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电视批评立体生态构建者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篇论文特别关注网络电视批评(以网络为载体、以理性为内核、针对电视节目形态、电视理念、电视现象、电视人等电视媒介要素及其衍生物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的发展概况、主要特点、独特价值,对其庞杂、多样的实践内容进行分类梳理,探讨这一新兴电视批评形式与传统电视批评的互动关系,总结其对电视批评的促进作用,并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电视批评的发展走势做出前瞻。为了增强论文的现实针对性和论述深度,本篇论文还专设了两个个案研究。其一,以央视国际网络的《电视批判》栏目为例,集中展示目前国内网络电视批评领域高端品牌的建设和发展现状,并对网络电视批评的特点和独特价值作具体深入的说明和剖析。其二,围绕网上对韩剧热及相关话题的讨论作全面的、立体的投射,以事实说明网络这一新的电视批评手段在当下电视文化现象和本质的探讨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两个个案都具有足够的典型性,并正好从研究角度的选取上形成互补。全篇论文由八部分组成。
     第一章“‘网络电视批评’及其学术史”从两个方面加以叙说。其一,对“网络电视批评”这一学术概念的定义、本质、内涵、外延进行界定和说明,并对这一电视批评的独特研究视角进行阐述。其二,按照资料来源类别和时间顺序对这一较新研究课题的学术史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以探究其学术渊源、总结其既有成果、凸显其研究价值、揭示其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第二章“网络电视批评的发展概况”从四个方面展开全方位论述。其一,从宏观视角入手,梳理网络电视批评这一新型电视批评形式的历史发展脉络。其二,结合实例,对目前国内网络电视批评的八种主要表现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其三,结合实例,对网络电视批评的不同层次进行细致划分。其四,考察网络电视批评存在的几类不同网站。
     第三章“网络电视批评的特点和独特价值”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其一,结合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和丰富具体的网络电视批评实践,从批评主体、批评内容、批评观点、批评样式和风格等角度入手,对网络电视批评的特点进行全面研讨。其二,从多个角度探讨网络电视批评的独特价值。具体来讲,通过考察网络电视批评对受众、电视人、电视批评学者、电视批评本身的影响,强调它对于电视批评与电视文化健康发展的促进价值;揭示网络在作为电视批评新型载体的过程中“文化性发言工具”的性质,强调网络电视批评在展示网络的文化建设力量方面的重要价值;以哈贝马斯对“从文化批判的公众到文化消费的公众”观点的修正为论述的生发点,着力强调网络电视批评在塑造、展示受众(网民)文化批判意识,促进文化消费与文化批判交融与结合,构建和谐文化生态方面的突出价值。
     第四章“个案研究:《电视批判》”以央视国际网络的《电视批判》栏目为样本,对其展开全面深入的个案分析,以进一步说明网络电视批评的特点和独特价值。该部分从四个方面展开。其一,考察《电视批判》诞生、成长的背景与工作团队,从源头上探寻其成为网络电视批评优秀代表的现实依据——天时、地利、人和。其二,从“电视批判论坛”、“大学生谈电视”、“CCTV优秀电视栏目在线”等子栏目入手,对《电视批判》的发展概况进行详细梳理和认真剖析。其三,从议题设置、网络主持人运作、网友定位、策划者与嘉宾来源、论坛形式等方面对《电视批判》的特点进行条分缕析。其四,全方位探讨《电视批判》的意义和独特价值——对于电视批评学者的启示价值、对于其他网站的示范价值、对于中国电视批评的昭示价值、对于网友的教养价值、对于理性思考等文化建设力量的召唤价值、对于电视文化和电视批评的建设价值。
     第五章“个案研究:从网上对韩剧的评议看网络电视批评”以具体的网络电视批评话题为切口,通过考察该话题的两种主要表现方式——电子论坛和论文选登,解读网友们围绕同一电视批评话题进行的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网络电视批评实践,突出其“百姓味道”和理性精神。
     第六章“网络电视批评实践”首先从文化“球土化”、社会转型、电视传媒产业化等方面剖析了这一新型电视批评实践的现实语境,然后按照批评对象的不同将网络电视批评分为四类——对电视节目形态的网络批评、对电视理念的网络批评、对电视现象的网络批评、对电视人的网络批评,并结合大量实例对其进行条分缕析,以厘清网络电视批评庞杂不清的面貌,让人们在有效把握其全貌的基础上对其有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
     第七章“网络电视批评与传统电视批评的互动”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其一,从人力支持、理论支持等角度考察传统电视批评对网络电视批评的积极影响。其二,考察网络电视批评对于拓展传统电视批评领域、增强其实效性、现实针对性、通俗性和受众意识,纠正其以往轻视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批评的缺陷,促进其宏观批评与微观批评紧密结合等方面的重大影响。
     第八章“对网络电视批评的总结和前瞻”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对网络手段在电视批评领域的重大促进作用进行总结,全面深入地剖析目前网络电视批评在其板块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此外还对网络手段可能对电视批评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论文从网络电视批评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对电视媒介实践的影响、学术研究前景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前瞻。
     如果说第一章是从“纵”的方面理解和把握该课题的研究契机,并进一步强调本篇论文的选题意义,那么,第二、三、七、八章就是从“横”的方面全方位对网络电视批评进行论述,第四、五章的两个个案研究就是从“点”的角度展开。当然,在第一章中也包含“横”的角度,在第四章、第八章内部也包含“纵”的角度。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论述结构。
In the academic thesis,I focus my attention on the Television criticism on intenet in China.I analyse and sort out its development, the history of academic study,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the distinctive values, the miscellandous practice,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television criticism and the television criticism on intenet, the problems and the future.As to strengthen the persuasiveness and profundity, I design two individual studies.First,I inspect the famous brand of the television criticism on intenet——《Television Criticism》in CCTV.com.Second, I inspect the sorts of opinions about Korean television dramas from the users of the internet.The academic thesis consists of eight parts.
     The 1st chapter"the Television Criticism on lntenet and Its Academic History"consists of two sections.First,I expound the def'mition, essence, connotation, scope and the unique angle of the study of "the television criticism on intenet".Second,Iarrange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the new problem to probe into its academic origin, sum up its currently accomplishment and bring the academic blank to light.
     The 2nd chapter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elevision Criticism on Intenet" consists of four sections.First,I arrange its development process.Second,I summarize its eight forms.Third,I divide its different levels.Last,I inspect the different internet sites that the television criticism exist.
     The 3rd chapt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inctive Value of the Television Criticism on Intenet" consists of two sections.First,I inspect its characteristics comprehensively based on the special features of communication of internet and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the television criticism on intenet.Second,I set forth its distinctive values fi'om many angles.I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levision culture and television criticism.It show the strength of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It mould the ideology of culture criticism of the public.
     The 4th chapter "Individual Study:《Television Criticism》" consists of four sections.First,I inspect the background of its birth and development and its work team.Second,I arrange and clarify its development.Third,I elaborate its special features.Last,I analyse its unique values.
     The 5th chapter "Individual Study:Focus on the Opinions about Korean Television Dramas from the Users of the Internet" intend to show the "flavour of commen people"and reason spirit though the different levels and forms practice of the television criticism on intenet that centre on the same theme.
     The 6th chapter "the Practice of the Television Criticism on Intenet" consists of five sections.In the ftrst section,I analyse the surroundings of the practice glocalization,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elevision media.From the second to the fifth section,I divide the practice into four parts the criticism focus on the television programmes、the criticism focus on the television ideologies, the criticism focus on the television phenomenons、the criticism focus on "the television people"Then,we can clarify the complex features of the television criticism on intenet and understand it deeply.
     The 7th chap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Television Criticism and the Television Criticism on lntenet" consists of two sections.On one hand,the former provide the manpower and the theory support to the latter.On the other hand, the latter promote the former become the true media criticism.
     The 8th chapter "the Summary and the future of the Television Criticism on Intenet" consists of two sections.First, I sum up the achievements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television criticism on intenet.Second, I look into the future of it.
     The academic thesis consists many different angles of discuss.For example,the 1st chapter contain "vertical" and"horizontal"angle;the 2nd, 3rd, 7th, 8th chapter contain "horizontal"angle;the 4th, 5th chapter contain" spot"angle.Then,the academic thesis have the "criss—cross" and "spot—aspect" elaboration structure.
引文
① 参见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3页。
    ② [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满涛译,第3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第574页。
    ③ [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陈德明、叶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407页。
    ④ 徐荃乐《电视批评的批评》,载《电视研究》1998年第1期。
    ① 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2页。
    ② 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3页。
    ③ 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第3页。
    ④ 欧阳宏生等《电视批评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页。
    ① 央视国际网络, http://www.cctv.com, 2006-05-10 19:02:02。
    ② 新浪网, http://www.sina.com, 2005-10-1520:17:15。
    ③ 沈阳电视台网站, http://www.csyty.com, 2006—07—08。
    ① 新浪网, http://www.sina.com,2005-10-16 08:59:45。
    ① 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410页。
    ② 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410页。
    ③ 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411页。
    ④ 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411页。
    ⑤ 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412页。
    ① 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412页。
    ② 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第329页。
    ③ 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第322页。
    ④ 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第324页。
    ⑤ 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第323页。
    ⑥ 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第331页。
    ⑦ 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第322页。
    ① 欧阳宏生等《电视文化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42页。
    ② 欧阳宏生等《电视文化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42页。
    ① 欧阳宏生等《电视文化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44页。
    ② 欧阳宏生等《电视文化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45页。
    ③ 欧阳宏生等《电视文化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46页。
    ④ 欧阳宏生等《电视文化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47页。
    ⑤ 欧阳宏生等《电视文化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57页。
    ①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2-12-29 16:50:56。
    ①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3-6-23 16:01:04。
    ① 刘连喜《〈电视批判〉的十大理由》,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5-7-8。
    ① 王锦松《电视批评增加杜会参与》,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3—05—23。
    ② 李焕征《“电视批判”一路走好——写给CCTV.com〈电视批判〉栏目》,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4-7-8 4:41:15。
    ③ 刘宏《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电视批评》,新浪网,http://www.sina.com.cn,2003—06一09 09:44。
    ① 李文明《〈电视批判〉:媒介批评的典型个案》,中华传媒网,http://mediachina.net,2006-02-13 23:06。
    ① 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74页。
    ② 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0页。
    ① 新浪网,http://www.sina.com,2005-10-29 17:29:32。
    ① 新浪网,http://www.sina.com,2005-10-29 16:59:14。
    ① 庞大力《传播学角度的博客研究》,载《当代传播》2005年第2期。
    ② 刘津、边琪《博客“私人日志”传播特征初探》,载《新闻与传播》2005年第10期。
    ①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tvguide/tvcomment/special/C13408/01/index.shtml。
    ①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5—7—8。
    ① 欧阳宏生等《电视文化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58页。
    ② 新浪网,http://www.sina.com,2005-10-16 07:34:47。
    ① 欧阳宏生等《电视批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53页。
    ①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5—7—8。
    ② 刘宏《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电视批评》,新浪网,http://www.sina.com.cn,2003—06—09 09:44。
    ① 搜狐网,http://www.sohu.com,2006-5-6 0:16。
    ① 搜狐网,http://www.sohu.com,2006-5-9 22:00。
    ② 搜狐网,http://www.sohu.com,2006-5-8 8:47。
    ③ 搜狐网,http://www.sohu.com,2006-5-8 8:44。
    ① 苗棣等《中美电视艺术比较》,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第294页。
    ② 刘宏《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电视批评》,新浪网,http://www.sina.com.cn,2003—06—09 09:44。
    ① 新浪网,http://www.sina.com.cn, 2005-10-15 21:36:59。
    ② 新浪网, http://www.sina.com.cn, 2005-10-15 21:33:30。
    ③ 新浪网, http://www.sina.com.cn, 2005-10-16 10:27:59。
    ④ 央视国际网络, http://www.cctv.com, 2005—7—8。
    ⑤ 人民网, http://www.people.com.cn, 2006-05-06 19:19: 54。
    ⑥ 视网联, http://www.sdcatv.com.cn, http://blog.chinatv-net.com/mediablog/userl/zhuanjia71, 2006-4-2015:14:29.
    ⑦ 廿典《严厉批评央视》,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 2006-04-19 10:32:55.0。
    ①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5—7—8。
    ① 参见苗棣等《中美电视艺术比较》,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第306页。
    ① 欧阳宏生等《电视文化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57页。
    ① 欧阳友权语,刘连喜主编《崛起的力量》,中华书局,2003年,第293页。
    ② 欧阳友权语.刘连喜主编《崛起的力量》,中华书局,2003年,第293页。
    ① 王岳川语,刘连喜主编《崛起的力量》,中华书局,2003年,第288页。
    ② 刘连喜主编《崛起的力量》,中华书局,2003年,第287页。
    ③ 欧阳友权语,刘连喜主编《崛起的力量》,中华书局,2003年,第293页。着重号为作者所加。
    ①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188页。
    ②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200页。
    ③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4页。
    ④ 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107页。
    ①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17页。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② 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史》,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第257页。
    ③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4—7—2。
    ①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第35页。
    ② 扈海鹂《解读大众文化——在社会学的视野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8页。
    ③ 扈海鹂《解读大众文化——在社会学的视野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93页。
    ① 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113页。
    ① John Hartley, Making Sense of the media, London: Commedia, 1985.
    ② 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71页。
    ① 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7页。
    ② 郑贞铭《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台湾三民书局,1978年,第327页。
    ③ 参见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史》,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第271页。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④ 孟繁华《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第195页。
    ① M.Cantor," The role of the audience in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 in J.S. Ettema, ed. ,Audiencemaking: How the media create the audience.Thousand Oaks CA: Sage, 1994. p. 168.
    ① [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79页。
    ② [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80页。
    ③ 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21页。
    ① 金元浦《电视:最大众的大众文化》,载金元浦主编《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13页。
    ② 孟繁华《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第94页。
    ③ 新浪网,http://www.sina.com,2005-10-16 08:59:45。
    ④ 沈阳电视台网站,http://www.csytv.com,2005—9—5。
    ①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189页。
    ② http://digi.163.com,2005-12-01 22:38:14。
    ③ 天津电视台网站“天视论坛”,http://www.tjtv.com.cn 2005—9—5。
    ①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196页。
    ② 参见陈卫星《关于传播的断面思维》,载王岳川主编《媒介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20页。
    ③ 道格拉斯·凯尔纳语,参见[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张永喜、鲍贵、陈光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5页。
    ① 慧聪网,http://info.ad.hc360.com,2005—10—24 11:09。
    ② 慧聪网,http://info.ad.hc360.com,2005—10—24 11:09。
    ① 胡智锋主编《影视文化前沿——“转型期”大中审美文化透视》(上),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46页。
    ① 《访央视国际网络领军人物刘连喜——与央视国际网络领军人物的对话》,http://www.hexun.com 2005—9—12 16:12。
    ② 2000年10月初,央视国际网络披正式划入国家六大重点网站。
    ① 《央视国际网负责人刘连喜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南方网http://www.southcn.com,2003-10-10 10:57:48。
    ② 《访央视国际网络领军人物刘连喜》,http://www.hexun.com 2005—9—12 16:12。
    ①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 2002-10-29 18:13:19。
    ①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
    ① 唐彩红《电视批评如何在网上建立家园》,载《南方电视学刊》2005年第4期。
    ① http://www.cctv.com/tvguide/tvcomment/special/C13408/01/index.shtml。
    ① 《CCTV.com全新改版》,载《电视研究》2006年第5期。
    ①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5-7-8。
    ② 刘连喜《〈电视批判〉的十大理由》,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5-7-8。
    ①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3—3—26。
    ①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5—7—8。
    ①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5—7—8。
    ①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5—7—8。
    ①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5—7—8。
    ②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5—7—8。
    ③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5—7—8。
    ①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5—7—8。
    ① http://bbs.cctv.com.cn/board1.jsp?bid=1720, 2005—7-8 19:17。
    ② http://bbs.cctv.com.cn/board1.jsp?bid=1720, 2005-7-8 19:22。
    ① http://bbs.cctv.com.cn/board1.jsp?bid=1720, 2002-7-2。
    ② http://bbs.cctv.com.cn/board1.jsp?bid=1720, 2002-7-2。
    ① http://bbs.cctv.com.cn/board1.jsp?bid=1720,2005-7-8 19:22。
    ① 金元浦语,http://bbs.cctv.com.cn/boardl1.jsp?bid=1720,2005-07-02 21:11。
    ① 新浪网,http://www.sina.com,2005-10-15 21:36:59。
    ② 新浪网,http://www.sina.com,2005-10-15 21:33:30。
    ③ 新浪网,http://www.sina.com,2005-10-16 12:04:13。
    ④ 新浪网,http://www.sina.com,2005-10-16 00:31:52。
    ⑤ 新浪网,http://www.sina.com,2005-10-16 10:24:32。
    ⑥ 新浪网,http://www.sina.com,2005-10-16 10:13:47。
    ① 新浪网,http://www.sina.com,2005-10-16 09:42:39。
    ② 新浪网,http://www.sina.com,2005-10-16 08:39:38。
    ① http://www.cctv.com/lm/919/1.shtml。
    ② 友邦8《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有感》,http://www.cctv.com/lm/802/-1/54677.html。
    ③ 醉飞鸿《国产剧的致命伤》,http://www.cctv.com/lm/919/13/72465.html。
    ① 载央视固际网络《电视批判》栏目的“感悟荧屏”,本文属于网络原创电视批评论文。
    ① 陶丹《韩国畅销电视剧传播效果的成因研究》,紫金网 http://www.zijin.net,2005-10-22
    ② 蔡骐、张萍《解读韩剧——对一种传播现象的文化分析》,传媒学术网,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2005-09-22。
    ① 李胜利《1992年以来中韩电视剧比较研究》,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5—11—20。
    ①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广义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文本形态》,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68页。
    ① 陈韬文《电视全球化与文化认同:亚洲背景下的理论思考》,载郭镇之主编《全球化与文化间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55—56页。
    ② 陈韬文《中国花木兰传说的美国化和全球化》,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128889。
    ③ 陈韬文《中国花木兰传说的美国化和全球化》,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128889。
    ④ 陈韬文《中国花木兰传说的美国化和全球化》,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128889。
    ① 刘炘《电视重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第67页。
    ② 蔡明哲《社会发展理论——人性与乡村发展取向》,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87年,第66、189页。
    ③ 刘炘《电视重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第68页。
    ① 孟繁华《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第121页。
    ② 孟繁华《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第122页。
    ① 张建珍、吴海清《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与电视文化的变化》,http://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8690 2005-4-19。
    ①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① 喻国明《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305页。
    ① 王彩平《全球荧屏热播节目的形态特色》,http://www.cntvone.com/bencandy.php?fid=10&id=4736,2006-03-10 16:35:49。
    ② 郑蔚、孙微《电视节目的引进与跨文化法制——兼论〈开心辞典〉在引进借鉴国外同类节目中的创新性实践》,http://www.sina.com.cn,2004-2-20。
    ③ 《开心辞典》制片人郑蔚在“创新创意制片人2004”上的演讲,http://ent.sina.com.cn/v/2004-07-026/2128455318.html。
    ① 张卓《从电视节目形态变化看大陆传媒角色的变迁》,http://www.oursee.com,2005-12-28 11:41:56。
    ① 欧阳宏生等《电视批评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44页。
    ② http://zhibo.icctv.cn/zhibo/index_home.htm。
    ③ http://www.cctv.com,2006—6—23。
    ① 升海、王杰《电视剧市场的新收获》,http://www.economicdaily.com.cn,2006—7—5。
    ② http://news3.xinhuanet.com,2006—9—2。
    ③ http://news3.xinhuanet.com,2006—9—2。
    ① 云飞扬《闲话汉武》,http://ciwo.lanlian.com.cn/cgi-bin/lb5000/topic.cgi?forum=13&topic=3591,2005—1—31。
    ① 夏琦《电视综艺节目日趋低俗化》,http://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8125,2005-1-22 21:21:09。
    ② 中国吉祥0 《评论:真人秀节目中国本土化的“六年之痒”》,央视国际网络,http://bbs.cctv.com/book/8656542/1.html,2006-08-14 18:20:58。
    ③ 《超级女声:踩着少女的尊严舞蹈》,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9165,2005-7-29 13:17:57。
    ① 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网站,http://www.sarft.gov.cn/index.html。
    ② 曾斌《电视谈话节目创作的伦理思考》,学说连线网,http://www.xslx.com,2005-10-28。
    ① 吕丽《电视民生新闻的美学分析》,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2006—8—29 15:51。
    ② 《新人文剧——另一场鸳鸯蝴蝶梦》,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2003—6—26 14:13。
    ①《爱情故事与人物一样的纯美-2001年韩剧大盘点》,http://www.2118.com.cn, 2001-12-28 10: 16。
    ② http//www.department.swust.edu.on, 2006-7-9。
    ③ 张璞《〈再说长江〉的艺术及叙事分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http://www.cddc.net, 2006-8-22 15: 29: 08.
    ④ 欧阳宏生等《电视批评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51—352页。
    ①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 2005-4-20。
    ② 《家庭伦理剧热播的启示》,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http://www.cjr.com.cn, 2004-10-27.
    ③ 新浪网,http://www.sina.com, 2006-8-29, 23: 19: 26.
    ④ 新浪网,http://www.sina.com, 2006-8-29, 23: 03: 45。
    ⑤ 新浪网,http://www.sina.com, 2006-8-29, 21: 53: 04。
    ① 新浪网,http://www.sina.com, 2006-8-29, 20: 32: 48。
    ① 《故事中拓展深刻 记录中见析观点——评央视〈社会记录〉》,http://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10556, 2006-7-15 13: 01: 03。
    ① 《公共新闻”:继“民生新闻’’之后的又一次革命?——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节目的新探索》,http://www.xinhua net.com, 2004-10-14 11: 58: 31。
    ① 张国良、张忠民“超女”现象的传播学实证分析——上海受众调查报告》,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2006-8-14 15: 20。
    ② 张璞《〈再说长江〉的艺术及叙事分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http://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10651, 2006-8-22 15: 29: 08。
    ③ 路鹏程《约会中的权力——〈对相约星期六〉的文化解读》,http://www.cddc.net, 2005-10-9 12: 56: 11。
    ① 郑啸龙《浅论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的选题艺术》,http://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6550, 2004-6-4 10: 27: 14。
    ① 21世纪设计师《谈电视选题策划的三个问题》,http://www.szdj2003.bokee.com/262.html, 2005-7-9。
    ① 《中国的娱乐节目发展阶段),http://www.chinanews.com.cn, 2006-8-14 14: 27。
    ② 王彩平《全球荧屏热播节目的形态特色》电视人网站,http://www.cntvone.com/bencandy.php?fid=10&id=4736, 2006-3-10 16:35:49。
    ③ 21世纪设计师《方兴未艾的打包电视》,http://www.szdj2003.bokee.com/262.html, 2004-4-6 17: 02: 00。
    ① 欧阳宏生等《电视批评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60页。
    ② 欧阳宏生等《电视批评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60页。
    ③ 欧阳宏生等《电视批评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60页。
    ④ 欧阳宏生等《电视批评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60页。
    ① 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48—49页。
    ② 陈崇山《论受众本位》,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网站,http://media.szu.cdu.cn/Article, 2004-12-13。
    ③ 孟彦《媒体如何坚持受众本位》,http://www.Insgdb.com.cn, 2004-12-28。
    ① 胡君《传者本位与受众本位:两种不同的传者意识——中西新闻传播受众观比较》,http://hujun.blog-city.com, 2005-1-11。
    ② 孟彦《媒体如何坚持受众本位》,http://www.Insgdb.com.cn, 2004-12-28。
    ③ 戴元初《受众本位的传播观与会议报道方式的改变》,http://www.cddc.net, 2003-8-25 18: 18: 01。
    ① 人民网强国博客, http://www.qgblog.cn, 2006-07-18 11: 07: 15。
    ② Cantor, M (1994). The role of the audience in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 In J. S. Ettema & D. C. Whitney (eds.), Audiencemaking: How the media create the audience(pp. 168). Thousend Oaks CA: Sage.
    ① Michael 《好还是不好,我也在思考 》, http://michaelyeung998.spaces.msn.com/blog。
    ② 海至无边《关于超女和受众本位的思考 》, http://welcometomyfantasticlife.spaces.live.com, 2005—6—20。
    ③ 孟彦《媒体如何坚持受众本位》 http://www.Insgdb.com.cn, 2004-12-28。
    ④ chinesebai《“受众本位”只言片语》, http://chinesebai.blogchina.coml, 2005—5—18, 2: 31。
    ① 曾海燕《电视分众传播的信息驾驭》,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网站,http://media.szu.edu.cn, 2004-12-13。
    ① 《从“拉呱”看方言新闻节目的魅力》,大鹏视线,http://dapengshixian.blog.hexun.com, 2006-7-9 14: 35: 33。
    ② 邵培仁、潘祥辉《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http://www.chuanboxue.net/list.asp?Unid=1269, 2005-10-20。
    ③ 张应辉《电视剧需不需要“分众化”》,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06—9—26。
    ① 曾海燕《电视分众传播的信息驾驭》,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网站,http://media.szu.edu.cn, 2004-12-13。
    ② 董术《媒介传播的分众化趋势与主持人的可持续发展》,http://ytv.blog.hexun.com, 2005—9—6。
    ① 吕岩梅《电视节目的互动意识和互动尝试》,紫金网,http://www.zijin.net, 2002-2-18 11: 05: 00。
    ② 甘丽华编译《挪威电视约会节目〈浪漫之旅〉参众研究》,载《南方电视周刊》2002年第3期。
    ③ 严承章《要让电视互动起来》,金羊网,http://www.ycwb.com, 2004-7-10。
    ① 陆锡初《论互动意识与互动主持》,http://my9w.com/bbs, 2004—4—22。
    ② 高晓虹《直播的理念与要素分析》,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2005—12—28 10: 38。
    ③ 李小苏《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特性与操作理念》,http://blog.sina.com.cn, 2006-04-19 22: 28: 25。
    ① 吕岩梅《新闻专业主义的激情传承——从CCTV“连宋大陆行特别报道”说开去》,紫金博客,http://www.zijin.net, 2005-6-1 22: 15: 00。
    ② 高晓虹《直播的理念与要素分析》,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2005—12—28 10: 38。
    ① 李小苏《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特性与操作理念》,http://blog.sina.com.cn, 2006-04-19 22: 28: 25。
    ② 袁枫《电视新闻节目直播的诱惑和困惑》,傲视传媒网,http://www.oursee.com, 2005-11-7 11: 01: 38。
    ③ 周静《直面中国电视直播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傲视传媒网,http://www.oursee.com, 2005-11-7 11: 30: 31。
    ① 董天策《从范式角度审视民生新闻》,传播学论坛,http://www.chuanboxue.net, 2006-9-22.
    ② 《央视新闻频道重装上阵 白岩松 水均益联手主持》,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2006—6—109: 45。
    ③ 董天策《从范式角度审视民生新闻》,传播学论坛,http://www.chuanboxue.net, 2006-9-22。
    ④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传媒学术网,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 2006-09-2214: 43。
    ① http://blog.sina.com.cn/u/1251835555, 2006-08-27 14: 45: 02。
    ② 朱德泉《审视民生新闻的“是非曲直”——兼论新闻理念的演进及未来趋势》,http://www.nmgby.cn,2005-8-5 19: 14: 37。
    ③ 尚明宪《论民生新闻的优势与缺憾》,http://blog.sina.com.cn, 2006-08-27 14: 45: 02。
    ④ 欧阳宏生等《电视批评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77页。
    ① 《电视纪实作品生存空间之探》,傲视传媒网,http://www.oursee.com, 2005-12-28 12: 00: 48。
    ② 李丽《纪实不一定真实?纪录片真实理念的探索之旅》,http://www.qianlong.com, 2003-12-15 10: 02: 50。
    ③ zhuozhuobbi《浅论电视纪实性节目中的真实再现手法》,http://blog.chinatv-net.com/mediablog, 2006-4-2110: 24: 47。
    ① 《新闻性电视节目应多采用现场纪实手法》,http://www.lw5u.com/xslwbysj/wenxue/xwcbx, 2005-3-13。
    ② 徐文静《浅谈电视娱乐节目新闻化》,http://www.hexun.com, 2005—5—1 09: 35。
    ③ 郭晓勇、李晓红《电视人物纪实节目创作中容易陷入的几个误区》,楚天广播电台网站,http://www.ctbs.cn/chutianrenread.asp?id=5138, 2006-6-22。
    ④ 宏生、黎杰《中国纪录片:面临着的新突破》,http://www.tvcf.com.cn。
    ① 《论电视经济深度报道的“点”与‘面”》,http://www.zs123.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7506, 2006-3-27。
    ② 樊亚平《论电视的深度报道优势》,http://media.people.com.cn, 2006—7—17 15: 33。
    ③ 《论电视经济深度报道的“点”与‘面”》,http://www.zs123.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7506, 2006-3-27.
    ① 安庆华《电视深度报道的策划》,http://www.cnhubei.com, 2000-08-06 12: 08: 10。
    ② 安庆华《电视深度报道的策划》,http://www.cnhubei.com, 2004-08-06 12: 08: 10。
    ③ 李杰、王骏《怎样做好电视深度报道》,http://www.qglt.com/bbs, 2005-04-28 16: 15: 30。
    ④ 常昕《调查式电视深度报道中故事性因素的开掘——以〈新闻调查〉为例》,我写传媒网,http://www.woxie.com, 2004-7-9。
    ⑤ 周瑜《农业类电视深度报道中故事性因素及其与深度的结合》,媒介中心网站,http://mediumcenter.com, 2005-02-27。
    ⑥ 袁菱《电视深度报道警惕七大误区》,http://c45.cnki.net/kns50/classical/singledbindex.aspx?ID=1。
    ① 邹文广、常晋芳《当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载《新华文摘》2002年第2期,第132页。
    ① 金元浦《电视,最大众的大众文化》,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 2003-5-20 11: 20: 44。
    ② 隋岩《试论当代电视的大众文化特征》,http://www.happycampus.cn, 2003—3—6.
    ① 郭如欣《论先进文化建设与电视大众文化的关系》,http://202.102.170.239/mediablog, 2004-2-12。
    ① 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的西方思想资源再析》,博客网,http://column.bokee.com/49661.html, 2004—10—23 12: 28。
    ② 翁晓华《人文关怀:电视新闻拒绝媚俗的屏障》,中国影视网,http://www.tvnet.com.cn, 2003—5—19 15: 03。
    ③ 《时统宇谈选秀节目:各领风骚没几年》,http://media.people.com.cn, 2006—8—6 16: 34。
    ① 翁晓华《电视新闻强化人文关怀的途径》,http://www.cwmedia.org, 2004—7—14 20: 13。
    ② 金羲《电视新闻的人文关怀》,http://www.tvnet.com.cn, 2000—10—24 08: 19。
    ③ 郭晓勇、李晓红《电视人物纪实节目创作中容易陷入的几个误区》,楚天广播电台网站,http://www.ctbs.cn/chutianrenread.asp?id=5138, 2006-6-22 11: 09: 10。
    ④ 邓明生《电视节目应对农民多点人文关怀》,http://www.xwqs.com.cn, 2003-08-12 09: 54: 55。
    ⑤ http://blog.sina.com.cn/m/yishurensheng, 2006-08-25 22: 15: 52。
    ① 《试论方言剧的文化修养》,http://cache.baidu.com/, 2006—6—13。
    ②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王晓珏、刘北城、宋伟杰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202页。
    ① 展江《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中国经济网 传媒频道,http://cme.ce.cn/left/yl, 2006—3—27 23: 15。
    ② 卞清《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与中国电视新闻改革》,傲视传媒网,http://www.oursee.com, 2005-12-311: 56: 43。
    ③ 吕书练《公共电视的社会价值》,我写传媒网,http://www.woxie.com. 2004-5-31。
    ④ 崔永元《我反对的是公共电视庸俗化》,宁海新闻网,http://www.nhnews.com.cn, 2006-07-20。
    ① 高山豆《当前我国公共电视病态表现及其原因初探》,http://goukai.blogchina.com, 2006—3—2010: 25。
    ① http://www.qglt.com/bbs, 2006-03-05 18: 10: 05。
    ② 刘丹《公共电视如何走出商业化怪圈》,http://www.cnhubei.com, 2006-03-15 09: 57: 57。
    ③ 陈一《中国电视新闻语态及公共性的发展——以〈南京零距离〉为例》,紫金网,http://www.zijin.net,2004-10-9 08: 07: 39。
    ① 朱晓芳“公共新闻”:继“民生新闻”之后的又一次革命?——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节目的新探索》,http://www.xinhuanet.com, 2004—10一14 11: 58: 31。
    ② 赵虎、王欣《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论民生新闻的品质提升与自我超越》,荆楚视网,http://www.cnhubei.com, 2005-08-14 11: 32: 32。
    ① http://cgbar.5ds.com/archive/index.php?t-43745.html, 2004-09-15。
    ② 《新传播时代电视包装的发展趋势》,http://www.cghome.cn, 2006-1-20。
    ③ 汪沁、汪欣《让荧屏靓起来--电视频道包装之我见》,华夏电视网,http://ctvbiz.com, 2006-8-6 22: 15: 01。
    ① 华夏《试论电视频道包装理念及其取胜要点》,邢台电视台网站,http://www.xttv.com.cn/。
    ② 《新传播时代电视包装的发展趋势》,http://www.cghome.cn, 2006-01-20 09: 14: 43。
    ③ 《新传播时代电视包装的发展趋势》,http://www.cghome.cn, 2006-01-20 09: 14: 43。
    ④ 杨菲《电视包装理念的嬗变》,傲视论坛,http://www.oursee.com/bbs, 2004-7-16 18: 04: 33。
    ① 姚远《制播分离下我民营电视与电视业互动之利弊》,视频网,http://www.Video.com.cn, 2005-09-0916: 29: 34。
    ② 张莉《新一轮广电改革背景下对电视制播分离的再思考》,我写传媒网,http://www.woxie.com, 2004-5-30
    ① 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 2004—12—14。
    ② 《关于电视“制播分离”的闲话》,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网站,http://www.hzbtv.com, 2002—12—26。
    ③ 张莉《新一轮广电改革背景下对电视制播分离的再思考》,我写传媒网,http://www.woxie.com, 2004-5-30。
    ① 范明献、宋清涛《内地电视节目制播制度现状浅析和发展前瞻》,http://songqingtao.blogchina.com。
    ② 罗宜虹《如何经营电视品牌栏目——浅议湖南卫视品牌栏目特色》,http://www.qx100.com.cn, 2006-7-13。
    ① 谭言歆《CI战略与电视品牌建构》,http://www.whtv.com.cn/zhazhi/gdyb/gdyb13/gdyb1315.htm。
    ② CI即CIS,是英文“企业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简称,是现代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理念(MI)、行为方式(BI).及视觉识别系统(VI)进行系统设计,统一传播,以塑造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进而获得内外公众的认同,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经营战略。
    ③ 于丹《中国电视品牌栏目的形态研究》,http://www.gdtv.com.cn/southtv/02-05/art01.htm。
    ④ 张玉洪《主持人:电视品牌栏目亲密伙伴》,http://www.chinalibs.net/blog, 2005-4-15。
    ⑤ 张务纯《电视品牌衰老期的延缓》,http://www.ckzl.net, 2006-1-22 14: 52: 24。
    ⑥ 8888《电视:品牌节目还需品牌维护》,http://blog.chinatv-net.com/mediablog/userl/8888/archives, 2006-7-514: 08: 35。
    ①《重视电视节目品牌形象的维持》,http://www2.tt53.com/lw/xycm, 2006-5-9。
    ② 高建国《让电视品牌栏目在修正中完善——对电视栏目“末位淘汰制’’的反思》,http://news.eastday.com。
    ① 参见[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张永喜、鲍贵、陈光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5页。
    ② 欧阳宏生等《电视批评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00页。
    ① 刘炘《电视重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第301页。
    ② 欧阳宏生等《电视批评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00页。
    ① 刘玉堂《有关经典改编的闲话》,http://dzrb.dzwww.com, 2006-07-25 14: 30: 24.
    ② 赵勇《打造 红色经典”制作文化怪胎——“红色经典”改编热的冷思考》,智识学术网,http://www.zisi.net,2005-05-24。
    ③ 胡颖峰《“红色经典”改编热七人谈》,中国江西网,http://www.jxcn.cn, 2004-6-4。
    ① http://www.163.com, 2006-05-22 05: 16: 00。
    ② http://www.163.com, 2006-05-20 11: 15: 37。
    ③ http://www.163.com, 2006-06-04 13: 42: 37。
    ④ http://www.163.com, 2006-05-17 23: 06: 27。
    ⑤ 人民网, http://www.people.com.cn, 2006-08-07 20: 49: 07。
    ① 人民网, http://media.people.com.cn, 2006-05-06 19: 19: 54。
    ② 人民网, http://www.people.com.cn, 2006-05-05 21: 20: 53。
    ③ 人民网, http://www.people.com.cn, 2006-08-07 10: 53: 25。
    ① http://blog.chinatv-net.com/mediablog/userl/shede/archives, 2006-4-20 11: 19: 00。
    ① http://blog.chinatv-net.com/mediablog/userl/jiangfengyuhuo/archives, 2006-4-20 11: 13: 28.
    ② 人民网文化专题, http://www.people.com.cn, 2005-10-23.
    ③ 视网联, http://blog.chinatv-net.com/mediablog/userl/jiangfengyuhuo/archives, 2006-4-20 11: 13: 28.
    ④ zhuanjia71 《关于方言,俺也来说两句》, 视网联, http://blog.chinatv-net.com/mediablog/userl/zhuanjia71,2006-4-20 15: 14: 29.
    ① 蔡尚伟、王淑萍《关于方言节目的“一方之言”》,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2005—11—2 16: 40。
    ② 刘燕《方言电视节目现象的传播学解读》,http://www.rmblog.coml, 2006-5-27 15: 27: 00。
    ③ zhuanjia71《关于方言,俺也来说两句》,视网联,http://blog.chinatv-net.com/mediablog/userl/zhuanjia71, 2006-4-20 15: 14: 29.
    ①刘燕《方言电视节目现象的传播学解读》, http://www.rmblog.com, 2006-5-27 15: 27: 00。
    ② 余佳《方言电视节目的勃兴与完善》, http://www.whgytv.com, 2005-11-4.
    ③ http://www.why.com.cn/epublish, 2006—6—11。
    ④ http://www.why.com.cn/epublish, 2006—6—11。 http://blog.sina.com.cn/m/gehongbing, 2006-07-23 22: 22: 10。
    ② 郜元宝《惊慌失措的文化》, http://www.folkcn.com/bbs/archiver/?tid-7695.html, 2006-10-31 21: 42.
    ③ http://www.why.com.cn/epublish, 2006—6—11。
    ① 卫虎林《目前的“百家讲坛”可休矣》,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 2006-10-3。
    ② http://blog.sina.com.cn/m/gehongbing, 2006-07-24 15: 24: 03。
    ③ http://bbs.tiexue.net, 2006-9-15 9: 34: 57.
    ④ icelite 《“品”易中天》, http://icelite.blogbus.com, 2006-08-17.
    ⑤ 向敬之《易中天创造了一种文化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6—10—03 00: 19。
    ① 杨曾宪《如此批评易中天,可以休矣》, http://www.yangzengxian.com/cn/0101.asp?AutoID-577。
    ① 李逊达《易中天火了,谁惊慌失措了?》,金羊网,http://www.ycwb.com, 2006-10-15 08: 49: 36。
    ② 刘心武《百家与百姓·讲坛与书坛》,http://www.cctv.com, 2006—01—06。
    ③ 《央视百家讲坛〈清十二帝疑案〉的热播初步打通电视传播学术的“肠梗阻”》,http://www.cctv.com, 2006—01—06。
    ① 《超级女声:踩着少女的尊严舞蹈》,http://www.cddc.net, 2005-7-29 13: 17: 57。
    ② 郭松民《“超女”是一剂精神蒙汗药》,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2006—04—27 08: 20。
    ① 《时统宇谈选秀节目:各领风骚没几年》,人民网“传媒沙龙”,http://www.people.com.cn, 2006—08—04。
    ② 《超级女声”何罪之有?》,http://www.cddc.net, 2005-8-20 11: 26: 52。
    ③ Yokeemusic《超级女声:最平民化的电视娱乐》,http://yokeemusic.blogchina.com/2541005.html, 2005—08—10。
    ① 陈佑荣《电视娱乐化本位分析》,http://www.china338.com, 2006-08-04 12: 30: 29。
    ② 魏宝涛《有感〈超级女声〉:“审丑”现象媒介学分析》,http://www.xinhuanet.com, 2006—04—13 15: 28: 56。
    ① http://ent.people.com.cn/GB/1083/3593706.html, 2005—08—05。
    ② http://ent.people.com.cn/GB/1083/3593706.html, 2005—08—05。
    ① 搜狐网, http://www.sohu.com, 2006—4—25。
    ② 搜狐网, http://www.sohu.com, 2006—4—25。
    ① http.//www.bizing.com, 2006-6-11 14: 54: 37。
    ② 《弘扬先进文化 塑造美好心灵》, http://www.eforce.cn/rmblunwen, 2006-1-7。
    ① 水台《由某些抗日题材电视剧娱乐化看主事者社会责任感的缺失》,http://shuitaizyzy.spaces.live.com/blog,2006—7—27。
    ② 张晓家《戏说也得合情理》,http://www.MediaUndo.com, 2003—11—22。
    ① 《电视秀:戏说在造历史的反》,http://www.southcn.com, 2002-09-05 10: 42: 55。
    ② 赵鹏《仪式的庄严与戏谑——评历史题材电视剧之“戏说历史”》,http://www.woxie.com, 2004-3-8。
    ①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www.511wa.com/info/3871。
    ① 徐杰《对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冷思考》,http://www.whysb.net/arts/data, 2006-06-14。
    ② 王晨《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生存》,http://blog.sh/userl/546/78385.html, 2006-11-3 8: 28:。
    ③ 时统宇《拒绝新闻娱乐化》,中记传媒网,http://www.mediainchina.com, 2006-11-09 13: 52: 32。
    ④ 贾中兴《广播电视新闻娱乐化探析》,http://www.qnjz.com/gdst, 2006-08-23 14: 39: 45。
    ⑤ 李宜翔《电视新闻节目的娱乐化倾向》,荆楚网,http://www.cnhubei.com, 2004-07-01 19: 11: 28。
    ① 刘海明《网友观点:“星气象”还是“腥气象”?》,正义网,http://www.jcrb.com/zyw/n132/ca73152.htm, 2006-11 16。
    ② 时统宇《拒绝新闻娱乐化》,中记传媒网,http://www.mediainchina.com, 2006-11-09 13: 52: 32。
    ① 李炳钦《再说电视人》,http://www.whtv.com.cn/dswk/wzxc22.htm。
    ① http://www.cctv.com, 2006-09-10 22: 24: 23。
    ② http://club.gdtv.cn/forum/thread.php?threadid=1003, 2006-07-14。
    ③ 廿典《严厉批评央视》, 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 2006-04-19 10: 32: 55.0。
    ① http://www.cctv.com, 2006-05-11 10: 57: 26。
    ① http://www.cctv.com, 2006-07-27 13: 00: 46。
    ① http://club.gdw.cn/forum/thread.php?threadid=1767, 2006-08-30.
    ② http://club.gdtv.cn/forum/thread.php?threadid=1767, 2006-08-30.
    ③ http://club.gdtv.cn/forum/thread.php?threadid=1027, 2006-07-18.
    ④ http://club.gdtv.cn/forum/thread.php?threadid=1027, 2006-07-18.
    ⑤ http://club.gdtv.cn/forum/thread.php?threadid=1250, 2006-08-05.
    ⑥ http://www.cctv.com, 2006-08-03 13: 40: 18.
    ⑦ http://www.cctv.com, 2006-07-16 21: 31: 36.
    ① http://www.cctv.com, 2006-08-08 10: 54: 33
    ① 吕岩梅《电视谈话节目,想说爱你不容易——兼评〈实话实说〉今昔之主持》,紫金网,http://www.zijin.net,2003-9-1 23: 38: 00。
    ① 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2005—10—17 09: 45。
    ② 尹敬嫒《从央视“新闻调查”看优秀记者型主持人的素质》,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2006—05—19。
    ① 宋显仁《如何提高主持人的素质》,中国新闻研究中心,http://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934,2005-8-20 11: 05: 54.
    ② 虹飞《主持人需自重》,中国新闻人网,http://www xinwenren.com, 2005-11-14。
    ① 董术《媒介传播的分众化趋势与主持人的可持续发展》,博客网,http://column.bokee.com, 2005—09—06。
    ② 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2006-05-08 15: 05: 16。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2006-05-0815: 05: 16。
    ③ 吕岩梅《渴望思想的丰富——一个“电视人”的零碎思考》,紫金网,http://www.zijin.net/blog, 2006-2-1811: 02: 00。
    ① 老娘舅《想对上海电视人说几句》,敏思博客,http://www.blogms.com/blog, 2006—4—2,8: 47。
    ① 无限沟通《河南电视人都在干什么?》,西祠胡同 http://www.xici.net/b317398/d19936761.htm, 2004-5-3013: 08: 45。
    ② http://www.xici.net/b317398/d19936761.htm, 2004-6-5 8: 55: 07。
    ③ http://blog.sina.com.cn/m/yishurensheng, 2006-08-26 19: 47: 15。
    ④ http://blog,sina.com.cn/m/yishurensheng, 2006-08-26 17: 49: 40.
    ⑤ 一凡《电视主持人不是住持》,http://www.cddc.net, 2005-4-2 20: 33: 15。
    ① 康困平《电视敦促皇帝李咏皇后孙悦向全国人民道歉》,http://column.bokee.com/144047.html,2006—05—19。
    ② 刘镇彬《从朱军的采访想到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http://www.cddc.net, 2005-1-6 17: 36: 59。
    ① 设计师《主持人应戒“五气”》,http://szdj2003.bokee.com/274.html, 2004—07—12。
    ② 欧阳宏生等《电视批评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43页。
    ① yifanlzg《这样的电视剧不要也罢》,http://www.cctv.com, 2006-07-23 13: 00: 53。
    ② tgcgr《昨晚头条新闻将可能对广大青少年朋友带来负面影响昨晚头条新闻将可能对广大青少年朋友带来负面影响》,http://club.gdtv.cn/forum/thread.php?threadid=1250, 2006-07-13 12: 38。
    ① 《“狗咬美女”不人道也不“狗道”》,东北新闻网,http://www.nen.com.cn。
    ② 周云龙《一个电视人的苦恼:靠“声色”吸引观众?》,电视人网,http://www.cntvon.com, 2006-02-2723: 57: 02。
    ① 赵勇《灾难报道也能拿来卖钱?》,http://www.kuaibao.net, 2006—08—11。
    ② 《看看这些没心没肺的“新闻语言”》,http://www.phoenixtv.com, 2006—08—31。
    ③ 罗建华《冷血报道”现象引起的思考》,http://www.tianshannet.com.cn, 2006—05—26。
    ④ 竹溪《愤怒!!谁给了央视设计如此不人道娱乐问题的权利?》,http://home.soufun.com/blog/show_000_竹溪__2.htm, 2004-9-9 9: 29: 44。
    ① 每条皱纹都性感《又有电视台拿死者竞猜!》,http://blog.oeeee.com, 2006-08-26 12: 09: 55。
    ② 牛牛哥《也说毒舌李咏》,http://niuniuge.bokee.com/5066181.html, 2006—05—17 13: 05。
    ① 李菁《主持人要学会幽默》,http://www.cddc.net, 2004-12-27 13: 30: 11。
    ① 张译心《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元素探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http://www.cddc.net, 2005-11-821: 57: 14。
    ② 魏南江《主持人:个性化表达≠个人化言说》,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2006—08—14。
    ③ 群众意见《想〈今日关注〉越办越好!》,http://club.gdtv.cn/forum/thread.php?threadid=1756, 2006-08-29。
    ① 赵公文《21世纪主持人智识新态势》,中国新闻研究中心http://www.cddc.net, 2005-12-1 15: 02: 49。
    ② 吴庆捷《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2006—08—24 14: 55。
    ③ 吕岩梅《战火烧“红”的电视品牌——近观《中国新闻》联想电视人职业追求种种》,紫金博客,http://www.zijin.net, 2004-10-27 11: 09: 00。
    ④ 薛宝海《解读央视新锐主持(2003版)》,中国新闻研究中心,http://www.cddc.net, 2004-3-30 13: 45: 10。
    ⑤ 杨磊《谈话节目主持人的魅力——从〈怀念父亲董必武〉看陈鲁豫的主持风格》,博客中国,http://www.cddc.net, 2005-4-22 23: 12: 17。
    ⑥ 刘琼《电视综艺节目女主持人董卿的“知性魅力”》,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2006—08—2414: 44。
    ① 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74页。
    ② 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75页。
    ③ 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76页。
    ① 王君超《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15页。
    ① 央视国际网络,http://www.cctv.com, 2005—7—8。
    ① 王君超《媒介批评的现状、机遇与挑战》,载《今传媒》2005年第10期。
    ①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19页。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前沿》,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
    蔡明哲《社会发展理论——人性与乡村发展取向》,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7年。
    巢乃鹏《网络受众心理行为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
    陈默《电视文化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陈卫星《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陈卫星《传播的观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陈晓云《众人狂欢:网络传播与娱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陈绚《数字化时代的新闻理论与实践》,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
    邓炘炘、李兴国《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杜骏飞《网络新闻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
    杜骏飞《网络传播概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方兴东、王俊秀《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
    扈海鹂《解读大众文化——在社会学的视野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郭庆光《传播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郭孝庭、平淑英《中国城市电视媒介传播策略》,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
    胡智锋《影视文化前沿——“转型期”大中审美文化透视》(上、下),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
    胡智锋《电视传播艺术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黄昌林《电视叙事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
    黄会林《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黄新生《媒介批评一理论与方法》,台北:五南图书出版社,1990年。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广义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文本形态》,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
    蒋原伦、张柠《媒介批评》,第一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蒋原伦、张柠《媒介批评》,第二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金维一《电视观众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者,2005年。
    金元浦《文化研究:理论与实践》,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鞠侃彬、王宁《改革中国电视》,北京:工商出版社,2002年。
    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匡文波《网络媒体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匡文波《网民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李春利、周军《广播电视的社会结构》,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
    李道新《影视批评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李法宝《新闻评论:发现与表现》,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李幸《大众立场:电视批评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李叙《网界辞典》,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李岩《媒介批评:立场、范畴、命题、方式》,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刘建明《媒介批评通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刘连喜《CCTV.com新媒体文化丛书之——文化年夜饭:网话央视春节晚会》,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刘连喜《CCTV.com新媒体文化丛书之二——媒介前线:网络和电视的亲密接触》,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刘连喜《CCTV.com新媒体文化丛书之三——电视批判》,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刘连喜《CCTV.com新媒体文化丛书之四——线上故事》,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刘连喜《CCTV.com新媒体文化丛书之五——在线主持》,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刘连喜《CCTV.com新媒体文化丛书之六——崛起的力量——中国网络媒体1995~2003),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刘炘《电视重构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
    刘炘《生态电视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龙耘、朱学东《走向21世纪的中国电视——台长、专家访谈录》,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
    陆俊《重建巴比塔——文化视野中的网络》,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孟繁华《传媒与文化领导权——当代中国的文化生产与文化认同》,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
    孟繁华《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
    孟建、祁林《网络文化论纲》,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
    苗棣《中美电视艺术比较》,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苗棣、范钟离《电视文化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
    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明安香《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
    南帆《双重视域——当代电子文化分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聂庆璞《网络叙事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
    欧阳宏生《电视批评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
    欧阳宏生等《电视批评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
    欧阳宏生《广播电视学导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
    欧阳宏生等《电视文化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
    欧阳友权等《网络文学论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潘知常、林玮《传媒批判理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
    彭国元《电视文化新论》,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01年。
    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彭兰《网络新闻学原理与运用》,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祁林《电视文化的观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邱沛篁、蒋晓丽、吴建《媒介素质教育论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
    石长顺《电视传播学》,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石长顺《电视文本解读》,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
    时统宇《电视批评理论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
    时统宇《电视影响评析》,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
    隋岩《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格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谭德晶《网络文学批评论》,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
    田本相《电视文化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
    童清艳《超越传媒·揭开媒介影响受众的面纱》,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
    屠忠俊、吴廷俊《网络新闻传播导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
    汪凯《转型中国:媒体、民意与公共政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汪天云《电视社会学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王长潇《当代中国电视文化传播论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王君超《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王强《网络艺术的可能》,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
    王少磊《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年。
    王岳川《媒介哲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王振业、李舒《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王政挺《传播:文化与理解》,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吴飞《传媒影响力》,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吴飞《传媒批判力》,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吴风《网络传播学:一种形而上的透视》,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肖小穗《传媒批评》,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邢虹文《电视与社会——电视社会学引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年。
    熊澄宇《新媒介与创新思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许榕生《网络媒体》,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1999年。
    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
    严耕等《网络伦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
    杨伯溆《因特网与社会》,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
    杨魁、董雅丽《消费文化——从现代到后现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杨伟光《中国电视论纲》,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1998年。
    杨孝荣《传播研究方法总论》,台北:台湾三民书局,1996年。
    姚鹤鸣《传播美学导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姚亚平《文化的撞击——语言交往》,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
    叶家铮《电视传播理论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叶琼丰《时空隧道——网络时代话传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殷俊等《媒介新闻评论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尹鸿《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
    尹继佐《当代文化论稿》,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于德山《当代媒介文化》,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年。
    于丽爽、宋茜《脱口成风:谈话的力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喻国明《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
    张风铸《中国电视文艺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
    张国良《大众传播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张海鹰、滕谦《网络传播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张君昌《超媒体时代》,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
    张讴《电视符号与电视文化》,北京:北京广播出版社,1994年。
    张同道《媒介春秋:中国电视观察》,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
    张同道《电视看客》,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赵志立《从大众传播到网络传播——21世纪的网络传媒》,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
    郑贞铭《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台北:台湾三民书局,1978年。
    郑征予《电视文化传播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钟大年、于文华主编《凤凰考:建构一个新传媒》,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周安华《现代影视批评艺术》,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
    朱效梅《大众文化研究——一个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的视角》,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电视与社会》,张永喜、鲍贵、陈光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俄]别林斯基《别林斯基选集》,满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
    [美]托马斯·鲍德温、史蒂文森·麦克沃依、查尔斯·斯坦菲尔德《大汇流:整合媒介、信息与传播》,龙耘、官希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
    [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西]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王志弘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美]黛安娜·克兰《文化社会学——浮现中的理论视野》,王小章、郑震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美]丹尼尔·杰·切特罗姆《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曹静生、黄艾禾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
    [英]特瑞·伊格尔顿《文化的观念》,方杰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美]约翰·费斯克《电视文化》,祁阿红、张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英]戴维·冈特利特《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彭兰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
    [美]比尔·盖茨《未来之路》,辜正坤主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英]安德鲁·古德温、加里·惠内尔《电视的真相》,魏礼庆、王丽丽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日]桂敬一《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刘雪雁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王晓珏、刘北城、宋伟杰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
    [美]约翰·R·霍尔、玛丽·乔·尼兹《文化:社会学的视野》,周晓虹、徐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陈德明、叶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丁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美]隆·莱博《思考电视》,葛忠明译,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美]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何道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1年。
    [美]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何道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美]李普曼《舆论学》,林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
    [英]索尼娅·利文斯通《理解电视:受众解读的心理学》,龙耘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年。
    [德]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英]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田晓菲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英]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英]丹尼斯·麦奎尔《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英]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苗棣、赵长军、李黎丹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
    [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美]威廉·J·米切尔《比特之城——空间·场所·信息告诉公路》,范海燕、胡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
    [英]戴维·莫利、凯利·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司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英]弗兰克·莫特《消费文化——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余宁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编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梅艳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美]尼葛罗庞蒂《数字化生存》,胡泳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
    [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范静哗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年。
    [美]马克·波斯特《信息方式——后结构主义与社会语境》,范静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美]拉里·A·萨默瓦《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麻争旗等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
    [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郭镇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
    [英]罗杰·西尔弗斯通《电视与日常生活》,陶庆梅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
    [英]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美]唐·泰普斯科特《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陈晓开等译,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
    [美]托夫勒《第三次浪潮》,朱志焱、潘琪、张焱译,上海:三联书店,1983年。
    [英]约翰·汤姆林森《全球化与文化》,郭英剑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美]帕特里西亚·华莱士《互联网心理学》,谢影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
    Ettema, J. S. ed. Audiencemaking: How the media create the audienc. Thousand Oaks CA: Sage, 1994.
    Gronbeck, B. E. The academic Practice of television criticism. 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 1988
    Hartley, John. Making Sense of the media, London: Cornmedia, 1985.
    Leah, R. V. B. ed. Television Criticism: Approaches and Applications. New York: Longman Press, 1991.
    Rush, Fr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Critical The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Taylor, Lisa and Willis, Andrew. Media Studies: Texts, Institutions and Audiences.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1999.
    White, Stephen. K.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Haberma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新华文摘》
    《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现代传播》
    《电视研究》
    《中国电视》
    《当代电视》
    《新闻大学》
    《国际新闻界》
    《当代传播》
    《今传媒》
    《南方电视学刊》
    《西部电视学刊》
    百度网站 http://site.baidu.com
    中国知网 http://cnki.net
    央视国际网络 http://www.cctv.com
    CNN 网站 http://www.cnn.com
    BBC 网站 http://www.bbc.co.uk/tv
    NBC 网站 http://www.nbc.com
    中国教育电视台网站 http://cetv.edu.cn
    网络传播研究网 http://www.cmcrc.com.cn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http://www.chinancr.com
    媒介中心网站 http://mediumcenter.com
    新华传媒工场 http://www.xinhuaonline.com
    传媒观察 http://www.chuanmei.net
    神州学人网站 http://www.chisa.edu.cn
    京华传媒网 http://www.jhcm.com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http://www.cnnic.net.cn
    北京电视台网站 http://www.btv.org
    天视网(天津电视台网站) http://www.tjtv.com.cn
    河北电视台网站 http://www.hebtv.com
    石家庄广电网 http://www.sjztv.com.cn
    山西视听网 http://www.sxrtv.com
    太原电视台网站 http://www.tytv.com.cn
    内蒙古电视台网站 http://www.nmtv.cn
    辽宁电视台网站 http://www.lntv.cn
    沈阳电视台网站 http://www.csytv.com
    大连电视台网站 http://www.daliantv.com.cn
    吉林电视网 http://www.jilintv.com.cn
    长春电视台网站 http://www.chinactv.com
    背景在线(黑龙江电视台网站) http://www.hljtv.com
    哈尔滨电视台网站 http://www.hrbtv.net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网站 http://www.smg.cn
    南京广播电视集团网站 http://www.njbg.com.cn
    浙江卫视网站 http://www.zjstv.com
    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网站 http://www.chinahztv.com
    绍兴广播电视总台网站 http://www.sxtv.com.cn
    安徽电视台网站 http://www.ahtv.com.cn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网站 http://www.fjtv.net
    厦视在线(厦门电视台网站) http://www.xmtv.com.cn
    江西电视台网站 http://www.jxgdw.com/jxgd/jxtv
    山东电视网 http://www.sdtv.com.cn
    济南电视台网站 http://www.jntv.com.cn
    青岛电视台网站 http://www.qtv.com.cn
    胶东在线(烟台电视台网站) http://www.jiaodong.net
    河南电视网 http://www.hntv.ha.cn
    湖北电视台网站 http://www.hbtv.com.cn
    武汉电视台网站 http://www.whtv.com.cn
    湖南电视台网站 http://www.hifly.tv
    广东电视台网站 http://www.gdtv.com.cn
    南方电视台网站 http://www.tvscn.com
    广州电视台网站 http://www.gztv.com
    深圳广电集团网 http://www.sztv.com.cn
    视听海南网 http://www.hnwtv.com
    珠海视听网 http://www.zhtv.com
    东莞电视台网站 http://www.sun0769.com
    湛江电视台网站 http://www.zjjs.net
    广西电视网 http://www.zjjs.net
    视界网(重庆电视台网站) http://www.ccqtv.com
    神韵在线(四川电视台网站) http://www.sctv.com
    成都电视台网站 http://www.chengdutv.com
    云南电视台网站 http://www.yntv.cn
    陕西电视台网站 http://www.sxtvs.com
    白鸽网(西安电视台网站) http://www.xatvs.com
    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网站 http://www.gstv.com.cn
    宁夏广播电视总台网站 http://www.nxtv.com.cn
    新疆电视台网站 http://www.xitvs.com.cn
    贵州电视台网站 http://www.gzstv.com
    宁波电视台网站 http://www.nbtv.com.cn
    荆州视线(荆州电视台网站) http://www.iztv.com.cn
    洛阳电视台网站 http://www.lytv.com.cn
    昆明电视台网站 http://www.kmtv.com.cn
    常州电视台网站 http://www.cztv.tv
    呼伦贝尔电视台网站 http://www.hlbr.tv
    中国淮海网 http://www.huaihai.tv
    安顺电视台网站 http://www.anshuntv.com.cn
    邢台电视台网站 http://www.xttv.com.cn
    昆明电视台网站 http://www.kmtv.com.cn
    楚天广播电台网站 http://www.ctbs.cn/chutianrenread
    凤凰网 http://www.phoenixtv.com
    新浪网 http://www.sina.com
    搜狐网 http://www.sohu.com
    人民网 http://www.people.com.cn
    中国影视网 http://www.tvnet.com.cn
    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
    紫金网http://www.zijin.net
    南方网 http://www.southcn.com
    千龙网 http://www.qianlong.com
    视网联 http://www.sdcatv.com.cn
    视频网 http://www.Video.com.cn
    多伦多信息港 http://www.torontoservice.com
    传媒学术网 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
    传播学论坛 http://www.chuanboxue.net
    中记传媒网 http://press.gapp.gov.cn
    中国新闻人网 http://www xinwenren.com
    中国影视业网 http://yingshi.qx100.com.cn
    华夏电视网 http://ctvbiz.com
    中国电视新闻网 http://www.chinatvm.com
    中国经济网·传媒频道http://cme.ce.cn
    中国电视包装网 http://www.tvp365.com
    潍坊广电网 http://www.wfgd.com.cn
    宁海新闻网 http://www.nhnews.com.cn
    智识学术网 http://www.zisi.net
    中国江西网 http://www.jxcn.cn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http://www.rjc.com.cn
    中国传媒大学 http://www.cuc.edu.cn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http://202.114.23.82/index.asp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http://journal.whu.edu.cn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http://www.fudan.edu.cn/new_dep/xinwen.htm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http://sjc.pku.edu.cn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http://www.tsjc.tsinghua.edu.cn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http://www.nju.edu.cn/cps/site/news/index1.htm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http://xwxy.jnu.edu.cn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http://www.lit.sdu.edu.cn/passage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http://www.sculj.cn
    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网站 http://media.szu.edu.cn
    中国法院网 http://www.chinacourt.org
    慧聪网 http://info.ad.hc360.com
    文化研究网 http://www.culstudies.com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网站 http://www.sarft.gov.cn
    学说连线网 http://www.xslx.com
    电视人网站 http://www.cntvone.com
    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网站 http://www.cddc.net
    荆楚视网 http://www.cnhubei.com
    湖南科技大学网站 http://dep.hnust.cn
    《青年记者》网站 http://qnjz.dzwww.com
    中国博客网 http://www.blogcn.com
    博客网 http://www.bokee.com
    西祠胡同 http://www.xici.net
    天涯博客 http://www.tianyablog.com
    和讯博客 http://blog.hexun.com
    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
    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http://media.szu.edu.cn
    广西新闻网 http://www.gxnews.com.cn
    东北新闻网 http://www.nen.com.cn
    人民网强国博客 http://www.qgblog.cn
    楚天广播电台网站 http://www.ctbs.cn
    荆楚视网 http://www.cnhubei.com
    中国纪录片网 http://www.cnjlp.tv
    我写传媒网 http://www.woxie.com
    中记传媒网 http://www.mediainchina.com
    上海影视广告网 http://www.tvcf.com.cn/hotnews/homews_detail.php?id=2255
    论文无忧网站 http://www.lw5u.com
    免费论文网 http://www.66wen.com
    媒介中心网站 http://mediumcenter.com
    正义网 http://www.jcrb.com
    傲视传媒网 http://www.oursee.com
    桂南都市在线 http://www.marketvane.org
    新疆天山网 http://www.tianshannet.com.cn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网站 http://cjr.zjol.com.cn
    《新闻实践》网络版 http://zjdaily.com.cn
    中国主播网 http://www.zhubo.net
    中华文化信息网 http://www.ccnt.com.cn
    胡智锋博客 http://blog.cctv.com/home_352.shtml
    阿忆GG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zhouyijun
    陈力丹的博客 http://www.vipblogger.cn/blog/showblog.jspe?site_id=16985&static=1
    张颐武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zhangyw
    孔庆东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198367585
    葛红兵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gehongbing
    邵斌的博客“影视传播研究” http://shaobin69.blogchina.com
    21世纪设计师的电视博客 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r/view_blog.asp?idWriter
    曾宪百草园 http://www.yangzengxian.com/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