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能力战略及实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毫无疑问,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追寻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最为本质的东西。
    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Intel、Microsoft、Sisco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技术型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GE、IBM、SONY等一大批老牌企业不断更新、颇具发展后劲的现实,也愈加清晰地使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捕捉到了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优势,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能力。这一理论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企业黑箱论",并对数十年居于主导地位的现代企业理论提出了挑战,把经济学和管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从本质上认识和分析企业,又植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事项。企业的主要任务也由简单的获取超额利润转向了培育核心能力以取得长期竞争优势。
    作为20世纪90年代迅速兴起的一种新式的企业理论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显示出独特的生命力。经济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而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则引导其走向实用的、解释企业内部本质的发展方向,二者的完美结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企业分析理论和框架。
    论文在对核心能力理论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梳理与回顾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未来走向与趋势,致力于进行研究系统的创新,提出了一个基于四个核心能力元的全新的核心能力战略理论研究体系,即提出可以从文化核心能力、知识核心能力、组织核心能力和战略实施能力四个方面去理解、把握并进而在实践中培育、构建核心能力。从重要性上来讲,这四个方面是以文化核心能力 以核心理念为灵魂)为内核的多层次关系,不仅在逻辑上有主次之分,同时兼顾了相互之间的互动与契合,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意义。
    在后面的四章里,论文分别对四个核心能力元进行了具体深入的研究,分别提出相应的次级能力元构成体系,并开发出各自的概念群与研究模型,在每一章都提出了有创意的思想或研究方法。本文认为核心能力理论是战略管理理论的一个最新成果和目前的主流企业理论,因此,每一章都提出了基于核心能力理论的次级能力元战略管理模式,这也是目前核心能力理论研究深化的最新发展趋势。
    在前面理论继承与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最后一部分是实证及应用研究。用四万余字、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对我国企业核心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全景式的分析,提出了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下,发展我国企业的核心能力所应该采取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方法。这对于我国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对于我国企业的成长和壮大,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As we all know, the theory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focuses on the essential points of a corporation'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Since 1990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uch new technology corporations as Intel, Microsoft, Sisco, together with the constant rejuvenation of old-brand corporations led by GE, IBM, SONY reveals the key factors for a corporatio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which economists and management experts are interested. In a short term, the corporation's competitive advantage relies on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While, in the long run, it is the core competence that play the crucial role. This theory not only breaks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the black-box enterprise but also challenge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theories which have dominated for decades. Integrating economics with management, it analyzes the essential of a corporation and its internal management affairs as well and thus finds out that the main task of a corporation has turned to fostering the core competence from gaining excessive revenue in order to obtai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long run.
    The theory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an original theory of the enterprise and corpor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rapidly arisen in 1990's, features unique vitality. Economics provides it with rich theoretic basis, whereas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guide it towards the prac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corporation's nature. Such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fers a brand-new theoretic framework for the corporation research.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retrospect of the core competence theories and other research results and tendency presumptions, this dissertation comes up with a new framework of the four-component core competence strategic theory, which includes cultural core competence, knowledge core competence, organizational core competence and strategic executive competence. As for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four elements, the theory centers on the cultural core competence which functions as the core concept. Meanwhile it has an interactive connection among them, thus having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following four chapters,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four core competences respectively and put up their own subsystems with a series of concepts and models. What's more, there are some original ideas or research methods in each chapter. As the author conceives that the theory of the core competence is the latest fruit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ies and constitutes the mainstream of enterprise
    
    theory,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of each sub-competence component in every chapter heralds the orientation of in-depth core competence theory.
    With the theoretic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revious chapters, the last part deals with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It devotes one quarter of the whole length on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corporation core competence in our country. The author advises that under new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ur enterprises should adapt certain strategic way of thinking and method to develop their own core competence. These suggestions are of importance to the in-depth research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domestic corporations and thei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引文
1、 Prahalad C. K & Hamel Gary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mporation", Ha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 1990
    2、 Alchian.A & Demsets,Harald,“Production,Information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American Eco- nomic Review,Vol.62,pp.777-795,1972.
    3、 Aoki,MasahikO,“Co-operative Game Theory of the Firm”,Clarendon Press,1984,pp.25.
    4、 Arrow,“Control,in Large Organizations”,in Essays in the Theory of Risk Bearing,Chicago:Markham, PP.223-238,1971。
    5、 Barney J。“looking insid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ampbell and KLS luchs, core comoetence-based strategy C , International Thomson Business Press, 1997,13-29
    6、 Barney J. "Orgnazational Culture: Can it be a sourse of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1, 1986, pp656-665
    7、 Barney,J.B.,1991:"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 17 1)
    8、 Teece D J,Pisano G,Shuen 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 18 7):509-533
    9、 Foss “Compentence,Governance and Entrepreneurship: Advance in Economic Strategy Researchment”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0、 Foss, The theory of the firm: contractual and compentence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3 ,1993
    11、 O.E Williamson,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The Free Press, New York,1985,
    12、 Patel P,Pavitt K.The technological competencies ofthe world's largest firms:complex and path-dependent, but notmuch variety[J].Research Policy,1997,26:141-156
    13、 Bull Willard, Towards a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3.8. 183-195
    14、 J. Huey, H ow McKinsey Does It? Fortune , 1993, Novernber 1, 14 -15
    15、 Coase,“The Nature of the Firm,Economica”, Vol.4,PP.386-405,1937
    16、 Demsets,“O wnership,Control,and the Firm”,The 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Volume),Basel Blackwell,1988.
    Sanchez R, Heene A, Thomas H, eds. Dynamics ofcompetence-based
    
    17、 competition: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newstrategic management[M].Oxford:Pergamon,1996
    18、 Leonard Barton D.“Core capability and core rigidities: 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J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ey, 1992,13 summer special issue): 111-125
    19、 Ouchi w. "Types of Orgnazational Control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Emotional Well being ", Administration Science Quarterly, 23,1978, pp293-317
    20、 P. F. Drucker, The discipline of innovation, Ha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76 6):149-157
    21、 Winter S .G. “The satisficing principle in capability learning” J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ey,2000,21 Winter special issue): 981-961.
    22、 Heene A, Sanchez R, eds), Competence-based strategic management [M]. Chichester: John Wiley, 1997.127~150
    23、 Ansoff H I.Corporate strategy[M].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65
    24、 Penrose E T.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M.E.Sharpe,Inc.White Plains.NY.1959
    25、 Rumelt R P.Toward a strategic theory of the firm[M].In R.B.Lamb ed.),Competitive Strategic Management. Prentice-Hall,Englewood Cliffs,NJ.1984.556-570
    26、 Steven Maijoor and Arjen Van Witteloostuijn,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Strategic Regulation in the Dutch Audit Industry,”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17,549-569 1996)
    27、 Joseph T.Mahoney and J.Rajendran Pandian, “The Resource-based View Within the Conversation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13,363-380 1993)
    28、 Ikujiro Nonaka, “The knowledge -creatiing compan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y-June,1990
    29、 Nonaka & Takeuchi,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ow Japanese Companies Creat 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30、 Gary Hamel ,“Strategy as Revolu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8,1996
    31、 Micheal E. Porter,“From Competitive Advantage to Corporat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6,1994
    32、 Geert Hofstede,“Culture Constraints in Management Theories ”,University of Limburg, Maastricht, the Netherlands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93, 7 1):81-94
    
    
    33、 Deutsche Telecom, The new millennium with a capital " T", Forbes, 2000 January 24,p81
    34、 George Stalk, Philip Evans, Lawrence E. Shulman, "Competing on Capability: The New Rules of Corporat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April 1992, P57-69
    35、 B. Wernerfet,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4,5,P 171-180
    36、 Richard L.Priem and John E. Butler, " is the resource-based view a useful perspective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Jan 2001, P22-40
    37、 Dorothy Leonard-Barton, Sylvia Sensiper,“the role of tacit knowledge in group innov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8 3)
    38、 J.C. Spender, "making knowledge the basis of a dynamic theory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winter special issue),1996, 17)
    39、 Alchian,A.A. and Demsetz,H., "Production, Information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2, 62, 777-795.
    40、 Ronald Coase 1991), "The Nature of the Firm: Influence", in Williamson, O. E. and Winter, S. G. ed.) "The Nature of the Firm: Origins,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1、 Foss, N. J.,"Knowledge-based approach to the theory of the firm: some critical comments",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6,7, 470-476.
    42、 Grant, R. M. "Toward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17, 109-122.
    43、 [13]Knight, F. 1921),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44、 Kogut,B. and Zander,U."Knowledge of the Firm, Combinative Capabilities, and the Replication of Technology",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2),3, 383-397.
    45、 Loasby, B. J, 1998),“The Concept of Capabilities”, in Foss, N. J. and Loasby, B. J. eds.), Economic Organization, Capabilities and Co-ordination: Essays in Honour of G. B. Richardson, Ch. 9. London: Routledge.
    46、 Richardson, G. B. "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 Economic Journal, 1972),82, 883-896.
    47、 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 著 萧琛 等译《宏观经济学》第十六版 华夏出版社 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1999
    48、 迈克尔·A希特 R·杜安·爱尔兰 罗伯特·E霍斯基森 著 吕巍 等译 《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 概念) 原书第4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9、 [英]安德鲁·坎贝尔 凯瑟琳·萨默斯·卢斯 编 严勇 祝方 译 《核心能力战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50、 [美]罗恩·吉布森 主编 杨世伟 译 《现代管理大师思想精粹》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51、 尼古莱·J. 福斯 克里斯第安·克努森 编 李东红译 《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52、 托马斯·J·彼得斯 小罗伯特· H·沃特曼 著 《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
    53、 Paul. S. Myers 主编 蒋惠工 等译 《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 珠海出版社,1998
    54、 Verna Allee 著 刘民慧 等译 《知识的进化》 珠海出版社,1998
    55、 Michael Porter)迈克尔 波特 著 陈小悦 译 《竞争优势》 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56、 格里?约翰逊、凯万?斯科尔斯著,金占明、贾秀梅译,《公司战略教程》,华夏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135页
    57、 科斯 编《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4
    58、 美)理查德·L·达夫特 Richard L. Daft)著.组织理论与设计精要[M].李维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243-249.
    59、 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60、 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1、 [美]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 著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 北京江南天慧经济研究有限公司 选译 《战略与结构 美国工商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 云南人民出版社
    62、 [美]亨利·明茨伯格 布鲁斯·阿尔斯特兰德 约瑟夫·兰佩尔 著 刘瑞红 徐佳宾 郭武文 译 《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机械工业出版社
    63、 J·戴维·亨格 托马斯·L·惠伦 著 王毅 应瑛 译 《战略管理精要》 电子工业出版社
    64、 [美]斯坦利·福斯特·里德 亚历山德拉·里德·拉杰科斯 著 叶蜀君 郭丽华 译 《并购的艺术:兼并 收购 买断指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65、 [美]迈克尔·茨威尔 著 王申英 唐伟 何卫 译 《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 华夏出版社
    66、 MBA核心课程编译组 编译 《公司发展战略》 九州出版社
    67、 迈克尔·波特 著 陈小悦 译 《竞争战略》 华夏出版社
    
    
    68、 [英]唐纳德·索尔 等著 包刚升 编译 《如何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出版社
    69、 [美]阿姆瑞特·蒂瓦纳 著 徐丽娟 译《知识管理精要》 电子工业出版社
    70、 [美]鲁迪·拉各斯 丹·霍尔特休斯 编 吕巍 吴韵华 蒋安奕 译 《知识优势:新经济时代市场制胜之道》 机械工业出版社
    71、 加)休·J·阿诺德, 美)丹尼尔·C·菲尔德曼著.组织行为学[M].邓荣霖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210.
    72、 乔·L·皮尔斯 约翰·W·纽斯特朗 编 东方慧 译《管理宝典:开创管理新纪元的36部经典著作集粹》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73、 戴维 · 贝赞可 等著 武亚军 等译《公司战略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4、 苏东水 等著 《东方管理》 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75、 张维迎,1995:《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6、 王德禄 等著 《知识管理: 竞争力之源》江苏人民出版社
    77、 杨小凯,黄有光:《专业化与经济组织》,北京市,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78、 王方华 吕巍 主编《企业战略管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
    79、 胡大立 著 《企业竞争力论》 经济管理出版社
    80、 席酉民 主编 姚小涛 席酉民 著 《环境变革中的企业与企业集团》 机械工业出版社
    81、 史东明 著 《核心能力论构筑业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北京大学出版社
    82、 管益忻 著 《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蠃家之道》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83、 费明胜 水家耀 编著 《核心能力:现代企业持续竞争的奥秘》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84、 张五常, 1983,中译本2000),“企业的合约性质”,载于《经济解释——
    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
    85、 康荣平 主编 《大型跨国公司:战略新趋势》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86、 邹昭晞 著 《企业战略分析》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87、 王革非 著 《战略管理方法》 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88、 余菁 著 《IT企业发展战略》 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89、 宁建新 著 《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与提升》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90、 李东 著 《知识型企业的管理沟通》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91、 赵春明 著 《团队管理:基于团队的组织构造》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92、 周三多 编著 《战略管理新思维》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93、 魏江 等著 《企业购并战略新思维: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购并与整合管理模式》 科学出版社,2002
    94、 邱益中著.企业组织冲突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19.
    95、 彭灵勇等.中国企业劳资关系冰山浮出水面[J].现代企业导刊,1998. 8
    96、 O.E.威廉姆森.交易费用经济学讲座[Z].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87, 50):2-64.
    97、 任佩瑜等.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管理熵、管理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企业组织与决策中的作用[J].管理世界,2001, 6):142-147.
    98、 郭朝阳.冲突管理:寻找矛盾的正面效应[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99、 詹启智 “论提升核心能力” 经济问题探索 2001年第6期
    100、 管益忻 “以核心能力为主线 打造新型战略管理模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年3月
    101、 刘兵 李光金 刘军琦 “企业成长与核心能力”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8月第8期
    102、 魏江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购并模式框架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 2002年4月第2期
    103、 曹正汉:"寻求对企业性质的完整解释:市场分工的不完全性与企业的功能",《经济研究》,1997年第4期。
    104、 芮明杰:"造山:以知识和学习为基础的企业的新逻辑",《管理科学学报》,2001年第3期。
    105、 王毅 “我国企业核心能力实证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 2002年4月第2期
    106、 黄昌富 “企业核心能力流失问题探析”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1年第6期
    107、 方琢 赵洪瑞 “企业发展与核心能力的构建” 商业研究2002/04 上半月版)
    108、 魏江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购并后整合管理” 科学管理研究 2002年2月第1期
    109、 郑健壮 “略论知识资本与核心能力的转换”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年3月第3期
    110、 姚树荣 张耀奇 “关于国有企业创建核心能力的思考” 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2002年1月第1期
    111、 王永贵 卢兴普 “对联盟网络的重新审视――基于资源与能力的观点”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2月第1期
    杨建君 陈波 李垣 “基于能力的企业家模型及其分析” 《预测》 2002
    
    112、 年第1期
    113、 吴国灿 关雪 “提高我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途径分析” 《经济师》2002年第3期
    114、 焦胜利 “对构建企业核心能力三种策略的比较分析与选择” 湖南商学院学报 双月刊)2002年1月第1期
    115、 袁泽沛 “关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识别和培育” 江汉论坛2002/1
    116、 乔伟杰 “战略柔性思想及核心能力理论”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2月第1期
    117、 马刚 “面向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核心能力初探”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12月第1期
    118、 韩中和 “组合资源 不断创新――索尼公司建立核心能力案例分析”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年12月第6期
    119、 张颖丽 刘丽华 别小红 “我国企业培育核心能力的对策”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2年6月第3期
    120、 李宗华 “论企业核心能力中的品牌战略构建”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5月第3期
    121、 蔡翔 严宗光 “中国企业核心能力培育五题” 科技进步与对策·1月号·2002
    122、 史四卿 “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4月第4期
    123、 何俊德 张蕾 “基于核心员工的核心能力创造” 科技进步与对策·4月号·2001
    124、 朱怀意 孙东川 胡峰 “企业核心能力状况的综合评判方法探索” 2002·1月号·科技进步与对策
    125、 尤天慧 杨理 樊治平 “浅析企业核心能力与知识创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4月号·2002
    126、 吴泗宗 汪岩桥 “企业家功能、能力与企业家精神” 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12期
    127、 李军 “企业战略联盟与核心能力构造” 2001年10月第4期
    128、 张铁男 李柏洲 李晶蕾 “企业发展战略与核心能力体系” 《工业技术经济》2001年第6期
    129、 熊伟 “经营观念的转变与创新” 邮电企业管理·2001·17
    130、 蒋国平 “企业稀缺资源与能力模仿障碍分析” 现代财经2001年第4期
    刘泳 陈荣耀 “能力本位与企业成长战略” 2001年第4期经济与管理研
    
    131、 究
    132、 张堃 “论战略联盟中核心能力的管理” 2001年第5期经济与管理研究
    133、 张钢 “基于技术转移的企业能力演化过程研究” 科学学研究 2001年9月第3期
    134、 胡汉辉 周治翰 “试论企业核心能力的知识整合特征” 管理工程学报 2001年第4期
    135、 杨吉华 “从战略高度重视国家核心能力的塑造” 《改革与战略》 2001年第5期
    136、 刘莉 赵伟军 “战略联盟――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中国包装工业2002年第95期
    137、 李斌峰 水家耀 “析企业重组与核心能力的培养” 现代管理科学 2002年第7期
    138、 吴爱华 苏敬勤 “核心能力及比较核心能力之识别”现代企业管理2001·7
    139、 李龙一 “基于技术能力的战略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2001·7
    140、 杜纲 姚长佳 王军平 “企业能力的关键维度及分析模型” 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第2期
    141、 冯蔚东 陈剑 “虚拟企业中核心能力的定性与定量识别”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5月第5期
    142、 王乐天 “飞利浦公司强化核心竞争能力策略” 现代管理科学2002年第7期
    143、 李相银 杨亚平 “论核心能力创建的途径” 《经济师》2002年第8期
    144、 朱怀意 陈建新 “论通用竞争战略与核心能力战略的同一性” 《软科学》2002年第2期
    145、 吴海燕 “论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 《经济问题》2002年第6期
    146、 赵树宽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 东岳论丛2002年7月第4期
    147、 范徵 “论基于技术资本的核心创新能力”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年第3期
    148、 韩中和 “开发核心能力的组织条件” 《国际商务研究》2001年第5期
    149、 郭欣 “浅谈品牌竞争战略与企业核心能力” 《经济师》2001年第8期
    150、 吴金希 刘冀生 “加强知识管理提高我国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中外企业文化 2001年11月
    151、 陶志峰 陈殷华 易卫平 “企业的动态能力分析框架” 《生产力研究》2001.6
    152、 彭章瑞 “企业核心能力与知识联盟” 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153、 韩中和 “构建核心能力战略发展框架” 复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1年12月第6期
    154、 李龙一 “基于技术能力的战略管理” 科学管理研究2001年10月第5期
    155、 王毅 “以核心能力为主导逻辑的战略管理” 科研管理2001年5月第3期
    156、 王毅 “我国企业核心能力实证研究” 《工业企业管理》2002年第7期
    157、 刘征 “企业核心能力与战略选择” 《企业研究》2001年第5期
    158、 郁义鸿 "企业的性质:能力理论的阐释" 《经济科学》2001年第6期
    159、 梁江 刘冀生 "核心能力批判”《企业管理》2002年第10期
    160、 李志能 尹晨 “从知识的角度回顾企业能力理论” 《经济管理》 2001年第4期
    161、 刘疆丽 周佳 “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 《现代企业管理》 2001.3
    162、 王科 姚志坚 “企业能力理论述评” 《经济学动态》1999.12
    163、 陈昆玉 “企业竞争优势探源” 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3期
    164、 黄群慧 “核心能力理论的历史走向”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年第4期
    165、 安同良 郑江淮 “后现代企业理论的兴起”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2年第3期
    166、 王毅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探源与述评” 科技管理研究2000年第5期
    167、 郑文全 朴松爱 “比较视野中企业能力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168、 王毅 陈劲 许庆瑞 郝春梅 “企业核心能力概念框架研究:三层次模型”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0年6月第2期
    169、 袁智德 宣国良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发展评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0年第2期
    170、 刘征 “企业核心能力与战略选择” 企业研究 2001.5
    171、 李建明 “企业核心能力分析” 中国工业经济 1998年第11期
    172、 李东红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评述” 经济学动态 1999.1
    173、 袁安府 潘惠 汪涛 “企业家能力提高的途径――企业家学习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第1期
    174、 王江 杨锡怀 樊治平 “企业的核心能力及其与多元化战略的关系”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1年第1期
    175、 魏江 叶学锋 “基于模糊方法的核心能力识别和评价系统” 科研管理2001年3月第2期
    戴和忠 范钧 王秀昕 “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资源外购战略” 科研管理
    
    176、 2001年3月第2期
    177、 王荣 武博 “R&D与中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1年3月第1期
    178、 冯根尧 “虚拟企业核心生产能力集成问题研究”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179、 齐捧虎 穆耀 “如何创建企业核心能力” 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5月第2期
    180、 罗炜 唐元虎 “企业能力差异与合作创新动机” 《预测》2001年第3期
    181、 姚辉 陈继恩 “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资产重组绩效评价” 决策借鉴2001年10月第5期
    182、 常永华 “企业核心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与案例”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1年6月第3期
    183、 李向波 元凤江 “企业核心能力的特征及管理问题的探讨”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第2期
    184、 魏江 葛朝阳 “组织技术能力增长轨迹研究” 科学学研究 2001年6月第2期
    185、 杨多贵 周志田 陈劭锋 “发展尺度的跃进:从财富衡量到能力评价” 学术论坛2001年第4期
    186、 陈卓勇 “战略管理和基于能力的竞争优势” 科研管理2001年7月第4期
    187、 王烈 “企业家能力结构的社会学分析” 华东经济管理2001年6月第3期
    188、 费明胜 “我国企业核心能力的现状与培育” 商业经济文荟2001年第3期
    189、 周镭 成爱武 潘伟路 “企业战略杠杆与核心能力的匹配关系” 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2001年12月第4期
    190、 彭杰 “中小企业核心能力塑造”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2期
    191、 范徵 “基于能力的跨国经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192、 路风 “从结构到组织能力:钱德勒的历史性贡献” 世界经济2001年第7期
    193、 王忠民 穆耀 齐捧虎 “企业核心能力的损失与防范” 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7月第4期
    194、 彭章瑞 “企业核心能力与知识联盟” 《贵州社会科学》二○○一年第五期
    195、 李龙一 “基于技术能力的战略管理” 科学管理研究2001年10月第5期
    196、 余晓东 秦玲 “信息不对称性与创业资本的核心能力分析”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年12月第12期
    
    
    197、 李向波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12月第6期
    198、 李金勇 郑丕谔 王维斌 “外包策略与企业核心能力” 价值工程 2001年第5期
    199、 蒋国平 “企业稀缺资源与能力模仿障碍分析” 现代财经2001年第4期
    200、 王长征 “并购整合:通过能力管理创造价值”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0年12月
    201、 宋平阳 张亮 “并购为什么这样难” 《环球企业家》2002\2 
    202、 那国毅 “不良组织的症状” IT经理世界2002年10月
    203、 “成功并购的策略” 21世纪经济报道2002/04/03
    204、 “成功并购关键在整合” 《中国经济时报》2002/4/29
    205、 陈国林“改良组织能力”2002/11/26 IT经理世界
    206、 康荣平 柯银斌 “格兰仕集团的成长、战略与核心能力” 《管理世界》 2001年第1期
    207、 陈小平 "关于高科技企业增强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国际贸易问题》 2001年第5期
    208、 杨忠 "国际兼并浪潮与企业核心能力构造"《经济管理》2001年第4期
    209、 赵怀周 刘益 "核心能力观的动态性内涵解析" 《经济管理》2001年第10期
    210、 西林 “核心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企业报》2002年2月25日
    211、 傅晓华 "核心能力拒绝浮躁" 《中国企业报》2001-12-28
    212、 王煜昆  “核心能力要与目标消费者需求高度匹配” 《中国经营报》 2001年2月20日
    213、 张蕾 何俊德 “核心员工创造核心能力”《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第3期
    214、 魏江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购并后整合管理《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12期
    215、 王毅 应瑛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中国软科学》 2001年第3期
    216、 姚辉,陈继恩 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资产重组绩效评价 《决策借鉴》2001.5
    217、 Richard W. Buchanan博士 来自内部的敌人《世界经理人文摘》2001-11-28
    218、 范徵 "论企业知识资本与核心能力的整合" 《经济管理》2001年第22期
    219、 刘德强 陈俊芳 企业多元化的新模式:基于核心能力的虚拟经营 《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0期
    220、 詹启智 "论提升企业核心能力" 《工业经济》 2001年第8期
    
    
    221、 陈毓宝 企业核心理念与核心能力的关系《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2年第1期)
    222、 吴价宝 达庆利 企业核心能力的系统性识别《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10期
    223、 李向波 元凤江 企业核心能力的特征及管理问题的探讨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第2期
    224、 黄群慧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与管理学学科的发展《经济管理》2002年第20期
    225、 林祥 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的相关性--对企业家能力的一种概括《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5期
    226、 邹东涛 企业家头上需要一把"制度伞" 中国商报2002-5-14
    227、 李悠诚 陶正毅 白大力 企业如何保护核心能力的载体--无形资产 《工业企业管理》2000年第10期
    228、 王文硕  朱云夫 浅析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品牌与核心能力《中国房地产》2001年第12期
    229、 苏姗博士 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市场报》 2002年11月01日第十一版
    230、 韩承明 于淑莲 提高企业竞争核心能力标准谈《经济管理》2001年第9期
    231、 王明夫 校准你的核心能力《中国企业家》2002/2
    232、 刘裕龙 整合企业资源培育核心能力 --外贸企业持续发展的思考《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第3期
    233、 高盛 亚洲)有限公司 中国并购操作的三大特殊问题《中国企业家》2002/1
    234、 邹蓝 中国的企业家崇拜 深圳商报 2002年05月27日
    235、 高宝明 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策略 转摘《投资与合作》2000年第5期
    236、 孔德涌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核心能力建设 《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暨中国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论坛报告集》
    237、 欧阳萍辉 中国民营企业培育核心能力的机制初探《现代企业》2001.8.32-33
    238、 梁丽萍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透视 --对中国企业家相关调查报告的分析《工业企业管理》2002年第2期
    239、 单祥芳 中国企业家面临五大转变《企业管理》2002年第6期
    240、 刘俏 中国企业进入并购时代21世纪经济报道  2002/07/24
    241、 周叔莲 王伟光 中国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经济管理》2002年第21期
    242、 那国毅 组织的新需要《IT经理世界》2002/13
    243、 赵怀周 刘益 核心能力观的动态性内涵解析《经济管理》2001年第10期
    244、 邹海林 “论企业核心能力及其形成” 工业企业管理 1999/06
    245、 巢来春 卢智健 陶力一 “面向知识经济的企业核心能力问题探讨” 工业企业管理 1999/02
    
    
    246、 王毅 陈劲 许庆瑞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 管理科学学报 2000/03
    247、 李建明 “企业核心能力分析” 中国工业经济 1998/11
    248、 吴建南/李怀祖 “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9/01
    249、 杜纲 程继川 陈卫东 “企夜核心能力分析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0年3月
    250、 周星/张文涛 “企业核心能力培育与创造持续竞争优势” 经济与管理研究 1999/01
    251、 纪红 刘仁舟 杨信用 “企业竞争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初探”航天工业管理 2000年第9期
    252、 李元旭 唐林芳 “发展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知识联盟管理” 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12月第12期
    253、 李锦望 赵洲 “论培植和扩大企业核心能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1999年第4期
    254、 严若森 “刍议企业核心能力的角色定位与管理”《经济师》1999年第6期
    255、 吴价宝 “论我国中小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 淮海工学院学报 2000年9月第3期
    256、 管益忻 “培育、强化企业核心能力亟待划清的10个界限” 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9期
    257、 薄湘平 “中国企业的战略思考” 湖南经济2000.6
    258、 王毅 “企业核心能力逻辑结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0年3月第1期
    259、 万迪昉 朱伟民 王赟 “战略杠杆、核心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科研管理2000年3月第2期
    260、 李靖华 郭耀煌 郭强 “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陕西工学院学报 2000/3第3期
    261、 陈劲 王如富 “知识经济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中国软科学1999/3
    262、 陈劲 王毅 许庆瑞 “国外核心能力研究述评” 科研管理 1999年9月第5期
    263、 熊立华 王云峰 “企业战略管理的重点-核心能力的培养”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8月第4期
    264、 许庆瑞 郭斌 王毅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核心能力的组合创新” 管理工程学报2000/12
    海鹏 “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培育核心能力” 石油化工动态 2000
    
    265、 年8月第6期
    266、 何勤 张济建 “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创立:培育核心能力”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0年12月第4期
    267、 邱江 “如何构建新型企业组织的核心能力” 煤炭经济研究2000年第11期
    268、 彭灿 “核心能力开发论”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第11期
    269、 李顺才 周智皎 邹珊刚 “基于知识流的企业核心能力形成模式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0年11月第4期
    270、 魏江 “基于创新项目组合的企业技术核心能力培育模式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年第6期
    271、 魏江 “企业核心能力的内涵与本质” 管理工程学报1999年第1期
    272、 周翔 纪路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联盟与企业核心能力的相互影响” 商业研究2000/10
    273、 虞庞勇 罗剑波 “伙伴关系、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能力”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9年11月第1期
    274、 王毅 陈劲 “基于知识的核心能力:CTHIO五要素论” 现代管理科学1999年第6期
    275、 曹卫红 “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再认识” 山西统计1999年第10期
    276、 郑朝阳 “整合核心能力:购并目标选择的关键” 江苏经济探讨1999年第2期
    277、 柯长松 万迪昉 “企业核心能力构建分析” 经济改革1999年第4期
    278、 魏江 “基于知识的核心能力载体和特征” 科研管理1999年3月第2期
    279、 陈战会 樊耘 陈琰 “核心能力、资源引进与可持续竞争优势”1999年第1期
    280、 李顺才 周智皎 邹珊珊 “企业核心能力:特征、构成及其发展策略” 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年第5期
    281、 李迪 “论企业核心能力、知识管理和企业教育” 教育发展研究1999.11
    282、 王毅 毛义华 陈劲 许庆瑞 “新产品开发管理新范式:基于核心能力的平台方法” 科研管理1999年9月第5期
    283、 殷瑾 项保华 魏江 “专业化还是多角化:基于核心能力的考虑” 科学管理研究1999年10月第5期
    284、 汪涛 魏江 徐金发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混合兼并战略研究”中国软科学1999/8
    陈通 张国兴 “企业核心能力初探” 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9
    
    285、 年6月第2期
    286、 白占顺 冯宗宪 顾三文 “企业资本运营与企业核心能力” 
    287、 夏清华 “从资源到能力:竞争优势战略的一个理论综述”《管理世界》2002年第4期 
    288、 高盛“中国并购操作的三大特殊问题” 《中国企业家》2002、1
    289、 聂祖荣 “我国公司战略并购及其障碍” 全景网络
    290、 吴清烈,冯勤超,武忠 “企业战略并购决策的信息结构与支持框架” 《中国软科学》 2001年第5期)
    291、 杨华江 席酉民“集团公司战略风险管理模型探讨” 《中国软科学》 2002年第8期
    292、 “成功并购的策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2-04-03
    293、 聂祖荣 “公司战略并购障碍及解决途径” 中国证券报
    294、 姜汝祥 “如果没有战略,企业将会怎么?--从竞争战略角度解析格兰仕与沃尔玛的差距” 《管理科学》2003年第1期
    295、 李逢生 顾作美 “汽车工业强国在华投资竞争战略” 汽车工业研究
    296、 蒋运通,桂琳,韩荑 “企业竞争战略优势的创建及评价” 《工业企业管理》2000年第9期
    297、 罗珉 “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创新” 《财经科学》2001年1月
    298、 许树沛 “边缘竞争战略的特征与战略方法” 《经济管理》 2001年第18期)
    299、 Stephen Chen “里应外合,超越同侪--艾默生电气公司的竞争战略实施” :《世界经理人文摘》2002年09月
    300、 吴 威 “竞争战略的三种定位” 中国企业家
    301、 李庆华,项保华 “基于企业竞争战略的企业性质研究” 《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11期
    302、 曾忠禄 “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战略分析” 《企业管理》 2001年第6期)
    303、 蓝海林 “多点竞争战略”
    304、 西 方 “波特的竞争战略研究” 《中国企业报》2002年1月29日
    305、 谷清水 “多元化经营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经济管理》2002年第13期
    306、 向小勇 “多元化经营须谨慎” 《经贸导刊》2001年第4期
    307、 唐华 “多元化经营的战略目标与风险”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1年第2期
    308、 张冬梅 “多元化经营的战略步骤”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1年第7期)
    309、 张丛义 “多元化经营的协同效应” 思库网
    
    
    310、 郝旭光 “多元化经营的几个问题” 《管理世界》2000年第2期
    311、 查振祥 “多元化发展的客观必然” 人民网-华南新闻
    312、 李庆华 “多角化经营悖论试析” 《中国软科学》 2001年第9期)
    313、 德鲁克 那国毅 “德鲁克:统一市场的多元化经营” 《IT经理世界》2001、91
    314、 金凡 “戴尔:多元化的辛酸与浪漫” 硅谷动力
    315、 宝利嘉 “怎样实施多角化” 《中国经济时报》2002/6/7
    316、 风天 “雅虎中国采取多元化发展战略” 中华工商时报
    317、 王任华 “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模式选择”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第2期
    318、 刘德强 陈俊芳 “企业多元化的新模式:基于核心能力的虚拟经营” 《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0期
    319、 曹晋红 “利用"虚拟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 经济管理2000年第6期
    320、 心怡 “花旗跌入"多样化"陷阱” 粤港信息报 2002年7月2日)
    321、 邹东涛 阙紫康 “核心技术支持多元扩张--春兰 集团)的多元化战略” 《经济管理》2001年第9期
    322、 “国外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向专业化回归” 《中国乡镇企业》2000年11月
    323、 姜汝祥 “多元化战略与专业化战略有何不同?” 经济观察报
    324、 郑明身 “多元化与专业化动态结合” 《经济管理》2001年第9期
    325、 科特勒 “多元化与单一化的两难选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2-05-16
    326、 屠昆 穆晓芳 “多元化鲜花还是陷阱?” 中华工商时报
    327、 唐溯 “多元化如何有效控制” 经理人
    328、 殷瑾,项保华  “多元化决策中委托代理问题新探” 《经济管理》 2001年第16期
    329、 邵剑兵 “组织理论的新发展” 《经济参考报》12月20日
    330、 桑强 “以流程再造为中心的组织创新” 《经济管理》2002年第11期
    331、 “业务流程重组” 经济日报
    332、 卢传敏 舒志军 “BPR: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新途径” 《国际商报》2001年2月1日
    333、 车行 “外包:企业流程再造新趋势”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1年第8期)
    334、 卢传敏 舒志军 “实施BPR的经典案例” 《国际商报》2001年2月8日
    335、 “企业重建的组织模式” 张士玉 
    336、 朱桂平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中华工商时报》2002/6/11
    高路 “企业流程的识别、诊断与再造”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1年第11
    
    337、 期)
    338、 张剑渝“论流程重组理论在中国的实践” 《经济学家》 2002年第4期)
    339、 “解读海尔业务流程再造” 《现代家电
    340、 马刚 “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及其经济学分析” 《决策借鉴》 2002年第1期
    341、 徐建平 “供应链管理与业务流程再造” 《国际经济合作》 2001年第8期)
    342、 丁邦满 “BPR思想的演变和应用” 《企业管理》 2001年第9期)
    343、 王能元 霍国庆 曾燕 汪敏 彭庾 黄宁燕“信息思维与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研究》2002年第10期
    344、 冯仑 “企业家的领导力” 中国企业报 2002年08月28日
    345、 托马斯.斯图尔特 Thomas A. Stewart) “你具备了一个企业领导者应有的特点吗?” 《财富》1999/ 2000 年 12 / 1 月期刊 -- 未来的领导者
    346、 “领导者与管理者有区别吗?” 《市场报》 2000年06月28日)
    347、 邓显勇 “领导者素质与组织文化匹配”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第2期
    348、 邓凯达 “领导者的思维方式” 《中国经济时报》2002/6/19
    349、 刘金霞 “领导者,你在和鲜活的人打交道吗 --管理大师比尔·波拉德来华论道"领导力"” 《中国经济时报》2002/5/31
    350、 戚振江 张小林 “领导行为理论:交换型和变革型领导行为” 《经济管理.新管理》 2001年第12期)
    351、 柯伟思 “领导人的自画像” 《中国经济时报》2002/6/26
    352、 丹尼尔·戈尔曼“领导人的素质”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11月
    353、 沃伦·布兰克 “领导能力的9项自然法则” 《企业管理》2001年第3期
    354、 林正大 “领导力的三个层次” 〈中国企业家〉 2001年第7期)
    355、 约翰·科特 “领导力:缩小技术与应用鸿沟的技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2-05-23
    356、 吴伯凡 “CEO的黄昏” 《环球管理》2001/7
    357、 吴彬,陈振华“领导风格的多维选择模型” 《经济管理》2002.1
    358、 陶善才 “解读GE新任"掌门人"领导观” 《商界》2002/3
    359、 汪若菡 “管理和领导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2-06-06
    360、 燕青 “第五级领导” 粤港信息报
    361、 魏海燕 “成功的领导风格” 《企业管理》 2001年第8期)
    362、 王旗 “波拉德阐述"道德"决定领导力” 中国经营报 2002年06月04日
    363、 “变革时期的领导特质” 《21世纪经济报道》2002-04-10
    
    
    364、 西 方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中国企业报》
    365、 戴维·多尔塞“安迪·皮尔森的新面孔” 《环球管理》2001、9
    366、 曾文祺  “领导和管理” 《中国企业家》2002、1
    367、 李海 “知识要素取决于领导作为” 《市场报》 2002年02月28日第六版)
    368、 Jay A. Conger、Beth Benjamin “在企业各层级建立领导力” 《世界经理人文摘》2001、4
    369、 吴刚 “约翰·科特:管理不是领导” 《国际金融报》 2002年05月17日第十五版)
    370、 晏国祥“与尼可洛-马基雅维里谈领导” 中国经营报2002年07月08日
    371、 彼得·圣吉“有机组织的领导力” 《 IT经理世界 》/81
    372、 吴维库、刘军、张玲、富萍萍 “以价值为本的领导行为与团队有效性在中国的实证研究” 《管理世界》2002年
    373、 王志明、陈小愚 “微观政治学与企业领导管理体系建设” 《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3期
    374、 宗和 “挑战你的领导智商” 《粤港信息报》2002-08-19
    375、 许世龙 “天津市重点企业领导者的五大特点” 中国统计信息网
    376、 Stephen Chen 、Jack Yan “塑造中国企业领导的十大特质” 《世界经理人文摘》2002/4
    377、 阿紫 “瑞丁模式和情境领导” 粤港信息报
    378、 刘枚莲 刘海波 “全球领导者开发战略”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第2期
    379、 陶筠 “情境领导:让领导和员工双赢” 《市场报》 2002年06月13日第六版)
    380、 陈颐 “企业家怎样发挥领导力” 经济日报 2002年04月17日
    381、 熊超群 “组织学习创新” 《粤港信息报》2002/6/3
    382、 王德禄“组织的学习与学习型组织” 《中知网》
    383、 刘光明 “学习型组织模式” 《科学决策》2001年第11期
    384、 王德禄“学习型组织的七个特点” 《中知网》
    385、 丁一伦 “韦尔奇的学习观:让学习来凝聚组织” 《环球企业家》
    386、 拥军 “什么是学习型组织” 《经济参考报》1月9日
    387、 西 方 “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 《中国企业报》2002、2、26
    388、 张声雄 “如何实践学习型组织”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1年第5期
    389、 “彼得·圣吉教你创建学习型组织” 经济参考报 2002-8-27
    390、 “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391、 西 方 “韦伯的组织理论” 《中国企业报》2001年6月20日
    392、 孙艳“网络经济中的企业组织结构: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考察” 《财经科学》2002年第2期
    393、 “通用电气公司的组织管理” 中国供电信息网
    394、 邹曼莉,李宏轩 “试论知识组织与知识创新” 《图书情报工作》 2002年第1期)
    395、 张铁男 李晶蕾 “企业组织生命活力的评价研究” 《经济管理》 2002年第10期
    396、 刘刚 “企业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其效率分析”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0.3
    397、 郑明身 “企业组织创新与竞争力” 《经济管理》2002年第11期
    398、 桑强 “企业组织变革的系统科学思考” 《科学决策》 2001年第6期)
    399、 欧志明,张建华 “企业网络组织的演进及类型研究” 《决策借鉴》 2002年第1期
    400、 王雪莉 “领导变革矩阵:企业组织变革成功的因素分析” 《经济管理》2002年第20期
    401、 芮鸿程“联盟型网络组织的动因与运作规则探析” 《财经科学》2002年第2期
    402、 杨彦莉 “跨国企业组织结构变化规律分析及其应用” 《国际经济合作》2002年第10期
    403、 赵良庆 “从集权结构到网络结构 --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 经济管理2000年第6期
    404、 肖东生 “基于驱力系统障碍的企业组织创新风险分析”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年第3期
    405、 李维安 袁庆宏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活力塑造:一个组织行为递进模型” 《经济管理》2002年第24期
    406、 那国毅 “组织设计的逻辑和规范” IT经理世界
    407、 沈群红 封凯栋 “组织能力、制度环境与知识整合模式的选择--中国电力自动化行业技术集成的案例分析” 《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12期
    408、 邢少国 李孝刚 “组织结构设计基础” 中华工商时报
    409、 那国毅 “组织的新发展” 《IT经理世界》105期
    410、 那国毅 “组织的构成” IT经理世界
    411、 黄健江 刘莲 “组织的发展趋势及组织与员工关系”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第9期
    412、 王强 “组织创新需与时俱进” 粤港信息报
    
    
    413、 刘小平,王重鸣 “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组织承诺及其形成”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
    414、 邢少国 李孝刚 “职能式组织结构” 中华工商时报
    415、 张文平 “知识企业的组织再造”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第3期
    416、 刘传江 刘军 “战略竞争与联盟: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战略理论的融合” 《经济评论》2002年第6期
    417、 桑强 “以流程再造为中心的组织创新” 《经济管理》2002年第11期
    418、 肖东生 “虚拟组织也有边界”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2年第1期
    419、 王凤彬 陈高生 “新经济中的虚拟一体化组织”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3期
    420、 彭熠 和丕禅 “我国企业组织冲突的动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9期
    421、 胡扬 “21世纪企业组织新动向”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001年第6期)
    422、 张文平 “知识企业的组织再造”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第3期
    423、 梁硕 “知识经济引发企业组织结构三个变化” 《经济工作导刊》 2000年第11期
    424、 何瑛 “虚拟团队: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组织新模式” 《经济管理》2001年第20期
    425、 吴京芳 “信息成本与企业组织变革趋势” 《经济观察》2000年第六期
    426、 罗仲伟 罗美娟 “网络组织对层级组织的替代” 《中国工业经济》 2001年第6期)
    427、 施能自 “如何有效集成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组织架构” 《经理人》
    428、 石川 “你对谁负责--初创企业的组织架构” 《销售与市场》2001.11
    429、 孙东生 “关于W型组织的思考” 《企业管理》 2001年第5期
    430、 “组织架构与核心工作的管理”
    431、 曾 飞 “领导就是安人”
    432、 约翰·科特 “跨世纪的领导特质” 《粤港信息报》2002/4/17
    433、 周天慧,蔡耿谦 “知识管理理论与策略研究” 《中国软科学》2000年第9期
    434、 陈永隆 “知识管理带来竞争新优势” 经济日报
    435、 Frank Deng “知识管理创造竞争优势” 《世界经理人文摘》2001年07月
    436、 “知识管理 -- 新的管理革命” e007net
    437、 David Streatfield Tom Wilson “解析知识管理” 《中知网》
    刘平宇 “知识产业员工的特点及其管理策略” 《中国科技产业》 2001年
    
    438、 第12期
    439、 吴永忠,关士续 “知识创造型企业的内涵和特征” 《中国软科学》 2002年第8期
    440、 周倩 殷陆君 “知识产权专家为企业支招” 经济日报
    441、 左美云  “怎样建立知识管理系统” 《经济参考报》2001年2月13日
    442、 蒋晓燕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中国企业报》2002年08月05日
    443、 周展宏 “一个咨询公司的知识修炼--摩立特CEO及其中国公司总裁访谈” 《环球管理》2001\11
    444、 陈志斌 “新经济时代知识企业人才价值定位” 《中国工业经济》 2002年第12期
    445、 林健,杨新华 “网络经济时代的商务模式变革与知识管理” 《决策借鉴》2001年第4期
    446、 刘丽华 “谁是全球最受赞赏的知识型企业” 《中国企业报》2001、9、19
    447、 李占祥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趋势” 《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1期
    448、 张苏 “美国企业的两种知识管理模式” 《企业研究》2001年第4期
    449、 宋天和 “论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本质与关系” 《图书情报工作》 2001年第5期
    450、 周默鸣 “惠普知识管理之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451、 桂煜航 “关于知识营销及其方法的研究” 《经济管理》2002年第6期
    452、 白波,张晓玫 “关于知识管理的几个理论问题” 《图书情报工作》 2001年第8期)
    453、 陈国林 “固化组织知识” 《IT经理世界》105期
    454、 彭亚利 卢淑琼 汤晓梅“分享知识” IT经理世界
    455、 王力 “3M公司的知识创新”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2年第12期
    456、 倪伟新 “SGNEC的知识企业之路”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0年10月
    457、 范慧勇 “CEO,量化你的知识资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458、 “杜拉克:让知识工作者成为管理人” 《市场报》 2002年10月25日第十一版)
    459、 梁嘉骅,范建平,葛振忠“知识社会的企业生态系统复杂性” 《决策借鉴》2001.5
    460、 幸理 “知识企业的管理趋势”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0年6月15日
    461、 吴春波 “知识经济与企业创新”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9期
    
    
    462、 李笃武 王剑青 “知识经济催生学习型企业” 《经济论坛》 2000年第12期
    463、 万涛 孟凡强 “知识管理与知识转化” 环球企业家
    464、 邱均平 马海群 “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 《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1年第1期
    465、 宋远方 “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培养” 《管理世界》2002年第8期
    466、 陈永隆 “知识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 《中华工商时报》
    467、 孙洪波 “知识管理实战” IT经理世界
    468、 夏敬华 孟凡强 “知识管理三要素” 环球企业家
    469、 杨新华“知识管理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中知网》2000年8月
    470、 “知识管理及企业知识链管理” 《中国企业报》
    471、 项建新 “知识管理惠普--与中国惠普公司首席知识官高建华的对话” 《中国企业报》2002年6月24日
    472、 李彬彬,张国华 “知识管理会取代传统管理?”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
    473、 刘湘丽 “知识管理的运作”
    474、 黄菲 “知识管理的务"虚"重略”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1年第11期)
    475、 于建华 “知识管理的启示” 《经济日报》2002/6/26
    476、 田正育 “知识管理的类型与开发”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0年6月15日
    477、 胡颍尧 “知识管理的成功典范”
    478、 AMT “知识管理的11大误区” 21世纪经济报道
    479、 顾 斌 “知识管理:21世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 《沿海经济》2000年第11期
    480、 曾小彬 “试论知识经济组织的优化原则与特点” 《财经研究》2001年第4期
    481、 焦彦龙 “中国企业建立完善知识管理系统的应对措施” 《河北经济研究》 2001年第8期)
    482、 仇元福 潘旭伟 顾新建“知识资本构成分析及其技术评价” 《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10期
    483、 跃清 “知识资本该如何管理?”
    484、 叶建亮 “知识溢出与企业集群” <经济科学》 2001年第3期)
    485、 王润良,郭秀敏,郑晓齐 “知识管理的维度与策略” 《中国软科学》 2001年第6期)
    486、 葛霆 “知识发展战略” 《科学决策》2000年第6期
    
    
    487、 吴清荣 “一种新的企业联盟模式--知识联盟体”
    488、 Peter Novins、Richard Armstrong “收益最优的知识管理模式” 《世界经理人文摘》2001、9
    489、 陈伟编译 “日本知识管理案例”
    490、 王瑞 “日本的知识管理” 《粤港信息报》2002-7-31
    491、 陈劲 朱小棣 “让知识"共享"” 《经理人》2001.09
    492、 王如富 “企业知识创新的管理” 《中国软科学》2000年11月
    493、 杨新华  “企业管理新境界:知识管理--兼析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 《中知网》
    494、 高风 “企业的知识淘金”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1年第5期
    495、 “你采用哪种知识管理战略?” 《世界经理人文摘》
    496、 马唯星 “麦肯锡的学习机制与知识管理”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年第9期
    497、 张燕敏 “论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及其知识库”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第4期
    498、 李维安 袁庆宏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活力塑造:一个组织行为递进模型” 《经济管理》2002年第24期
    499、 王开明 “团队生产与团队协调--企业知识理论与主流企业理论的比较、综合与发展” 《经济评论》2002年第6期
    500、 陈永隆 “突破知识分享瓶颈” 《中国经营报》2001、10、11
    501、 刘仁彪 “企业知识生产力发展的管理变革” 《当代财经》2000年11月
    502、 陈通、程国平 “企业知识管理主体解析” 《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3期
    503、 慕继丰 陈方丽“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 《经济管理》2002年第2期
    504、 慕继丰、陈方丽、张炜 “企业知识的性质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经济管理》2002年第20期
    505、 林健 杨新华 “知识先导型企业的管理与战略” 《经济管理.新管理》 2001年第12期)
    506、 谢洪明,刘常勇,李晓彤 “知识管理战略、方法及其绩效研究” 《管理世界》2002年第10期
    507、 Florian Budde Brian R.Elliott Gary Farha Charles R.Palmer Steffen Rudiger “知识的魔力” 《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 2001年第5期)
    508、 胡颍尧 “实施知识管理的成功典范” 《上市公司》 2000年第五期)
    509、 胡颍尧 “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510、 陆 伟 “企业如何实施知识管理” 《中国企业报》
    
    
    511、 徐立军 “企业知识联盟挑战企业并购” 《江西社会科学》 2001年第8期)
    512、 吕福新 “资本与知识的冲突和交织---企业家的历史及现代角色” 《中华工商时报》2001、11、6
    513、 王德禄 “知识主管的职责和作用”
    514、 蒋春燕,赵曙明 “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特点、原因与对策”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001年第6期)
    515、 屠海群 “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四个对应关系”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1年第4期
    516、 江林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与管理”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9期
    517、 牛德生 “知识型企业:一个更为特别的合约” 《经济学家》2001年第3期
    518、 张健 “知识团队与组织情商”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2第5期
    519、 张诚 “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十大趋势” 《江西社会科学》2001.10
    520、 吴建辉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HR管理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第2期
    521、 张向前 黄种杰 蒙少东 “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经济管理》2002年第2期
    522、 肖光强 “如何管理知识型员工” 《企业管理》2000年第6期
    523、 美《未来学家》杂志“经理们指手画脚的时代已告结束--知识型经理人崛起” 经济参考报 2002-9-17
    524、 卜祥宇,彭剑锋 “人才主权·面向客户的人力资源·知识性管理” 《经济观察报》
    525、 陈荣平 “领导知识员工:企业领导新挑战” 《粤港信息报》2002\1\29
    526、 陈荣平 “领导与知识员工的领导” 《粤港信息报》2002\2\4
    527、 Nathaniel W.Foote Eric Matson Nicholas Rudd “管理知识经理” 《麦肯锡报告》2001/4
    528、 何 操 “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课题” 《中国企业报》2001年9月6日
    529、 陈小平 “战略整合模型研究”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1年第7期)
    530、 孙先定,杨锡怀,周鹏“战略集团理论述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1
    531、 苏保强 “新经济时代企业战略探讨-兼论企业网络战略” 《工业企业管理》 2001年第5期)
    532、 王宪平 “为什么专注战略” IT经理世界
    533、 张国有  “速跑 设障 联盟--企业竞争的三种战略” 《IT经理世界》101期
    
    
    534、 吴清烈,冯勤超,武忠 “企业战略并购决策的信息结构与支持框架” 《中国软科学》 2001年第5期)
    535、 宋 云 “企业家与企业战略家”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0年第7期
    536、 王长征 “并购整合:通过能力管理创造价值”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0年12月
    537、 康荣平 柯银斌 “格兰仕集团的成长、战略与核心能力” 《管理世界》2001年第1期
    538、 木乔 “读《公司战略透视》” 国际金融报 2002年05月10日
    539、 陈小平 “传统战略的终结:战略整合模型研究” 《经济管理》 2001年第16期
    540、 王长征 “并购整合:通过能力管理创造价值”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1年第12期)
    541、 王强  “没有战略 企业必败” 《粤港信息报》2002/6/5
    542、 “企业文化将成竞争利器” 《经济日报》2002、3、7
    543、 王延中 “企业文化的中性与张力” 《经济管理.新管理》 2001年第14期)
    544、 “企业文化的六种进化途径”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1年第11期)
    545、 熊超群 “企业文化创新” 《粤港信息报》2002/4/29
    546、 吴月辉 “企业文化冲突被认为是企业兼并失败的重要原因” 新华社 2002年1月15日
    547、 刘奇明 “企业全球化VS文化价值观” 《粤港信息报》2002、3、11
    548、 廖青 “企业家冷静面对企业文化” 中国经营报
    549、 任贵喜 “美国企业文化两面观” 经济日报
    550、 王 卫 “没有文化支撑的企业干不成事--著名经济学家魏杰谈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报》2002年4月24日
    551、 李鹏飞 王徽 “论企业管理中的文化网络” 《长江论坛》 2001年第3期)
    552、 高艳 赵守国 “论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与管理” 《经济管理》 2002年第19期
    553、 邓显勇 “领导者素质与组织文化匹配”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第2期
    554、 “联想文化融合战役--资本无法超越的力量” 中华工商时报  
    555、 朱克江 “GE管理文化的变革以及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启示” 《经济管理文摘》 2001年第11期)
    杨蕙馨 刘明宇 “技术对企业文化的选择” 《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5
    
    556、 期
    557、 安亚利 “活用PDCA循环催生企业文化” 《企业研究》2002年第5期
    558、 管益忻“管益忻:再造"企业心"--客户经济时代企业文化战略要点” 中国经济时报
    559、 徐培英 “访文化战略专家曹世潮教授” 经济参考报
    560、 牛正乾 李庆 “东西方企业文化理念比较” 《市场报》 2002年11月04日第十二版)
    561、 王明江 “东西方企业管理差异的文化探源” 《中国企业报》2001年2月15日
    562、 陈庆修 “从企业文化看世界500强” 《经济日报》2002-8-2
    563、 张峭莲 “从惠普之道透视企业文化的构建” 《粤港信息报》
    564、 “艾丰:全社会都应该来研究海尔企业文化” 人民网 2002年12月30日
    565、 曾文祺 “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2-04-17
    566、 刘小平,王重鸣 “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组织承诺及其形成”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
    567、 范徵 “中外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兼析麦道公司在上海的文化融合实践” 《国际经济合作》2002年第10期
    568、 金思宇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判断和发展思路”
    569、 程凯 “中国制造的"文化管理"” 中华工商时报
    570、 刘宏,孙德宝 “制度与文化结合的人本管理原则” 《经济经纬》 2001年第4期)
    571、 管益忻 “以人格素质升级为主导推进企业文化战略管理” 《中国企业报》2002年6月18日
    572、 Michael Zwell “以能力为本的文化变革” 《世界经理人文摘》2001、9
    573、 许梦博  “新经济与企业文化” 《企业研究》2002年第4期
    574、 王文 “新惠普文化特征与品牌策略” 《市场报》 2002年12月16日第十二
    575、 金路 “现代企业文化五大要素” 《粤港信息报》2002、3、6
    576、 金永红 “沃尔玛:文化制胜的典范” 《上市公司》,2003年第1期
    577、 吴剑平,张德 “试论文化管理的两个理论假说” 《中国软科学》 2002年第10期
    578、 黎群“试论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建设” 国研网
    579、 陈庆修 “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文化” 《科学决策》2001年第11期
    李相银 “企业战略管理模型:战略-文化-结构” 《中国工业经济》2002
    
    580、 年第7期
    581、 东方赢 “企业文化制胜” 《中国经营报》8月21日
    582、 陈庆修 “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 《中国经济快讯周刊》 2003年第四十九期)
    583、 姚枫“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的文化” 《粤港信息报》2002/5/
    584、 盛洪 “企业文化漫谈” 《经济参考报》2002/6/5
    585、 尹生 “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世界经理人文摘》2001、11
    586、 “21世纪经济报道”2002-2003/4月各期
    587、 “中国经营报”2001-2003各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