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传统书写用纸的文献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纸张的发明及大规模地用于文字书写,是中国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本文选取中国传统书写用纸为题,运用文献学的实证方法,以文献记载和文献实物为据,着重探讨通过绘制、印刷等方式加工,主要用于日常书写的笺纸,和通常用于古籍撰抄的套格纸,这两种历史悠久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书写用纸的源流、形制及其与特定书写的关联等一系列问题,意在从一个前人较少关注的视角入手,彰显中国发明的造纸术与中国传统书写文化的独特意蕴与价值。
     全文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笺纸研究,下编为套格纸研究。上编分为四章。第一章薛涛笺研究,通过整理、分析薛涛本人及友人的存世诗文及其他文献资料,以及比较文献记载与后代的薛涛笺实物,探讨了薛涛本人用笺的情况和对笺纸史的贡献,以及笺纸加工工艺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二章以八行笺为例,探讨信笺样式与书写格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引用从东汉到民国时期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现存八行笺尺牍实物的释读,分析各个朝代“八行笺”和“八行书”的关系,以及固定的“八行书”写作规范是如何养成的。
     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以俞樾、徐琪两家自制笺为例,结合文献记载与信笺实物,探讨其花笺的制作、图案样式的选择、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对以文人学者为代表的书写文化特征及审美趣味的反映。
     下编分为三章。第一章对中国传统稿钞本套格纸进行分类,并结合古籍稿钞本实例,对其源流、版式特征进行了介绍分析。
     第二章研究套格纸和古籍写本鉴定的关联。从辨析古纸和名家套格纸特征两方面入手,通过综合考虑古纸、印刷与墨迹的三方关联信息,探讨了利用套格纸鉴定写本古籍的有效途径。
     第三章为《古籍写本套格纸谱》,记录明清至民国共224家350种套格纸,除各家姓名、字号、生卒年、籍贯、室名、套格纸特征外,每种均附古籍写本例证及出处,为较为完备的套格纸特征谱录。
     本文将文献的解读与笺纸、套格纸实物相结合,综合性地重新审视了作为文献载体的书写用纸,改变了过去文献学研究不重视实物、单纯从文献到文献,以及科技史研究单纯注重技术复员、忽略实物本身透露的文化要素等不足,对于拓展文献学的研究路径与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Paper mak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hat China made for the world. Concentrating on papers for writing poems and letters and for manuscripts and hand-copied books, this dissertation researches in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riting papers.
     The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main parts. PartⅠcenters on Chinese traditional letter papers. There are four chapters. ChapterⅠstudies the "Xue Tao paper". Through collecting and examining the poems and writings by Xue Tao and her friends, and comparing the "Xue Tao paper" in literature and in actually use, this chapter tries to find the real letter papers Xue Tao used in Tang Dynasty and how the so-called "Xue Tao paper" was developed .
     ChapterⅡ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 of letter paper and traditional writing practice. Through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history literatures and real letter papers, this chapter tries to make it clear that what is the letter paper of eight lines and how the practice of writing a letter in eight lines fashioned.
     ChapterⅢandⅣstudy the letter papers made and used by Yu Yue and Qu Qi, two scholars in late Qing Dynasty . How they selected the contents and made the letter papers, when the papers used , what the letters said and the practice reflected, are all the concerns of these chapters.
     There are three chapters in PartⅡ. Chapter I divided the traditional papers for manuscripts and hand-copied books with wood block frame into three kinds, and analyze their headstream and features.
     ChapterⅡ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judging ancient manuscripts and hand-copied books by seizing the features of all kinds of papers and the famous frame papers.
     ChapterⅢis a chart of papers with wood block frame. There are 345 kinds of different frame papers for manuscripts and hand-copied books all together. Each has one or more examples and derivations. It's the fullest chart of frame paper up to now.
     By analyzing the literatures and real writing papers, this dissertation tries to make up the shortage of traditional philology and open up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引文
1 详见邱晓刚《读〈纸鉴〉后有话要说》,《中华读书报》2004年12月24日。
    2 中国传统笺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纯作赏玩之用,以明末《萝轩变古笺讲》和《十竹斋笺谱》为代表。另一类有一定实用价值,以清末民初各大纸店印制出版的笺谱为代表。《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笺谱》采用饾板拱花技艺印制,精美异常。二谱产生于明末,就时代来看,似应纳入本文的研究范围。但谱中共收笺纸三百余幅,迄今尚未发现实际用于书写的谱中笺纸实物。从二书的序文,如颜继祖为《萝轩变古笺谱》所作《笺谱小引》、李于坚和李克恭为《十竹斋笺谱》所作《笺谱小引》和《叙》来看,都对雕工的细致、画面的清雅和刷印的精美大加赞赏,认为是赏玩佳品,而对笺纸的实用功能-写诗或写信却只字未提。因此我们认为,明末这两部笺谱,与此前零星制作、使用的笺纸,在功能上并不一样,因此不列入本文“中国传统书写用纸”的讨论之内。清末民初纸店印制出版的众多笺谱,有纸店售笺的合集,如《文美斋诗笺谱》、《清秘阁笺谱》,也有画家绘笺的合集,如张和庵绘《百花诗笺谱》、齐白石绘《北平荣宝斋诗笺谱》等。有黑白印制的,主要是起到货物样本的作用,也有一些用木板水印,色彩艳丽,还具有赏玩功用。此类笺谱虽然产生时代较晚,但根据存世信札实物来看,谱中笺纸都于坊间售卖。所以虽然其本身不用于书写,但作为一种文献资料,可以与笺纸实物相印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由于时间和资料的限制,并未专辟章节进行论述,日后如有可能,当对此内容做深入研究。
    1 见《唐国史补》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 见《蜀中广记》卷六十七,民国庐江刘氏远碧楼钞本。
    1 见苏易简《文房四谱》卷四,清光绪七年(1881)陆心源刻《十万卷楼丛书》本。
    2 见高濂《雅尚斋遵生八笺》之《燕闲清赏笺》,明万历十九年(1591)刻本。
    3 见《益部谈资》卷中,清道光间晁氏《学海类编》本。
    4 本文下引《笺纸谱》,用《天启新修成都府志》本,《中国地方志集成》据1962年熊承显抄本影印,上海书店1993。
    1 同页6注2。
    2 同页7注1。
    3 见《考槃余事》卷二,明万历绣水沈氏刻《宝颜堂秘笈》本。
    1 见《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南昌万延兰刻本。
    2 见《续博物志》卷十,明《古今逸史》本。
    3 松花笺为何物,下文有述。
    4 见《唐音癸签》卷二十九,清康熙间双舆堂刻本。
    5 同页7注4。
    6 同上。
    7 见《天工开物》卷十三,明崇祯十一年(1638)刻本。
    1 见《新编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十四,明内府刻本。
    2 见《说郛》卷十九下,中国书店1986年影印本。
    3 见《通雅》卷三十二,清光绪六年(1880) 刻本。
    4 《唐音癸签》,同页9注4。
    5 《太平寰宇记》,同页9注1。
    6 《通雅》,同注3。
    7 见张蓬舟《薛涛诗笺》,页125-127《薛涛字》。
    8 《全唐诗》卷八百三,页9037。中华书局1960。以下引《全唐诗》版本皆同。
    1《全唐诗》卷八百三,页9043。
    2《全唐诗》卷八百三,页9045。
    3《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页6150-6151。李商隐(约813-858)。
    4《全唐诗》卷七百十四,页8210。崔道融(?-约900)。
    5《玉台新咏》卷五,清康熙间砚丰斋刻本。
    6 见《薛涛生年考辨》,刘天文著《薛涛诗四家注评说》,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
    7 见傅润华编《薛涛年谱》,收录于《薛涛诗》书后,上海光大书局1931。
    8 见刘天文《薛涛诗四家注评说》,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
    9《全唐诗》卷二百九十五,页3354,记“何兆,蜀人”。此诗或记于范元凯名下,作《赠兄崇凯》。
    10 见《蜀中广记》卷六十七。
    1 此外,《全唐诗》中还有平康妓《赠裴思谦》诗.一作裴思谦诗,称“裴思谦及第后,作红笺名纸十数幅.诣平康里宿焉”。裴思谦为唐文宗(826-841)时人,与薛涛年代相近。平康里在长安。名纸又称名刺,为吉时名片。用红笺做名纸,说叫当时红笺有多种用途。诗见《全唐诗》卷八百二,页9030。
    2《全唐诗》卷七百,页8043。韦庄(836-910)。
    3《新刻资暇集》,唐李匡又编,明末刻本。
    4《松花笺考》,见张篷舟《薛涛诗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5 同页7注2。
    1 同页8注1。
    2《太平寰宇记》,同页9注1。
    3《笺纸谱》,同页7注4。
    4 同页9注1。
    1 见《古今说部丛书》第三集,民国四年(1915)上海国学扶轮社铅印本。
    2 见《蜀中方物记》,清刻本。
    3 《鸿雪偶存》上册,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潇水徐氏刻本。
    4 见《春在堂诗编》卷二十,《陈六笙方伯奉护理川督之命寄诗贺之仍用其军中纪事原韵》诗,光绪三十五年《春在堂全书》本。
    5 《收藏家》2007年第12期。
    6 注同上。
    1《中国古籍文献拍卖图录年鉴2004),姜寻编,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
    2《中国古籍文献拍卖图录2001-2002),姜寻编,北京图书出版社2003。
    3 同上。
    1 见《书叙指南》卷七,宋任广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2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 文献中的“八行书”一词,与“八行”一样,都有书信与信笺两种含义,见下文论述。但本文为阐释方便,指“八行书”为书信或书信习惯,而用“八行笺”一词来指其信笺一义。
    3 见郑逸梅《尺牍丛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 见《艺文类聚》卷三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页五六○。
    5 见《后汉书》卷二十三,中华书局1965,页八二一。
    6 见《海录碎事》卷九上,宋叶廷珪辑,明万历26年(1598)刘凤刻本。
    1《梁昭明太子文集》卷三,《四部从刊》本,上海书店1985。
    2 见《先秦汉魏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页二二六五。
    3 见《全唐诗》卷一百六十,页一六五七。
    4 《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二,页一三四四。
    1 《全唐诗》卷三百二十二,页三六二四。
    2 《全唐诗》卷三百二十二,页三六二四。
    3 《全唐诗》卷三百二十四,页三六三七。
    4 《全唐诗》卷三百二十六,页三六五九。
    5 《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二,页四○九二。
    1 《全唐诗》卷七百九十.页八八九六。
    2 见《全唐五代词》,中华书局1999,页一一○。
    3 《全唐诗》卷六百八十一,页七八○七。
    4 《全唐诗》卷七百五,页八一一九。
    5 《全唐诗》卷七百五,页八一二○。
    6 《全唐诗》卷八百四十一,页九四九二。
    7 《全唐诗》卷八百四十五,页九五五七。
    1 《全唐诗》卷八百四十六,页九五七九。
    2 《全唐诗》卷八百四十四,页九五四○。
    3 《全唐诗》卷八百五,页九○五七。
    4 见周一良、赵和平著《唐五代书仪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 见《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宋乐史撰,清乾隆58年(1793)南昌万延兰刻本。
    2 见《宛陵先生集》卷十九。《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5。
    3 见《宛陵先生集》卷三,《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5。
    4 见《宛陵先生集》卷三十六,《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5。
    1 见《石门文字禅》卷八,《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5。
    2 《司马氏书仪》十卷,宋司马光撰,清雍正二年(1724)汪亮采刻本。
    3 《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一百三十四卷,宋刘应李辑,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169-170册,据北京图书馆藏明初刻本影印,山东齐鲁书社1997。
    4 《新编事文类要启剳青钱》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外集十一卷,不著撰者,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171册,据日本德山毛利氏藏元泰定元年建安刘氏日新书堂重刻本影印,山东齐鲁书社1997。
    5 《中国古籍稿钞校本图录·钞本》收入宋代葛长庚钞本《华阳隐居真诰》一卷,虽为钞本,但使用红格竖长形单叶笺纸抄写,有板匡界栏,每叶八行,行十六至十七字不等。虽然其内容并非书信或诗作,但这可能是现在所见最早的八行笺纸实物。
    6 见《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尺牍》,上海图书馆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第三册页一九九。
    4 见《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尺牍》,第五册页八十五。
    1 见《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尺牍》,第五册页一一二。
    2 见《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尺牍》,第八册页一○六。
    3 见《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尺牍》,第七册页一○七至一○八。
    4 见《饯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第五册页九四至九五。
    5 《明清名人尺牍墨宝》一集二集三集,上海文明书局民国14年(1925)影印本。
    6 见《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尺牍》,第七册页一七二。
    1 见《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尺牍》,第七册页一七三。
    2 见《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尺牍》,第七册页一○七至一○八。
    3 见《升庵文集》卷四十,《杨升庵丛书(三)》,天地出版社2002。
    4 见《幔亭集》卷七,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刻本.
    1《陈迦陵文集迦陵词全集》卷二十三。《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5。
    1《曝书亭集》卷二十二,《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5。
    2《敬业堂诗集》卷四十三,《四部从刊》本,上海书店1985。
    3《樊榭山房集集外诗》补,《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5。
    4《洪北江诗文集》卷三,《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5。
    1《洪北江诗文集》卷十三,《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5。
    2见 www.cctv.com/program/jb/20040824/100483.shtml。
    3《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珍品图录》,任继愈主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页三○。
    4见《中国古籍文献拍卖图录》,姜寻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第三册页九八二。
    5见 www.shuwang.net/article/33/51/2006/200602281191.html。
    6《鲁迅手稿全集·书信》,鲁迅手稿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79。
    1 见《日用酬世大观》第五编,上海世界书局民国二十一年(1932)石印本。
    2见 www.booker.com.cn/gb/paper23/29/class002300001/hwz174265.htm。
    1《官场现形记》,李伯元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2《老残游记》,刘鹗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 缪荃孙《艺风堂文续集》有俞樾行状,记其卒于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公历为1907年2月5日。
    1 见上海图书馆藏《曲园尺牍》四册。王同,字同伯,一字肖兰,晚号吕庐,清末杭州人。
    2 见上海图书馆藏《俞曲园尺牍》一册。唐树森(1823-1896),字穀九,号澹吾,湖南湘乡人。
    3 见《俞樾手札》,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又字叔问,号小坡,奉天铁岭汉军正白旗人。
    1 见上海图书馆藏《俞曲园尺牍》二册。沈玉麒,字旭初,清末海昌人。
    2 注同上。
    1 《春在堂诗编》,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刊《春在堂全书》本。本章以下引诗皆同,不另出注。
    2 见页33注2。
    1《中国古籍文献拍卖图录2001-2002》,姜寻编,北京图书出版社2003。
    1 谭献(1830-1901),浙江仁和人,号复堂,同治元年举人,官合肥等知县,后应张之洞邀主讲经心书院,工诗词。
    2 《中国古籍文献拍卖图录2001-2002》。
    1 见上海图书馆古籍部藏《俞樾手札》一册。
    1 见上海图书馆古籍部藏《俞曲园书札》。
    2 同上。
    3 见《春在堂诗编》卷十八“辛丑编”。
    1 致“仙海”札。
    2 致“艺农”札。
    3 致“仙海”札。
    4 “阆苑有书多附鹤”,语出李商隐诗《碧城三首》之一,《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中华书局1960年,页6169。
    1 “紫燕西飞欲寄书”,语出顾况诗《悲歌》六首之二,《全唐诗》卷二百六十五,页2942。
    2 “衡阳归雁几封书”,语出高适诗《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全唐诗》卷二百十四,页2233。
    3 “收将凤纸写相思”,语出李商隐诗《碧城三首》之三,《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页6169。
    4 “喜鹊随函到绿萝”,语出贯休诗《感怀寄卢给事二首》,《全唐诗》卷八百三十七,页9430。
    1 见上海图书馆古籍部藏《俞樾手札》一册。
    2 见上海图书馆古籍部藏《俞曲园尺牍》一册。
    1 见《春在堂诗编》卷十壬甲编,壬午年(光绪八年)所作诗。
    2 见梁颖《说笺》页39郭嵩涛手札,上海图书馆2006。郭嵩涛(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长沙府湘阴人。
    3 见上海图书馆古籍部藏《曲园尺牍》四册。
    1 见上海图书馆古籍部藏《俞曲园尺牍》二册。
    2 同上。
    1 见上海图书馆古籍部藏《俞樾手札》一册。
    2 见上海图书馆古籍部藏《俞曲园尺牍》二册。
    1 见上海图书馆古籍部藏《曲园遗墨》一册。
    2 见姜寻编《中国古籍文献拍卖图录2003》,中华书局出版社2004。
    3 见上海图书馆古籍部藏《曲园遗墨》一册。
    4 见上海图书馆古籍部藏《俞曲园尺牍》二册。
    1 见《全唐诗》卷三百二十二,页三六二四。
    2 《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二,页四零九二。
    3 见上海图书馆古籍部藏《冯展云中丞尺牍真迹》一册。
    4 见《浙江图书馆馆藏名人手札选》,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1 事见徐琪辑《名山福寿编》,清光绪七年(1881)刻本。
    2 见《春在堂诗编》卷九,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春在堂全书》本。
    1 见姚国瑾《儒雅闲静,潇洒风流-俞曲园先生书法册考述》,上海书画出版社《俞樾手札》。
    1 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藏名人手札选萃》页130,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编,商务印书馆2002。
    2 见《江绍原藏近代名人手札》页162、163,江小蕙、江绍原著,中华书局2006。
    1 有《谢沈旭初观察饷意大里亚面》诗,收于《春在堂诗编》。
    2 《春在堂诗编》卷一三庚辛编,庚寅(光绪十六年1890) 有《西湖杂诗》四首,小字记:“前年从潘伯寅尚书处借得《三侠五义》平话,戏为改定,易其名曰《七侠五义》,今沪上已排印成书,盛行于时矣。”
    3 《章安杂说》,赵之谦著,赵而昌整理标点,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1《冬日百咏》一卷,徐琪著,清光绪元年(1875) 《香海盒丛书》本。
    2《北游潭影集》一卷,徐琪著,清光绪三年(1877) 《香海盒丛书》本。
    3《粤轺集》四卷,徐琪著,清光绪二十年(1894) 《香海盒丛书》本。
    4《喜莲吟》一卷,徐琪著,清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
    5《岭南实事记》二十卷,徐琪著,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
    6《粤东葺胜记》十卷,徐琪著,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
    7《花砖日影集》六卷,徐琪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刻本。
    8《日边酬唱集》一卷,徐琪辑,清光绪六年(1880)刻本。
    9《名山福寿编》一卷,徐琪辑,清光绪七年(1881)刻本。
    10《草堂话旧诗》一卷,徐琪辑,清光绪三十年(1904)刻本。
    11《香海盒丛书》,徐琪辑,清光绪刻本。
    12《徐氏一家词》,徐琪辑,清光绪刻本。
    13《曲园自述诗》,俞樾著,日本博文馆明治二十三年(1890)石印本。
    14见《集苏一百八喜笺序目》,徐琪著,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
    1 见《集苏一百八喜笺·序》:“余尝集苏诗之有‘喜'字者,制为一百八喜笺。曾君和通侯为余刻印章曰‘集苏一百八喜斋'”。
    2 见《集苏一百八喜笺·序》:“后又集涪翁文,得一百四十喜,于是颜所居曰‘二百四十八喜斋'”。
    3 见上海图书馆藏《俞曲园尺牍》二册,中有用喜笺者,上书“三百二十八喜斋制”。
    4 见《集苏一百八喜笺·序》:“近又集李杜涛,得八十四喜,因合前后所集,改题轩额曰‘三百三十二喜斋'”。
    5 见《集苏一百八喜笺序目》。
    6 见《集涪翁文一百四十喜笺序目》。
    7 见《集李杜诗八十四喜笺序目》。
    8 溥伟,为恭亲王奕訢次子载滢的长子,在奕訢病逝后承袭了恭亲王爵位。
    1 见上海图书馆藏《俞曲园尺牍》二册。
    2 见上海图书馆藏《俞曲园尺牍》二册。
    3 见上海图书馆藏《曲园尺牍》四册。
    1 均见上海图书馆藏《俞曲园尺牍》二册。
    1 见上海图书馆藏《曲园遗墨》一册。
    1 见上海图书馆藏《曲园尺牍》四册。
    1 同页67注14。
    2 徐潮、徐杞传见《清史稿·列传六十三》,徐本、徐以煊传见《清史稿·列传八十九》,中华书局1977。
    3 《薝卜花馆诗集》二卷《诗补遗》一卷《词集》一卷《词补遗》一卷,徐鸿谟著,清光绪刻本。
    4 见《春在堂杂文》续一,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春在堂全书》本。。
    5 同上。
    6 《都粱香阁诗集》一卷《词集》一卷,郑兰孙著,清宣统三年(1911)刻本。
    7 见《代柬答山云侄》诗,《莲因室诗集》卷一上,清光绪元年(1875)刻本。
    8 见《生朝自悼诗八首并生挽文》,《莲因室诗集》卷下。
    9 见《自题西窗坐月图小影》诗,《莲因室诗集》卷下。
    10 见《谢宗友石遗瓜》诗,《莲因室诗集》卷下。
    11 见《避兵侨寓雉城,迄今三载,院中牡丹自寄迹后更盛于昔,岂花亦识余耶?嗟乎!天涯萍梗,逆旅劳人,逝水华年,凉蝉身世,诗怀冷落,非复当时。勉再赋四章,聊酬花神之深意云尔》诗,《莲因室诗集》卷上。
    1《寒松阁谈艺琐录》六卷,张鸣珂著,上海文明书局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2《清画家诗史》二十卷,李浚之著,《清代传记丛刊》本,台湾明文书局1985。
    3 见《花砖日影集》卷一,清光绪34年(1908)刻本。
    4 屠隆《考槃余事·纸笺》“宋纸”条:“有碧云春树笺,龙凤笺,团花笺,金花笺。”
    1 见李际宁《佛经版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1 《楹书隅录》五卷《楹书隅录续编》四卷,清杨绍和撰,王绍曾、崔国光、杜泽逊、刘心明、王承略整理订补,王绍曾增订,收入《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齐鲁书社2002。
    2 见《书林清话》“明以来之钞本”条,叶德辉著,岳麓书社1999。
    1 冯舒《默庵遗稿》卷九《我府君玄堂志》记:“男子子三人,长舒,次班,次知十。”
    1 见常诚《刘喜海:海岱高门古雅人》,《大众日报》2006年8月2日。
    1 徐继畲(1795-1873),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县人。白恩佑,山西介休人,徐继畲学生。
    2 黄彭年(1823-1891),字子寿,号陶楼,晚号更生,贵州贵筑人。
    1 魏浣初,字仲雪,常熟人。万历丙辰(四十四年)进士。
    2 宝翰堂为清代王熙藏顺治、康熙两朝宸翰之所,藏书始自明王崇简。王克昌为王崇简之孙、王熙之子。
    3 温如璋,洛阳人,嘉靖丙辰(三十五年) 进士
    4 黎遂球,字美周,番禺人,天启七年举人。清康熙间,黎氏后人延祖刻有《莲须阁集》二十六卷。
    5 何维柏,字乔仲,南海人,嘉靖乙未(十四年)进士。
    6 龙凤镳(1867-1909),顺德人。光绪间曾择家藏旧籍稀见者,辑为《知服斋丛书》以嘉惠学林。
    1 见叶德辉《书林清话》。
    《俞曲园先生年谱》,徐潋辑,《民国丛书》第三编第76册,据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1940年版影印
    《太平寰宇记》,(宋) 乐史撰,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南昌万廷兰刻本
    《方舆胜览》,(宋) 祝穆撰,清振无咎斋钞本
    《全蜀艺文志》,明万历四十七年刻本
    《(天启)新修成都府志》,(明) 冯任修,(明) 张世雍等纂,《中国地方志集成》据1962年熊承显抄本影印
    《蜀中广记》,(明) 曹学佺撰,民国庐江刘氏远碧楼钞本
    《南中纪闻》,(清) 包汝楫撰,清刻本
    《司马氏书仪》十卷,(宋) 司马光撰,清雍正二年(1724) 汪亮采刻本
    《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图书馆编,中华书局1962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善本书提要》,王重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王重民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1
    《中国珍稀古籍善本书录》,沈津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明别集版本志》,崔建英辑,贾卫民、李晓亚整理,中华书局2006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清华大学图书馆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整理研究所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图书目录》,南京大学图书馆编,1980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书目》,张宗茹、王恒柱编纂,齐鲁书社2003
    《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山东大学图书馆编撰,齐鲁书社2007
    《烟台公共图书馆馆藏古籍书目》,吕志正主编,齐鲁书社2002
    《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海源阁书目》,山东省图书馆编,齐鲁书社1999
    《潍坊古籍书目》,栗祥忠、戴维政主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藏汉籍善本书目提要》,田涛主编,中华书局2002
    《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屈万里撰,艺文印书馆印行1975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录》,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系统编,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
    《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王绍曾、崔国光等整理订补,齐鲁书杜2002
    《木樨轩藏书题记及书录》,李盛铎著,张玉范整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文禄堂访书记》,王文进著,上海世纪初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二辑)
    《艺风藏书记》,缪荃孙著,上海世纪初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二辑)
    《著砚楼书跋》,潘景郑著,上海世纪初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二辑)
    《藏园群书经眼录》,傅增湘撰,中华书局1983
    《自庄严堪善本书目》,天津古藉出版社1985
    《章氏四当斋藏书目》,顾廷龙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王欣夫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刚伐邑斋藏书志》,袁荣法撰,中央图书馆印行1988
    《王子霖古籍版本学文集-古籍善本经眼录》,王雨著,王书燕编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书林清话;书林余话》,叶德辉著,岳麓书社1999
    《萝轩变古笺谱》,(明) 吴发祥辑,朵云轩1981年版
    《十竹斋笺谱初集》,(明) 胡曰从辑,荣宝斋新记1952年版
    《十竹斋笺谱初集》,(明) 胡曰从辑,九州出版社2002
    《文美斋诗笺谱》,(清) 文美主人辑,清光绪十九年(1893) 刻本
    《荣宝斋制诗笺谱》,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
    《百种花笺谱》,(清) 松年绘,清光绪二十八年(1903)天津文美斋石印本
    《百花诗笺谱》,(清) 张和庵绘,清宣统三年(1911)刻本
    《文美斋诗笺谱》,(清) 文美主人辑,清宣统三年(1911)刻本
    《北平笺谱》,周树人编,民国22年(1933)荣宝斋刻本
    《北平荣宝斋诗笺谱》,荣宝斋主人辑,民国二十四年(1935)荣宝斋刻本
    《丽筼堂笺谱》,丽筼堂制,民国间丽筼堂刻本
    《清秘阁笺谱》,清秘阁辑,民国间清秘阁刻本
    《诗婢家诗笺谱》,郑伯英辑,民国三十四年(1945)刻本
    《益智图》,(清) 童叶庚撰,清光绪四年(1878)刻本
    《七巧八分图》,(清) 钱芸吉撰,民国九年(1920) 石印本
    《文房四谱》五卷,(宋) 苏易简撰,清光绪七年(1881)陆心源刻《十万卷楼丛书》本
    《天工开物》,(明) 宋应星撰,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子部1115册,据明崇祯十一年(1638)刻本影印
    《金粟笺说》,清张燕昌撰,清道光间《昭代丛书》本
    《新刻资暇集》,(唐) 李匡乂撰,明末刻本
    《说郛》,(元) 陶宗仪辑,据涵芬楼1927年版影印,中国书店1986
    《考槃余事》,(明) 屠隆撰,明万历绣水沈氏刻《宝颜堂秘笈》本
    《雅尚斋遵生八笺》,(明) 高濂撰,明万历十九年(1591)刻本
    《池北偶谈》,(清) 王士祯撰,清康熙三十年(1691)王氏三槐堂刻本
    《通雅》,(清) 方以智撰,清光绪六年(1880)刻本
    《日用酬世大观》,世界书局编辑所辑,上海世界书局民国二十一年(1932)石印本
    《南部新书》,北宋钱易撰,清道光三十年(1850)《粤雅堂丛书》本
    《官场现形记》,李伯元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老残游记》,刘鹗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古今事文类聚》,(宋) 祝穆编,明内府刻本
    《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一百三十四卷,(宋) 刘应李辑,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169-170册,据北京图书馆藏明初刻本影印,山东齐鲁书社1997
    《新编事文类要启剳青钱》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外集十一卷,不著撰者,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171册,据日本德山毛利氏藏元泰定元年建安刘氏日新书堂重刻本影印,山东齐鲁书社1997
    《诗渊》,影印北京图书馆藏明稿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先秦汉魏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
    《全唐诗》,(清) 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1960
    《清容居士集》,(元) 袁桷撰,清道光二十年(1840)上海郁氏《宜稼堂丛书》本
    《幔亭集》,(明) 徐熥撰,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刻本
    《宛陵先生集》,(宋) 梅尧臣撰,《四部丛刊》 本,上海书店1985
    《石门文字禅》,(宋) 释德洪撰,《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5
    《陈迦陵文集迦陵词全集》,(清) 陈维崧撰,《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5。
    《曝书亭集》,(清) 朱彝尊撰,《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5。
    《敬业堂诗集》,(清) 查慎行撰,《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5
    《樊榭山房集外诗》,(清) 厉鹗撰,《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5。
    《洪北江诗文集》,(清) 洪亮吉撰,《四部丛刊》本,上海书店1985。
    《潜研堂文集》《诗集》《续集》,(清) 钱大昕撰,收入《续修四库全书》1438-1439册,据嘉庆十一年刻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薛涛诗》,傅润华编,上海光大书局1931
    《翰札精华》,上海书画出版社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颜氏家藏尺牍》,上海图书馆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明清名人尺牍墨宝》一集二集三集,上海文明书局民国14年(1925)影印本
    《明清两朝画苑尺牍》,故宫博物院1941
    《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尺牍》,上海图书馆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代名人手札汇编》,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特藏部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晚清八大名臣手札释文》,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
    《曾国藩等往来信稿真迹》,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影印本
    《曾國藩手札》,广陵古籍刻印社1997年影印本
    《俞曲园书札》一册,俞樾致戴望札,上海图书馆古籍部收藏
    《曲园尺牍》四册,俞樾致王同札,上海图书馆古籍部收藏
    《曲园遗墨》一册,俞樾致“子开”札,上海图书馆古籍部收藏
    《俞曲园尺牍》一册,俞樾致唐树森札,上海图书馆古籍部收藏
    《俞曲园尺牍》二册,俞樾致沈玉麒札,上海图书馆古籍部收藏
    《俞樾手札》一册,俞樾致“仙海”札,上海图书馆古籍部收藏
    《冯展云中丞尺牍真迹》一册,冯誉骥致友人札,上海图书馆古籍部收藏
    《唐音癸签》,(明) 胡震亨撰,清康熙间双舆堂刻本。
    《故宫珍本丛刊》,故宫博物院编,海南出版社2000
    《春在堂全书》,(清) 俞樾撰,清同治十年至清光绪间刻本。
    《中国古籍稿钞校本图录》,陈先行著,上海书店出版社、世纪出版集团2000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珍品图录》,任继愈主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中央图书馆编印,中央图书馆1982
    《上海图书馆藏明清名家手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常熟翁氏藏书图录》,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2000
    《浙江图书馆馆藏名人手札选》,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藏名人手札选萃》,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编,商务印书馆2002
    《吉林省图书馆藏名人手札五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5
    《复旦大学档案馆藏名人手札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百年复旦-复旦档案馆藏名人手札珍本·典藏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江绍原藏近代名人手札》,江小蕙、江绍原著,中华书局2006
    《中国古籍文献拍卖图录2001-2002),姜寻编,北京图书出版社2003
    《中国古籍文献拍卖图录年鉴2003》,姜寻编,中华书局出版社2004
    《中国古籍文献拍卖图录年鉴2004》,姜寻编,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
    《纸鉴-中国古代书画、文献用纸鉴赏》,田洪生编,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花笺掇英》,王树村辑,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9
    《赵之谦书画编年图目》,齐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中国造纸技术史稿》,潘吉星著,文物出版社 1979
    《中国造纸史话》,潘吉星著,商务印书馆1998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卢嘉锡、潘吉星著,科学出版社 1998
    《中国纸和印刷文化史》,钱存训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王菊华、马永春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造纸与印刷》,张秉伦、方晓阳、樊嘉禄著,大象出版社 2005
    《造纸与纸张》,刘仁庆著,科学出版社1977
    《中国古代造纸史渊源》,杨巨中著,三秦出版社2001
    《打开金匮石室之门:古籍善本》,陈先行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中国版刻综录》,杨绳信编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稿本》,江庆柏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佛经版本》,李际宁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说笺》,梁颖著,上海图书馆2006
    《古籍修复技艺》,朱赛虹著,文物出版社2001
    《古文献的形制和装修技法》,童芷珍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技术图解》,杜伟生著,北京图书出版社2003
    《薛涛》,张篷舟编著,念瑛斋1949
    《薛涛诗笺》,张篷舟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薛涛诗四家注评说》,刘天文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鲁迅手稿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文物出版社1979
    《唐五代书仪研究》,周一良、赵和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尺牍丛话》,郑逸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北京琉璃厂》,叶祖孚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百年琉璃厂》,胡金兆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漫话彩笺》,梁颖撰,《收藏家》2007年第12期-2008年第3期
    《花笺光华》,薛冰撰,《东方艺术》2006年第5期
    《<岁华纪丽谱>、<笺纸谱>、<蜀锦谱>作者考》,谢元鲁撰,《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2 期
    《近百年薛涛研究述评》,刘天文撰,《天府新论》2004年第3期
    《薛涛史料考辨》,刘天文撰,《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3期
    《薛涛交游考略》,刘天文撰,《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4期、2004年第1期
    《凭史实探薛涛身世》,申及甫撰,《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1期
    《书仪的名与实》,陈静撰,《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第1期
    《“别纸”考释》,陈静撰,《敦煌学辑刊》,1999年第1期
    《中古书仪的型制变迁与社会转型》,吴丽娱撰,《史学月刊》2005年第5期
    《关于<朋友书仪>的再考察》,吴丽娱撰,《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3期
    《书仪缘起蠡测及敦煌书仪概说》,杜琪撰,《社科纵横》,2002年第6期
    《司马光<书仪>版本考略》,宫云维撰,《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敦煌书仪语言研究》,张小艳著,浙江大学2004年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学位论文
    《流入东瀛的俞樾遗札》,王宝平撰,《文献》2002年第2期
    《关于荣宝斋历史的几个问题》,郑茂达撰,《荣宝斋》2006年第4期
    《刘喜海:海岱高门古雅人》,常诚撰,《大众日报》2006年8月2日
    《刘喜海年谱》,胡昌健撰,《文献》2002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