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外汉教学中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采取文献阅读和经验总结法,从培养外国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出发,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界定及相互关系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培养汉语交际能力的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旨在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改进,将培养汉语交际能力的目的落实到汉语教学实践中去。
引文
① 吕必松:《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四期。
    ② 上海外国语学院:《零起点一年制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总体设计“,《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四期。
    ③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研究小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④ 常敬宇:《试论汉语交际的得体性》,《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⑤ 肾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
    ⑥ 崔希亮:《语言交际能力与话语会话含义》,《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二期。
    ⑦ 范开泰:《论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第一期。
    ⑧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1996。
    ⑨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⑩ 常敬宇:《谈对外汉语教学的言语教学》,《语用。语义。语法》,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11 本部分介绍的几种教学法 见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2 王魁京:《汉语学习者在社会言语交际中常碰到问题》,《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3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1996。
    14 参看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5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1996。
    16 辞典编委会:《语言学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17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1996。
    18 辞典编委会:《语言学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19 同上
    20 同上。
    21 戴桂芙,刘德联 编:《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2 辞典编委会:《语言学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23 张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三期。
    24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
    25 范开泰:《论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第一期。
    26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问题刍议》,《语言文字应用》1992年第一期。
    27 陈贤纯:《语言是不是知识》“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学院出版社1995年。
    28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1996。
    29 辞典编委会:《语言学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30 常敬宇:《语用。语义。语法》,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31 杨惠元《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1996年,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32 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
    33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4 参见《语言与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1.1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北京东方鼎电子有限公司开发制作2000。
    35 同上
    36 杨惠元著:《汉语听说话教学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年,第4,5页。
    37 辞典编委会:《语言学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38 同上。
    39 参见《语言与文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1.1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北京东方鼎电子有限公司开发制作,2000。
    40 本部分参见束定芳、庄智象:《交际策略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1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0年。
    42 吕必松:《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中的文化因素》.《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1996.。
    43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
    44 常敬宇:《语用。语义。语法》,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45 同上。
    46 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2000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47 同上
    48 同上
    49 本部分主要参考中越教材编写小组编的《中越合作编写供越南高校使用的系列汉语教材编写方案》,笔者是教材编写小组的一员。
    50 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
    51 戴桂芙 刘德联编:《试论汉语交际性操练》《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52 张建新:《语言教学法与第二语言教学》,《语言语翻译》1998年第一期
    53 杨寄洲卜《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功能大纲》的研制》《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教学大纲》,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会1999年。
    54 黎运汉:《公关语言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广州。
    55 刘焕辉:《言语交际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年.南昌。
    56 姚亚平:《公共关系语言艺术》,科学及出版社广州分社1990年。
    57 陈原:《社会语言学的兴起、生长和发展前景》《中国语文》1982年第五期。
    
    
    1.吕必松(1996)《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
    2.吕必松(1987)《对外汉语教学探索》,华语教学出版社.
    3.吕必松(1990)《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2期.
    4.吕必松(1990)《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北京浯言学院出版社。
    5.吕必松(1993)《关于中高级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语言教学语言究》,1993年第1期。
    6.吕必松(1995)《关于语言教学的若干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4期。
    7.王培光(1999)《语言教学中的语感因素》,《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3期.
    8.吕必松(1992)《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9.吕必松著(1990)《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0.刘珣 著(2000)《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1.刘珣 主编(1997)《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2.常敬宇 著(1996)《语用。语义。语法》,杭州大学出版社。
    13.常敬宇 著(1991)《试论汉语交际的得体性》,《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4.常敬宇 著(2000)《语用对句法句式的制约》,《语文研究》,2000年第一期。
    15.常敬宇 著(1995)《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
    16.何自然(1988)《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
    17.何兆熊(1987)《语用。语义和语境》,载《外国语》,第5期。
    18.利奇(1987)《语义学》,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19.石云孙、(1983)《论语境》,载《安庆师院学报》第三期。
    20.盛新华 (1980)《试论语言环境对话语意义的影响》,载《逻辑与语言研究》,第1期。
    21.王建平(1989)《语境的逻辑功能》,求实出版社。
    22.周思源 主编(1997)《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3.柳英绿 金基石 主编(1997)《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延边大学出版社。
    24.王魁京 著(1998)《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5.戴桂芙 刘德联 编(1996)《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6.李杨 主编(1997)《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7.杨惠元 著(1996)《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张亚军 著(1990)《对外汉语教法学》,现代出版社。
    28.吕文华 著(1999)《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9.吕文华 著(1994)《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素》,语文出版社。
    30.沈开木 著(1996)《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商务印书馆。
    31.许国璋 王宗炎 主编(1994)《语篇的衔接与联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社。
    32.黎运汉 主编(1990)《公关语言学》,暨南大学出版社。
    33.姚亚平 编著(1990)《公共关系语言艺术》,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
    34.桂诗春 编著(1998)《应用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35.祝畹瑾 著(1992)《社会语言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
    36.刘焕辉 著(1986)《言语交际学》,江西教育出版社。
    37.黄甫全王本陆主编(1998)《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
    38.毕继万著(1999):《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9.胡文仲主编(1997)《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0.王钟华 主编(1999)《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程规范》,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41.束定芳 庄智象 著(1996)《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2.李杨 著(1993)《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43.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教学业务部 编(1991)《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44.胡文仲 主编(1999)《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5.李培元 (1998)《五六十年代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特点》,《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46.杨德峰 著(1999)《汉语与文化交际》,北京大学出版社。
    47.李培元 (1980)《编写《基础汉语课本》的若干问题》,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4期。
    48.钟梫 著(1979)《十五年汉语教学总结》,《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年试刊第4集。
    49.王德佩(1987)《谈句型教学中交际性原则的运用》,《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2期。
    50.邱质朴(1990)《说什么和怎么说?》,江苏人民出版社。
    
    
    51.盛炎 (1990)《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
    52.崔希亮(1992)《语言交际能力与话语的会话含义》,《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2期。
    53.程棠 (1996) 《关于“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思考》,《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4期
    54.范开泰(1992)《论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世界汉语教学》1992年第1期
    55.卢百可 邓秀均(1999)《以图片为基础的课堂交际练习实验一次交际法的实践,《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2期。
    56.张崇富(1999),《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获得》《世界汉语教学》1900年第3期。
    57.王素云(2000)《在交际中学习语言——《一起来说——以图片为基础的课堂交际练习》评介》,《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一期。
    58.卢福波(2000)《关于“太”字结构的教学与研究——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三个平面的结合问题》,《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2期。
    59.徐家祯(2000)《基础语言课中语言教学与文化结合的问题》,《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3期。
    60.沈家煊(2000)《句式和配价》,《中国语文》,2000年第4期.
    61.陆镜光(2000)《句子成分的后置与话轮交替机制中的话轮后续手段》,《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3期
    62.蒋以亮(1998)《课堂交际技能训练的一种方法——谈“分组’》,《汉语学习》1998年第1期
    63.刘乃叔 敖桂华(1998)《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渗透之我见》,《汉语学习》1998年第2期
    64.袁明军 张慧晶 (1999)《语义特征研究概观》,《汉语学习》1999年第五期
    65.张燕春 祝克懿 (2000)《论语用学与修辞学中的语境因素》《汉语学习》2000年第4期
    66.周健 (2000)《试论文化混融语境中的交际与汉语教学》,《汉语学习》2000年第四期
    67.NGUYEN THIEN CIAP (2000) 〖Dan luan ngon ngu hoc〗NXB Giao duc-2000 (语言学引论)
    68.NGUYEN DUC DAN (1998) 〖Ngu dung hoc〗NXB Giao duc 1999 (语用学)
    68.梨文寝编《汉语教学法教程》,河内国家大学下属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系1996年,内部资料
    
    
    69. DO HUU CHAU (1999) 〖Tu vung ngu nghia tieng Viet〗NXB Giao duc -1999.(越南语词汇与语义)
    70. MAI NGOC CHU (1997) 〖Co so ngon ngu hoc va tieng Viet〗NXB Giao duc-1997.(语言学基础与越南语)
    71. HOI NGON NGU HOC VIET NAM (1999) 〖Nhung van de "ngu dung hoc"-ky yeu hoi thao khoa hoc ngu dung hoc lan thu nhat Ha Noi 4/2000〗.(语用学的若干问题—越南语言学协会第一次语用学学术讨论会纪要) of German negation'.Applied Linguistics.Vol.15.No.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