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孙中山在致力于革命事业的过程中博览群书、笔耕不辍。他长期对中西新旧之学的汲取成为其革命思想的源头,并逐渐沉淀、物化为文本,形成丰厚的著述,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在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因其是乱党的首领、讨伐的对象,他的著作涉嫌“邪说”、“赤化”及妨碍治安等只能秘密出版。孙中山逝世后,他所创立的中国国民党逐步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他本人也由往日被通缉的要犯而成为中华民国的国父。同时,中国国民党通过一系列的决议使孙中山的思想逐渐由个体而群体进而被确立为一个时代的思想——中华民国最高根本法,上升为一种意识形态。
     中国国民党为了实现建构意识形态这一目标,把孙中山的著作奉为“圣经”,对其大量编辑,并且逐步建立了集印刷、出版、发行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推广体系。不仅把孙中山的原著改编成多种形式出版,而且还编印出版对其原著的阐述性著作。此外,还将孙中山著作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对孙中山著作的编辑、出版与推广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从中央到地方的一项施政内容。抗战爆发后,中国国民党宣传部、三青团以“摊派”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征印《总理遗教》、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的运动。
     在政府的倡导下,孙中山著作成为图书市场中一个醒目的、具有巨大号召力的符号。因此在官方之外,民间机构顺势而为,迎合政府的意图,也大量出版孙中山的著作。官民交互之下的孙中山著作出版经历了从秘密到公开,从民间主导到官方主导,从拒绝承印到主动承印再到被动捐印的过程。孙中山著作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出版所呈现的基本特点是出版机构多,持续时间长,版本种类繁、形式内容异。
     与此同时,南京国民政府充分施展国家权力,借助国家力量,通过编印书刊、散发传单、演讲宣传、艺术宣传、社会教育、读书运动、张贴标语、呼喊口号及现代媒介等各种渠道来宣传孙中山的学说。特别是在教育界、学术界开展一系列对孙中山学说的植入与推广活动。它们或者以中性的和暗示性的语言,欲使其等同于普遍真理;或者向全社会导读孙中山的著作,提供当局所认可的“有用之学”,试图“说服”全体国民接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信仰三民主义。它不仅在“加工”知识,而且也在“加工”人。在政治家、教育家、出版家及名流学者等社会各个阶层的合力推动下,南京国民政府所推广的意识形态逐步扩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日常生活与政治有机交叠,成为普通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许多值得关注并令人深思的问题。首先,孙中山生前精心修订的《三民主义》,竟然在日后的出版过程中错误百出,乃至鱼目混珠。国民党中宣部对孙中山著作的发行,也逐步由全部承担出版费用过渡到部分承担,最后发展为不承担费用。其次,国民党内部对孙中山著作众说纷纭的解读,不断赋予其“新”的意义。同时,对孙中山著作的阅读逐渐从个体走向了集体,从自主性转变为强制性,从主动演变为被动,从积极发展为消极。再者,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在经费、组织、宣传技能以及具体宣传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孙中山的著作在历史的时空中,被不断地扭曲和利用,简约为一种象征、一种仪式、一种符号等一系列的“他者”。南京国民政府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意识形态,在使主义学术化的同时,也在使主义符号化、工具化、商品化。
     更为关键的是,孙中山的宏伟蓝图在现实的具体实践中没有落实到位,这种背驰使得中国国民党试图通过宣传孙中山的学说来“启蒙”大众,实现信仰三民主义的愿望,在实际的施政中却是在消解着这一构想。人们在对学说认知、期待实现的过程中,逐渐走向了“反启蒙”的立场。孙中山著作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张力,导致以统一思想为出发点的意识形态宣传,事与愿违地收获了思想混乱,言论庞杂,以致于根本无法形成统一的思想,最终使国民党所宣传的三民主义变成了一个抽象名词。孙中山著作所背书的政府信用在文本与实践的巨大反差中丧失殆尽,使广大民众丧失了对三民主义的信仰。
     纵观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它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向特定的政治目标,是官方话语对大众话语的精神改造。它既是中国国民党再造知识权威的过程,也是建构意识形态的过程,同时还是解构意识形态的过程。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mmitting himself to the revolutionary cause, Sun Yat-sen kept on reading and writing widely. He had long drawn from Chinese learning along with Western learning and new learning along with old learning so as to form the very source of his revolutionary thought, to gradually deposit and materialize it into texts, to form rich writings and to become a precious fortune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n the eras of Late Qing and the Northern Warlords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however, because Mr.Sun was the chief of rebel party,his works was forced to be secretly published because of being allegedly involved in "heresy", "Red" and hindrance to public security. After Sun's death, the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CNP) established by him gradually transformed from a revolutionary party into a party in power, while Sun himself was changed from a formerly wanted major criminal to the father of the ROC. Meanwhile the CNP passed a series of resolutions so as to establish Sun's thought as that of an era from individually to collectively----the supreme basic law of ROC, and to raise it to an ideology.
     To achieve its aim of constructing an ideology, the CNP divinized Sun's works as the Bible by mass edition, and gradually established a comparatively complete system of popularization that integrated print, publication and publishing. It not only revised Sun's original works into many forms for publication, but also edited, printed and published expository works for them. Moreover, they were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 for publication. The edition, pub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Sun's works became a content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at Nanjing from Centre to regions.After the outburst of the Anti-Japan War, in the form of "apportion", the Propaganda Ministry and the Youth League of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of the CNP started the movement of collection of printing millions of volumes of Teaching Left by Premier Sun Yat-sen and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Due to the advocate from the CNP government, Sun's works became a striking symbol with giant rallying point in the market of book publication. Consequently beyond the authorities, non-government institutions went with the flow to cater for the intention of the CNP government, and published Sun's works in large quantity too. The publication of Sun's works under the cross interac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 experienced the process from secret to public, from non-governmental domination to governmental one, from rejective to active then to passive print undertaking. The publication of Sun's works at the era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demonstrated the basic characters of many publication agencies, long lasting time, various kinds of versions, and different forms of contents
     Meanwhile,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at Nanjing completely showed state power, got help from state strength to propagandize Sun Yat-sen's political theory through editing and printing books and magazines, distributing leaflets, speech propaganda, art propaganda, social education, reading movement, pasting posters, shouting slogans, and modern media, etc.especially launching a series of actions for popularizing it in the ranges of education, academy and publication. They either wanted to equalize it to general truth with neutral or alluding words, or guided the whole society to read Sun's works, offered the government-approved "useful study", and tried to "persuade" the whole nation to accept and believe in Sun's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What they were "processing" was not only knowledge but also human beings.Under the cooperative promotion from all the social ranks including politicians, educators, publishers, celebrities and scholars, the ideology promoted by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at Nanjing gradually spread to all corners of society, caused the organic overlapping of daily life and politics so as to form the constitutional part of the ordinary people's life.
     During the process, however,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that had been carefully revised by Sun before was offered something bogus and full of mistakes in the later process of publication. The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the CNP Central Committee changed undertaking charges on the publication of Sun's works gradually from completely to partially and finally to nothing Secondly, the widely divided explanations to Sun's works in the CNP kept on endowing it with "new" meanings. Meanwhile, the reading of Sun's work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individual to collective, from autonomous to coercive, from active to passive Thirdly, because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at Nanjing had many problems in funds, organ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process of practical propaganda,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opularization, publicity and execution caused Sun's works to be continuously twisted and exploited in the space-time of history so as to evolve a series of "others" including a symbol, a ritual, a mark,
     What was more crucial, Sun's grand blueprint was not implemented in concrete practice, whose result was that, although the CNP tried to achieve the aim of "enlightening" the masses for their belief in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through the propaganda of Sun's doctrine, it in fact was deconstructing such a concept in practical administr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the doctrine and expecting its achievement, people gradually turned to the standpoint of "anti-enlightenment". The tension between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of Sun's works resulted in a backfire, i.e. the ideological propaganda with the starting point of uniting minds harvested disordered minds and complicated opinions. Such a result was unable to form a united mind at all and finally changed the CNP-propagandized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into an abstract word. The governmental credit endorsed by Sun's works was nearly lost in the giant contrast between texts and practice so that masses lost the belief in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An overall view of the publication and spread of Sun Yat-sen's works in the era of Nationalist Government at Nanjing shows that it organically and purposefully pointed to specific political aims and was a spiritual reformation of masses discourse by official discourse. It was a process that the CNP reestablished knowledge authority, constructed and meanwhile deconstructed ideology.
引文
①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省志·孙中山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531页。
    ②参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孝感市委员会编:《杨玉清文史著述选》,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第193页;陈占勤:《从日本出版<孙文选集>谈日本研究“孙文热”》,《中山文史》总第10辑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专辑,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编辑委员会1986年11月版,第8页。
    ③此数据是根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室与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的《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8月至1986年7月版,第1至11卷统计而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编者注:凡本文脚注、参考文献中出现的“中华民国”、“国立”“中央文物供应社”、“中央研究院”等均应加引号。
    ①参见黄彦:《孙中山研究和史料编纂》,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311页;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一集凡例,中央文物供应社1973年6月版,第4页。黄彦将孙中山著作按其性质及表现方式分为十一类,计有论著、文告、规章、书信、电报、演说、谈话、公牍、人事任免、杂著、译著。《国父全集》依照文件性质,并参酌一般习惯,将孙中山著作分为十二类,计有三民主义、革命方略、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宣言及文告、论著、演讲、谈话、规章、函电、公牍、杂文。以上两种不同的分类法,其实很难把孙中山的著作严格区分开来,因此本文综合二者的分法,将其概括为8种形式,对这8类的具体说明采纳上述两者的说法。
    ②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1608页、1989年9月版,第1553页。
    ③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1990年12月版,第549页。
    ①王益:《“出版”再探源》,《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6期,第8—9页。
    ②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三册,书信),中华书局1986年1月版,第546页。
    ③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三册,书信),中华书局1986年1月版,第551页。
    ④吉少甫:《“出版”考(续)》,《出版发行研究》1991年第5期,第62页。
    ⑤林穗芳:《有关出版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出版史料》2003年第2期,第102页。
    ⑥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学林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54页。
    ①林穗芳:《有关出版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出版史料》2003年第2期,第103页。
    ②参见林穗芳:《有关出版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出版史料》2003年第2期,第104页,其英文原文为"publication,as used in this convention, means the reproduction in tangible form and the general distribution to the public of copies of a work from which it can be read or otherwise visually perceived".
    ③[英]邓肯·米切尔主编、蔡振扬等译:《新社会学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4月版,第168页。
    ④详情参阅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版,第21—26页。
    ⑤[英]大卫·麦克里兰著、孔兆政等译:《意识形态》,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13—14页。
    ⑥详情参阅[英]大卫·麦克里兰著、孔兆政等译:《意识形态》,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106—118页。
    ①张明贵:《意识形态与当代政治》,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3月版,第7页。
    ②肖前等主编:《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版,第260页。
    ③宋惠昌:《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9—10页。
    ④王恒:《中国国民党党义》,上海革新评论社1928年10月版,第7页。
    ⑤陶百川:《怎样研究党义》,王新命、汪长济编:《现代读书的方法》现代编译社1935年10月版,第175页。
    ①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华书局有限公司1944年5月版,第114页。
    ②陈旭麓:《陈旭麓文集》(第四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版,第133—134页。
    ③《“孙中山选集”的“出版者的说明”》,《光明日报》1956年11月1日,又见《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56年11月版,第1页。
    ④黄彦编:《孙文选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1页“凡例”。
    ①参阅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5期(总16号),科学出版社1957年10月版,第87页。
    ②《天津市委宣传部纪念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鲁迅逝世二十周年通知学习文件》,天津市档案馆藏,X3—C—6299。
    ③《孙中山选集出版预告》,《光明日报》1956年11月7日。
    ④黄彦:《孙中山研究和史料编纂》,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300页。
    ⑤如,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室与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的11卷本《孙中山全集》由中华书局1981年8月开始出版,此后于2006年11月中华书局又进行了再版。1990年7月陈旭麓、郝盛潮主编的《孙中山集外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7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由郝盛潮主编的《孙中山集外集补编》;同年12月,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曹锦清编选的《民权与国族——孙中山文选》:1996年10月岭南文库编委会编的《孙中山文粹》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年12月孟庆鹏编著的《孙中山
    文集》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2006年11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再次出版黄彦编的《孙文选集》上、中、下三册。
    ⑥孙中山:《建国方略》,中国长安出版社2011年3月版,封底。
    ⑦孙穗芳主编:《国父孙中山先生纪念集》,华人国际新闻出版集团2003年9月版,“张绪心序”。
    ⑧梁寒操:《革命思想中的两个要点》,《梁寒操先生文集》(中册)国民党党史会1983年,第1033—1034页。
    ⑨粱寒操:《革命思想中的两个要点》,《梁寒操先生文集》(中册)国民党党史会1983年,第1034页。
    ⑩参见蒋永敬:《<国父全集>诸本的比较及新编本的介绍》,载《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
    究中心1975年11月版,第128—129页;孙穗芳主编:《国父孙中山先生纪念集》,华人国际新闻出版集团2003
    年9月版“张绪心序”;周兴樑:《孙中山著作及其年谱出版概况的回眸》,载林家有主编:《孙中山研究》第一辑,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245页。
    ①[德]费路(Roland Felber),《1945年以前德国汉学对孙中山的评价与民主德国(1949—1985年)孙中山研究概况》,载《回顾与展望——国内外孙中山研究述评》,中华书局出版1986年7月版,第682、684页。
    ②[苏]库夫斯(Peter M.Kuhfus),《苏联对于孙中山研究的情况、趋势和问题》,载《回顾与展望——国内外孙中山研究述评》,中华书局出版1986年7月版,第640页。
    ③陈占勤:《从日本出版<孙文选集>谈日本研究“孙文热”》,《中山文史》总第10辑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专辑,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编辑委员会1986年11月版,第10页。
    ④孙穗芳主编:《国父孙中山先生纪念集》,华人国际新闻出版集团2003年9月版“,主编自序”。
    ⑤黄彦:《孙中山研究和史料编纂》,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309页。
    ⑥王岳川编著:《一生要读知的100种学说》(上),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566—573页;苏浙生编著:《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文汇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04—105页。
    ⑦尚明轩:《中国大陆半个多世纪来孙中山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河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第16页。
    ⑧王杰、张金超:《跨世纪的孙中山研究(1997—200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7—40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8月版,第499页。
    ②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光明日报》1956年11月12日。
    ③《中国共产党党史工作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党史工作年鉴2001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27页。
    ④参阅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3日第1版。
    ①详情参阅王尔敏:《明清社会文化生态》,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7月版,第3—29页。
    ②陈林:《近代福建基督教图书出版事业之研究(1842—1949)》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胡国祥:《近代传教士出版研究(1807—1911)》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郑艳红:《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图书出版》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③代表性的成果有黄宝忠:《近代中国民营出版业研究——以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为考察对象》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张培:《中国近代民营出版业融资问题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度;田颂云:《近代商务印书馆辞书出版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宋军令:《近代商务印书馆教科书出版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陈树萍:《北新书局与中国现代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郭平兴:《近代早期(1840—1919)湖南图书出版业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张忠:《民国时期成都出版业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刘娜:《南京国民政府出版政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陈昌文:《都市化进程中的上海出版业(1843—1949)》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④代表性的成果有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张梅:《文明书局教科书出版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度;荣远:《张元济教科书编辑与出版经营思想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①代表性的成果有张召奎:《中国出版史概要》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吉少甫主编:《中国出版简史》学林出版社,1991年11月版;宋原放、李白坚:《中国出版史》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年6月版;张煜明编著:《中国出版史》武汉出版社,1994年5月版;方厚枢:《中国出版史话》东方出版社,1996年8月版:肖东发主编:《中国编辑出版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版;来新夏等著:《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版: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四卷本,华文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版;黄镇伟编著:《中国编辑出版史》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李瑞良编著:《中国编辑出版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版;吴永贵:《中国出版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王余光、吴永贵:《中国出版通史》九卷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②参见杨寿清:《中国出版界简史》,上海永祥印书馆1946年版,第27页、38页。
    ①参见李瑞良编著:《中国编辑出版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802页。
    ②参见李瑞良编著:《中国编辑出版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854页。
    ③参见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华文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版,内容提要。
    ④参见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2卷),华文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版,第226页、637页、1158页、1102页。第3卷,第292页、385页、389页、390页。
    ①参阅苏爱荣、刘永为:《孙中山研究总目》,团结出版社1990年3月版。
    ①李侃、陈铮:《孙中山研究著作和资料出版概述》,《中国出版》1985年第11期,第28—34页。
    ②参阅毛凌文:《孙中山文献研究》,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未刊稿),2005年度,第8—15页。
    ③周兴樑:《孙中山著作及其年谱出版概况的回眸》,林家有主编:《孙中山研究》(第一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241—246页。
    ④刘维开:《孙中山文集整编之回顾与发展—兼评介黄彦编<孙文选集>》,载《史林》2009年第1期第162—165页。
    ⑤林家有:《反对封建复辟的新举措——有关孙中山<民权初步>的几个问题》,《民国研究》总第13、14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版,第113—125页。
    ①蒋永敬:《<国父全集>诸本的比较及新编本的介绍》,《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5年11月,第125—140页。
    ②张益弘:《三民主义之考证与补遗》,台北恬然书舍1984年2月版。
    ③王耿雄:《孙中山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版,第123—137页。
    ①江沛、纪光亚:《毁灭的种子——国民政府时期意识形态管理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版。
    ②高华:《革命年代》,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28—33页。
    ③严海建:《浅析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意识形态层面的劣势》,《民国档案》2006年第2期,第82—87页。
    ①段云章:《放眼世界的孙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3页。
    ②黄彦、李伯新:《孙中山的家庭出身和早期事迹》,载政协广东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广东文史资料》第25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10月版,第282—283页。
    ③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8月版,第47页。
    ④罗香林:《国父之大学时代》,独立出版社1945年8月版,第39页;《中山大学学报》编委会编:《孙中山年谱》,大东图书公司1980年10月版,第8页;罗刚编著:《中华民国国父实录》罗刚先生三民主义奖学金基金会1988年7月版,第158页。
    ①刘真主编:《留学教育—中国留学教育史料》,国立编译馆1980年7月版,第129页。
    ②教育部主编:《中华民国建国史(第一篇)开国革命》第2册,国立编译馆1985年4月版,第153页。
    ③罗香林:《国父之大学时代》,独立出版社1945年8月版,第39页;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中华书局1991年8月版,第43页。
    ④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中华书局1991年8月版,第42页。
    ⑤郑观应年谱亦载:“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通过学年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德成西报》将考试成绩优异者,刊于报端,孙中山列于其中”。见夏东元编著:《郑观应年谱长编》(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251页。
    ⑥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8月版,第48页。
    ⑦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8月版,第288页。
    ⑧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3月版,第204页。
    ⑨如1912年10月14日至16日,孙中山应中国社会党的邀请发表演说时举进化论,直到1923年12月21日在广州岭南学生欢迎会的演说,更明确表示进化论“不但是一切动物变化的道理包括在内,就是社会、政治、教育、伦理等种种哲理,都不能逃出他的范围之外。所以达尔文的功劳,比世界上许多皇帝的功劳还要大些”。参见《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7月版,第507页;《孙中山全集》第8卷,中华书局1986年5月版,第537页。
    ⑩在孙中山所著《孙文学说》中,孙中山对进化论做了详细的论述。参见孙文:《建国方略》,民智书局1922年6 月第2版,第55—58页。教育部主编:《中华民国建国史(第一篇)开国革命》第2册,国立编译馆1985年4月版,第157页。
    ①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3月版,第232页。
    ②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中华书局1991年8月版,第136—137页。
    ③对于侦探孙中山在伦敦行踪之事,原由当时中国驻英使馆二等参赞英国人马格里(Halliday Macartney)经手办理。后因孙中山被拘一案,改由使馆中人直接接洽。报告从1896年9月30日孙中山从利物浦登陆开始。
    ④寿昌译:《英国司赖特侦探社侦察孙中山先生行踪报告书》,《建国月刊》1935年第12卷第5期,第5、16页。
    ⑤寿昌译:《英国司赖特侦探社侦察孙中山先生行踪报告书》,《建国月刊》1935年第12卷第5期,第16页。
    ⑥寿昌译:《英国司赖特侦探社侦察孙中山先生行踪报告书》,《建国月刊》1935年第12卷第5期,第17页。
    ⑦[澳大利亚]黄宇和:《英国造就了孙中山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领袖(1896—1897)》,载林家有、李明主编:《看清世界与正视中国——“孙中山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345—347页。另外,可参阅国民党党史会:《张溥泉先生全集》(续编),中央文物供应社1982年12月版,第468—472页。
    ①吴相湘:《孙逸仙先生传》(上册),远东图书公司1982年12月版,第187页;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中华书局1991年8月版,第137、201页。
    ②宋庆龄:《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人民日报》1966年11月13日第3版。又见宋庆龄:《宋庆龄选集》(下集),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版,第487页。
    ③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2卷,中华书局1982年7月版,第514页。
    ④高良佐:《孙中山先生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第94页;又吴相湘《孙逸仙先生传》(上册),远东图书公司1982年12月版,第186页。
    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3月版,第232页。据黄宇和考证,认为在此期间孙中山除了到过温沙堡、牛津、朴茨茅斯等地作一两天的短暂访问外,大部分时间是在伦敦,之所以将伦敦说成欧洲是出于号召的动机;另外,孙中山在伦敦呆的时间是跨越了两个年头的整整九个月,而不是其所说的两年。参阅[澳大利亚]黄宇和:《英国造就了孙中山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领袖(1896—1897)》,载林家有、李明主编:《看清世界与正视中国——“孙中山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352—353页。史扶邻又进一步认为,“三民主义在这时并不象二十多年后他所回忆的那样明确地形成”。参阅[美]史扶邻著、丘权政等译:《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6月版,第120页。
    ⑥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中华书局1991年8月版,第837页。
    ⑦参见俞辛焞等编译:《孙中山在日活动密录—日本外务省档案》(1913·8——1916·4)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第7、8页。
    ①对于孙中山在日本丸善书店购书的情况,在当时日本便衣警察每日报送外务省的报告中有明确的记录:1914年1月14日,《乙秘第五六号》报告显示,13日下午5时5分,丸善商店送来三十余本书。2月7日《乙秘第三六五号》报告,6日下午2时,丸善书店送来数十册书。6月24日《乙秘第一二五六号》报告,23日上午10时50分,孙中山和王统一徒步至芝区南佐久间町民国社,一小时后离开该社,乘人力车至日本桥区街三丁目丸善书店,下午1时30分返寓。12月9日《乙秘第二五三○号》报告,8日下午3时15分,孙中山乘坐人力车到日本桥区善丸书店,订了二三本书。1915年1月20日《乙秘第八一号》报告,19日,下午1时40分,孙中山乘坐人力车至丸善书店买书。5月31日《乙秘第一一九一号》报告,30日下午4时30分,给丸善书店付书费八十三日元三角。8月8日《乙秘第一六二○号》报告,7日上午9时50分,孙中山途经九善书店,购书两本。参见俞辛焞等编译:《孙中山在日活动密录—日本外务省档案》(1913·8——1916·4),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第85、99、158、290、316、391、418页。
    ②姜义华:《孙中山思想发展学理上的重要准备》,丁日初主编:《近代中国》第4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44页。
    ③姜义华:《孙中山思想发展学理上的重要准备》,丁日初主编:《近代中国》第4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37页。
    ④参见俞辛焞等编译:《孙中山在日活动密录—日本外务省档案》(1913·8——1916·4)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第434、481、501页。
    ⑤此杂志是美洲金山大埠民国杂志社发行,经理为刘口初。参见该书第333页注一。
    ⑥参见俞辛焞等编译:《孙中山在日活动密录—日本外务省档案》(1913·8——1916·4)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第117、155、317、333、396、464页。
    ①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761页。
    ②仇鳌:《辛亥革命前前后后杂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文史资料出版社1961年10月版,第455页。
    ③关于《孙文学说》的撰写动机,本文在后面将详细展开论述。另可参阅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1919年正月至二月,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4年版,第14页:蒋永敬著《民国胡展堂先生汉民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1月版,第233页。
    ④莫利爱路的寓所(现上海孙中山故居),据孙中山的卫士马湘说是四位归国华侨赠送给孙中山的,此为一说,参见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119页;另有一说是许崇智买下献给孙中山的,1919年前后孙中山因革命需要资金,由廖仲恺经手把这所住宅抵押于上海广东银行,过了几年才把它赎回来。不过,这笔赎金是由加拿大和美洲华侨募集而来,具体由林焕廷办理向银行赎回。参见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46页;田桓:《我在孙中山先生身边的见闻》,载政协上海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月版,第40页。
    ①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4卷,中华书局1985年5月版,第489—490页。
    ②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121页。
    ③孙中山在此共居住了两年十一个月零六天,分为三个阶段:1918年6月26日至1920年11月25日;1922年8月14日至1923年2月15日;1924年11月17日至1924年11月22日。参见王耿雄:《孙中山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版,第122页。
    ④邵元冲:《总理学记》,《建国月刊》1929年第1卷第1期,第117页。
    ⑤王仰清、许映湖编:《邵元冲日记(1924——193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第135页。
    ⑥邵元冲:《总理学记》,《建国月刊》1929年第1卷第1期,第117页。
    ①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509页。
    ②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下册),中华书局1991年8月版,第2131页。
    ③《孙中山先生轶事集》,1926年5月版(根据其书前弁言:“中华民国十五年五月五日编者敬识”,当可推断其大约是1926年出版),第157页。
    ④《孙中山先生轶事集》,1926年5月版第157—158页。
    ⑤参见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4月版,第79—80页。
    ⑥朱光潜著:《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3页。
    ⑦参阅史挥戈、吴腾凰编著:《蒋光慈与读书》,明天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118—119页。
    ⑧如黄汉纲在《中山先生和中山装》里记述,“孙中山先生说,他这样改革衣袋,为的是要让衣袋放得进书本,笔记本等学习和工作的必需品”。参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团结报》等编:《中山先生轶事》,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第219页。
    ⑨陈立夫:《成败之鉴——陈立夫回忆录》,正中书局1994年6月版,第4页。
    ①中青:《不看书就受不了》,《团结报》1959年7月9日;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团结报》等编《中山先生轶事》,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第201—202页。
    ②[美]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著、孟胜德译:《中国现代化的先驱》,中国和平出版社1987年11月版,第15页。
    ③宋庆龄:《孙中山——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革命家》,《人民日报》1966年11月13日第3版。又见宋庆龄:《宋庆龄选集》(下集),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版,第484页。
    ④对于此有多人记述,如本文前述孙中山的同学对他学生时代“不言不笑”的记述;另宫崎寅藏的夫人宫崎槌子也说“孙先生是位寡言的人…”,参见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756页。
    ⑤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820页。
    ⑥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837页。
    ⑦孙文著:《建国方略》,民智书局1922年6月第2版,第34页。
    ⑧邵元冲:《总理学记》,《建国月刊》1929年第1卷第1期,第117页。
    ⑨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711、713页。
    ①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839、694页。
    ②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820页。
    ③张申府:《中山先生与逻辑》,《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118页。
    ④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838页。
    ⑤《孙中山先生轶事集》,1926年5月版,第159页。
    ⑥罗翼群:《孜孜不倦》,《团结报》1959年7月9日(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团结报》等编《中山先生轶事》,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第200页。)
    ⑦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713页。
    ①佑尼干(Jernigan Thomas R.1857—1922),1884年左右来到上海定居,熟悉经济、法律,曾出版专著三本。参见[日]中村哲夫《关于上海孙中山故居藏书》,丁日初主编:《近代中国》第4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25页。
    ②1912年,孙中山在上海创办的《民国西报》曾被英国鸦片烟商集团以诽谤诬蔑罪提起诉讼,《民国西报》所聘请的律师即为佑尼干。参见张详麟:《孙中山先生创办上海<民国西报>的经过》,政协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中华书局1960年11月版,第95页。
    ③音译词,即Dictatorship,意思是“专政”。
    ④参见《孙先生新购法律图书》,《民国日报》(上海版)1923年1月27日第10版;何世祯:《好学求知》,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团结报》等编:《中山先生轶事》,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第203页。
    ⑤[日]中村哲夫:《关于上海孙中山故居藏书》,丁日初主编:《近代中国》第4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21—22页。
    ⑥[美]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著、孟胜德译:《中国现代化的先驱》,中国和平出版社1987年11月版,第14—15页。
    ⑦[苏]维经斯基:《我与孙中山的两次会见》,载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100页;又见《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12月版,第203页。
    ①[美]韦慕廷著、杨慎之译:《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新星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99页。
    ②[美]韦慕廷著、杨慎之译:《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新星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99页。
    ③《孙中山先生轶事集》,1926年5月版,第159页。
    ④段云章:《放眼世界的孙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32页。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上),中华书局1979年5月版,第64页。
    ⑥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8月版,第48页。
    ⑦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712页。
    ①孙文著:《建国方略》,民智书局1922年6月第2版,第1页。
    ②孙文著:《建国方略》,民智书局1922年6月第2版,第1页。
    ③蒋梦麟著:《蒋梦麟自传:西潮与新潮》,团结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158页。
    ④[苏]维经斯基:《我与孙中山的两次会见》,载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101页。
    ⑤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1919年正月至二月,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4年版,第4页。
    ⑥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1919年正月至二月,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4年版,第14页,又见蒋永敬著:《民国胡展堂先生汉民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1月版,第233页。
    ⑦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二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73年6月版,第380页。
    ⑧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三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73年6月版,第561页。
    ①罗刚编著:《中华民国国父实录》,罗刚先生三民主义奖学金基金会1988年7月版,第3254页;另据梁士冶年谱所载汪精卫致梁士诒的电文有:“中山二十五日晚抵沪”之说,参见《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民国丛书》第二编第85册,凤冈及门弟子编:《三水梁燕孙先生年谱》(上册),上海书店1990年12月版,第428页。
    ②《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民国丛书》第二编第85册,凤冈及门弟子编:《三水梁燕孙先生年谱》(上册),上海书店1990年12月版,第428—429页。
    ③如,孙中山在1919年9月1日回复远在陕西的于右任的函中述及在沪著书的目的是“吾党同志向多见道不真,故虽锐于进取,而无笃守主张之勇气继之,每至中途而旁皇,因之失其所守,故文近著学说一卷,除祛其谬误,以立其信仰之基”。在1919年6月18日回复四川蔡冰若的信中,明确表达了其著书的要旨,“文著书之意,本在纠正国民思想上之谬误,使之有所觉悟,急起直追,共匡国难,所注目之处,正在现在而不在将来也”。在1919年8月6日回复吉林李梦庚的函中又重申了其著书的意图,“……文自客岁以来,闭户著书,不理外事,亦欲以素所蕴蓄唤起国人。异日群众之心理丕变,则澄清瑕秽之功,庶有可期,然后乃足以建设真正民治也”。在1919年8月26日回复廖凤书的函中,孙中山再次声明“文近时观察国事,以为欲图根本救治,非使国民群怀觉悟不可,故近仍闭户著书,冀以学说唤醒社会”。参见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三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73年6月版,第639页、622—633页、630页、635页。
    ④孙文著:《建国方略》,民智书局1922年6月第2版,第2页。
    ⑤孙文著:《建国方略》,民智书局1922年6月第2版,第3页。
    ⑥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1919年正月至二月,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4年版,第14页。
    ⑦邵元冲:《总理学记》,《建国月刊》1929年第1卷第1期,第115页。
    ⑧邵元冲:《总理学记》,《建国月刊》1929年第1卷第1期,第116页。
    ⑨另据胡汉民回忆说:“总理在著述孙文学说的时候,并没有用许多的参考书”,对此胡汉民的理解是“大概总理是把各种道理融会贯通了,所以才能够信笔写来。总理以前少看中国书,到日本后他却很爱看中国书,上自五经论语孟子周秦间诸子,下至曾国藩、胡林翼所著述的书,都是爱看的”。参见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1919年正月至二月,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4年版第14页。针对这一问题,吴相湘先生认为孙中山早在1913年就开始阅读各种参考资料,为撰写《孙文学说》做准备。他根据国民党党史会所藏孙中山当年向日本东京丸善书店的购书发票认为孙中山参考了许多日英文书籍,胡汉民所言不完全正确。详情参阅吴相湘编:《孙逸仙先生传》,运东图书公司1982年11月版,第1339页、1363页。
    ①邵元冲:《总理学记》,《建国月刊》1929年第1卷第1期,第115页。
    ②邵元冲:《总理学记》,《建国月刊》1929年第1卷第1期,第115页。
    ③戴季陶述、张振之记:《关于孙文学说》,《新亚细亚》1932年第3卷第6期,第1页。
    ④蒋永敬著:《民国胡展堂先生汉民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1月版,第235页。
    ⑤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三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73年6月版,第590页。
    ⑥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1919年正月至二月,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4年版,第13页。
    ⑦本文所指的成书,是指书稿经过反复修改后最终定稿出版,成为我们今天所见的通行版本。下同,不再注明。
    ⑧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1919年正月至二月,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4年版,第1页。
    ⑨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1919年正月至二月,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4年版,第14页。
    ⑩孙文著:《建国方略》,民智书局1922年6月第2版,第4页。11如钱玄同先生说:“他(孙中山)的著作言论我所见过的,为(1)一八九四年给李鸿章的信,(2)一九0六年十二月二日在东京民报纪元节庆祝大会中的演说(见民报第十期),(3)一九一八年出版的《孙文学说》,(4)一九二四年出版的《三民主义》的演讲录。”见《语丝》第23期,1925年4月20日,第4页。郭太风在《王云五评传》中也认为:“《孙文学说》完成于1918年”。见郭太风著:《王云五评传》,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216页。
    ①孙文著:《建国方略》,民智书局1922年6月第2版,第83页。
    ②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三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73年6月版,第590页。
    ③孙文著:《建国方略》,民智书局1922年6月第2版,第54页。
    ④孙文著:《建国方略》,民智书局1922年6月第2版,第54页。
    ⑤蒋梦麟:《蒋梦麟自传:西潮·新潮》,岳麓书社2000年9月版,第117页。
    ⑥蒋梦麟:《追忆中山先生》,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818页。
    ⑦胡适:《知难,行亦不易》,《新月》1929年第2卷第4期,第1页;胡适等著:《人权论集》,上海新月书店1930年1月版,第145页。
    ①吴相湘编:《孙逸仙先生传》,运东图书公司1982年11月版,第1342页。
    ②参见元青著:《杜威与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61页;张宝贵编著:《杜威与中国》,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25—28页。
    ③对于《孙文学说》第四章所载杜威至沪与孙中山会谈一事,笔者曾查阅《孙文学说》的多个版本,亚东图书馆1920年4月重印版有此内容(第88页);上海华新书局1926年1月版有此内容(第49页);1927年4月初版5月再版的新时代教育社版本有此内容(第51页);上海五中书局1929年1月的版本有此内容(第39页);上海三民公司1929年5月重版时印行的版本有此内容(第52页);中山文化书局的版本(出版时间不详)有此内容(第47页);上海民权图书社印行的版本(出版时间不详)没有此内容:1924年3月由上海富华书局的版本虽缺第40页,但根据印刷篇幅字数推算此本也没有此内容。
    ④邵元冲:《总理学记》,《建国月刊》1929年第1卷第1期,第116页;又见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4月版,第80页。
    ⑤邵元冲:《总理学记》,《建国月刊》1929年第1卷第1期,第116页;又见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4月版,第80页。
    ⑥黄涛:《伟大的指导思想——孙文学说读后感》,《黄埔》1939年第2卷第16期,第11页。
    ⑦吴相湘:《孙逸仙先生传》,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82年11月版,第1343页。
    ⑧国民党党史会编:《国父全集》(第三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579页。
    ⑨如,1919年6月5日,孙中山批答马逢伯函,“近日闭户著书,不问外事”。1919年6月10日,批罗端侯函,亦答“闭户著书,不问外事”。1919年6月16日,批刘焕黎函,“先生仍闭户著书,不理外事”。1919年7月25 日,批李希莲函答,“文现仍闭户著书,不理外事”。参见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4月版,第64、65、86页。
    ①胡汉民述、张振之记:《关于实业计划》,《新亚细亚》1932年第4卷第1期,第9页。
    ②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3月版,第247页。
    ③《广东省志·孙中山志》载,《实业计划》约于民国6年(1917)2月开始着手撰写,同年6月19日用英文发表第一计划。疑为不确。参见该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175页。
    ④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三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629页。
    ⑤胡汉民述、张振之记《关于实业计划》,《新亚细亚》1932年第4卷第1期,第9—10页。
    ⑥如与柏文蔚讨论导淮入海的问题;此外,孙中山亲自到宜昌、连云港、浙江等地考察港口的建立。参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纪念柏文蔚先生》,1986年5月,第79页;许倬云口述、李怀宇撰写:《许倬云谈话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7页。
    ⑦蒋仁渊、蒋燕华、吴小燕:《蒋梦麟后嗣缅怀蒋梦麟》,钱理群、严瑞芳:《我的父辈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118页。
    ①蒋梦麟:《蒋梦麟自传:西潮·新潮》,岳麓书社2000年9月版,第115—116页;黄季陆著:《黄季陆先生怀往文集》,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年5月版,第120页。
    ②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3月版,第248页。
    ③罗刚编著:《中华民国国父实录》,罗刚先生三民主义奖学金基金会1988年7月版,第3348页。
    ④详情参阅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1919年正月至二月,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4年版,第155页。
    ⑤详情参阅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3月版,第405—411页。
    ⑥如《孙中山年谱长编》1919年1月条下云:“致函驻北京美国公使芮恩施,内附《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英文述略数纸”,见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下册),中华书局1991年8月版,第1152页;吴相湘则进一步说明是“一长约六页半的英文纲要打字后,送交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请转致北京美使馆”,见吴相湘:《孙逸仙先生传》,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82年11月版,第1343页。
    ⑦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3月版,第405页。
    ⑧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3月版,第406、407页。
    ①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3月版,第227页。
    ②中华书局版的《孙中山全集》第6卷因鉴于与《实业计划》重复,仅把它在《孙文学说》第七章中注明而未收录,参见该本,第227页;台湾版《国父全集》的《孙文学说》中作为附录收有该文。参阅国民党党史会编:《国父全集》(第一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485—490页。
    ③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3月版,第395页。
    ④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4月版,第50页。
    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4月版,第43页;《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1期,特载,第22页。
    ⑥[美]韦慕廷著、杨慎之译:《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新星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127—128页。
    ①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3月版,第249页。
    ②原文标题为《孙中山先生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书》,参见上海《民国日报》1919年3月7日第1张第2版。
    ③参阅汪精卫:《读<孙逸仙先生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书>书后》,上海《民国日报》1919年3月11日第1张第2版。
    ④[美]韦慕廷著、杨慎之译:《孙中山——壮志末酬的爱国者》,新星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128页。
    ⑤胡适认为:“当这个‘盲人瞎马’的时代而有这种远大的计画和主张,可算是国内一件最可使人满意的事”。参见《介绍新出版物》,《每周评论》1919年第36号(8月24日)第4版。
    ⑥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4月版,第134页。
    ⑦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3月版,第395页。
    ⑧[美]韦慕廷著、杨慎之译:《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新星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129页。
    ①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3月版,第395页。
    ②黄彦编:《孙文选集》(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1页。
    ③黄彦编:《孙文选集》(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107—108页。
    ④[美]韦慕廷著、杨慎之译:《孙中山——壮志末酬的爱国者》,新星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128页。
    ⑤参阅拙文:《<孙文学说>初版探微》,《安徽史学》2011年第1期,第62—64页。
    ⑥参阅拙文:《<孙文学说>初版探微》,《安徽史学》2011年第1期,第60—62页。
    ⑦如张元济日记所载,1918年2月23日,“康长素要求代售不忍杂志、及其所著书,已婉复”。1918年3月26日,“康长素函询、能否代售不忍杂志、共和平议。作函却之”。张元济:《张元济日记》(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9月版,第366、384页。
    ⑧《十年来的世界书局》,《世界杂志》1931年第2卷第2期(增刊),第308—309页。
    ①此处有疑,该函下注有:“此函译文据《国父全集》,并参照该书第五册英文原函校正”云云,可知其校正的仅为译文而已,英文当不在其校正范围之内。然查孙中山在1921年4月2日给康德黎(James Cantlie)的英文原文为:‘'I desire very much to have Lord Curzan write a preface to this book and will appreciate very much if you would kindly present my letter & a copy of my book to him personally"。同样下文的‘'Jenkins"原文为"Jsukius",参见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4月版,第485页;国民党党史会编:《国父全集》(第五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428页。
    ②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4月版,第485—486页。
    ③如陈锡祺先生认为“由此得知,在此之前,《中国的国际开发》英文版已在国内出版”。参见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下册),中华书局1991年8月版,第1162—1163页。
    ④国民党党史会编:《国父全集》(第五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428页,下文所引英文同此。
    ①按:4月版英文序言分别删除了7月版序英文言中,"I suggest that the wast resources of China should be developed……";"so far as the case of china is concerned"两句中的"should"和"the case of"。另外删去的一处为序言最后对顾子仁的特别致谢。
    ②[美]韦慕廷著、杨慎之译:《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新星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128页注释3。
    ③蒋梦麟著、明立志等编:《蒋梦麟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674页。
    ④谭炳训:《实业计划英文勘误》,《复兴月刊》1933年第1卷第12期,第1页;《上海孙中山宋庆龄文物图录》,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41页。
    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3月版,第249页。
    ⑥1921年6月30日,孙中山在广东第五次教育大会闭幕式的演说中云:“此书(指《实业计划》)为英文本,风行欧美,彼方专家学者,皆许以为可行。现在广东翻印中文本,不日可出版”。见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4月版,第566页。
    ①国民党党史会:《张溥泉先生全集》(续编),中央文物供应社1982年12月版,第156页。
    ②田鹏:《总理实业计划之价值》,武昌民智书局1929年4月版第2页、卷首,第1页。
    ③穆藕初等著、赵靖主编:《穆藕初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第482—483页。
    ④黄彦编:《孙文选集》认为“据孙中山在1921年6月30日演说时称,已于广东印行《实业计画》英文版,则此序极有可能系为该版本而作”。见黄彦编:《孙文选集》(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110页。此说不确,因为根据上文所引孙中山1921年6月30日的演讲,可知在广东印行的是中文版,并非英文版。
    ⑤[美]韦慕廷著、杨慎之译《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新星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128页注释2。
    ⑥《中央训练部来函》,《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3期,特载,第208页。
    ⑦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3月版,第247—248页。
    ⑧胡汉民述、张振之记:《关于实业计划》,《新亚细亚》1932年第4卷第1期,第10页。
    ①《预约加印——实业计划提要通告》,《中央周报》1931年第152期,选录,第12页;国民党中宣部:《实业计划提要》,例言,第1页。
    ②谭炳训:《实业计划英文勘误》,《复兴月刊》1933年第1卷第12期,第3—11页;章鲁瞻:《总理遗教中“咪”字之商榷》,《绍中校刊》1933年第1期,第7—8页。
    ③本文为行文的一致,除引文外,均用《民权初步》一说。
    ④黄季陆著:《黄季陆先生怀往文集》,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年5月版,第121页;又见蒋梦麟:《追忆中山先生》,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817页。
    ⑤《蒋主席讲演民权初步》,《中央日报》1931年2月7日。
    ⑥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3月版,第413页。
    ①《孙先生牖民之作》,《民国日报》上海版,1917年3月5日第10版。
    ②另外,美国人亨利·马丁·罗伯特所写的《议事规则》,是在总结英国议会、美国国会以及民间团体的经验基础上撰写的一部书,它使人们明晰西方各种会议的组织程序与规则,全节分三大部分70节内容。该节于1876年出版,后又不断地修订再版,至1907年方才停止。此后经多次印刷,发行量巨大,社会反响强烈,至1943年累计销售125万册。详情参阅[美]亨利·M·罗伯特著、王宏昌译:《议事规则》商务印书馆1995年2月版,译者前言。孙中山是否参考此书,不得而知。
    ③国民党党史会编:《国父全集》(第一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668—669页。
    ④魏萼:《孙中山先生的西方文化观》,第五次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南京大学中华民国研究中心,2006年7月。转引自林家有:《反对封建复辟的新举措》,《民国研究》总第13、14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版,第119页。
    ⑤蒋介石:《民权初步的意义》,《三民半月刊》1931年5卷12期,第87页;又见《蒋主席讲演民权初步》,《中央日报》1931年2月6日。
    ⑥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下册),中华书局1991年8月版,第1019页;《上海孙中山宋庆龄文物图录》,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39页。
    ⑦据邓家彦回忆说:“余先往商务印书馆,书局负责人见作者姓名为孙文,竟不愿刊印”。郭廷以等访问:《邓家彦先生访问纪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6月版,第44页。
    ⑧张元济著:《张元济日记(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9月版,第165—166页。
    ⑨张元济著:《张元济日记(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9月版,第166、168页。
    ⑩郭廷以等访问:《邓家彦先生访问纪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6月版,第45页。
    ①《孙先生牖民之作》,《民国日报》上海版,1917年3月5日第10版。
    ②《上海孙中山宋庆龄文物图录》,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39页;张益弘认为“《民权初步》,于民国六年五月出版”,当为不确。参见张益弘:《三民主义之考证与补遗》,台北:恬然书社1995年7月版,第48页。
    ③郭廷以等访问:《邓家彦先生访问纪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6月版,第45页;又见吕芳上:《革命之再起》,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1985年7月,第147-148页;吕芳上:《朱执信与中国革命》,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6月版,第212页。
    ④吴相湘:《孙逸仙先生传》,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82年11月版,第1337页。
    ⑤章炳麟:《会议通则题辞》,《新国民》1917年第2期,第1—2页;又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版,第553页。
    ⑥国民党党史会编:《国父全集》(第四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270页。
    ⑦国民党党史会编:《国父全集》(第三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449页。
    ⑧国民党党史会编:《国父全集》(第四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357页。
    ⑨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六),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428页。
    ①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华文出版社1992年8月版,第62页。
    ②王士俊:《“小道”,关乎国事——以孙中山<民权初步>展开》,《书屋》2003年第2期,第36页。
    ③孙中山在将《民权初步》编入《建国方略》时,在第一卷《结会》的第四章中增加了“特务会议”一节。参阅吕芳上:《革命之再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年4月版,第101页。
    ④参阅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二篇),商务印书馆1944年6月版,第446页。
    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8月版,第288页。
    ⑥邓慕韩:《三民主义的历史》,《新声》1930年第11期,第56页。
    ①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8月版,第324页。
    ②叶青:《三民主义名称考》,《民意周刊》1941年第15卷第189期,第2页。
    ③《同盟会四大纲领及三民主义溯源》,冯自由:《革命逸史》(中)2009年1月版,第527页。《二民主义与三民主义》,冯自由:《革命逸史》(上)新星出版社2009年1月版,第281页;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载《民国丛书》第二编第76册,上海书店出版,第177页—178页。
    ④《二民主义与三民主义》,冯自由:《革命逸史》(上)新星出版社2009年1月版,第282页;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载《民国丛书》第二编第76册,上海书店出版,第177页—178页。
    ⑤高良佐:《总理轶著考略》,《建国月刊》1934年第10卷第5期,第4—5页。
    ①《民报》(1906年4月15日)第3号,第1—22页。
    ②国民党党史会编:《国父全集》第二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231页。
    ③国民党党史会编:《国父全集》第二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261页。
    ④叶青:《三民主义名称考》,《民意周刊》1941年第15卷第189期,第2页。
    ⑤国民党党史会编:《国父全集》第二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219页。
    ⑥国民党党史会编:《国父全集》第二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224页。
    ⑦张益弘:《三民主义之考证与补遗》,台北:恬然书社1995年7月版,第31页。
    ⑧国民党党史会编:《国父全集》第二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321页。
    ①贺渊:《三民主义与中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2月版,第69页。
    ②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3月版,第232页。据黄宇和考证,认为在此期间孙中山除了到过温沙堡、牛津、朴茨茅斯等地作一两天的短暂访问外,大部分时间是在伦敦,之所以将伦敦说成欧洲是出于号召的动机;另外,孙中山在伦敦呆的时间是跨越了两个年头的整整九个月,而不是其所说的两年。参阅[澳大利亚]黄宇和:《英国造就了孙中山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领袖(1896—1897)》,载林家有、李明主编:《看清世界与正视中国——“孙中山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352—353页。史扶邻又进一步认为,“三民主义在这时并不象二十多年后他所回忆的那样明确地形成”。参阅[美]史扶邻著、丘权政等译:《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6月版,第120页。
    ③国民党党史会编:《国父全集》(第二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164页注释。
    ④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4月版,第185—196页。
    ①《国父手撰三民主义稿》,《革命文献丛刊》1947年第5期,第12页。
    ②国民党党史会:《张溥泉先生全集》(续编),中央文物供应社1982年12月版,第473页。
    ③徐文珊:《国父手著三民主义未刊稿与通行本比较研究》,《文化先锋》1947年第7卷第6—7期,第8页。
    ④《北方杂志社总理遗墨筹印委员会》,北京市档案馆藏,J085—002—8171。
    ⑤关于该文稿的页数,吴相湘曾言“早在民国八年,孙先生即曾亲撰三民主义一册,惜只七十页……”。参见吴相湘:《孙逸仙先生传》,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82年11月版,第1352页。张益弘言此稿“合计三十六页”,参见张益弘:《三民主义之考证与补遗》,台北:恬然书社1995年7月版,第44页。综合各说,笔者认为“吴说”七十页,似为不确。至于究竟是三十六或是三十七页,此处存疑。
    ⑥许师慎:《总理手撰三民主义稿考证》,《三民主义半月刊》1947年第10卷第1期,第25页。
    ⑦许师慎:《总理手撰三民主义稿考证》,《三民主义半月刊》1947年第10卷第1期,第26页。
    ①张益弘:《三民主义之考证与补遗》,台北:恬然书社1995年7月版,第43—46页。
    ②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4月版,第189页。
    ③吴康、周世辅合著《哲学概论》,国立编译馆,1998年,第328页。
    ④邬昆如:《文化哲学讲录》(四)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2月版,第48页。
    ⑤据邓家彦记述,“此项纪录稿,甚受四川同志之重视,黄复生适主财政,因赖复生之帮助,印成两万份,送往四川分发”。参阅郭廷以等访问:《邓家彦先生访问纪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6月版,第93页。
    ⑥国民党党史会编:《国父全集》(第二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159页。
    ⑦国民党党史会编:《国父全集》(第一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157页。
    ⑧《三民主义概论》,《罗家伦先生文存》编辑委员会:《罗家伦先生文存》第6册,国民党党史会1988年12月版,第661页。
    ①广告,《国防月刊》1948年第1—2期,第46页、第3期,第45页。
    ②徐文珊:《国父手著三民主义未刊稿与通行本比较研究》,《文化先锋》1947年第7卷第6—7期,第8页。
    ③许师慎:《总理手撰三民主义稿考证》,《三民主义半月刊》1947年第10卷第1期,第26页。
    ④志圭:《党史展览会记》,《建国月刊》1933年第8卷第3期,第10页。
    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4月版,第205页。
    ⑥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第183页。
    ⑦孙中山在复廖仲恺和胡汉民二人的函中说,“文所著之《外交政策》一册,乃《国家建设》全书之一也。兹将此书目录分别如左;一、绪论。二、外交政策概论。三、日本外交政策之研究。四、美国外交政策之研究。五、英国外交政策之研究。六、俄国外交政策之研究。七、德国外交政策之研究。八、法国外交政策之研究。九、意国外交政策之研究。十、奥国外交政策之研究。十一、其他国家外交政策之研究。十二、中国外交失败史。十三、中国外交失败之原因。十四、近来中国之危机。十五、主张开国民会议,实行本党对外政策,以挽救中国外交失败。十六、外交政策与三民主义之关系。十七、外交政策与中央政府之关系。十八、外交政策与地方政府之关系。十九、外交政策与五权宪法之关系。二十、外交政策与国防计划之关系。二十一、主张扩张军备,实行国防计划大建设。二十二、图谋国家独立之方法。二十三、将来之对外政策。二十四、结论。以上该书之目录大略如此”。 见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4月版,第569页。
    ①详情参阅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4月版,第570—572页。
    ②秦孝仪主编:《中国现代史辞典·史事部分》,近代中国出版社1987年6月版,第29页。
    ③详情参阅吴相湘:《孙逸仙先生传》,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82年11月版,第1356页。
    ④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3月版,第11页。
    ①郭廷以等访问:《邓家彦先生访问纪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6月版,第93页。
    ②张国焘:《我的回忆》(第一册),现代史料编刊社1980年11月,第316页;另据瞿秋白1927年说,一大宣言的底稿,是从莫斯科第三国际执行委员会寄来的俄文稿,宣言的初稿由瞿秋白翻译。参阅瞿秋白:《三民主义倒还没有什么?》(1927年12月3日),钟离蒙、杨凤麟主编:《中国现代哲学史料资料汇编》(第一集第一册),辽宁大学哲学系1981年7月,第153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版,第166页。
    ②《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录(第1—17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广东文史资料》第42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版,第22页。
    ③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第110页。
    ④郭廷以等访问:《马超俊先生访问纪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4月版,第68—69页。
    ⑤茅家琦等著:《孙中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738页。
    ⑥《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录(第1—17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广东文史资料》第42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版,第23页;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第111页。
    ⑦沈云龙访问:《傅秉常先生访问纪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年2月版,第53页。
    ⑧张磊:《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研究评述》,孙中山研究学会编:《回顾与展望——国内外孙中山研究评述》,中华书局1986年7月版,第389页。
    ①张国焘:《我的回忆》(第一册),现代史料编刊社1980年11月,第318—319页。
    ②[苏]亚·伊·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驻华军事顾问的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5月版,第72页。
    ③[苏]亚·伊·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驻华军事顾问的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5月版,第74页。
    ④《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录(第1—17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广东文史资料》第42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版,第37页。
    ⑤1924年1月24日,大会临时动议提出补充政纲中对内政策第五项的内容,1月30日又提出增加对外政策三项内容。经大会表决通过了上述这两项提议。详情参阅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版,第38—39、70—71页。
    ⑥《孙总理劝勉党员》,《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3月10日第3版。
    ①《孙总理劝勉党员》,《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3月10日第3版;另,该文已收入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第540-542页,内容一致,句读略有不同。此处依照《广州民国日报》句读。
    ②方鼎英:《谭延闿的湘军及其与孙中山的关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第15辑1964年10月,第6—7页。
    ③雷震著:《雷震回忆录》,七十年代杂志社1978年12月版,第227页。
    ④郑彦棻:《恭聆国父演讲三民主义忆述》,《中外杂志》(1977年1月)第21卷第1期,第8页。
    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第183页。
    ⑥[日]山田辰雄:《解释三民主义中两个问题》,孙中山研究学会编:《回顾与展望——国内外孙中山研究评述》,中华书局1986年7月版,第232页。
    ①《关于列宁逝世的演说》,(1924年1月25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1986年4月版,第137—138页。
    ②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第183页。
    ③邹鲁:《读校三民主义的回顾》,《三民主义半月刊》1946年第9卷第6期,第4页。
    ④戴季陶述:《三民主义讲稿之研究》,《新亚细亚》1932年第3卷第5期,第7页。
    ⑤在民族主义与民权主义讲完后,孙中山曾对邹鲁说,“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演讲完毕,今后所演讲的,系民生主义。但是民生主义的理论,比民族民权都要深奥。我对于民族民权两主义,可以随便演讲,而对于民生主义,却不能不准备一下。所以我想停讲若干日,把民生主义的大纲拟好后,再继续演讲。同时你对于有关这个主义的书籍,也研究一下,读校时可便利些”。见邹鲁:《回顾录》,岳麓书社2000年9月版,第126页。
    ⑥郑彦棻:《恭聆国父演讲三民主义忆述》,《中外杂志》(1977年1月)第21卷第1期,第7页。
    ①黄昌谷:《三民主义流传经过》,《新时代月刊》1946年第1卷第2期,第55-56页。
    ②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第427页。
    ③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6年5月版,第238页。
    ④郑彦棻:《恭聆国父演讲三民主义忆述》,《中外杂志》(1977年1月)第21卷第1期,第10页。
    ⑤戴季陶:《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1月版,第13页。
    ⑥戴季陶:《孙中山先生著作及讲演纪录要目》,《孙中山先生文集》,甘乃光编《孙中山先生文集》,上海新华书局1925年6月版,第120页。
    ⑦《演讲民权主义纪要》,《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3月10日第3版。
    ⑧[俄]契列帕诺夫:《忆孙中山》,《苏中友好》1958年9月第38期,第30页。
    ①郑彦棻:《恭聆国父演讲三民主义忆述》,《中外杂志》(1977年1月)第21卷第1期,第6页。
    ②郑彦棻:《恭聆国父演讲三民主义忆述》,《中外杂志》(1977年1月)第21卷第1期,第7页。
    ③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第183页。
    ④邹鲁:《回顾录》,岳麓书社2000年9月版,第124—125页。
    ⑤黄昌谷:《三民主义流传经过》,《新时代月刊》1946年第1卷第2期,第55页。
    ⑥王仰清、许映湖编:《邵元冲日记(1924——193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第8页。
    ①邹鲁:《读校三民主义的回顾》,《三民主义半月刊》1946年第9卷第6期,第5页。
    ②邹鲁:《谨述总理订定三民主义之经过》,《中央周刊》1943年第6卷第5期,第2页。
    ③邹鲁:《读校三民主义的回顾》,《三民主义半月刊》1946年第9卷第6期,第6页。
    ④黄昌谷:《三民主义流传经过》,《新时代月刊》1946年第1卷第2期,第56页。
    ⑤参见《三民主义原本抵渝》,“珍藏于粤省之国父手订三民主义原本,中央特派干员赴三水抢运,并派专车运桂转渝,国宝尤存,自属珍贵”。《教育通讯》1943年第6卷第26期,第14页;《总理三民主义原稿运输珍藏》载:“总理三民主义讲演原稿向由广东革命纪念会保管,广州沦陷后,经邓慕韩同志以重资雇人辗转运出,经藏三水。兹经中央常会决定由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派员前往提取,妥运口口,交该会保管,以策安全”。《中央党务公报》1943年第5卷第12期,第13页。
    ⑥邓慕韩:《校勘三民主义原稿附言》,《大同杂志》1943年第1卷第3—4期,第42页。
    ①国民党党史委员会:《三民主义》,中央文物供应社1985年3月版,第316页。
    ②《民族主义》与《民权主义》两书各长25.5厘米,宽17.6厘米,分别为186页、202;《民生主义》长18.6厘米,宽13厘米,共144页。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现保存有三书,其中宋庆龄收藏的《民族主义》封面题有孙中山的手迹:“庆龄贤妻存读。”
    ①1925年孙中山北上是为了召开国民会议,然而不幸肝病发作,病情日益加重。在此情况下孙中山手谕成立了政治委员会,作为当时的决策及执行机构。
    ②《汪主席报告接受总理遗嘱经过》,《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1月7日第3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版,第183页。
    ③孙科:《八十述略》,《孙科文集》(第一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第12页。
    ④如何香凝说,“大家怕添了孙先生的病,再也没人敢提这件事了”。参阅何香凝:《我的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文史资料出版社1961年10月版,第48页。
    ⑤日本学者石川祯浩认为,“经过一月,这事还没有决定”,“这事”是指遗嘱的起草,并据此认为是不可能的。实际上,这里的“这事”是指向孙中山求取遗嘱的时机,并非指遗嘱的起草。参见[日]石川祯浩:《关于孙中山致苏联的遗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260—261页。
    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四辑,上),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版,第270页;王仰清、许映湖编;《邵元冲日记(1924——193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第129页。
    ①《专电:北京电》,《益世报》1925年3月12日第2版。
    ②于树德:《中山先生遗嘱的起草经过》,民革中央宣传部《回忆与怀念——纪念孙中山先生文章选辑》,华夏出版社1986年9月版,第318—319页;又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团结报》等编:《中山先生轶事》,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第274—275页。
    ③于右任:《悼念吴稚晖先生》,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130),文海出版社1975年3月版,第9页。
    ④于右任:《国父行谊》,《革命先烈阐扬国父思想论文集》(第一册),中华民国各界纪念国父百年诞辰筹备委员会1965年11月,第17页。
    ⑤何香凝:《我的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文史资料出版社1961年10月版,第48页。
    ⑥王仰清、许映湖编:《邵元冲日记(1924--193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第111页。
    ①蔡元培:《跋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第八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90页。
    ②余齐昭编著:《孙中山文史图片考释》,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244—245页。
    ③黄彦编:《孙文选集》(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397页。
    ④冯玉祥:《我的读书生活》,三户图书社刊行,出版年月不详,第115页。此外,鹿钟麟也说,孙中山曾派孔祥熙携带他手书的《建国大纲》访晤冯玉祥,“孔对冯曾这样说过,关于这个‘建国大纲’,总理叫我征求你的意见,可以增减,要加就加,要改就改,不加不改,就信仰这个”。见鹿钟麟:《孙中山先生北上与冯玉祥》,政协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89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5月版,第152页。
    ⑤孙文:《赤十字会救伤第一法》,日本东京民报社1907年2月版,译序第1、2页: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所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8月版,第108页。
    ①吴相湘:《孙逸仙先生传》,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82年11月版,第197页;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中华书局1991年8月版,第136页。
    ②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8月版,第107页。
    ③邓慕韩:《孙中山先生轶闻》,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718页。
    ④胡汉民述、张振之记:《关于实业计划》,《新亚细亚》1932年第4卷第1期,第12页。
    ⑤志棉:《孙中山的医学编著》,《团结报》1962年4月8日(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团结报》等编:《中山先生轶事》,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第206页。)
    ①志棉:《孙中山的医学编著》,《团结报》1962年4月8日(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团结报》等编:《中山先生轶事》,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第206页。)
    ②孙中山曾将《伦敦被难记》这本书赠给伏尔霍夫斯基,并互有书信往来。1897年3月15日,孙中山在复伏尔霍夫斯基的函中表示,“我必须承认,即没有一位朋友的帮助,我将不能用纯熟的英文写出任何东西”。参见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8月版,第107页;高良佐:《总理轶著考略》,《建国月刊》1934年第10卷第5期,第5页。孙中山赠给伏尔霍夫斯基的《伦敦被难记》和这封信的原件共同保存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图书馆,书内有“孙中山敬赠”的题词。参见[美]史扶邻著、丘权政等译《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6月版,第110—111页。
    ③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中华书局1991年8月版,第128页。
    ④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中华书局1991年8月版,第130页;高良佐:《孙中山先生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第98页;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8月版,第49页;黄彦编:《孙文选集》(中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27页。
    ⑤陈锡祺:《同盟会成立前的孙中山》,广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12月版,第50页。
    ①罗家伦主编:《国父年谱(上册)》,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5年11月版,第109页。
    ②[美]史扶邻著、丘权政等译:《孙中山与中国革命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6月版,第110—111页。
    ③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所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8月版,第296页。
    ④参阅沈渭滨:《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319页。
    ⑤国民党党史委员会:《国父全集》(第三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449页。
    ⑥《蒋主席讲演民权初步》,《中央日报》1931年2月6日、7日;蒋介石,《民权初步的意义》,《三民半月刊》1931年5卷12期,第88、89页。
    ⑦参见王仰清、许映湖编:《邵元冲日记(1924——193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第156页,1925年5月28日条。
    ⑧余炎光:《朱执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第66页。
    ①《朱执信集》收录了这篇文章,其下注云:“本文系一九一七年春所作。第三章和第七章曾刊于四月六日、三十日和五月的上海《民国日报》”。参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编:《朱执信集》(上册),中华书局出版1979年1月版,第255页。此说不确,上海《民国日报》1917年4月6日,并没有刊登。
    ②陆友白编:《孙文全集》(第1集),上海卿云图书公司,1927年版,第338页。
    ③孙文著:《中国存亡问题》,民智书局1928年1月版,封内页。
    ④[美]韦慕廷著、杨慎之译:《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新星出版社2006年8月版,第119页注释1。
    ⑤国民党党史委员会:《国父全集》(第三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449页。
    ⑥国民党党史委员会:《国父全集》(第四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270页
    ⑦中华学术院编:《中国文化综合研究——近六十年来中国学人研究中国文化之贡献》,华冈出版部1971年10月版,第76页。
    ⑧《廖仲恺集》,1926年出版,出版社不详,第67页。
    ①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8月版,第329—331页。
    ②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4月版,第189页。
    ③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4月版,第486页。
    ④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3月版,第11页。
    ⑤戴季陶述:《三民主义讲稿之研究》,《新亚细亚》1932年第3卷第5期,第9页。
    ⑥另《实业计划》的英文稿据说先由郭秉文拟定。参阅郭廷以口述、张朋园等整理:《郭廷以口述自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1月版,第105页。
    ⑦左舜生:《春风燕子楼——左舜生文史杂记》,学林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246页。
    ⑧左舜生:《春风燕子楼——左舜生文史杂记》,学林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247页。
    ①戴季陶:《孙中山先生著作及讲演纪录要目》,《孙中山先生文集》,甘乃光编:《孙中山先生文集》,上海新华书局1925年6月版,第124页。
    ②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一),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27—28页;左舜生:《春风燕子楼——左舜生文史杂记》,学林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247页。
    ①《悬十万金购孙汶首级》,《广益丛报》1908年第177号,上编,政事门:纪闻。
    ②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载《民国丛书》第二编第76册,上海书店出版,第98页。
    ③冯自由:《革命逸史》(第6册),中华书局1981年7月版,第100页。
    ④参阅《英官责斥孙汶》,《大同报》(上海),1910年第14卷第13期,国外紧要新闻;《江督通饬各营严防孙汶逆谋》,《通问报:耶稣教家庭新闻》1907年第247号,要闻:《电告查获孙汶党羽之确据》,《广益丛报》1909年第217号,上编,政事门:纪闻。
    ⑤吴玉章:《吴玉章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11月版,第31页。
    ⑥林百克:《孙逸仙博士与中华民国》,《孙中山全集续集》,上海三民公司印行1929年7月版,新序,第2页。
    ⑦详情参阅尚明轩主编:《孙中山的历程:一个伟人和他的未竟事业》,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422—449页。
    ①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3月版,第160页。
    ②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179页。
    ③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208—209页。
    ④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第137页。
    ⑤陈诚:《服从领袖的真谛》,高军等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资料选辑》(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版,第633页。
    ⑥陈肇英:《加紧实行总理遗教以迎胜利之年》,《时事半月刊》1940年第3卷第5期,第10页。
    ⑦《命令·大总统令》,《大公报》,1915年11月14日第1张。
    ⑧参阅《北京电》,《申报》,1921年5月9日第3版;1921年5月13日第6版。
    ⑨《北京电》,《申报》,1921年9月6日第7版。
    ①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701页。
    ②方鼎英:《谭延闿的湘军及其与孙中山的关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第15辑1964年10月,第6页。
    ③杨天宏《密勒氏报“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问卷调查分析》,《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第65—71页。
    ④《密勒报12名人选举揭晓》,《民国日报》(上海版)1923年1月6日第3版。
    ⑤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二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974页。
    ⑥钱玄同:《中山先生是“国民之敌”》,《语丝》1925年4月第22期,第1页。
    ⑦梁启超说,“我对他最佩服的:第一,是意志力坚强,历经多少风波,始终未尝挫折。第二,是临事机警,长于应变,尤其的对于民众心理,最善观察,最善应用。第三,是操守廉洁,最少他自己本身不肯胡乱弄钱,便弄钱也绝不为个人目的。孙君人物的价值就在这三件”。《孙文之价值》,《晨报》1925年3月13日第2版。
    ⑧《胡汉民等继承孙中山遗志完成国民革命宣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四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版,第266页。
    ①周盛盈:《孙中山和蒋介石交往纪实》,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195页。
    ②《哀思录》第二编,第二卷唁电函电,出版年月不详,唁电,第1页。
    ③刘作忠编:《挽孙中山先生联选》,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45页。
    ④刘作忠编:《挽孙中山先生联选》,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89页。
    ⑤钱玄同:《中山先生是“国民之敌”》,《语丝》1925年4月第22期,第2页。
    ⑥《尊称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案》,内政部总务司第二科编:《内政法规汇编·礼俗类》,商务日报馆1930年11月版,第3页。
    ①《关于尊称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的训令》,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29—68。
    ②《尊祟中华民国国父致敬办法》,《社会部公报》1941年第20期,第14页。
    ③《大总统申令》,北京市档案馆藏,J004—001—00122。
    ④《教育部饬第一七七号》,北京市档案馆藏,J004—001—00122。
    ①《教育部饬第四五九号》,北京市档案馆藏,J004—001—00122。
    ②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85—86页。
    ③《建国粤军纪念孙大元帅》,《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4月27日第3版。
    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版,第358、370页;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157页。
    ⑤《总理纪念周详解》,中国国民党浙江省党务指导委员会训练部编印,1929年3月,第3页。转引自李恭忠《总理纪念周与民国政治文化》,《福建论坛》2006年第1期,第57页。
    ⑥1947年4月,国民党中常会决定总理纪念周除国民党各级党部仍然照旧举行,并诵读总理遗嘱外,其余各级政府、人民团体及各级学校一律停止举行,免于诵读。参阅《教育部公布重新厘订孙中山纪念周及开会默读遗嘱等办法训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3编、教育1),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38页。
    ①《中央宣传部核定句读总理遗嘱文书》,上海市档案馆藏,Q215—1—6764。
    ②详情参阅陈蕴茜:《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第168—175页。
    ③吴伯匡、徐迥千编:《新中华三民主义课本教授书》(小学初级用),1931年12月第10版,第2页。
    ①贺渊:《三民主义史话》,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1页。
    ②《市党整委会函为查各游艺娱乐场等》,天津市档案馆藏,J96—1—1130;《中央宣传部核定句读总理遗嘱文书》,上海市档案馆藏,Q215—1—6764;《中央规定恭读总理遗嘱办法》,《中央日报》1929年12月19日。
    ③《恭读总理遗嘱之范围》,《申报》1929年12月19日第7版;又见《规定恭读总理遗嘱之范围令》,内政部总务司第二科编《内政法规汇编·礼俗类》,商务日报馆1930年11月版,第2页。
    ①《中央宣传部核定句读总理遗嘱文书》,上海市档案馆藏,Q215—1—6764;《北平特别市教育局奉发核定句读之孙中山总理遗嘱的训令》,北京市档案馆藏,J004—001—00329。
    ②《规定恭读总理遗嘱之范围令》,内政部总务司第二科编:《内政法规汇编·礼俗类》,商务日报馆1930年11月版第3页;又见《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6期,重要文件,第56页。
    ③《举行纪念周应恭读总理遗嘱,不得谱入歌曲》,天津市档案馆藏,J252—1—356;《总理遗嘱不得谱入歌曲》,《中央日报》1932年元旦特刊。
    ④《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训令》,《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17期,第13页。
    ⑤《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令》,《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12期,第9页。
    ⑥孙培青、李国钧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三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版,第395页。
    ⑦蔡元培:《题孙中山演说留声片册子》,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第六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第156页。
    ①陈铁健:《瞿秋白与孙中山及三民主义学说》,载中国孙中山研究学会编:《孙中山和他的时代——孙中山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下册),中华书局1989年10月版,第2151页。
    ②汪精卫:《总理遗教是我们今日唯一的求生存的路线》,《中央党务月刊》1933年第65期,选录,第2165页。
    ③胡适:《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载《新月》第2卷第6、7号,第4页。
    ④[美]约翰·本杰明·鲍惠尔著、尹雪曼等译:《在中国二十五年——上海<密勒氏评论报>主持人鲍惠尔回忆录》,黄山书社2008年9月版,第121页。
    ⑤《各机关团体开会时应悬国父遗像读遗嘱唱国歌》,天津市档案馆藏,J128—3—7488。
    ⑥李松林主编:《中国国民党史大辞典》,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版,第625页。
    ⑦《党歌审查之结果》,《申报》1928年12月31日第13版。
    ⑧《中国国民党各级党部练唱党歌暂行办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7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350—351页。
    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20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375页。
    ⑩李松林主编:《中国国民党史大辞典》,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版,第625页。
    ①季啸风、沈友益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第28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31页。
    ②代英:《孙中山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红旗》1929年第16期,第24页。
    ③斐成:《三民主义扎记》,《儿童世界》1929年第23卷第20期,第29页。
    ④冯玉祥:《在郑州总部对各官佐之训话》,《冯玉祥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87页;又郑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郑州文史资料》第4辑《冯玉祥在郑史料专辑》,1988年10月,第139页。
    ⑤[苏]维什尼亚科娃—阿基莫娃著、王驰译:《中国大革命见闻——苏联驻华顾问团译员的回忆》(1925—192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7月版,第101页。
    ⑥宁恩承:《百年回首》,东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212—213页。
    ⑦《如何研究总理遗教》,《中央日报》1932年6月19日。
    ⑧邹韬奋著、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韬奋全集》(第十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版,第432—433页。
    ⑨喻亮:《三大经典(三民主义、大宪章、独立宣言)述评》,《战士月刊》1941年第3卷第3期,第33、37页。
    ⑩陈肇英:《加紧实行总理遗教以迎胜利之年》,《时事半月刊》1940年第3卷第5期,第10页:另外如张继的“三民主义宝典”之称,参见国民党党史会:《张溥泉先生全集》(续编),中央文物供应社1982年12月版,第164页。
    11王一夫:《三民主义的版本问题》,《三民主义半月刊》1942年第1卷第10期,第20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初稿》档案出版社出版1992年12月版,第175页。
    ②《总理逝世十七周年纪念及国民精神总动员三周年纪念合并举行宣传指示及办法》,《中央党务公报》第4卷第7期,第25页。
    ③《总理逝世十七周年纪念及国民精神总动员三周年纪念合并举行宣传指示及办法》,《中央党务公报》第4卷第7期,第26页。
    ④黄绍竑著:《五十回忆》,岳麓书社1999年4月版,第186页。
    ⑤李宁:《黄埔军校纪念日和礼仪与基督教关系初探》,舒扬主编:《黄埔军校研究》(第三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105页。
    ⑥张君俊:《战后首都之研究—首都地位与民族再造》,国都研究会印出版年月不详,第207页。
    ⑦《关于何为本党党纲之解释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25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1—2页。
    ⑧《上海报纸完全党化》,《益世报》1927年8月1日第7版。
    ①《查禁三民主义详释书案》,《市政公报》1930年第349期,第64页。
    ②陶希圣:《潮流与点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1月版,第117页。
    ③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404、418页。
    ④胡适:《人权与约法》,《新月》1929年第2卷第2期,第7页。
    ⑤胡适:《知难,行亦不易》,《新月》1929年第2卷第4期,第10、11页。
    ⑥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475页。
    ⑦胡适:《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新月》1929年第2卷第4期,第7页。
    ⑧胡适:《<人权与约法>的讨论》,《新月》1929年第2卷第4期,第2页。
    ①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513页。
    ②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501页。
    ③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502页。
    ④灼华:《胡适所著<人权与约法>之荒谬》,《民国日报》(上海版)1929年8月9、10日第2张第1版。
    ⑤张振之:《论知难行易的根本问题》,《民国日报》(上海版)1929年8月27、28日第2张第1版。
    ⑥张振之:《再论知难行易的根本问题》,《民国日报》(上海版)1929年9月5、6、7日第2张第1、2、2版。
    ⑦张振之、潘公展等著:《评胡适反党义近著》,上海光明书局1929年版,陶序,第1页。
    ⑧傅启学编著:《心理建设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8月版,自序第1页。
    ⑨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479页。
    ⑩《中公校长胡适反动有据,市党部决议请中央拿办》,《民国日报》(上海版)1929年8月29日第2张第4版;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479、488—489页。
    11《胡适担不起的罪名:侮辱总理,背叛政府》,《大公报》1929年8月29日第3版。
    ①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521页。
    ②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534—535页。
    ③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536页。
    ④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540页。
    ⑤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538页。
    ⑥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541页。
    ⑦《市宣传部第四十二次呈请辑办胡适》,《时事新报》1930年1月20日,转引自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601页。
    ①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322页。
    ②罗隆基:《我们要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新月》1930年第2卷第12期,第16页。
    ③罗隆基:《我们要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新月》1930年第2卷第12期,第17页。
    ④罗隆基:《我们要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新月》1930年第2卷第12期,第18页。
    ⑤罗隆基:《我的被捕的经过与反感》,《新月》1930年第3卷第3期,第7页。
    ⑥胡适等著:《人权论集》上海新月书店,1930年1月版第1版,第1页。
    ①老神:《市执委议惩胡适之》,《工商新闻》副刊《礼拜三》1929年第27期,转引自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五),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493页。
    ②中山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第242页。
    ③参阅本文第九章第二节。
    ④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二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885页。
    ⑤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二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887页。
    ⑥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二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897页。
    ⑦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二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905页。
    ①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二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931页。
    ②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二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939页。
    ③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二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952页。
    ④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二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956页。
    ⑤萧继宗编:《革命文献》第69辑,中央文物供应社1976年6月版,第133页。
    ⑥萧继宗编:《革命文献》第69辑,中央文物供应社1976年6月版,第134页。
    ⑦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85—86页。
    ⑧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86—87页。
    ⑨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87页。
    ①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90—91页。
    ②钱穆:《新时代与新学术》,《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文化与教育》,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102页。
    ③秋霖:《这是孙先生给我们的遗产》,《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4月14日第2版。
    ④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233页。
    ⑤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236页。
    ⑥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235页。
    ①[苏]亚·伊·切列潘诺夫著:《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驻华军事顾问的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5月版,第569页。
    ②[美]约翰·司徒雷登著、程宗家译:《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北京出版社出版1982年4月版,第110页。
    ③[美]约翰·司徒雷登著、程宗家译:《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北京出版社出版1982年4月版,第98页。
    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初稿》档案出版社出版1992年12月版,第221—222页。
    ⑤胡汉民:《清党之意义》,《中央半月刊》1927年第2期,第6页。
    ⑥胡汉民:《清党之意义》,《中央半月刊》1927年第2期,第2页。
    ⑦胡汉民:《清党之意义》,《中央半月刊》1927年第2期,第3页。
    ⑧胡汉民:《清党之意义》,《中央半月刊》1927年第2期,第1页。
    ⑨蒋介石:《中国建设之途径》,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一册,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4月版,第557页。
    ①胡适:《知难,行亦不易》,《新月》1929年第2卷第4期,第11页;又见胡适等著《人权论集》,上海新月书店1930年1月版,第162页。
    ②张锐:《霍孔教授评中山主义》,《东方杂志》第26卷第23号,1929年12月出版,第68页。
    ③张锐:《霍孔教授评中山主义》,《东方杂志》第26卷第23号,1929年12月出版,第60页。
    ④《根据总理教义编制过去一切党之法令规章以成一贯系统:确定总理主要遗教为训政时期中华民国最高根本法案》,《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0期,决议案,第20页。
    ①《根据总理教义编制过去一切党之法令规章以成一贯系统;确定总理主要遗教为训政时期中华民国最高根本法案》,《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0期,决议案,第21页。
    ②陈天锡著:《戴季陶先生编年传记》,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43辑,文海出版社,第102页。
    ③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476页。
    ④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485页。
    ①《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七、八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4期,报告,第33页。
    ①《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工作报告》,1931年10月,第24页。
    ②《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四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2期,报告,第114页。
    ③《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十九年十二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0期,报告,第142页。
    ④《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工作报告》,1931年10月,第24页。
    ①《总理关于工人的遗教》,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印1929年4月版,参见图一。
    ①《总理关于青年的遗教》,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印1929年6月版,参见图二。
    ②具体编目为:总理遗像、总理遗嘱、总理遗墨(计三种: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二、博爱: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史略(一、有志竟成;二、中国革命史附年谱,附著述及讲演纪录要目)、主义(一国民党之主义;二、三民主义提要;三、三民主义的具体办法;四、同胞要实行三民主义)、宪法(一、五权宪法;二、民权主义第六讲(节录关于人民民权及政府五权之一段);三、中国的改造问题节录总理在《民报》纪元节讲演中国关于五权宪法之一段)、政纲(一、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二、国民党政纲)、方略(一、革命之方略;二、同盟会四纲;三、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宣言;四、中华民国建设之基础;五、实业计划;六、中国实业当如何发展;七、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学说(一、知难行易二、知行总论)、演讲(一、国民党过去之失败,於今后之成功;二、国民党奋斗之法宜兼注重宣传不宜专注重军事;三、党员奋斗同于军队之奋斗;四、党员不可存心做官;五、军人精神教育;六、中国工人所受不平等条约之害:七、求学与救国;八、革命在最后一定成功;九、大亚细亚主义)。《中央宣传部制定纪念总理诞辰刊物电令各省市党部宣传部照印》,《中央日报》1928年10月26日。
    ③《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工作报告》,1931年10月,第24—25页。
    ①关于“一大”宣言的底本问题,日本学者峡间直树曾有过探讨,他通过对“一大”宣言流传的《秘书处本》、《校正本》、《二大本》、《上海本》几个不同版本的比对,认为《秘书处本》尽管是大会于1月30日的会议所作的补充修正未经确定文稿,但必须承认“它是一全大会经过讨论和决议而最终确定的宣言”。至于其他几个版本则存在着更大的问题。参阅[日]狭间直树:《关于<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底本问题》,林家有主编:《孙中山研究》(第一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194—201页。基于此,本文以1924年2月大会秘书处所印发的版本,即《秘书处本》为依据,今中华书局出版的《孙中山全集》所收入的“一大”宣言即为该版本内容。
    ②《中国国民党宣言汇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印1928年10月,第225页。
    ③参阅《中国国民党宣言汇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印1928年10月,第62、63、65页。
    ④《中央宣传部通告》,《中央日报》1929年2月22日、23日、3月7日。
    ①参阅《总理遗教宣言》,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印(出版年月不详),第80、82页。
    ②参阅《建国大纲重要宣言:总理遗教》,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印(出版年月不详),第328、41、242—243页。
    ③参阅《总理遗教全集》,军事委员会政治部1943年出版,第752—755页。
    ④参阅《总理遗教·建国大纲》,中央训练团编印的(出版年月不详),第238、242页。
    ⑤如中宣部曾发表《中央宣传部启事》称“本部所刊之总理遗教摘要训政纲要及国庆纪念丛刊之训政要旨各书所载,总理遗著,地方自治实行法第四段修道路内有‘道路宜分为干路和支路两种,干路以同时能往来通过两辆自动车为度。’应依建设杂志所载原文,改为‘道路宜分为干路和支路两种,干路以同时能往来通过四辆自动车为度,支路以同时能往来通过两辆自动车为度’”。《中央宣传部启事》,《中央日报》1929年2月22日、24日、3月7日、4月15日。
    ⑥中山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第121—122页。
    ⑦《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十七年度部务一览》,1929年4月编印,第176、178页。
    ①《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二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0期,报告,第84页。
    ②《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九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9期,报告,第2293页。
    ①《中央印刷所工作报告》,《中央日报》1929年12月29日。
    ②《中央宣传部报告》,《中央日报》1929年6月5日。
    ③《中央印刷所工作报告》,《中央日报》1929年12月29日。
    ④《中央印刷所已告开幕》,《中央日报》1930年4月24日。
    ⑤《中央党部印刷所章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16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69页。
    ⑥《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九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9期,报告,第2298页。
    ①该书的主要内容分为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和总理嘉言两部分,其中总理嘉言包括修养、学术、主义等几大部分,均为孙中山当年发表的重要言论。参阅柯颂、飞雄:《农家珍藏孙中山语录》,《中山日报·生活》2004年8月7日82版。
    ②《刊印三民主义摘要表解工料费》,天津市档案馆藏,J92—1—3090。
    ③《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十七年度部务一览》,1929年4月编印,第182页。
    ①《各县党部接到中央宣传品分发办法》,《三民主义提要》、《总理关于国庆纪念的遗教》,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印1929年10月,附告。
    ②《关于研讨国父学术思想致重庆特别市党部的函》,重庆市档案馆藏,0051—3—70。
    ③《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七、八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4期,报告,第14页。
    ④《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七、八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4期,报告,第15页。
    ①《中央宣传部报告》,《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8期,报告,第221页。
    ②《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九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5期,报告,第62页。
    ①《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十七年度部务一览》,1929年4月编印,第182页。
    ②《中央宣传部报告》,《中央日报》1929年6月5日。
    ③《总理诞辰纪念大会函嘱取遗教摘要》,天津市档案馆藏,J131—1—402。
    ④《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十七年度部务一览》,1929年4月编印,第182页。
    ⑤《中央执行委员会训令》,《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1期,法规,第72—73页。
    ⑥《本会宣传部四月份工作报告》,《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20期,工作报告,第70页。
    ⑦《本会宣传部四月份工作报告》,《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20期,工作报告,第72页。
    ⑧《省宣传部第五十二次部务会议》,《湖北党务周报》1930年第8期,党务,第28页。
    ①《各级党部接收中央宣传品处理办法》,《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1期,法规,第71—72页;1931年第36期,报告,第1644—1645页。
    ②《修正各级党部接收中央宣传品处理办法》,《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3期,公文,第9页。
    ③《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通告》,《中央日报》1930年5月18日。
    ④《中央宣传部报告》,《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8期,报告,第221页。
    ⑤《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七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5期,报告,第107页。
    ①《各级党部预约加印中央书刊办法》,《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6期,报告,第1646页。
    ②《通告海内外各级党部为<中央宣传书刊代售办法>等三种经部修正由》,《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6期,报告,第1643页。
    ③《中央宣传书刊代售办法》,《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6期,报告,第1645页。
    ④《宣传品令县宣传部为转发宣传品发售办法由》,《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12期,训令,第59页。
    ①《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宣传品发售办法》,《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12期,训令,第58—59页。
    ②《推进党务工作案》,《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13期,工作报告,第59页;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785—786页。
    ③《中央宣传部报告》,《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8期,报告,第221页。
    ④《总理遗墨已印竣》,《申报》1929年4月12日。
    ⑤《分函海外各总支部及各直属支部,寄发海外侨校学生纪念品,请通告各校领取分配由》,《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41期,报告,第2715页。
    ⑥《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十、十一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41期,报告,第2683、2691页。
    ⑦《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十、十一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41期,报告,第2723页。
    ①《中央宣传部报告》,《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8期,报告,第221页。
    ①程天放:《河南省之党务》,《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3期,报告,第883—884页。
    ②《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八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8期,报告,第2113页。
    ③《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十、十一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41期,报告,第2739页。
    ④《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六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6期,报告,第1637页。
    ⑤《省宣传部举行第四十八次部务会议》,《湖北党务周报》,1930年第2期,党务,第6页。
    ⑥《省党部临时整委会举行第一百十七次会议》,《湖北党务周报》,1930年第3期,党务,第8页。
    ①《省宣传部第五十次部务会议纪录》,《湖北党务周报》,1930年第5期,党务,第9页。
    ②《省宣传部第五十次部务会议纪录》,《湖北党务周报》,1930年第5期,党务,第9页。
    ③《令发翻印中央颁发表解七种》,《湖北党务月刊》1930年第13期,文书,第66页。
    ④《宣传部六月份工作报告》,《贵州党务旬刊》,1930年第10期,工作报告,第31页。
    ⑤《省整委会举行第一百十八次会议》,《湖北党务周报》,1930年第4期,党务,第10页。
    ⑥该书局原为陈立夫和吴大钧于1930年所办,1931年归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经营。参阅陈立夫:《成败之鉴——陈立夫回忆录》,正中书局1994年6月版,第166—167页。
    ⑦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2卷),华文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158页。
    ⑧《编撰各种小丛书及其他》,《中央党务月刊》1933年第63期,纪事,第1996页。
    ⑨《中央宣传部工作报告》(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937年2月),第15页。
    ①《中央宣传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国国民党第四届六中全会,1935年10月),第10页,上海市档案馆藏,Y8-1-2。
    ②《中央宣传部工作报告》(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937年2月),第15页。
    ③《中央宣传部工作报告》(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937年2月),第60页。
    ④《<建国方略>在英印行》,《中央日报》1944年3月5日第2版。
    ⑤《总理遗教在英发行》,《申报》1946年1月10日第4版。
    ⑥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和各级党部之外,对孙中山著作编辑出版的官方机构就笔者眼力所见至少还有:粤军总司令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政治部、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中央社会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国防部政工局、国民政府文官处、蒙藏委员会、国立中山大学训导处、江西三民主义委员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训处、中央政治学校研究部、民国法政学会、广州三民主义学会合作社、江西省文化运动委员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校第七分校政治部、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三民主义青年团赣州文化工作站、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一团政治部、庐山暑期训练团、四川省训练团、航空委员会、中国文化建设协会、第三战区干部训练团、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编纂委员会、首都警察学校、陆军炮兵学校、军需学校、江苏省盐城区乡镇长训练所、浙江省政府秘书处党义研究会、浙江省宪政研究会、国父实业计划研究会、三民主义宪法促进会、广州市文化运动委员会、国民大会秘书处、中央训练团、南京国民外交讨论会、北平教育部印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南京军用图书馆。上列机构是根据笔者所见书目以及苏爱荣、刘永为:《孙中山研究总目》,团结出版社1990年3月,第1—33页。南京图书馆书目部编:《孙中山著作及研究资料索引》,1986年10月,第4—47页;中山大学图书馆等编:《孙中山著作及研究书目资料索引》,1979年3月,第1—20页。
    ⑦《中央组织部蒙藏回译文征稿简则》,《中央周刊》1939年第1卷第25期,第20页。
    ⑧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34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319页。
    ⑨《中央训练部八月份工作报告》,《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6期,报告,第10、11页。
    ①《关于编审工作者》,《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2期,第33页。
    ②《中央宣传部制定纪念总理诞辰刊物电令各省市党部宣传部照印》,《中央日报》1928年10月26日。
    ③《总理诞辰纪念大会函嘱取遗教摘要》,天津市档案馆藏,J131—1—402。
    ④苏爱荣、刘永为:《孙中山研究总目》,团结出版社1990年3月版,第27页。
    ⑤《湘省宣传部拟编宣传丛书十种》,《中央日报》1929年12月9日。
    ⑥《一年来之浙省党务》,《中央日报》1930年1月5日。
    ⑦《本会宣传部二月份工作报告》,《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13期,工作报告,第112页。
    ⑧《宣传丛书一览表》,《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23期,工作汇报,第110页。
    ⑨《五个月来之训练宣传工作》,《军人党务通讯》1940年第1期,概况,第59页。
    ⑩《宣传科工作周报》,《安徽党务》,1940年第1期,第8页。
    11《宣传科工作周报》,《安徽党务》,1940年第2期,第12页。
    12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3卷),华文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96、339-340页。
    ①袁风华、林宇梅:《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设立“中央文化驿站”有关史料选》,《民国档案》1987年第1期,第38—41页。
    ②《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党务报告概要》,《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28期,第50页。
    ③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476页。
    ④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485页。
    ⑤《征印总理遗教及总裁言论缘起》,重庆市档案馆藏,0126—2—94;《浙江难民救济会关于征印总理遗教问题与赈济委员会第一救济区特派员事务所来往函》,上海市档案馆藏,Q113—2—20。
    ⑥《征印总理遗教、总裁言论缘起》,《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3期,第46页。
    ①《印行总理遗教暨总裁言论计划大纲》,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25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325—326页。
    ②《总理遗教暨总裁言论印行委员会组织规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 会会议录》(第25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327—328页。
    ①《中央宣传部印行总理遗教暨总裁言论办法》,《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3期,第40—41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25、26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467—468、32—33页。
    ①《登报征求认印总理遗教及总裁言论》,《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2期,第35页。
    ②《征印总理遗教、总裁言论进行情形》,《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4期1939年8月5日,第20页。
    ③《征印总理遗教、总裁言论事项》,《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5期1939年8月12日,第29—30页。
    ④《总理遗教暨总裁言论征印情形》,《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10期,第15页。
    ⑤《征印总理遗教及总裁言论》,《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9期,第16页。
    ⑥《总理遗教暨总裁言论征印情形》,《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10期,第15页。
    ①《成立总理遗教、总裁言论征印室》,《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11期,第16—17页。
    ②《总理遗教、总裁言论征印情形》,《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14期,第12页。
    ③曹挺光:《十月来的宣传工作》,《时事半月刊》1939年第2卷第24期,第19页。
    ④《甘肃省党务设施之回顾与前瞻》,《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14期,第37页。
    ⑤《本周推广工作概况》,《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8期,第20页。
    ⑥《推广工作概况》,《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11期,第26页。
    ①《重订认印总理遗教暨总裁言论办法大纲》,《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20期,第24页。
    ②《展延海外认印总理遗教暨总裁言论期限电饬各党部领馆从速办理》,《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22期,第18页。
    ③《解释认印总理遗教、总裁言论办法》,《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27期,第24页。
    ④该机构于1937年8月10日设立,从1937年至1944年由余飞鹏担任部长,直属于军事委员会。参阅刘寿林等编:《民国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95年8月版,第487—489页。
    ⑤《征印总理遗教暨总裁言论,本部办理已告结束》,《指导通讯旬刊》1939年第12期,第5页。
    ⑥《征印总理遗教暨总裁言论,本部办理已告结束》,《指导通讯旬刊》1939年第12期,第5—7页。
    ①《总理遗教书籍分发各县准予免收养路费并应优先尽量运载》,《广西省政府公报》1939年第616期,第3页。
    ②《增印国父遗教暨总裁言论十万部》,《中央党务公报》第3卷第4期,第13页。
    ①《出版业务概况》,《中央党务公报》第5卷第9期,第31页。
    ②《审查广西省党部呈送桂林等五十四县小组训练成绩表并予指示》,《中央党务公报》第3卷第1期,第10页。
    ③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长阳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年版,第16页。
    ④《浙江省党部辑印总理遗教、总裁言论》,《浙江战时教育文化月刊》1939年第1卷第8期,第1—2页。
    ⑤《总理遗教、总裁言论内容说明》,《一条心》1939年2卷1、2期合刊,第29页。
    ⑥《上海市民政局与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委会各区公所等单位关于征印党义书刊事项的来往文书》,上海市档案馆藏,Q119—2—632;《上海市政府关于征印总理遗教文件》,上海市档案馆藏,Q1—17—793。
    ①《上海市社会局关于各单位认购三民主义总理遗教书籍的文件》,上海市档案馆藏,Q6—15—580。
    ②《中国国民党江苏省执行委员会训令》,苏州市档案馆藏,101—016—0047—036;《为函请代销三民主义》,苏州市档案馆藏,I14—003—0449—024。
    ③《中央宣传部奖励翻印总理遗教启事》,《中央周刊》1938年第1卷第19期,第23页;1939年第1卷21—22期合刊,第1页。
    ④《关于抄发中宣部印行总理遗教及总裁言论办法的函》,重庆市档案馆藏,0054—1—487。
    ⑤《上海市社会局关于要求认购三民主义总理遗教等书籍的通知》,上海市档案馆藏,Q6—31—260。
    ①《通告》,《指导通讯旬刊》1939年第3期,第3页。《中央宣传部为征印总理遗教暨总裁言论紧要启事》,《中央周刊》1939年第2卷第7期,第16页。
    ②《关于总理遗教及总裁言论的奖励办法》,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11—53。
    ③《中央宣传部征印总理遗教暨总裁言论分赠办法》,《指导通讯旬刊》1939年第3期,第4页。《总理遗教暨总裁言论分赠办法》,《中央周刊》1939年第2卷第7、8、9期,第16页;《关于总理遗教及总裁言论的奖励办法》,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11—53。
    ④窦培恩:《忆国民党中国文化服务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二十三册文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424页。
    ⑤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45页。
    ⑥《关于征印总理遗教总裁言论的公函》、《关于重庆市工务局等印刷遗教言论两书出版》,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 —11—53。
    ①《关于催发重庆市警察局各员订购总理遗教》,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11—53。
    ①蒋介石:《唤醒党魂发扬党德与巩固党基》,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4月版,第1217页。
    ②蒋介石:《三民主义之体系及其实行程序》,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4月版,第1277页。
    ③关于三青团成立的原因,可参阅马烈:《蒋家父子与三青团》,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1月版。
    ④关于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的简称,1943年9月2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以(渝32)字第17519号文件针对各级党部将“三青团”的简称用于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做法认为不妥,要求统一改称“青年团”。参见《中央执行委员会通告各级党部》,《中央党务公报》第5卷第19期第15页。本文按现行的习惯用法,仍称“三青团”。
    ①陈诚:《三民主义青年团团史资料第一辑初稿(上编)》,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编印1946年8月版,第2页。
    ②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2月版,第380页。
    ③对于此次会议的参会人数,《郑彦棻先生年谱初稿》载为400余人,详见苏锡文主编、董世芳校订《郑彦棻先生年谱初稿》,传记文学出版社1991年1月版,第62页。
    ④《九年来的三民主义青年团》,《党团统一组织重要文献》,出版年月不详,第120页。
    ⑤程思远:《政海秘辛》香港南粤出版社1988年1月版,第163页;又见程思远:《我的回忆》,华艺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159页。
    ⑥蒋介石:《中国青年所负的时代使命》,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4月版,第1680—1681页。
    ⑦蒋介石:《号召全国青年第三次大结合》,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4月版,第1682—1685页。
    ⑧中央干事会秘书处编:《三民主义青年团七年来团务工作总报告(1938年7月——1944年12月)》,出版年月不详,第69页。
    ⑨《青年团中央干事会设文建运动会》,1944年1月25日《中央日报》,第3版。
    ⑩中央干事会秘书处编:《三民主义青年团七年来团务工作总报告(1938年7月——1944年12月)》,出版年月 不详,第239—240页。
    ①中央干事会秘书处编:《三民主义青年团七年来团务工作总报告(1938年7月——1944年12月)》,出版年月不详,第243—244页。
    ②郑彦棻:《往事忆述》,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6月版,第79页。
    ③郑彦棻:《往事忆述》,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6月版,第79页。
    ④林友兰:《中国报学导论》,台湾学生书局1974年6月版,第21页。
    ⑤蒋光佩:《我所知道的国民党上海<中央日报>》,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第1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149页。
    ⑥俊文:《小言》,《中央印制厂月刊》创刊号,1947年2月,第9页。
    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编:《黄季陆先生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俊人印刷事业有限公司1986年4月版,第314页。
    ①钟宪民:《最近重庆市图书出版概况》,《出版界》第1卷第1期,1943年,第11页。
    ②潘公展:《出版趋向的过去与将来》,《出版界》第1卷第1期,1943年,第2页。
    ③潘公展:《出版趋向的过去与将来》,《出版界》第1卷第1期,1943年,第3页。
    ④陈北鸥:《出版文化的指标》,《东方杂志》第39卷第5号,1943年,第47页。
    ⑤《关于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认印简则的呈函》,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11—53。
    ⑥潘公展:《出版趋向的过去与将来》,《出版界》1943年第1卷第1期,第3页。
    ⑦参见蒋廷黻:《蒋廷黻回忆录》,岳麓书社2003年9月版,第228—231页。
    ⑧郑彦棻:《往事忆述》,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6月版,第80页。
    ①《青年团文建会今开首次会议》,1944年1月28日《中央日报》,第3版;《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昨举行第一次会议》,1944年1月29日《中央日报》,第2版。
    ②国民党的青年节为三月二十九日。
    ③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编:《三民主义青年团“征印三民主义一百万册运动”实施计划纲要》,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1944年2月版,第2—7页。
    ④苏锡文主编、董世芳校订:《郑彦棻先生年谱初稿》,传记文学出版社1991年1月版,第66页。
    ⑤《青年团发动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1944年3月3日《中央日报》,第3版。
    ①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9、10页。
    ②《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为征印三民主义一百万册运动告全体团员书》,《江津青年》第3卷第5期,1944年,第18页。
    ③《关于转发三民主义实施办法及竞赛奖励办法的令》,重庆市档案馆藏,0052—1—18。
    ④苏锡文:《从国际反侵略运动到反共复国》,陈伯中编:《郑彦菜八十年》,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1月版,第194页。
    ⑤中央干事会秘书处编:《三民主义青年团七年来团务工作总报告(1938年7月——1944年12月)》,出版年月不详,第242—243页。
    ①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1页。
    ②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16页。
    ③谢仁钊:《征印三民主义一百万册运动与三民主义文化运动》,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附录,第28页。
    ④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23页。
    ⑤章力生:《建国济世的伟大思想之弘扬——为三民主义青年团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作》,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附录,第20页。
    ⑥中央干事会秘书处编:《三民主义青年团七年来团务工作总报告(1938年7月——1944年12月)》,出版年月不详,第242—243页。
    ⑦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9页。
    ①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48页。
    ②郑彦棻:《往事忆述》,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6月版,第80页。
    ③黎晋伟:《郑彦公大节述略》,陈伯中编:《郑彦棻八十年》,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1月版,第89页。
    ④郑彦棻:《往事忆述》,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6月版,第80页;苏锡文:《从国际反侵略运动到反共复国》,陈伯中编:《郑彦棻八十年》,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1月版,第194页。
    ⑤郑彦棻:《征印三民主义版本校勘报告》,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编:《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5年8月版,第50页。
    ⑥郑彦棻:《往事忆述》,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6月版,第80页。
    ⑦郑彦棻:《往事忆述》,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6月版,第80—81页。
    ⑧原始本是指1924年国民党中宣部出版的《民族主义》单行本和《中央周刊》所刊行的《民生主义》,参见郑彦棻:《征印三民主义版本校勘报告》,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编:《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5年8月版,第50页。
    ①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48页。
    ②郑彦棻:《征印三民主义版本校勘报告》,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编:《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5年8月版,第53—54页。
    ③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42页;苏锡文主编、董世芳校订:《郑彦棻先生年谱初稿》,传记文学出版社1991年1月版,第67页。
    ④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10页。
    ⑤《关于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认印简则的呈函》,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11—53。
    ①《关于转发三民主义实施办法及竞赛奖励办法的令》,重庆市档案馆藏,0052—1—18。
    ②《陪都动态》,1944年4月24日《中央日报》,第3版。
    ③孤岚:《记艺专分团画展——为响应征印三民主义一百万册运动筹款展览》,《青年通讯》1944年第4期“团务动态”,第29页。
    ④《陪都动态》,1944年4月18日《中央日报》,第2版。
    ⑤《陪都动态》,1944年5月3日《中央日报》,第3版。
    ⑥《关于为响应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在银社上演<万世师表>》,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28—63。
    ⑦《关于举行平剧公演推进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13—105。
    ⑧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11页。
    ⑨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11页。
    ⑩《三民主义百万册每人两册便过额》,《青年通讯》1944年第7期,“遵义通讯”,第66—67页。
    ①马翰瑞:《伊盟桃力民征印运动追记》,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附录,第82页。
    ②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13页。
    ③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20—22页。
    ④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17页。
    ⑤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18页。
    ⑥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第十册)》,台北:兰溪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5月版第5907页。
    ⑦中央干事会秘书处编:《三民主义青年团七年来团务工作总报告(1938年7月——1944年12月)》,出版年月不详,第242页。
    ①《中央干事会命令》,《中央团讯》第2卷第1期,1945年,第6页。
    ②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43页。
    ③《武汉征印三民主义筹备会议记录》,武汉市档案馆藏,全宗号:9,目录号:10,卷宗号:6。
    ④《上海青年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青年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370页。
    ①《三民主义青年团上海支团部筹备处命令》,上海市档案馆藏,Q129—11—26。
    ②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41—42页。
    ③《陪都出版界响应征印三民主义认印办法》,上海市档案馆藏,Q129—11—26。
    ①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44页。
    ②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7页。
    ③谢仁钊:《征印三民主义一百万册运动与三民主义文化运动》,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附录,第27—28页。
    ①北京大学等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会议记录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337页。
    ②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33—34页。
    ①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扉页。
    ②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2页。
    ③谢仁钊:《征印三民主义一百万册运动与三民主义文化运动》,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附录,第29页。
    ④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2页。
    ①中央干事会秘书处编:《三民主义青年团七年来团务工作总报告(1938年7月——1944年12月)》,出版年月不详,第231—232页。
    ②柏杨口述、周碧瑟执笔:《柏杨回忆录》,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7年7月版,第81页。
    ③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2月版,第346页。
    ④《中央干事会命令》,《中央团讯》第1卷第3期,1944年,第9页。
    ⑤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2月版,第348页。
    ①《广东省党部募印三民主义十万部运动办法》,《山版通讯》第2卷第1期,1943年,第55页。
    ②《中央宣传部十月中旬宣传工作择要》,《中央党务公报》第3卷第24期,第23页。
    ③《广东省党部募印三民主义十万部运动办法》,《出版通讯》第2卷第1期,1943年,第58—59页。
    ④《粤国民党省党部募印三民主义》,《解放日报》1942年3月3日第3版。
    ⑤涂祝颜:《南国的精神食量仓库》,《前线日报》1942年4月9日第5版。
    ⑥沙东迅:《粤海抗战史谭(沙东迅广东抗战史学论文选集)》,中国文史出版2005年8月版,第161页。
    ⑦《青年团干事会昨续开大会报告工作》,《大公报》1944年4月2日第2版;《青年团干事会昨开第三第四次大会》,1944年4月2日《中央日报》,第2版。
    ⑧梁寒操:《革命思想中的两个要点》,《梁寒操先生文集(中册)》,国民党党史会1983年,第1034页。
    ⑨《中央宣传部印行总理遗教暨总裁言论办法》第十条、第十七条,《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3期,第41页。
    ①据杨玉清所述,此书是由陈布雷授意陶希圣所写,详情参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孝感市委员会《杨玉清文史著述选》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第80页。另据陶希圣所言,此书是由蒋介石与陶等多人集体合作的结果,参阅陶希圣:《潮流与点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1月版,第200—206页。
    ②《蒋委员长著<中国之命运>》,《中央周刊》第5卷第29期,1943年3月,第1页。
    ③《各机关团体仿印<中国之命运>办法》,《出版通讯》第2卷第2期,1943年,第60—61页。
    ④王廷栋:《征印工作之愉快》,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附录,第74页。
    ⑤秦孝仪总编撰:《总统蒋公大事长编初稿(卷五上)》,转引自高华:《革命年代》,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381页。
    ⑥《为奉令催缴认印三民主义价款通知》,重庆市档案馆藏,0084—1—722。
    ⑦《为奉令认印三民主义呈复监核由》,武汉市档案馆藏,全宗号:9,目录号:10,卷宗号:6。
    ⑧《关于报送征印三民主义个人负担经费的公函》,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11—53。
    ①《为催报征印三民主义结果事》,上海市档案馆藏,Q129—11—26。
    ②《饬令从速呈报征印三民主义结果事》,上海市档案馆藏,Q129—11—26。
    ③《三青团上海支团九分团部发下级区队三各种命令融洽上下级关系之规定》,上海市档案馆藏,Q129—11-35。
    ④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44页。
    ⑤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45页。
    ⑥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2页。
    ①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5页。
    ②《武汉市政府训令》,武汉市档案馆藏,全宗号:9,目录号:10,卷宗号:6。
    ③《为征印三民主义一百万册运动函请惠予协助并饬所属踊跃认印》,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11—53。
    ④《为三民主义青年团征印三民主义一百万册运动一案转请查照》,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11—53。
    ⑤实际上,除去外围组织的人员刚好有10000余人,每人平均征印五册,五万册的征印总数目标即可完成。
    ⑥《三民主义青年团上海支团部筹备处扩大征印三民主义办法》,上海市档案馆藏,Q129—11—26。
    ①张开选:《三民主义青年团在甘肃的始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1963年10月版,第80页。
    ②张开选:《三民主义青年团在甘肃的始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1963年10月版,第80页。
    ③马国珍:《狼山征印工作的回顾》,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附录,第78页。
    ④马国珍:《狼山征印工作的回顾》,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附录,第80页。
    ⑤马翰瑞:《伊盟桃力民征印运动追记》,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附录,第82页。
    ⑥《武汉征印三民主义筹备会议记录》,武汉市档案馆藏,全宗号:9,目录号:10,卷宗号:6。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镇巴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组:《镇巴文史资料(第2辑)》1988年11月版,第127页。
    ②郑彦棻:《征印三民主义一百万册运动的意义》,《青年通讯》第4卷第5期,1944年,第5页。
    ③马国珍:《狼山征印工作的回顾》,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附录,第81页。
    ④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2月版,第350页。
    ⑤郑彦棻:《征印三民主义一百万册运动的意义》,《青年通讯》1944年第4卷第5期,第5页。
    ⑥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第47页。
    ⑦张开选:《三民主义青年团在甘肃的始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1963年10月版,第80页。
    ⑧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2月版,第350页。
    ①黎晋伟:《郑彦公大节述略》,陈伯中编:《郑彦菜八十年》,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1月版,第89页。
    ①黄昌谷:《三民主义流传经过》,《新时代月刊》1946年第1卷第2期,第56页。
    ②邹鲁:《谨述总理订定三民主义之经过》,《中央周刊》1943年第6卷第5期,第2页。
    ③黄昌谷:《三民主义流传经过》,《新时代月刊》1946年第1卷第2期,第55页。
    ④郑彦棻:《征印三民主义版本校勘报告》,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编:《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5年8月版,第85页。
    ①邹鲁:《读校三民主义的回顾》,《三民主义半月刊》1946年第9卷第6期,第6页。
    ②如1944年,郑彦棻为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曾言及自己“多方设法去找原始版本,并曾登报公开征求,最后在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找到一本民族主义的原始大字版本”。参见郑彦棻:《往事忆述》,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6月版,第81页。
    ③黄昌谷:《三民主义流传经过》,《新时代月刊》1946年第1卷第2期,第55页。
    ④关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出版的单行本字号,如上文戴季陶所说是三号字。张益弘在《三民主义之考证与补遗》一书中与戴季陶所言一致。而郑彦棻在《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所藏三民主义原始版式说明》中标明所用字体是“二号老宋体”。参见郑彦棻:《征印三民主义版本校勘报告》,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编:《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5年8月版,第85页。故对于单行本所用字体暂存疑。
    ⑤郑彦棻:《征印三民主义版本校勘报告》,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编:《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5年8月版,第85—86页。
    ⑥邓慕韩:《校勘三民主义原稿附言》,《大同杂志》1943年第l卷第3—4期,第42页。
    ⑦《三民主义印行经过》,《中央党务公报》第5卷第17期,第20页。
    ⑧张益弘:《三民主义之考证与补遗》,台北:恬然书社1995年7月版,第9页。
    ①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第183页。
    ②黄彦编:《孙文选集》(上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402页。
    ③黄昌谷:《三民主义流传经过》,《新时代月刊》1946年第1卷第2期,第56页。
    ④郑彦棻:《民生定义的真谛》,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编:《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5年8月版,第44页。
    ⑤黄昌谷:《三民主义流传经过》,《新时代月刊》1946年第1卷第2期,第54页。
    ⑥《中央宣传委员会工作报告》(1935年10月),上海市档案馆藏,Y8-1-2。
    ①《总理遗著译成日文》,《中报》1930年6月24日第8版。
    ②《三民主义日译本将出版》,《中央日报》1930年6月24日。
    ③《日文全译三民主义出版启事》,《中央日报》1930年8月23至26、28、29日。
    ④《总理遗著译成日文》,《中央日报》1929年9月15日。
    ⑤《中央宣传委员会工作报告》(1935年10月),上海市档案馆藏,Y8-1-2。
    ⑥《中央宣传部工作报告》(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937年2月),第60页。
    ①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第九册),台北:兰溪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5月版,第4998页。
    ②《吴忠信主持新疆工作日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3编政治5,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238页。
    ③《苗文爨文三民主义》,《中央日报》1944年4月11日第3版。
    ①《美国学者赞扬三民主义》,《中央日报》1928年6月16日。
    ②杨及玄:《关于三民主义的几种译本》,《图书评论》1932年第1卷第4期,第43页。
    ③杨及玄:《关于三民主义的几种译本》,《图书评论》1932年第1卷第4期,第43页。
    ④详情参阅杨及玄:《关于三民主义的几种译本》,《图书评论》1932年第1卷第4期,第44—45页。
    ①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文学史料》丛刊编辑组:《新文学史料》第3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5月,第48页。
    ②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上卷),昭明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1月版,第41页。
    ③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3),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第260页。
    ④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三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73年6月版,第670页。
    ⑤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三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73年6月版,第670页。
    ⑥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四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357页。
    ⑦[美]周策纵著、周子平等译:《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340页。
    ①李剑农:《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太平洋书店1930年10月版,第534页。
    ②王一夫:《三民主义的版本问题》,《三民主义半月刊》1942年第1卷第10期,第21页。
    ③《<英文三民主义节本>序》,《罗家伦先生文存》编辑委员会:《罗家伦先生文存》第10册,国民党党史会1989年6月版,第262页。
    ④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第184页。
    ⑤邹鲁:《读校三民主义的回顾》,《三民主义半月刊》1946年第9卷第6期,第5页;又见邹鲁:《回顾录》,岳麓书社2000年9月版,第128页。
    ①黄昌谷:《三民主义流传经过》,《新时代月刊》1946年第1卷第2期,第56页。
    ②邹鲁:《谨述总理订定三民主义之经过》,《中央周刊》1943年第6卷第5期,第2页。
    ③黄昌谷:《三民主义流传经过》,《新时代月刊》1946年第1卷第2期,第56页。
    ④黄昌谷:《三民主义流传经过》,《新时代月刊》1946年第1卷第2期,第56页。
    ⑤郑彦棻:《征印三民主义版本校勘报告》,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编:《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5年8月版,第49页。
    ⑥郑彦棻:《征印三民主义版本校勘报告》,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编:《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5年8月版,第51页。
    ①郑彦棻:《征印三民主义版本校勘报告》,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编:《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5年8月版,第52页。
    ②王一夫:《三民主义的版本问题》,《三民主义半月刊》1942年第1卷第10期,第21页。
    ③郑彦棻:《恭聆国父演讲三民主义忆述》,《中外杂志》(1977年1月)第21卷第1期,第8页。
    ④甘乃光编:《中山全集》(上册),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发行,出版年月不详,编者序言,第1页。
    ⑤甘乃光编:《中山全集》(上册),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发行,出版年月不详,编者序言,第1页。
    ⑥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省志·孙中山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179页。
    ①有学者指出该书内容为66篇,疑为不确。参阅姜亚沙编:《影印珍本古籍文献举要》,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235页。《孙大总统书牍》作为珍本现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感谢该馆特藏部提供相关资料。此外,1927年7月广智书局也曾出版该书,共54页38篇内容。就笔者陋见所及湖北省图书馆、天津图书馆还藏有《孙中山书牍》。天津图书馆的藏本共有宣言书7篇、公牍25篇、咨文12篇、函牍11篇、批牍3篇、祭文2篇、附录1篇,共61篇内容。该书为线装书,虽然该馆标明为1912年出版,但与前者有较大的差异。该书有目录6页,上卷32页,封内有广益书局所售书目的广告,收录了宣言书和公牍类;下卷46页,收录了咨文类、函牍类、批牍类、附录和祭文。
    ②黄昌谷编:《孙中山先生演说集》,上海民智书局1926年2月初版、8月再版序二。
    ③这四十篇的内容分别是第一编,对国民党员: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国民党奋斗之法宜兼注重宣传不宜注重军事、革命成功在乎革命党员有团体、中国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组织国民政府案之说明、关于民生主义之说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政党之精神在党员全体不在领袖一人、党员之奋斗同军队之奋斗、主义胜过武力、党员不可存心做官。第二编,对军政界:三民主义为造成新世界之工具、军人精神教育、和平统一化兵为工、打破旧思想要用三民主义、革命军必须以一当百、革命军不可想升官发财、革命在最后一定成功、救国救民之责任在革命军、革命成功始得享国民幸福、革命军的基础在高深的学问。第三编,对学工界:知难行易、国民要以人格救国、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中国工人所受不平等条约之害、世界道德之新潮流、女子要明白三民主义、革命成功个人不能有自由团体要有自由。第四编,对农商界:耕者要有其田、政府所扣留的不是枪是私运军火的丹麦船、银行最高的信用是“现兑”。第五编,对最近时局之主张:大亚洲主义、日本应助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国内乱之因、国民会议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学生须赞成国民会议、对长崎新闻记者之谈话、对神户新闻记者之谈话、对门司新闻记者之谈话。
    ①按此书后版权页载1925年4月20日初版,而前面有廖仲恺先生1925年4月22日为该书所作的序,此处存疑。
    ②甘乃光编:《孙中山先生文集》,上海新华书局1925年6月版,“廖仲恺序言”。
    ③先前出版的之一是《孙文主义讨论集》载有甘乃光等人关于孙中山学说的讨论10篇文章。参见甘乃光编《孙中山先生文集》,民智书局1925年4月版,封底、上海新华书局1925年6月版,封底。
    ④戴季陶:《孙中山先生著作及讲演纪录要目》,《孙中山先生文集》,甘乃光编《孙中山先生文集》,上海新华书局1925年6月版,第124页。
    ①《孙先生文集再板(版)征文》,《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6月19日第7版;6月20日、29日第8版、30日第1版;7月1日、2日第1版。
    ②《中国国民党同志、孙中山先生友人公鉴》,《民国日报》(上海)1926年5月5日第1版;《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5月12日第10版、18日第1版。
    ③参见《孙中山先生廿年来手札》,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9辑,文海出版社,第390页。
    ④《总理全集》出版广告,《中央日报》1930年3月5日、6日;《孙总理全集》出版预告,《中央日报》1928年8月21日、8月23日、9月1日。
    ⑤姚渔湘:《胡汉民先生传》,中央文物供应社1954年5月版,第18页。
    ⑥《总理全集》出版广告,《中央日报》1930年3月5日、6日。
    ⑦高良佐:《总理轶著考略》,《建国月刊》1934年第10卷第5期,第2页。
    ①黄季陆:《黄季陆先生怀往文集》,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年5月版,第40—41页。
    ②黄季陆:《黄季陆先生怀往文集》,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年5月版,第41页。另外,该文后注云:“作者於民国三十三年七月编订总理全集两巨册,由成都近芬书屋出版,较从前出版之全集完备,当对日抗战艰苦之阶段,编、印均颇不易”。此处,“两巨册”不确,实际上近芬书屋当时出版有两种版本:精装本两册,平装本三册。
    ③《总理全集再版预告》,《大公报》1944年3月19、20、21日第1版。
    ④蒋永敬:《<国父全集>诸本的比较及新编本的介绍》,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5年10月版,第126页。
    ①郑彦棻:《民生定义的真谛》,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编:《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5年8月版,第42页。
    ②尚明轩:《民国时期的孙中山研究》,《学术月刊》2003年第4期第87页;又见高良佐:《孙中山先生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序言第8页。
    ③高良佐:《孙中山先生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自序第5页。
    ④蒋永敬:《<国父全集>诸本的比较及新编本的介绍》,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5年10月版,第126页。
    ⑤《三民主义丛书编纂委员会工作报告》,1945年5月,第3-4页。
    ⑥《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工作报告》,1931年10月,第24页。
    ⑦《中山全集计划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4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370—373页;又见《编辑中山全集计划》,《民国日报》(上海)1928年6月1日第2张第1版:《中央宣传部编辑中山全书计划》,《中央日报》1928年6月2日;朱汉国主编《南京国民政府纪实》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60页。
    ①《中山全集编辑委会一次会议》,《中央日报》1928年6月21日。
    ②《中山全集编辑委会一次会议》,《中央日报》1928年6月21日。
    ③《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四五六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28年第1期,报告,第16页。
    ④《中央宣传部中山全集编辑委会简章》,《中央日报》1928年7月13日。
    ⑤公告征集的对象有:“总理著作之未见印行者,总理演讲稿之未见发表者,总理之手令批示及各种书牍,总理之题字签名及其他墨迹,总理之遗照及其他有关总理之摄影,记载总理懿行轶事之作品,阐发总理主义及言论之私人著述,译述总理著作之东、西文书籍,有关总理之外人著作,中外报章杂志有关总理之记述,中外人士题赠总理之联词隽语,其他一切关于总理之文字书画”。《中央宣传部编辑中山全集徵求》,《中央日报》1928年7月31日,8月2日;另见《民国日报》(上海版)1928年7月29日第1张第2版、7月30日、31日第1张第3版。
    ⑥《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七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28年第3期,报告,第10—11页。
    ①《中央宣传部编辑中山全集徵求》,《中央日报》1928年7月31日,8月2日。
    ②参见国民党1928年8月至1930年4月《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中央党务月刊》1928年第4期,报告,第23页;1928年第5期,报告,第19、25页;1929年第6期,报告,第6页;1929年第7期,报告,第10页;1929年第8期,报告,第15页:1929年第9期,报告,第17页:1929年第11期,报告,第9、12页;1929年第12期,报告,第11页;1929年第13期,报告,第12页;1929年第14期,报告,第5页;1929年第14期,报告,第34页;1929年第15期,报告,第54页;1929年第16期,报告,第85页;1929年第17期,报告,第85页;1930年第19期,报告,第84页:1930年第20期,报告,第81页;1930年第21期,报告,第105页;1930年第22期,报告,第114页。
    ③《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工作报告》,1931年10月,第24页。
    ④《中央宣传部中山全集编辑委员会启事》,《中央日报》1930年3月16、18、19、20、22、23日。
    ⑤《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工作报告》,1931年10月,第24页。
    ⑥《中央党史编委会十周年概述》,《中央周刊》1940年第2卷第44期,第14页。
    ⑦《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报告》,《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8期,报告,第235页。
    ⑧《中央党史编委会十周年概述》,《中央周刊》1940年第2卷第44期,第14页。曾任该委员会的编纂高良佐有该委员会于1930年4月正式成立一说,参见志圭:《党史展览会记》,《建国月刊》1933年第8卷第3期,第1页。
    ①《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七月份工作报告》,《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7期,报告,第1903页。
    ②《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八月份工作报告》,《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8期,报告,第2144页。
    ③《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九月份工作报告》,《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9期,报告,第2346页。
    ④《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十、十一月份工作报告》,《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41期,报告,第2767页。
    ⑤《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十、十一月份工作报告》,《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41期,报告,第2767页。
    ⑥《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十、十一月份工作报告》,《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41期,报告,第2770页。
    ⑦志圭:《党史展览会记》,《建国月刊》1933年第8卷第3期,第13页。
    ⑧《中央党史编委会十周年概述》,《中央周刊》1940年第2卷第44期,第14页。
    ①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党史史料征集通则》,1936年10月,第4—6页。
    ②《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二十六年一月份工作报告》,国民党党史会:《张溥泉先生全集》(续编),中央文物供应社1982年12月版,第248页。
    ③《五届五次全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二十六年八月至二十七年十二月工作报告》,国民党党史会:《张溥泉先生全集》(续编),中央文物供应社1982年12月版,第266—273页。
    ④《中央党史编委会十周年概述》,《中央周刊》1940年第2卷第44期,第15贞。
    ⑤《党史编纂》,《中央党务公报》第4卷第5期,第26页。
    ⑥《党史会征求书刊》,《中央党务公报》第4卷第13期,第20页。
    ①高良佐:《孙中山先生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自序第2页。
    ②《中央党史编委会十周年概述》,《中央周刊》1940年第2卷第44期,第16页。
    ③周天度编:《沈钧儒文集》,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464页。
    ④《<总理全书>跋》,《罗家伦先生文存》编辑委员会:《罗家伦先生文存》第10册,国民党党史会1989年6月版,第249页。
    ⑤龙铁元:《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纪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十二册政府·政党),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103页。
    ⑥叶青:《国民党应该看重理论》,《三民主义半月刊》,1946年8卷5期,第19页。
    ⑦《本会消息》,《革命文献丛刊》1947年第5期,第16页。
    ⑧《<总理全书>跋》,《罗家伦先生文存》编辑委员会:《罗家伦先生文存》第10册,国民党党史会1989年6月版,第249页。
    ①罗家伦:《国父年谱·导言》,罗家伦主编:《国父年谱》(增订本,上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5年11月版,第1页。
    ②《<总理全书>跋》,《罗家伦先生文存》编辑委员会:《罗家伦先生文存》第10册,国民党党史会1989年6月版,第250页。
    ③《三民主义丛书编纂委员会工作计划》,《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46期,第23页。
    ④《谨拟三民主义丛书编纂委员会编纂计划》,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3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47—248页。
    ①高良佐:《总理轶著考略》,《建国月刊》1934年第10卷第5期,第2页。
    ②戴季陶:《孙中山先生著作及讲演纪录要目》,《孙中山先生文集》,甘乃光编《孙中山先生文集》,上海新华书局1925年6月版,第121页。
    ③谷馨山、赵树芬:《上海泰东书局与新文学运动》,《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第87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3年版,第141页。
    ④张元济在1916年7月25日的日记云:“孙文,偕其友廖仲恺、胡汉民、张溥泉、朱丁五人来观厂。又,唐少川、温领甫同来作陪”,见张元济著:《张元济日记(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9月版,第92页。
    ⑤张元济在1917年2月24日的日记云:“钟紫垣约在伊家(北四川路156号)晚饭。同席者为孙文、唐少川、廖仲凯、陆伯鸿、陈焕之、潘澄波、赵灼臣、黄文澜,余数人未交谈。”见张元济著:《张元济日记(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9月版,第174页。
    ①张元济著:《张元济日记(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9月版,第165—166页。
    ②张元济著:《张元济日记(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9月版,第166、168页。
    ③张元济著:《张元济日记(下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9月版,第564页。
    ④张元济著:《张元济日记(下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9月版,第564页。
    ⑤张元济著:《张元济日记(下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9月版,第567页。
    ⑥就1919年4月间拒印《孙文学说》一事,张元济在当年9月19日的日记中载,“本年四月口日退还孙文学说一书不印。本日卢信来言,当时两商,或商务印、或伊出钱印。今安福部及大学校均印,何以商务竟不肯印,阻碍伊之学说,孙文大怒,将登告白,遍告全国,且出示告白一纸见示。余谓此告白系孙君自有之权。且本馆出书系有关教育,亦极愿闻过。至当时不肯承印,实因官吏专制太甚,商人不敢与抗,并非反对孙君云。卢属复一信解说。余允之。”见张元济著:《张元济日记(下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9月版,第651页。《张元济年谱》载“1919年9月26日,致孙中山书(今轶),解释退回《孙文学说》书稿事由。”见张树年著:《张元济年谱》,商务印书馆1991年12月版,第177页。
    ⑦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三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73年6月版第670—671页。
    ⑧王子澄:《回忆民智书局》,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第一卷·现代部分·上册),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36页。
    ①胡汉民编:《总理全集》,民智书局1930年8月版,封底页。
    ②贺岳僧:《上海书业界之现状》,《申报》1925年10月16日增刊第1版。
    ③如1925年,巡捕房在民智书局查出所谓妨碍治安的书籍,将该局副经理郑广心拘解到公共公廨,以违反刑律
    论罪,后交300元保释,责令其嗣后不得再行出售此类书籍。参见《中西探搜查民智书局》、《民智书局案之判结》,《申报》1925年7月17日第15版、1925年7月24日第15版。1926年,巡捕房以“其书内文字含有煽惑性质,于治安有碍”,将该书局经理广东人陈汉槎传唤,罚款150元。参见《民智书局因售违禁书籍罚钱》,《申报》1926年7月22日第16版。
    ④王仰清、许映湖编:《邵元冲日记(1924——193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第171页。
    ⑤钱玄同:《介绍戴季陶先生底<孙中山先生著作及演讲纪录>》,《语丝》1925年第25期,第1页。
    ⑥钱玄同:《介绍戴季陶先生底<孙中山先生著作及演讲纪录>》,《语丝》1925年第25期,第1页。
    ⑦《上海区委关于防范清查户口的紧急通知》,中央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第1册,(中共上海区委文件1925—1926),1986年4月,第185—186页。
    ⑧《上海创造社出版部被搜查》,《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8月25日第9版。
    ⑨《南京地委九月份工作报告》,中央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第5册,(1925—1926),1988年5月,第211—212页。
    ⑩郭廷以口述、张朋园等整理:《郭廷以口述自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1月版,第117页。
    ①《十年来的世界书局》,《世界杂志》1931年第2卷第2期(增刊),第309页。
    ②王瑞:《在租界里最早印行的<孙中山全集>》,《出版史料》第二辑,学林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21页。
    ③《华商烟公司中山牌、三星牌香烟出世预告》,《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5月16日第2版。
    ④《怎样可以亲炙孙中山先生?》,《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4月22日第8版。
    ⑤《真正国货香烟》,《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8月25日第1版。
    ⑥三民牌香烟:《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3月25日第2张第3版、4月6日第1张第3版。
    ⑦《崇拜孙先生欢迎国民革命军应有之一种表示》,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3月24日第1张第2版。
    ①孙文牌香烟广告:《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3月25日第1张第3版。
    ②《崇拜孙中山先生应备中山纪念表》,《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3月26日第1张第2版:《北伐成功,民众应该怎样?》,《益世报》1928年7月27日至31日第1版。
    ③《民众必备中山装衣服》、《中山留声唱机出世》,《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3月26日、27日第1张第1版。
    ④《中山纪念眼镜》,《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3月30日、31日第1张第1版。
    ⑤《发行中山纸》,《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3月31日第1张第1版。
    ⑥《中山先生丝织肖像》,《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3月31日第1张第1版。
    ⑦《中山纪念手帕》,《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4月1日第1张第1版。
    ⑧《太平洋手表公司》,《益世报》1927年8月5日第1版。
    ⑨《孙中山先生像片到津》,《益世报》1928年6月28、29、30日、7月3、4日第2版。
    ⑩南洋兄弟烟叶公司广告:《中央日报》,1928年2月18日。
    11《中山布、中山装》,《益世报》1928年7月3、4、6、7、10、11日第15版。
    12《同志注意》,《北平日报》1928年第9月1日第3版。
    13明:《北京的三民五权》,《革命军人周刊》1928年第9期,第12—13页。
    14《限制商店滥用“中山”、“中央”等名称》,《中央日报》1929年10月16日。
    15《呈中央常务委员会函请国民政府转令商标局制止以党徽及总理遗像等为商品名称或商标》,《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4期,报告,第29—30页。
    ①《唤醒民众》,《益世报》1927年8月21日至9月2日第2版。
    ②广告:《中央日报》1931年3月3日。
    ③《心理建设》,《中央日报》1931年8月22日。
    ④《民生主义》,《益世报》1928年6月25、26、27、29、30、7月2日、4、5、6、7日第8版。
    ①上海福特汽车公司广告,《中央日报》1931年5月7日。
    ②周武:《论民国初年文化市场与上海出版业的互动》,《史林》2004年第6期,第1页。
    ①蒋永敬:《<国父全集>诸本的比较及新编本的介绍》,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5年10月版,第125页。
    ①广益书局编:《孙中山全书》,上海广益书局1929年9月版,扉页。
    ②黄季陆:《国父年谱·前言》,罗家伦主编:《国父年谱》(增订本,上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5年11月版,第3页。
    ①冯超:《中山外集》,中央图书局1927年6月版,第1页。
    ②冯玉祥著《我的生活》,岳麓书社出版社1999年4月版,第123页。
    ③蒋永敬:《<国父全集>诸本的比较及新编本的介绍》,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5年10月版,第140页。
    ④蒋永敬:《<国父全集>诸本的比较及新编本的介绍》,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5年10月版,第139页。
    ⑤《孙中山著<三民主义>完全出版了》,《民国日报》(上海版),1925年3月13日。
    ⑥《孙中山即日出版》、《孙中山著<三民主义>完全出版了》,《民国日报》(上海版),1925年3月14日第1张第1版。
    ①曹予庭:《上海书店——党的早期出版发行机构》,政协上海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2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2月版,第76—77页。
    ②《孙中山先生遗言两天内出版》,《民国日报》(上海版),1925年3月19日、20日第1张第1版。
    ③《孙中山先生遗言出版》,《民国日报》(上海版),1925年3月21日、24日第1张第1版。
    ④《孙中山先生遗言再版》,《民国日报》(上海版),1925年3月30日、4月1日第1张第1版。
    ⑤李权时:《价值论之研究》,中国经济学社编:《中国经济问题》(中国经济学社社刊第1卷)商务印书馆1929年11月版,第315页。
    ⑥广告,《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6月1日第8版、7月25日第8版。
    ⑦广告,《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5月16日第1版。
    ⑧广告,《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10月27日第4版。
    ①广告,《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4月22日第8版;《中山先生演说集出版》,《民国日报》(上海版)1926年5月10日。
    ②《孙中山先生演说集》出版广告,《申报》1926年3月8日第3版;又见胡汉民编:《总理全集》,民智书局1930年8月版,封底广告。
    ③孙中山先生遗著广告,《申报》1926年6月6日第3版。
    ④《中山先生文集出版了》,《民国日报》(上海版)1926年5月5日。
    ⑤民智书局广告,《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8月25日、9月1日第5版:1927年3月17日第4版。
    ⑥民智书局广告,《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1月26日、27日第4版,2月15日第4版,12月29日5、6版中缝。
    ⑦广告,《中山先生纪念日历》、《孙中山先生格言日历》,《申报》1926年12月23日第3版;《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1月1日。
    ⑧孙中山先生遗著广告,《申报》1926年6月6日第3版、《孙中山先生遗著》:《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9月9日第1张第3版;广告,《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12月3日第12版。
    ⑨孙中山先生遗著广告,《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3月24日第1张第2版,3月25日第1张第3版,4月23日第4张第2版。
    ①《新出版中山丛书》,《民国日报》(上海版)1926年5月20日第1张第1版。
    ②《各种中山遗著》,《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4月28日第1张第1版。
    ③《三民公司新出版》,《民国日报》(上海版)1926年5月5日第1张第1版。
    ④《孙中山全集》广告,《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1月5日第1张第2版。
    ⑤《孙中山全集》广告,《申报》1926年12月19日第3版。
    ⑥《新书出版》,《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3月24、25、26日第1张第2版。
    ⑦该书有甲、乙两种版本,此处是指甲种本。甲种本包括遗像、遗墨、遗嘱、遗言、主义图画、传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五权宪法、演讲全集、学说、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书牍、杂著、行政计划、荣哀录、附录;乙种本精装定价三元八角,平装本定价二元八角,内容包括:遗像、遗墨、遗嘱、遗言、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五权宪法、演讲全集、学说、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伦敦被难记、书牍、文集、不朽、不平等条约之害、中国问题真解决、运动两广独立始末。
    ⑧《中山全书》广告,《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3月22日、4月4日第1张第2版。
    ⑨《赠送三民主义十万部》,《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3月25日、26日第1张第3版。
    ⑩《三民主义英文译本》广告,《中央日报》1928年4月12、13日。
    ①衡阳市民建、工商联史料工作组:《衡阳宝华书局和新文化书社》,政协湖南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191页。
    ②秦海轩主编:《晋城市志》中华书局1999年8月版,第1861页。
    ③《赠送三民主义十万部》,《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3月25日、26日第1张第3版。
    ④三民公司广告,《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3月26日第1张第3版。
    ⑤中山书店广告,《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3月26日第1张第2版。
    ⑥郑超麟著、范用编:《郑超麟回忆录》(上),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230页。
    ①张静庐:《在出版界二十年》,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版,第86—87页。
    ②张静庐:《在出版界二十年》,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版,第87页。
    ③《中央宣传部制定纪念总理诞辰刊物电令各省市党部宣传部照印》,《中央日报》1928年10月26日;孙文:《孙文学说》,三民公司1929年5月版,封底广告。
    ④《新到各种党化书籍特价发售》,《益世报》1928年6月19、20、21日第2版;《天津江东书局代售上海太平洋书店出版党化书籍大廉价》,《益世报》1928年7月29日、31日第4版。
    ①《各种党化书籍一律廉价》,《益世报》1928年7月24、25、28至31日第8版。
    ②《青天白日旗下新国民应读的书》,《益世报》1928年7月8日16版;7月10、12、14、16、18、20日第12版。
    ③《世界书局出版》,《益世报》1928年6月25、27、28、29日、7月3日至24日(18、19日除外)第2版。
    ④《中山先生遗著之一:中国存亡问题》,《申报》1928年2月9日第2张第5版。
    ⑤《中山救国全书》,汇集孙中山先生所著各种救国论著汇为一编,用彩色书画面纸裱,以三色版印孙中山先生照片,在当时号称“精美绝伦”。见《中国存亡问题》,上海大东书局1929年1月版,封底广告页。
    ①《三民公司赠送三民主义浅说一万部》,《中央日报》1928年2月6日。
    ②广告,《中央日报》1928年10月12日、10月14日。
    ③《大东书局发行最新党化图书》,《中央日报》1928年5月25日、6月13日。
    ④《中国人宜购中国纸印的三民主义》,《申报》1928年1月31日13版。
    ①胡汉民编:《总理全集》,民智书局1930年8月版,封底广告页。
    ②《中国存亡问题》,上海大东书局印行,1929年1月版,封底广告页。
    ③《孙中山实业计划图》,《中央日报》1929年12月3日。
    ④《上海大东书局七五大廉价》,《申报》1932年10月25日第1张第1版。
    ⑤《孙中山全集正、续集》广告,《申报》1933年3月12日第4版。
    ⑥详情参阅本章第三节。
    ⑦《总理遗教索引》广告,《东方杂志》1937年6月第34卷第12号,广告页。
    ①《中央宣传书刊代售办法》,《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6期,报告,第1645页。
    ②《北平市公安局内一区警察署关于张坡臣等售卖翻印三民主义书一案的呈》,北京市档案馆藏,J0181—021—2880;《北平翻版书之恶运》,《中央日报》1932年5月31日。
    ①《中央宣传部奖励翻印总理遗教办法》,《中央周刊》1938年第1卷第19期,第24页;1939年第1卷第21—22期合刊,第1页。又见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学林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324—325页。刘哲民说,该办法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公布,颁布年月不详。根据刊登《中央宣传部奖励翻印总理遗教启事》的《中央周刊》1938年第1卷第19期的出版日期1938年12月15日,大体可断为1938年12月颁布。
    ①《陪都出版界响应征印三民主义认印办法》,上海市档案馆藏,Q129—11—26。
    ②这些出版机构分别为上海明利书局、中山书局、南京大华书局、上海大华书局、上海大中华书局、全记书店、求古斋书局、上海新文化书社、上海党化书店、上海广益书局、上海中原书局、上海大一统书局、三民图书公司、北京老二西堂、上海新民书局、大中书局、三民图书社、武昌光明书店、上海建国书店、上海光华图书公司、上海平民书局、大东书局、上海卿云图书公司、民智书局、上海新华书局、广州孙文主义研究社、近芬书屋、天地出版社、国民书局、开明书局、桂林文化供应社、江西国风书局、上海中央图书局、中华书局、上海太平洋书店、广州光东印书局、上海时远书局、上海大成书局、广州中国国民局、上海华新书局、民权书局、上海大通书局、商务印书馆及其新时代教育社、华强印书局、华国印书局、建设社、泰东书局、青年书店、真实出版社、中央印务局、中山文化书局、一心书店、黄埔出版社、新民图书报社、上海富强书局、广智书局、全民书局、河南书局、正中书局、独立出版社、生活书店、上海经纶出版社、儿童半月刊社、中国文化服务社、上海光明书局、南京中国出版社、北平琉璃厂萃文商行、中华图书公司、友生图书公司、南京建设书店、众志书局、上海振华印书馆、上海新民社、北新书局、上海美化浸会印书局、北平民生周刊社、上海中央书店、江西南风书店、广州述志公司、北方杂志社国父墨宝筹印委员会、新文书局、金华全国出版社、中国晚报馆、永安改进出版社、文化供应社、广东曲江新建出版社、桂林自学出版社、中央图书局、太平书局、上海书店、民生印刷厂、力学书店、新建设出版社、世界书局、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公司、中国印刷局、上海良友印刷公司、上海富华书局、上海春明书店、上海国讯书店、中亚书局、上海五中书局、上海共和书局、南京军用图书社、拔提书店、长春大陆书局、上海日新舆地学社、民德书局。上列书局是根据笔者所见的档案、图书馆所见的书籍、各大报章所见的广告以及王贻非:《国父著作年表》,江西省三民主义文化运动委员会1942年版,第1—7页;苏爱荣、刘永为:《孙中山研究总目》,团结出版社1990年3月,第1—33页。南京图书馆书目部编:《孙中山著作及研究资料索引》,1986年10月,第4—47页;中山大学图书馆等编:《孙中山著作及研究书目资料索引》,1979年3月,第1—20页统计所得。
    ①《十年来的世界书局》,《世界杂志》1931年第2卷第2期(增刊),第308—309页。
    ①宋进:《挈其瑰宝——抗战时期中共与三民主义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273页。
    ②贺渊:《三民主义与中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2月版,第128页。
    ③张军民:《对接与冲突:三民主义在孙中山身后的流变》,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2月版,第6页。
    ④参阅张军民:《对接与冲突:三民主义在孙中山身后的流变》,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2月版,第4—5页。
    ⑤钱玄同:《介绍戴季陶先生底<孙中山先生著作及演讲纪录>》,《语丝》1925年第25期,第2页。
    ①戴季陶著:《青年之路》,民智书局1928年2月版,第57页。
    ②对于党义的解释,《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第二部分“国民党之主义”中开篇即言,“国民党之主义维何?即孙先生所提倡之三民主义是已”。参见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出版1986年4月版,第118页。
    ③《考查政军警各机关工作人员研究党义》,《中央日报》1928年8月12日。
    ④《政军警各机关工作人员研究党义暂行条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6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39—42页;又见《津浦铁路公报》,1928年第9期,第2—4;《山西建设公报》1929年第2期,第44—46页。
    ①《中央训练部党义研究科最近工作》,《中央日报》1929年8月16日。
    ②《教育部职员演习民权初步》,《中央日报》1929年9月27日。
    ③《京市卫生局注重党义研究》,《中央日报》1929年10月1日。
    ④《京市社会局职员演讲党义》,《中央日报》1930年1月25日。
    ⑤《财政部党义研究会干事会议》,《中央日报》1929年9月17日。
    ⑥《立法院党义研究会今日开成立会》,《中央日报》1929年9月23日。
    ①《津市训练部规定学生党义研究会通则》,《中央日报》1929年12月2日。
    ②《北平特别市公安局关于本局设立三民主义研究会应赓续进行的训令》,北京市档案馆藏,J181—020—01423。
    ③《江苏省农矿厅职员研究党义办法》,《农矿公报》1928年第6期,第6页。
    ④《河北省政府工商厅党义研究会规则》,《河北省政府公报》1928年第104期,第21页。
    ⑤《河北省工商厅呈河北省政府》,《河北省政府公报》1929年第479期,第18页。
    ⑥桂崇基(1900—?),江西贵溪人。早年留学美国,获俄亥俄威斯理大学文学学士和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曾任纽约州文官委员会审查。1925年“五册惨案”后,曾代表哥伦比亚中国留学生和加拿大华侨回国声援.回国后任广东大学、复旦大学、中央政治大学教授。1926年西山会议派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1928年任考试院参事、考选委员会委员。1931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候补委员,后任中央大学校长、考试院副院长。去台湾后,任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校长、名誉校长。参见张宪文等主编《中华民国史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1470页。
    ①《中大成立三民卞义研究社》,《中央日报》1929年5月30日
    ②《赣省训练部举行各机关党义测验结果》,《中央日报》1929年10月5日。
    ③《宣传部六月份工作报告》,《贵州党务旬刊》,1930年第10期,工作报告,第30页。
    ④《一旬间之宣传部》,《贵州党务旬刊》,1930年第9期,本会各部处工作概况,第25页。
    ⑤《一旬间之宣传部》,《贵州党务旬刊》,1930年第9期,本会各部处工作概况,第28页。
    ⑥《一旬间之宣传部》,《贵州党务旬刊》,1930年第10期,本会各部处工作概况,第24页。
    ⑦《黑省财厅设党义研究会》,《中央周报》1931年第141期,一周大事汇述,第10页。
    ①《考查中央各机关党义研究成绩之意义》,《民国日报》(上海版)1929年9月30日第2张第3版。
    ②《铁道部职员努力研究党义》,《中央日报》1929年9月25日。
    ③《令饬所属注重党义研究》,《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29年第2卷第24期,第10页。
    ④《中央命令加紧研究党义》,《江苏省政府公报》1929年第243期,第7页。
    ⑤《外部训令驻外使领馆员研究党义》,《中央日报》1930年4月26日。
    ⑥《交部研究党义》,《中央日报》1930年12月25日。
    ⑦《监察院职员研究党义》,《中央日报》1931年2月13日。
    ⑧《首都各机关党义测验今日起举行》,《中央日报》1931年3月3日。
    ①《赣省训练部举行各机关党义测验结果》,《中央日报》1929年10月5日。
    ②《国民政府令各机关认真研究党义》,《中央日报》1930年8月6日。
    ③叶楚伧:《总理遗教为一切工作之标准》,《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9期,报告,第239页。
    ④《各级学校教职员研究党义暂行条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10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8—29页。《河北省教育公报》,1929年第12期,第45—46页;《河南教育》1929年第2卷第9期,第4页。
    ①《外籍教员宣誓及研究党义问题》,《中央日报》1930年9月27日。
    ①《设立中央党义研究院案》,《中央日报》1928年8月12日。
    ②《党义教育科工作概况(十七年三月至十八年三月)》,《中央训练部三、四、五月份工作报告》,《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2期,报告,第36页。
    ③《党义教育科工作概况(十七年三月至十八年三月)》,《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2期,报告,第36页。
    ④陈立夫:《从那里去寻真的快乐》,《中央日报》1930年2月24日。
    ⑤《本会宣传部半年工作汇报》,《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23期,工作汇报,第63页。
    ①蒋介石:《研究政治要自总理的遗教着手》,《中央周报》1931年第137期,选录,第2页。
    ②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一册,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4月版,第610页。
    ③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一册,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4月版,第611页。
    ④《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二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2期,报告,第621页。
    ⑤《党义著述奖励办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14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335—337页。《申报》1931年3月21日第11版;又见《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2期,法规,第553—554页;《中央周报》1931年第147期,专载,第12页;《湖北教育厅公报》1931年第7期,教育消息,第1页。
    ①《中央奖励党义著述审查委员会组织规则》,《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3期,法规,第760页。
    ①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995页。
    ②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6页。
    ③1931年11月至12月期间,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分别由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组织在南京、广州、上海召开了三个。南京于1931年11月12日至23日召开:胡汉民和汪精卫11月18日共同在广州召开,会议期间两派分裂。此后,汪精卫于12月3日在上海另行召开,会议仅仅一天,而胡汉民在广州的会议则于12月5日闭幕。
    ④《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对于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之报告》,《中央周报》1931年第183期,专载,第22页。
    ⑤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51页;又见《中央周报》1931年第185期,专载,第15页。
    ⑥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379页。
    ①钱实甫:《关于阐扬总理遗教的几点意见》,《建设研究》1939年第1卷第3期,第48页。
    ②叶楚伧:《学术动员与研究三民主义社会学科》,《中央周刊》1939年第1卷第46期,第3页。
    ③钱实甫:《关于阐扬总理遗教的几点意见》,《建设研究》1939年第1卷第3期,第51页。
    ④张申府:《三民主义研究院设立的建议》,《战时文化》1939年第2期,第2页。
    ⑤张申府:《三民主义研究院设立的建议》,《战时文化》1939年第2期,第3页。
    ⑥叶青:《党底根本问题》,《民族文化》1941年第4期,第12页。
    ⑦李新总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4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2月版,第954页;《关于设置三民主义研究院作集体研究以建立三民主义科学体系提案》,重庆市档案馆藏,0051—2—611。
    ①张申府:《关于文化政策》,《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251页。
    ②《孙科等发起创办中山文化教馆》,《中央日报》1932年12月20日。
    ③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编:《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总报告》,仓颉印务公司1933年3月版,第31—45页。
    ④叶恭绰:《一年来之中山文化教育馆》,上海新闻社编辑:《1933年之上海教育》上海新闻社1934年3月版,第B5—B6页。
    ⑤《中山文化教育馆今晨成立》,《中央日报》之《中央夜报》,1933年3月12日第1版。
    ⑥《中山文化馆昨开会》,《中央日报》1933年4月5日。
    ⑦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编:《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总报告》,仓颉印务公司1933年3月版,第67、5、54页。
    ⑧《中山文化教育馆章程》,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编:《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总报告》,仓颉印务公司1933年3月版,第9页;又见《中山文化教育馆今晨成立》,《中央日报》之《中央夜报》,1933年3月12日第1版。
    ⑨《中山文化教育馆今晨成立》,《中央日报》之《中央夜报》,1933年3月12日第1版。
    ①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编:《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总报告》,仓颉印务公司1933年3月版,第65页。
    ②《中山文化教育馆章程》,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编:《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总报告》,仓颉印务公司1933年3月版,第10页。
    ③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编:《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总报告》,仓颉印务公司1933年3月版,第63页。
    ④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编:《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总报告》,仓颉印务公司1933年3月版,第63页。
    ⑤叶恭绰:《一年来之中山文化教育馆》,上海新闻社编辑:《1933年之上海教育》上海新闻社1934年3月版,第B11页。
    ⑥叶恭绰:《一年来之中山文化教育馆》,上海新闻社编辑:《1933年之上海教育》上海新闻社1934年3月版,第B8页。
    ⑦《总理学说分组研究办法》,《中央党务月刊》1935年第82期,法规方案,第440页。
    ①李新总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4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2月版,第462页。
    ②《教育部三民主义研究会办法要点》,《安徽党务》,1940年第19期,第28页。
    ③《国父实业计划研究报告》,国父实业计划研究会1943年8月印,第1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3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46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37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86—287页。
    ③《谨拟三民主义丛书编纂委员会编纂计划》,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3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50页。
    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3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47页。
    ⑤《三民主义丛书编纂委员会工作计划》,《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46期,第24页。
    ⑥《总处组织总理遗教研究会》,《省行通讯》1940年第4卷第6期,第142页。
    ①《中央宣传部抗战期间杂志刊物奖励办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24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49页。
    ②《三民主义研究提纲》,《党务通讯半月刊》,1940年18期,第25—28页。
    ①《三民主义文艺奖金办法》,《中央党务公报》第5卷第12期,第27-28页:1946年5月29日,国民党第六届中常会第31次会议,对该办法的奖金数额重新调整,参阅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38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476页。
    ②王宣编:《党义讲述纲要》,国立清华大学出版事务所出版1935年10月版,第2页。
    ③王宣编:《党义讲述纲要》,国立清华大学出版事务所出版1935年10月版,第3页。
    ④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一册),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4月版,第1页。
    ⑤陶百川:《怎样研究党义》,王新命、汪长济编:《现代读书的方法》现代编译社1935年10月版,第175页。
    ⑥陶百川:《怎样研究党义》,王新命、汪长济编:《现代读书的方法》现代编译社1935年10月版,第177页。
    ①陶百川:《怎样研究党义》,王新命、汪长济编:《现代读书的方法》现代编译社1935年10月版,第177页。
    ②钱实甫:《关于阐扬总理遗教的几点意见》,《建设研究》1939年第1卷第3期,第47页。
    ③钱实甫:《关于阐扬总理遗教的几点意见》,《建设研究》1939年第1卷第3期,第51页。
    ④钱实甫:《关于阐扬总理遗教的几点意见》,《建设研究》1939年第1卷第3期,第51页。
    ⑤钱实甫:《关于阐扬总理遗教的几点意见》,《建设研究》1939年第1卷第3期,第50页。
    ⑥《如何促进三民主义的研究》,《安徽党务》,1941年第37期,第9页。
    ⑦叶青:《建立三民主义的社会科学》,《文化先锋》1947年第7卷第6、7期合刊,第2页。
    ⑧叶青:《建立三民主义的社会科学》,《文化先锋》1947年第7卷第6、7期合刊,第3页。
    ①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编:《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总报告》,仓颉印务公司1933年3月版,第3页。
    ②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编:《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总报告》,仓颉印务公司1933年3月版,第56页。
    ③蔡元培:《中山文化教育馆设计管见》,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第七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418页。
    ④叶恭绰:《一年来之中山文化教育馆》,上海新闻社编辑:《1933年之上海教育》上海新闻社1934年3月版,第B13页。
    ⑤《中山文化教育馆概况》,南京市档案馆中山陵园管理处:《中山陵档案史料选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版,第761页。
    ①《中山文化教育馆十周年工作概况》,1943年3月编印,第29页。
    ②详情参阅《中山文化教育馆十周年工作概况》,1943年3月编印,第2—12页。
    ③《中山文化教育馆十周年工作概况》,1943年3月编印,第27—28页。
    ④中山文化教育馆:《民生史观研究集》,中华书局1944年4月版,编辑后记。
    ⑤《总理遗教索引》,《东方杂志》1937年第34卷第12号,广告页;又见《中山文化教育馆概况》,南京市档案馆中山陵园管理处:《中山陵档案史料选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版,第761页。
    ⑥叶恭绰:《一年来之中山文化教育馆》,上海新闻社编辑:《1933年之上海教育》上海新闻社1934年3月版,第B12页。
    ⑦《中山文化教育馆十周年工作概况》,1943年3月编印,第2页。
    ⑧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3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4月版,第241页。
    ①《三民主义丛书编纂委员会工作报告》,1945年5月,第1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34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390页。
    ③《谨拟三民主义丛书编纂委员会编纂计划》,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3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49页。
    ④《谨拟三民主义丛书编纂委员会编纂计划》,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3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50页。
    ⑤《三民主义丛书编纂委员会工作报告》,1945年5月,第1页。
    ①《三民主义丛书编纂委员会工作报告》,1945年5月,第5页。
    ②《三民主义丛书编纂委员会工作报告》,1945年5月,第5页。
    ③王晴佳:《学潮与教授:抗战前后政治与学术互动的一个考察》,《历史研究》2005年第4期,第33页。
    ①《党义研究会》,《国立四川大学校刊》1939年第6卷第1期,第8页。
    ②叶青:《追悼三民主义历史学者姚名达教授》,《时代思潮》1943年第53期,第20页。
    ③何友良:《江西通史·民国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348—349页。
    ④何兹全:《爱国一书生·八十五自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174页。
    ⑤何兹全:《爱国一书生·八十五自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78页。
    ⑥陶希圣:《潮流与点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1月版,第105页。
    ①《三民主义与中国革命》销售广告,《中央周刊》1940年第2卷第45—46合刊,第15页。
    ②《民生主义理论的体系》,《中央日报》1930年4月23日。
    ③《知难行易释义》,《中央日报》1930年5月11日。
    ④《心理建设论》广告:《中央日报》1931年11月30日。
    ⑤《三民主义论文集出版》,《中央周刊》1940年第2卷第36、37期,第12、10页。
    ⑥严明编:《三民主义学术》,民族文化出版社1943年1月版,扉页。
    ⑦杜定友编:《三民主义化图书分类法(简本)》,广东省立图书馆1943年弁言,第2页。
    ⑧杜定友编:《三民主义化图书分类法(简本)》,广东省立图书馆1943年弁言,第3页。
    ①杜定友编:《三民主义化图书分类法(简本)》,广东省立图书馆1943年,第5页。
    ②杜定友编:《三民主义化图书分类法(简本)》,广东省立图书馆1943年,第4页;又见王子舟著:《杜定友和
    中国图书馆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263—264页。
    ③王子舟著:《杜定友和中国图书馆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79页。
    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孝感市委员会:《杨玉清文史著述选》,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第161页。
    ⑤《发刊导言》,《时代思潮》1939年第1期,第1—2页。
    ⑥《本刊征稿启事》,《建国月刊》1930年第3卷第2期、3卷第3期,扉页。
    ⑦《新生命》,1928年第1卷第1期发刊词,第3页。
    ⑧萨孟武:《中年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27页。
    ①《关于设置三民主义研究院作集体研究以建立三民主义科学体系提案》,重庆市档案馆藏,0051—2—611。
    ②陈诚:《服从领袖的真谛》,高军等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资料选辑》(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版,第628页。
    ③卓坚:《发扬民族哲学与编纂三民主义丛书》,《中央周刊》1939年第1卷第29期,第6页。
    ④《函江苏省党务指导专员办事处》,《中央党务月刊》1934年第77期,公文,第1017页。
    ⑤蒋介石:《唤醒党魂发扬党德与巩固党基》,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4月版,第1216页。
    ⑥叶青:《关于三民主义文艺奖金办法》,《时代思潮》1943年第53期,第2页。
    ①叶青:《关于三民主义文艺奖金办法》,《时代思潮》1943年第53期,第2页。
    ②详情参阅倪伟:《“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3—20页。
    ③钱实甫:《关于阐扬总理遗教的几点意见》,《建设研究》1939年第1卷第3期,第50页。
    ④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596页。
    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3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46页。
    ①陈天锡:《迟庄回忆录》,《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文海出版社1984年,第74页。
    ②《三民主义丛书编纂委员会工作报告》,1945年5月,第8页。
    ③袁第锐:《我所知道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十二册政府·政党),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98页。
    ④傅振伦著:《蒲梢沧桑·九十忆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146页。
    ⑤钱实甫:《怎样研究总理遗教》,《建设研究》1939年第1卷第5期,第39页。
    ⑥杜定友编:《三民主义化图书分类法(简本)》,广东省立图书馆1943年,弁言,第1页。
    ⑦毛起鹩:《主义学术化与学术主义化》,《时代精神》1941年第4卷第6期,第6页。
    ①叶青:《国民党应该看重理论》,《三民主义半月刊》,1946年8卷5期,第18—19页。
    ②刘炳藜:《如何研究总理遗教暨总裁言论》,《军事与政治》1943年第4卷第1期,第57、58、59页。
    ③陆达节:《国父逸语研究》,广东文物编印委员会编辑《广东文物特辑》,1949年3月版,第14页。
    ①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500页。
    ②孙科:《八十述略》,《孙科文集》(第一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版,第26页。
    ①《现阶段的党务方针》,《中央党务公报》第9卷第3期,第12页。
    ①如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五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版;于述胜:《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七卷,民国时期),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以“教育史”为题的通史性著作,如李华兴、熊明安等人所著的教育史。上述成果基本上是对国民党教育发展脉络作一概要性的介绍。闵强:《抗战时期大后方国民政府“党化教育”述评》,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以国立师范学校为中心,侧重于抗战前后“党化教育”的评价。
    ②袁征:《党化教育:近代中国教育的转折点1924-1929))(The Partification of Education:A Pivotal Turn in Modern Chinese Education,1924-1929,Center for Studies,University of Michigan),密士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出版社2000年4月版:王彤宇:《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党化教育”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度。
    ③张太原:《孙中山与党化教育》,从党化教育的内在发展变化来看,认为党化教育经历了从宣传政策到教育政策,从教育措施到教育方针的转变。参阅《史学月刊》2007年第2期,第56—60页。
    ④参阅熊秋良:《从政治动员的角度看国民党改组后的“党化教育”》,《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第152—156页。
    ⑤李文慧:《民国时期中小学教科书发展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度。该文重点在于对这一时期中小学教科书发展的基本线索、历史经验以及成就与不足的考察。
    ⑥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10月版,第222页。
    ⑦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10月版,第246—253页。
    ①高卓:《今后中国教育所应取的方针》,《教育杂志》1924年第16卷第12期,第1页。
    ②《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录(第1—17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广东文史资料》第42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版,第34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版,第32—33页。
    ④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第433页。
    ⑤《宣传部提议编纂教科书案》,《广州民国日报》1924年8月22日第8版。
    ⑥《广州一年来教育及学生运动状况》,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青运史研究委员会编:《广东青年运动历史资料》(一),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青运史研究委员会1986年9月版,第371页。
    ⑦《党籍校长会开全体大会》,《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10月31日第11版。
    ①《小学三民主义课请党部决定》,《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1月7日第3版。
    ②《论查办广大大学与成立中山大学问题》,《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10月21日第4版。
    ③《派员查办广东大学》,《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10月16日第6版。
    ④《广大增设孙文主义科目》,《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10月17日第10版。
    ⑤《国民大学最近概况》,《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10月23日第11版。
    ⑥《法专加授三民主义》,《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1月18日第11版。
    ⑦《教育局局务会议决议案》,《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4月22日第5版。
    ⑧参阅张太原:《孙中山与党化教育》,《史学月刊》2007年第2期,第58页。
    ①《三民主义教育宗旨说明书》,《民国日报》(上海)1928年5月24日第2张第3版。
    ②张奚若:《党化教育与东南大学》,《现代评论》(1925年4月)第1卷第17期,第6—7页。
    ③徐蔚南:《党化教育》,世界书局1927年12月版,第2页。
    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版,第336—339页。
    ①《全省教育大会通过党化教育决议案》,《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5月10日第3版。
    ②献声:《读全省教育大会宣言》,《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5月12日第2版。
    ③该机构于1926年3月1日在广州成立,1927年3月,武汉国民政府在二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教育部后准备撤销,而南京国民政府则成立南京教育行政委员会,1927年10月改设大学院。“宁汉合流”,大学院废除后称为教育部。详情参阅安东强:《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与北伐政局初探》,《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39—45页。
    ④《党化教育会二次会议纪》,《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11月19日第5版。
    ⑤《教育局厉行私塾党化教育》,《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12月29日第9版;《教育局对私塾党化教育之通令》,《广州民国日报》1927年1月7日第9版。
    ⑥《私立学校取缔规程》,《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9月1日第5版;《教育厅颁行取缔学校规程》,《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12月9日第5版。
    ⑦《学校立案规程》,《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10月21日第5版。
    ①《教科书审查规程之公布》、《大学教授资格条例之说明》,《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10月2日第5版。
    ②《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悬赏征求》,《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12月4日第1版。
    ③《湘政府党化学校》,《中华基督教教育季刊》,第2卷第3期,第80页。
    ④《湖北教育之新计划》,《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11月1日第5版。
    ⑤《湖北政务委员会筹设中小学教师党义研究所》,《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11月19日第5版。
    ⑥孙培青、李国钧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三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版,第396页。
    ⑦《“党化教育”之意义及其方案》,《教育杂志》1927年第19卷第8号,“教育界消息”,第1页;《国民政府教育方针草案》,舒新城编:《近代中国教育史料补编》,《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民国丛书》第二编第46册,上海书店1990年12月版,第9页。
    ①徐雪筠等译编:《上海近代社论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海关十年报告>译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3月版,第305页。
    ②姜琦:《解释党化教育案》,中华民国大学院编:《全国教育会议报告》,乙编,商务印书馆1928年8月版,第30—31页。
    ③《三民主义教育组各案》,《民国日报》(上海),1928年5月17日。
    ④钱选青:《三民主义教育之理论与实际》,《中报》1928年7月17日第11版。
    ⑤《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甲编:教育总述,开明书店1934年5月版,第10页。
    ①《确定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案》,《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0期,决议案,第28页。
    ②《民国十八年四月廿六日国民政府公布之中华民国教育宗旨》,《第一次教育年鉴》,甲编,教育总述,开明书店1934年5月版,第8页。
    ③《确定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案》,《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0期,决议案,第28页。
    ④《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4期,国民会议纪要,第939页。
    ⑤《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甲编:教育总述,开明书店1934年5月版,第17—22页。
    ⑥《依据训政时期约法关于国民教育之规定确定其实施方针案》,北京市档案馆藏,J029—003—00418。
    ①《“党化教育”之意义及其方案》,《教育杂志》1927年第19卷第8号,“教育界消息”,第3页。
    ②《小学教育暂行条例》,《新国民年鉴》第十一编教育,上海新亚书店出版1928年12月版,第3页。
    ③《小学教育暂行条例》,《新国民年鉴》第十一编教育,上海新亚书店出版1928年12月版,第4页。
    ④1928年2月,国民党第二届四中全会取消青年部,设立中央训练部。3月22日,国民党中常会第123次会议通过《中央执行委员会训练部组织条例》,下设党员训练、党务教育、党化(义)教育、测验、编审、总务六科。中央训练部的其中职责之一就是制定全国关于党义教育的一切计划以及推行的步骤与方案。参阅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3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460页;《党义教育科工作概况(十七年三月至十八年三月)》,《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2期,报告,第33页。
    ⑤《党义教育科工作概况》,《中央党务月刊》1928年第5期,报告,第28页。
    ⑥1929年11月,中央训练部党义课程编订委员会重新确定了小学各年级党义课程及每周教学时间。具体为:年级六十分钟,二年级六十分钟,三年级六十分钟,四年级六十分钟,五年级九十分钟,六年级九十分钟。小学党义课程课目重定为:1、国民党(包括孙中山先生革命史实,民权初步演习、国耻谈话及其他)。2、三民主义浅说。其中,一、二、三、四年级开设国民党,五、六年级开始三民主义浅说。参阅《中训部党义课程编订会开会》,《中央日报》1929年11月26日。
    ⑦《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各级学校增加党义课程暂行条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1073—1075页。
    ⑧《中华民国学校系统原则、系统表及说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14—15页。
    ①《教育部修改高初中党义科学分》,《申报》1930年8月15日第10版。
    ②《中大函各校应加党义课程》,《申报》1928年12月12日第12版。
    ③《中等教育的过去与现在》,《中华基督教教育季刊》(1929年12月),第5卷第4期,第24—25页。
    ④《北平教会学校施行党化教育》,《申报》1928年11月28日第8版。
    ⑤《令教会学校一律添授三民主义并按时作纪念周》,《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29年第2卷第7期,第6页。
    ⑥《令教会学校一律添授三民主义并按时作纪念周》,《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29年第2卷第7期,第5页。
    ⑦《中等教育的过去与现在》,《中华基督教教育季刊》(1929年12月),第5卷第4期,第30页。
    ⑧《教部编译蒙藏文党义书》,《申报》1930年10月21日第8版。
    ①《中华民国学校系统原则、系统表及说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17—20页。
    ②《函中央政治会议》,《中央党务月刊》1932年第47期,公文,第239页。
    ③《国民政府文官处与国民党中央秘书处等单位关于中小学党义课程归并各科改称“公民”课的往来文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1091—1096页;《教部通令各中小学不得取消党义课程》,《中央日报》1933年6月8日;《改进党义教育方案》,《中央日报》1933年9月20日。
    ④《改善专科以上学校三民主义课程办法》,《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12期,第30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27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132—133页。
    ①《实施三民主义的乡村教育案》,《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0期(其他),第124页;又见《革命文献》第79辑,中央文物供应社1979年6月版,第179页。
    ②《南洋英荷帝国主义者取缔三民主义教育》,《民国日报》(上海)1930年3月24日第2张第2版;《中央日报》1930年3月23日。
    ③《荷属政府禁止三民主义教育》,《中央周报》1930年第85期,一周大事述评,第2页。
    ④如孙中山对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不满意,他认为:“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实在太坏了,我们革命就要革这些教科书的命!”参见戴季陶述、张振之记:《关于孙文学说》,《新亚细亚》1932年第3卷第6期,第3页。⑤陈天锡著:《戴季陶先生编年传记》,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43辑,文海出版社,第42页。
    ①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一册),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4月版,第526—527页。
    ②邵元冲:《如何研究总理遗教》,《中央日报》1932年6月19日。
    ③《南京政府之教育政策》,《晨报》1927年6月20日第3版。
    ④《“党化教育”之意义及其方案》,《教育杂志》1927年第19卷第8号,“教育界消息”,第3页。
    ⑤《第一次教育年鉴》,戊编:教育杂录,教科书之发刊概况,开明书店1934年5月版,第131页。
    ⑥《蒙藏教育组方案要目》,《中央日报》1929年11月30日。
    ⑦《编译蒙藏文党义书籍》,《中央日报》1930年10月20日。
    ⑧《中学党义课程标准草案》,《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31年第4卷第50期,第1页。
    ①《总理格言应编入教科书》,《申报》1931年4月1日第8版。
    ②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49—50页;又见《中央周报》1931年第185期,专载,第15页。
    ③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50—51页;又见《中央周报》1931年第185期,专载,第15页。
    ④《特种小学校用国语读本编辑要点》,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17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35页。
    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市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1125页。
    ⑥《函知教育部,初高中国文课程标准中应加入党义文选一项》,《中央党务月刊》1933年第57期,公文,第1438—1439页。
    ①《中山文化教育馆编辑党义丛书征稿启事》,《中央日报》1933年12月9、11、18日。
    ②邓尉梅:《总理遗教教程编纂之我见》,《政工周报》1942年7卷10、11合期,第10页。
    ③《新中华教科书:三民主义课本》,《申报》1928年2月9日第2张第5版。
    ④《编辑大意》,大学院审定、胡愈之编:《新时代初中三民主义教科书》(第一册,民族主义),商务印书馆1929年7月第85版,第1页。
    ⑤《编辑大意》,大学院审定、李扬编:《新时代三民主义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32年7月版,第1页。
    ①《党化教育与读本》,《广州民国日报》1927年3月25日第7版:《中山主义新国民读本》,《广州民国日报》1927年5月3日第7版。
    ②《十年来的世界书局》,《世界杂志》1931年第2卷第2期(增刊),第311页。
    ③《十年来的世界书局》,《世界杂志》1931年第2卷第2期(增刊),第312页。
    ④宋子俊编:《社会课本公民编》,世界书局1933年6月第4版,编辑大纲。
    ⑤宋子俊编:《社会课本公民编》,世界书局1933年6月第4版。
    ⑥傅彬然编:《开明社会课本》(第三册),开明书店1934年7月版,第69—77页。
    ⑦傅彬然编:《开明社会课本》(第四册),开明书店1934年7月版,第39—44页。
    ⑧孙伯謇编:《公民课本》(第一册),商务印书馆1934年12月18版,第41-46页。
    ⑨吕伯攸、郑昶编:《新中华党义课本》(第八册),中华书局1931年4月第12版,第17—19页。
    ①参阅王宣:《党义讲述纲要》,国立清华大学出版事务所1935年10月版。
    ②《改善专科以上学校三民主义课程办法》,《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12期,第30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27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132—133页。
    ③《大学院进行审查教科图书》,《申报》1928年4月6日第11版。
    ①《第一次教育年鉴》,戊编:教育杂录,教科书之发刊概况,开明书店1934年5月版,第129页。
    ②《教科图书编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市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89—92页。
    ③《中央训练部工作报告(三月至七月)》,《中央党务月刊》1928年第3期,报告,第13页。
    ④《中训部复审党义教科用书》,《中央周报》1931年第169期,一周大事汇述,第8页。
    ⑤《国民党中央训练部通知各书局(店)须将党义书籍送审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市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1110页。
    ⑥《禁止商务出版初中新时代三民主义教科书修正本》,天津市档案馆藏,J252—1—913。
    ⑦《令知商务印书馆初中新时代三民主义教科书在未修改前禁止采用》,《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31年第4卷,第38期第8页。
    ①《教厅令禁止采用中华出版新中华建国方略》,天津市档案馆藏,J252—1—765;《通令转知<新中华建国方略>一书在修改期间禁止采用》,《云南教育周刊》1932年第1卷第47期,第21页。
    ②《汉市训练部审查各书店党义课本》,《中央日报》1930年8月9日。
    ①《上海书业同业公会主席陆费伯鸿请放宽教科参考图书审查处分致国民政府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市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97页。
    ②《南京市党部致中央训练部公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市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1119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市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1120页。
    ②《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的检定各级学校党义教师条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市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1072—1073页。
    ③余英时在《中国知识分子边缘化》(载《二十一世纪》1991年8月号总第六期)一文中,认为萧公权到政治大学的任教时间是1947年,似为不确。
    ①萧公权著:《问学谏往录》,黄山书社2008年1月版,第197页。
    ②《宣誓条例》,《立法专刊》1930年第3期第176页;又见《地方自治法规》,1931年青浦编印,第70页。
    ③《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东方杂志》(1931年2月)第28卷第3号,第122页。
    ④侯外庐:《韧的追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10月版,第45—53页。
    ⑤张九如编:《三民主义教育下的各科教学法纲要》,商务印书馆,出版年月不详,第60、61、86、101、110页。
    ①张九如编:《三民主义教育下的各科教学法纲要》,商务印书馆,出版年月不详,第24页。
    ②张九如编:《三民主义教育下的各科教学法纲要》,商务印书馆,出版年月不详,第24—25页。
    ③《编辑大意》,大学院审定、胡愈之编:《新时代初中三民主义教科书》(第一册,民族主义),商务印书馆1929年7月第85版,第1—2页。
    ④宋安:《我对于教授总理遗教的看法》,《政工周报》1943年12卷1期,第18页。
    ⑤钱实甫:《怎样研究总理遗教》,《建设研究》1939年第1卷第5期,第39页。
    ⑥详瓞:《记讲述总理遗教的张一勇先生》,《越王魂半月刊》1939年5、6合刊,第19页。
    ①郑昶、吕伯攸编:《新中华党义课本教授书》(小学初级第八册)中华书局1931年3月第4版,第82—83页。
    ②郑昶、吕伯攸编:《新中华党义课本教授书》(小学初级第八册)中华书局1931年3月第4版,第84—85页。
    ①郑昶、吕伯攸编:《新中华党义课本教授书》(小学初级第八册)中华书局1931年3月第4版,第85—86页。
    ②张兰舟:《我怎样讲授总理遗教》,《政工周报》1943年10卷5期,第10页。
    ③宁恩承:《百年回首》,东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213页。
    ④张兰舟:《我怎样讲授总理遗教》,《政工周报》1943年10卷5期,第9页。
    ⑤沈云龙:《耘农七十文存》,《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839辑,文海出版社,第107页。
    ⑥张朋园等访问:《任以都先生访问纪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年12月版,第15页。
    ①金克木:《游学生涯》,东方出版社2008年8月版,第108页。
    ②刘绪贻口述、余坦坦整理《萧声剑影:刘绪贻口述自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第65页。
    ③《三民主义教授的副业》,《中国学生丛刊》1948年第4期,第28页。
    ④《检定各级学校党义教师条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市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1077—1079页。
    ⑤《中央训练部注意全国党义教育》,《中央日报》1930年7月16日。
    ⑥《中央训练部函复关于设法救济党义教师供不应求一案,中央正在另拟整个办法,所陈可留供参考由》,《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22期,重要文件,第39页。
    ①《中训部党义教育工作近况》,《湖北党务周报》1930年第6期,党务,第24—25页。
    ②《国民党中央常会通过的审查党义教师资格条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市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1079—1082页。
    ③《令饬如当地确无检定合格人员可聘始得聘任代用党义教师》,《广东省政府公报》1932年第203期,第96—97页。
    ④《函教育部,交办湖北省呈请转饬武汉大学注意党义教育案》,《中央党务月刊》1933年第64期,公文,第2074页。
    ⑤《令各学校切实教授党义由》,《湖北党务月刊》,1930年第6期,文书,第47页。
    ⑥丁东:《我们怎样读三民主义》,《大路半月刊》1941年第4卷第3期,第38页。
    ⑦何启治、李晋西编:《生正逢时:屠岸自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4月版,第63页。
    ①《如何研究总理遗教》,《中央日报》1932年6月15日。
    ②萧超然等编:《北京大学校史(1898—1949)》,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10月版,第202页。
    ③孙思白主编:《红楼风雨(北大“一二九”历史回顾)》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5月版,第10页。
    ④朱佑慈等:《何廉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2月版,第197页。
    ⑤萨孟武:《中年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54页
    ⑥国民党党史会编《国父全集》(第一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8月版,第33页。
    ⑦张兰舟:《我怎样讲授总理遗教》,《政工周报》1943年10卷5期,第10页。
    ①《西南联大三十四年度各院系修订课程意见书》,北京大学等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教学、科研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114页。
    ②包惠僧:《包惠僧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144—146页。
    ③包惠僧:《包惠僧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147页。
    ④《江苏省党部党务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2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53页。
    ⑤《干部学校五日开学》,《申报》1928年7月6日第8版。
    ⑥蔡省三、曹云霞:《蒋经国系史话》,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88年3月版,第112—113页;张令澳:《侍从室回梦录》,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353页。
    ⑦程一鸣:《程一鸣回忆录》,群众出版社1979年7月版,第40—41页。
    ⑧宁恩承:《百年回首》,东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212—213页。
    ①宁恩承:《百年回首》,东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309页。
    ②《全国教育会议宣言》,中华民国大学院编:《全国教育会议报告》,甲编,商务印书馆1928年8月版,第1—2页。
    ③钱选青:《三民主义教育之理论与实际》,《申报》1928年7月18日第11版。
    ①《高中以上学校新生入学训练实施纲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市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9月版,第157页。
    ②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一册,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4月版,第1241页。
    ③萧公权:《问学谏往录》,黄山书社2008年1月版,第174页。
    ①胡晓风等编:《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600页。
    ②李英敏:《五月的鲜花》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版,第212页。
    ①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3月版,第238页。
    ②当时《民报》刊发提倡三民主义的文章有:汪精卫:《民族的国民》、《满洲立宪与国民革命》、《研究民族与政治关系之资料》、《革命横议》;朱执信:《论满政府虽欲立宪而不能》、《土地国有与财政》: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思黄:《中国革命史论》;马君武:《帝民论》;胡汉民:《民报之六大主义》、《排外与国际法》;扑满:《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章太炎:《革命之道德》、《国家论》;黄侃:《专一之骗满主义》;汪东:《革命今势论》、《排满平议》、《论支那立宪必先革命》。参阅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二篇),商务印书馆1944年6月版,第455—456页。
    ③李云汉:《中国国民党史述》(第一编),近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11月版,第371页。
    ④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8卷,中华书局1986年5月版,第284页。
    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8卷,中华书局1986年5月版,第565页。
    ①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8卷,中华书局1986年5月版,第566页。
    ②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8卷,中华书局1986年5月版,第568页。
    ③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6年5月版,第30页。
    ④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6年5月版,第350页。
    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6年5月版,第351页。
    ⑥孙中山的秘书,辛亥革命时曾任江西谘议局议长。
    ①田恒:《孙中山先生逝世前后》,政协上海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市文史资料选辑》(第49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第60页。
    ②孔祥熙曾对冯玉祥说,“关于这个‘建国大纲’,总理叫我征求你的意见,可以增减,要加就加,要改就改,不加不改,就信仰这个”。参见鹿钟麟:《孙中山先生北上与冯玉祥》,政协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89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5月版,第152页。
    ③修林《三见孙中山——屈武同志访问记》,《团结报》1980年3月14日(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团结报》等编《中山先生轶事》,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第231页。)
    ④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第7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328页。
    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5年4月版,第630页。
    ⑥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8卷,中华书局1986年5月版,第431—432页。
    ⑦王仰清、许映湖编:《邵元冲日记(1924——193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第24页。
    ⑧王仰清、许映湖编:《邵元冲日记(1924——193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第70页。
    ①王仰清、许映湖编:《邵元冲日记(1924——193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第76页。
    ②王仰清、许映湖编《邵元冲日记(1924——193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第144页。
    ③黄仁霖著:《蒋介石特勤总管回忆录》,团结出版社2009年5月版,第69页。
    ④李晓群:《<三民主义>碑文的书写者们》,《史海探迹》2009年第5期,第43—45页;此外,冯玉祥在其1928年11月25日中记载:“下午二点,与戈定远等谈在宁山墓前盖房立碑事(按余本拟请陕西阎干园,将《三民主义》全部,写为隶文,泐石立中山墓侧,后因军兴,未果)”。1935年3月29日记载:“仲芝(笔者按:指邓哲熙)由南京来,详谈在京情形:……见林主席,仍说三民主义石刻事,意在继续办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冯玉祥日记》(二)、(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542页、511页。
    ⑤胡景通:《忆焦易堂先生同我的交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咸阳市委员会、武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辛亥革命前后的焦易堂先生》1992年10月版,第6页。
    ⑥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三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73年6月版,第856页。
    ⑦焦宗岭、焦维和:《先父焦易堂跟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段经历》,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在中山先生身边的日子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版,第97页。
    ⑧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冯玉祥日记》(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318页。
    ⑨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国父全集》第三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73年6月版,第904页;又见《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19期,第210页。
    ⑩焦宗岭、焦维和:《先父焦易堂跟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段经历》,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在中山
    先生身边的日子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版,第99页。
    ①胡景通:《忆焦易堂先生同我的交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咸阳市委员会、武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
    员会:《辛亥革命前后的焦易堂先生》1992年10月版,第2页。
    ②《谭延闿在衡州欢迎会之演说》,《广州民国日报》1923年8月24日第3版。
    ③陈立夫:《成败之鉴——陈立夫回忆录》,正中书局1994年6月版,第192页。
    ④陈立夫:《成败之鉴——陈立夫回忆录》,正中书局1994年6月版,第323页。
    ⑤《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6期,第2—4页。
    ⑥《五权宪法》,《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34期,第1页。
    ⑦《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11期,第5—6页。
    ⑧《中央党务公报》第3卷第24期。
    ⑨《三民主义的世界性》,《中央党务公报》第4卷第15期,第4页。
    ⑩《中央党务公报》第4卷第17期,第2页。
    11《中央党务公报》第5卷第19期,第4页。
    12《中央党务公报》第4卷第22期,第3页。
    ①《中央党务公报》第4卷第22期,第4页。
    ②《中央党务公报》第6卷第4期,第1—2页。
    ③《中央党务公报》第6卷第23期,第12页。
    ④张施武,《忆我在潞城筹办国民党县党部及竞选国民代表的经过》,潞城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潞城文史资料》第7辑,潞城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9年10月版,第123页—124。
    ⑤萧鹤声:《北伐后的“三民主义训练班”》,《济宁市市中区文史资料》第6辑,1990年2月版,第160-162页。
    ⑥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792、793页。
    ①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5页。
    ②《中国国民党党员须知》,1941年11月,第69页;又见《中央党务公报》第6卷第22期,第44页。
    ③《中国国民党党员须知》,1941年11月,第71页。
    ④《党员总考核办法》,《中央党务公报》第4卷第24期,第41页。
    ⑤广告,《中央周刊》1943年第5卷第30期,第12页。
    ⑥周世辅,《周世辅回忆录》,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3年4月版,第108页。
    ⑦郑超麟著、范用编:《郑超麟回忆录》(上),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254页。
    ⑧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6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331页。
    ①毛泽东:《宣传报告》,《政治周报》1926年6—7期合刊,第73页;黎显衡:《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为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所作的贡献》,广州市地方史学会、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广州地方史文集》(第一辑),广州市地方史学会1984年4月版。
    ②钱玄同:《钱玄同文集》(第六卷、书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第79页。
    ③健攻:《列宁逝世二周年纪念大会纪事》,《政治生活》(1926年1月27日)第66期,第10页。
    ④参阅陈铁健:《瞿秋白与孙中山及三民主义学说》,《史学月刊》1987年第2期,第53—62页;舒文:《陈独秀言说中的孙中山与三民主义》,《湘潭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第110—116页;肖志伟:《蔡和森对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宣传与批判》,《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9期,第41—43页;曾成贵:《恽代英之论孙中山与三民主义》,《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70—74页。
    ⑤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下),档案出版社1986年5月版,第9页。
    ⑥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下),档案出版社1986年5月版,第95页。
    ⑦详情参阅宋进:《挈其瑰宝——抗战时期中共与三民主义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⑧关于抗战时期中共就三民主义的相关问题同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人展开的论战,详情参阅黄志高:《抗战时期三民主义论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度博士论文。
    ⑨《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1939年8月4日),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47页。
    ①陈伯中编:《郑彦棻八十年代》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1月版,第68—69页。
    ②林百克:《党务报告:林百克演说词》,《中央周报》1930年总第109期,第3页。
    ③子任(毛泽东):《中国国民党选派学生赴莫斯科大学》,载《政治周报》1925年第2期,第16页。
    ④1926年4月13日,国民党莫斯科孙大特别党部给中央的报告中询问,“孙文主义系统表,不知党部已有制就者否,如有希将各种寄来,以供研究”。见《莫斯科孙大特别党部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2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06页。
    ⑤萧玉灿:《殊途同归》,地平线出版社1981年8月版,第203页。
    ⑥世界知识社编辑:《苏加诺演讲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9月版,第14页。
    ⑦世界知识社编辑:《苏加诺演讲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9月版,第332、423、426、427页。
    ⑧江天蔚:《孙中山思想在国外传播一例》,《团结报》1981年10月10日(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团结报》等编 《中山先生轶事》,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第254页。)
    ①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8卷,中华书局1986年5月版,第284页。
    ②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6年5月版,第349页。
    ③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6年5月版,第349—350页。
    ④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史资料丛刊编辑部编:《党史资料丛刊》1984年第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第136页。
    ①皮明庥主编、涂文学编:《武汉通史·中华民国卷》(下),武汉出版社2006年6月版,第207页。
    ②《招考宣传员》,《民国日报》(上海版),1927年3月28日第1张第1版。
    ③《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招考简章》,《中央日报》1928年4月23日。
    ④郭廷以口述、张朋园等整理:《郭廷以口述自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1月版第124页;杨玉清:《略谈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政协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01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第109—110页。
    ①《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二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0期,报告,第82页。
    ②《预约代印民国二十一年日历通告》,《中央周报》1931年第179期,一周大事日记,第18页;《中央周报》1931年第181期,专载,第10页。
    ③《常会纪录》,《中央党务汇报》,1943年第10期,第25页。
    ①《中央宣传部一二月份工作概况》,《中央党务汇报》,1944年第20、21期合刊,第26页。
    ②《财政部盐政总局代电》,天津市档案馆藏,J138—1—2787。
    ③《天津党部函请增印三民主义三字经分发所属以广宣传》,天津市档案馆藏,J110—2—2114。
    ④《吴县警察局训令》,苏州市档案馆藏,103—003—0068—0026。
    ⑤《令发总理遗教国民读本》,《广东省政府公报》1931年第153—154期,第7页;《训令各县教育局为准中央训练部函送总理遗教国民读本一案》,《四川省政府公报》1931年第7期,第63页。
    ⑥《中训部编印教育要义》,《中央日报》1930年8月31日。
    ⑦《京市训练部编印三种刊物》,《中央日报》1931年1月15日。
    ⑧张玉法:《辛亥革命史论》,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月版,第291页。
    ⑨[苏]亚·伊·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驻华军事顾问的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5月版,第189页。
    ⑩[苏]亚·伊·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驻华军事顾问的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5月版,第230页。
    11[苏]亚·伊·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驻华军事顾问的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5月版,第305页。
    ①[苏]亚·伊·切列潘诺夫:《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驻华军事顾问的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5月版,第397页。
    ②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史资料丛刊编辑部编:《党史资料丛刊》1984年第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第130—131页。
    ③田恒:《孙中山先生逝世前后》,政协上海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市文史资料选辑》(第49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第73页。
    ④《遵化追悼孙中山大会》,《益世报》1925年4月7日第10版。
    ⑤《湖北国民党之追悼孙中山》,《益世报》1925年4月10日第6版。
    ⑥《青岛市民之追悼孙中山》,《益世报》1925年4月14日第6版。
    ⑦《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三·四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1期,报告,第14页。
    ①《南京迎榇纪念大会宣传计划》,《北平送榇纪念大会宣传计划》,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7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95、97页。
    ②季啸风、沈友益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第49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226页。
    ③总理奉安专刊编纂委员会编:《总理奉安实录》,南京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144页。
    ④总理奉安专刊编纂委员会编:《总理奉安实录》,南京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162—163页。
    ⑤《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工作报告》(1931年10月),第8—9页。
    ①刘大鹏著、乔志强标注:《退想斋日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357页。
    ②《北平市指导委员会将开三民主义宣传周》,《中央日报》1928年8月25日。
    ③《本会宣传部半年工作汇报》,《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23期,工作汇报,第118页。
    ④《本会宣传部五月份工作报告》,《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26期,工作汇报,第79页。
    ⑤《江苏党务周刊总理逝世纪念号》,《中央日报》1930年3月14日。
    ⑥《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七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28年第3期,报告,第11页。
    ⑦《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九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5期,报告,第64页。
    ⑧《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九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5期,报告,第56页。
    ⑨《三民主义挂图内容错误》,《中央日报》1929年9月25日。
    ⑩陶希圣:《潮流与点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1月版,第116页。
    ①《中央训练部工作报告(三月至七月)》,《中央党务月刊》1928年第3期,报告,第13页。
    ②《中央训练部八月份工作报告》,《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6期,报告,第10、11页。
    ③《中央训练部一月份工作报告》,《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9期,报告,第29页。
    ④《中央训练部工作报告》,《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5期,报告,第95、96页。
    ⑤《三民主义问答教部奉令停止发行》,《中央日报》1931年10月2日。
    ⑥《修正孙中山传略一种》,天津市档案馆藏,J252—1—202。
    ⑦《宣传品审查条例》,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学林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207—209页。
    ⑧《宣传品审查标准》,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学林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222—223页。
    ⑨《出版法》,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学林出版社1992年12月版,第104—109页。
    ⑩《省及特别市党部宣传工作实施方案》,《中央周报》1931年总第142期,第16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文化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552—553页。
    ②《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书刊查禁理由提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文化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585—586,591、622页。
    ③《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民国二十七年查禁书刊一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文化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700、702页。
    ④《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查禁史沫特莱著<国共合作后怎样发展统一战线>一书的令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文化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630页。
    ①《河北高等法院关于总理纪念周演说改订为请读总理遗教或工作报告的训令》,北京市档案馆藏,J191—002—15482;《总理纪念周条例》,天津市档案馆藏,J25—3—127。
    ②《训令》,《财政部财政日刊》1931年第948号,第3页。
    ③《如何研究总理遗教》,《中央日报》1932年6月19日。
    ④《令各级党部,关于总理纪念周应注意之事项》。《中央党务月刊》1935年第78期,通令及通告,第4页。
    ⑤《青年应信仰三民主义》,《中央日报》1931年4月23日。
    ⑥吴稚晖:《总理遗嘱诠释》,《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13期,特载,第45页。
    ⑦陈立夫:《三民主义的中正论》,《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7期,选录,第1941页。
    ⑧《三民主义革命理论》,《中央日报》1931年12月8日。
    ⑨王惠宠:《民权主义之特色》,《中央日报》1931年12月22日。
    ⑩戴季陶:《三民主义的五权宪法要义》,《中央党务月刊》1933年第56期,选录,第1393页。
    11汪精卫:《总理遗教是我们今日唯一的求生存的路线》,《中央党务月刊》1933年第65期,选录,第2164页。
    12李宗黄:《总理遗教中之监察制度》,《中央党务月刊》1935年第87期,选录,第929页。
    13吴稚晖:《笃信三民主义危局不难挽救》,《中央党务月刊》1936年第93期,选录,第414页。
    ①汪精卫:《民权主义是最适合于民主政治的学说原则》,《中央党务月刊》1937年第102期,选录,第43页。
    ②孙科:《纪念总理要实行三民主义》,《中央党务月刊》1937年第104期,选录,第191页。
    ③《江苏省会党义演说竞赛会竞赛办法》,《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22期,例规,第48页。
    ④《宝山县党务整理委员会五月份第三周工作概况》,《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20期,党务消息,第100页。
    ⑤《萧县党务整理委员会五月份工作概况》,《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21期,党务消息,第94页。
    ⑥《江苏省举行党义演说竞赛》,《中央日报》1930年7月7日。
    ⑦《杭市学生举行党义演说竞赛》,《中央日报》1930年11月1日。
    ⑧《省及特别市党部宣传工作实施方案》,《中央周报》1931年总第142期,第21页。
    ⑨《中山文化教育馆概况》,南京市档案馆中山陵园管理处:《中山陵档案史料选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版,第755页。
    ⑩《三民主义论文竞赛本校组织预取委员会》,《中央政治学校校刊》1936年115期,第6页。
    11《阐扬总理遗教,党义研究会发起讲演竞赛》,《国立四川大学校刊》1940年第9卷第4期,第7页。
    ①《总理遗教讲演题目公布》,《国立四川大学校刊》1940年第9卷第7期,第5—6页。
    ②《中央政治学校党务设施之回顾与前瞻》,《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4期,第34—35页。
    ③《开展党义研究竞赛运动》,《安徽党务》,1940年第6期第封面。
    ④《京市中校学生明日起举行党义测验》,《中央日报》1931年5月7日。
    ⑤《本部工作概况(廿九年六月至八月)》,《军人党务通讯》1940年第3期,工作报告,第26页。
    ①《党义测验竞赛特辑》,《安徽党务》,1941年第25期,第41页。
    ②《制定党义测验题颁发驻檀香山总支部等所属党义研究会研讨》,《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18期,第16—17页。
    ③翼云:《总理遗教的加紧学习普遍宣传》,《动员周刊》1939年第16期,第6页。
    ④《江苏省各界纪念总理逝世五周年大会纪》,《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10期,附录,第88页。
    ⑤《中国国民党全国党务概况》(1925年11月),《谭平山文集》编辑组:《谭平山文集》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版,第320页。
    ⑥《教育部公布民众学校办法大纲》,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市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693页。
    ⑦《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乙编教育法规,中央教育法规,开明书店1934年5月版,第102—104页。
    ⑧《奉令推行注音符号转饬遵照》,《湖北党务月刊》1930年第9期,文书,第35页。
    ⑨《不识字者达三十余万人》,《中央日报》1931年1月1日。
    ①渭滨:《一个可惊的不识字统计》,《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14期,时事述评,第1页。
    ②渭滨:《一个可惊的不识字统计》,《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14期,时事述评,第1页。
    ③《奉令推行注音符号转饬遵照》,《湖北党务月刊》1930年第9期,文书,第35页。
    ④《奉令推行注音符号转饬遵照》,《湖北党务月刊》1930年第9期,文书,第36页。
    ⑤《党务报告:总理遗嘱加添注音符号》,《中央周报》1930年总第109期,第5页。
    ⑥《宣传部令各县宣传部利用公共场所定期宣传党义及本党政治主张并于通衢要道增设阅书报馆及壁报由》,《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12期,训令,第62页:又见《本会宣传部半年工作汇报》,《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23期,工作汇报,第90页。
    ⑦《宣传部令各县党郜计划设立乡村民众书报社以利宣传由》,《江苏党务半月刊》1930年第42期,公文摘要,第51页。
    ⑧《实施三民主义的乡村教育案》,《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0期(其他),第124页。
    ⑨国民党党史会编:《革命文献》第79辑,中央文物供应社1979年6月版,第179页。
    ①《教育部之图书编审》,《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4期,选录,第199页。
    ②《教育部之图书编审》,《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4期,选录,第200页。
    ③《教育部之图书编审》,《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4期,选录,第201页。
    ④1931年4月14日,教育部的报告称,“已编成的甲乙两种三民主义千字课,内容稍深,在城市民众学校中或许适用,但用以教乡村民众,恐就不很适宜。因此,我们现在又着手编一部乡村用的三民主义千字课”。《图书编审》,《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3期,报告,第911页。
    ⑤《教育部编丙种三民主义千字课》,《申报》1933年4月11日第13版。
    ⑥《党员识字教育实施办法》,《中央党务月刊》1933年第58期,法规,第1557页。
    ⑦《县市党部设立平民学校办法大纲》,《中央周报》1931年第137期,专载,第18页。
    ⑧《国民党中央训练部拟定的<三民主义民众教育具备的目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市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700—705页。
    ⑨《县市党部设立民众学校章则》,《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1期,法规,第333页;《县市党部设立民众学校各项方案》,《中央周报》1931年第139期,专载,第9—10页。
    ①《省及特别市党部宣传工作实施方案》,《中央周报》1931年总第142期,第12页。
    ②《省及特别市党部宣传工作实施方案》,《中央周报》1931年总第142期,第14—15页。
    ③《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乙编教育法规,中央教育法规,开明书店1934年5月版,第106页。
    ④《三民主义提要注音以广宣传》,《江苏党务半月刊》1930年第42期,党务消息,第31页。
    ⑤《江阴县党务整理委员会四月份工作概况》,《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19期,党务消息,第121页。
    ⑥《江阴县党务整理委员会五月份工作概况》,《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25期,党务消息,第147页。
    ⑦《福建省民众识字教材编纂委员会组织大纲》,《党务周报》1934年第1卷第16期,法规,第6页。
    ⑧详情参阅陈蕴茜:《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第397—405页。
    ⑨《教育部关于全国社会教育设施概况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市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723、725页。
    ⑩《教育部修正通俗讲演员检定条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市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705—706页。
    11参阅《浙江省县市通俗讲演所暂行规程》,浙江省教育厅第三科编:《浙江的社会教育》,1930年12月,第55页:《福建省通俗讲演所办法大纲》,《福建教育周刊》1932年第125期,第26页。
    ①《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乡村民众教育实验工作报告》,《乡村建设实验》第3集载《民国丛书》第4编第16册,第77页。
    ①《村里民行使四权训练办法案》、《村民四权使用之训练案》,内政部第一期民政会议秘书处编:《内政部第一期民政会议纪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2月版,第99—100页。
    ②《派员向僧众宣传本党主义》,《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23期,工作汇报,第92页。
    ③《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二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2期,报告,第620页。
    ④《佛教学苑组织大纲,教部解释重要错误并详述拟定办法三节》,《中央日报》1933年2月20、21、22、23日。
    ⑤《中山室筹设办法》,《安徽党务》,1940年第19期,第27页。
    ⑥《中山室筹设办法》,《安徽党务》,1940年第19期,第27页。
    ⑦《中山室筹设办法》,《安徽党务》,1940年第19期,第28页。
    ⑧《民国三十年度党政工作成绩》,《中央党务公报》第4卷第14期,第17页。
    ⑨《各省市县党部推进通俗宣传实施纲要》,《中央党务公报》第6卷第7期,第33页。
    ①《各省市县党部三十一年度推进通俗宣传实施纲要》,《中央党务公报》第4卷第13期,第35—36页。
    ②吴铁城:《一年来的党务》,《中央党务公报》第6卷第1期,第12页。
    ③《中宣会昨招待记者》,《中央日报》1933年1月28日。
    ④《共党陈卓文自新》,《中央日报》1933年2月25日。
    ①《自首共党刘麦溪等发告皖北共党书》,《中央日报》1933年3月5、6日。
    ②《回到三民主义旗帜下》,《中央日报》1933年6月3日。
    ③《胡文鼐等脱离共党发表自新声明书》,《中央日报》1933年8月11日。
    ④《信仰三民主义,敌俘投诚》,《中央日报》1944年7月11日第2版。
    ⑤《大元帅赴南堤小憩亭演说》,《现象报》1924年5月31日,转引自尚明轩主编《宋庆龄年谱长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136页。
    ⑥《中央宣传部招考艺术人才通告》,《中央日报》1928年6月4日。
    ⑦《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二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0期,报告,第96页。
    ①《宣传部呈中央宣传部从速规定艺术宣传方面具体办法以宏宣传由》,《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14期,重要文件,第78页。
    ②褚民谊:《利用电影促成三民主义之实现及辅助各种事业之进行》,中国教育电影协会1933年4月,第7—8页。
    ③《吴稚晖等呈请中央组织电影文化宣委会》,《中央日报》1931年2月16日:《中委吴稚晖等提议组织电影文化宣委会》,《中央周报》1931年第142期,一周大事汇述,第3—4页。
    ④《湖北教育厅公报》1931年第7期,教育消息,第1页。
    ⑤《中央宣传委员会征求电影剧本启事》,《中央日报》1933年11月7日。
    ①王新命、汪长济编:《现代读书的方法》现代编译社1935年10月版,第530页。
    ②王新命、汪长济编:《现代读书的方法》现代编译社1935年10月版,第531—532页。
    ③王新命、汪长济编:《现代读书的方法》现代编译社1935年10月版,第536—537页。
    ④陈果夫:《我对于读书的几点意见》,王新命、汪长济编:《现代读书的方法》现代编译社1935年10月版,第461页。
    ⑤陈立夫:《民族复兴与读书运动》,《中央党务月刊》1935年第81期,选录,第358页。
    ①如,《中央日报》在1929年8月17、19、22、23、24、25日连载刊登《总理关于青年的遗教》。
    ②如,国民党中宣部曾指令《武汉日报》社在该报副刊“应设法多载阐扬三民主义及三民主义社会科学之文字”。参见《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二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2期,报告,第621页。
    ③《修正党报指导条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1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195页。
    ④《中央宣传委员会指导与党有关各报办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17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93页。
    ⑤《党报言论新闻方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4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96、97页;又见《党报言论新闻方针》,《中央党务公报》1946年(17期)8卷12期,第47—48页。
    ⑥《军校生在潮梅宣传之报告》,《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5月16日第3版。
    ⑦《各省党部工人部工作总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3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31、36页。
    ①《中央宣传部报告》,《中央日报》1929年6月5日。
    ②《中央宣传部报告》,《中央日报》1929年6月5日。
    ③《四川临时省党部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3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165页。
    ④《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七、八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4期,报告,第47、48页。
    ⑤《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九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5期,报告,第61页。
    ⑥《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六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4期,报告,第114页;又见《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七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5期,报告,第102页。
    ⑦《令饬各县出版民众刊物》,《江苏党务半月刊》1930年第41期,党务消息,第29页。
    ⑧《各县党部发刊民众刊物之概况》,《江苏党务半月刊》1930年第42期,党务消息,第30页。
    ①《宝山县党务整理委员会六月份第四周工作概况》,《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25期,党务消息,第146页。
    ②《关于党务经费案》,《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8期,决议案,第47页。
    ③《关于中央党部经费之清理案》,《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8期,决议案,第45页。
    ④陈存恭等访问:《刘象山先生访问纪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年9月版,第10页。
    ⑤详情参阅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中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840—851页。
    ⑥《吴鼎昌在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政治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751页。
    ⑦《指示各地党部对于训练材料印刷困难解决办法六项》,《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17期,第7页。
    ⑧《指示各地党部对于训练材料印刷困难解决办法六项》,《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17期,第7页。
    ⑨《确定县市宣传经费》,《中央党务公报》第4卷第9期,第20页。
    ①《对于党务报告之决议案》,《中央党务公报》第4卷第23期,第18页。
    ②《增订三十三年度县市通俗宣传经费》,《中央党务公报》第5卷第20期,第13—14页。
    ③《吴铁城在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党务检讨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787—788页。
    ④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140页。
    ⑤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141页。
    ⑥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141页。
    ①郭廷以等访问:《马超俊先生访问纪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4月版,第135页。
    ②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633页。
    ①《浙省宣传部十月份工作报告》,《中央日报》1929年11月21日。
    ②陈存恭等访问:《刘象山先生访问纪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年9月版,第20页。
    ③《对于党务报告之决议案》,《中央党务公报》第4卷第23期,第17页。
    ④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769页。
    ⑤《吴铁城在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党务检讨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797页。
    ⑥关于国民党组织的建设的详情及其执行力,参阅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99—103、247—275页。
    ⑦易孟醇编:《蒋经国自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版,第63页。
    ⑧金城著:《延安交际处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61页。
    ①释东初:《中国佛教近代史》,台北:中华佛教文化馆1974年9月版,第226页。
    ②《本会宣传部六月份工作报告》,《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28期,工作报告,第78—79页。
    ③《本会宣传部六月份工作报告》,《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28期,工作报告,第79页。
    ④《宣传部通令各县宣传部多设宣传品张贴栏以广宣传由》,《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15期,重要文件,第82页。
    ⑤《令禁各地党员出售及抛弃党内秘密刊物》,《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2期,公文,第16页:又见《奉令转饬不得出售及抛弃党内刊物》,《湖北党务月刊》1930年第11期,文书,第11页。
    ⑥《第五届执行委员会工作报告》,《湘潭党务月刊》1933年第13、14期合刊,工作报告,第4页。
    ⑦教育部报告:《全国社会教育概况》,《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9期,报告,第2398页。
    ⑧王新命、汪长济编:《现代读书的方法》现代编译社1935年10月版,第503页。
    ①据当时最保守的估计,文盲人数也占50%以上。参阅博葆琛:《我国文盲人数之谜》,《山西民众教育》1936年第3卷第2期,第54—59页。
    ②《民众补习教育推进计划》,《益世报》1936年8月16目第2版。
    ③沈俊容:《三民主义的宣传方法》,《行易月刊》1944年第1卷第2期,第16页。
    ④斐成:《三民主义扎记》,《儿童世界》1929年第23卷第20期,第27页。
    ⑤史育民:《对于宣传工作的意见》,《中央日报》1929年8月23日。
    ⑥史育民:《对于宣传工作的意见》,《中央日报》1929年8月23日。
    ⑦《口头宣传须知》,《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10期,重要文件,第63页。
    ①《省及特别市党部宣传工作实施方案》,《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1期,法规,第311页。
    ②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186页。
    ③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第500页。
    ④《团长对宣传工作的指示》,《青年通讯》1942年第2卷第1期,第2页。
    ⑤郑彦菜:《关于宣传的意义和技术》,《革命青年》1944年第1卷第4期,第12页。
    ⑥武:《对青年军人所说的一席话》,居正编:《清党实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3辑第26册,文海出版社,第468页。
    ⑦亦鸣:《读了共党首要刘云供词以后》,《湖北党务周报》1930年第7期,时评,第4页。
    ⑧殷澄性:《关于宣传工作的一些实际问题》,《安徽党务》,1943年第53期,第13页。
    ⑨陈立夫:《北上视察党务的感想》,《中央党务月刊》1933年第57期,选录,第1496页。
    ①朱佑慈等:《何廉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2月版,第198页。
    ②《吴铁城在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党务检讨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788、799—800页。
    ③孙科:《纪念总理要实行三民主义》,《中央党务月刊》1937年第104期,选录,第191页。
    ④《制定各省市党部三十一年度宣传工作计划要点》,《中央党务公报》第4卷第6期,第21页。
    ⑤叶楚伧:《党务实施上之问题》,《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4期1939年8月5日,第7页。
    ①《呈中央常务委员会请规定边远省区之党务应先集中于宣传工作由》,《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5期,报告,第78页。
    ②《一周间的宣传部》,《云南党务周报》1928年9月第1期,第8页。
    ③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第六册),台北:兰溪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5月版,第2959页。
    ④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第九册),台北:兰溪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5月版,第4925页。
    ⑤《北平市教育局请国民党河北省党部等单位惠赠“总理遗教”、“总裁言论”等书籍与宣传品的函件》,北京市档案馆藏,J004—004—00182。
    ⑥张冠英:《由读遗嘱看书籍呼口号说到CY》,《广州民国日报》1927年3月26日副刊《现代青年》第64期。
    ⑦中共淮滨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共淮滨简明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16页。
    ①邓春膏、朱镜堂:《五四运动时期甘肃旅京刊物<新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民勤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版,第72页。
    ②邓春膏、朱镜堂:《五四运动时期甘肃旅京刊物<新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民勤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版,第72—73页。
    ③上海书店出版社编:《民国世说》(《论语》选粹·札记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87页。
    ④黄绍竑:《五十回忆》,岳麓书社1999年4月版,第174页。
    ⑤蒋介石:《中国建设之途径》,《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一册),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4月版,第557页。
    ⑥季啸风、沈友益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第28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31页。
    ⑦何应钦:《艰苦奋斗中之收获》,《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2期,第12页。
    ⑧蒋梦麟:《从日常生活经验谈三民主义》,中华民国各界纪念国父百年诞辰筹备委员会:《革命先烈先进阐扬国父思想论文集》(第一册),1965年11月,第447页。
    ①朱东润:《我从泰兴来》,《观察》1946年第1卷第6期,第8页。
    ②《现阶段的党务方针》,《中央党务公报》第9卷第3期,第12页。
    ①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0卷,中华书局1986年5月版,第238页。
    ②详情参阅本文第一章内容。
    ①参见王世家编:《青年必读书——一九二五年<京报副刊>二大征求资料汇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1页
    ①马锡侯表示:以上十种书,我在课余的时候总是离不开,要常看的。
    ②王世家编:《青年必读书——九二五年<京报副刊>二大征求资料汇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123页。
    ③王世家编:《青年必读书——九二五年<京报副刊>二大征求资料汇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132页。
    ①王世家编:《青年必读书——九二五年<京报副刊>二大征求资料汇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157页。
    ②周作人的《自己的园地》到1925年5月仅在北京就出版了第五版。《自己的园地第五版已出书了》,《晨报》1925年5月20日第2版。
    ①王世家编:《青年必读书——九二五年<京报副刊>二大征求资料汇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269页。
    ②孙寒冰:《谈读书》,《教育杂志》1935年第25卷第3期,第27页。
    ③钱玄同:《钱玄同文集》(第六卷、书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第79页。
    ④张申府:《中山先生与逻辑》(1928年),《张巾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118页。
    ⑤李公朴主编、章乃器校:《怎样学习社会科学》,申报流通图书馆读书指导部出版1934年5月版,第48页。
    ⑥李公朴主编、章乃器校:《怎样学习社会科学》,申报流通图书馆读书指导部出版1934年5月版,第103页。
    ⑦陈高佣(1901—1959),山西平遥人,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曾创办《世界与中国》杂志,在上海复旦、大夏、光华等大学任教。1949年后,担任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
    ①陈高佣:《读书生活的三大问题》,《东方杂志》1935年第25卷第3号,第23页。
    ②慧茵:《怎样读三民主义》,《妇女生活》1939年第7卷第7期,第18页。
    ③胡秋原:《论读书》(下),《读书通讯》1941年第22期,第7页。
    ①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上),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版,第17—18页。
    ②曾景忠、梁之彦选编:《蒋经国自述》,团结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4—5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冯玉祥日记》(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57、89、124、159、163、246、372、383、384页。
    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冯玉祥日记》(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182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冯玉祥日记》(五),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438、439、600、601、815页。
    ②孙中山曾把自己所写的《建国大纲》委托孔祥熙送给冯玉祥。冯玉祥表示,“我得了这本书,真是如获至宝。自己细心研读以后,马上找胡笠僧、孙禹行两位来拜读,结果是不约而同的,都认为这是建造新中华民国的宝典。我们继之商量,怎样才能实现他呢?经多次的讨论,乃决定发动,首都革命,於十三年十月二十三日,几经艰难,幸获实现。并且又排除一切障碍,把总理欢迎到北京。当时我们发表的建国纲领五条,就是由建国大纲蜕化而来的”。参阅冯玉祥:《我的读书生活》,三户图书社刊行,出版年月不详,第115页。
    ③王仰清、许映湖编:《邵元冲日记(1924——193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第179页。
    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冯玉祥日记》(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1月版,第56、58、59、68、373页。
    ⑤该书由孟宪章编,由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在开封印刷,全书共分四部分。
    ⑥《致本军将领急电稿》,《冯玉祥选集》(中),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版,第451页。
    ⑦周佛海:《周佛海日记全编》(上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167页。
    ⑧王仰清、许映湖编:《邵元冲日记(1924---193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版,第154页。
    ①潘嘉钊等编《康泽与蒋介石父子》,群众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174页。
    ②公安部档案馆编注:《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群众出版社1991年8月版,第137页。
    ③《各级学校教职员研究党义暂行条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10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8—29页。《河北省教育公报》,1929年第12期,第45—46页;《河南教育》1929年第2卷第9期,第4页。
    ①如该单位第三期的阅读计划从1929年1月29日开始至2月16日截止。阅读的内容为:《建国大纲》、《中国国民党政纲》、《民权初步自序》、《孙文学说自序》、《孙文学说》、《地方自治实行法》、《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参阅《河北工商月报》1928年第4期,第173页。
    ②蒋介石:《研究政治要自总理的遗著着手》,《中央周报》1931年第137期,第2页。
    ③《特殊县份预备党员训练办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17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38—239页。
    ④《颁发党员阅读党义书籍目录第一集,通饬翻印转发,切实施行》,《中央党务月刊》1933年第59期,通令及通告,第1609—1610页。
    ⑤中国国民党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工作讨论资料选录·党务行政》,1942年1月,第45页。
    ①《编辑小组会议题材》,《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5期1939年8月12日,第28页。
    ②《编辑小组会议讨论题材第二集》,《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7期,第16页。
    ③《五个月来之训练宣传工作》,《军人党务通讯》1940年第1期,概况,第59页。
    ④《编印总理遗教提要两种》,《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26期,第20—21页。
    ⑤编者:《孙中山著作提要》,《时代思潮》1939年第4期,第14页。
    ①《党员阅读党报书刊实施办法大纲》,《中央党务公报》第3卷第19期,第18页。
    ②《印颁党员须知办法》,《中央党务公报》第3卷第26期,第20页。
    ③《中国国民党党员须知》,1941年11月,第119—120页。
    ④《中国国民党党员须知》,1941年11月,第122页。
    ⑤《指示蒙旗党部训练党员应注意事项》,《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18期,第12页。
    ⑥中国国民党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工作讨论资料选录·党务行政》,1942年1月,第44页。
    ⑦《中央政治学校人事行政人员训练班训练大纲》,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33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43页。
    ①《编辑总理遗教纲要讲授法》,《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22期,第23页。
    ②《审查训练教程及丛书》,《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13期,第8页。
    ③《编辑各种训练班应用图表》,《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22期,第22页。
    ④《怎样讲读总理遗教籍总裁言行指导纲要》,《安徽党务》,1940年第27期,第20页。
    ⑤宋进:《挈其瑰宝——抗战时期中共与三民主义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第275—276页。
    ⑥《五四的真精神》,《罗家伦先生文存》编辑委员会:《罗家伦先生文存》第1册,国民党党史会1976年12月版,第318页。
    ①崔书琴:《三民主义新论》商务印书馆1946年12月版,序第1页。
    ②冯亦代:《故园情》,载韩作荣主编:《汗与泪痕》(下册),新世纪出版社1999年4月版,第484—485页。
    ③冀汸:《血色流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8页。
    ④陈立夫:《成败之鉴——陈立夫回忆录》,正中书局1994年6月版,第36页。
    ⑤《苏加诺在清华大学的演说》,《人民日报》1956年10月5日第2版。
    ⑥《陈独秀等在押情况》,《申报》1932年10月24日第2张第5版。
    ⑦《各级学校教职员研究党义暂行条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 议录》(第10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8—29页。《河北省教育公报》,1929年第12期,第45—46页;《河南教育》1929年第2卷第9期,第4页。
    ①《阅读总理全集办法公布》,《中央政治学校校刊》1936年第115期,第5页。
    ②《阅读总理全集办法公布》,《中央政治学校校刊》1936年第115期,第5—6页。
    ①《教育部公布收复区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生甄审办法令》,《教育部公布收复区专科以上学校肄业生学业处理办法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3编、教育1),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9、21页;王学珍、张万仓编《北京高等教育文献资料选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844页。
    ②《教育部修正收复区中等学校学生甄审办法代电》,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3编、教育1),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3页;杨学为等编:《中国考试制度史资料选编》,黄山书社1992年8月版,第704页;《修正收复区中等学校学生甄审办法》,青岛市青年运动史工作委员会、共青团青岛市委青年运动史办公室编:《风起云涌撼岛城:青岛教员学生反甄审运动专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4月版,第157页。
    ③《教育部公布抗战期间留日学生甄别办法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3编、教育1),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33—34页。
    ④《北平市师范学校学生阅读“三民主义”报告》,北京市档案馆藏,J004—002—02152。
    ⑤该校创立于1913年,时称京师私立朝阳大学,1929年改名为私立北平朝阳学院。抗战爆发后,曾屡迁成都、重庆,为一所私立高等文科院校,主要培养法政人才,设有政治、经济、法律三个系,各系设有四年制本科和二年制专科。参阅北京市档案馆编:《北京市档案馆指南》,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年4月版,第73页。
    ①《私立朝阳学院六篇<三民主义阅读报告>的文章》,北京市档案馆藏,J027—001—00013。
    ②详情参阅政协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北平地下党斗争史料》,北京出版社1988年12月版,第39—47页。
    ③冯友兰:《三松堂自序》,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31页。
    ④许德珩:《难忘的会见》,《团结报》1980年11月7日。(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团结报》等编:《中山先生轶事》,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1月版,第230页。)
    ⑤罗家伦:《对五四运动的一些感想》,罗家伦:《逝者如斯集》,传记文学出版社1967年9月版,第4页。
    ①[苏]亚·伊·切列潘诺夫著:《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驻华军事顾问的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5月版,第68页;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第111页。
    ②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8卷,中华书局1986年5月版,第436页。
    ③《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录(第1—17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广东文史资料》第42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版,第34页。
    ④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第184页。
    ⑤白基:《广西的党务谈》,《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10月27日第4版。
    ⑥《临终之两遗嘱》,《晨报》1925年3月13日第2版。
    ⑦黄绍竑:《五十回忆》,岳麓书社1999年4月版,第172页。
    ⑧胡汉民:《清党之意义》,《中央半月刊》1927年第2期,第5页。
    ⑨徐懋庸:《徐懋庸回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7月版,第41—42页。
    ①《全国各大学本年六月举行三民主义考试》,《申报》1928年5月10日;《三民主义考试明日举行》,《中报》1928年6月15日;《三民主义考试今日举行》,《申报》1928年6月16日。
    ②《浙省各专校考试三民主义》,《申报》1928年6月29日第12版。
    ③《大学院三民主义考生第六答案解释》,《申报》1928年7月2日第17版。
    ④《三民主义考试答案》,《申报》1928年6月27日。
    ⑤《关于三民主义考生问答问题》,《申报》1928年7月1日第17版。
    ①蒋梦麟:《从日常生活经验谈三民主义》,中华民国各界纪念国父百年诞辰筹备委员会:《革命先烈先进阐扬国父思想论文集》(第一册),1965年11月,第448页。
    ②陈公洽:《心理建设与县政研究》,福建省政府秘书处印行1942年3月版,第11页。
    ③《1945—1947年吴县田业改进会收支报告》,苏州市吴中区档案馆藏,L01—01—201。
    ④谭一寰:《<国父全集选本>和<孙中山全书提要>》,《时代思潮》1943年第53期,第21页。
    ⑤丘良任:《怎样实施三民主义诵读运动》,《三民主义半月刊》1943年第2卷第5期,第17页。
    ①意思是无政府主义。
    ②蒲良柱:《一般青年对主义的信仰》,《民国日报》(广州版)之副刊“现代青年”第43期,1927年2月28日。
    ③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6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331—332页。
    ④于洲:《在失败和挫折中找到中国共产党》,烟台地区行政公署出版办公室编:《胶东风云录》,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版,第49页。
    ①钱三强:《拼搏》,北京大学中国名人丛书编委会编:《风雨年代》,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30页。
    ②周世辅:《周世辅回忆录》,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3年4月版,第34页。
    ③张文心:《忆孙中山先生思想对我们兄弟的影响》,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在中山先生身边的日子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版,第202页。
    ④郭长海等编:《柳亚子文集补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192页。
    ⑤《读者之声》,《向导》1923年6月第30期,第227页。
    ⑥乐生:《一个中山主义者》,《政治生活》(1926年1月27日)第66期,第12—13页。
    ⑦刘俐娜编:《顾颉刚自述》,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139页。
    ⑧刘俐娜编:《顾颉刚自述》,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139-140页。
    ①何兹全:《爱国一书生·八十五自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30页。
    ②吴铁城:《吴铁城回忆录》,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1月版,第161页。
    ③蒲良柱:《一般青年对主义的信仰》,《民国日报》(广州版)之副刊“现代青年”第43期,1927年2月28日。
    ④蒲良柱:《一般青年对主义的信仰》,《民国日报》(广州版)之副刊“现代青年”第43期,1927年2月28日。
    ⑤《民意总检查统计结果》,《中央日报》1929年4月22日。
    ①孙科:《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经过》,《孙科文集》(第一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版,第102页。
    ②关于国民党党员的来源情况,可参阅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27—31页。
    ③胡汉民:《清党之意义》,《中央半月刊》1927年第2期,第5—6页。
    ④萧鹤声:《北伐后的“三民主义训练班”》,《济宁市市中区文史资料》第6辑,1990年2月版,第165页。
    ⑤参阅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38—39页。
    ⑥陈立夫:《过去党务失败之原因与今后吾人应有之努力》,《中央党务月刊》1932年第52期,选录,第859—860页。
    ①朱佑慈等:《何廉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2月版,第89—90、197页。
    ②溥:《总理遗教已埋藏了》,《自由言论》1933年第1卷第8期,第6页。
    ③《中山文教馆筹备经过》,秦孝仪主编:《孙哲生先生文集》(第四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90年10月版,第386页。
    ④吴铁城:《党员须知之读与讲》,《中央党务公报》第6卷第11期,第5页。
    ⑤《社论:祝国民党六全代会》,《大公报》1945年5月5日第2版。
    ①[美]约翰·司徒雷登著、程宗家译《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北京出版社出版1982年4月版,第155页。
    ②[美]约翰·司徒雷登著、程宗家译《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北京出版社出版1982年4月版,第184页。
    ③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2月版,第402—403页。
    ④陈立夫:《成败之鉴——陈立大回忆录》,正中书局1994年6月版,第169页。
    ⑤黄明同、卢昌健著:《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104页。
    ⑥王赐余:《孙中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比较观》,《北平日报》1928年第9月1日第6版。
    ⑦何兹全:《爱国一书生·八十五自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113、217页。
    ①季啸风、沈友益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第28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33页。
    ②郭影秋口述、王俊义整理:《往事漫忆——郭影秋回忆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第21页。
    ③蒋介石:《唤醒党魂发扬党德与巩固党基》,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4月版,第1215页。
    ④何兹全:《爱国一书生·八十五自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189页。
    ⑤蒋介石:《军事改革之基本精神与要点》(上),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4月版,第1929页。
    ⑥蒋介石:《对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4月版,第2247页。
    ①关于国民党内部的派系纷争可参阅金以林:《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蒋介石“最高领袖”地位是如何确立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②萧明新:《<三民主义的学术运动>发凡》,《再造》1929年第30期第32页;蒋廷黻:《蒋廷黻回忆录》,岳麓书社出版2003年9月版,第116页。
    ③何兹全:《爱国一书生·八十五自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第35页。
    ④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等编:《苏联<真理报>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选辑(1927年—1937年)》第二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6月版,第66页。
    ⑤叶楚伧:《纪念总理诞辰与研究三民主义》,《中央周刊》1939年第2卷第16期,第2页。
    ⑥张九如:《请出总理遗教来训斥汪精卫并告国人》,《中美周刊》1939年第1卷第14期,第14页。
    ⑦冯玉徉:《我所认识的蒋介石·冯玉祥自传(第三卷)》,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7月版,第233页。
    ①《中国国民党招考党务及地方行政人员广告》,《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5月16日第2版。
    ②《国民党考试党务行政人员情形》,《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5月16日第6版。
    ③《民政厅课吏馆章程》,《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7月25日第3版。
    ④杨学为等编:《中国考试制度史资料选编》,黄山书社1992年8月版,第810、840—844页:《考试院公布各种考试条例》,《中央日报》1931年1月26日、2月3日、2月4日、2月5日。
    ⑤《山东省县长考试投考人员报名规则》,《中央日报》1929年10月6日、8日。
    ⑥《法官初试典试委员会布告》,《中央日报》1930年10月16日:《江西省政府考试县长布告》,《中央日报》1930年1月24日。
    ⑦《考试院公报》1931年第1—3期,转引自肖如平:《国民政府考试院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5月版,第87—88页。
    ⑧戴季陶:《第一届高等考试的经过与感想》,《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7期,报告,第1946页:又见《中央周报》1931年第167期,第5页。
    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874页。
    ⑩王震辉编:《留学须知》,中国文化服务社1946年8月版,第73、92页。
    ①觉民:《本省举行县长考试》,《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23期,时事评述,第1页。
    ②黄绍竑:《五十回忆》,岳麓书社1999年4月版,第143页。
    ③戴季陶:《第一届高等考试的经过与感想》,《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7期,报告,第1946页;又见《中央周报》1931年第167期,第5页。
    ④详情参阅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239—244页。
    ⑤1943年6月14日,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常委委员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党员誓词内容为:“余誓以至诚,遵奉总理遗嘱,信仰本党主义,严遵本党党章,服从总裁命令。如有违背誓言,愿受本党最严厉之处分”。《中国国民党党员宣誓条例》,《中央党务公报》第5卷第14期,第38页。
    ⑥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版,第780页。
    ⑦《徐州独支农运报告》,中央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第5册),1988年5月,第295—296页。
    ①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三版),东北书店1948年10月版,第9页。
    ②曾盛錤:《怎样做一个国民党党员》,《广州民国日报》1927年3月22日副刊《现代青年》第61期。
    ③沈俊容:《三民主义的宣传方法》,《行易月刊》1944年第1卷第2期,第14页。
    ④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第274页。
    ⑤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三版),东北书店1948年10月版,第29—30页
    ①《黄包车夫居然大讲三民主义》,上海市档案馆藏,D2—0—491—722。
    ②振:《神化佛化的三民主义》,《革命军人周刊》1928年第9期,第10页。
    ③振:《神化佛化的三民主义》,《革命军人周刊》1928年第9期,第9页。
    ④罗皑岚著、叶雪芬编选:《诱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1月版,第101页。
    ⑤罗皑岚著、叶雪芬编选:《诱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1月版,第104页。
    ⑥罗皑岚著、叶雪芬编选:《诱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1月版,第105页。
    ⑦陆耀东、孙党伯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大辞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版,第260页。
    ①陈公洽:《心理建设与县政研究》,福建省政府秘书处印行1942年3月版,第11页。
    ②《今后发展党务的途径》,《中央党务公报》第2卷第4期,第2—4页。
    ③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3月版,第8页。
    ④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第277页。
    ①《团长对宣传工作的指示》,《青年通讯》1942年第2卷第1期,第4页。
    ②蒋介石:《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概要》,《先总统蒋公全集》第一册,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4月版,第467页。
    ③蔡诚编《两位老共产党员的奋斗一生》,曹铀设计工作室承印2000年,第149页。
    ④《中国国民党广东特别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口号》,《广州民国日报》1927年5月3日第3版。
    ⑤《民国日报》1926年7月16日;又见李默庵《李默庵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10月版,第39页。
    ⑥《蒋介石到蚌记》,《晨报》1927年6月20日第3版。
    ⑦蒋廷黻著:《蒋廷黻回忆录》,岳麓书社出版2003年9月版,第116页。
    ⑧张冠英:《由读遗嘱看书籍呼口号说到CY》,《广州民国日报》1927年3月26日副刊《现代青年》第64期。
    ①济南市档案馆编:《勿忘国耻:济南“五三”惨案档案文献选辑》,济南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144页。
    ②《中央宣传部颁发宣传大纲及标语办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4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85页。
    ③《中央宣传部颁发宣传大纲及标语办法》,《中央日报》1928年5月21日。
    ④《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三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3期,报告,第814页。
    ⑤《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九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1年第39期,报告,第2321页。
    ⑥《总理逝世五周年纪念宣传大纲》,《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9期,专载,第65页。
    ⑦《大学院通告》,《大学院公报》1928年第1卷第7期,第2页。
    ①《三民主义考试答案》,《申报》1928年6月27日。
    ②《学生义勇军教育纲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第1268页。
    ③《颁发各级党部应用标语,通饬知照》,《中央党务月刊》1933年第62期,通令及通告,第1889页。
    ④《颁发各级党部应用标语,通饬知照》,《中央党务月刊》1933年第62期,通令及通告,第1890页。
    ⑤《军人党员宣誓办法》,《中央党务公报》第1卷第16期,第26—27页。
    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代电——各种集会口号》,《军人党务通讯》1940年第1期,法令,第45页。
    ⑦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第十册)》,台北:兰溪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5月版,第5898页。
    ⑧《三民主义宣传大纲》,载《政治训练大纲》,出版年月不详,第7页。
    ①《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五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29年第12期,报告,第15页。
    ②《中央曾委员养甫演说》,《湖南党务月刊》1931年第1期,纪事,第5页。
    ③《谭委员常恺演说》,《湖南党务月刊》1931年第1期,纪事,第6页。
    ④《中央宣传部工作经过(二月份)》,《中央党务月刊》1930年第20期,报告,第96页。
    ⑤《令各县市党部多制永久性标语》,《湖北党务月刊》1930年第14期,文书,第46页。
    ①《江阴县党部三月份工作概况》,《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15期,党务消息,第95页。
    ②《宝山县党务整理委员会七月份第三周工作概况》,《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28期,党务消息,第98页。
    ③《涟水县党部四月份第二周工作概况》,《江苏党务周刊》,1930年第15期,党务消息,第91页。
    ④《总理逝世六周年首都各界纪念大会》,《中央日报》1931年3月3日。
    ⑤《总理首次起义纪念》,《中央日报》1933年9月8日。
    ⑥海口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海口市志(下册)》,方志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1385页。
    ⑦《首都各界今晨举行总理逝世纪念大会》,《中央日报》1933年3月12日第2张第3版。
    ⑧《三民主义宣传周工作计划大纲》,《青年通讯》1941年第1卷第6期,第59—60页。
    ⑨《中央团部订颁首届青年节宣传大纲》,《中央党务公报》第6卷第7期,第25页。
    ⑩王云五主编、刘延涛编:《民国于右任先生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1981年1月版,第130页。11如《中央周刊》1939年第1卷、第41期第13页;第42—43期,第6页;第45期,第14页;第2卷第6期,第5页。
    12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出版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82页。
    ①参阅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4/706778/9/0/9.shtml。
    ②黄季陆:《黄季陆先生怀往文集》,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年5月版,第40页。
    ③朱其华:《一九二七年底回忆》,上海新新出版社1933年5月版,第238—244页。
    ①朱其华:《一九二七年底回忆》,上海新新出版社1933年5月版,第245页。
    ②朱其华:《一九二七年底回忆》,上海新新出版社1933年5月版,第238页。
    ③孙绍权:《总理逝世二周年,我们应该怎样纪念》,《广州民国日报》1927年3月20日副刊《现代青年》第54期。
    ④广春楼主著、詹翘主编:《八十自述》,台南:儒异设计印刷(非卖品),2003年8月版,第284页。
    ⑤宁恩承:《百年回首》,东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348页;又见刘绪贻口述、余坦坦整理:《萧声剑影:刘绪贻口述自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第221页。
    ⑥萧公权:《问学谏往录》,黄山书社2008年1月版,第124页。
    ⑦宁恩承:《百年回首》,东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349页。
    ①蔡省三、曹云霞:《蒋经国系史话》,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88年3月版,第193—194页。
    ②陈遵妫:《畴界老牛回忆录》(一),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北京文史资料》(第71辑),北京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39页。
    ③蒋梦麟:《西湖·新潮》,岳麓书社2000年9月版,第173页。
    ④参阅郝在今:《中国秘密战》,作家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394页。
    ①陈立夫:《过去党务失败之原因与今后吾人应有之努力》,《中央党务月刊》1932年第52期,选录,第858页。
    ①周恩来:《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1939年8月4日),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第46页。
    ②董必武:《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董必武选集》编辑组:《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版,第30页。
    ①罗刚:《蒋总统对于三民主义体系的启示》,见中华美术院编《哲学论集》,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76年7月,第62页。
    ①社论:《大学之基本概念》,《中央日报》1932年6月14日。
    ②孙中山自1894年11月成立兴中会后,数易其名,几度更张。1905年8月改为同盟会,1912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1914年7月称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改称中国国民党,到1924年又再次进行改组,并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③[美]约翰·司徒雷登著、程宗家译:《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北京出版社出版1982年4月版, 第204页。
    《天津市委宣传部纪念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鲁迅逝世二十周年通知学习文件》,天津市档案馆藏:X3—C—6299。
    《教厅令禁止采用中华出版新中华建国方略》,天津市档案馆藏,J252—1—765。
    《修正孙中山传略一种》,天津市档案馆藏,J252—1—202。
    《各机关团体开会时应悬国父遗像读遗嘱唱国歌》,天津市档案馆藏,J128—3—7488。
    《市党整委会函为查各游艺娱乐场等》,天津市档案馆藏,J96—1—1130。
    《举行纪念周应恭读总理遗嘱,不得谱入歌曲》,天津市档案馆藏,J252—1—356
    《总理纪念周条例》,天津市档案馆藏,J25—3—127。
    《总理诞辰纪念大会函嘱取遗教摘要》,天津市档案馆藏,J131—1—402。
    《天津党部函请增印三民主义三字经分发所属以广宣传》,天津市档案馆藏,J110—2—2114。
    《财政部盐政总局代电》,天津市档案馆藏,J138—1—2787。
    《禁止商务出版初中新时代三民主义教科书修正本》,天津市档案馆藏,J252—1—913。
    《刊印三民主义摘要表解工料费》,天津市档案馆藏,J92—1—3090。
    《武汉市政府训令》,武汉市档案馆藏,全宗号:9,目录号:10,卷宗号:6。
    《武汉征印三民主义筹备会议记录》,武汉市档案馆藏,全宗号:9,目录号:10,卷宗号:6。
    《为奉令认印三民主义呈复监核由》,武汉市档案馆藏,全宗号:9,目录号:10,卷宗号:6。
    《北平特别市公安局关于本局设立三民主义研究会应赓续进行的训令》,北京市档案馆藏,J181—020—01423。
    《河北高等法院关于总理纪念周演说改订为请读总理遗教或工作报告的训令》,北京市档案馆藏,J191—002—15482。
    《北平特别市教育局奉发核定句读之孙中山总理遗嘱的训令》,北京市档案馆藏,J004—001—00329。
    《依据训政时期约法关于国民教育之规定确定其实施方针案》,北京市档案馆藏,J029—003—00418。
    《北平市教育局请国民党河北省党部等单位惠赠“总理遗教”、“总裁言论”等书籍与宣传品的函件》,北京市档案馆藏,J004—004—00182。
    《大总统申令》,北京市档案馆藏,J004—001—00122。
    《教育部饬第一七七号》,北京市档案馆藏,J004—001—00122。
    《教育部饬第四五九号》,北京市档案馆藏,J004—001—00122。
    《北方杂志社总理遗墨筹印委员会》,北京市档案馆藏,J085—002—8171。
    《北平市公安局内一区警察署关于张坡臣等售卖翻印三民主义书一案的呈》,北京市档案馆藏,J0181—021—2880;
    《北平市师范学校学生阅读“三民主义”报告》,北京市档案馆藏,J004—002—02152。
    《私立朝阳学院六篇<三民主义阅读报告>的文章》,北京市档案馆藏,J027—001—00013。
    《中国国民党江苏省执行委员会训令》,苏州市档案馆藏,I01—016—0047—036。
    《吴县警察局训令》,苏州市档案馆藏,I03—003—0068—0026。
    《中国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推行“三民主义一万册运动”实施办法》,苏州市档案馆藏,I01—016—0047—037。
    《为函请代销三民主义》,苏州市档案馆藏,I14—003—0449—024。
    《1945—1947年吴县田业改进会收支报告》,苏州市吴中区档案馆藏,L01—01—201。
    《昆山县政府关于切结王阿本、邱-赵租田纠葛的司法状纸及笔录》,昆山市档案馆藏,005-1-73。
    《上海市教育局有关各级学校增加党义课程暂行通则及党义征文竞选简则》,上海市档案馆藏,Q235—1—306。
    《上海市社会局关于各单位认购三民主义总理遗教书籍的文件》,上海市档案馆藏,Q6—15—580。
    《中央宣传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国国民党第四届六中全会,1935年10月),上海市档案馆藏,Y8-1-2。
    《黄包车夫居然大讲三民主义》,上海市档案馆藏,D2—0—491—722。
    《为催报征印三民主义结果事》,上海市档案馆藏,Q129—11—26。
    《饬令从速呈报征印三民主义结果事》,上海市档案馆藏,Q129—11—26。
    《陪都出版界响应征印三民主义认印办法》,上海市档案馆藏,Q129—11—26。
    《三民主义青年团上海支团部筹备处命令》,上海市档案馆藏,Q129—11—26。
    《三民主义青年团上海支团部筹备处扩大征印三民主义办法》,上海市档案馆藏,Q129—11—26。
    《中央宣传部核定句读总理遗嘱文书》,上海市档案馆藏,Q215—1—6764。
    《三青团上海支团九分团部发下级区队三各种命令融洽上下级关系之规定》,上海市档案馆藏,Q129—11—35。
    《上海市民政局与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委会各区公所等单位关于征印党义书刊事项的来往文书》,上海市档案馆藏,Q119—2—632。
    《上海市政府关于征印总理遗教文件》,上海市档案馆藏,Q1—17—793。
    《上海市社会局关于要求认购三民主义总理遗教等书籍的通知》,上海市档案馆藏,Q6—31—260。
    《浙江难民救济会关于征印总理遗教问题与赈济委员会第一救济区特派员事务所来往函》,上海市档案馆藏,Q113—2—20。
    《关于尊称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的训令》,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29—68。
    《关于研讨国父学术思想致重庆特别市党部的函》,重庆市档案馆藏,0051—3—70。
    《征印总理遗教及总裁言论缘起》,重庆市档案馆藏,0126—2—94。
    《关于征印总理遗教总裁言论的公函》,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11—53。
    《关于转发三民主义实施办法及竞赛奖励办法的令》,重庆市档案馆藏,0052—1—18。
    《关于重庆市工务局等印刷遗教言论两书出版》,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11—53。
    《关于催发重庆市警察局各员订购总理遗教》,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11—53。
    《关于抄发中宣部印行总理遗教及总裁言论办法的函》,重庆市档案馆藏,0054—1—487。
    《关于设置三民主义研究院作集体研究以建立三民主义科学体系提案》,重庆市档案馆藏,0051—2—611。
    《关于总理遗教及总裁言论的奖励办法》,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11—53。
    《关于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认印简则的呈函》,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11—53。
    《关于为响应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在银社上演<万世师表>》,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28—63。
    《关于举行平剧公演推进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13—105。
    《为奉令催缴认印三民主义价款通知》重庆市档案馆藏,0084—1—722。
    《关于报送征印三民主义个人负担经费的公函》,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11—53。
    《为征印三民主义一百万册运动函请惠予协助并饬所属踊跃认印》,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11—53。
    《为三民主义青年团征印三民主义一百万册运动一案转请查照》,重庆市档案馆藏,0053—11—53。
    《民国日报》(上海版)、《广州民国日报》、《大公报》、《益世报》、《中央日报》、 《申报》、《晨报》、《前线日报》、《北平日报》、《中山日报》、《解放日报》、《团结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苏中友好》、《安徽教育行政周刊》、《动员周刊》、《向导》、《国立四川大学校刊》、《黄埔》、《建国月刊》、《复兴月刊》、《三民半月刊》、《新国民》、《新声》、《新生命》、《自由言论》、《民意周刊》、《民报》、《中外杂志》、《新时代月刊》、《大同杂志》、《广益丛报》、《大同报》(上海)、《时事半月刊》、《社会部公报》、《建设研究》、《三民主义半月刊》、《省行通讯》、《时代思潮》、《文化先锋》、《一条心》、《越王魂半月刊》、《云南教育周刊》、《浙江战时教育文化月刊》、《政工周报》、《指导通讯旬刊》、《中央党务公报》、《中央党务月刊》、《中央周报》、《绍中校刊》、《中央周刊》、《读书通讯》、《中华基督教教育季刊》、《行易月刊》、《战士月刊》、《妇女生活》、《大路半月刊》、《江津青年》、《军事与政治》、《新亚细亚》、《每周评论》、《语丝》、《政治周报》、《世界杂志》、《出版界》、《出版通讯》、《东方杂志》、《教育杂志》、《青年通讯》、《革命军人周刊》、《革命青年》、《民众教育通讯》、《中国学生论丛》、《革命文献丛刊》、《图书评论》、《新月》、《再造》、《湖南党务月刊》、《中关周刊》、《观察》、《云南党务周报》、《山西民众教育》、《湘潭党务月刊》、《福建教育周刊》、《党务周报》、《江苏党务半月刊》、《财政部财政日刊》、《政治生活》、《中央印制厂月刊》、《大学院公报》、《中央政治学校校刊》、《立法专刊》、《现代评论》、《中央团讯》、《党务通讯半月刊》、《民族文化》、《战时文化》、《湖北教育厅公报》、《河南教育》、《河北省教育公报》、《河北工商月报》、《四川省政府公报》、《江苏省政府公报》、《贵州党务旬刊》、《广东省政府公报》、《河北省政府公报》、《农矿公报》、《山西建设公报》、《津浦铁路公报》、《国防月刊》、《广西省政府公报》、《贵州党务旬刊》、《湖北党务月刊》、《湖北党务周报》、《安徽党务》、《军人党务通讯》、《市政公报》、《教育通讯》、《江苏党务周刊》、《儿童世界》、《红旗》、《中央半月刊》、《图书汇报》。
    《出版史料》第二辑,学林出版社1983年12月版。
    《董必武选集》编辑组:《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版。
    《冯玉祥选集》编辑委员会:《冯玉祥选集》,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
    《罗家伦先生文存》编辑委员会:《罗家伦先生文存》第1、6册,国民党党史会1976、1988年12月版。
    《谭平山文集》编辑组:《谭平山文集》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版。
    《中国共产党党史工作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党史工作年鉴2001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录(第1—17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 员会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广东文史资料》第42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版。
    《中山大学学报》编委会编:《孙中山年谱》,大东图书公司1980年10月版。
    [美]约翰·本杰明·鲍惠尔著、尹雪曼等译:《在中国二十五年——上海<密勒氏评论报>主持人鲍惠尔回忆录》,黄山书社2008年9月版。
    [美]约翰·司徒雷登著、程宗家译:《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北京出版社出版1982年4月版。
    [苏]维什尼亚科娃—阿基莫娃著、王驰译:《中国大革命见闻——苏联驻华顾问团译员的回忆》(1925—192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7月版。
    [苏]亚·伊·切列潘诺夫著:《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一个驻华军事顾问的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5月版。
    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等编:《苏联<真理报>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选辑(1927年—1937年)》第二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6月版。
    柏杨口述、周碧瑟执笔:《柏杨回忆录》,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7年7月版。
    包惠僧:《包惠僧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版。
    北京大学等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会议记录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北京大学等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教学、科研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北京大学中国名人丛书编委会编:《风雨年代》,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0年7月版。
    北京市档案馆编:《北京市档案馆指南》,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年4月版第73页。
    蔡诚编:《两位老共产党员的奋斗一生》,曹铀设计工作室承印2000年。
    蔡省三、曹云霞:《蒋经国系史话》,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88年3月版。
    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5—6),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曹锦清编:《民权与国族——孙中山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陈伯中编:《郑彦桑八十年》,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1月版。
    陈布雷:《陈布雷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09年9月版。
    陈存恭等访问:《刘象山先生访问纪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年9月版。
    陈立夫:《成败之鉴——陈立夫回忆录》,正中书局1994年6月版。
    陈天锡:《迟庄回忆录》,《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文海出版社1984年。
    陈天锡:《戴季陶先生编年传记》,《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43辑,文海出版社。
    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中华书局1991年8月版。
    陈旭麓、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版。
    陈旭麓:《陈旭麓文集》(第四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版。
    程思远:《我的回忆》,华艺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程思远:《政海秘辛》香港南粤出版社1988年1月版。
    程一鸣:《程一鸣回忆录》,群众出版社1979年7月版。
    冯友兰:《三松堂自序》,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版。
    冯玉祥:《我的生活》,岳麓书社出版社1999年4月版。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冯玉祥自传(第三卷)》,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7月版。
    凤冈及门弟子编:《三水梁燕孙先生年谱》(上册),《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民
    国丛书》第二编第85册,上海书店1990年12月版。
    傅振伦:《蒲梢沧桑·九十忆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高军等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资料选辑》(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版。
    高良佐:《孙中山先生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
    公安部档案馆编注:《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群众出版社1991年8月版。
    广春楼主著、詹翘主编:《八十自述》,台南:儒异设计印刷(非卖品),2003年8月版。
    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青运史研究委员会编:《广东青年运动历史资料》(一),广东省档案馆广东青运史研究委员会1986年9月版。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编:《朱执信集》(上册),中华书局出版1979年1月版。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历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年谱》,中华书局1980年7月版。
    广州市地方史学会、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广州地方史文集》(第一辑),广州市地方史学会1984年4月版。
    郭长海等编:《柳亚子文集补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8月版。
    郭太风著:《王云五评传》,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9月版。
    郭廷以等访问:《邓家彦先生访问纪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6月版。
    郭廷以等访问:《马超俊先生访问纪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4月版。
    郭廷以口述、张朋园等整理:《郭廷以口述自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郭影秋口述、王俊义整理:《往事漫忆——郭影秋回忆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
    国民党党史会编:《张溥泉先生全集》(续编),中央文物供应社1982年12月版。
    国民党党史会编:《革命文献》第69辑,中央文物供应社1976年6月版。
    国民党党史会编:《革命文献》第79辑,中央文物供应社1979年6月版。
    国民党党史会编:《国父全集》第1—5集,中央文物供应社1973年6月至1981年8月版。
    韩作荣主编:《汗与泪痕》(下册),新世纪出版社1999年4月版。
    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补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版。
    郝在今:《中国秘密战》,作家出版社2005年1月版。
    何启治、李晋西编:《生正逢时:屠岸自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4月版。
    何兆武口述、文靖撰写:《上学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8月版。
    何兹全:《爱国一书生·八十五自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侯外庐:《韧的追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10月版。
    胡晓风等编:《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
    黄季陆:《黄季陆先生怀往文集》,传记文学出版社1986年5月版。
    黄仁霖:《蒋介石特勤总管回忆录》,团结出版社2009年5月版。
    黄绍竑:《五十回忆》,岳麓书社1999年4月版第186页。
    黄彦编:《孙文选集》,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季啸风、沈友益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第
    28、49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济南市档案馆编:《勿忘国耻:济南“五三”惨案档案文献选辑》,济南出版社2003年4月版。
    冀汸:《血色流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蒋梦麟:《蒋梦麟自传:西潮·新潮》,岳麓书社2000年9月版。
    蒋梦麟:《蒋梦麟自传:西潮与新潮》,团结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蒋梦麟著、明立志等编:《蒋梦麟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5月版。
    蒋廷黻:《蒋廷黻回忆录》,岳麓书社2003年9月版。
    蒋永敬:《民国胡展堂先生汉民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1月版。
    金城:《延安交际处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金克木:《游学生涯》,东方出版社2008年8月版。
    居正编:《清党实录》,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3辑第26册,文海出版社。
    雷震著:《雷震回忆录》,七十年代杂志社1978年12月版。
    李默庵:《李默庵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李新总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中华民国大事记》第4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2月版。
    李英敏:《五月的鲜花》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版。
    梁寒操:《梁寒操先生文集》,国民党党史会1983年。
    岭南文库编委会编:《孙中山文粹》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刘大鹏著、乔志强标注:《退想斋日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6月版。
    刘俐娜编:《顾颉刚自述》,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
    刘绪贻口述、余坦坦整理《萧声剑影:刘绪贻口述自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
    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学林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刘真主编:《留学教育—中国留学教育史料》,国立编译馆1980年7月版。
    刘作忠编:《挽孙中山先生联选》,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罗皑岚著、叶雪芬编选:《诱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1月版。
    罗刚编著:《中华民国国父实录》罗刚先生三民主义奖学金基金会1988年7月版。
    罗家伦:《逝者如斯集》,传记文学出版社1967年9月版。
    罗家伦主编:《国父年谱》(增订本,上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85年11月版。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8月版。
    茅家琦等著:《孙中山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
    孟庆鹏编:《孙中山文集》,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民革中央宣传部:《回忆与怀念——纪念孙中山先生文章选辑》,华夏出版社1986年9月版
    穆藕初等著、赵靖主编:《穆藕初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
    南京市档案馆中山陵园管理处:《中山陵档案史料选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版。
    宁恩承:《百年回首》,东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
    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钱理群、严瑞芳:《我的父辈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钱穆:《钱宾四先生全集》第41册《文化与教育》,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98年版。
    秦孝仪主编:《孙哲生先生文集》(第四册),中央文物供应社1990年10月版。
    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史料丛编》之《太平杂志》第1卷,国民党党史会1976年12月版。
    青岛市青年运动史工作委员会、共青团青岛市委青年运动史办公室编:《风起云涌撼
    岛城:青岛教员学生反甄审运动专辑》,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4月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文学史料》丛刊编辑组:《新文学史料》第3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5月。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10月版。
    萨孟武:《中年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
    沙东迅:《粤海抗战史谭(沙东迅广东抗战史学论文选集)》,中国文史出版2005年8月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史资料丛刊编辑部编:《党史资料丛刊》1984年第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
    上海书店出版社编:《民国世说》(《论语》选粹·札记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1月版。
    尚明轩等编:《孙中山生平事业追忆录》,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
    沈云龙:《耘农七十文存》,《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839辑,文海出版社。
    沈云龙访问:《傅秉常先生访问纪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年2月版。
    世界知识社编辑:《苏加诺演讲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年9月版。
    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10月版。
    舒新城编:《近代中国教育史料补编》,《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民国丛书》第二编第46册,上海书店1990年12月版。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上卷),昭明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1月版。
    宋庆龄:《宋庆龄选集》(下集),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第一卷·现代部分·上册),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苏锡文主编、董世芳校订:《郑彦菜先生年谱初稿》,传记文学出版社1991年1月版。
    孙科:《孙科文集》(第一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
    孙思白主编:《红楼风雨(北大“一二九”历史回顾)》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5月版。
    孙穗芳主编:《国父孙中山先生纪念集》,华人国际新闻出版集团2003年9月版。
    孙中山:《建国方略》,中国长安出版社2011年3月版。
    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版。
    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华文出版社1992年8月版。
    陶希圣:《潮流与点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汪原放:《回忆亚东图书馆》,学林出版社1983年11月版。
    王世家编,《青年必读书——一九二五年<京报副刊>二大征求资料汇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王学珍、张万仓编:《北京高等教育文献资料选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王仰清、许映湖编:《邵元冲日记(1924——193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王云五:《谈往事》,传记文学出版社1970年9月版
    王云五等:《我怎么认识国父孙先生》,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6月版
    王云五主编、刘延涛编:《民国于右任先生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1981年1月版。
    吴铁城:《吴铁城回忆录》,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1月版。
    吴相湘:《孙逸仙先生传》,远东图书公司1982年12月版。
    吴玉章:《吴玉章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11月版。
    夏东元编著:《郑观应年谱长编》(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萧超然等编:《北京大学校史(1898—1949)》,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10月版。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黄山书社2008年1月版。
    萧玉灿:《殊途同归》,地平线出版社1981年8月版。
    徐懋庸:《徐懋庸回忆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7月版。
    徐雪筠等译编:《上海近代社论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海关十年报告>译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3月版。
    许倬云口述、李怀宇撰写:《许倬云谈话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
    杨学为等编:《中国考试制度史资料选编》,黄山书社1992年8月版。
    姚渔湘著:《胡汉民先生传》,中央文物供应社1954年5月版。
    于右任:《悼念吴稚晖先生》,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130),文海出版社1975年3月版。
    于右任:《国父行谊》,《革命先烈阐扬国父思想论文集》(第一册),中华民国各界纪念国父百年诞辰筹备委员会1965年11月。
    余炎光:《朱执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版。
    俞辛焞等编译:《孙中山在日活动密录—日本外务省档案》(1913·81916·4)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曾景忠、梁之彦选编:《蒋经国自述》,团结出版社2005年1月版。
    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第6—10册),台北:兰溪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5月版。
    张国焘:《我的回忆》(第一册),现代史料编刊社1980年11月。
    张静庐:《在出版界二十年》,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版。
    张令澳:《侍从室回梦录》,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10月。
    张朋园等访问:《郭廷以先生访问纪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8年6月版。
    张朋园等访问:《任以都先生访问纪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年12月版。
    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4年4月版。
    张申府:《张申府文集》(第一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
    张树年:《张元济年谱》,商务印书馆1991年12月版。
    张元济:《张元济日记》,商务印书馆1981年9月版。
    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2月版。
    郑超麟著、范用编:《郑超麟回忆录》(上),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
    郑彦菜:《往事忆述》,传记文学出版社1978年6月版。
    政协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北平地下党斗争史料》,北京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政协湖北省孝感市委员会:《杨玉清文史著述选》,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党史人物传》第6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
    辑(1917—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
    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9月版。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版。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版。
    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第八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第六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第七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冯玉祥日记》(1—5),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1月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蒋介石年谱初稿》,档案出版社出版1992年12月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录》(第2—37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教育1、2),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5月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文化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1、3),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4月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3编、教育1),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3编、政治5),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四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市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教育1),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9月版。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编:《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5期(总16号),科学出版社1957年10月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孝感市委员会编:《杨玉清文史著述选》,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等编:《辛亥革命史丛刊》第三辑,中华书局1981年8月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上),中华书局1979年5月版。
    中国孙中山研究学会编:《孙中山和他的时代——孙中山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下册),中华书局1989年10月版。
    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一),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6月版。
    中华民国各界纪念国父百年诞辰筹备委员会:《革命先烈先进阐扬国父思想论文集》(第一册),1965年11月。
    中华民国各界纪念国父百年诞辰筹备委员会学术论著编纂委员会编:《国父年谱》,1965年11月版。
    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编:《黄季陆先生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俊人印刷事业有限公司1986年4月版。
    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编:《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5年8月版。
    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编:《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1919年正月至二月, 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4年版。
    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1—11集,中华书局1981年8月至1986年7月版。
    中山大学学报编委会编:《孙中山年谱》,香港大东图书公司出版1980年10月版。
    中央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第1册,(中共上海区委文件1925—1926),1986年4月。
    中央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第5册,(1925—1926),1988年5月。
    中央统战部、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下),档案出版社1986年5月版。
    钟离蒙、杨凤麟主编:《中国现代哲学史料资料汇编》(第一集第一册),辽宁大学哲学系1981年7月。
    周佛海:《周佛海日记全编》(上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8月版。
    周世辅:《周世辅回忆录》,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3年4月版。
    周天度编:《沈钧儒文集》,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朱佑慈等:《何廉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2月版。总理奉安专刊编纂委员会编:《总理奉安实录》,南京出版社2009年4月版
    邹鲁:《回顾录》,岳麓书社2000年9月版。
    邹韬奋著、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韬奋全集》(第十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左舜生:《春风燕子楼——左舜生文史杂记》,学林出版社1997年12月版。《济宁市市中区文史资料》(第6辑),1990年2月版。
    《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第87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3年版。
    烟台地区行政公署出版办公室编:《胶东风云录》,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10月版。
    郑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郑州文史资料》(第4辑),《冯玉祥在郑史料专辑》,1988年10月。
    政协安徽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纪念柏文蔚先生》,1986年5月。
    政协北京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北京文史资料》(第71辑),北京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政协甘肃省民勤县委员会文史资料上作委员会:《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版。
    政协甘肃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1963年10月版。
    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文史编辑委员会:《中山文史》(总第10辑),纪念孙中山先
    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专辑,1986年11月版。
    政协广东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广东文史资料》(第15辑),1964年10月。
    政协广东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广东文史资料》(第25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10月版。
    政协湖南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版。
    政协江苏省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在中山先生身边的日子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版。
    政协昆山县委员会文史征集委员会编:《昆山文史》(第5辑),1986年9月版。
    政协潞城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潞城文史资料》(第7辑),潞城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9年10月版。
    政协蕲春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蕲春文史资料》(第3辑),1989年12月版。
    政协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二十三册文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8月版。
    政协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十二册政府·政党),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8月版。
    政协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01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
    政协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中华书局1960年11月版。
    政协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89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年5月版。
    政协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文史资料出版社1961年10月版。
    政协上海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市文史资料选辑》(第49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
    政协上海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第1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政协上海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1月版。
    政协上海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2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2月版。
    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团结报》等编:《中山先生轶事》,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 11月版。
    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第7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政协咸阳市委员会、武功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辛亥革命前后的焦易堂先生》1992年10月版。
    政协镇巴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组:《镇巴文史资料(第2辑)》1988年11月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一集),文史资料出版社1961年10月版。
    《上海青年志》编纂委员会编:《上海青年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4月版。
    《上海孙中山宋庆龄文物图录》,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世界书局图书汇报》,出版年月不详。
    《正中书局抗战后出版图书总目》,《出版界》1943年第1卷8-9合刊。
    北京图书馆等合编:《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政治、中小学教材),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4月版。
    曹鹤龙、李雪映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图书总目:1932—1994》,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10月版。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999年9月版。
    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省志·孙中山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出版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
    海口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海口市志(下册)》,方志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何多源:《中文参考书指南》,《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民国丛书》第一编第100册,上海书店1990年12月版。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长阳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2年版。
    湖北省立图书馆编:《湖北省立图书馆图书目录》1929年1月版。
    嘉定县教育会编:《嘉定县教育会图书目录》1933年5月版。
    交通大学图书馆编:《交通大学图书馆目录》1934年版。
    李松林主编:《中国国民党史大辞典》,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版。
    刘寿林等编:《民国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95年8月版。
    陆耀东、孙党伯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大辞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版。
    南京图书馆书目部编:《孙中山著作及研究资料索引》1986年。
    平心编:《全国总书目》,生活书店1935年11月版。
    秦海轩主编:《晋城市志》中华书局1999年8月版。
    秦孝仪主编:《中国现代史辞典·史事部分》,近代中国出版社1987年6月版。
    商务印书馆编:《图书汇报》第5号1935年8月;第6号1936年3月;新7号1937年5月出版。
    商务印书馆编《商务印书馆图书目录1897—1949》,商务印书馆1981年5月版
    上海九州书局编:《九州书局图书目录》,出版年月不详。
    上海市商会商业图书馆编:《上海市商会商业图书馆中文图书目录》1935年出版。
    苏爱荣、刘永为编:《孙中山研究总目》,团结出版社1990年3月版。
    苏州图书馆编:《苏州图书馆图书目录》1929年5月版。
    厦门大学图书馆编:《厦门大学中文图书目录》1931年。
    新亚图编审部:《新亚流通图书馆图书目录》1941年5月。
    张磊编:《孙中山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张宪文等主编:《中华民国史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1月版。
    正中书局编:《正中书局图书目录》,正中书局,1935年。
    中法大学图书馆编:《中法大学图书馆中文书目》1933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1990年12月版。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版。
    中华书局编:《中华书局图书目录》第1号1935年3月,第6号1937年4月,第7号1939年1月,第13号1947年7月。
    中山大学图书馆等编:《孙中山著作及研究书目资料索引》(内部资料)1979年。
    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厅图书室编:《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厅图书目录》(三十年度),新中印刷公司1942年8月版。
    重庆市图书馆编《抗战时期出版图书目录》(1937—1945),1957年3月版。
    《哀思录》第二编,第二卷唁电函电,出版年月不详。
    《地方自治法规》,1931年青浦编印。
    《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工作报告》,1931年10月。
    《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甲编:教育总述,开明书店1934年5月版。
    《国父实业计划研究报告》,国父实业计划研究会1943年8月印。
    《建国大纲重要宣言:总理遗教》,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印(出版年月不详)。
    《九年来的三民主义青年团》,《党团统一组织重要文献》,出版年月不详。
    《廖仲恺集》,1926年出版,出版社不详。
    《民权初步摘要》,国民大会秘书处1948年3月版。
    《三民主义丛书编纂委员会工作报告》,1945年5月。
    《三民主义提要》、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1929年10月印。
    《孙中山全集续集》,上海三民公司印行1929年7月版。
    《孙中山先生轶事集》,1926年5月版。
    《新国民年鉴》第十一编教育,上海新亚书店出版1928年12月版。
    《政治训练大纲》,出版年月不详。
    《中国国民党党员须知》,1941年11月。
    《中国国民党宣言汇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印1928年10月。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十七年度部务一览》,1929年4月编印。
    《中山丛书》:上海新文化书社1929年9月第24版。
    《中山文化教育馆十周年工作概况》,1943年3月编印。
    《中央宣传部工作报告》(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937年2月)。
    《总理关于工人的遗教》,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印1929年4月版。
    《总理关于国庆纪念的遗教》,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1929年10月印。
    《总理关于侨胞的遗教》,出版年月不详。
    《总理关于青年的遗教》,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印1929年6月版。
    《总理遗教·建国大纲》,中央训练团编印,出版年月不详。
    《总理遗教全集》,军事委员会政治部1943年出版。
    《总理遗教—三民主义》,中国文化服务社,出版年月不详。
    《总理遗教宣言》,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印,出版年月不详。
    陈诚:《三民主义青年团团史资料第一辑初稿(上编)》,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编印1946年8月版。
    陈劭先:《中山文选》,文化供应社1948年9月新版。
    陈毅夫编:《三民主义考试问答》第二版,上海社会书店,1929年3月版。
    褚民谊:《利用电影促成三民主义之实现及辅助各种事业之进行》,中国教育电影协会 1933年4月。
    崔书琴:《三民主义新论》,商务印书馆1946年12月版。
    大学院审定、胡愈之编:《新时代初中三民主义教科书》(第一册,民族主义),商务印书馆1929年7月第85版。
    大学院审定、李扬编:《新时代三民主义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32年7月版。
    戴季陶:《青年之路》,民智书局1928年2月版。
    戴季陶:《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上海民智书局1927年1月版。
    邓文仪编:《中山先生全集》,国防部新闻局1947年4月版。
    杜定友编:《三民主义化图书分类法(简本)》,广东省立图书馆1943年。
    杜定友编:《三民主义文献目录》,1943年版。
    冯超:《中山外集》,中央图书局1927年6月版。
    冯玉祥:《我的读书生活》,三户图书社刊行,出版年月不详。
    冯玉祥:《我的读书生活》,三户图书社刊行,出版年月不详。
    傅彬然编:《开明社会课本》(第四册),开明书店1934年7月版。
    甘乃光编:《孙中山先生文集》,民智书局1925年4月版;上海新华书局1925年6月版。
    甘乃光编:《中山全集》(上册),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发行,出版年月不详。
    广益书局编:《孙中山全书》,上海广益书局1929年9月版。
    胡汉民编:《总理全集》,民智书局1930年8月版。
    胡适等著:《人权论集》,上海新月书店1930年1月版。
    黄昌谷:《三民主义之科学性》,1947年5月版。
    黄昌谷编:《孙中山先生演说集》,上海民智书局1926年2月初版、8月再版。
    黄昌谷编:《孙中山先生遗教》,上海民智书局1926年7月初版。
    教官蔡步青编: 《党义讲授大纲》,出版年月不详。
    李公朴主编、章乃器校:《怎样学习社会科学》,申报流通图书馆读书指导部出版1934年5月版。
    李剑农著:《最近三十年中国政治史》,太平洋书店1930年10月版。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华书局有限公司1944年5月版。
    陆达节:《国父逸语研究》,广东文物编印委员会编辑《广东文物特辑》,1949年3月版。
    陆友白编:《孙文全集》(第1集),上海卿云图书公司,1927年版。
    吕伯攸、郑昶编:《新中华党义课本》(第八册),中华书局1931年4月第12版。
    罗家伦:《中山先生伦敦被难史料考订》商务印书馆1930年10月。
    罗香林:《国父之大学时代》,独立出版社1945年8月版。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第三版),东北书店1948年10月版。
    内政部第一期民政会议秘书处编:《内政部第一期民政会议纪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2月版。
    内政部总务司第二科编:《内政法规汇编·礼俗类》,商务日报馆1930年11月版。前溪著:《三民主义评论》,1927年3月版。
    三民公司编辑:《三民主义浅说》,三民公司出版,1927年3月版。
    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编:《三民主义青年团“征印三民主义一百万册运动”实
    施计划纲要》,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1944年2月版。
    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文化建设运动委员会:《征印三民主义百万册运动报告书》1946年8月。
    上海新闻社编辑:《1933年之上海教育》,上海新闻社1934年3月版。
    宋垣忠编:《三民主义概述》,新豫印刷所,1946年4月。
    宋子俊编:《社会课本公民编》,世界书局1933年6月第4版。
    孙伯謇编:《公民课本》(第一册),商务印书馆1934年12月18版。
    孙文:《赤十字会救伤第一法》,日本东京民报社1907年2月版。
    孙文:《建国方略》,民智书局1922年6月第2版。
    孙文:《伦敦被难记》,上海中山书局1927年4月版;上海商务印书馆1912年版:孙
    文主义研究会发行、上海光明书局代售1927年4月版;上海大东书局1927年5月版;
    孙文:《孙文学说》,华国印书局1919年7月版;亚东图书馆1920年4月重印版;上海华新书局1926年1月版;新时代教育社版1927年5月版;上海五中书局1929年1月版本;上海三民公司1929年5月重版;中山文化书局版(出版时间不详);上海民权图书社版(出版时间不详);上海富华书局1924年3月版。
    孙文:《中国存亡问题》,民智书局1928年1月版;上海大东书局1929年1月版。
    孙文讲演:《三民主义》,民智书局1926年4月第10版。
    孙中山:《民权初步》,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5月版、1932年9月版;青年书店1939年11月版;长春大陆书局1945年12月版。
    田鹏:《总理实业计划之价值》,武昌民智书局1929年4月版。
    王恒:《中国国民党党义》,上海革新评论社1928年10月版。
    王万钟编著:《孙文学说疏证》,正中书局1944年3月版。
    王新命、汪长济编:《现代读书的方法》,现代编译社1935年10月版。
    王宣:《党义讲述纲要》,国立清华大学出版事务所1935年10月版。
    王宣编:《党义讲述纲要》,国立清华大学出版事务所出版1935年10月版。
    王贻非:《国父著作年表》,江西省三民主义文化运动委员会1942年版。
    王震辉编:《留学须知》,中国文化服务社1946年8月版。
    文直公编: 《三民主义考试必备》,三民书店1929年1月第2版。
    吴伯匡、徐迥千编:《新中华三民主义课本教授书》(小学初级用),1931年12月第10版。
    吴砚云:《孙大总统书牍》,新中国图书局1912年版。
    徐蔚南:《党化教育》,世界书局1927年12月版。
    许涤新:《三民主义读本》,文化书店1939年5月。
    许师慎:《国父革命缘起详注》,正中书局1947年12月。
    严明编:《三民主义学术》,民族文化出版社1943年1月版。
    杨端六:《三民主义目录及索引》,国民图书出版社印行1940年12月版。
    杨玉清著:《中国政治之路》,北平书店出版年月不详。
    张九如编:《三民主义教育下的各科教学法纲要》,商务印书馆,出版年月不详。
    张君俊:《战后首都之研究—首都地位与民族再造》,国都研究会印,出版年月不详。
    张铁君编著:《三民主义研究导论,》青年书店1945年版。
    张振之、潘公展等著:《评胡适反党义近著》,上海光明书局1929年版。
    浙江省教育厅第三科编:《浙江的社会教育》,1930年12月。
    中国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党史史料征集通则》,1936年10月。
    中国国民党执行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编印《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工作讨论资料选录·党务行政》,1942年1月。
    中国经济学社编:《中国经济问题》(中国经济学社社刊),商务印书馆1929年11月版。
    中国文化建设协会编,《十年来的中国》,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中华民国大学院编:《全国教育会议报告》,乙编,商务印书馆1928年8月版。
    中山文化教育馆:《民生史观研究集》,中华书局1944年4月版。
    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编:《中山文化教育馆筹备委员会总报告》,仓颉印务公司1933年3月版。
    中央干事会秘书处编:《三民主义青年团七年来团务工作总报告(1938年7月——1944年12月)》,出版年月不详。
    周佛海:《三民主义的基本问题》,新生命书局1929年1月版。
    周郁年主编、何恒编:《党义考试指南》,上海广益书局1931年版。
    朱其华:《一九二七年底回忆》,上海新新出版社1933年5月版。
    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二篇),商务印书馆1944年6月版。
    《孙中山先生廿年来手札》,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19辑,文海出版社。
    《乡村建设实验》第3集载《民国丛书》第4编第16册。
    陈公洽:《心理建设与县政研究》,福建省政府秘书处印行1942年3月版。
    陈锡祺:《同盟会成立前的孙中山》,广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12月版。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陈蕴茜:《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建构与传播》,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6月版。
    段云章:《放眼世界的孙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
    方厚枢:《中国出版史话》,东方出版社1996年8月版。
    冯自由:《革命逸史》,新星出版社2009年1月版。
    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载《民国丛书》第二编第76册,上海书店出版社。
    傅启学编著:《心理建设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8月版。
    高华:《革命年代》,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国民党党史委员会:《三民主义》,中央文物供应社1985年3月版。
    何友良:《江西通史·民国卷》,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
    贺渊:《三民主义史话》,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
    贺渊:《三民主义与中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2月版。
    侯杰主编:《“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侯钧生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版。
    黄季陆: 《孙先生与辛亥革命》(全三册),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81年12月版。
    黄明同、卢昌健:《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黄彦:《孙中山研究和史料编纂》,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黄镇伟编著:《中国编辑出版史》,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吉少甫主编:《中国出版简史》,学林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江沛、纪光亚:《毁灭的种子——国民政府时期意识形态管理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版。
    教育部主编:《中华民国建国史(第一篇)开国革命》第2册,国立编译馆1985年4 月版。
    金以林:《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蒋介石“最高领袖”地位是如何确立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来新夏等著:《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版。
    李白坚:《中国出版文化概观》,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版。
    李瑞良编著:《中国编辑出版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版。
    李云汉:《中国国民党史述》(第一编),近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林友兰:《中国报学导论》,台湾学生书局1974年6月版。
    刘兴华,刘仁坤:《孙中山思想研究:关于孙文学说思想体系构建原则的初步思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吕芳上:《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年8月版。
    吕芳上:《革命之再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年4月版。
    吕芳上:《朱执信与中国革命》,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6月版。
    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五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版。
    倪伟:、《“民族”想象与国家统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
    潘光哲: 《华盛顿在中国》,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5月版。
    潘嘉钊等编: 《康泽与蒋介石父子》,群众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皮明庥主编、涂文学编:《武汉通史·中华民国卷》(下),武汉出版社2006年6月版。
    钱玄同:《钱玄同文集》(第六卷、书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
    尚明轩:《孙中山与国民党左派研究》,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版。
    尚明轩主编:《孙中山的历程:一个伟人和他的未竟事业》,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版。
    沈渭滨:《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释东初:《中国佛教近代史》,台北:中华佛教文化馆1974年9月版。
    史挥戈、吴腾凰编著:《蒋光慈与读书》,明天出版社2001年1月版。
    宋惠昌:《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6月版。
    宋进:《挈其瑰宝——抗战时期中共与三民主义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宋原放、李白坚:《中国出版史》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年6月版。
    苏浙生编著:《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文汇出版社1992年9月版。
    孙培青、李国钧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三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版。
    汪家熔:《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4月版。
    汪耀华编:《民国书业经营规章》,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8月版。
    王尔敏:《明清社会文化生态》,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7月版。
    王飞仙著:《期刊、出版与社会文化变迁——五四前后的商务印书馆与<学生杂
    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2004年8月版。
    王耿雄:《孙中山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月版。
    王余光、吴永贵:《中国出版通史》,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王岳川编著:《一生要读知的100种学说》(上),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8月版。
    王子舟:《杜定友和中国图书馆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1月版。
    邬昆如:《文化哲学讲录》(四)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2月版。
    吴康、周世辅著:《哲学概论》,国立编译馆,1998年。
    吴相:《从印刷作坊到出版重镇》,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版
    吴永贵:《中国出版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
    习贤德:《孙中山与美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版。
    肖东发主编:《中国编辑出版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肖前等主编:《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版。
    肖如平:《国民政府考试院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5月版。
    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版。
    杨国强:《晚清的士人与世相》,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4月版。
    杨寿清:《中国出版界简史》,上海永祥印书馆1946年版。
    杨天石:《找寻真实的蒋介石》(上),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版。
    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四卷本,华文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版。
    于述胜:《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七卷,民国时期),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
    余齐昭编著:《孙中山文史图片考释》,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9年9月版。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版。
    元青著:《杜威与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
    阅马烈:《蒋家父子与三青团》,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1月版。
    张宝贵编著:《杜威与中国》,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
    张笃勤:《孙中山读书生活》,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张军民:《对接与冲突:三民主义在孙中山身后的流变》,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2月版。
    张明贵:《意识形态与当代政治》,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3月版。
    张荣华:《张元济评传》,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年3月版。
    张宪文等主编:《江苏民国时期出版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张益弘:《三民主义之考证与补遗》,台北:恬然书社1995年7月版。
    张玉法:《辛亥革命史论》,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月版。
    张煜明编著:《中国出版史》,武汉出版社,1994年5月版。
    张召奎:《中国出版史概要》,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版。
    中共淮滨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共淮滨简明党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华学术院编:《中国文化综合研究——近六十年来中国学人研究中国文化之贡献》,华冈出版部1971年10月版。
    周武:《张元济:书卷人生》,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版。
    周盛盈:《孙中山和蒋介石交往纪实》,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版。
    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版。
    朱汉国主编:《南京国民政府纪实》,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版。
    朱联保:《近现代上海出版业印象记》,上海:学林出版社,1993年2月版。
    [奥]卡林·诺尔—塞蒂纳著、王善博等译:《制造知识》,东方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澳大利亚]费约翰著、李恭忠等译:《唤醒中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10月版。
    [德]哈拉尔德·韦尔策编、季斌等译:《社会记忆:历史、回忆、传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
    [德]卡尔·曼海姆著、黎鸣等译:《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商务印书馆2005年4月版。
    [德]马克斯·舍勒著、艾彦译:《知识社会学问题》,华夏出版社2003年7月版
    [法]伊曼纽埃尔·勒鲁瓦·拉迪里著、杨豫等译:《历史学家的思想和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版。
    [韩]裴京汉著:《从韩国看的中华民国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月版。
    [加]阿尔维托·曼古埃尔著、吴昌杰译:《阅读史》,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版。
    [美]阿普尔著、黄忠敬译:《意识形态与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美]彼得·伯格、托马斯·卢克曼著、汪涌译:《现实的社会构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美]丹尼斯·K·姆贝著、陈德民等译:《组织中的传播和权力:话语、意识形态和统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美]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美]海登·怀特著、陈新译:《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译林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美]亨利·M·罗伯特著、王宏昌译:《议事规则》商务印书馆1995年2月版。
    [美]罗伯特·达恩顿著、叶桐等译:《启蒙运动的生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12月版。
    [美]诺姆·乔姆斯基、戴维·巴萨米安著,信强译:《宣传与公共意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4月版。
    [美]史扶邻著、丘权政等译:《孙中山:勉为其难的革命家》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8月版。
    [美]韦慕廷著、杨慎之译《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新星出版社2006年8月版。
    [美]西达·斯考切波编、封积文等译:《历史社会学的视野与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美]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著、孟胜德译:《中国现代化的先驱》中国和平出版社1987年11月版。
    [美]易劳逸著、陈兼平等译:《流产的革命:1927一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2月版。
    [美]易劳逸著、王建朗等译:《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国民党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版。
    [美]周策纵著、周子平等译:《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日]上山安敏著、孙传钊译:《神话与理性》,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版。
    [英]彼得·伯克著、蔡玉辉译:《什么是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英]彼得·伯克著、郝名玮译:《制造路易十四》商务印书馆2008年1月版。
    [英]彼得·伯克著、姚朋等译:《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
    [英]伯特兰·罗素著、吴友三译:《权力论》,商务印书馆2008年2月版。
    [英]大卫·麦克里兰著、孔兆政等译:《意识形态》,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版。
    [英]丹尼斯·史密斯著、周辉荣等译:《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英]邓肯·米切尔主编、蔡振扬等译:《新社会学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4月版。
    [英]玛丽亚·露西亚·帕拉蕾丝—伯克编、彭刚译:《新史学:自白与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澳大利亚]黄宇和:《英国造就了孙中山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领袖(1896—1897)》,载林家有、李明主编:《看清世界与正视中国——“孙中山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8月版。
    [德]费路:(Roland Felber),《1945年以前德国汉学对孙中山的评价与民主德国(1949—1985年)孙中山研究概况》,载《回顾与展望——国内外孙中山研究述评》,中华书局出版1986年7月版。
    [日]山田辰雄:《解释三民主义中两个问题》,孙中山研究学会编:《回顾与展望—国内外孙中山研究评述》,中华书局1986年7月版。
    [日]石川祯浩:《关于孙中山致苏联的遗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日]狭间直树:《关于<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底本问题》,林家有主编:《孙中山研究》(第一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日]中村哲夫《关于上海孙中山故居藏书》,丁日初主编:《近代中国》第4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
    [苏]库夫斯(Peter M. Kuhfus),《苏联对于孙中山研究的情况、趋势和问题》,载《回顾与展望——国内外孙中山研究述评》,中华书局出版1986年7月版。
    [苏]维经斯基:《我与孙中山的两次会见》,《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12月版。
    安东强:《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与北伐政局初探》,《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陈昌文:《都市化进程中的上海出版业(1843—1949)》,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陈林:《近代福建基督教图书出版事业之研究(1842—1949)》,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陈树萍:《北新书局与中国现代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陈铁健:《瞿秋白与孙中山及三民主义学说》,《史学月刊》1987年第2期。
    郭平兴:《近代早期(1840—1919)湖南图书出版业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贺渊:《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中国共产党与孙文学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胡国祥:《近代传教士出版研究(1807—1911)》,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黄宝忠:《近代中国民营出版业研究——以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为考察对象》,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黄志高:《抗战时期三民主义论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吉少甫:《“出版”考(续)》,《出版发行研究》1991年第5期。
    姜义华:《论孙文学说人文精神的新构建》,《学术月刊》1994年第1期。
    姜义华:《孙中山思想发展学理上的重要准备》,丁日初主编:《近代中国》第4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5月版。
    蒋永敬:《<国父全集>诸本的比较及新编本的介绍》,载《研究中山先生的史料与史学》,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5年11月版。
    黎琳:《“孙文学说”新解》载《民革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李恭忠:《总理纪念周与民国政治文化》,《福建论坛》2006年第1期。
    李宁:《黄埔军校纪念日和礼仪与基督教关系初探》,舒扬主编:《黄埔军校研究》(第
    三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李文慧:《民国时期中小学教科书发展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度。
    李晓群:《<三民主义>碑文的书写者们》,《史海探迹》2009年第5期。
    林家有:《反对封建复辟的新举措》,《民国研究》总第13、14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林穗芳:《有关出版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出版史料》2003年第2期。
    刘娜:《南京国民政府出版政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刘维开:《孙中山文集整编之回顾与发展—兼评介黄彦编<孙文选集>》,《史林》2009年第1期。
    毛凌文:《孙中山文献研究》,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度。
    闵强:《抗战时期大后方国民政府“党化教育”述评》,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荣远:《张元济教科书编辑与出版经营思想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尚明轩:《民国时期的孙中山研究》,《学术月刊》2003年第4期。
    尚明轩:《新中国50年来孙中山研究》,《学术月刊》2000年第5期。
    尚明轩:《中国大陆半个多世纪来孙中山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河南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舒文:《陈独秀言说中的孙中山与三民主义》,《湘潭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肖志伟:《蔡和森对三民主义“三大政策”的宣传与批判》,《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9期。
    宋军令:《近代商务印书馆教科书出版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田颂云:《近代商务印书馆辞书出版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王杰、张金超:《跨世纪的孙中山研究(1997—200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王晴佳:《学潮与教授:抗战前后政治与学术互动的一个考察》,《历史研究》2005年第4期。
    王士俊:《“小道”,关乎国事——以孙中山<民权初步>展开》,《书屋》2003年第2期。
    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三册,书信),中华书局1986年1月版。
    王彤宇:《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党化教育”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度。
    王益:《“出版”再探源》,《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6期。熊秋良:《从政治动员的角度看国民党改组后的“党化教育”》,《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严海建:《浅析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意识形态层面的劣势》,《民国档案》2006年第2期。
    杨天宏:《密勒氏报“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问卷调查分析》,《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
    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边缘化》,《二十一世纪》1991年8月号总第六期。
    袁风华、林宇梅:《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设立“中央文化驿站”有关史料选》,《民国档案》1987年第1期。
    袁征:《党化教育:近代中国教育的转折点1924—1929》 (The Partification of Education:A Pivotal Turn in Modern Chinese Education,1924-1929, Center for Stud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密士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出版社2000年4月版;
    曾成贵:《恽代英之论孙中山与三民主义》,《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张磊:《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研究评述》,孙中山研究学会编:《回顾与展望—国内外孙中山研究评述》,中华书局1986年7月版。
    张梅:《文明书局教科书出版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度。
    张培:《中国近代民营出版业融资问题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度。
    张太原:《孙中山与党化教育》,《史学月刊》2007年第2期。
    张忠:《民国时期成都出版业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郑大华:《论民国思想史的几个特点》,《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郑艳红:《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图书出版》,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周武:《论民国初年文化市场与上海出版业的互动》,《史林》2004年第6期。
    周兴樑:《孙中山著作及其年谱出版概况的回眸》,林家有主编:《孙中山研究》第一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邹振环:《<孙文学说>在沪初版发行的前前后后》,《史林》1989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