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财经周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年来,财经类媒体的迅速崛起成为我国传媒发展过程中的一道亮色,其中尤以《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最受业界和学界关注,并将这三家报纸称为新财经周报。现有的研究文献或探讨其迅速崛起的原因,或思考其发展壮大的途径,或将之与国外主流财经媒体进行比较,虽然文章数量不少,但大多缺乏综合考察和系统梳理。
     笔者基于三大新财经周报本质上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产生,且在受众定位、资本构成、新闻理念和运作模式等方面皆有别于传统经济类报纸的新型财经报纸,综合运用了传播学、新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并借鉴当前国际先进财经报纸的经验,对三大新财经周报进行系统、全面的讨论。在系统梳理新财经周报的定义、兴起背景、发展历程和特点的基础上,一方面把抽样对比的量化方法运用到对三大新财经周报内部竞争态势的分析中,通过具体例证比较三者在受众定位、内容编排、版面设计及品牌推广经营等方面的同与异;另一方面,又将新财经周报与财经杂志、新财经日报分别进行比较,研究其外部竞争态势。
     市场需求不足、专业人才以及新闻资源的匮乏是制约新财经周报向综合性财经日报转变的主要瓶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新财经周报如何应对门户网站以及国外财经媒体的严峻挑战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话题。本论文通过对网络媒体与新财经周报之间关系的分析,指出未来财经传媒可能发展成包括网络、手机、报纸、电视等多种形式的立体载体。在外国财经媒体大举进入国内,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条件下,财经媒体市场将会进一步细分。随着新财经报纸在竞争中发展壮大,中国必将出现象美国《华尔街日报》及英国《金融时报》那样具有高度影响力的主流财经媒体。
In recent years, the blooming of th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weekly becomes an important fea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Among these weeklis, there are three newspapers—the 21~(th) Century Economic Report, Economic Observer and Chinese Business, which are more concerned and called "new top thre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weeklis" by the business and academia. Though scholars have done much researching work in the fields of grow-up reasons, development methods and the compare with foreign media, these literatures need comprehensive survey and systemic consideration.As the three weeklies came into being under a new historic and social circumstance, they differed from orginal economic papers in media orientations, capitals, communication ideas and operation modles. As a result, we decided to use the theories of communication, journalism,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to make a thorough and systemic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The concept, feature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hree weeklies are firstly analyzed. On one hand, we compared the three new financial and economic weeklies separately from aspects of market orientation, content arrangement, format design and band popularization for its exterior competitive surroundings. On the other hand, we compared the new financial and economic weeklies with magazines and dailies, in order to find their exterior competition.We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lack of market demands, talents and news resources are the main obstacles, which forbid new weeklies changing into dailies. Under the global background, the new finance and economics weeklies should facing the interior and exterior challenges from foreign and internet media. The future financial media will become a complex with internet, mobile phone, newspaper and TV ect. Under such circumstance, the market will be subdivided further, and some will
    grow up to mainstream media like Wall Street Journal and FinacialNews.
引文
[1] 陆小华.再造传媒——传统媒体系统整合方略.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年9月。
    [2] 陆小华.整合传媒——传媒竞争趋势与对策.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年1月。
    [3] 孙燕君.报业中国.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2月。
    [4] 刘宏.中国传媒的市场对策.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7月.
    [5] 纪宝成、吕一林.市场营销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6]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7] 曹鹏、王小伟.透视媒介资本市场.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9月。
    [8] 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来自中国传媒业第一现场的报告.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9月。
    [9] 成思行、燕华.与传媒界名流谈心——打开洞悉中国新闻界的一扇窗.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7月。
    [10] 吴文虎.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11] 赵曙光、禹建强、张小争.中国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11月.
    [12] 胡在荣.传播学总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4月。
    [13] 周伟.媒体前沿报告——一个行业的变革全景和未来走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3月。
    [14]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月。
    [15] 黄升民、周艳.中国传媒市场大变局.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8月。
    [16] 喻国明.传媒产业本质与竞争优势——传媒影响力.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6月.
    [17] 年小山.品牌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18] [美]菲利普·科特勒.市场学营销导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
    [19] [法]让诺尔·卡菲勒.战略性品牌管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20] 蔡铭泽.新闻学概论新编.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21]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22] 喻国明.媒介的市场定位——一个传播学者的实证研究.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23] 梁衡.新闻学原理思考.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24] [法]迈克尔·艾默里、埃德温·艾默里。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
    [25] 高红玲.媒介通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
    [26] 唐润华.傲视财富:世界顶尖财经媒体透视.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8月。
    [27] 刘勇.大追寻:美国媒体前沿报告.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年11月。
    [28]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外媒体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财经媒体的市场空间,2002年.
    [29] 赵曙光、史宇鹏.媒介经济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30] [美]法兰西斯·迪利.华尔街日报.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
    [31] [美]大卫·A·艾克、爱里克·乔瑟米赛勒著,曾晶译.品牌领导.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4月.
    [32]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年。
    [33] 吕世伦、文正邦.法哲学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4] 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1月。
    [35] 陆小华.财经媒体市场与财经媒体的竞争力.新闻记者,2002(4)。
    [36] 李佩钰.关于新时期经济类报纸发展的思考——从中国经营报的发展谈起.中国报业,2001(5)。
    [37] 陈家林.财经:报业竞争的下一轮分割.新闻记者,2001(4)。
    [38] 汪凯.新财经类报纸的崛起及其原因分析的再思考.新闻大学,2003(春)。
    [39] 汪荣.关注报纸新生代.新闻世界,2001(2)。
    [40] 张骏德.频道专业化,中国电视的第二次创业.新闻界,2002(2).
    [41] 陈洁娜.解读《21世纪经济报道》.当代传播,2002(6)。
    [42] 范卫华.中国财经类报纸的竞争战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43] 齐爱军.面对网络媒体,报纸寻求新的报道模式.新闻记者,2002(12).
    [44] 周曙波.财经报刊的市场空间和发展趋势[硕士学位论文].郑州:郑州大学,2003年.
    [45] 饶文靖.财经类报纸的竞争压力及对策.中国记者,2003(9).
    [46] 王荣.试论报纸的“有效发行”与“无效发行”.新闻大学,2001(3)。
    [47] 蔡卫平.经济类报纸的品牌生存策略.当代传播,2002(6).
    [48] 苏晓川.在地方做大一份经济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沈颢印象.中国记者,2002(2).
    [49] 张良.从单兵突进到群体突破——财经媒体特色分析.中国记者,2001(9).
    [50] 施爱春.在长江三角洲打造一张经济类报纸.新闻记者,2002(3).
    [51] 冯晔.经济报道如何体现大局意识.中国记者,1998(11)。
    [52] D. L. Shaw&M.E.McCombs: The Emergence of American Political Issues: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the Press. St.Paul, Minn.: West, 1977.
    [53] Donald L. Shaw, Maxwell McCombs, David H. Weavers and Bradley J.Hamm, Individuals, Groups, and Agenda Melding: A Theory of Social Disson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