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自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管理模式是经济增长在理想平台上运行的重要前提,也是现代制造企业竞争的焦点。管理模式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其现在的状况会深刻地影响着系统今后一段时期,乃至很长时期的运行。因此,我们试图建立一个适应动态环境的具有自组织功能的管理模式系统,从组织结构、战略、人员、运作方式等方面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制造企业管理模式是一个涉及人、组织、资源等多方面的复杂系统,要对制造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变革,首先要抓住影响制造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了影响制造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企业使命、技术水平、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为研究主要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建立制造企业自组织管理模式系统提供了基础。
     另外,本文认为制造企业管理模式是一个自组织系统,系统中的子系统在感知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后,在竞争和协同等机制的作用下迅速地自我调整,使新的管理模式达到能够适应环境的新的有序状态。因此,本文基于自组织理论,将制造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子系统,制定自组织规则,建立了制造企业自组织管理模式的模型,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论证。
     最后,本文对建立自组织管理模式的内外部条件进行研究,针对我国制造企业建立自组织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Management Patter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a smooth economic growth, but also an arena where fierce competitions go on between moder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s a complex and dynamic system, management pattern affect the operation of an enterprise for a certain period, long or short. So we make an effort to design a self-organizing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has the dynamic adaptability 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to ensure success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structure, strategy, personnel and operation.
     However, management pattern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s a complex system involving person, organization and resource, if we change it , we must know the major factors which have effects on it.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acquire the major factors that are enterprise’s mission, technology status,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human resource, which can help us study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ctors and design a self-organizing management pattern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We regard management pattern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as a self-organizing system, subsystems of it quickly adjust the changes through competition and coordination when sensing changes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which make the new management pattern can adapt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 So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elf-organizing theory, regards the major factors that have effects on the change of management pattern as subsystems, makes a self-organizing rule, establishes a self-organizing management pattern model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and then demonstrates the validity of it.
     Finall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ditions of establishing a self-organizing management pattern, and proposes the suggestions for our country’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 self-organizing management pattern.
引文
1 黄群慧. 制造企业管理模式:国际发展趋势与我国创新状况. 中国工业经济,2003,(4):11~17
    2 Child J.. British Management Thought. 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1969:21
    3 Wren D.A.. The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Thought. New York: John Wiley, 1994:89
    4 Andrew Thomson. The Case for Management History. Accounting,Business & Financial History,2001,(7):99~115
    5 Thomson A.,Storey J., Mabe C.. A Portrait of Management Development. Londo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1997:45
    6 Mintzberg H.. The nature of Managerial work. New York: Harper & Row,1973:11~15
    7 Invancevich,J.M..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机械出版社,2004,(5):7
    8 Thomas S.Bateman,Scott A.Snell. Management:Competing in the New Era.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418~420
    9 Herzberg F.,Mausner B., Snyderman B.. 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York: John Wiley & Sons, 1959:110~116
    10 Stphen P. Robbin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清 华 大 学 出 版 社 ,1997,(3):214~216
    11 张隆高. 西方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 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38
    12 赫伯特·西蒙. 管理行为. 杨砾.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3
    13 威廉·大内. Z 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56
    14 大卫·鲍迪. 管理学. 韩婷,林卫凌.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57
    15 弗莱蒙特·E.卡斯特.. 组织与管理. 傅严,李柱流.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5~6
    16 姜利军. 管理模式的世纪思考. 财贸研究,2002,(5):58~64
    17 Dawson. Organizational Change:A Processual Approach.. Paul Chapman Publishing,1994:3~4
    18 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实践篇. 天下文化出版社,1995:23
    19 加护野忠南等著. 日美企业管理比较. 徐艳梅. 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5:62~300
    20 刘光起. A 管理模式 2000 版. 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7):4~5
    21 杨小军. 浅谈 G 管理模式. http://www.tyccri.com/cj0501/12.doc
    22 叶生,陈育辉. 中国式管理呼唤人性回归. 科技智囊,2005,(1):69~71
    23 路 英 杰 , 王 烨 , 焦 昊 阳 . 成 本 责 任 流 管 理 模 式 探 索 . 决 策 借鉴,2001,(5):30~34
    24 孙琦.GE 管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16
    25 郝志功.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机理与模式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6 俞东慧,方针等. 企业实施流程变革管理的模型研究. 科技导报,2005,(23):60~63
    27 张功耀,曹志平. 科学技术哲学教程.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24
    28 戴俊. 企业的自组织待征分析及其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现代管理科学,2002,10
    29 吴彤. 自组织方法论研究.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0~24
    30 蔡绍洪,彭仕政,伍进. 耗散结构与非平衡相变原理及应用.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8:1~5
    31 吴大进,曹力等. 协同学原理和应用.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1
    32 柳崇健. 大气耗散结构理论. 气象出版社,1988:12
    33 卢洵,李世铮. 试论自组织系统的特征. 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8,17(1):52~55
    34 张 增 英 . 知 识 创 新 系 统 中 自 组 织 特 性 初 探 . 沿 海 企 业 与 科技,2005,(12):192~193
    35 徐瑞俄. 关于混沌学与混沌经济学的探索. 财政研究,2000,(4):39~43
    36 于秀彬. 再述组织与自组织的辩证关系—论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自组织化.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5,19(3):47~48
    37 徐浩鸣. 混沌学与协同学在我国制造业产业组织的应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论文,2002:10
    38 潘安娥,杨青.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中国软科学,2005,( 7):118~121
    39 何晓群. 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83~317
    40 Richard A.Johnson, Dean W.Wichern. 实用多元统计分析. 陆璇.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55~357
    41 于秀林,仁雪松. 多元统计分析.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171~182
    42 王学民. 应用多元分析.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238~242
    43 王增民. 因子分析法在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与评价中的应用. 数理统计与管理,2002,21(1):10~13
    44 韩於羹. 应用数理统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8:333
    45 Bisgaard,Kulahci,Murat. Quality Quandaries:The Application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Process Monitoring. Quality Engineering,2006,(1):95~103
    46 Christiansen,Bo. The Shortcomings of Nonlinea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 Identifying Circulation Regimes. Journal of Climate,2005,18(22):4814
    47 秦寿康. 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50~51
    48 泰罗. 科学管理原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157
    49 赫伯特·西蒙. 管理决策新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37
    50 法约尔.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中国科学出版社,1980:10
    51 小詹姆斯·H·唐纳利. 管理学基础—职能、行为、模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18
    52 丹尼尔·A·雷恩. 管理思想的演变.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
    53 芮明杰.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32
    54 Fremont E. Kast, James E. Rosenzwei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A systems and contingency approach (Fourth Edition). McGraw-Hill, 1985:21
    55 Christopher·Alexander. 建筑的永恒之道.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14
    56 余言. 发展中的管理模式. 交通企业管理,1995(8):31
    57 魏军兰. 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4:14
    58 阎宏. JAVA 与模式.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3
    59 王荻. 不同管理模式下薪酬方案的选择和评价研究.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5:48
    60 姬广修. 浅谈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创新. 经济师,2000(1):31
    61 李众. 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武汉大学硕士论文,2003:3
    62 裴少先. 管理模式的概念. hinfogroup/jclz/fxypx/ 20031281030021.html
    63 郭咸纲. G管理模式.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6~7
    64 刘和东. 技术进步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现代管理科学,2003,(3):84~85
    65 张弘,赵曙明. 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3):13~17
    66 赵曙明.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2
    67 Peter F.Drucker.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New York:Harper &Brothers,1954:264
    68 章 凯 , 肖 莹 . 胜 任 力 分 析 与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创 新 . 成 人 高 教 学刊,2004,(2):12~15
    69 王宝荣. 二十一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 管理方略,2003,(3):135~139
    70 马 可 一 . SHRM : 理 论 和 实 践 上 的 新 发 展 . 科 技 进 步 与 对策,2003,(10):121~123
    71 张春瀛. 从刚性管理到柔性管理 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途径.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2):69~70
    72 曾小舟.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创新.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2002, 4(4):27~30
    73 叶萍. 基于信息技术下的组织变革. 企业经济,2005,(8):21~23
    74 Loewenthal. Reengineering the organization. Quality Process,1994:10~12
    75 李凤云. 对企业再造的系统思考.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5):54~55
    76 Oliver Christine,Determinant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Integration and Future Direc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0,15:241
    77 Drucker,Perter.F.. The Coming of New Organ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8:1~2
    78 谭建伟, 武振业. 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重构模式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8,(8):453~457
    79 暴奉贤,龚鉴尧,谢启南. 管理统计学.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16~37
    80 马庆国. 管理统计:数据获取、统计原理SPSS工具与应用研究. 科学出版社,2002:320~321
    81 刘卫国,陈昭平,张颖. MATLAB 程序设计与应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5
    82 卢纹岱. SPSS for Windows 统计分析(第二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11~330
    83 孙中红,田宝国,傅杰.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企业管理. 商场现代化,2005,(27):16~17
    84 姜铸,郭伟. 企业的自组织特性及对管理工作的要求.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3,(4):352~356
    85 方卫国,王学民,周泓. 企业组织结构与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关系.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5,(5):424~433
    86 杨海峰,李志翠. 技术进步与企业组织变革.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5):80~85
    87 刘璇华,夏洪胜,惠青山. 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互动模式研究. 工业工程,2003,(1):25~28
    88 Xu Zhongmin,Cheng Guodong. Economic diversity,development capac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Ecological Economics,2002,3(40): 369~378
    89 王钒.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软管理体系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8
    90 钱琳伊. 从企业使命看企业独特性的发展. 现代企业,2005,(3):35~36
    91 辜秋琴,杨洁,朱方明. 论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战略意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9):57~60
    92 邹梅妮,柳瑞禹. 再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 科技创业月刊,2005,(9):8~9
    93 祝勇.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结构演进.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1):43~44
    94 梁江,刘彦. 扁平化组织与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北方经贸, 2005,(5): 88~90
    95 王 自 强 , 王 浣 尘 . 管 理 协 同 的 核 心 要 素 . 经 济 理 论 与 经 济 管理,2005,(3):50~51
    96 Potter,M.E.. 竞争战略. 陈小悦.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
    97 宋伟. 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41
    98 小林裕. 业经营再造工程—改造企业的简易守则. 北京出版社,1995:33
    99 罗民钢. 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探索. 国经贸导刊,2005,(15):3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