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与博弈:公司重整融资的法律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的基本命题是:公司重整融资法律模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量,统筹兼顾。从该基本命题出发,本文分析论证了五个分论题,分别为:1、从历史上看,法律制度、文化观念和利益冲突是决定公司重整融资发展演变的决定性力量;2、现代公司的重整融资离不开各个利益相关主体的参与、配合与协调;3、重整融资法律制度产生于公司实践,同时又对实践进行着制约、促进与规范;4、司法机关在公司的重整融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5、公司重整融资法律制度不是一个孤立的制度体系,而是以破产法(尤其是其中的破产重整法)为主的一系列法律制度的统称。
     从以上论点出发,本文选择了国内外发生的20余个典型案例作为研究的起点,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法律文本,综合运用归纳演绎、历史比较、规范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论证分析,从中抽象出了四大融资主体和四种融资模式,并对司法裁判及其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文章的基本论证过程如下:
     首先,从世界上主要国家历史的演变来看,困境公司的破产重整和融资法律制度,是一个多方因素促成的结果。公司重整融资的历史演变过程,形象地阐述了从身份到契约再到法律规制和司法干预相转变的过程。
     其次,在进行重整融资的过程中,需要透视各方主体及其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确定各自的立场。综合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的立法和公司实务,公司重整融资主要涉及债权人、债务人、出资人和新投资人四大主体。由于公司破产重整目标的多元性,以上四大法律主体以及各主体内部不同利益方的地位、权利、义务关系纵横交错、纷繁复杂,不同主体之间的确权和博弈问题显得异常突出。
     第三,重整中的融资问题复杂多变,融资方式多样。通过对法律制度和重整实践的归纳总结,可以从法律的角度概括出四种基本的融资模式:负债型模式、权益型模式、混合型模式和资产置换等其它模式。这四种模式及其法律制度存在很大差异,其涉及的优先权授予、利益相关者清偿顺位、公司控制权调整以及各方的权利义务均有很大的不同。每种模式的选择都需要综合市场、法律和政府等多种因素。
     第四,司法在重整融资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和经济价值。将公司重整纳入司法程序是破产法理论和实务的一大进步,标志着一项公正、高效的债权债务安排程序正式建立。融资方案和重整计划得到司法的裁定,就意味着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当事人之间的合意问题,而成为一项对全体利益方均发生法律效力的具有普遍强制性的司法文件。重整程序的优先性又进一步保证了困境公司拯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为公司获取融资、完善治理、重整再生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最后,在前文对公司重整融资抽象概括的基础上,还需要对特殊公司主体、相关配套法律制度和有关的法律责任制度予以关注。虽然这些特别的法律制度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但又不可或缺。上市公司、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各有不同,需要按其个性分别予以关注;金融法、税法、会计法也是无法绕开的话题,而且自始至终都影响着重整融资的过程;此外,法律责任、社会责任的承担问题是所有法律制度都必须面对的问题,重整融资也不例外。
     按照以上论证思路,全文的篇章结构如下:第一章探索重整融资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历程,探讨有关的背景因素;第二章分析归纳重整融资的法律关系主体;第三章抽象出四种主要的融资法律模式,研究其中的选择机制和考虑因素;第四章就司法裁判、法院和法官的作用进行论述;第五章对有关的特别法律制度予以补充。
The dissertation is based on such a fundamental proposition that the turnaround financing in corporate bankruptcy reorganization is so important and complicated as to be considered the factors altogether. In the history, legal systems, culture philosophy and interests are of the greatest power on the turnaround financing. Nowadays, more and more entities come into the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process. They should make good cooperation each other to get new money and rescue the corporate. The turnaround financing legal system comes from the practice and influences the practice. It’s named by a bunch of legislations and regulations. Judicial judgment plays an effective role during the financing process.
     I take about twenty cases of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for example in the dissertation, look into the statute law of several countries, induce deduction and make comparison. I find that there are four men and four ways to get the new money in the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The four men are the debtors, creditors, shareholders and investors. They either get benefit or are restrained in the reorganization gam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re the focus of the game. The four ways are liability model, equity model, mixed model and assets model. The rights of priority, position, sequence and control ar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e choice of the financing models is depended on the market, legal system and the government. Besides, court is significant. Judicial judgment can bring us a great value. The financing plan and reorganization plan are all needed to get approval from the court. The turnaround financing is a business. But it is not only a contract between you and me; it is enforcement from the court. The government of the corporate, the duties of the managers are both under the provisions of it. Finally, we also need a look into the special entities, legislation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and the legal responsibilities in reorganizations. They are not the main content in this dissertation, but they are very important. Listed companies, state-owned enterpri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all of difference. Financial law, tax law and accounting law effect too much. Any fault made, you will face the legal responsibilitie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way aforementioned, the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 of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focuses on the history of turnaround financing. Chapter two is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financing entities. Chapter three is on the ways of getting new money. Chapter four relates the role of bankruptcy court. Chapter five makes a brief comment on the other legislations.
引文
①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对此有着深刻的论述:企业家需要通过各种融资渠道获得资本,……经济才能发展,企业家理论和利息才能够形成,才会有财富的积累与再投资。【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孔伟艳等译,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第124页。
    ①汤维健:“企业破产与重整法国际研讨会研究综述”,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9570,2011年2月28日访问。
    ①Stiglitz,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 Vol. 71(3), pp.393-410.
    ②【美】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郑秉文译,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第72页。
    ①贺丹:《破产重整控制权的法律配置》,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第205页。
    ②美国1898年破产法规定了六种“破产行为”,英国1914年破产法也规定了债务人的八种可以被宣告破产的行为。有关内容可参见【美】大卫·G·爱泼斯坦等著:《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齐树洁:《破产法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页等。
    ①“破产”一语,最早萌发于十四世纪的意大利语“banca rotta”,意思是“摊位被毁”。据说,在商业、贸易、手工业较发达的十四世纪的意大利,商人们、手工业者们总是沿着热闹的街道摆铺设点,进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易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到期债务,其债权人则群起而攻之,将其铺点全部砸烂。参见Pamela K. Webster, Bankruptcy Law for Paralegals, P3.转引自汤维建:《破产概念新说》,《中外法学》,1995年第3期。
    ②王欣新:《破产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4页。
    ③“Prepackaged means that the debtor drafted the plan and successfully solicited votes on it before filing the case. Prenegotiated means that the debtor negotiated the terms of the plan with some , but not all creditor groups before filing—even if no prefiling vote was taken on the plan.”参见BRD(Bankruptcy Research Database)数据库,http:// lopucki. law. ucla. edu/ glossary.htm.
    ①王佐发:《预重整制度的法律经济分析》,《政法论坛》,2009年第2期。
    ②R·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7页。
    ①李国民:《融资制度的概念界定与功能分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①Luian Arye Bebchuk and Jesse M. Fried, the Uneasy Case for the Priority of Secured Claims in Bankruptcy, 105 Yale.L.J. 891-895(1995-1996).
    ②StevenL. Sehwarez,The Easy Case for the Priority of Secured Claims in Bankruptcy, 47 Duke L.J.425-426 (1997-1998).
    ①Wilbur N. Moulton, Howard Thomas, Bankruptcy as a Deliberate Strategy: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ume 14, Issue 2, pages 125-135, February 1993.
    ②M·Adnan Aziz, Humayon A·Dar, Predicting Corporate Bankruptcy: Where We Stand·Corporate Governance, 1988(4), p.9.
    ③A·Lowes Dickinson, Accounting Practice and Procedure, Journal of Accountancy,1986, p.96.
    ④【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528-529页。①Adler, Finance’s Theoretical Divide and the Proper Role of Insolvency Rules, 67 S.Cal. L. Rev. 1118,19(1994). ②【美】道格拉斯·G·拜尔,罗伯特·H·格特纳,兰德尔·C·皮克著:《法律的博弈分析》,严旭阳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③Lucian Arye Bebchuk, Bargaining and the Division of Value in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 Organization, Vol. 8, no 2. (1992).
    ①【德】K·茨威格特、H·克茨著,潘汉典、米健、高鸿钧、贺卫方译:《比较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22页。
    ①【英】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页。
    ②相关内容可参见:Guy Peters,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The“New Institutionalism”, Continuum, London and New York, 2000, p156,以及Peter A. Hall, Rosemary C. R. Taylor,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s, Political Studies (1996), XLIV, 936-957等。
    ③魏少亮、郭丹:《历史制度主义:理论与应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4期。
    ④何俊志:《结构、历史与行为——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①【美】彼得·豪乐,罗斯玛丽·泰勒:《政治科学与三个新制度主义》,载何俊志主编:《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译文精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
    ②融资起源可以追溯到最为原始的借贷行为,这是最早的直接融资形式,如人们相互之间的借款或者高利贷。在这种原始的融资行为中,资金融通双方对借贷数额的多寡,借期长短,利息的高低等进行直接议定,然后由资金盈余方直接提供给资金短缺方。
    ③李永军:《重申破产法的私法精神》,《政法论坛》,2002年第3期。
    ①英格兰早期破产法仅允许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而不允许债务人主动申请破产。
    ②美国宪法第1条第8款第4项。
    ①【法】罗辛尼·洛罗德:《现行法国破产法的修订》,李立强、李启欣译,载《法国研究》,1986年第4期。
    ②李永军:《破产法的程序结构与利益平衡机制》,《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③何勤华主编:《德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62-270页。
    ④胡健:《德国破产法:历史发展、现实状况和制度创新》,《德国研究》,2005年第4期。
    ⑤【日】吉野正三郎:《德国破产法概述》,《东海法学》,1999年第21号。
    ⑥关于对德国该部法律名称的翻译,有学者将其译为《支付不能法》(参见杜景林,卢谌译:《德国支付不能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但鉴于本文在一开始就将破产法从广义上进行界定,能够与德国1999年的该部法律在指代内容上贴近,故本文对其仍采“破产法”的译法。
    ①【日】须藤英章主编:《新破产法解说》,(东京)三省堂2004年版,第2页。
    ①Alan W? Kornberg & Patrick J? Trostle, Chapter 11 of the United States Bankruptcy Code, Reorganization Theory and Selected Caselaw Results, p1.
    ②刘伟光:《英国的公司破产拯救制度分析》,《经济师》,2008年第12期。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2006年)第1条。
    ④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破产法立法指南》,2006年,纽约,第10-13页。详情参见笔者所著:《欺诈性财产转让的破产法规制》,《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①【美】彼得·豪乐,罗斯玛丽·泰勒:《政治科学与三个新制度主义》,何俊志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5期。
    ②程非、石晖:《论中国古代的理财思想》,《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年第11期。
    ②如徐前华、郗英:《企业文化在矿山破产重组中的作用》,《山东冶金》,2004年第3期,等等。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75条:“在重整期间,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的担保权暂停行使。但是,担保物有损坏或者价值明显减少的可能,足以危害担保权人权利的,担保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恢复行使担保权。”“在重整期间,债务人或者管理人为继续营业而借款的,可以为该借款设定担保。”
    ④黎明:《回应与前瞻———“统一破产法”若干问题研究》,《法商研究》,2005年第1期。
    ⑤付翠英:《破产法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11页。
    ①世界银行报告:《中国国有企业的破产研究——改革破产制度的必要性和途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40页。
    ②【德】埃伦·M,伊梅古特:《新制度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汤涛编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6期。
    ③程文进:《美国政府与公司关系的历史演变》,《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①详情可参见“*ST海鸟中止重大资产重组的消息再次打破了投资者的幻想”一文,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10月12日第014版。
    ②参见“ST银广夏破产重整宁夏国资委火线施援”,载《证券时报》,2010年9月17日第B02版。
    ①【美】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著:《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重武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101-103页。
    ②David A. Skeel, Jr., Debt’s Dominion: A History of Bankruptcy Law in America 48-49 (2001).
    ③David A. Skeel, Jr.,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Debtor-in-Possession Financing, 25 Cardozo L. Rev. 1905(2003-004).
    ④Peter Tufano, Business Failure, Judicial Intervention, and Financial Innovation: Restructuring U.S. Railroad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71 BUS. HIST. REV. 1, 15(1997).
    ①David A. Skeel, Jr.,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Debtor-in-Possession Financing, 25 Cardozo L. Rev. 1905(2003-004).
    ②Harvey J. Baker, Certificates of Indebtedness in Reorganization Proceedings: Analysis and Legislative Proposals, 50 AM. BANKR. L.J. 1, 8-16(1976).
    ③S. Dahiya et al, Detor-in-possession financing and bankruptcy resolution: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69(2003), pp.265-66.
    ①付翠英:《破产法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6页。
    ②张克利、唐祖君、邬彦如、郭小伟等:《德国、法国国有企业改组、破产重组考察报告》,《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第8期。
    ①日本《公司更生法》第1条。
    ①日本《民事再生法》第154条第3项、第4项。
    ②Harvey R. Miller, Bankruptcy and Reorganization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of 50 Years,载李曙光主编:《公司重整法律评论》,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411页。
    ①王卫国:《破产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32页。
    ②李曙光:“偿付能力与测试标准”,《法制日报》,2007年1月21日,第011版。
    ③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1页。
    ①汤维建:《破产重整程序研究》,《民商法论丛》,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五卷第146页。
    ②F·.Modigliani, M·H·.Miller,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une, 1958. Vol.48. No.3. P. 261-297.
    ③参见Myers S,N Majlu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4(13), p.187-221,以及Myers S, The Capital Structure Puzzle, Journal of Finance, 1984( 39), p.575-592.
    ①盛明泉、李昊:《优序融资理论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解释力》,《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
    ②尹惠芳:《西方现代公司融资结构理论的演变》,《经济论坛》,2005年第15期。
    ①吴长林等:《解决企业过度负债的对策研究》,《会计研究》,1997年第10期。
    ②吴天宝、武宜达:《国有企业改革比较法律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59页。
    ①周翀:“证券市场20年回望与思辨:在国情和规律之间”,载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0-12/07/c_12854921_2.htm,2011年3月7日访问。
    ①董安生:《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法律问题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②李曙光:《新企业破产法的意义、突破与影响》,《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③汤恩婧:《公司重整与公司破产、和解和整顿之比较分析》,《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第4期。
    ①【日】金子宏著:《日本税法》,战宪斌、郑林根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9-21页。
    ①为了汉语语法上表述的方便,笔者将“自动中止”用于指示行为主体,“自动冻结”用于指示行为对象。但在英文中,二者都可以用“Automatic Stay”一词表述。
    ②Lynn M. Lopucki and Elizabeth Warren, Secured Credit: A System Approach, second edition, Boston Aspen publishers, 1998, p.120.
    ③丁昌业译:《英国破产法》,法制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41—42页。
    ④王书江、殷建平译:《日本商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382-389页。
    ①刘立明:《论破产债权人会议的法律性质》,《网络财富》,2010年第5期。
    ①【美】大卫?G?爱泼斯坦等:《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55页。
    ①根据证券时报“投资者法律保护论坛”整理,论坛摘要可参见“细化规则落实维护债权人权益”的报导,《证券时报》,2011年1月8日第4版。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2006年)第15条第二款。
    ①Elizabeth Warren, Business Bankruptcy, Federal Judicial Center, 1993,p.63.
    ②Richard A. Posner,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5th ed.). A Division of Aspen Publishers, Inc. A Wolters Kluwer Company, p. 85.
    ①王靖、刘健:《上市公司重整制度在审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破产法论坛》(第二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32-33页。
    ②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破产法立法指南》,2006年,纽约,第146页。
    ①王佐发:《DIP融资制度的成本收益分析及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启示》,《海南金融》,2009年第3期。
    ②陈荣宗著:《破产法》,台湾三民书局1986年版,第8页。
    ③赵旭东主编:《公司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96页。
    ①资料来源:《上海证券报》,2007年12月11日,第B01版。
    ①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载新浪财经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110317/00089544101.shtml,2011年3月23日访问。
    ①Charles D. Booth, the Cramdown on Secured Creditors: An Impetus toward Settlement, American Bankruptcy Law Journal, Winter 1986.
    ①William L. Cary and Melvin Aron Eisenberg, Corporations Cases and Materials, Foundation Press , sixth edition, p.187. Robert W. Hamilton, The Law of Corporations, Foundation Press, 2nd, edition, p.98.
    ①Janis Sarra, From Subordination to Parity: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ion of Equity Securities Law Claims Insolvency Proceedings,载李曙光主编:《公司重整法律评论》,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217、224页。
    ②SEC vs. Lebrand, 281 F. Supp. 2d 726(S.D.N.Y.2003) at 727.
    ①根据中国广播网、腾讯网等报导整理,http://www.cnr.cn/china/gdgg/201101/t20110118_507597516.html,2011年3月10日访问。
    ①资料来源:“与时间赛跑S*ST朝华38天孕育“重生”之机”,《法制日报》,2008年1月13日,第009版。
    ①具体过程可参见笔者所著:《美国37州检察长反对通用破产重整方案的启示》,载《南华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①张仁辉:《破产重整中新投资人的法律地位及权利》,《破产法论(第四辑)》,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45页。
    ①Marcus Lutter, Der Letter of Intent, 3. Aufl., 1998, Carl Heymanns Verlag KG, S. 3 ff.
    ②Holger Jahn, Der Letter of Intent, Peter Lang, 2000, S. 16 f.
    ①许德风:《意向书的法律效力问题》,《法学》,2007年第10期。
    ②根据九发集团公告以及相关报导整理,参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6/01/c_12166447.htm,2011年1月2日访问;证券之星:http://stock.stockstar.com/JL2010010500000402.shtml,2011年2月10日访问;等等。
    ①《美国破产法》第364条。
    ②《美国破产法》第1129条。
    ①Canada Deposit Insurance Corp. vs Canadian Commercial Bank(1992), 97 D.L.R.4th 385(S.C.C.), pp.402-408.
    ②The World Bank, Principles for Effective Insolvency and Creditor Rights Systems, Revised Draft 2005, p11.
    ③The World Bank, Principles for Effective Insolvency and Creditor Rights Systems, Revised Draft 2005, p11.
    ①Douglas G. Baird & Dnoald S. Bernstein, Absolute Priority, Valuation Uncertainty, and the Reorganization Bargain, 115 Yale L.J. 1930 2005-2006.
    ②Michelle M. Harner, Trends in Distressed Debt Investing: A Empirical Study of Investors’Objectives, 16 Am Bankr. Inst. L. Rev. 69 2008.
    ③Mark J Roe, David Skeel,Assessing the Chrysler Bankruptcy, 108 MICH. L. REV. 727 (2010)
    ④Mark J. Roe & David K. Skeel, Assssin the Chrysler Bankruptcy,载李曙光主编:《公司重整法律评论》,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266页。
    ⑤李曙光、宋晓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制度设计与操作指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173、174页。
    ①李曙光、宋晓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制度设计与操作指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173页。
    ①李曙光、宋晓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制度设计与操作指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174页。
    ②Elizabeth Warren, Bankruptcy Policy, 54 U. Chi. L. Rev. 775, 777(1987).
    ①李永军:《重申破产法的私法精神》,《政法论坛》,2002年第3期。
    ①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破产法立法指南》,联合国出版2006年版,第105页。
    ②郑志斌、张婷:《困境公司如何重整》,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29页。
    ③“……debtors could not obtain credit unencumbered by super-priority status; the credit transactions were necessary to preserve the assets of the debtors' respective estates; and the terms of the credit agreements were fair, reasonable, and adequate.”参见In re Crouse Group, Inc., 71 B.R. 544.
    ④苏小勇:《论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企业转机和破产重整的风险控制》,《商业时代》,2010年第31期。
    ⑤美国破产法第1145条a项之(1)、(2)。
    ①参见日本《公司更生法》第254-257条,韩国《统一倒产法》第264-265条,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第248-250条。
    ①田间:《解读全流通时代的再融资主流———非公开发行》,《财经界》,2007年8月,第263页。
    ①宿春礼主编:《现代公司员工持股方案设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②金通证券——浙江大学联合课题组:《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根据国际比较研究》,http://doc.mbalib.com/view/798110e5676be1a635eea601c8647b36.html.2010年12与25日访问。
    ①靳轲:《“债转股”的博弈分析》,《市场周刊》,2009年第6期。
    ②“国有企业债务问题分析及债务重组方案探讨”,中国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网站:http://www.51chrp.com/upload/forum/200512705711.doc,2011年3月10日访问。
    ①王文宇、白梅芳:《从经济观点论我国公司重整制度》,民国科学文员会研究专刊:《人文及社会科学》,民国八十九年十月,十卷四期,第538页。
    ②根据相关报导整理,参见《新华日报》,2009年4月29日B2版;中国经济导报“通用汽车成功融资凸显机制优势”,http://www.ceh.com.cn/ceh/jryw/2010/11/25/71790.shtml,等等。
    ③张曙光、皮敏:《带有破产风险的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及其解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④Jeffery and J. Trester, Venture Capital Contracting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8.
    ①Barena, A., R.Haugen and L.Senbet, Agency problems and financial contracting, Eh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re—Hall, 1985.
    ②徐耿彬、许娜:《国内有关可转债发行动机研究综述——基于2006年-2009年文献综述》,《经济师》2011年第1期。
    ③B.M.Wertheimer, The Shareholder’s Appraisal Remedy and How Courts Determine Fair Value.Duke Law Journal,Feb,1998, p.616.
    ①Stanley Siegel, When Corporations Divide: A Statutory and Financial Analysis.79 Harv.L.Rev.,1966,p.537.
    ②【日】石井照久:《商法论集》,劲草书房1974年版,第95-96页。
    ③佴澎、安柯颖:《资产置换利润最大化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5期。
    ①案例来源于朱武祥、潘玉平:《资本配置行为、资产置换与资源配置绩效:东方集团案例分析》,《管理世界》,2002年第8期。
    ②傅菊芳、金盛红:《关于建立国有企业经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的思考》,《长白学刊》,1998年第4期。
    ①【日】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魏加宁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版,第175页、第232页。
    ②丁广宇:《论有限责任公司债权人权利的回归——基于相机治理理论的探讨》,《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③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页。
    ①姜鑫:《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评析及启示》,《税务与经济》,2005年第2期。
    ②广义上,也可以包括重整、重组等变更企业控制权的状态。事实上,任何一种状态的恶化和更为不利后果的可能都可以形成这种威胁。
    ③冯晓琪:《俄罗斯破产制度改革评介》,《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7期。
    ④相关数据可参见兰艳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负债破产威胁功效初探》,《现代财经》,2007年第7期;兰艳泽、周雪峰:《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破产威胁功效的实证研究》,《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等等。
    ①盛明泉、李昊:《优序融资理论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解释力》,《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
    ①可参见袁帅:《基于博弈分析的企业破产程序选择问题研究》,《现代商业》,2010年第29期。
    ①Fracois Pascal,MorellecErwan, Capital structure and asset Prices, Journal of Business,2004(77), p.387-412.
    ①何旭强、周业安:《上市公司破产和重整的选择机制、经济效率及法律基础》,《管理世界》,2006年第7期。
    ②【美】保罗?乔科斯:《25年来的管制与放松管制:产业组织研究可汲取的经验》,黄少卿译,吴敬琏主编:《比较》(第16辑),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③徐晓松:《管制与法律的互动:经济法理论研究的起点和路径》,《政法论坛》,2006年第3期。
    ①关于国资委的性质存有争论,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不能断言国资委为非行政机关,并且它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能自始至今也从未消失。有关论述可参见徐晓松、范世乾:《论国资委与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的关系》,载《月旦财经法杂志》2006年第9期。
    ②载《证券时报》,转引自中国日报网: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xfly/2010-11-30/content_1303525.html. 2010年12月6日访问。
    ①这些规定包括《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转让业务办理规则》、《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等等。
    ②In re Adelphia Communications Corp., 327 B.R. 143, 149(Bankr. S.D.N.Y.2005).
    ①张霞等:《地方政府与企业在推进企业重组中的不同作用》,《北方经济》,2010年第8期。
    ②谭劲松:《地方政府公共治理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管理世界》,2009年第10期。
    ③详情参见笔者参与翻译整理的《欧盟影响评估指引》,欧盟委员会,SEC(2005)791,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收编。
    ①Stigler G.J.,“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 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cience, Vol.2,1971, pp.3-21.
    ②Krueger,“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a Rent-Seek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64(3), 1974, pp. 291-303.
    ③毕金玲:《上市公司再融资监管政策博弈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①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法学研究》,2000年第5期。
    ①王欣新、李江鸿:《破产法制中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探析》,《破产法论坛》(第三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
    ②胡玉鸿:《行政审判权力来源探讨》,《法学》,2001年第1期。
    ③郑志斌、张婷:《困境公司如何重整》,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456页。
    ①【美】戴维·A·斯基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破产领域的兴与衰》,转引自郑志斌、张婷:《困境公司如何重整》,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456-465页。
    ①汪明华:《安徽省人民法院适用<企业破产法>一年情况述评》,《破产法论坛》(第三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334页。
    ②Paul B.Lewis,Corporate Rescue Law in the United States,Katarzyna Gromek Broc&Rebecca Parry:Corporate Rescu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BV,2006, p.346.
    ③“变被动‘等’为主动‘找’延伸审判职能保经济发展”,《法制日报》,2009年2月19日第8版。
    ①何远琼:《站在天平的两端——司法腐败的博弈分析》,《中外法学》,2007年第5期。
    ②冯晓琪:《俄罗斯破产制度改革评介》,《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7期。
    ③Barry E. Adler, Financi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American Corporate Bankruptcy, 45 Stan. L. Rev. (1993), p. 375-380.
    ④杨孝忠:《破产法上的利益平衡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4-146页。
    ①Douglas G.Baird and Thomas H. Jackson, Cases, Problems, and Materials on Bankruptcy, Teacher’s Manual, second ed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0), p284.
    ②Douglas G. Baird & Robert K. Rasmussen, The End of Bankruptcy, 55 Stann. L. Rev.751, pp.763-68, 773-775.
    ③Douglas G. Baird, Donald S. Bernstein, Absolute Priority, Valuation Uncertainty, and the ReorganizationBargain, The Yale Law Journal, Vol. 115, No. 8 (Jun., 2006), pp. 1930-1970.
    ①汪世虎:《法院批准公司重整计划的条件探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1期。
    ②Walter J. Blum and Stanley A. Kaplan, The Absolute Priority Doctrine in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s, 41 U. Chi. L. Rev. 651 1973-1974
    ③W. Homer Drake Jr., Christopher S. Strickland, Chapter 11 Reorganizations, 2nd Edition, West, 2010. pp.1021-1026.
    ④【美】道格拉斯·G.拜尔等:《法律的博弈分析》,严旭阳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61页。
    ①侯国跃、王斌:《论重整计划的强行批准》,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第196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2006年)第81条规定:“重整计划草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债务人的经营方案;(二)债权分类;(三)债权调整方案;(四)债权受偿方案;(五)重整计划的执行期限;(六)重整计划执行的监督期限;(七)有利于债务人重整的其他方案。”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起草组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释义》,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4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起草组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释义》,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5页。
    ①Jagdeep S. Bhandari, Lawrence A. Weiss , Richard A. Posner, Corporate Bankruptcy——Economic and Legal Perspectiv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rch 29, 1996), pp. 333-335.
    ②Easterbrook, Frank H. (1996) Is Corporate Bankruptcy Efficient In: Jagdeep S. Bhandari and Lawrence A. Weiss (ed.). Corporate Bankruptcy——Economic and Leg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409-413.
    ③Roe, Mark J. (1996) Bankruptcy and Debt : A New Model for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In: Jagdeep S. Bhandari and Lawrence A. Weiss (ed.). Corporate Bankruptcy——Economic and Leg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351-369.
    ④Bebchuk, Lucian Arye (1996) A New Approach to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s. In: Jagdeep S. Bhandari, and Lawrence A. Weiss (ed.). Corporate Bankruptcy——Economic and Leg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370-394.
    ①H.R.Rep. No. 595, 95th Cong, 1st Sess. 220(1977).
    ②参见笔者所著《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理之维》,《河北法学》,2005年第12期。有关这方面的详细论述可参考本文就国家公权力对私人经济关系的调节部分的论述。
    ③该三种标准系笔者参与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破产欺诈的法律规制研究”(项目号:06BaFX021)的终期研究成果之一。部分内容已经发表,参见笔者所著:《欺诈性财产转让的破产法规制》,《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①Durrett v. Wanshiton Nat. Ins. Co., 621 F. 2d 201(1980).
    ②In re Bundles, 856 F. 2d 1136,1139(CA6 1985).
    ③21B.R. 424 (Bkrtcy. App. Pan. CA9 1982).
    ①所谓钳制问题,主要是指某一行为对集体有利但需要全体一致同意才能生效和实施时,由于某一位或某小部分人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抵制,从而牺牲团体中其他人的利益而使自己获得更多利益的情况。这在需要全体一致通过的条件下特别容易发生。
    ②Alan Schwarz, A Contract Theory Approach to Business Bankruptcy, Yale Law Journal (1998), pp.1807-1851.
    ③林浚清、黄祖辉:《公司相机治理中的控制权转移与演进》,《财经论丛》,2003年第1期。
    ①Lynn .M. Lopucki and George G. Triantis, A Systems Approach to Comparing U.S. and Canacian Reorganization of Financially Distressed Companies, 35 Harv. Int’l L.J. 274-275.
    ②Victor Brudney, Corporate Governance, Agency Costs and the Rhetoric of Contract, 85 COLUM. L. REV. 1403, 1407(1985). Edward S. Adams, Governance in Chapter 11 Reorganizations: Reducing Costs, Improving Results, 73 B.U.L.REV. 581(1993).
    ③Weil, Gotshal &Manges LLP, Reorganizing Failing Busines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Financial Restructuring and Business Reorganization(2003 Supplement), Section of Business Law,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2003.page 11-49.
    ④Oliver Williamson, Corporate Governance, 93 Yale L. J. (1984), pp. 1197-1199.
    ⑤Stephen M. Bainbridge, The Politic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18 HARV. J. L. & PUB. POL’Y(1995), 671-677.
    ①Geryer v.Ingersoll Publications Co., 621 A. 2d 784 (Del. Ch. 1992).
    ②Cristopher W. Frost, The Theory, Reality and Pragmatis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Bankruptcy Reorganizations,载李曙光主编:《公司重整法律评论》,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139页。
    ③它们是Global Crossing, Comdisco, XO Communications, McLeod USA, Budget, Unicapital, Exodus, Iridium.参见Lynn LoPucki公司破产研究数据库,http:// lopucki.law.ucla.edu.
    ④Big Losses, Review & Preview: December 5-11, L.A. BUS. J., Dec. 15, 2003, p. 3.
    ⑤Julie Creswell, The Emperor of Greed, FORTUNE, June 24, 2002, p. 111.
    ①Simon Romero, Global Crossing Alternatives Are Considered, N.Y. TIMES, May 20, 2002, p.c5.
    ②In re Global Crossing, 295 B.R. 726, 730 (Bankr. S.D.N.Y. 2003).
    ③MCI Stock to Disappear, WASH. POST, May 22, 2002, at E02.
    ④Jon Van, SunGard's Bid for Comdisco Unit Beats HP; $825 Million Deal Depends on Ruling in Antitrust Case, CHI. TRIB., Nov. 10, 2001, p 1.
    ⑤Multinational Gas and Petrochemical Co. v. Multinational Gas and Petrochemical Services Ltd, (1983), Ch. 258.
    ①What Business Will Look For in Corporate Law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Delaware Journal of Corporate Law, 25 Dec. 2000.转引自丁广宇:《论有限责任公司债权人权利的回归》,《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②R. W. Hamilton, The Law of Corporations, 4th, West Publishing Co. 1996, p.379.
    ①赵泓任:《重整中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相关法律问题》,《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1期。
    ②何旭强、周业安:《上市公司破产和重整的选择机制、经济效率及法律基础》,《管理世界》,2006年第7期。
    ③何旭强、周业安:《上市公司破产和重整的选择机制、经济效率及法律基础》,《管理世界》,2006年第7期。
    ④本文探讨的是公司的问题,“企业”一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概念上看,“企业”涵盖了“公司”,
    ①有关采访参见凤凰财经,凤凰网http://finance.ifeng.com/news/hqcj/20090603/739656.shtml,2011年2月10日访问。
    ②孙立坚:“通用汽车国有化只是权宜之计”,上海证券报,转引自和讯网,http://stock.hexun.com/2009-06-03/118249621.html,2011年1月12日访问。
    ①Owen D. Jones, Time-Shifted Rationality and the Law of Law's Leverage: Behavioral Economics Meets Behavioral Biology, 95 NW. U. L. REV. 1141, 1171 (2001).
    ②马静婷、王淑梅:《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商业会计》,2010年第3期。
    ③仇锋平:《非司法重整——中小企业困境的拯救者?》,《中国贸易报》,2009年1月22日,第009版。
    ①本部分内容详见张彦宁:《赴日本、香港考察破产法的感受》,《中外管理》,1995年第6期。
    ②李曙光:《论建立金融机构破产机制》,《财经》,2004年第9期。
    ①王欣新:《金融机构破产问题漫谈》,《破产法论坛》(第二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00页。
    ②【瑞士】艾娃H.G.胡普凯斯:《比较视野中的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季立刚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③刘喆:《论我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的完善》,《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①丁化美:《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机构重整救助方式比较研究》,《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①OCC, An Examiner's Guide to Problem Bank, p.61.
    ②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危机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4页。
    ③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重整制度研究》,《金融研究》,2001年第4期。
    ②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04年):“第六条基金财产独立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固有财产。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不得将基金财产归入其固有财产。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因基金财产的管理、运用或者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财产和收益,归入基金财产。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因依法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进行清算的,基金财产不属于其清算财产。”
    ③公孙致远:《中国金融法律实务全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第582页。
    ④汪鑫:《金融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
    ①刘春堂:《租税优先权研究》,台湾租税研究会1981年版,第36-37页。
    ②刘剑文、熊伟:《税法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01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01年修订)第45条:“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
    ④【日】金子宏:《日本税法》,战宪斌、郑林根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77页。
    ⑤陈清秀:《税法总论》,台湾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612页。
    ①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31页。
    ②李永军:《破产法律制度——清算与再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334页。
    ①杨勇:《探讨税收筹划与企业筹资决策》,《现代会计》,2004年第4期。
    ①皎洁、陈增林:《试论企业股权投资与资产重组的税收筹划空间》,《公用事业财会》,2003年第2期。
    ②【美】大卫·G.爱泼斯坦等著:《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36页。
    ③古华:《企业整体资产置换之财税处理》,《财会月刊》,2009年第12期。
    ①王觉、朱晓玲:《论重整会计的方法选择和权益保全》,《会计研究》,1996年第3期。
    ②宋全胜、聂昶:《新破产法下破产程序会计处理初探》,《破产法论坛》(第三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29-232页。
    ①《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第6条。
    ②《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第11条。
    ③孙国华主编:《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09页。
    ④张文显:《法律责任论纲》,《法学》,1991年第4期。
    ⑤凯尔森著:《法与国家的一般原理》(中译本),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73页。
    ①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3、96页。
    ②相关论述可参见应松年主编:《行政法学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416页;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14页;邱本:《经济法原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78页;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页;石少侠主编:《经济法新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61页;等等。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2006年)第6条。
    ①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周刊,转引自网易财经,http://money.163.com/10/0908/14/6G2L3O2J00253B0H_2.html. 2011年1月访问。
    ①【美】阿奇B.卡罗尔(Archie B.Carroll)、安K.巴克霍尔茨(Ann K.Buchholtz):《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黄煜平、李春玲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23-27页。
    1.【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孔伟艳等译,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
    2.【美】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郑秉文译,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
    3.【美】大卫?G?爱泼斯坦等著:《美国破产法》,韩长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齐树洁:《破产法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王欣新:《破产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7.【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8.【美】道格拉斯?G?拜尔,罗伯特?H?格特纳,兰德尔?C?皮克著:《法律的博弈分析》,严旭阳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9.【德】K?茨威格特、H?克茨著,潘汉典、米健、高鸿钧、贺卫方译:《比较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10.【英】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杜汝楫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1.【美】桑斯坦主编:《行为法律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李曙光主编:《中国企业破产与重组》,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
    13.汤维建:《破产程序与破产立法硏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14.何勤华主编:《德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5.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美】布莱尔:《所有权与控制:面向21世纪的公司治理探索》,张荣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杜景林,卢谌译:《德国支付不能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8.【日】须藤英章主编:《新破产法解说》,(东京)三省堂2004年版
    19.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破产法立法指南》,2006年,纽约
    20.付翠英:《破产法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世界银行报告:《中国国有企业的破产研究——改革破产制度的必要性和途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2.【美】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著:《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重武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3.李曙光主编:《公司重整法律评论》,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24.王卫国:《破产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25.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6.吴天宝、武宜达:《国有企业改革比较法律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7.【日】金子宏著:《日本税法》,战宪斌、郑林根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8.丁昌业译:《英国破产法》,法制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29.王书江、殷建平译:《日本商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30.王欣新、尹正友主编:《破产法论坛》,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1.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破产法立法指南》,2006年,纽约
    32.徐晓松:《国有独资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3.陈荣宗著:《破产法》,台湾三民书局1986年版
    34.赵旭东主编:《公司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5.【日】石井照久:《商法论集》,劲草书房1974年版
    36.【日】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魏加宁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版
    37.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8.吴敬琏主编:《比较》(第16辑),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39.《欧盟影响评估指引》,欧盟委员会,SEC(2005)791,2006年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收编
    40.郑志斌、张婷:《困境公司如何重整》,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
    41.时建中:《可转换公司债法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2.杨孝忠:《破产法上的利益平衡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3.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破产法立法指南》,联合国出版2006年版
    44.宿春礼主编:《现代公司员工持股方案设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45.李曙光、宋晓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制度设计与操作指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
    46.【美】道格拉斯?G.拜尔等:《法律的博弈分析》,严旭阳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起草组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释义》,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8.【瑞士】艾娃?胡普凯斯:《比较视野中的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季立刚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49.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危机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50.公孙致远:《中国金融法律实务全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
    51.汪鑫:《金融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2.刘春堂:《租税优先权研究》,台湾租税研究会1981年版
    53.刘剑文、熊伟:《税法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4.【日】金子宏:《日本税法》,战宪斌、郑林根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5.陈清秀:《税法总论》,台湾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
    56.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7.李永军:《破产法律制度——清算与再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58.孙国华主编:《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9.【奥地利】凯尔森著:《法与国家的一般原理》,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60.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1.应松年主编:《行政法学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62.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63.邱本:《经济法原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4.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5.石少侠主编:《经济法新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6.【美】阿奇B.卡罗尔(Archie B.Carroll)、安K.巴克霍尔茨(Ann K.Buchholtz):《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黄煜平、李春玲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67.刘诚:《企业重整中的重整人制度设计研究》,贵州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8.贺丹:《破产重整控制权的法律配置》,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
    69.【日】伊藤真:《破产法民事再生法》(第2版),有斐阁,2009年
    70.【日】松下淳一:《民事再生法入门》,有斐阁,2009年
    71.【美】亨利·汉斯曼:《企业所有权论》,于静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2.王欣新:《破产法专题硏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3.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74.李永军:《破产法律制度:淸算与再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75.汤维建、江平:《优胜劣汰的法律机制——破产法要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6.齐树洁:《破产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7.邹海林:《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78.徐晓松:《管制与法律的互动:经济法理论研究的起点和路径》,《政法论坛》,2006年第3期
    79.王利明:《劳动债权与担保物权的关系》,《法学家》,2005年第2期
    80.王欣新:《论破产立法中的经济法理念》,《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81.汤维建:《破产概念新说》,《中外法学》,1995年第3期
    82.王卫国:《论重整制度》,《法学研究》,1996年第1期
    83.李国民:《融资制度的概念界定与功能分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84.魏少亮、郭丹:《历史制度主义:理论与应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4期
    85.何俊志:《结构、历史与行为——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86.【美】彼得?豪乐,罗斯玛丽?泰勒:《政治科学与三个新制度主义》,载何俊志主编:《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译文精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7.李永军:《重申破产法的私法精神》,《政法论坛》,2002年第3期
    88.【法】罗辛尼?洛罗德:《现行法国破产法的修订》,李立强、李启欣译,载《法国研究》,1986年第4期
    89.胡健:《德国破产法:历史发展、现实状况和制度创新》,《德国研究》,2005年第4期
    90.【日】吉野正三郎:《德国破产法概述》,《东海法学》,1999年第21号
    91.张克利、唐祖君、邬彦如、郭小伟等:《德国、法国国有企业改组、破产重组考察报告》,《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第8期
    92.刘伟光:《英国的公司破产拯救制度分析》,《经济师》,2008年第12期
    93.【美】彼得?豪乐,罗斯玛丽?泰勒:《政治科学与三个新制度主义》,何俊志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5期
    94.李永军:《破产法的程序结构与利益平衡机制》,《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95.程非、石晖:《论中国古代的理财思想》,《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年第11期
    96.徐前华、郗英:《企业文化在矿山破产重组中的作用》,《山东冶金》,2004年第3期
    97.黎明:《回应与前瞻———“统一破产法”若干问题研究》,《法商研究》,2005年第1期
    98.【德】埃伦?M,伊梅古特:《新制度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汤涛编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6期
    99.王佐发:《预重整制度的法律经济分析》,《政法论坛》,2009年第2期
    100.程文进:《美国政府与公司关系的历史演变》,《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101.盛明泉、李昊:《优序融资理论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解释力》,《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
    102.尹惠芳:《西方现代公司融资结构理论的演变》,《经济论坛》,2005年第15期
    103.吴长林等:《解决企业过度负债的对策研究》,《会计研究》,1997年第10期
    104.董安生:《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法律问题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105.李曙光:《新企业破产法的意义、突破与影响》,《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106.汤恩婧:《公司重整与公司破产、和解和整顿之比较分析》,《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第4期
    107.韩长印、康伟:《“郑百文”重组的破产法分析》,《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108.刘立明:《论破产债权人会议的法律性质》,《网络财富》,2010年第5期
    109.王佐发:《DIP融资制度的成本收益分析及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启示》,《海南金融》,2009年第3期
    110.许德风:《意向书的法律效力问题》,《法学》,2007年第10期
    111.李永军:《重申破产法的私法精神》,《政法论坛》2002年第3期
    112.苏小勇:《论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企业转机和破产重整的风险控制》,《商业时代》,2010年第31期
    113.田间:《解读全流通时代的再融资主流———非公开发行》,《财经界》,2007年8月
    114.靳轲:《“债转股”的博弈分析》,《市场周刊》,2009年第6期
    115.张曙光、皮敏:《带有破产风险的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及其解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116.徐耿彬、许娜:《国内有关可转债发行动机研究综述——基于2006年-2009年文献综述》,《经济师》2011年第1期
    117.佴澎、安柯颖:《资产置换利润最大化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5期
    118.朱武祥、潘玉平:《资本配置行为、资产置换与资源配置绩效》,《管理世界》,2002年第8期
    119.傅菊芳、金盛红:《关于建立国有企业经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的思考》,《长白学刊》,1998年第4期
    120.丁广宇:《论有限责任公司债权人权利的回归——基于相机治理理论的探讨》,《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121.姜鑫:《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评析及启示》,《税务与经济》,2005年第2期
    122.冯晓琪:《俄罗斯破产制度改革评介》,《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7期
    123.兰艳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负债破产威胁功效初探》,《现代财经》,2007年第7期
    124.盛明泉、李昊:《优序融资理论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解释力》,《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
    125.袁帅:《基于博弈分析的企业破产程序选择问题研究》,《现代商业》,2010年第29期
    126.何旭强、周业安:《上市公司破产和重整的选择机制、经济效率及法律基础》,《管理世界》,2006年第7期
    127.徐晓松、范世乾:《论国资委与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的关系》,载《月旦财经法杂志》2006年第9期
    128.兰艳泽、周雪峰:《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破产威胁功效的实证研究》,《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129.张霞等:《地方政府与企业在推进企业重组中的不同作用》,《北方经济》,2010年第8期
    130.谭劲松:《地方政府公共治理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管理世界》,2009年第10期
    131.毕金玲:《上市公司再融资监管政策博弈分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32.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法学研究》,2000年第5期
    133.胡玉鸿:《行政审判权力来源探讨》,《法学》,2001年第1期
    134.杨勇:《探讨税收筹划与企业筹资决策》,《现代会计》,2004年第4期
    135.何远琼:《站在天平的两端——司法腐败的博弈分析》,《中外法学》,2007年第5期
    136.冯晓琪:《俄罗斯破产制度改革评介》,《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7期
    137.汪世虎:《法院批准公司重整计划的条件探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1期
    138.林浚清、黄祖辉:《公司相机治理中的控制权转移与演进》,《财经论丛》,2003年第1期
    139.王欣新、徐阳光:《上市公司重整法律制度研究》,《法学杂志》,2007年第3期
    140.王利明:《破产立法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讨》,《法学》,2005年第3期
    141.丁广宇:《论有限责任公司债权人权利的回归》,《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142.赵泓任:《重整中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相关法律问题》,《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1期
    143.何旭强、周业安:《上市公司破产和重整的选择机制、经济效率及法律基础》,《管理世界》,2006年第7期
    144.马静婷、王淑梅:《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商业会计》,2010年第3期
    145.张彦宁:《赴日本、香港考察破产法的感受》,《中外管理》,1995年第6期
    146.李曙光:《论建立金融机构破产机制》,《财经》,2004年第9期
    147.刘喆:《论我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的完善》,《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148.丁化美:《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机构重整救助方式比较研究》,《新疆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149.西南财经大学课题组:《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重整制度研究》,《金融研究》,2001年第4期
    150.皎洁、陈增林:《试论企业股权投资与资产重组的税收筹划空间》,《公用事业财会》,2003年第2期
    151.王利明:《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中国人大》, 2004年第9期
    152.古华:《企业整体资产置换之财税处理》,《财会月刊》,2009年第12期
    153.王觉、朱晓玲:《论重整会计的方法选择和权益保全》,《会计研究》,1996年第3期
    154.张文显:《法律责任论纲》,《法学》,1991年第4期
    155.贾生华、陈宏辉:《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中国经济》,2003年第12期
    156.孙文:《公司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第2期
    157.Douglas G·Baird and Thomas H. Jackson, Cases, Problems, and Materials on Bankruptcy, Teacher’s Manual, second edi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0)
    158.W. Homer Drake Jr., Christopher S. Strickland, Chapter 11 Reorganizations, 2nd Edition, West, 2010
    159.Jagdeep S. Bhandari, Lawrence A. Weiss, Richard A. Posner, Corporate Bankruptcy——Economic and Legal Perspectiv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rch 29, 1996)
    160.R. W. Hamilton, The Law of Corporations, 4th, West Publishing Co. 1996
    161.Janis Sarra, Creditor Rights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Restructuring Insolvent Corporations,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03
    162.Fiona Tolmie, Introduction to Corporate and Personal Insolvency Law, London, Sweet&Maxwell, 1998
    163.Reorganization in Bankruptcy: Cases and Materials, Second Edition, West Group.2001
    164.David.G·Epsten, Bankruptcy and Related Law in a Nutshell, SixthEdition, West Group, 2002
    165.Alice Belcher, Corporate Rescue: A Conceptual Approach to Insolvency Law, London Sweet&Maxwell, 1997
    166.Elizabeth Warren, the Law of Debtors and Creditors, with Westbrook 4th ed. Aspen, 2000
    167.David A.Skeel Jr., Debt’s Dominion: A History of Bankruptcy Law in Americ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168.Robert W. Hamilton, The Law of Corporations, Foundation Press, 2nd, edition
    169.Stiglitz,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1 Vol. 71(3)
    170.Luian Arye Bebchuk and Jesse M. Fried,The Uneasy Case for the Priority of Secured Claims in Bankruptcy, 105 Yale.L.J. 891-895 (1995-1996)
    171.StevenL. Sehwarez,The Easy Case for the Priority of Secured Claims in Bankruptcy, 47 Duke L.J.425-426 (1997-1998)
    172.Wilbur N. Moulton, Howard Thomas, Bankruptcy as a Deliberate Strategy: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ume 14, Issue 2, February 1993
    173.M?Adnan Aziz, Humayon A?Dar, Predicting Corporate Bankruptcy: Where We St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1988(4)
    174.A ? Lowes Dickinson, Accounting Practice and Procedure, Journal of Accountancy,1986
    175.Adler, Finance’s Theoretical Divide and the Proper Role of Insolvency Rules, 67 S.Cal. L. Rev. 1118,19 (1994)
    176.Lucian Arye Bebchuk,“Bargaining and the Division of Value in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 Organization, Vol. 8, no 2. (1992)
    177.Guy Peters, Institutional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The“New Institutionalism”, Continuum, London and New York, 2000
    178.Peter A. Hall, Rosemary C. R. Taylor,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s, Political Studies (1996), XLIV, 936-957
    179.Alan W? Kornberg & Patrick J? Trostle, Chapter 11 of the United States Bankruptcy Code, Reorganization Theory and Selected Caselaw Results
    180.David A. Skeel, Jr.,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Debtor-in-Possession Financing, 25 Cardozo L. Rev. 1905(2003-004)
    181.Peter Tufano, Business Failure, Judicial Intervention, and Financial Innovation: Restructuring U.S. Railroad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71 BUS. HIST. REV. 1, 15(1997)
    182.Harvey J. Baker, Certificates of Indebtedness in Reorganization Proceedings:Analysis and Legislative Proposals, 50 AM. BANKR. L.J 1, 8-16(1976)
    183.S. Dahiya et al, Detor-in-possession financing and bankruptcy resolution: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69(2003)
    184.F?.Modigliani, M?H?.Miller,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une, 1958. Vol.48. No.3
    185.Myers S,N Majlu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4 (13)
    186.Myers S, The Capital Structure Puzzle, Journal of Finance, 1984 (39)
    187.Lynn M. Lopucki and Elizabeth Warren, Secured Credit: A System Approach, second edition, Boston Aspen publishers, 1998
    188.Elizabeth Warren, Business Bankruptcy, Federal Judicial Center, 1993
    189.Richard A. Posner,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5th ed.). Division of Aspen Publishers, Inc. A Wolters Kluwer Company
    190.Charles D. Booth, the Cramdown on Secured Creditors: An Impetus toward Settlement, American Bankruptcy Law Journal, Winter 1986.
    191.William L. Cary and Melvin Aron Eisenberg, Corporations Cases and Materials, Foundation Press , sixth edition
    192.The World Bank, Principles for Effective Insolvency and Creditor Rights Systems, Revised Draft 2005
    193.Douglas G. Baird & Dnoald S. Bernstein, Absolute Priority, Valuation Uncertainty, and the Reorganization Bargain, 115 Yale L.J. 1930 2005-2006
    194.Michelle M. Harner, Trends in Distressed Debt Investing: A Empirical Study of Investors’Objectives, 16 Am Bankr. Inst. L. Rev. 69 2008
    195.Mark J Roe, David Skeel,Assessing the Chrysler Bankruptcy, 108 MICH. L. REV. 727 (2010)
    196.Elizabeth Warren, Bankruptcy Policy, 54 U. Chi. L. Rev. 775, 777(1987)
    197.Jeffery and J. Trester, Venture Capital Contracting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8
    198.Barena, A., R.Haugen and L.Senbet, Agency problems and financialcontracting, Eh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re-Hall, 1985
    199.B.M.Wertheimer, The Shareholder’s Appraisal Remedy and How Courts Determine Fair Value.Duke Law Journal,Feb,1998
    200.Stanley Siegel, When Corporations Divide: A Statutory and Financial Analysis.79 Harv.L.Rev.,1966
    201.Fracois Pascal,MorellecErwan, Capital structure and asset Prices, Journal of Business,2004(77)
    202.Stigler G.J., 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 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cience, Vol.2,1971
    203.Krueger,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a Rent-Seek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64(3), 1974
    204.Paul B.Lewis,Corporate Rescue Law in the United States,Katarzyna Gromek Broc & Rebecca Parry : Corporate Rescue ,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BV,2006
    205.Barry E. Adler, Financi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of American Corporate Bankruptcy, 45 Stan. L. Rev. (1993)
    206.Douglas G. Baird & Robert K. Rasmussen, the End of Bankruptcy, 55 Stann. L. Rev.751
    207.Douglas G. Baird, Donald S. Bernstein, Absolute Priority, Valuation Uncertainty, and the Reorganization Bargain, The Yale Law Journal, Vol. 115, No. 8 (Jun., 2006)
    208.Walter J. Blum and Stanley A. Kaplan, The Absolute Priority Doctrine in Corporate Reorganizations, 41 U. Chi. L. Rev. 651 1973-1974
    209.Alan Schwarz, A Contract Theory Approach to Business Bankruptcy, Yale Law Journal (1998)
    210.Lynn .M. Lopucki and George G. Triantis, A Systems Approach to Comparing U.S. and Canacian Reorganization of Financially Distressed Companies, 35 Harv. Int’l L.J. 274-275.
    211.Victor Brudney, Corporate Governance, Agency Costs and the Rhetoric of Contract, 85 COLUM. L. REV. 1403, 1407(1985)
    212.Edward S. Adams, Governance in Chapter 11 Reorganizations: ReducingCosts, Improving Results, 73 B.U.L.REV. 581(1993)
    213.Weil, Gotshal &Manges LLP, Reorganizing Failing Busines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Financial Restructuring and Business Reorganization(2003 Supplement), Section of Business Law,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2003
    214.Oliver Williamson, Corporate Governance, 93 Yale L. J. (1984)
    215.Stephen M. Bainbridge, The Politic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18 HARV. J. L. & PUB. POL’Y(1995)
    216.Julie Creswell, The Emperor of Greed, FORTUNE, June 24, 2002
    217.Simon Romero, Global Crossing Alternatives Are Considered, N.Y. TIMES, May 20, 2002
    218.Jon Van, SunGard's Bid for Comdisco Unit Beats HP; $825 Million Deal Depends on Ruling in Antitrust Case, CHI. TRIB., Nov. 10, 2001
    219.Owen D. Jones, Time-Shifted Rationality and the Law of Law's Leverage: Behavioral Economics Meets Behavioral Biology, 95 NW. U. L. REV. 1141, 1171 (2001)
    220.Carlos D. Ramirez, Did J. P. Morgen’s Men Add Liquidity? Corporate Investment, Cash Flow, and Financial Structure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50 J.Fin. 661,664(1995)
    221.S. Dahiya et al, Debtor-in-possession financing and bankruptcy resolution: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69(2003)
    222.Lucian Arye Bebchuk and Jesse M. Fried, the Uneasy Case for the Priority of Secured Claims in Bankruptcy, 105 Yale. L. J. 891-895(1995-196)
    223.Jay M. Goffman et al, First Day Motions and Orders in Large Chapter 11 Cases, Journal of Bankruptcy Law and Practice, 2003
    224.Thomas J. Salerno and Craig D. Hansen, A Prepackaged Bankruptcy Strategy,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1991)
    225.Sris Chatterjee et al, Debtor-in-Possession Financing,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8(200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