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激励模式探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辅导员正经历着角色转型,但由于相关制度和配套措施落后,辅导员队伍工作投入和所得严重不对等,大大挫伤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出现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消极应付工作的现象。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效的激励模式,从而稳住这支队伍,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成为当前相关政府部门和各高校面临的新问题。本文针对当前辅导员队伍激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试图建构一套有效的辅导员队伍激励模式。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根据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历史发展的五个阶段,分析了不同时代背景下政府、高教主管部门、学校对辅导员队伍激励管理的不同表现。
     第二部分,总结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已取得的成就,并从激励内容、激励导向、激励标准、激励方式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辅导员激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针对当前辅导员队伍激励存在的不足,分析了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失效的六个方面的原因:社会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可度不高、中国传统文化忽视激励管理、管理者缺乏激励管理的意识、学校管理有欠缺、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设计以及辅导员自我职业认同感差。
     第四部分,针对上文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有效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模式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建立系统的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包括:政府宏观政策的激励、学校内部系统的激励机制和辅导员队伍的自我激励等三个层次。最后,笔者针对辅导员队伍激励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
With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ltering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popular education", Counselor Staff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are experiencing a role transition. However, the relevant systems and measures are backward, and counselor's work input and gains are not coordinated, which hurts university counselor staffs work enthusiasm greatly. Counselor staff is becoming unstable and they work negatively. To explore ways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university counselor staff and construct an effective incentive model ,which can comfort this team, and arouse its work enthusiasm, has become a new problem that th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faced. In this paper,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counselor staff, I attempt to build an effective incentive model with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The paper altogether divides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according to the five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university counselor staff system, I analyze how our government's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department's to prompt counselors' work enthusiasm under different time background.
     The second part, I summariz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drive pattern,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attern from four aspects: the content, the direction, the standard and the way.
     The third part,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we face, I analyze the causes for the failure in. The society doesn't value the job of university counselor;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neglects drive management; the superintendent lacks consciousness of the drive management; schools lack proper control system; self-professional sympathy of university counselor is poor.
     The fourth part, I come up with further ponder of the effective drive pattern. I attempt to build an effective incentive model with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This includes the incentive measures from government macroscopic policy, school internal system and counselor staffs' self-encouragement. At last, I propose some practical ways.
引文
[1]周志荣.试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J].天府新论,2006(05),P151.
    [2]王志军.当代动机理论与辅导员的有效激励[J].文教资料,2008(02),P189.
    [1]彭庆红,张瑜.试论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的完善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5),P76.
    [2]汤秀娟.高校政治辅导员激励管理对策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P155.
    [3]程贯平.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7),P23.
    [1]樊克宁,陈晓鸿.大学扩招,打开中国教育新篇[N].羊城晚报,2007-07-07.
    [2]何东昌.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195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C].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P177.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2005年1月13日)[E].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90/info14090.htm.
    [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第四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P221.
    [1]何东昌.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195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C].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P177.
    [1]清华大学《双肩挑》编写组.双肩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P1.
    [2]何东昌.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C].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P1645.
    [1]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1980年4月29日)[E].http://www.cycnet.com/zuzhi/documents/1980/w260429.htm.
    [2]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1980年4月29日)[E].http://www.cycnet.com/zuzhi/documents/1980/w260429.htm.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4日)[E].http://www.moe.edu.cn.
    [4]同上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8月24日)[E].http://www.moe.edu.cn.
    [1]教育部.大力开展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工作[N].人民日报,2007-12-30.
    [1]上海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2008年)[E].http://www.stats-sh.gov.cn.
    [1]彭庆红,张瑜.试论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的完善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5),P76.
    [2]罗涤.试论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的建设[J].世纪桥,2007(01),P100.
    [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第四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P127.
    [1][美]莱曼.W.波特,格雷戈里.A.比格利,理查德.M.斯蒂尔斯.激励与工作行为[M].陈学军,谢小云,顾志萍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P36-39.
    [1]西方的员工持股计(ESOP)[J].http://bbs.sjtu.edu.cn/bbstcon,board,economics,reid,1055753365.html,2003-06-16.
    [2]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P556.
    [3]南开大学10个辅导员岗位 引来1800多名求职者[N].中国青年报,2008-01-18.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P8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P649.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56.
    [2]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P516.
    [3]韩庆祥.解读以人为本[J].学习时报,http://www.china.com.cn/xxsb/txt/2004-04/14/content_5544535.htm,2004-04-14
    [4]苏东水.管理心理学(第四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序言.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P330.
    [1]人本管理:一个需要澄清的理念[J].http://www.papernice.com/luanwen_detail.asp?id=2572,2005-12-27.
    [2][美]莱曼.W.波特,格雷戈里.A.比格利,理查德.M.斯蒂尔斯.激励与工作行为[M].陈学军,谢小云,顾志萍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P95.
    [3]余琼,刘建光.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04),P146.
    [1]按1:200比例配备 高校将有10万专职辅导员[N].中国青年报.2008-02-27.
    [2]汤琳夏,夏骄雄.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11),P28.
    [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第四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P230.
    [2]杨显岳.浅论人的潜能及其开发[J].决策探索,http://www.chinavalue.net/media/Article.aspx?ArticleId=4401&PageId=1,2007-03-28.
    [3]教育部关于印发陈至立国务委员、周济部长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E].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13.jsp?tablename=1853&infoid=23525,2006-07-27.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P11.
    [1]汤琳夏.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研究一个设想方案的调查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探索辅导员工作新理念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在沪举办[N].解放日报,2008-02-27.
    [3]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P145.
    [1]李锦红等.高校辅导员培训需求调查和培训体系建构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P94-97.
    [1]朱飞.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全程实务操作[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P1.
    [1]汤琳夏.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研究 一个设想方案的调查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6,P22.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2005年1月13日)[E].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90/info14090.htm.
    [2]同上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年7月23日)[E].http://www.edu.cn/20060801/3202145.shtml
    [1]吴志华,刘晓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P108.
    [2]周立新.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12),P.
    [1]十二万字周记架起师生“心桥”--记复旦大学辅导员包涵[N].中国教育报,2007-9-11.
    [1]教育部关于印发陈至立国务委员、周济部长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E].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13.jsp?tablename=1853&infoid=23525,2006-07-27.
    [2]王黎萤.新编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P166.
    [1]俞文钊.中国的激励理论及其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P223.
    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剑锋.组织行为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3.李燕萍.人力资源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俞文钊.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俞文钊.中国的激励理论及其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6.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陈勉中.现代大学管理机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陈永明,朱洁等.大学理念、组织与人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0.张越宏.怎样激励员工留住人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1.(英)唐娜·迪普罗斯.360度激励[M].丁冬梅译.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5.
    12.张静抒.情感管理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13.闫大海.薪酬管理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14.中山大学学生处编.多校区的学生教育管理[A].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15.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编.辅导员制度的设计与选择[A].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1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员百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7.上海科技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编.做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人生导师[A].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18.(美)彼得·圣吉.第五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19.(英)罗伯特·路易斯·弗勒德.反思第五项修炼[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0.(美)孔茨·韦里克.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九版)1998.
    21.(美)斯蒂文·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九版)[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1997.
    22.刘献君.大学之思与大学之治[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3.何东昌主编.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1952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97)[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8.
    24.毛泽东.“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序言和一部分按语[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25.林荣瑞.如何选人用人育人留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26.王小艳.如何进行员工激励[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7.吴小平.如何提升员工满意度和敬业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8.(美)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第八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9.冒荣,刘义恒.高等学校管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0.杨天平.学校常规管理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1.胡卫,张继玺.新观察:中国教育热点透视(2004-2005)[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2.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3.朱飞.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全程实务操作[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1.朱平平.建设好专职教师队伍[N].人民日报,2004-10-21.
    2.唐红超.辅导员激励机制的模型构建与实践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03).
    3.汤秀娟.高校政治辅导员激励管理对策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9).
    4.程贯平.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7).
    5.罗涤.试论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的建设[J].世纪桥,2007,(01).
    6.彭庆红,张瑜.试论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的完善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5).
    7.汤琳夏,夏骄雄.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5,(11).
    8.周先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必须加强五项机制[J].湖南社会科学,2006,(03).
    9.朱清香,胡望斌.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模型设计[J].东方论坛,2003,(03).
    10.张立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机制设计与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05).
    11.陈瑞三,胡立男.谈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12.董文强,张星,符新伟.“四三二一”模式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7,(07).
    13.王黎萤.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1).
    14.李锦红,桂富强,林伯海,宋刚.高校辅导员培训需求调查与培训体系建构探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
    15.梁金霞,徐丽丽.《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推动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全国103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调查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6).
    16.张建.高校辅导员的成就动机及其激励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 2000,(05).
    17.苏同营,贾强.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持续与和谐发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7).
    18.邓国英.自我激励:辅导员工作的动力[J].河南教育(高教版),2008,(01).
    19.俞峰.人力资源管理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归因与克服[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0).
    20.庞鑫培.基于360度反馈评价的高校辅导员发展机制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21.林泰,彭庆红.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6).
    22.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访教育部社政司负责同志[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1).
    23.教育部.大力开展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骨干培训工作[N].人民日报,2007-12-30.
    24.按1:200比例配备 高校将有10万专职辅导员[N].中国青年报.2008-02-27.
    25.十二万字周记架起师生“心桥”--记复旦大学辅导员包涵[N].中国教育报,2007-9-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