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与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运用复杂性科学和复杂适应性系统的核心思想,以学科交叉的观点、整体性的观点和适应性的观点来解析当前建筑学中存在的种种复杂性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首先简述了复杂性科学和复杂适应性系统的各种特性和相关理论,以及复杂性科学对实践的各种意义和启示。进而指出建筑学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属于复杂性科学研究的范畴,因而必须抛开就建筑论建筑的简单化方法,转变思维范式,运用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看待建筑和城市中的复杂问题。
    城市化、信息化、生态化等给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带来了全新的课题,指出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中应当强调建筑与城市的互动、建筑与城市的多样化发展、宏观与微观结合、提高社会的整体意识和科学思辨的能力,以整体性原则求解建筑学中的各种复杂性问题,反对简单化的倾向。
    强调建筑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适应性的重要性,运用满意原则,关注使用者的参与,使建筑和城市平衡在有序与无序之间,并创造性地将整体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相结合,以宏观控制、综合平衡的原则使建筑和城市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Complex Science (CS) and 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 this dissertation discusses thoroughly the various complex problems in architecture with the thought of cross-discipline, wholeness and adaptability. New viewpoints, definitions and methods are provided.
    Firstly, the features and theories of CS and CAS are introduced briefly. The significa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complex science for practice are also emphasized. Since architecture is a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that should be treated with complex science, we should change the thinking mode from simplicity to complexity in studying the various problems appeared in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The trend of urbanism, information and ecology have brought forward many new subjects on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urban design, which make us recognizing the interac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the d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development, the combination of macro-manner and micro-manner and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science consciousness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a word, we should use the wholeness principle to handle the complex problems in architecture.
    Adaptability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velopment. We should balance the city status between order and disorder with the satisfaction principle in architecture practice, and combine the wholeness principle and adaptation principl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引文
复杂性方面的相关文献
    1. 贝塔朗菲著;林京义,魏宏森译. 一般系统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2. [德]克劳斯·迈因策尔著;曾国屏译. 复杂性中的思维——物质、精神和人类
    的复杂动力学.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3. 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4. 成思危. 复杂科学与管理.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9.3
    5. 成思危主编. 复杂性科学探索.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
    6. 戴汝为. 复杂巨系统科学——一门21世纪的科学. 自然杂志,1997.4
    7. [美]F·D·皮特,J·布里格斯著;刘华杰,潘涛译. 湍鉴——混沌理论与整体
    性科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99
    8. [美]F·L·戴森著;李笃中译. 全方位的无限——生命为什么如此复杂. 三联
    书店,1998
    9. 弗里德里希·克拉默著;柯志阳,吴彤译. 混沌与秩序.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10.“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论坛纪要. 中国基础科学.基金之窗,2000.1
    11. 乔治·威廉斯著;陈荣霞译. 适应与自然选择.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2. 郝柏林. 复杂性的刻画与“复杂性科学”. 科学,1999.3
    13. [美]赫伯特·A·西蒙著;杨砾译. 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 解放军出版社,1988
    14. [美]赫伯特·西蒙著;杨砾,徐立译.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5. 韩经纶主编. 入学考试辅导丛书——管理分册.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16. [英]霍金·史蒂芬著. 许明贤,吴忠超译. 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7. [德]汉斯·萨克塞著;文韬,佩云译.生态哲学.东方出版社,1991
    18. John Horgan. 复杂性研究的发展趋势:从复杂性到困惑. 科学,1995.10
    19. 约翰·H·霍兰著;周晓牧,韩晖译. 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20. 柯之声. 悄然兴起的新科学——混沌学. 今晚报,1994.5.9
    21. 苗东升. 开放复杂巨系统研究的方法论. 中国软科学,1995.4
    22. 苗东升. 把复杂性当复杂性来处理——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1
    23. 苗东升. 复杂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4
    
    
    24. 苗东升. 论复杂性.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6
    25. 苗东升著. 系统科学辩证法.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26. 苗东升著. 系统科学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7. [美]M·盖尔曼著;杨建邺,李湘莲等译. 夸克与美洲豹——简单性和复杂性的奇遇.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8. [美]米歇尔·沃尔德罗普著;陈玲译. 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三联书店,1998
    29. [比]尼科里斯,普里高津著;罗久里,陈奎宁译. 探索复杂性. 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30. 普里高津. 确定性的终极——实践混沌与自然法则.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
    31. 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 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 自然杂志. 1990.1
    32. 钱学森. 1997年2月8日致于景元、戴汝为的一封信. 1997
    33. 钱仲威著. 管理决策.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34. Remo Badii, Antonio politi. Complexity: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and scaling in physics.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5. [比]I·斯唐热,I·普里高津著;曾庆宏,沈小峰译.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上海译文出版社
    36. 首届全国管理复杂性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徐州2001.6,
    37. 沈小峰,吴彤,曾国屏著.自组织的哲学——一种新的自然观和科学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38. 王大辉. 在复杂中寻求简单的科学:系统科学. 科学中国人,2001.6
    39. 王贵友. 探索复杂性与科学语言框架的转换.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1
    40. 王兆强. 复杂系统与系统主从律. 软科学研究,1991.2
    41. 吴彤. 超越简单与还原:复杂性范式的兴起. 百家讲坛(第一辑).冯存礼等主编. 新世界出版社,2002
    42. 吴彤. 科学发现是自组织的吗?内蒙古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1
    43. 王泽农. 物理学中的简单性原则与物理世界的复杂性. 学海,1996.6
    44. 许国志主编. 系统科学.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45. 叶明确. 基于生存理论的复杂经济系统决策与对策研究. 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2
    46. 关于复杂系统研究的学科发展情况.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于景元研究员访谈.发展论坛,1999.3
    
    
    47. 颜泽贤主编. 复杂系统演化论. 人民出版社,1993
    48. 张焘主编. 科学与前沿第三集. 科学出版社,1994,
    49. 赵凯荣著. 复杂性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0. 赵生才.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理论与实践. 香山科学会议第68次学术讨论会,1997
    51. 赵营波. 拯救地球的希望——大协调学与跨学科研究. 未来与发展,1994.5
    52. 周光召. 历史的启迪和重大科学发现产生的条件. 科技文萃,2000.8
    53. 周守仁著. 复杂性研究与混沌控制及其哲学阐析.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54.《中国大百科全书》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分册
    55. 中国科学院《复杂性研究》编委会. 复杂性研究. 科学出版社,1993
    56. 国际复杂性科学研讨会暨全国第二届复杂性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上海,2002.8
    建筑学方面的相关文献
    57. 鲍世行,顾孟潮主编. 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关于城市学与山水城市的论述.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58. 鲍世行主编.城市科学——希望与未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59. [意]布鲁诺·赛维著;席云平,王虹译. 现代建筑语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60. 查尔斯·詹克斯著;李大夏译.后现代建筑语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61. Charles J·Holahan.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Random House, New York, 1982
    62. Charles Jencks.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Jumping Universe. Academy Editions, 1997
    63. Charles Jencks. Landform Architecture. AD,1997.9/10
    64. 克里斯蒂安著;林夏译.城市建筑学及城市设计.建筑学报,1985.2
    65. [美]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著;严小婴译. 城市并非树形. 建筑师24期
    66. [美]C·亚历山大著;赵冰译. 建筑的永恒之道. 中国建筑出版社,1989
    67. 曹永卿. 混沌与城市规划新思维. 城市防震减灾,1999.5
    68. 陈志华著.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69. 陈纪凯,姚闻青.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多元转向及其启示. 华中建筑,2000.3
    70. 杜克塞迪斯著;王锦堂译. 建筑的演变. 台隆书店出版,1969
    71. 方可,章岩.《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之魅力缘何经久不衰?从一个侧面看美国战后旧城更新的发展和演变. 读书,2000.3
    72. 方可. 复杂之道——探求一种新的旧城更新规划设计方法. 城市规划,1999.7
    
    
    73. 方可. 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 清华大学博士论文
    74. 樊美筠著. 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75. Fumimiko Maki. Notes on Collective Form. JA9404
    76. 顾朝林,甄峰,张京祥著. 集聚与扩散——城市空间结构新论.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77. 归庠,王小舟,孙颖编著.建筑艺术理解.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78. 贺承军.《向拉斯·维加斯学习》译后记.华中建筑,1992.1
    79. [美]赫克丝苔勃尔著;王申佑摘译. 现代建筑的混乱局面. 建筑师24期
    80. 何韶著.城市设计十议.科学出版社,2001
    81. 扈万泰著.城市设计运行机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82. I·L·迈克哈格著;芮经纬译. 设计结合自然.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83. [苏]金兹堡著;陈志华译. 风格与时代.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84. [英]肯尼斯·弗兰姆普敦著;原山等译.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85. 凯瑟琳·斯莱塞著;彭信苍译. 地域风格建筑.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86. [美]卡斯腾·哈里斯著;申嘉,陈朝晖译.建筑的伦理功能.华夏出版社,2001
    87. [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01
    88. [美]罗伯特·文丘里著;周卜颐译.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89. 刘策,刘杰著. 空间环境生态学概论——住房环境与健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90. 刘宛. 城市设计概念发展评述. 城市规划,2000.12
    91. 刘芳,苗阳编著. 建筑空间设计.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92. 刘育东著.建筑的涵意.胡氏图书出版社,1996
    93. 勒·柯布西耶著;陈志华译. 走向新建筑.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94 [法]罗兰·巴尔特著;孙乃修译. 符号帝国. 商务印书馆,1999
    95. 林玉莲,胡正凡编著. 环境心理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96. 罗小未著. 现代建筑奠基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97. 李敏著. 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98. 李道增编著. 环境行为学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99. 李泽厚著. 美的历程. 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100. 马国馨著. 丹下健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101. [苏]M·H·波索欣著;冯文炯译.建筑·环境与城市建设.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88
    102. [美]M·萨利赫·乌丁著;张永刚,陆卫东译. 建筑设计数字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3. 马素明,黄为隽. 宏观控制 综合平衡——论综合环境因素与居住区私人轿车的发展限度. 建筑学报,2000.8
    104. 马素明. 走向完全住区. 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0
    105.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王申佑译. 现代设计的先驱者.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106. [英]尼古拉斯·佩夫斯纳著;殷凌云等译. 现代建筑与设计的源泉. 三联书店,2001
    107. 钱健,宋雷编著. 建筑外环境设计.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108. 齐康. 关于城市建筑学的思考. 现代城市研究,2000.2-3
    109. 齐康主编. 城市建筑.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110. 齐康,仲德昆著.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互动.建筑学报,1988.9
    112. Robert Venturi, Denise S· Brown, Steven Izenour.Learning form Las Vegas: The Forgotten Symbolism of Architectural Form.The MIT Press,1977
    113. 任锦鸾.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创新系统研究. 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2
    114. 四大院校合编.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115. 沈克宁,马震平编著.人居相依.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16. Stanley Abercrombie著;吴玉成译.建筑的艺术观.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117. 沈玉麟著.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118. Stewart Brand. How buildings learn: what happens after they're built. 1995
    119.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教研室编.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120. 唐恢一编著. 城市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121. [美] Tom Wolfe著;关肇邺译. 从包豪斯到现在. 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
    122. 滕守尧著. 文化的边缘. 作家出版社
    123. 滕军红. 感受建筑中的时间流动. 建筑学报,2002.11
    124.滕军红. 营建“难忘的场景”. 设计艺术,2001.4
    125.滕军红等.集合体——桢文彦的城市设计观.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2
    126. 田银生,刘韶军编著. 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127. [加拿大]V·巴特等著;周劲,徐荣译. 发展中国家如何建筑——自行选择的设计过程. 新建筑,1992.2-4
    128. 吴德基.“逆城市化倾向”的启示. 方法,1999.3
    129. 王昀. 单纯地重复与复杂的形态. 华中建筑,2000.4
    
    
    130. 王立山著. 建筑艺术的隐喻.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131. 吴良镛著.广义建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9
    132. 吴良镛著.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33. 王鹏著. 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34. 王绍森著. 透视“建筑学”——建筑艺术导论. 科学出版社,2000
    135. 万书元著. 当代西方建筑美学.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136. 王天锡著. 贝聿铭.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137. 维特鲁威著;高履泰译. 建筑十书.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138. 吴琼. 混沌:一种新视角. 城市规划汇刊,1996.1
    139. 王兴中等著.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
    140. 王岳川,尚水编. 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41. 王要武,关柯主编.建筑系统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42. 萧默著.文化纪念碑的风采——建筑艺术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43. 谢凝高著. 山水审美——人与自然的交响曲.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44. 徐千里著. 创造与评价的人文尺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45. 余庆康编著.建筑与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146. 徐岩,蒋红蕾等编著. 建筑群体设计.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14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夏云等编著.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建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48. 杨·盖尔著;何人可译. 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49. 杨贵庆编. 城市社会心理学.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150. [美]伊利尔·沙里宁著;顾启源译. 形式的探索——一条处理艺术问题的基本途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151. [美]伊利尔·沙里宁著;顾启源译.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152. 杨永生编. 建筑百家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53. 杨志疆. 艺术视野中的建筑研究. 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54. 张镈等著.建筑师的修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55. 宗白华著. 美学与意境. 人民出版社,1987
    156.《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分册
    157. 章海斌. 天姥城——理想的生态城市. 科学,1999.12
    158. 周浩明,张晓东编著. 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59. 曾坚著.当代世界先锋建筑的设计理念.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160. 张华. 旧区整建中的若干城市艺术问题——个性、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 清华大学博士论文
    161. 张京祥著. 城镇群体空间组合.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162. 张利著. 信息时代的建筑与建筑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63. 张利. 跃迁的詹克斯和他的“跃迁的宇宙”——读查尔斯.詹克斯的《跃迁的宇宙间的建筑》. 世界建筑,1997.4
    164. 张钦楠. 跨世纪将有什么建筑学?——读三本书有感. 世界建筑,1996.1
    165. 张钦楠. 城市中的建筑学. 建筑学报,1996.10
    166. 张强著. 游戏中破碎的方块——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书法. 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
    167. 庄惟敏著. 建筑策划导论.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168. 支文军,徐千里著.体验建筑——建筑批评与作品分析.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169. 郑时龄,薛密著.黑川纪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170. 郑时龄. 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论上海的城市空间规划. 建筑学报,1998.10
    171. 周干峙. 城市及其区域——一个典型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在“钱学森科学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上的特邀报告,2002
    172. 周晓娟.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与开放空间设计. 现代城市研究,2001.1
    173. 赵鑫珊著. 建筑是首哲理诗:对世界建筑艺术的哲学思考.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174. 《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威尼斯宪章》、《北京宪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