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新视野下对视唱练耳教学模式转型的探索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院附中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纵观视唱练耳教学的整体情况,我们会发现不少教师存在对该课程的教育价值及目标认识不足的问题,这导致了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对音乐听、唱技能的训练,而对音乐欣赏、音乐审美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却不够重视。尤其附中视唱练耳的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沿用着多年以来的传统模式,这极大地限制了该课程的价值与作用的发挥。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理论研究成果突出,视唱练耳教学也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对此,本文希望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对附中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进行转型探讨。
     本文在梳理视唱练耳教学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对星海音乐学院附中的视唱练耳教学进行了梳理,同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毕业教学展示会的课例论述视唱练耳教学模式转型的可行性。笔者认为视唱练耳教学模式的转型应该始终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视唱练耳教学的终极目标。
     如何进行附中视唱练耳教学模式的转型,目前还正处在探索阶段中,因此本选题有一定的前沿性。本选题从理论阐述和实例分析两方面入手,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并对文章所需的口述资料专门进行了采访笔录,以保证其客观性。研究中还借鉴国内外教学研究的新成果,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提高附中视唱练耳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The sight singing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al curriculum. It plays extremely essential roles in cultivating student at our conservatory attached middle school. But overall the teaching situation, we have discovered many teachers have an insufficient of understanding in the value of the teaching goal. With this existence problem we may overemphasize to music listening, singing skill training, but to music appreciation, music aesthetic ability as well as the student synthesized abilities has been insufficiently overviewed. Especially many teachers are still using many years, the same old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 which has limited a lot at developing sight teaching’s curriculum value and its operations.
     Since the humanity has entered for the 21st century, the advance in technology changes with each new da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achievement is prominent, the sight teaching should also develop along with the time progress. In regarding this, this article hoped unifies the educational reform trend of development, carries on the reforming discussion to attached middle school's sight singing educational model.
     This article has combed upon to the current teaching development foundation, carried on emphatically to the Xinghai conservatory attached middle school's has simultaneously unified herself wit many year teaching practice, through graduation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lass example elaboration sight singing educational model reforming feasibility. The author thought the educational model reforming should highlight the humanist principle throughout; in hence this then can manifest the teaching truly display the ultimate objective.
     How to carry on the attached middle school’s sight singing educational model reforming, at present this is still in the exploration stage. There for there this selected topic has certain leading edge. This selected topic from the theory elaborated and the example analyzed two aspects to obtain, has utilized the literature analytic method, the comparison test and the experience summarizes the law, and to the article had accounted orally the material to carry on the interview record specially, and guaranteed its objectivity. In the research also profits from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teaching research the new achievement, relates the teaching reality closely, the time has the strong usability, to raises the attached middle school sight singing’s teaching level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has certain model significance.
引文
①中国知网网址:http://www.cnki.net/。
    ②王玉澄.附中视唱练耳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1):58-66。
    ③张炜.“基本练习”在附中视唱教学中的施用[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3):61-62。
    ④李考莲.试谈中等音乐艺术专业学校的视唱练耳教学[J] .黄河之声,1997(6):31。
    ⑤王颖.变革教学方法提高高师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新尝试[J].教育教学研究,2007(6):34-。
    ⑥张玉晶.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初探[J].乐府新声,2001(2):68-69。
    ⑦高振岐、张玉春.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初探[J].乐府新声,1998(4):63。
    ⑧陈玉香.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改革新探[J].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3(6):25。
    ①王小平.论高师音乐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J].扬州大学学报,2000-9,第4卷(3):38。
    ②任志琴.21世纪视唱练耳教学的转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12(4):76-80。
    ③冯芸.现代视唱练耳学科性质与教学改革[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4,第21卷(2):40-41。
    ④徐岚.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与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9-20。
    ⑤高伟.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属性之三维转向的内涵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1):26-30。
    ⑥张海彬.基础课程改革视野中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30-40。
    ①“文献研究法”指的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方法。见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总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6:12。
    ②“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教育的普通规律及特殊本质,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结合的研究方法。见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总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6:12。
    ③“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将广大优秀视唱练耳教师的教学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分析和概括,并使之上升到音乐教育理论的高度。见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总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6:12。
    ④乔治·韦治.练耳与视唱[M].杨民望,译.哈尔滨:哈尔滨万叶书店出版社,1952。
    ⑤斯特洛夫斯基.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M].孙静云,译.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
    ⑥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M].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
    ⑦尹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⑧李重光.怎样练视唱[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⑨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总论》绪论第三节,第18页,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6年5月。
    ①注解:此专家在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指挥课。
    ②1956年初文化部举办的“视唱练耳苏联专家班”教学情况内容是笔者于2010年1月14日在张梅玉老师家中采访所得。
    ③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总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6:8。
    ④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总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6:169。
    ①管建华.21世纪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向[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2):101-107。
    ②管建华.21世纪艺术教育发展的三大趋势[J].艺术教育,2009(2):1-4。
    ③赵中建主译: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R]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99。
    ①管建华.21世纪艺术教育发展的三大趋势[J].艺术教育,2009(2):1。
    ①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委员会编.听觉测验[M].许敬行,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②G·威特利奇、L·汗弗莱斯.练耳——通过音乐作品训练听觉[M].孙从音,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③王欣昕、于淼淼.中法视唱练耳周“零距离体验”[J].艺术研究,2006(3):78-79。
    ④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中美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周会议综述[J].人民音乐,2009(9):35
    ⑤姜秦丰.多媒体练耳教程:音乐作品音响听觉训练[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⑥王光耀、权思.多声部听写与立体节奏训练326例[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⑦关明恕、颜锐.视唱与听写[M].沈阳: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①邑中平.现代教育思想的两个要点[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49-57。
    
    ①崔学荣.从历届国际音乐教育(ISME)会议看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人民音乐,2008(12):59-61。
    ②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48。
    ①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总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6:172。
    1.尹正文.视唱练耳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集[M].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
    3.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1.B·M·捷普洛夫.音乐能力心理学[M].孙晔,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原理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魏煌、侯锦虹.苏联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6.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9.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10.杰夫·托德·提顿.世界音乐[M].周刊、郎丽旋,译.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1.特里斯·M·沃尔克.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基础与原理[M].田林,译.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2.威廉·M·安德森、帕特丽夏·希汉·坎贝尔.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视野[M].曹水清、刘堃,译.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3.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4.张向葵、吴晓仪.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5.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16.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17.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18.管建华、王立非.国际音乐教育研究[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9.管建华、王立非.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21世纪主潮[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0.管建华、王立非.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基础与原理[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1.管建华、王立非.世界音乐文化的教学[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2.许洪帅.二十一世纪的教学[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23.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4.周世斌、宫正.国外音乐教育文献选读与分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5.霍华德·加德纳.艺术、心理、创造力[M].齐东海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6.罗杰·凯密恩.听音乐音乐欣赏教程[M].陈佐潢、余志刚,序.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2008。
    27.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1.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汤亚汀.音乐人类学:历史思潮与方法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1.缪天端.律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1.徐荣坤.关于唱名法问题的几点看法[J].人民音乐,1991(4):21-23。
    2.邱刚强.唱名法综述[J].黄钟,1994(1):29-36。
    3.王亚娟.谈音乐听觉训练中音响色彩感的建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4(4):30-31。
    4.雷光耀.听觉训练与学习心理的建构[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3):61-65。
    5.王欣欣.从国外四种音乐教学体系看当代音乐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92-95。
    6.范晓峰.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教育观探析[J].人民音乐,1997(10):25-27。
    7.林俊卿.音乐不是技术而是文化——兼谈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若干设想[J].人民音乐,1997(11):35-37。
    8.任志琴.视唱练耳课程的本质属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2):53-55。
    9.杨立梅.首调唱名法的学习心理基础[J].中国音乐教育,2000(2):22-24。
    10.张蓓荔.对我国音乐院校如何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思考——在俄罗斯音乐学院进修、考察百感[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2) :27-31。
    11.陈雅先.论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关系——兼谈音乐传承之文化与音乐文化的传承[J].音乐研究,2000(3) :93-98。
    12.李晓薇.论电脑视唱练耳教学的应用实例[J].黄钟,2000(3) :103-107。
    13.杜亚雄.首调唱名法和简谱[J].人民音乐,2000(10) :45-46。
    14.杨晓.音乐院校〈乐理〉课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乐府新声,2001(2) :24-26。
    15.孔云霞.浅议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1(3) :30-32。
    16.任志琴.视唱练耳课音乐思维培育的探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1) :56-58。
    17.修海林.关于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的思路与认识”[J].音乐研究,2002 (1) :23-30。
    18.林媛.新世纪的民族音乐教育—90年代以来关于建立民族音乐教育体系问题的综述[J].艺术研究,2002(3) :45-47。
    19.陈雅先.谈高师视唱练耳课怎样与新音乐课程同行[J].艺术交流,2002(4) :50-52。
    20.孔云霞.视唱练耳教学过程的心理分析[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4) :17-18。
    21.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1) :20-22。
    22.孙家国.视唱练耳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建构[J].黄钟,2003(3) :106-109。
    23.唐俊岩.简述视唱练耳教学的演进[J].乐府新声,2003(3) :67-68。
    24.罗李蓉.对学琴儿童进行早期视唱练耳培养的重要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4) :74-78。
    25.王秀萍.音乐课程价值取向论证[J].中国音乐学,2004(1) :116-125。
    26.熊叶玲.学生主体意识:视唱练耳教学观变革的核心内涵[J].音乐探索,2004(2) :101-104。
    27.蔡觉民.课程理论与20世纪实践中的音乐课程范例[J].中国音乐学,2004(3) :90-95。
    28.卢睿琦.高师视唱练耳课程改革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2) :72-74。
    29.谢嘉幸.我国当代音乐教育学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3) :1-18。
    30.文红宣.视唱练耳教学的专业差异性及适应对策[J].人民音乐,2005(12) :39-40。
    31.许洪帅.绝对音高:普遍性差异与言语关键期的研究——基于中美两所音乐学院部分学生[J].音乐研究,2006(1) :65-70。
    32.雷光耀.谈视唱的音准与训练[J].中国音乐,2006(2) :146-149。
    33.雷光耀.首调视唱转调的唱名转换原则与方法[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2) :85-89。
    34.杨丽霞.管窥传统音乐在视唱练耳中的发展——对3部视唱练耳教材的调查分析[J].乐府新声,2006(3) :91-96。
    36.雷光耀.论视唱练耳教师的综合素质构建[J].音乐创作,2006(4) :101-103。
    35.张柏铭.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音乐,2006(4) :121-126。
    37.雷光耀.首调视唱的识谱心理与教学[J].艺术教育,2006(8) :62-63。
    38.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J].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2006-9-1。
    39.任志琴.21世纪视唱练耳教学的转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12):76-80。
    40.杨晓.论旋律听觉训练的基本原则[J].乐府新声,2007(1):199-201。
    41.杨丽霞.试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思维[J].乐府新声,2007(2):191-198。
    42.王红霞.运用“三论”优化视唱练耳课堂教学的探索[J].艺术评论,2007(7):67-68。
    43.管建华.21世纪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向[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2):101-107。
    44.管建华.21世纪艺术教育发展的三大趋势[J].艺术教育,2009(12):25-27。
    45.崔学荣.从历届国际音乐教育(ISME)会议看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J].人民音乐,2008(12):59-61。
    46.杨丽霞.20世纪高师视唱练耳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艺术探索,2008(6) :67-68。
    1.周蓓.多学科渗透的音乐课程综合观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4):40-50。
    2.李素萍.音乐创新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关于江西省中小学音乐教育调查与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4(9):20-28。
    3.徐岚.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与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5):9-20。
    4.张海彬.基础课程改革视野中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5):30-40。
    5.李茂芳.高师视唱练耳元认知学习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8):21-30。
    6.高伟.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属性之三维转向的内涵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06(11):26-30。
    7.官亚菲.将实际音乐作品引入听觉训练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5):16-25。
    1.黄翔鹏.中国音乐年鉴(1987年年鉴)[G].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206-235。
    2.田青.中国音乐年鉴(1988年年鉴)[G].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226-245。
    3.田青.中国音乐年鉴(1989年年鉴)[G].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203-215。
    4.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年鉴》编辑部.中国音乐年鉴(1990年年鉴)[G].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264-292。
    5.乔建中.中国音乐年鉴(1991年年鉴)[G].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130-134、61-67。
    6.乔建中.中国音乐年鉴(1992年年鉴)[G].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7.乔建中(名誉)、田青.中国音乐年鉴(1993年年鉴)[G].山东:山东友谊出版社,1994。
    8.乔建中(名誉)、田青.中国音乐年鉴(1994年年鉴)[G].山东: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189-225。
    9.乔建中(名誉)、田青.中国音乐年鉴(1995年年鉴)[G].河南:大象出版社,1996:121-135。
    10.乔建中(名誉)、田青.中国音乐年鉴(1996年年鉴)[G].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207-211、235-240。
    11.田青.中国音乐年鉴(1997年年鉴)[G].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132-142。
    12.韩钟恩、姚盛昌.中国音乐年鉴(1998年年鉴)[G].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135-140。
    13.韩钟恩、姚盛昌.中国音乐年鉴(1999年年鉴)[G].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196。
    14.韩钟恩、靳学东.中国音乐年鉴(2000年年鉴)[G].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40-154。
    15.韩钟恩、靳学东.中国音乐年鉴(2001年年鉴)[G].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87-204。
    16.萧梅、靳学东.中国音乐年鉴(2002年年鉴)[G].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282-309。
    17.李岩.中国音乐年鉴(2003年年鉴)[G].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231-254。
    18.李岩.中国音乐年鉴(2004年年鉴)[G].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260-299。
    19.李岩.中国音乐年鉴(2005年年鉴)[G].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234-26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