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科学发展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别无选择的发展模式,领导科学发展是我们全党在当前和今后的重要执政使命,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特别是着重增强他们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意义重大。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之后,对科学发展和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研究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讨论、研究的热点,各界从不同角度对科学发展和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同时又要看到,这些研究还处于亟待深化的阶段,特别是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这个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成果不多,还不成系统,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论文以现实背景与理论分析为论述铺垫,以能力构建、现状评估、原因分析及措施途径为研究模式,核心在于论述新形势下党政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这一课题。
     第一章为背景分析,即党领导科学发展的新使命与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阐述了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必然要求,是党在新阶段必然的执政使命,以及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执政使命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本章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新的历史起点与党领导科学发展的新使命,重在阐明新阶段党的执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着重指出了新的执政环境对党的领导与执政能力的挑战,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党应该及时更新执政理念,积极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党的领导的历史经验,从历史的角度阐述干部队伍建设对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意义,主要指出了党历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能力建设这一历史事实,进一步论述了党不断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及党在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方面的基本经验;三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论述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体现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与时俱进,是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是党政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党政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的重点方向。
     第二章为理论分析,主要分析了党政领导干部在领导科学发展方面所需的能力构成,并构建了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基本框架。该能力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民、靠民和惠民能力,这三个能力,实质上是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二是谋划发展、优化发展和推动发展的能力,这三个能力前后相承接,反映党政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完成“发展第一要务”的能力;三是统筹发展的能力,主要是党政领导干部运用科学发展观中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的能力,在实践中则是统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统筹经济与其它领域发展的能力。这三大方面的能力共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为现状评估,分析介绍了当前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总体现状。首先阐述了对党政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进行现状评估的主要依据,然后在对现有材料进行分析基础上对党政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估,指出能力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存在的明显主要不足,进而对党政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亟需加强的重点方面提出建议。
     第四章为原因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分析了制约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素质和作风因素,主要分析了理论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作风因素的制约;二是分析了制约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政绩观因素,指出了错误政绩观的种种表现与危害以及对党政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制约;三是分析了制约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体制因素,主要是考核评价机制、选拔任用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对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制约。
     第五章为路径分析,即探析了党政领导干部提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具体途径上,主要探索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化以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和改进教育与培训来提高党政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考评机制,加强考核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三是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主要是通过岗位锻炼和干部换岗交流等渠道培养锻炼各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后备干部,注重从党政领导干部成长的全过程培养他们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
In the new century and stage, China has no alternative bu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then it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 mission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to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capability to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s a core content for the CPC’s governance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All the leading cadres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s are the hard core to thoroughly appl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to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of signification to enhance their abilities and qualities, especially abilities to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Party’s the Sixteenth Congress, especially the Seventeenth Congress, it has been a hotspot in the theoretical and academic circles to discuss and research o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capabilities to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n which all circles have deeply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However, the above-mentioned researches have been even on a stage to be deepened, especially the research on the capability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s’leading cadres to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being on a starting stage. Moreover, such research achievements have not been abundant and systematic, remaining to be deepened.
     In this thesis, practical background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are regarded as statement matting while capability frame construction, status investigation, reason analysis and measures as research stance. Core of the thesis lies on dissertating the question of how to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s’leading cadres in all levels to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hapter One, the Party’s New Mission to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New Requirements on Building the Ranks of Cadres, is a background analysis. It expatiates tha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s inexorable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it is also the Party’s certain mission, in addition, it indicates era background and governance mission’s requirements on the ranks of leading cadres. This chapter includes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aspect on the Party’s new mission to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n a new starting-point emphasizes the new conditions and problems confronting the Party, which have challenged the Party on her leadership and governance. Under such pressure, the Party has to renovate on time her governance conception. So we have to thoroughly appl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positively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governance practice. The second aspect tells that it is a historical experience for the Party to build the rank of leading cadres so as to realize her leadership on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expatiates that it is a basic experience of building cadres rank to realize the Party’s leadership. The thesis further discusses the huge significance for the Party to strengthen capability building of the cadres rank, and points out the Party’s basic experiences on strengthening capability building of the cadres rank. The third aspect tells it is a new requirement for the Party to build her cadres rank for enhancing the capability of guidi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t emphasizes that to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guidi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embodies the rank of cadres’building keeping up with the times, and is also the main content of strengthening the governance capability of the Party. In this part, the thesis emphasizes that to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guidi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s a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for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s’leading cadres to thoroughly appl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it is a key orientation for building rank of cadres to enhance their capability.
     Chapter Two, Constitution of Capability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s’Leading Cadres to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mainly analyzing what’s the constitution of capability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s’leading cadres to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such capability. In the thesis the framework includes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aspect tells the capability of development for people, the capability of development relying on people, and the capability of using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benefiting people. The three capabilities mainly embody the core thought of“putting people first”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he second aspect also includes three, the capability of designing development, the capability of optimizing development and the capability of guiding development, which embody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s’leading cadres to accomplishing the mission of“regard development as the top priority”. The third aspect tells the capability of development in overall consideration. The capability reflects how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s’leading cadres can exercise overall consideration as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s fundamental approach, and in practice it is the capability of handl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andling development in other fields in overall consideration. These three aspects as a whole reflect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s basic requirement: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apter Three, the Actuality Investigation of Current Capabilities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s’Leading Cadres to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alyzes and introduces the comprehensive actuality of their capabilities. In this chapter, the thesis firstly tells the main data basis on which the evaluation is mad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hapter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comprehensive actuality of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s’leading cadres to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bout the advancements and deficiencies. Finally, the thesis advances some suggestions on some key fields needed to improve.
     Chapter Four, Main Factors Restricting Capabilities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s’Leading Cadres to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alyzes three important factors. The first one is caliber and style factors, including restrictions of deficiency of theoretical caliber, caliber of scientific and culture and style factors. The second factor is about leading cadres’achievement outlook. The thesis mainly points out embodiments and harmfulness of some wrong achievement outlooks and their restriction on capabilities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s’leading cadres to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 third factor is about mechanisms which restrict capabilities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s’leading cadres to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uch mechanisms mainly include the leading cadres’assessment system, selection and nomination system, training system, and supervision system.
     Chapter Five, Ways and Means to Enhance Capabilities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s’Leading Cadres to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s a path analysis. The thesis suggests three concrete ways to enhance the capabilities. Firstly,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capabilities and qualities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s’leading cadres to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way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to perfect leading cadres’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with an emphasis on capabilities and qualities for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econdly, it is necessary to perfect the leading cadres’assessment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to stress the function and guidance of such system. Thirdly, it is necessary to perfect leading cadres’practice system, encouraging them to work and temper themselves at the primary level and in areas with tough conditions, so as to enhance their capabilities of guidi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 suggested ways include practice on their own posts and transferring them between different posts. By means of these measures, leading cadres at all levels especially young cadres and reserve cadres will enhance their capabilities and qualities to guid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引文
①胡冶岩、胡月星:《领导科学概论》,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③王胜军:领导科学前沿理论综述,《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①韦京:少数民族高级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①鲍宗豪:《科学发展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②孙显元:科学发展模式的哲学解读,《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①马永庆:实践标准语境下的科学发展,《理论学刊》,2008年第5期。
    ②泥宏伟:科学发展的实践纲领,《前沿》,2008年第5期。
    ③陈洪波:《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思想研究》,群言出版社,2007年版。
    ④周卫东:《科学发展思想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①李淑兰:科学发展需要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6期。
    ②边立新:论科学发展的评价尺度与价值目标,《岭南学刊》,2006年第6期。
    ①张舒平: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理论学习》,2007年第11期。
    ②王格芳:提高党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③温玉琴: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09年第2期。
    ④林述舜:提高领导能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领导文萃》,2005年第12期。
    ①吴江: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②周银芳:努力提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党建研究》,2007年第2期。
    ③晁成华:提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学理论》,2009年第15期。
    ④周多刚、贾锡萍: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能力提升研究,《理论月刊》,2009年第11期。
    ⑤陈先春:提高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与境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⑥周多刚、贾锡萍: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能力提升研究,《理论月刊》,2009年第11期。
    ①庞元正: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前线》,2007年第9期。
    ①李伟:析论新时期我国科学发展的动力体系,《学理论》,2009年第9期。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26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77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26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27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80页。
    
    ①张舒平: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理论学习》,2007年第11期。
    ②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2010年4月6日。
    ①吴光玲:提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的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8期。
    ①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2010年4月6日。
    ①朱凌、刘卫东:试论群众监督与党的领导,《党史文苑》,2006年第2期。
    ①姚胜安: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经济师》,2009年第8期。
    
    ①沈荣华: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的主要途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第5期。
    ②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领导影响力研究,《领导科学》,2006年第12期。
    
    ①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2005年1月14日。
    ②戴立兴:增进党群互信构建和谐社会,《政工研究动态》,2006年第22期。
    ③闵靓:关于执政信用问题的思考,《理论前沿》,2005年第19期。
    ①吴光玲:提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的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8期。
    ①崔青青:改善民生:以人为本之首要,《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年第2期。
    ①曾建平,王玲玲:追寻公正: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3期。
    
    ①刘英:科学认识和掌握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理论前沿》,2008年第11期。
    ②《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7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5页。
    ①李朝智:科学发展观与统筹兼顾的领导方法,《前沿》,2008年第8期。
    ①韩风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8年6月。
    ①杜建国:《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页。
    ①蒋伏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科学发展,《唯实》,2009年第2期。
    ①杜建国:《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33页。
    
    ①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2010年4月6日。
    ②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新形势下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党建研究》,2008年第8期。
    ①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报告,2010年3月5日。
    ①全国党建研究会课题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调查,《党建研究》,2008年第3期。
    ①于建伟: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第10期。
     ①章道云:《科学发展观与“五个统筹”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9页。
    ①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4页。
    
    ①全国党建研究会课题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调查,《党建研究》,2008年第3期。
    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年9月版。
    ①陈位志:执政党干部驾驭社会建设能力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9年。
    ①沈小平:增强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领导科学》,2008年第11期。
     ①齐冬梅:领导干部科学素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建设,《理论前沿》,2008年第14期。
    
    ①吴灿新:实践科学发展观须破除官本位,《探求》,2009年第1期。
    ②江泽民:《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15页。
     ①赵雪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探讨,《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第8期。
    ①曾狄: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兼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5期。
    ①高金章:做学习型领导干部,《学习月刊》,2007年第2期。
    ①中共银川市委组织部:优化培训机制锤炼合格队伍,《共产党人》,2006年第19期。
    
    ①赵耀:构建适应科学发展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机制,《领导科学》,2008年第16期。
    ②刘震:关于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思考,《理论前沿》,2009年第2期。
    ①中共银川市委组织部:优化培训机制锤炼合格队伍,《共产党人》,2006年第19期。
    ①周多刚、贾锡萍: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能力提升研究,《理论月刊》,2009年第11期。
    ①树立基层导向,注重实践锻炼,《党政干部文摘》,2009年第5期。
    
    ①丁小强:在实践中锻炼年轻干部,《党政干部文摘》,2009年第5期。
    ②姚志文、刘峰:《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64—266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选集(1-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1-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江泽民文选(1-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2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6]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选选编(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社,2009.
    [15]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6]梁妍慧.新的理论与新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
    [17]李宏.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监督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18]王乐夫.领导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
    [19]杨进明.执政党干部队伍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20]冯秋婷.领导有方:成功领导方略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21]潘云良.领导者素质分析与测评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22]李民.邓小平的干部观[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23]孙向祝.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24]戴维新,王珉.现代领导科学新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25]高建德.领导科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26]黄强.现代领导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7]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8]中共中央组织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干部工作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1.
    [29]李君如.中青年领导干部素质教育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30]孙立樵.优秀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31]冯秋婷.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探析[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32]田广清.中国领导思想史[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
    [33]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4]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课题组.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改革研究[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35]梁妍慧.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36]李建华.党政领导人才开发战略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37]本书编写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务实[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38]陈凤楼.中国共产党干部工作史纲(1921—2002)[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
    [39]张铁网.领导干部考核制度改革与创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40]王伟光.科学发展观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41]刘炳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测评[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42]任铁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面面观[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43]冯秋婷.党内监督与党员自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4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5]庞元正.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46]陈荣仲.现代领导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思考[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47]鲍宗豪.科学发展观论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8]徐颖,徐向阳.学习能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9]崔铁吉.新时期基层党政干部执政能力建设20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0]杨学义.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现实[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1]薛株.怎样当二十一世纪的执政领导干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2]杨野平.干部群体素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3]魏礼群.科学发展观和现代化建设[M].北京:人出版社,2005.
    [54]全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参考编写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参考[C].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55]湖南省行政管理学会.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创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56]戴焰军,李英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
    [57]徐华.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58]杜世卫,王子正.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59]崔铁吉.新时期基层党政干部执政能力建设20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60]李青林.党政领导干部择优与监督机制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61]高新民.中国共产党活动方式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62]李军伟.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与能力建设[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63]徐宝德.科学发展观概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64]李崇富,李建平.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5]俞可平,李慎明,王伟光.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第1辑[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66]本书编写组.科学发展观若干重要问题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7]新英.发展的意蕴:发展观的历史嬗变与科学发展观的当代价值[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8]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法规文选[C].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69]齐彦斌.党员干部教育热点问题[M].兰州:甘肃人出版社,2006.
    [70]财政部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组.能力提升——科级干部读本[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71]王立民.新世纪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
    [7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
    [73]蔡里峰.地方党政干部能力修养与实践[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74]周卫东.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5]本书编写组.学习贯彻胡锦涛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
    [76]曾业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问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77]张晓燕.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78]孙玉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79]广西社会科学院.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80]李锡炎.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能力提升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81]张文彪.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8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3赵春雨.领导科学与艺术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84]逄锦聚.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85]倪虹.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建设理念:安徽省建设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课题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86]马鞍山市委宣传部.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马鞍山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实践[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87]余维祥.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88]喻新安.科学发展观解读[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89]史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发展观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90]李连仲.新哥德巴赫猜想:青岛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1>2”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91]吴声功.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来自苏州的报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92]重庆市人事局.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93]阎增山.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中央党校第22期一年制中青班三支部学员论文集[C].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94]卢先福,宋福范.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5]邓一非.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专题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
    [96]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山东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研讨会文集[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97]陈洪波.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思想研究[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98]肖昌进.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99]李金英.干部作风建设必读[M].西宁: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100]王守光.延伸的干部教育培训之路[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101]蒋春余.科学发展观概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102]邓吉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纵横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103]邵景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反腐败六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
    [104]徐光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思考:中共河南省委常委调研报告集[C].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105]鲍宗豪.科学发展论[C].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106]刘玉瑛.领导是门大学问[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107]徐伟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论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08]冯秋婷.西方领导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09]卢晓明,郎建中.学习能力表现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百家出版社,2008.
    [110]敖小兰.党政干部领导能力分析与培训对策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
    [111]孟宪平.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领导干部必备能力11种[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112]张志明.党的建设理论学习读本[M].北京:法制出版社,2008.
    [113]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与党员干部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C].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114]尹杰钦.领导干部道德素质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种视角[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115]李鸣.科学发展观:广西现代化发展的统领与路径[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116]孙东方.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117]程必定.科学发展观在安徽的转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119]广东省人才研究会.科学发展观与人才工作创新[C].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8.
    [12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办公室.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研究[C].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121]李民,李宏.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大众传媒[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122]王长江.政党政治原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123]高敬.领导者核心能力提升[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124]孙艺兵,孙志明.党政关系视域中的执政能力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5]杜建国.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6]李勇进,王迎春.提高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能力[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
    [127]章道云.科学发展观与“五个统筹”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128]姚志文,刘峰.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9]冯秋婷.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龙观华.论江泽民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新发展[J].实事求是,2002(06).
    [2]赵国祥,申淑丽,高冬东.180名处级党政干部领导能力研究[J].心理科学,2003(03).
    [3]王海光.“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风范——邓小平与平反冤假错案[J].中共党史研究,2004(05).
    [4]李蓉.正确理解与把握科学的发展观[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5]赖宏.论党的执政责任及其担当[J].求实,2004(12).
    [6]孙利天.科学发展观与知识观变革[J].新长征,2004(18).
    [7]冯曙光.浅谈优化党的执政环境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1).
    [8]王丹宇.中国共产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02).
    [9]黄明哲,吴丽芳.论优化党的执政环境[J].江西社会科学,2005(03).
    [10]鞠建国.浅谈领导的影响力[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04).
    [11]马驰原.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政府行政能力建设[J].贵州社会科学,2005(04).
    [12]张晓峰.从领导和管理的分离看领导概念的界定[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04).
    [13]张怀海.中国共产党执政要素分析[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06).
    [14]黄建明.略论邓小平领导理论的基本内容[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06).
    [15]林述舜.提高领导能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J].领导文萃,2005(12).
    [16]吉彦波,董礼芬.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发展理论比较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17]刘维芳.新中国建立初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02).
    [18]赵科天.论社会主要矛盾运动形态与科学发展动力机制[J].理论导刊,2006(03).
    [19]闫安.关于加强执政环境建设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6(06).
    [20]边立新.论科学发展的评价尺度与价值目标[J].岭南学刊,2006(06).
    [21]赵绪生.论加强党的学习能力建设[J].理论学刊,2006(11).
    [22]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领导影响力研究[J].领导科学,2006(12).
    [23]中共银川市委组织部.优化培训机制锤炼合格队伍[J].共产党人,2006(19).
    [24]陈伟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01).
    [25]刘伟.增强干部素质提高领导能力——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有关重要论述[J].理论学刊,2007(01).
    [26]龚晨.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状态问题调查与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01).
    [27]汤平如.浅谈领导干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2007(01).
    [28]许进品.科学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J].桂海论丛,2007(01).
    [29]牛芳.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素质[J].理论探索,2007(02).
    [30]尚虎平.德国领导职公务员能力培训的做法与启示[J].改革与开放,2007(02).
    [31]周银芳.努力提高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J].党建研究,2007(02).
    [32]吴学军.济南市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04).
    [33]林世选.和谐视野中的党群关系[J].科学社会主义,2007(04).
    [34]华艳君.浅析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兼谈执政环境与执政能力的关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04).
    [35]张健华.试论执政环境与执政理念的关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05).
    [36]杨家府.文学素养与领导能力[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05).
    [37]周国栋.以科学发展观导引政绩观[J].河北学刊,2007(06).
    [38]刘茜.如何实现领导能力的提高和发展[J].理论学习,2007(07).
    [39]于建伟.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10).
    [40]秦凌云.试论干部作风的不良表现、危害及其整顿对策[J].社会科学家,2007(11).
    [41]刘江宏.地方政府政绩观扭曲的制度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01).
    [42]蒲晓光.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加领导干部作风建设[J].世纪桥,2008(02).
    [43]陈先春.提高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与境界[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02).
    [44]孙显元.科学发展模式的哲学解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45]苏冰,刘颀,吴梅芳.领导干部科学素质的分析及对策思考[J].理论建设,2008(03).
    [46]唐方裕.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着力点[J].党建研究,2008(03).
    [47]张新社.科学发展观与政绩观理论探析[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8(03).
    [48]全国党建研究会课题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调查[J].党建研究,2008(03).
    [49]何植民.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8(04).
    [50]廖红颜.谈谈创新学习培训机制问题[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04).
    [51]方世南.从科学发展的政治价值看科学发展观的政治意蕴[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04).
    [52]马永庆.实践标准语境下的科学发展[J].理论学刊,2008(05).
    [53]王刚.用正确的政绩观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J].唯实,2008(05).
    [54]胡晓晔.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政府领导力建设初探[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05).
    [55]卫羚.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05).
    [56]泥宏伟.科学发展的实践纲领[J].前沿,2008(05).
    [57]詹玉华.科学发展观与以绿色GDP为核心的政绩观之间的辩证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06).
    [58]王胜军.领导科学前沿理论综述[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8(06).
    [59]喻浩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统筹兼顾方法论研究[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8(06).
    [60]李淑兰.科学发展需要科学的指标体系评价[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8(06).
    [61]杨松菊.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的基本问题探究[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8(06).
    [62]中共双流县委党校课题组.新时期干部培训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双流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查与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06).
    [63]王福生.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建立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J].甘肃理论学刊,2008(06).
    [64]赵雪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08).
    [65]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新形势下地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状况调查[J].党建研究,2008(08).
    [66]罗伟生,许有旁.论当代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素质的培养[J].职业时空,2008(12).
    [67]许克振.创新体制机制是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J].学习月刊,2008(12).
    [68]许宁.地方党委书记落实科学展观须提高六个能力[J].领导科学,2008(12).
    [69]浙江省党的建设研究会.新时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成就及经验[J].党建研究,2008(12).
    [70]李锡炎.领导学的新视野:科学发展领导力[J].理论视野,2008(12).
    [71]房欲飞.领导力开发研究基本论题概览[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2).
    [72]毕节试验区理论研究课题组.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探索——对贵州毕节试验区的实践考察[J].贵州社会科学,2008(12).
    [73]张仲斌.论中国党政领导干部的成长规律[J].社科纵横,2008(12).
    [74]齐冬梅.领导干部科学素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建设[J].理论前沿,2008(14).
    [75]赵耀.构建适应科学发展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机制[J].领导科学,2008(16).
    [76]兰胜德.提高领导者战略素质[J].当代广西,2008(17).
    [77]许克振.创新体制机制是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J].学习月刊,2008(24).
    [78]杨晓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J].学理论,2008(24).
    [79]李波.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实效的途径[J].领导科学,2008(24).
    [80]徐奉臻.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中国新型现代化的理论构建[J].求实,2009(01).
    [81]顾杰.论领导科学发展能力[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01).
    [82]毕瑞峰.科学发展观与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研究[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2009(01).
    [83]吴灿新.实践科学发展观须破除官本位[J].探求,2009(01).
    [84]任真.用实证研究推动领导科学的发展——中国领导实证研究的发展状况分析[J].理论探讨,2009(01).
    [85]余瑛.创新体制机制服务科学发展——关于银川市干部教育培训体制机制问题的调查报告[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9(01).
    [86]袁绍伟.试论建立干部培训考核机制[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9(01).
    [87]刘文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干部培训工作[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9(01).
    [88]霍永刚.关于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9(01).
    [89]骆惠宁.树立和弘扬优良学风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水平[J].攀登,2009(02).
    [90]陈志龙.科学发展观理念下的领导战略思维能力[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9(02).
    [91]刘震.关于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9(02).
    [92]李慧芬.对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理论学习与探索,2009(02).
    [93]北京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成长规律调研组.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J].前线,2009(02).
    [94]刘树信.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政府绩效的科学评价与基本思路[J].领导科学,2009(02).
    [95]赵明义.关于科学发展观与政治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学习论坛,2009(02).
    [96]赵莹.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J].福州党校学报,2009(02).
    [97]陈凯.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的理论分析[J].黑河学刊,2009(03).
    [98]徐光超.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中国政府能力建设[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99]陈尤文.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的领导能力构建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03).
    [100]任大立.优良作风是科学发展的保证[J].学习月刊,2009(04).
    [101]李伟.试论增强党的领导影响力[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05).
    [102]秦臻.关于领导能力的综合研究[J].领导科学,2009(05).
    [103]包心鉴.政绩观与发展观[J].求是,2009(06).
    [104]吴江.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06).
    [105]欧阳娟.从多维视角理解科学发展观中的发展内涵[J].世纪桥,2009(10).
    [106]周多刚,贾锡萍.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能力提升研究[J].理论月刊,2009(11).
    [107]中国科学院领导力课题组.持续领导力研究[J].领导科学,2009(12).
    [108]刘晓苏.素质模型在领导干部培训中的运用[J].领导科学,2009(12).
    [109]晁成华.提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J].学理论,2009(15).
    [110]李源潮.毫不动摇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J].求是,201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