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文书特色词汇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太平天国文书特色词汇为研究对象,使用文史相结合、基本描写和理论解释相结合、分类与归纳相结合、突出重点与例举方式相结合等方法,对太平天国特色词汇进行全面、细致、严谨的分析和讨论,力求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把握,以期对汉语词汇史做出一点贡献。
     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共五节。第一节是对太平天国文书特色词汇相关的几个概念进行解释,这几个概念分别是“文书”、“太平天国文献”、“太平天国文书”、“《太平天国文书汇编》”、“太平天国词语”、“太平天国文书特色词汇”,对这些基础概念进行说明,有利于后文的顺利展开;第二节主要是运用网络和纸本相结合的检索方法,对古今中外有关此课题的专著、论文、辞书等资料进行梳理,尽量全面的掌握此课题相关研究概况,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对本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第三节是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本文以汉语史基础理论为理论支持,按照传统语言学研究方法,结合历史学、宗教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在占有大料文献资料的前提下,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深入性的研究,希冀骥得出些成果;第四节是本文的立论基础和研究价值,重点介绍四个方面的研究价值:释义、辨误、辨伪以及对汉语词汇史的补充作用。在释义部分举了“龙袍”、“魂爷”等例子来说明太平天国文书词汇研究的重中之重就是正确释义;辨误部分解释了版本问题;辨伪部分举了太平天国文献资料里的几个精彩例子;辞典编纂部分例举了“排定”一词,以说明利于大型辞书的修订;最后又就太平天国文书词汇对汉语史的作用略作说明。
     第二章,太平天国文书中的宗教色彩词研究,共分四节。第一节,“天王”及以“天”为修饰成分的宗教色彩词,重点解释“天王”一词在太平天国文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出现的情况,得出“天王”是太平天国结合中国本色宗教、打着基督教的幌子创造出来的领袖称谓的结论。随后,又解释了以“天”为修饰成分的其它宗教色彩词,如:小天堂、天廷、天府、天台、天令、天条、天法、天启、天试、天历、天霪等。将这些词语分为人物类称号、居所类称号、教义法令类称号三类,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第二节,“圣神风”及以“圣”为修饰成分的宗教色彩词,此节重点对“圣神风”进行释义,“圣神风”是太平天国借用基督教的词语,表达的却是和基督教不同的思想和内容。随后,又对以“圣”为修饰成分的其它宗教色彩词进行分析,如:天圣父、救世圣主、真圣主、圣徒、圣师、圣兵、圣怒、圣心、圣讳、圣书、圣物、圣钱、圣营、圣旗、圣库、圣仓等;第三节论述的是除“天”、“圣”类而外的宗教色彩词,如:爷火华、真神、上主皇上帝、神爷、魂爷、太平天帝父、耶稣、太平天主兄、太兄、二兄、真主、太平主、太平真主、劝慰师、赎病主、哥升节、东升节、报爷节、登极节、爷降节、哥降节、权能、主张、担当、化醒、窄门、坦盘等;第四节为小结部分,对上帝教和基督教进行了简单的对比,还对上帝教与中国本色宗教的较量情况作了简要说明,最后对太平天国文书中出现的宗教色彩词表现出的特点作总结。
     第三章,太平天国文书避讳现象研究。就是对因避讳而产生的特色字词进行研究。分为四节。第一节介绍了避讳的定义、内容以及避讳在我国传统文献中的用例情况,随后对太平天国发布的避讳要求进行说明,并对太平天国文书避讳与历代避讳的关系作简要说明;第二节,对太平天国文书中避名讳和避恶讳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如:爷、火、华、上、皇、帝、神、督、洪、秀、全、贵、福、清、云、山、昌、辉、祐等避名讳例和咸、丰、清、满、鬼、魂、愧、魁、魏、仙、佛、僧、尼、寺、庙、庵、观、祠、龙、丑、卯、亥、丁、死、亡、退、芜等避恶讳例;第三节介绍了太平天国文书使用的三类避讳方式:改变字形避讳、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避讳、利用字义进行避讳。对于改字与造字,笔者设计成表,罗列了要避讳的本字和因之而改的代字,还有18个新造字:(?)、国、龛、(?)、(?)、獾、洗、(?)、(?)、(?)、(?)、(?)、福、华、(?)。第四节小结,对太平天国文书中的避讳现象进行总结性叙述。
     第四章,太平天国文书用词的不规范现象研究。太平天国文书语言的不规范突出表现在使用大量的方言词和隐语。第一节,将方言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四个词性进行分析,如:坚耐、作怪、乃埋、乃理、乃(?)、牵带、认实、信实、紧、睡紧、带紧、扶紧、对紧、护持紧、包荒、番生等。第二节,太平天国文书中的隐语。首先对隐语进行理论阐述,接着对太平天国出现的隐语现象略作说明,随后对太平天国文书中出现的隐语进行解释,如:三星、禾、禾王、日头、禾乃、双凤、云中雪、长龙、红粉、起手、起马、草、坚草、耐草、一条草、宽草、公草、洋烟、升天等。最后总结太平天国文书隐语的构造规律。第三节,对太平天国文书用词的不规范现象进行总结,同时对隐语和方言词之间的交叉关系作了简要分析。
     第五章,结语。分四节。第一节太平天国文书语言呈现出文白参半的特点,将太平天国文书和同时期清延文书作对比,得出太平天国文书语言是口语化较强的结论;第二节对太平天国四类特色词汇的特点及交叉关系进行说明;第三节太平天国文书中产生大量的新词语,对太平天国文书出现的新造词和旧词新义进行总结;第四节太平天国文书特色词汇研究对汉语史的影响,太平天国文书产生大量的新词,复音化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工具书的修订,并为汉语词汇史提供语料。
     正文之后列有两个附录。附录一是对太平天国文书特色词汇简单罗列成表,可以更直观的看到太平天国文书词汇的基本面貌;附录二对太平天国文书特色词汇与《汉语大词典》修订之间的关系分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本文的创新点:第一,以往对太平天国的研究多集中在史学研究,对太平天国文书的研究也多集中在文书制度、文书人员与机构等方面的研究,语言学界对太平天国文书词汇的系统研究却较少,本文运用语言学特别是词汇学以及历史学、宗教学的理论对太平天国文书中的特色词汇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展现其词汇系统性的同时,也清晰的显现出跨学科研究的特点;第二,纠正了前人对“乃埋”、“紧”等词的错误解释,提出自己的观点,论据充分,理由得当。具有创新性和说服力,对正确理解与深入研究太平天国语言有促进作用;第三,分析和归纳了大量未被解释过的新词,包括宗教色彩词、隐语词汇、方言词、避讳字。对破解太平天国语言有补益作用,为大型辞书的修订提供了丰富的词条和语料,为汉语词汇史的构建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本文的缺点及改进方法:作者理论素养有待继续提高,相关学科知识有待进一步学习、补充和丰富。未来作者会努力扩展知识面,多读书,勤思考,认真做科研,刻苦钻研,不断对论文进行填充和修改,以臻更加完善,使其成为学术水平更高的科研成果。
Taiping instrument features vocabulary study combining the use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the basic description and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focused with examples of the combination of other methods, on Taiping Phrases in a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rigorous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nd strive to be the systematic study and grasp, in order to make some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Chinese vocabulary.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a total of five. The first section i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instrument features several concepts related to the vocabulary of these concepts are " instruments" God Bless America, God Bless instruments",""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instrument assembly " God Bless the words ", God Bless the instrument characteristics of vocabulary, these basic concepts, and is conducive to later in the smooth commencement; Section Ⅱ, the main retrieval method combining the use of the network and paper Physiognomy, sort out the information at all times on this topic monographs, papers, dictionaries, etc., as fully as possible to master the subject-related research overview, drawing on the method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research ideas in this article have a good guide; Section Ⅲ of research idea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basic theory of Chinese history,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research methods, combined with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history, religion, in possession of the aniseed documents of the premise, drawing on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systematic, in-depth research, hoping to come to some results; The contents of the fourth quarter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search value of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value of the four aspects:the definition of identified misuse, detection of forgeries, as well as the complementary role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Vocabulary. Cite examples of "robes "," the soul of God " in the interpretation section to illustrate the the Taiping instruments vocabulary research priority is the correct interpretation; identified mistakenly partially explain the version of the problem; Distinguishing parts of several of the Taiping literature cited wonderful examples; the lexicographer part of the examples of" scheduled " to explain the amendment is conducive to large-scale dictionaries; last Taiping instruments vocabulary Chinese history, a brief description.
     Chapter Ⅱ, the Taiping instruments religious color word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 Ⅰ, the" kings" and the religious overtones of "day" modified ingredients term focus to explain the word " kings" in the Taiping instruments as well a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classics, to produce the" King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of China qualities of religion, using the guise of Christianity created by the conclusion of the leaders title. Subsequently, further explained that the "day" modified ingredients other religious words such as:小天堂、天延、天府、天台、天令、天条、天法、天启、天试、天历、天霟Etc.Thesewords into a character class title, the title of residence class doctrine decrees class title three categories, and these words for data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Section Ⅱ, the " Spirit Wind" and religious "holy " as modifiers words, this section focuses on the " Spirit Wind" interpretation," Spirit Wind" is the word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to borrow Christian, was that the and Christian ideas and content. Then, analyze the religious word "holy " modified ingredients, such as:天圣父、救世圣主、真圣主、圣徒、圣师、圣兵、圣怒、圣心、圣讳、圣书、圣物、圣钱、圣营、圣旗、圣库、圣仓Etc; Discussed in section Ⅲ is in addition to "Heaven" and "sacred" additional religious words, such as:爷火华、真神、上主皇上帝、神爷、魂爷、太平天帝父、耶稣、太平天主兄、太兄、二兄、真主、太平主、太平真主、劝慰师、赎病主、哥升节、东升节、报爷节、登极节、爷降节、哥降节、权能、主张、担当、化醒、窄门、坦盘Etc; RELIGION OF WORSHIPPING GOD and Christianity the fourth quarter for the summary part, a simple comparison, a brief description on the contest of the RELIGION OF WORSHIPPING GOD and the true nature of religion, the last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ligious words Taiping instruments summary.
     Chapter Ⅲ of the Heavenly Kingdom of word taboo phenomenon. Sub-characteristics because of taboo words. Divided into four. The first section introduces evade definition, content and taboo in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the use cases described, and then evade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released, and the Taiping instruments taboo taboo and the history of relations briefly summarized; Section Ⅱ, the Taiping instruments to avoid the taboo and to avoid evil taboo both cases analysis, such as:爷、火、华、上、皇、帝、神、督、洪、秀、全、贵、福、清、云、山、昌、辉、祐Etc Avoid name taboo cases and咸、丰、清、满、鬼、魂、愧、魁、魏、仙、佛、僧、尼、寺、庙、庵、观、祠、龙、丑、卯、亥、丁、死、亡、退、芜 Etc Avoid evil taboo cases; Section Ⅲ describes the the Taiping instruments use three types of taboo:Change glyph taboo, the use of the homophone or near the sound of the word taboo, the use of the word meaning taboo. Change the word and created characters, I designed the table, a list of taboo words, and the consequent change in lieu of the word, there are18new created characters:(?)、国、(?)、(?)、(?)、(?)、(?)、(?)、(?)、(?)、(?)、(?)、(?)、福、华、(?)。The fourth quarter summary of the summary statement of the Taiping instruments taboo phenomenon.
     Chapter Ⅳ, Taiping instruments to regulate the phenomena of the terms.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the non-standard instrument language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in the use of dialect words and insinuations. Section Ⅰ, the dialect words into nouns, verbs, adjectives, adverbs, four parts of speech for analysis, such as:坚耐、作怪、乃埋、乃理、乃(?)、牵带、认实、信实、紧、睡紧、带紧、扶紧、对紧、护持紧、包荒、番生Etc. Section Ⅱ, in the argot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instrument. First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argot, a brief description went on to the Taiping appear argot phenomenon, and then explained the argot Taiping instruments, such as:三星、禾、禾王、日头、禾乃、双凤、云中雪、长龙、红粉、起手、起马、草、坚草、耐草、一条草、宽草、公草、洋烟、升天Etc. Concluded the Taiping instruments the argot constructed law. Section Ⅲ, the non-standard wording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instrument summary,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argot and dialect words.
     Chapter Ⅴ, Conclusion.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The language of Section1Taiping instruments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hite half, to compare the the Taiping instruments and the same period of the Qing court instruments, come to Taiping instrument language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white mixed; Section Ⅱ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iping four categories of characteristics vocabulary and cross relations; Section Ⅲ Taiping instruments generate a lot of new words, to sum up the the Taiping instruments emergence of a new coinage and new meanings of old words; Section4Taiping instruments Phrases in Chinese history, the Taiping instruments generate a lot of new words, the polyphony of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conducive tool amendment, and to provide for the History of Chinese Vocabulary corpus.
     The text after the two appendices. Appendix One is a simple list of the characteristic vocabulary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instrument into a table, more intuitive feel the the Taiping instruments presented vocabulary outlook; Appendix II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ints in the the Taiping instrument features vocabulary and "Chinese Dictionary" revised three aspects of the enumerated type description and a list.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First,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in the past mostly in historical research, the Taiping instruments are mostly concentrated in the clerical system, clerical staff and institutions, linguistics terms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instrument system is rare, this paper applies the Linguistics especially lexicology and history, the theory of religion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bulary in the Taiping instruments, and systematic in to show their vocabulary at the same time, also clearly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Corrected predecessors "乃埋","紧" and other words of the false interpretation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full argument on the grounds properly. Innovative and persuasive role in promoting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in-depth study Taiping language; Third,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a lot of new words has not been explained, including the religious word, argot vocabulary, dialect words, taboo words. Tonic effect on the crack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language for the amendment of the large dictionaries provides a wealth of entries and corpus, and provide valuable material for the history of Chinese vocabulary.
     The disadvantage of this paper and improved method: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be to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the relevant disciplines to be further study to supplement and enrich. The future author will try to expansion of knowledge, more books, the ground thinking, and seriously do research, study hard, continue to fill the paper and modify, in order to attain a more complete, making it a higher academic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引文
①阎振益,钟夏校注:《新书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4页。
    ②朱起凤:《辞通》卷三(鱼部),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第28页。
    ③参见《辞源》(1-4合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360页。
    ④参见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6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1531页。
    ⑤参见《辞源》(1-4合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360页。
    ①梁毓阶:《文书学》前言,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年,第2页。
    ②朱从兵,崔德田:《太平天国文书制度》前言,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页。
    ③李士竹:《文书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5页
    ①王庆成:《太平天国的文献和历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页。
    ②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532页。
    ③张德坚:《贼情汇纂》,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52页。
    ①转引自茅家琦:《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4页。
    ①朱从兵:《太平天国文书系统述略》,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①张德坚:《贼情汇纂》题记,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6页。
    ②茅家琦:《<太平天国文书汇编>补遗》,《太平天国史新探》,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21-322贞。
    ①南大历史系太平天国史研究室:《太平天国史论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64-367页。
    ②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文书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2页。
    ③王庆成:《太平天国的文献和历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3页。
    ④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文书汇编》前言,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页。
    ⑤同上。
    ①南大历史系太平天国史研究室编:《太平天国史新探》,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65-274页。
    ②祁龙威:《太平天国史学导论》,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年,第168-172页。
    ①史式:《太平天国词语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页。
    ②张德坚:《贼情汇纂》凡例,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33页。
    ③张德坚:《贼情汇纂》,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50页。
    ①史式:《太平天国词语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页。
    ②《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01页。
    ①《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00-101页。
    ①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文书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2页。
    ②罗尔纲:《太平天国史料辨伪集》自序,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1页。
    ①张德坚:《贼情汇纂》凡例,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33页。
    ②张德坚:《贼情汇纂》,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50页。
    ①张德坚:《贼情汇纂》,《太平天国》(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89页。
    ①史式:《太平天国词语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页。
    ②简又文:《太平军广西首义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44年,第20页。
    ③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文书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2-18贞。
    ①(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86页。
    ②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第3页。
    ①(英)S.皮特·科德(S.P.Corder):《应用语言学导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5253页。
    ②同上,第56贞。
    ①史式:《太平天国词语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页。
    ②《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35页。
    ①《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37页。
    ①《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99页。
    ②史式:《太平天国词语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页。
    ①祁龙威:《太平天国史学导论》,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年,第168-172页。
    ①罗尔纲:《太平天国史料辨伪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第117-119贞。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99-202页。
    ①张世南:《游宦纪闻》,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46页。
    ①张志刚:《宗教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88页。
    ②史式:《太平天国词语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页。
    ①张德坚:《贼情汇纂》,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50页。
    ②《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36贞。
    ①祁龙威:《太平天国经籍志》,南宁:广两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0页。
    ①洪仁玕:《钦定英杰归真》,《太平天国》第二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571-572页。
    ②洪仁玕:《资政新编》,《太平天国》第二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540页。
    ③罗尔纲:《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增补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59页。
    ④同上。
    ⑤转引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668-669页。
    ①史式:《太平天国词语汇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9-50页。
    ②王庆成:《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27页。
    ①陈延庆:《中国哲学“天”观念的近代演变》,《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第28-31页。
    ②上同。
    ③周可真:《儒家学说中关于‘天’的观念和信仰及其历史演变》,《周易研究》2004年02期,第56-59贞。
    ④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27-128页。
    ⑤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650页。
    ⑥《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春秋谷梁传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50页。
    ⑦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5157页。
    ⑧王鸣盛:《蛾术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182页。
    ①何琇:《樵香小记》,《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2页。
    ②《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238页。
    ③《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7948页。
    ①《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829页。
    ②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第192页。
    ③吴承恩:《西游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58页。
    ④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第1162页。
    ⑤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香港:猛进书屋,1958年,第1569页。
    ①洪仁玕:《钦定英杰归真》,《太平天国》第二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571-572页。
    ②洪秀全:《原道觉世训》,《太平天国》第一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97页。
    ③闵丽:《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道教关系研究》中文摘要,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2页。
    ①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香港:猛进书屋,1958年,第1573-1574页。
    ②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香港:猛进书屋,1958年,第1655页。
    ③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652-653页。
    ④ (英)呤蜊著,王维周译:《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66页。
    ⑤王庆成:《影印太平天国文献十二种》前言中译文,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7页。
    ①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二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1438页。
    ②陆仁龙编,申孟校点:《型世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14页。
    ③曹雪芹著,俞平伯校订:《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793页:
    ①文康:《儿女英雄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694页。
    ①梁发:《劝世良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近代史资料》),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21页。
    ①参见李乐毅:《“国”字始见于汉代》,《历史档案》1994年01期。
    ②行均:《龙龛手鉴》,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75页。
    ①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624页。
    ②《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52页。
    ③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二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1426页。
    ①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二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1421页。
    ②郭毅生、史式主编:《太平天国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29页。
    ①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二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1430页。
    ②吴承恩:《西游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342页。
    ③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二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1421页。
    ①郭毅生、史式主编:《太平天国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32页。
    ②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文书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95页。
    ③郭毅生、史式主编:《太平天国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31页。
    ①俞鹿年编著:《中国官制大辞典》(上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40-541页。
    ①史仲文,胡晓林主编;颜品忠,颜吾芟,邸建新等主编:《中华文化制度辞典·文化制度》,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年,第565-566页。
    ①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第661页。
    ②梁发:《劝世良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近代史资料》)(总39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43页。
    ③梁发:《劝世良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近代史资料》)(总39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82-84页。
    ①史式:《太平天国词语汇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58页。
    ②张德坚:《贼情汇纂》,《太平天国》(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48页。
    ①《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33页。
    ②俞鹿年编著:《中国官制大辞典》(上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56页。
    ①梁发:《劝世良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近代史资料》)(总39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6页。
    ②郭毅生、史式主编:《太平天国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15页。
    ①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35页。
    ①洪仁玕:《钦定英杰归真》,《太平天国》第二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571-572贞。
    ①《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300-301页。
    ②《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55页。
    ①《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46页。
    ①《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54页。
    ①《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299页。
    ②《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07页。
    ①《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58页。
    ①徐如雷:《基督教和上帝教的异同》,南京大学历史系太平天国史研究事编:《太平天国史新探》,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10页。
    ②段本洛:《论拜上帝教的创立》,南京大学历史系太平天国史研究室编:《太平天国史新探》,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35-146页:
    ①《太平天日》,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二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32-633页。
    ①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香港:猛进书屋,1958年,第1571页。
    ①闵丽:《道教—太平天国宗教信仰的内核》,《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第50-55页。
    ②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香港:猛进书屋,1958年,第1571页。
    ①转引自张志刚:《宗教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6页。
    ①孙希旦:《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89页。
    ①沈锡伦:《语言文字的避讳·禁忌与委婉表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6页。
    ②俞樾著,贞凡等点校:《茶香室从钞》,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161-162页。
    ③陆容:《菽园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8页。
    ④彭乘著,孔凡礼点校:《墨客挥犀》,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95页。
    ①洪迈著,孔凡礼点校:《容斋三笔》,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52-553页。
    ①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75-176页。
    ②方勺著,许沛藻点校:《泊宅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8-39页。
    ①吴曾:《能改斋漫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年,第384页。
    ②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644页。
    ③吴振棫著,童正伦点校:《养吉斋从录》,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70页。
    ④徐渭:《徐渭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95页。
    ⑤法式善:《陶庐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页。
    ⑥吴曾:《能改斋漫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年,第419页。
    ①陆游著,李剑雄等点校:《老学庵笔记》,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74页。
    ②长孙无忌等编,刘俊文点校:《唐律疏议》,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06-207页。
    ③《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4298页。
    ④王辟之著,吕友仁点校:《绳水燕谈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8-32页。
    ⑤宋·李颀《古今诗话》:“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见郭绍虞辑《宋诗话辑佚》,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56页。按:子美避母讳不作海棠诗一说,后人多有辨正。我们认为,此种说法或不可靠,但可透露出避母讳至少在宋代便已存在。
    ⑥曹雪芹著,俞平伯校订:《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21-22页。
    ①刘义庆著,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354-355页。
    ②《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9069页。
    ③梁绍壬著,庄葳点校:《两般秋雨庵随笔》,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47页。
    ④梁绍壬著,庄葳点校:《两般秋雨庵随笔》,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444-445页。
    ⑤彭乘著,孔凡礼点校:《墨客挥犀》,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385页。
    ①石玉昆:《三侠五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439页。
    ②梁绍壬著,庄葳点校:《两般秋雨庵随笔》,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444-445页。
    ③陆游著,李剑雄等点校:《老学庵笔记》,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1页。
    ④庄绰著,萧鲁阳点校:《鸡肋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72页。
    ⑤梁绍壬著,庄葳点校:《两般秋雨庵随笔》,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444-445页。
    ①张鹭著,赵守严点校:《朝野命载》,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96-97页。
    ②梁绍壬著,庄葳点校:《两般秋雨庵随笔》,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52页。
    ③钱泳著,张伟点校:《履园丛话》,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363页。
    ①叶梦得著,侯忠义点校:《石林燕语》,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82页。
    ②梁章钜著,陈铁民点校:《浪迹丛谈》,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394-395页。
    ③李翊著,魏连科点校:《戒庵老人漫笔》,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9页。
    ④袁枚著,申孟等点校:《子不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42页。
    ①方勺著,许沛藻点校:《泊宅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50页。
    ②庄绰著,萧鲁阳点校:《鸡肋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3-14页。
    ①洪迈著,孔凡礼点校:《容斋三笔》,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90-591页。
    ②梁章钜著,陈铁民点校:《浪迹从谈》,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56-157页。
    ①洪迈著,孔凡礼点校:《容斋三笔》,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590-591页。
    ①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416-417页。
    ②王彦坤:《历代避讳字汇典》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③王彦坤:《历代避讳字汇典》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①张德坚:《贼情汇纂》,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42-244页。
    ②《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39页。
    ③《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01页。
    ①《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00-101页。
    ②《钦定敬避字样》,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一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97-700页。
    ①《钦定敬避字样》,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一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97-700贞。
    ②《钦定敬避字样》,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一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97-700页。
    ①(美)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87页。
    ①朱弁著,孔凡礼点校:《曲洧旧闻》,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87页。
    ②赵彦卫著,傅根清点校:《云麓漫钞》,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109页。
    ①《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61页。
    ①《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61页。
    ①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61页。
    ①张德坚:《贼情汇纂》,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42-244贞。
    ①《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08页。
    ①张德坚:《贼情汇纂》,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42页。
    ①俞樾著,贞凡等点校:《茶香室续钞》,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552页。
    ①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826页。
    ②颜之推著,王利器集解:《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65页。
    ①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四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57年,第718-719页。
    ①李运富:《汉字汉语论稿》,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年,第98页。
    ①王新华:《避讳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第329页。
    ①王新华:《避讳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第330页。
    ①史式:《太平天国词语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1页。
    ①参考许宝华,[日]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694-695页。
    ①蒲松龄著,孙通海等译:《聊斋志异》,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886页。
    ②参见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10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429页。
    ①曹雪芹著,俞平伯校订:《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400页。
    ①刁晏斌:《试论“程度副词+一般动词”形式》,《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1期。
    ②张德坚:《贼情汇纂》,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43页。
    ③史式:《太平天国词语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页。
    ①鲁迅:《三闲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4上42页。
    ①参见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6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273页。
    ①参见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11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255页。
    ①参见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1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1423页。
    ①参见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2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183页。
    ①郭毅生,史式主编:《太平天国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334页。
    ②《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51页。
    ③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582页。
    ④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402页。
    ⑤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365页。
    ①王弼注:《老子道德经注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60页。
    ②《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31页。
    ③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3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279页。
    ①史式:《太平天国词语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4页。
    ①(南朝宋)刘勰著,周振甫译注:《文心雕龙》,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36贞。
    ②曲彦斌:《中国民间隐语行话》,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年,第7页。
    ③郝志伦:《汉语隐语论纲》,成都:巴蜀书社,2001年,第8页。
    ①赵振铎:《汉语隐语论纲》序,出自郝志伦:《汉语隐语论纲》,成都:巴蜀书社,2001年,第2页。
    ②赵振铎:《汉语隐语论纲》序,出自郝志伦:《汉语隐语论纲》,成都:巴蜀书社,2001年,第2页。
    ③(美)杰克.D.道格拉斯、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著,张宁、朱欣民译:《越轨社会学概论》,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92-93页。
    ④陈原:《社会语言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年,第163页。
    ①张德坚:《贼情汇纂》,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50页。
    ②张德坚:《贼情汇纂》,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50页。
    ③张德坚:《贼情汇纂》,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43-244贞。
    ①史式:《太平天国词语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页。
    ①《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330页。
    ①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4028贞。
    ①张德坚:《贼情汇纂》,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43-244页。
    ①蒋绍愚:《汉语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2期,第127页。
    ②程湘清:《汉语史断代专书研究方法论》,《汉字文化》,1991年第2期,第36页。
    ①《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39页。
    ②《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100页。
    ①《清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020页。
    ①《太平天国文书汇编》,第34页。
    ②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第四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57年,第722页。
    ①杨端志:《从清末民初科学小说新词语看“现代性”新词语的来源和发展——兼论“标志性子词语场”理论和“现代汉语词汇史”的起点》,《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第147-153页。
    ①唐子恒:《论汉语词汇发展中的更替现象——以<左传><史记>用词差异为例》,《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第129—133页。
    ②吉发涵:《<汉语大词典>释义商兑与引书订讹举例》,《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第89-92页。
    ①文康:《儿女英雄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01页。
    ②文康:《儿女英雄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41页。
    ③徐时仪:《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探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第39-47页。
    ①王力:《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88页。
    [1]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文书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2]史式:《太平天国词语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3]史式:《太平天国词语汇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4]吴良祚:《太平天国避讳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5]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6]朱从兵,崔德田:《太平天国文书制度》,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7]祁龙威:《太平天国史学导论》,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年。
    [8]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9]王庆成:《太平天国的文献和历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
    [10]王庆成:《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11](英)呤唎著,王维周译:《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12]王庆成:《影印太平天国文献十二种》,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13]近代史资料编辑组:《近代史资料》(总39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14]祁龙威:《太平天国经籍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15]张德坚:《贼情汇纂》,中国史学会主编:《太平天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16]姜秉正:《研究太平天国史著述综目》,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
    [17]简又文:《太平军广西首义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44年。
    [18]南京大学历史系太平天国史研究室编:《太平天国史新探》,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
    [19]南京大学历史系太平天国史研究室编:《太平天国史论考》,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
    [20]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香港:猛进书屋,1958年。
    [21]罗尔纲:《太平天国史料辨伪集》,北京:三联书店,1955年。
    [22]祁龙威:《太平天国经籍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23]罗尔纲:《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24]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
    [25]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26]陈原:《社会语言学》,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年。
    [27]王宁:《训诂学与词汇语义学论集》,北京:语文出版社,2011年。
    [28]李运富:《汉字汉语论稿》,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年。
    [29]王贵元:《汉字与文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30]杨端志:《汉语的词义探析》,《汉语词汇学》第3册,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
    [31]杨端志:《汉语史论集》,济南:齐鲁书社,2008年。
    [32](英)S.皮特·科德(S.P.Corder):《应用语言学导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年。
    [33](美)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34](美)杰克.D.道格拉斯、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著,张宁、朱欣民译:《越轨社会学概论》,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
    [35]张树铮:《方言历史探索》,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
    [36]周广业:《经史避名汇考》,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
    [37]陈垣:《史讳举例》,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38]沈锡伦:《语言文字的避讳·禁忌与委婉表现》,台北:商务印书馆,1996年。
    [39]王新华:《避讳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
    [40]郝志伦:《汉语隐语论纲》,成都:巴蜀书社,2001年。
    [41]张志刚:《宗教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2]许同莘著,王毓、孔德兴校点:《公牍学史》,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年。
    [43]徐望之:《公牍通论》,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
    [44]雷荣广、姚乐野:《清代文书纲要》,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
    [45]四川大学档案系编著:《清代公文选编》,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
    [46]潘嘉主编:《中国文书工作史纲要》,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年。
    [47]张我德等:《清代文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48]梁毓阶:《文书学》,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年。
    [49]李士竹:《文书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50]刘勰著,周振甫译注:《文心雕龙》,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51]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5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53]《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春秋谷梁传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4]《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55]《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56]《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57]《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58]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59]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
    [60]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
    [61]吴承恩:《西游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62]曹雪芹著,俞平伯校订:《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63]石玉昆:《三侠五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64]阎振益,钟夏校注:《新书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65]王鸣盛:《蛾术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
    [66]何绣:《樵香小记》,《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67]俞樾著,贞凡等点校:《茶香室丛钞》,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68]陆容:《菽园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69]彭乘著,孔凡礼点校:《墨客挥犀》,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70]洪迈著,孔凡礼点校:《容斋三笔》,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71]方勺著,许沛藻点校:《泊宅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72]吴曾:《能改斋漫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年。
    [73]吴振棫著,童正伦点校:《养吉斋丛录》,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74]陆游著,李剑雄等点校:《老学庵笔记》,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75]长孙无忌等编,刘俊文点校:《唐律疏议》,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76]王辟之著,吕友仁点校:《绳水燕谈录》,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77]刘义庆著,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78]梁绍壬著,庄葳点校:《两般秋雨庵随笔》,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79]庄绰著,萧鲁阳点校:《鸡肋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80]张鷟著,赵守严点校:《朝野佥载》,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81]钱泳著,张伟点校:《履园丛话》,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82]叶梦得著,侯忠义点校:《石林燕语》,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83]梁章钜著,陈铁民点校:《浪迹丛谈》,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84]李翊著,魏连科点校:《戒庵老人漫笔》,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85]袁枚著,申孟等点校:《子不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86]朱弁著,孔凡礼点校:《曲洧旧闻》,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87]赵彦卫著,傅根清点校:《云麓漫钞》,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88]张世南:《游宦纪闻》,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89]文康:《儿女英雄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90]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1]谢兴尧:《太平天国的文字》,《艺术杂志》1944年02期。
    [2]荣孟源:《太平天国的“天”》,《历史研究》1954年03期。
    [3]荣孟源:《太平天国的“太平”》,《历史研究》1955年04期。
    [4]刘日波:《关于太平天国文献中“挥”字意义的解释》,《历史研究》1956年07期。
    [5]王淑慎:《太平天国结婚证书合挥所用“挥”字的意义》,《历史研究》1956年08期。
    [6]牛剑秋:《太平天国翼殿官属印模跋》,《近代史资料》1957年02期。
    [7]郭存孝:《太平天国的简化字》,《文字改革》1961年11期。
    [8]裘成源:《建议把“鬼”字简化为“(?)”——从太平天国“魂”字为“(?)”谈起》,《浙江师院学报》1975年01期。
    [9]智龛:《平天国的文字改革和书法艺术》,《书法》1977年01期。
    [10]董蔡时:《关于太平玉玺上“八位万岁”的考释》,《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辑。
    [11]罗尔纲:《铁公鸡考》,《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3辑。
    [12]罗尔纲:《铁公鸡考补正》,《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4辑。
    [13]罗尔纲:《“太平天国专用词语释义汇编”序》,《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3辑。
    [14]罗尔纲:《“太平语汇”序》,《中学历史教学》1982年02期。
    [15]顾文璧:《太平天国的云马印图记》,《文物》1980年07期。
    [16]史式:《太平天国的邮政》,《集邮》1964年01期。
    [17]史式:《“长毛”为贬称说质疑》,《历史知识》1980年04期。
    [18]史式:《太平天国文书史料中的词语诠释问题》,《社会科学研究》1981.06期。
    [19]史式:《太平天国专用词语综述》,《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3辑。
    [20]史式:《太平天国词语简释》,《中学历史教学》1982年02期。
    [21]史式:《太平天国词语考释三则》,《中华文史论丛》1983年第4辑。
    [22]史式:《太平天国的馆、衙、营、军有何区别》,《历史教学》1984年09期。
    [23]史式:《太平天国的造字与改字》,《太平天国学刊》1987年第4辑。
    [24]吴良祚:《太平天国文献中的简体字》,《人文杂志》1958年04期。
    [25]吴良祚:《避讳改偏旁例》,《浙江学刊》1981年02期。
    [26]吴良祚:《辨“奤兵”》,《扬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01期。
    [27]吴良祚:《太平天国文献词语脞谈》,《浙江学刊》1986年06期。
    [28]吴良祚:《太平天国避讳字说》,《浙江学刊》1987年05期。
    [29]吴良祚:《释“萼”兼证洪锦元为洪仁达长子》,《太平天国学刊》1988年第1辑。
    [30]吴良祚:《太平天国避讳方法探略》,《浙江学刊》1988年02期。
    [31]吴良祚:《太平天国避讳制度述论》,《长江学刊》1993年04期。
    [32]祁龙威:《太平玉玺“八位万岁”解》,《扬州师院学报》1978年01期。
    [33]祁龙威:《释“功勋等臣、世事天禄”》,《历史教学》1979年10期。
    [34]祁龙威:《太平天国语词释文举例》,《文献》1981年第9辑。
    [35]祁龙威:《释“部僚领袖”》,《文史》1981年第11辑。
    [36]王庆成:《太平天国的“大家庭”与“小家庭”》,《历史研究》1982年06期。
    [37]王庆成:《太平天国的“魔鬼”》,《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04期。
    [38]陈宝辉:《太平天国诸凭浅述》,《中学历史》1981年03期。
    [39]江地:《太平天国时期少数民族起义词汇选释》,《历史教学》1981年09期。
    [40]崔德田:《试谈太平天国的公文改革》,《辽宁大学学报》1982年第04期。
    [41]沈茂俊:《洪秀全“斩邪留正”概念考释》,《近代史研究》1982年03期。
    [42]马振文:《资政新篇的“暗柜”究竟是什么》,《史学月刊》1982年05期。
    [43]于世明:《太平天国的特殊用字和特殊用语》,《文史知识》1983年06期。
    [44]周雪恒:《略论太平天国文书档案制度的历史特点》,《档案学通讯》1983年02-03期。
    [45]黄才庚:《太平天国文书研究》,《档案与建设》1986年05期。
    [46]周浠水:《释“外小”外延》,《青海师院学报》1984年01期。
    [47]张铁宝:《释“射眼”》,《太平天国学刊》1987年第4辑。
    [48]苏开华:《“小天堂”新解》,《太平天国学刊》1987年第4辑。
    [49]李宝惠:《太平天国“哥”“兄”“弟”关系辨》,《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50]胡奇明:《试释太平天国的“奴”》,《四川师大学报》1988年04期。李乐毅:《“国”字始见于汉代》,《历史档案》1994年01期。
    [51]徐川一:《太平天国合挥考略》,《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03期。
    [52]霍应希,石巨文:《太平天国公文概述》,《秘书之友》1992年12期。
    [53]潘玉民:《论太平天国文书制度的封建性》,《辽宁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54]陈培荣:《太平天国的讳制和武后讳制》,《图书馆学研究》1994年01期。
    [55]刘悦斌:《国外太平天国史研究概述》,《高校社科信息》1995年05期。
    [56]朱从兵:《太平天国文书系统述略》,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04期。
    [57]徐利兰:《太平天国的若干文书制度》,《秘书》1996年09期。
    [58]周新国:《天地会秘密语与太平天国》,《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59]齐春晓:《太平天国文书档案简述》,《兰台世界》2006年20期。
    [60]许元:《略论避讳在太平天国史料考订中的利用》,《山东档案》2005年01期。
    [61]刘宏伟:《太平天国时期的文书避讳制度》,《兰台世界》2010年19期。
    [62]刘威:《太平天国宗教音乐专用语释疑》,《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3]闵丽:《道教—太平天国宗教信仰的内核》,《四川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64]夏春涛:《二十世纪的太平天国史研究》,《历史研究》2000年02期。
    [65]陈延庆:《中国哲学“天”观念的近代演变》,《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6]周可真:《儒家学说中关于‘天’的观念和信仰及其历史演变》,《周易研究》2004年02期。
    [67]蒋绍愚:《汉语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02期。
    [68]程湘清:《汉语史断代专书研究方法论》,《汉字文化》1991年02期。
    [69]杨端志:《从清末民初科学小说新词语看“现代性”新词语的来源和发展——兼论“标志性子词语场”理论和“现代汉语词汇史”的起点》,《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0]吉发涵:《<汉语大词典>释义商兑与引书订讹举例》,《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第89-92页。
    [71]唐子恒:《论汉语词汇发展中的更替现象——以<左传><史记>用词差异为例》,《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2]范莱:《太平天国的龙凤合挥》,《天津新晚报》1957年5月24日。
    [73]紫丁香:《太平天国的新造字》(上、下),《羊城晚报》1960年10月12-13日。
    [74]黄华:《太平天国的文字和隐语》,《羊城晚报》1960年10月12-13日。
    [75]史式:《太平天国的文字改革》,《光明日报》1963年8月21日。
    [76]裘成源:《太平天国的反孔斗争推动了文字改革》,《光明日报》1974年7月10日。
    [77]祁龙威:《释“恩和”》,《光明日报》1979年6月5日。
    [78]吴金钟:《太平天国史料为何难懂》,《解放日报》1982年5月27日。
    [79]闫晶:《太平天国公文特点研究》,长春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80]闵丽:《太平天国的宗教信仰与道教关系研究》,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1]朱起凤:《辞通》,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
    [2]《辞源》(1-4合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3]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4]郭毅生,史式编:《太平天国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5]吉常宏主编:《汉语称谓大词典》,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6]颜品忠,颜吾芟,邸建新等主编:《中华文化制度辞典》,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年。
    [7]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
    [8]许宝华,(日)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大词典》,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
    [9]王彦坤:《历代避讳字汇典》,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10]俞鹿年编著:《中国官制大辞典》,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