辩”:从历史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社团性并非是公司法人所不可或缺之属性,从政策的角度,去除社团性因素也不无可能,因此,社团性不应该成为一人公司理论上的桎梏。从公司管理的现实情况和其经济上的原因出发,分别对公众持股公司和非公众持股公司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非公众持股公司中,股东密切的参与管理具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同时结合对各国的公司法人格否认理论和司法实践的考察,得出了一人公司并没有对有限责任制度构成根本性的冲击的结论。通过仔细分析实质性一人公司和形式上一人公司分别对经济的影响以后,我们发现,从法律上承认一人公司将会起到避免实质性一人公司带来的无谓的浪费和节省投资者交易费用的效果,因此,这种政策是有效率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得出该政策应该予以实施,我们还要分析它有可能带来的弊端。经过对单数股东对责任财产的影响,单数股东滥用有限责任制度的实际危害大小以及对侵权受害人的影响的分析,我们认为在有完善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存在的前提下,一人公司带来的弊端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严重。从而最后得出结论,一人公司在法理的层面上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Middle and small-sized proprietors in china are emerging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raining, which play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the whole economy. To avoid conflicting with the multi-shareholder stipulation in Company Law, there are many de facto "one man company"s set up by using nominal shareholders in today's China. Although one man company is illegal under current Chinese legal system, this thesis is trying to demonstrate the necessity of allowing its existence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essence of the company and the rule of limited liability.
    
    Based on the civil law and commercial law, this thesis also covers the areas of philosophy, economics, and history. To revalue the company law, many methods are also used, including economic analysis,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Kaldor-Hicks Efficiency" analysis.
    
    The thesis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including Preface (Chapter One ) and Epilogue (Chapter Six), in total 30 thousand words approximately. The main body of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4 chapters:
    
    Chapter Two "Summary" :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some facts in some foreign countries. The existence of one man company challenges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corporation" and rule of limited, and it is time to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one man company.
    
    Chapter Three " Essence of the Company" : The emergence of legal person essentially is the active response of the law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ic life. It aims to protect people's freedom in doing business and helps people do business more conveniently. The legal person is not born naturally and it is a masterpiec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law, which is invented technically for the urgent need of the society. The company is not only a "nexus of contracts" for its different roles in the area of commercial transaction and torts. Although,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commercial point of view, a company, just like other types of enterprises, is nexus of a serial of transactions, the victim will not compensate adequately in the cases of torts because of the rule of limited liability. At this point, the company is more like a media permitted by the law to evade the liability. The company is a product of the statute and it is a fictive entity independent of its members, which comes into being after some certain legal processes.
    
    Chapter Four "Rule of Limited Liability": Analyzed in the same way as in the Chapter Two, the rule of limited liability is just like an explicit clause in a huge contract (the company). The maximum compensation that the obligee of the commercial transaction
    
    can get is the whole company property. In the torts, the company has a privilege gifted by the law, i.e., the company only needs to compensate with its own property. In general, the rule of limited liability is good to encourage transaction, promote investment, and make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operation. There are also many disadvantage arising from the rule, such as empowering the shareholder to gamble with borrowed money, abuse of rule for the moral hazard factor and inadequate compensation in case of orts. But the situation seems to be not so bad as people imagined. The history of capitalist countries proves that the rule of limited liability accords with the ""Kaldor-Hicks Efficiency". This chapter also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disregarding of corporate personality and its essential characters. The theory is efficient in restraining the abuse of the rule of limited liability.
    
    Chapter Five "Argument on Necessity of One Man Company":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the corporate personality is not an inalienable character of the company, and it also can be abolished technically by the legislation.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public company and private company in corporate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aspects, and it points out that it is reasonable for the shareholders to operate totally or mostly by themselves in private companies. Considering the theory of disregarding the corporate personality and
引文
中文类:
    1. 王天鸿:《一人公司制度比较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 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 张俊浩:《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修订第3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4. 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 刘兴善:《论公司人格之否认》,载于《商法专论集》,三民书局1982年版。
    6. 柯芳枝:《公司法论》,三民书局1991年版。
    7.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8. 苏鹏飞、刘胜题:《一人公司的有关法律初探》,《法制与经济》1997年第6期。
    9. 王红一:《公司法功能与结构法社会学分析——公司立法问题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 范键、赵敏:《论公司法中的严格责任制度》,《中国法学》1995年第4期。
    11. 李开国:《民法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8月版。
    12. 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 江平等主编:《法人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 郑玉波:《民法总则》,台湾三民书局印行1979年第11版。
    15. 黄立:《民法总则》,台湾自行发行1994年版。
    16. 周桐:《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17. 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 洪君彦主编:《当代美国经济》, 时事出版社。
    19. 李益琛:《日尔曼法概论》,商务印书馆1944版。
    20. 全国人大财经委编:《合法企业法,独资企业法热点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
    21. 周楠:《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版。
    22. 洪君彦主编:《当代美国经济》, 时事出版社。
    23. 宋永新:《美国非公司型企业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4. 柯菊:《一人公司》, 《台大法学论丛》第22卷第2期。
    25. 陈现杰:《公司人格否认法理述评》,《外国法译评》1996年第3期。
    26.王涌:《一人公司导论》,《法律科学》1997年第4期。
    27. 韩长印,杜亚敏:《公司法律特征及其变易探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3期。
    28. 江平:《中国公司法完善的几个问题》, 中国民商法网站 http://www.civillaw.com.cn/
    29. 江平:《公司法与商事企业的改革与完善(三)》,《中国律师》1999年第4期。
    30. 林国权:《论一人公司》,《月旦法学杂志》 1997/3第22期。
    31. 娄万锁:《试论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2期。
    32.彭汉英:《当代西方的法律政策思想》,《外国法译评》1997年第2期。
    33. 戴奎生:《关于德国一人公司和中国“一人公司”的立法比较》,《中德经济法研究所年刊》 (1992)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译文文献:
    1. 波斯那:《法律的经济分析》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2. 罗结珍译:《法国公司法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版。
    3. [德]福尔克?博伊庭(Volker Beuthien):《德国公司法中的代表理论》载《民商法论丛》,总第13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 [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王军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5. 布莱恩 R.柴芬斯:《公司法:理论、结构和运作》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7. 波斯纳:《实用主义,能为法律提供什么》, 《法学文稿》2001年第二期。
    8. 科基尼—亚特里道:《比较法的某些方法论方面的问题》,《法学译丛》1987年第5期。
    
    外文文献:
    1. Janet Dane: "Company Law"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 R.W.Hamilton:The Law of Corporations,1991 By West publishing C0. 3rd Ed.
    3. F. W. Maitland, "The Law of Real Property," Collected Papers, vol. I, ed. H. A. L. Fish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4. Alfred Conard: "Corporations in Perspective", The Foundation Press.1976.
    5. Oliver Wendell Holmes: The Common Law, edited by Mark DeWolfe Howe,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63.
    6. L.C.B.Gower:Principle of Modern Company Law, 5th.ed., Sweet &Maxwell,1992.
    7. Phillip.I. Blumberg:"The Law of Corporate Groups: Substantive Law",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7.
    8. Phillip Blumberg: "The Law of Corporate Groups: Procedural Problems in the Law of Parent and Subsidiary Corporations",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3.
    9. R.C.Clark: "Corporation Law", Little,Brown and Company,Boston.
    10. P.Farrargs: "Company Law",Batterworths 1988.
    11. Eastetbrook&Fixhel: "Limited Liability and the Corporation" 52 V.Chi.Rev.89 1985.
    12. R.C.Clark: "The Regulalion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92Harv.1.Rev.
    13 Meiners,Mofsky&Tollison:"Piercing the Veil of Limited Liability",4 Del.J.of Corp.L.351,1979.
    14. R.B.Thompson:"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An Empirical Study", Cornell Law Review, Vol.76,1991.
    15. [日]管原菊志:《一人社会》,《法学研究》,1973第37卷第一号。
    16. 森本滋著:《法人格的否认》,载于江头宪治朗主编:《会社判例百选》第五版,有斐阁,1992年第116期。
    17. 石井照久: 《企业与裁判》,载于《商法的基本问题田中先生还历(六十花甲)纪念》。
    
    1 F. W. Maitland, "The Law of Real Property," Collected Papers, vol. I, ed. H. A. L. Fish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p.195
    2 江平: 《中国公司法完善的几个问题》2001年11月8日莅临复旦大学的演讲。中国民商法网站http://www.civillaw.com.cn/
    3 Alfred Conard: “Corporations in Perspective", The Foundation Press.1976. p.161
    4 戴奎生:《关于德国一人公司和中国“一人公司”的立法比较》,载《中德经济法研究所年刊》 (1992)南京大学出版社,第91页。
    5在很多企业中,个人或企业自己占有公司注册资本的95%以上,其他股东仅做象征性投资,这类公司无异于西方实质上的一人公司。参见娄万锁: 《试论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2期,第240-241页。
    6 Janet Dane: "Company Law"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p.9
    7 德国法学家萨维尼就曾指出,法律自制定公布之时起,即逐渐与时代脱节。(参见黄建辉:《法律漏洞.类推适用》蔚理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转引自 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140页。
    8 中国现行公司法只允许国家和外资为主体以单独投资者的形式组建公司,具体见下一章。
    9据统计,目前,我国各类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57%、40%和60%左右,吸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包括相当一部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
    10波斯纳:《实用主义,能为法律提供什么》, 《法学文稿》2001年第二期。
    11同前引2
    12 Oliver Wendell Holmes: The Common Law, edited by Mark DeWolfe Howe,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63, p.33
    13科基尼—亚特里道:《比较法的某些方法论方面的问题》,《法学译丛》1987年第5期。
    14 刘兴善:《论公司人格之否认》,载于《商法专论集》,三民书局1982年版,第294页。
    15柯芳枝:《公司法论》,三民书局1991年版,第6页。
    16 L.C.B.GOWER:Principle of Modern Company Law, 5th.ed., Sweet &Maxwell,1992, p.97-98.
    17 王天鸿:《一人公司制度比较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第12页
    18 罗结珍译:《法国公司法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版 第46页。
    19王红一: 《公司法功能与结构法社会学分析——公司立法问题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211-214 页
    20范键、赵敏:《论公司法中的严格责任制度》,《中国法学》1995年第4期,第67页。
    21 李开国:《民法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75页。
    22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20页。
    23 而根据张俊浩先生的考察,法人作为法学语词是12世纪至13世纪意大利注释法学派学者所创造。而法人概念(已不仅仅是语词)的"发明",应当归功于教会法学者。但法人作为制定发上的概念,据史尚宽先生言,首先在1794年《普鲁是邦普通法典》中被采用,当为1896年《德国民法典》采用后,其影响扩大到全世界。(详见《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修订第3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页174,注释[1]
    24 [德]福尔克?博伊庭(Volker Beuthien):《德国公司法中的代表理论》(邵建东译),载《民商法论丛》,总第13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35页。 生物意义上的人不一定是法律意义上的人,生物意义上的人要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人必须为法律所承认。法律承认生物意义上的人为权利主体(如奴隶可以被解放为自由人)法律同样也可以承认非生命物成为权利主体。参见江平等主编:《法人制度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
    25 中国学者中对法人本质的拟制说、否认说和实在说的最为清晰和明确的整理者当数胡长清先生,见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97-100页。
    26 囿于篇幅所限,未能仔细讨论“法人否认说”。从总体来说,这种说法和“拟制说”有相通之处,即否认法人的实体伦理性,但是其各分支说法,不是落后于经济发展之现实,就是本质上和“拟制说”无二意,因此,相比较而言,“拟制说”更靠近法人的本质。
    27 在现实中,对于无限公司是否赋予法人每个国家是不同的,在美国,是没有无限公司的规定的,与法人一词相通的公司是指只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但是,在法国、英国及日本等国家,就一直将公司成员承担无限责任的非独立责任实体也赋予独立的法人资格。可见,公司是否具有法人资格,都是以本国的法律之规定为准。我们从各国对无限公司是否赋予法人资格的分歧上也可以看出,法人是政策的产物,视政策的需要而定。
    28郑玉波:《民法总则》,台湾三民书局印行1979年第11版,第110-120页;黄立:《民法总则》,台湾自行发行1994年版,第119页。
    29 周桐: 《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68页。
    30 陈现杰:《公司人格否认法理述评》,《外国法译评》1996年第3期。
    31 [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王军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3页。
    32 Larenz/Wolf,Allgemeiner Teil des Deutschen Bürgerlichen Rechts,8.Aufl.1997, S.168.转引自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0页。
    33 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165页。
    34 具体的介绍,可以见R.W.Hamilton:The Law of Corporations,1991 By West publishing C0. 3rd Ed p.6-12.
    35 L.C.B.GOWER:Principle of Modern Company Law, 5th.ed., Sweet &Maxwell,1992, p.154-156
    36 L.C.B.GOWER:Principle of Modern Company Law, 5th.ed., Sweet &Maxwell,1992, p.30-31
    37 L.C.B.GOWER:Principle of Modern Company Law, 5th.ed., Sweet &Maxwell,1992, p.46-47
    38 比如,在中国,中小企业在没有保证的情况下获得贷款的希望基本上非常渺茫的。
    39 R.W.Hamilton:The Law of Corporations,1991 By West publishing C0. 3rd Ed p.6-12.
    40 Phillip.I. Blumberg:“The Law of Corporate Groups,Little, Brown and Company”,Boston and Toronto,1987,p.3
    41 波斯那:《法律的经济分析》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第516-517页。
    42 Meiners,Mofsky & Tollison, “Piercing the Veil of Limited Liability”,4 Del.J.of Corp.L.351,1979
    43从德国等大陆法系的公司法人格否认理论的法理依据皆为"禁止权利滥用"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有限责任的权利属性。
    44 波斯那:《法律的经济分析》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第561-566页。
    45 波斯那:《法律的经济分析》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页。
    46 R.C.Clark: "Corporation Law",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Boston p.8
    47 Eastetbrook&Fixhel: "Limited Liability and the Corporation" 52 V.Chil.Rev.89 1985 p.105
    48反过来说,正是因为在一个公司中,许多股东不能实际参与管理,因此要由股东对公司的全部债务负责,对股东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49 Eazterbrook & Fischel: "Limited Liability and the Corporation",52V.Chi.L.Rev.89, 1985, p.93- 94
    50 P.Farrargs: "Company Law",Batterworths 1988, p.67
    51Phillip.I. Blumberg:“The Law of Corporate Groups,Little, Brown and Company”,Boston and Toronto,1987,p.69)
    52 Eastetbrook&Fixhel: "Limited Liability and the Corporation" 52 V.Chil.Rev.89 1985 p.98
    53 R.C.Clark: "The Regulalion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92Harv.1.Rev.p.789、825
    54 波斯那:《法律的经济分析》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第531页
    55 波斯那:《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第211页
    56 即使在侵权个案中,要真正进行比较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即使就个案而言,经验数据的采集一样是异常困难而近乎不可能的。
    57 如果我们不能用精确的数据来验证,那么我们还是可以借用我们的直觉——是否有限责任制度已经不公平到无以忍受的地步、我们所看到听到和感觉到的社会现实是否已经让我们从心底里厌恶这种不公平的制度。而这种直觉在立法上是很重要的。正如霍姆斯所言“法律的生命并非逻辑,而是经验。可以感受到的时代的要求、盛行的道德和政治理论、明确的或不自觉的对公共政策的直觉、甚至法官们与其同胞所分享的偏见,所有这些都影响着约束人们行为的那些规则的决定过程,其作用丝毫不亚于三段论。”(Oliver Wendell Holmes: The Common Law, edited by Mark DeWolfe Howe,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63.p.1)
    58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59 Sanborn,J., in United States V.Milwaukee Refrigerator Transit Co., 142 F.2d 247,255(C.C.E.D.Wis.1905)
    60 Eastetbrook&Fixhel: "Limited Liability and the Corporation" 52 V.Chi.Rev.89 1985 p.89
    61 Phillip Blumberg,:The Corporate Groups: Problems in the Law of Parent and Subsidiary Corporation 1983 p.8
    62 朱慈蕴: 《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第230—236页 和 王天鸿: 《一人公司制度比较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第298—299页。
    63 Phillip.I. Blumberg:"The Law of Corporate Groups: Substantive Law",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7.p.132
    64[日]田中诚二:《三全订会社法详论》 劲草书房 p.103转引自朱慈蕴: 《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第64页。
    65 对于公司而言,任何股东都因为有股权转让的可能而相对于该公司来说是暂时的。
    66 [日]田中诚二著:<<全订会社法详论>>(下卷),第1018页.但田中先生于<<会社法详论>>再全订版一书中,改否定论为肯定论,见该书下卷第1082页。转引自朱慈蕴: 《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第202页。
    67 李益琛著 《日尔曼法概论》,商务印书馆1944版,第29页。
    68 H.D.拉斯韦尔和M.麦克道尔:《自然社会中的法哲学:法律、科学和政策研究》,美国纽和文出版公司1994年版,“序言”。转引自彭汉英:《当代西方的法律政策思想》,《外国法译评》1997年第2期。
    69 英国使用的“company"一词,其首要含义就是“数人为共同目的而组成的社团",即强调公司的团体性;而美国使用的“corporation"一词,强调的则是公司法人的独立人格。正是这种用词上的微小差别,导致英美两国对一人公司的接受程度大为不同。前者并不太愿意在公司法中明确一人公司的合法地位,而后者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承认一人公司。美国的公司法向来以注重实务为特色,虽也认为公是当事人之间的契约行为,但从不固守公司的社团性或契约观念,不拘泥于传统公司法的限制。据介绍早在19世纪末,美国法院已有判例承认了一人公司这种形式,到1920年美国的成文公司法中就出现正式允许设立一人公司的现象。(参见:全国人大财经委编:《合法企业法,独资企业法热点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 第185页。)爱阿华州在1936年时允许设立一人公司,其余大多数州都规定。随着1962年《标准公司法》只要求有一人在公司章程上署名即可设立公司的修订,美国各州陆续采纳,到1970年已有28个州对一人公司作出规定。(参见R.W.Hamilton: The Law of Corporations in Nutshell,West Publishing Co,3rd ed, .33(1991). 以及柯菊:《一人公司》《台大法学论丛》第22卷第2期 第324,327页。)而且,立法者和公众逐渐接受这样一种观点:企业组织形式是经营者减少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的一种选择,其各个要素可以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创造出最为人们需要的商业活动的组织形式,由此引发了"商业组织法律制度的革命性变革"。(参见宋永新:《美国非公司型企业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33页。)
    70 周楠:《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版,第272--273页。
    71 比如早在19世纪,英国就出现公司(company),但是直到1834年的《贸易公司法》才确立了不是很明确的对股东责任加以限定。
    72 洪君彦主编:《当代美国经济》,时事出版社,第78-80页。
    73 韩长印,杜亚敏著:《公司法律特征及其变易探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3期
    74范键、赵敏:《论公司法中的严格责任制度》,《中国法学》1995年第4期,第67页。
    75 Phillip.I. Blumberg:“The Law of Corporate Groups,Little, Brown and Company”,Boston and Toronto,1987,p.31
    76 究其理由,盖因为形式上的独立是债权人唯一可以认为是在和公司而不是股东打交道的依据吧。
    77 朱慈蕴 《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第92页。
    78 朱慈蕴 《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第82页。
    79 R.B.Thompson:"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An Empirical Study", Cornell Law Review, Vol.76,1991 p.1064-1065
    80 [日]森本滋著:《法人格的否认》,载于江头宪治朗主编:《会社判例百选》第五版,有斐阁,1992年第116期,p.10-11
    81 田中诚二:《三全订会社法详论》 劲草书房 p.103
    82江平:《公司法与商事企业的改革与完善(三)》,《中国律师》1999年第4期,第64页。
    83 林国权: 《论一人公司》, 《月旦法学杂志》 1997/3第22期 第446页。
    84转引自 王天鸿: 《一人公司制度比较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第161页。仓泽康一郎:《一人会社设立の法认の意义》《企业会计》43卷5号,p.103
    85转引自 王天鸿: 《一人公司制度比较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第374页。鸟山恭一:《一人会社の法制化》 《商事法务》No1085,p.72
    86转引自 王天鸿: 《一人公司制度比较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第37—38页。
    87 [日]管原菊志:《一人社会》,《法学研究》,1973第37卷第一号 第30页。
    88 第二十五条 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所认缴的出资,应当向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第二十八条 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交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对其承担连带责任。
    89 [日]石井照久: 《企业与裁判》,载于《商法的基本问题田中先生还历(六十花甲)纪念》, 第28页。
    90 全国人大财经委编: 《合伙企业法,独资企业法热点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版 第137-138页。但是,我对这种分析是持怀疑态度的,具体分析见5.2.4
    91 柯菊: 《一人公司》《台大法学论丛》第22卷第2期 第315页。
    92 波斯那: 《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第519页。
    93 布莱恩 R.柴芬斯: 《公司法:理论、结构和运作》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第136-153页。
    94 见我国《公司法》第61条
    95 见我国《公司法》第57条
    96 苏鹏飞、刘胜题:《一人公司的有关法律初探》,《法制与经济》1997年第6期,第12-13页。
    97 王天鸿: 《一人公司制度比较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第25-26页。
    98 朱慈蕴: 《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第202页。
    99 上面的反对意见有部分是很牵强的,比如第(4)点中的理由1和理由3,它混淆了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区别,现实生活中,没有迹象可以表明单数股东的企业里的管理团队和管理能力要比复数股东的企业里更少和更差,相反,复数股东相互无谓制约而降低管理效率的情形倒是频频出现。
    100 刘兴善: 《商法论专集》三民书局1982年版 第289页。
    101 R.B.Thompson:"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An Empirical Study", Cornell Law Review, Vol.76,1991, p.1055
    102朱慈蕴 《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第36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