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中的边疆安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边疆的安全与稳定,历来是一个家繁荣安定的体现。边疆作为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屏障,因其地缘政治位置的特殊性,在家安全方面表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家安全的各个层面均有深远影响。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缘战略地位,使得边疆地区成为际社会大势力相互争夺和渗透的场所。自近代以来,我边疆地区一直存在影响安全与稳定的诸多不安定因素,既有现实的,也有潜在的。如何在和平时期科学认识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有效维护我边疆安全与发展,为内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是本论文的主要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本文主要沿着历史回顾——形势分析——战略思考这一思路展开研究。从历史的纵向和现实的横向角度,重新梳理近代以来中和沙俄、苏俄、苏联与俄罗斯的领土争端和边界冲突,力图通过对中苏(俄)各个历史阶段的领土争端、边界冲突和边疆利益争夺的研究,将影响边疆安全与稳定的内外部因素进行总结,以发现其规律和共性,为营造良好的边疆安全环境,提供理论依据。特别是以新中建立之后中边疆而临的安全环境及其态势变化为背景,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对边疆安全与防御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在尊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全文由绪论、主体论述和结论三大部分组成。
     在绪论中,简要陈述了本篇论文的选题依据及意义,研究方法及原则,进行相关文献综述。
     主体论述部分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追溯:近代中俄关系与边疆问题。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对近代沙俄侵占中领土、侵害中主权利益的梳理和分析,来探讨造成近代中出现严重边疆危机的内外部因素。第二章,超越:历的误解与边疆危机。文章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中苏关系,以及双边关系中边疆问题的发展与变化进行审视和总结,来探讨边界事务与家关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苏结成军事政治同盟关系,两的边界处于友好和睦的状态。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中苏两党两关系的不断恶化,两边界冲突与纠纷不断升级,边界斗争日益政治化。边界问题,成为影响两关系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家关系的恶化又进一步加剧了边界事务的矛盾与冲突。第三章,正态:珍宝岛——个改变世界冷战格局的弹丸之地。随着中苏边界流血事件的不断扩大和升级,爆发了中苏珍宝岛边界武装冲突。两由此进入了长期的政治、军事全面对峙时期。本部分内容主要论述了中苏珍宝岛事件的背景、对两关系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及历史意义。第四章,威德:面对未来边界冲突与边疆安全。随着家利益的不断拓展、新安全观的形成,边疆的内涵及外延不断丰富和延伸,家而对未来海疆、空疆、天疆等多重边疆安全及利益的挑战。本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从军防和民防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积极构筑坚固的边疆安全防御。
     结语部分,总结了前四章论述的主要内容及观点,概括为:家实力是边疆安全的保障,边界问题是家关系的晴雨表,边界冲突是家政治的体现,边疆是家利益的核心。在总结和概括全文的基础上,提出了构筑未来边疆安全的战略思考。
     总之,本文的写作基于这样一个目的,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对影响中俄边疆安全与稳定的因素进行探讨和总结,力图在构建21世纪中边疆安全理论建设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以期为有效维护家的边疆安全与民族利益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border area is always been the embodiment of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barrier of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its geopolitical position, border area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national security and impacts on national security profoundly at all levels. Because of the unique strategic geography position, border areas become the place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powers penetrate and contend with each other. Since modern times, numerous destabilizing factors always exist in China's border areas, some of them are real, and some of them are potential. So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final destination of this thesis is to understand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border areas in time of peace with science, and to provide theory support and guidance for effectively protecting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border, and creating a peaceful environment for domestic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is thesis is mainly along the line of history review-the situation analysis-strategic thinking to conduct the study. With the angle of the longitudinal of history and transverse of realistic, the thesis is to comb the Sino-Tsarist Russia, the Sino-Soviet, and the Sino-Russia's territory disputes and boundary conflicts. Moreover, the thesis tries to summariz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border security and stabilit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of the Sino-Soviet (Russia) territorial disputes, boundary conflicts and boundary interests, in order to find the general rules and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for building good boundary secure environment. Especially with the background of environment of the security and its trend changing that China was facing since the founding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thesis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boundary security and defense problems with the method of combination of the dot, line, and face. Moreover, based on the respect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e thesis proposed some ideas and opinions of its own
     The whole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parts:the introduction, the main body and the conclusion remarks.
     The introduction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s and significance of choosing this topic, research methods, principles as well as related documents. The main part consists of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the retrospect of the history of Sino-Russian relations and border problems. By combing and analyzing modern tsarist Russia's invasion of Chinese territory and infringement upon China's sovereignty, this part is arranged to explor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having got modern China in serious frontier crisis. The second chapter centers on the transcendence of the historical misunderstanding and frontier crisis. This article, by reviewing and summarizing the Sino-Soviet relations1950-1960of the20century as well as the frontier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wo country's bilateral relationship, discusses the interplay between border affairs and national relationship.In the1950s, two countries came into an alliance, so border areas remained in a quite friendly state.
     At the end of the50's and early60's, with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Sino-Soviet Relationship, border conflicts and disputes escalated and the struggle became more politicized. Border problems became the big barri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ormal relations. More seriously, the deterioration of two countries'relations further exacerbated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on border affairs. The third chapter concentrates on a positive change:Chen-pao island-a tiny place which finally changed the cold war pattern. With the bloodshed continuing to expand and upgrade, the border armed conflict broke out in Chen-pao Island. Thus two countries came a long period of political, military comprehensive confrontation. This part mainly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of Chen-pao island, and its significance and impacts on the Sino-Soviet bilateral relationship and pattern of world politics The fourth chapter is mainly concerned about the power and benevolent rule:Facing the future border conflict and border security. With the national interests continuing to expand and the formation of new security concept, either connotation or extension of the boundary has been enriching and extending. And that makes two countries face more multiple challenges from the sea, the air and outer space border. This part aims to enhance border security defense actively by discussing two angles of military and civil defense.
     In the conclusion part, the author sums up the main contents and viewpoints, which include: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s the guarantee of border security; the boundary problem is the barometer of National relationship; the border conflict is the embodiment of national politics; the frontier is the core national interest. Based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whole text, the thesi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Strategic thoughts on how to construct border security in the future.
     In conclusio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such a purpose: with a combination of history-commenting and summarization thos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ino-Russia border security and stability, The thesis aims to make certain beneficial attempts and explorations, which also may contribute to the theory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of effectively safeguarding the national border security and national interests, on the theory construction of21CN border security.
引文
① Charles-Philippe David著、王忠菊译:安全与战略 战争与和平的现时代解决方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21页
    ①郭伟涛、朱绍鹏著:《战争、战略、军队》: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0页
    ①马大正:《关于边疆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载《中边疆史地研究》,2002(1)
    ①方铁《试论中边疆学的研究方法》,(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9期,第16、22页 。
    ②方铁《论中边疆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中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二期,第29页
    ①吴楚克《建设当代中边疆政治学应有的理论思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笫6期,第16、19页
    ②李星主编《边防学》,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3页
    ①李星主编《边防学》,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42--170页
    ①其中中博士学位数据库2篇;中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篇:中重要会议数据库17篇:中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69篇:中期川全文数据库282篇。
    ①何秋涛:《朔方备乘》卷14,《雅克萨城考叙》[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版,第1页。
    ①《康熙帝遣部臣宣谕占据克萨之俄官退还侵地情形》(康熙二十五年五月十一日),载《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编上册[z],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8页。
    ②《理藩院致雅克萨罗刹头目等咨文》(康熙二十二年九月初九日),载《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z],第一编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9,50页。
    ③《清圣实录》第104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2页。
    ①《清圣祖实录》第11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47页。
    ②《清圣祖实录》第118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40页。
    ①《清代中俄关系党案史料选编》第一编上册[z],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0-51页。
    ②(清)鄂尔泰、涂天相等纂修:《八旗通志初集》[M],北京:全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2001年。卷153,笫24 页。
    ③《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一编上册[Z],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9-61页
    ①雅科夫列娃:《1689年第一个俄中条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第211页。
    ①张伯英,崔·重庆等整理:《黑龙江志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卷8,
    ②《清圣祖实录》第13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18页。
    ①赵尔巽等纂:《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130。
    ②《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一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25页。
    ③《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笫一编[z],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25页。
    ④(清)鄂尔泰、涂天相等修纂:《八旗通志初集》卷153[M],北京:全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第24页。
    ⑤何秋涛:《朔方备乘》卷24[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版。
    ⑥西清:《黑龙江外纪》[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1(民30年)年版,卷2。
    ⑦西清:《黑龙江外纪》[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1(民30年)年版,卷5。
    ⑧阿桂等纂修:《盛京通志》[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7年版,卷33。
    ①方式济:《龙沙纪略》三,《经制》,影印本[M],沈阳:沈阳市古籍书店1993年。
    ②西清:《黑龙江外纪》[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1(民30年)年版,卷5。
    ③方式济:《龙沙纪略》三,《经制》,影印本[M],沈阳:沈阳市古籍书店1993年.
    ④徐世昌等编:《东三省政略》[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版.卷8。
    ①清高宗敕撰,王云五总编撰:《清朝文献通考》二册卷271,《舆地三》[M],,北京:商务印书馆民二十五年初版,第7292页。
    ②(清)长顺修、黎桂林纂:《吉林通志》(上)卷二八,食货志—人口[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500页。
    ③魏源:《圣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卷1。
    ④清高宗敕修:《清朝通典》(十通第三种),皇朝通典卷九七,《边防一》[M],北京:商务印书馆,第2729页。
    ⑤魏源:《圣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4版,卷3。
    ①《清圣祖实录》卷151[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②海忠:《承德府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版.卷首
    ③海忠:《承德府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版,卷首
    ①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
    ①贾桢等编辑: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第25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1-15页。
    ②贾桢等编辑: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8卷,第12-15页:第69卷,第21-23页。
    ①苏演存:中境界变迁大势考[J],近代中史料从刊第17辑,台北:文海出版社,第14页。
    ①沈志钧:《康有为论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56页
    ②列宁:《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4页。
    ③佟冬主编:《沙俄与东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第400-401页。
    ①薛福成:庸庵海外文卷编(卷2)[A],《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②从刊本,洋务运动(一)[M],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6贝。
    ①费正清:《中剑桥晚清史》[M],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78页。
    ②张振鹍:《中法战争》(五)[M],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05、109页。
    ③张振鹍:《中法战争》(四)[M],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44页。
    ④张振鹍:《中法战争》(一)[M],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87页。
    ⑤张振鹍:《中法战争》(五)[M],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89页。
    ①(清)吴汝纶编录:《李文忠公全书》奏稿[M],第24卷,1908年版,第19页。
    ①左宗棠:《左文襄公全集》奏稿[M],光绪十六年版。。
    ②左宗棠:《左宗棠全集》第六册,奏稿[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版,第188-191页,
    ③中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一册)[z],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版,第258页。
    ①杜正艾:《俄罗斯外交传统研究》,外交学院博士论文,2003年,第134贝。
    ②陈景彦等著:《20世纪中日俄(苏)三关系史研究》[M],吉林:长春出版社2011年版,第89页。
    ①薛衔天等编:《中苏关系史资料汇编:1917—1924年》[z],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7页。
    ②薛衔天等编:《中苏关系史资料汇编:1917—1924年》[z],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6-57页。
    ③薛衔天等编:《中苏关系史资料汇编:1917-1924年》[z],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④“何文汉:《中俄外交史》[M],北京:中华书局1935年版,第315页。
    ①薛衔天等编:《中苏关系史资料汇编:1917—1924年》[Z],中: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前言。
    ②“俄历届政府”指19世纪90年代以后的政府;而“一切条约”,指1896年至1918年的条约,不包括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疆界条约。对华宣言是苏俄单方面提出的,不是中苏双方协商的结果,所以,我们要以苏俄的本意为准来理解和认识宣言。
    ①《晨报》1923年9月5日,第三版。,
    ②石源华:《中外交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
    ①杨奎松:20世纪三个中苏条约形成经过之回顾和比较[J],俄罗斯研究,2001年第3期。
    ①即中俄密件,当时没有公开发表。参见薛薛衔天等编:《中苏关系史资料汇编:1917—1924年》[Z],中·: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70-280页。
    ①马氏.必亨利:《远东际关系史》(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650页。
    ②姜长斌:《中俄界东段的演变》[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35页。
    ③薛衔天著:《民时期中苏关系史》(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91页:何云庵:苏俄、共产际与中革命(1919—192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17页。
    ①唐启华:《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l北洋修约史(1912—192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03页。
    ②《东方杂志》第21卷第20号.1924年10月25日,第33页。
    ③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40页。
    ①薛衔天:《中俄关系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97页。
    ②张蓉初译:《红档杂志有关中交涉史料选译》[M],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68页。
    ①赵佳楹编著:《中近代外交史(1840年—1919)》[M],太原:陕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版,第486页。
    ②周鲠生:《际法》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4-75页。
    ③中铁路简史(征求意见稿)专刊[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79年01期。
    ①罗家伦主编:《俄事警闻》[z],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1968年版,1904、2、23第71号。
    ②托洛茨基著,王凡西较译:《中革命问题》[M],北京:春苑出版社1947年版,第313-316页。
    ①薛衔天:《中东路战争再研究(一)》[J],载《百年潮》,2008年第4期。
    ②上海《民日报》.1929年12月29日。
    ③程道德、郑月明、饶戈平编:《中华民外交史资料选编(1919-1931)》[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536页。
    ①《苏俄宣布对华绝交后中政府发出正式宣言》,1929年7月20日《大公报》。
    ②任建树等编:《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34页。
    ①《东方杂志》,1929年,第26卷22号。
    ①蒋作斌:《蒋作斌日记》[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18页。
    ②《论评选集》[J],闻周报,卷7(1)。
    ③特鲁哈诺夫斯基:际关系和苏联对外政策史(1917—1939)[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版,第323页。
    ①(日)林三郎:《关东军与苏联远东军》[M],沈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9年版,第22页。
    ②(日)忪本一男:《张学良与中》[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61页。
    ③台湾教育部主编:《中华民史》第三编[M],台北:台北“立编译馆”1989年版,第50页。
    ①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中册[z]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08页。
    ②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下册[z]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004页。
    ① Ferrell H. Robert,American Diplomacy in the Great Depression: Hoover-Stimson Foreign Policy,1929—1933,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p.62.
    ②秦孝仪编:《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2卷[M],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版,第108页。
    ③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06页。
    ④关宽志、岛田俊彦:《满洲事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第70页。
    ①[台]秦孝仪主编:《中华民重要史实初稿—对日抗战期.绪编》(二)[M],台北:中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1981年版,第222页。
    ②[台]秦孝仪主编:《中华民重要史实初稿—对日抗战期.绪编》(二)[M],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1981年版,第249页。
    ③记录者[美]唐德刚,著述者[美]王书君:《张学良世纪传奇》(口述实录)(上卷)[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年版,笫351-352页。
    ①《沙俄侵略我,蒙古地区简史》编写组:《沙俄侵略我蒙古地区简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4页。
    ①苏联科学院、蒙古人民共和科学委员会合编:《蒙古人民共和通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19页。
    ②苏联科学院、蒙古人民共和科学委员会合编:《蒙古人民共和通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22页。
    ①陈春华译:《俄外文书选译——关于蒙古问题(1911年7月—1916年8月)》[Z],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12页。
    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俄关系史料.外蒙古》[Z],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9年版,第115页。
    ②“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俄关系史料.外蒙古》[z],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9年版,第103-104页。
    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俄关系史料.外蒙古》[Z],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9年版,第107页。
    ①薛衔天、黄纪莲:《中苏家关系史资料汇编》[Z],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58页。
    ②王铁崖:《中外归约章汇编》第三册[z],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423页。
    ① Herbert Feis,The China Tangle,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3,P113.
    ②罗志刚:《中苏外交关系研究(1931—1945)》[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笫282页。
    ③哈里曼著,南京大学历史系英美对外央系研究所译:《特使:与邱吉尔、斯大林周旋记:1941-1946》[M],北京:三联书店1978年版。
    ①世界知识出版社:《际条约集(1945—1947)》[Z],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年版,第8、9页。
    ①《斯大林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438-439页。
    ② ValdisIav, Inside Kremlin's Cold War:From Stalin to Khruushchev.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p28.
    ③丘耶夫:《莫洛托夫访谈录:同莫洛托夫的140次淡话》,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79页。
    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M],北京: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24页。
    罗志刚:《中苏外交关系研究(1931—1945)》[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7页。
    《民档案》(二)[J],1991年版,第67页。
    ①秦孝仪:《中华民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二)[M],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版,第593-594页。
    ②联防部军事历史研究所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9—1945)》,第11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338页。
    ① F.C Jones,Hugh Borton and B.R.Pearn,The Far Eeast,1942—1946,London,University of Oxford press.1955,P173.
    ①陈新明:《三八线的较量》[M],北京: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6-7页。
    ②《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58页。
    ③何虎生:《江流记事》(上)[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0页。
    ④李丹慧:《北京与莫斯科:从联盟走向对抗》[M],桂林:广西帅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贝
    ⑤《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记录摘编》[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62页。
    ①陈道德:《中华民外交史料选编(1919—1931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95页。
    ②苏联科学院,蒙古人民共和科学委员会:《蒙古人民共和通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360页。
    ③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第五分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66页。
    ④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第五分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55-557页。
    ①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第五分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63页。
    ①[美]保罗.肯尼迪著,王保村等译:《大的兴衰》[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第455-456页。
    ①《毛洋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2-1473页。
    ①邱路:斯大林特使密访西柏坡——来自俄档案的秘密[J],百年潮,1998年第1期。
    ②[苏]费德林等著:彭卓吾译:《毛泽东与斯大林、赫鲁晓夫交往录》[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32页。
    ③邱路:斯大林特使密访西柏坡——来自俄档案的秘密[J],百年潮,1998年第1期。
    ④胡乔目:《胡乔目回忆毛泽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48页。
    ⑤《建以来刘少奇文稿》,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5-16页、第25页。
    ①马基雅弗里:《君主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第12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8-479页。
    ①斯大林与毛泽东的会谈记录[J],《党史研究资料》.1998年第5期。
    ②尤金著,李玉贞译:《毛泽东同志谈话记录》[J],《际会议与经济.》,1995第2期,
    ③《毛泽东外交选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20-121页
    ④《建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06页。
    ①斯大林与毛泽东的会谈记录[J],1950年1月22日,《党史研究资料》,1998年第5期。
    ②关于1950年中苏条约谈判的部分俄档案文献[J],《中共党史资料》,第67辑,第218-219页。
    ①《人民日报》,1951年2月14日。
    ②《建以来已泽东文稿》,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版,第290-291页.③《新华月报》第一卷[J],新华月报社1963年,第1093页。
    ④《当代中》丛书编辑部:《当代中的基本建设》上卷[M],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2-56页。
    ①中社会科学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53年—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卷》[Z],北京中物价出版社1998年版,第386-388页。
    ②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谢亮生等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史》(1949—1965)[M],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85-186页。
    ③簿一波:《若干重人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97页。
    ④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谢亮生等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史》(1949—1965)[M],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82页。
    ⑤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26页。
    ①《周恩来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233页。
    ②《中共中央关于缅甸边界问题的指南》,1956年10月31日。
    ①《周恩来外交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132页。
    ②《周恩来外交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236页。
    ①李丹慧:同志加兄弟:1950年代中苏边界关系——对中苏边界问题的历史考察(之一)[J],际冷战史研究,2004年01期。
    ②刘晓著::《出使苏联八年》[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121页。
    ③[苏]奥.鲍.鲍里索夫、鲍.特.科洛斯科夫合著,肖尔川、谭实译:《苏中·关系1945—1980》[M],,北京: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221页。
    ①王焰主编:《彭德怀年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86页。郑文翰:《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第1998年版,第62页。
    ①刘晓:《出使苏联八年》[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9—12页。
    ②王焰主编:《彭德怀年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95页。
    ③刘晓:《出使苏联八年》[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13页。
    ①郑文翰:《秘书日记的彭老总》[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1-63页。
    ②《建以来毛泽东文稿》笫七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66页。
    ③《尤金大使与毛泽东的谈话记录》,1958年7月21日。
    ①吴冷西:《十年论战》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58-160页。
    ②《毛泽东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谈话》,1958年7月22日.
    ③吴冷西:《十年论战》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66-167页。。
    ④赫鲁晓夫:《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M],上海: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第401页。
    ①周均伦:《聂荣臻年谱》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笫623页;李觉等编:《当代中的核工业》[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3页;肖劲光:《肖劲光回忆录》续集[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172-174。
    ①李觉等编:《当代中的核工业》[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1-22页。
    ②周均伦主编:《聂荣臻年谱》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80页。
    ③吴冷西:《十年论战》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07-208页.
    ④周均伦:《聂荣臻年谱》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12页。
    ①吴冷西:《十年论战》[M]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12、219页。
    ②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外交史》第2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228页。
    ①吴冷西:《十年论战》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17页
    ①《人民日报》1960年2月月6日。
    ①吴冷西:《十年论战》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50-252页.
    ②周文祺、褚良如编著:《特殊而复杂的课题——共产际、苏联和中共产党关系编年史1919—1991》[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520页。
    ③《人民日报》,1960年4月20日。
    ①力平、,马芷荪主编:《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331-333页!。
    ②吴冷西:《十年论战》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81页.
    ③吴冷西:《十年论战》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91页.
    ④《关于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0页;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543-1544页。
    ①《关于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75页。
    ②[苏]奥.鲍.鲍里索夫、鲍特.科洛斯科夫合著,肖东川、谭实译:《苏中关系1945—1980》[M],北京:三朕书店1982年版,第173、174页。
    ③《中苏关系文件》第13卷,第3395、3396页。转引自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设2011年版,第309页。
    ①王泰平编:《中华人民共和外交史》第2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236页。
    ②杨闯等编:《百年中俄关系》[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217页。
    ③沈志华、李丹慧著:《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来自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页。
    ④沈志华:《苏联在中(1948—1960)》[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版,第127页
    ①力平、马芷荪主编:《周恩来年谱》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40-341页。
    ②《毛洋东接见澳大利亚共产党总书记等人的记录谈话》,1960年9月25日。
    ①吴冷西:《十年论战》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465、467页。
    ②《关于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6页。
    ③力平、马芷荪主编:《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40页。
    ④[俄]费德林著,周爱琦译:《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143页。
    ⑤[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M],北京: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第271页。
    ①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外交史》第2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247页。
    ①周文祺、褚良如编著《特殊而复杂的课题——共产际、苏联和中共产党关系编年史1919—1991》[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31页.
    ②《关于对新疆伊犁、塔城地区边境居民连续逃往苏联事的请示报告及处理意见》,1962.4.19-1962.4.19,中华人民共和外交部档案馆118-01125-01.
    ③《新疆外事处、边防部关于我少数民族边民逃苏事的交涉》,1962.4.30-1962.4.30,中华人民共和外交部档案馆118-01126-09.
    ①伊犁档案馆,11/1/80,笫7页。
    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13/43/208,第48-49页。
    ③陈曦亮:浅析新疆“伊塔事件“发生的原因[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6年笫1期。
    ④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50/3/62,第104—105页。
    ①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外交史》第2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1998年版,第248页: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案馆,50/3/62,第101 05 页。
    ②伊犁档案馆,11/1/120,第234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志编篡委员会、兵团党委党史研究室编:《新疆生产建设边团史料选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前言。
    ①“不辱使命”从书编委会:《不辱使命之铜墙铁壁》[M],五家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1年版,第70、80页。
    ②《武警司令部关于加强中苏、中蒙边境控制的措施问题的情况报告》,1962.6.28-1962.7.7,中华人民共和外交部档案馆118-01061-12。
    ①《中央批转人民武庄警察司令部关中苏、中蒙边境地区边防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1962.6.28-1962.6.28,中华人民共和外交部档案馆118-01061-03.
    ②富文等主编《中共产党新疆历史大事记(1949.10—1966.4)》(上)[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3-244页。
    ③[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著:俞金尧等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史1966—19822[M],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页。
    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事部《武装志》编写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武装志》[M],乌鲁木齐:兵团印刷厂1990年版,第31页。
    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志编篡委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事记》[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8页。
    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志编篡委会:《新疆生产建设大事记》[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6、177页页。
    ⑦李福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3页。
    ①“不辱使命”从书编委会:《不辱使命之铜墙铁壁》[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1年版,第76-77页。
    ①“小辱使命”从书编委会:《不辱使命之铜墙铁壁》[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1年版,第81页。
    ②伊犁档案馆,11/1/110,第228、231 页。
    ③力平、马芷荪主编:《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75页。
    ①《建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78-379页。
    ②徐曰彪:《中苏历史悬案的终结》[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版,第255页。
    ③簿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1103、1145页。
    ④世界知识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对外关系文件集》第9集[Z],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年,第430页。
    ①周琪文等编:《特殊而复杂的课题——共产际、苏朕和中共产党关系编年史(1919—1991)》[M],式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34页。
    ②刘晓:《出使苏联八年》[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121-122页。
    ③王泰平:《中华人民共和外交史》第2卷[M],I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249页。
    ①周文祺、褚良如编著:《特殊而复杂的课题——共产际、苏联和中共产党关系编年史(1919—1991)》[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33页。
    ②世界知识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对外关系文件集》第9集[Z],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年版,第249—250、498页。
    ①《人民日报》1962年12月15日。
    ②吴冷西:《十年论战》[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504页
    ①际战略基金会编:《环球同此凉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51页。
    ①《建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51-452页
    ②《建以来毛泽东文稿》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27页。
    ①吴冷西:《十年论战》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852-85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二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二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2页,
    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87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3、291-292页。
    ③周文祺、褚良如编著:《《特殊二复杂的课题——共产际、苏联和中共产党关系编年史1919—1991》[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39页。
    ①《中苏关系文件》第13卷,第3427-3429页。转引自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笫388页。
    ②周文祺、褚良如编著:《《特姝而复杂的课题——共产际、苏联和中共产党关系编年史1919—1991》[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39页。
    ③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86-387页。
    ①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外交史》第2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254页。
    ②普罗霍罗夫:《关于苏中边界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210、212页。
    ③《中苏关系文件》第16卷,第4217页。转引自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89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小版,第294页。
    ⑤《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434页。
    ①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外交史》第2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54页。
    ②邢广程:《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第3分册)[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333-334页。
    ③《毛洋东主席关于苏联划别领土太多的谈话(外交通报第95、126期)》,1964.7.28-1964.9.11,中华人民共和外交部档案馆105-01897-03.
    ①《驳斥赫鲁晓夫在领土问题上对我的攻击(提纲草案)》,1964.9.27-1964.9.27,tI,’}二人[心JLfll外殳部∽。j案馆106-01446-01。
    ②《毛泽东主席关于苏联别领土太多的谈话(外交通报第95、126期)》,1964.7.28-1964.9.11,中华人民共和外交部档案馆 105-01897-03。
    ③《毛泽东会见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谈华记录》,1964年10月9日。
    ④萧心力:《毛泽东与重大历史事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版,第390页。
    ①马叙生:踏勘边界、谈判交锋——找回失落的界线(之二)[J],世界知识,2001年第12期。
    ②王泰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外交史》第2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255页。
    ①沈志华、杨奎松主编:《美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第5册[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第487页。
    ①《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302-303页。
    ①《毛洋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376-377页。
    ②《周恩来年谱(1949—1963)》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340-341页。
    ③孙一先:《在大漠那边:亲历林彪坠机事件和中蒙关系波折》[M],北京:中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83页。
    ④ Harvey W. Nelson, Power and Insecurity: Beijing, Moscow&Washington, 1949-1988, Boulder: Lynne Riener, 1989, p. 72.
    ④叶章蓉等著:《大军事战略》[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笫57页。
    ①夏义善:《苏联外交六十五年纪事( 1964-1982)》[M],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02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N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81-183页。
    ②中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中人民解放军大事记(1927-1982)》[Z],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68页。
    ③《中共产党编年史》编委会:《中共产党编年史1958-1965》[Z],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2403页
    ①徐则浩:《王稼祥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88页。
    ①《毛泽东会见新西兰共产党总书记威尔克斯的谈话》,1964年2月9日。
    ②《建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301页。
    ③曹英主编:《中共产党党史全鉴》[M],北京:中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第4918页。
    ④《毛泽东主席会见刚果(布)政府保安代表团谈话记录》,1967年5月17日。
    ①[苏]奥.鲍.鲍里索夫、鲍特.科洛斯科夫著:《苏中关系(1945-1980)》[M].北京:三联书店,1982年,89页
    ②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2008年版,第112页.
    ③安建设:《周恩来的最后岁月(1966—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225-226页。
    ④《毛泽东同中央文革碰头会成员及陈毅、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人的淡话》,1969年3月22日。
    ①俄.格.阿.阿尔巴托夫著,徐葵、张达楠等译《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M],北京: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127页。
    ②外交部档案馆编:《中华人民共和外交大事记》第3卷[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431——436页。
    ③《毛泽东主席会见阿尔及利亚<非洲革命>周刊社长弗吉斯和阿尔及利亚民族女英雄、<非洲革命>周刊特派记者贾米拉谈话记录》,1963年3月18日。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5页。
    ②《毛泽东朱熹会见委内瑞拉和平人士、左派革命运动主席、参议员安东尼奥谈话记录》,1961年4月13日。
    ③《毛泽东主席会见柬埔寨加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谈话记录》.1964年9月28日。
    ④《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等同过境我的苏联总理柯西金谈话记录》.1965.2.12-1965.2.12,中华人民共和外交部档案馆109-03957-07。
    ①《1965年世界军事斗争形式展望》,1965.2.17-1965.2.17。
    ②《建以来毛洋东文稿》第1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1996年版,第376页。
    ③《中政府关于中苏边界问题的声明》,《人民日报》,1969年5月25日。
    ④沈志华、李丹慧收集和整理:《中苏关系:俄档案原文复印件汇编》第15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际冷战史研究中心,2004年,第3867-3909页。
    ①[英]保罗.肯尼迪著:《大的兴衰》[M],北京:中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第492页。
    ②袁德金:《毛泽东与新中主要战略方向的确定和调整》,《军事历史》2009小版,第547页.
    ③韩怀智:《当代中的军事工作》(上)[M],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4-55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235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251页。
    ①《关于摘告毛泽东主席同拉美外宾几次谈话记录的外交通报》,1964.1.6-1964.1.6.中华人民共和外交部档案馆111-00626-04。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338页
    ③《毛泽东主席会见阿尔巴尼亚妇女代表团和电影工作者谈话记录》,1964年5月15日
    ④《毛泽东会见老挝战线党文工团谈话记录》,1964年9月4日。
    ⑤[英]克莱尔.小林沃斯著,高湘泽、尹赵、刘辰诞译:《毛泽东和他的分歧者》[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3页。
    ①《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508—509页。
    ②《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接见几内亚邮电部长迪奥普和几内亚民主党政治局委员洛福夫人谈话记录》,1965.9.5-1965.9.5,中华人民共和外交部档案馆108-01436-04。
    ③王进主编:《中共党史导读》[M],北京:中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第1761页。
    ①《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600-601页。
    ①毛泽东在《中共产党全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55年3月21日。
    ②《建以来毛洋东义稿》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49页。
    ④《毛泽东主席接见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谈话记录》,1965年2月11日。
    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1965.4.12-1965.4.12,中华人民共和外交部档案袋馆122-00117-01.
    ②《中人民解放军的七十年》[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72-573.
    ③袁德金:《毛泽东军事思想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版,第230页。
    ①《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05。
    ②宋时轮:《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32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12页。
    ②《新中成立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430页。
    ③《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90页。
    ④中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人民解放军大事记(1972-1982)[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67页。
    ⑤《毛泽东会见希腊文化代表团谈话记录》,1964年1月19日。
    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93 页。
    ①彭光谦:《中军事战略问题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版,第104贝。
    ②马齐彬等:《中共产党执政四十年》(1949-1989)[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248页。
    ③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小件的回顾》(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9页。
    ①《建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332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13-314页。
    ③《中共产党编年史》编委会《中共产党编年史1958-1965》》[Z],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笫2536页。
    ①中军事史编写组编著:《中历代军事工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第528页。
    ②《务院转批公安部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报告、增加防空委员会机构及第一次会议纪要及北京市防空委员会报告、名单、印章等通知》,1965.4.1-1965.6.30,北京市档案馆002-017-00029。
    ①《中央人民防空委员会1966年人民防空工作要电》,1966.2.1-1966.2.28,北京市档案馆002-018-00040。
    ②《交通部、总参关于加强交通战备工作指示和家建委、交通部关于攀枝花地区建立汽车专业运输队问题》,1965.7.1-1965.11.30。
    ③沈志华主编:《美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第四册[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第238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27页。
    ①徐焰:《中国国防导论》[M],北京:防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9页。
    ②《当代中》从书编辑部编辑:《当代中的核工业》[M],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9页。
    ③沈志华主编:《美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第4册[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第547页。
    ①《周恩来军事文选》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25页
    ②张爱萍主编:《中人民解放军》(上)[M],北京:当代中出版社1994年版,第253页。
    ③《军委办事组座谈会纪要》,1968年11月3日。
    ①沈志华主编:《美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第3册[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第234-235页。
    ②沈志华主编:《美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第4册[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第249页。
    ③《中共产党编年史》编委会《中共产党编年史1958-1965》[z],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2727页。
    ①《中共黑龙江省关于中苏边境地区工作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1962.9.20-1962.9.20.中华人民共和外交部档案馆118-01060-03
    ①转引自萧心力主编:《毛泽东与共和重大历史小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91页。
    ②《人民日报》,1968年9月17日。
    ③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人民解放军的八十年》[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32页。
    ④萧心力主编:《毛泽东与共和重大历史事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91-392页。
    ①萧心力主编:《毛泽东与共和重大历史事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年版,第392页。
    ②陈锡联著:《陈锡联回忆录》[M],中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第358页页。
    ①徐焰著:《六十年事纪实.军事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2页。
    ②陈锡联著:《陈锡联回忆录》[M],中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从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第359页。
    ③徐焰著:《六十年事纪实.军事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4页。
    ①周文祺、褚良如编著:《特殊而复杂的课题-共产际、苏联和中共产党关系编年史(1919-1917)》[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55-556页。
    ②《建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55-356页。
    ①《人民日报》,1969年3月4、13日。
    ②[美]R.卖克法夸尔.费正清编:《中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M],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笫309页。
    ①亨利.基辛格:《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231页。
    ②顾关福编:《战后际关系》[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年版,第130页。
    ③孙其明:《中苏关系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79-580页。
    ④《人民日报》,1969年4月28日。
    ⑤《建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59页。
    ①《中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令》,1969年8月28日。
    ②《中共产党编年史》编委会《中共产党编年史1966-1977》[Z],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2736页。
    ③《周恩来年谱(1946-1976)》(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336页。
    ④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转发军委办事组《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工作的报告》,1969年8月27日。
    ⑤军事历史研究部、军事图书馆等编著:《中人民解放军全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83页。
    ①何赫炬、何仁仲、向嘉贵主编:《三线建设西部大开发》[M],北京:当代中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②李健编:《新中六次反侵略战争实录》[M],北京:中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184页。
    ③汪海波:《中华人民共和工业经济史》(1949.1-1998)[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第448页
    ④《人民日报》,1967年9月7日。
    ⑤《中人民解放军》(上)[M],北京:当代中出版社1994年版,第718页
    ①单秀法:《邓小平战略思想与21世纪的中战略》[M],北京:世纪出版集团2004年版,第327-328。
    ①李丹慧:《1964年:中苏关系与毛泽东外患内忧思路的转变》,栾景河主编:《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60页。
    ②韩怀智:《当代中的军事工作》(上)[M],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4-55页。
    ③沈志华主编:《美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第3册[M],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2009年版,第547页。
    ④潘石英:《现代战略思考》[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页。
    ①陈锡联著:《陈锡联回忆录》[M],中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第362-266页。
    ②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战略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2页。
    (?) Thomsa C. Schelling, The Strategy of Conflict,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1963,p.15.
    (?)[美]罗伯特.阿特著,郭树勇:《美大战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1页。
    (?) Paul K. Davis, Peter J. E. Stan, Concepts and Models of Escalation, Santa Monica:The Rand Corporation,1984,p.30.
    (?)《当代中》丛书编辑部编辑:《当代中外交》[M],北京:中社会学科学出版社1988小版,第125-126页。
    ①《在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1949年6月15日。
    ②吴冷西:《十年论战》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853页。
    ①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0年版,第
    ②钱其琛:《外交日记》[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③谢益显主编:《中外交史》[M],洛阳: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40页。
    ①《人民日报》1992年12月29日。
    ②《人民日报》1994年9月4日。
    ③刘德喜:《外交方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67 页.
    ④傅耀祖、周启明主编:《聚焦中外交》[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版,第322页。
    ①庄小军、吴光祥著:《感悟当代中外交——中共领导集体处理际关系的外交智慧(1949-2008)》[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447页。
    ①郑启荣主编:《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外交(1978-2008)》[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8年版,第72页。
    ②中商务部网站,别数据,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
    ①庄小军、吴光祥著:《感悟当代中外交——中共领导集体处理际关系的外交智慧 (1949-2008)》[Ml,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9年版,第330页.
    ①庄小军、吴光祥著:《感悟当代中外交——中共领导集体处理际关系的外交智慧(1949-2008)》[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322页。
    ①[俄]阿.马卡洛夫:《《300年的争端划上句号》,《新消息报》2004年10月16日,转引自郑启荣主编:《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外交(1978-2008)》,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笫71页。
    ②姜毅:《新世纪的中俄关系》,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第104页。
    ①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人,《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7日.
    ②梅德韦杰夫:中俄边界问题解决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源自中新闻网,2008年5月24日,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8/05-24/1260947.shtml。
    ③沈影:《黑瞎子岛:中俄边界争端的历史句号》[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第1期,
    ①张德广主编:《危机博弈变革—2010年际形势与中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版,第188页。
    ①龚惠平主编:《俄罗斯科学技术概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12贝
    ①我陆地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成兴边富民巨大推动力”,中国国防报,2004年8月30日。
    ②“中统陆地边防管理模式积极与邻边海防合作”,中网,2006年12月29日。
    ①[美]丹尼尔.奥.格雷厄姆:《高边疆—新的家战略》[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①曾华锋等编著:《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学名著20种》[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300-301页。
    ②靳敬纯等编:《争霸太空一美新世纪太空战略揭秘》[M],北京: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104页。
    ①外层空间站,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1/6873/668701.html。
    ②人民日报,2010年2月18日。
    ①邓肯.勤诺克斯原著,倪海宁编译:《太空沙场——外层空间将是人类下一个战场?》[J],《前沿》2007年第13 期。
    ②[美]琼.约翰逊.弗里译著,叶海林、李颖译:《空间战争》[M].北京:际文化出版公司第2008年版.第250页。
    ①邓肯.勒诺克斯原著,倪海宁编译:《太空沙场——外层空间将是是人类下一个站场?》[J],《前沿》2007年第13期。
    ②邓肯.勒诺克斯原著,倪海宁编译:《太空沙场——外层空间将是人类下一个战场?》[J],《前沿》2007年第13期。
    ③[美]琼.约翰逊.弗里洋著,叶海林、李颖译:《空间战争》[M],北京:际文化出版公司第2008年版,第247页。
    ①[美]琼.约翰逊.弗里译著,叶海林、李颖译:《空间战争》[M],北京:际文化出版公司第2008年版,249页。
    ①“美将参与制定外太空际行为准则”,新华网,2012年1月18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1/18/。
    ①MBA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E8%83%BD%E6%BA%90%E5%AE%89%E5%85%A8。
    ① http(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486915.htm.) ://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45,20120207189994594.html。
    ①余胜海著:《能源战争》,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第59页。
    ②余胜海著:《能源战争》,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版,第63页。
    ③丁佩华:“俄罗斯能源战略与创新:目标、措施、前景”,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编《能源问题与际安全》,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9年版,第45页.
    ①张炜:《家海上安全》,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年版,第256页。
    ②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海洋发展报告(2010》,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年版,第175页。
    ③魏刚:《不容乐观的海洋安全——由“索马里海盗”劫持货轮说开去》,解放军报,2008年11月27日。
    ①倪乐熊著:《文明的转型与中海权——从陆权走向海权的历史必然》,新华出版社 2010年版,第131页.
    ①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宄所课题组编:《中海洋发展报告(2010)》,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年版,第466页。
    ①“绿水”,即际海洋界对最靠近海岸的大陆架海的俗称。“绿水海军”即指以这一区域为活功重点、主要依靠大陆基地支持的海军力量,主要战略任务为保卫本海岸安全,又称“沿岸防御型”海军。
    ①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编:《中海洋发展报告(2010)》【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年版,第459页。
    ①参见“唐家璇在联大阐述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新安全观(全文)”,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09/14/content5612347.htm。
    ①张翔:“胡锦涛在联合讲坛阐述中心安全观”,中新社纽约2009年9月23日。
    ②[美]约翰.米尔斯海默著,王义桅、唐小忪译:《大政治的悲剧》[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90-291页。
    ①王恩涌等:《政治地理学:时空中的政治格局》,http://www.copycheck.com.cn/Compare?purl=http//rcs.wuchang-edu.com/RESOURCE/CZ/CZDL/DLTS0092/13266 SR.HTM。
    ②黄硕风著:《大较量:世界主要家综合际比较》[M],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③李瑛:《多极化时代的安全观:从家安全到世界安全》[J],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5期。
    ④唐永胜:《,超越传统的家战略》[J],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6期。
    ①张东宁:《冷战后际安全的新趋势》[J],载《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 年第1期
    ②姜汉斌主编:《防政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年版,第602页.
    ③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96%E7%95%8C%E4%B8%BB%E6%9D%83%E4% BA%89%E7%AB%AF%E9%A2%86%E5%9C%9F%E5%88%97%E8%A1%A8。
    ①[美]肯尼斯.N.沃尔兹著,胡少华、王红缨译:《际政治理论》[M],北京:中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页。
    ①黄立军编著:《信息边疆 无影无形“第五边疆”》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第172页.
    ①黄立军编著:《信息边疆无影无形的“第五边疆”》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177页。
    ②黄立军编著:《信息边疆无影无形的“第五边疆”》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165页。
    ①杰弗里福登,何适编译:《中的太空能力与美的应对之策》,世界报,2008年9月24日.
    ①人民日报际部编:《人民日报际评论选编2010》,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第63页。
    ②刘丽华编译:《俄罗斯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其导弹—太空防御建设》,地面防空武器,2007年第2期
    ③参见“俄战略火箭兵12月开始换装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新华网莫斯科2009年10月12日电。
    ①吴楚克著:《中边疆政治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2005年版.第287页.
    ①胡锦涛: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部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8月25日。
    ①[美]马士·宓亭利:《远东际关系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735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第293 页.
    ①李风林:亲历中苏(俄)边界谈判[J]百年潮,2008年第7期,第32页。
    ②《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375页。
    [1][俄]奥.鲍.鲍里索夫、鲍.特.科洛斯科夫合著.苏中关系(1945—1980).肖东川、谭实译北京:三联书店.1982.
    [2][俄]俄.格.阿.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徐葵、张达楠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3][俄]费德林.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周爱琦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4][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史(1966—1982).俞金尧等译.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5][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中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6][美]保罗.肯尼迪.大的兴衰.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
    [7][美]丹尼尔.奥.格雷厄姆.高边疆—新的家战略.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8][美]亨利.基辛格.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全集.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9][美]肯尼斯.N.沃尔兹.际政治理论.胡少华、王红缨译.北京:中人民公安大学出版1992.
    [10][美]罗伯特.阿特.美大战略.郭树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美]罗伯特.西格.马汉.刘学成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12][美]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史(1949—1965).谢亮生等译.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3][美]乔治.亚历山大.伦森.俄中战争—义和团运动时期沙俄侵占中东北的战争.商务印书馆.1982.
    [14][美]琼.约翰逊.费里泽.空间战争.叶海林、李颖译.北京:际文化出版公司.2008.
    [15][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北京:红旗出版社.1987.
    [16][美]约翰.米尔斯海默著.大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7][日]林三郎.关东军与苏联远东军.沈刚: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9.
    [18][日]松本一男.张学良与中.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
    [19][苏]奥.鲍.鲍里索夫、鲍.特.科洛斯科夫.苏中关系(1945-1980.北京.互联书店.
    [20][苏]费德林.毛泽东与斯大林、赫鲁晓夫交往录.彭卓吾译.上海:东方出版社200
    [21][苏]特鲁哈诺夫斯基.际关系和苏联对外政策史(1917—1939).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
    [22][英]保罗.肯尼迪著.大的兴衰.北京:中经济出版社.1989.
    [23][英]克莱尔.霍林沃斯.毛泽东和他的分歧者.高湘泽、尹赵、刘辰诞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24]“不辱使命”丛书编委会.不辱使命之铜墙铁壁.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
    [25]当代中丛书编辑部.当代中的基本建设.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26]佟冬.沙俄与东北.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
    [27]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记录摘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29]《沙俄侵略我蒙古地区简史》编写组.沙俄侵略我蒙古地区简史.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
    [29]《中共产党编年史》编委会.中共产党编年史1958-1965.太原:山西人民出版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31]阿桂等.盛京通志.沈阳:辽海出版社.1997.
    [33]安建设.周恩来的最后岁月(1966—1976).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3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北京:中工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35]曹英.中共产党党史全鉴.北京:中文史出版社.2001.
    [36]曾华锋.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学名著20种.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
    [37]陈春华.俄外文书选译——关于蒙古问题.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
    [38]陈道德.中华民外交史料选编(1919—-1931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9]陈锡联.陈锡联回忆录.中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40]陈景彦.20世纪中日俄(苏)三关系史研究.吉林:长春版社.2011.
    [41]陈新明.三八线的较量.北京: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
    [42]程道德、郑月明、饶戈平.中华民外交史资料选编(1919-193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43]单秀法.邓小平战略思想与21世纪的中战略.北京:世纪出版集团.2004.
    [44]当代中丛书编辑部.当代中的核工业.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45]当代中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外交.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6]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文件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47]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8]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北京:三联书店.1974.
    [49]鄂尔泰、涂天相等.八旗通志初集北京:全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2001.
    [50]方式济.龙沙纪略沈阳.沈阳市古籍书店.1993.
    [51]费正清.中剑桥晚清史.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52]付广存、于贵华、马凤岗.近现代际关系史论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3]傅耀祖、周启明.聚焦中外交.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54]富文.中共产党新疆历史大事记(1949.10—1966.4).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
    [55]龚惠平.俄罗斯科学技术概况.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56]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
    [57]顾关福.战后际关系.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
    [58]顾维钧回忆录.北京:中华书局.1983.
    [59]关宽志、岛田俊彦.满洲事变.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60]关于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1]际条约集(1945—1947).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2.
    [62]际战略基金会.环球同此凉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63]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海洋发展报告(2009).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644]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中海洋发展报告(2010).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65]海忠.承德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8.
    [66]韩怀智.当代中的军事工作.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67]何赫炬、何仁仲、向嘉贵.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北京:当代中出版社.2003.
    [68]何虎生.江流记事.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
    [69]何秋涛.朔方备乘.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70]何文汉.中俄外交史.北京:中华书局.1935.
    [71]何云庵.苏俄、共产际与中革命(1919—192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72]赫鲁晓夫.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上海:东方出版社.1988.
    [73]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74]黄立军.信息边疆无影无形的“第五边疆”.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75]黄硕风.大较量:世界主要家综合际比较.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76]建以来刘少奇文稿.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77]建以来毛泽东文稿.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78]姜汉斌.防政治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9]姜毅.新世纪的中俄关系.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80]姜长斌.中俄界东段的演变.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81]蒋作斌.蒋作斌日记.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82]金冲及.恩来传.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83]靳敬纯.争霸太空—美新世纪太空战略揭秘.北京:防工业出版社.2008.
    [84]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院.中人民解放军的七十年.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
    [85]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战略学.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86]李丹慧.北京与莫斯科:从联盟走向对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7]李福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88]李健.新中六次反侵略战争实录.北京:中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89]李觉.当代中的核工业.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90]力平、马芷荪.周恩来年潜(1949—-1976).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91]列宁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2]刘德喜.外交方略.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93]刘晓.出使苏联八年.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
    [94]罗家伦:俄小警闻,,中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1968
    [95]罗志刚.中苏外交关系研究(1931—19415).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96]马基雅弗里.君主论.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
    [9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8]马齐彬.中共产党执政四十年(1949-1989).北京:中央党范史出版社.1991.
    [99]马氏.宓亨利.远东际关系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100]毛泽东军事文集.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01]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102]毛泽东外交选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
    [103]倪乐熊.文明的转型与中海权——从陆权走向海权的历史必然.北京:新华出版社.20
    [104]潘石英.现代战略思考.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
    [105]彭光谦.中军事战略问题研究.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106]普罗霍罗夫.关于苏中边界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107]钱其琛.外交十记.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108]秦孝仪.中华民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三编)战时外交(二).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
    [109]秦孝仪.中华民重要史实初稿—对日抗战期.绪编(二).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1981.
    [110]秦孝仪.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第12卷)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84年.
    [111]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北京:中华书局.1981.
    [112]清高宗敕.清朝文献通考.商务印书馆.民二十五年.
    [113]清高宗敕修.清朝通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114]清圣祖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
    [115]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第三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116]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编.能源问题与际安全.北京:时事出版社.20
    [117]沈志华、李丹慧.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来自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8]沈志华、李丹慧.中苏关系:俄档案原文复印件汇编(第15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119]沈志华.美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第四册).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120]沈志钧.康有为论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
    [121]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1948—1960).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
    [122]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23]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124]石源华.中华民外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25]世界知识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对外关系文件集.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4.
    [126]斯大林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127]苏联防部军事历史研究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9—1945).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28]苏联科学院、蒙古人民共和科学委员会.蒙古人民共和通史.北京:科学出版
    [129]孙其明.中苏关系始末.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30]孙一先.在大漠那边:亲历林彪坠机事件和中蒙关系波折.北京:中青年出版社.
    [131]唐德刚、王书君.张学良世纪传奇(口述实录)(上卷).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132]唐启华.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33]托洛茨基、王凡西.中革命问题.北京:春苑出版社.19417.
    [134]外交部档案馆.中华人民共和外交大事记(第3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社.2002.
    [135]汪海波.中华人民共和工业经济史(1949.1-1998.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136]王铁崖.中外归约章汇编(第三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137]王进.中共党史导读.北京:中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138]王泰平.中华人民共和外交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139]王焰.彭德怀年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410]魏源.圣武记.北京:中华书局.1984.
    [141]吴楚克.中边疆政治学.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
    [1412]吴冷西.十年论战.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143]吴汝纶.李文忠公全书(奏稿).金陵.1908.
    [144]西清.黑龙江外纪.北京:商务印书馆1941.
    [145]夏义善.苏联外交六十五年纪事(1964-1982).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416]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北京:中华书局.1979.
    [147]肖劲光.肖劲光回忆录续集.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148]萧心力.毛洋东与共和重大历史事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49]谢益显.中外交史.洛阳: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15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事部《武装志》编写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武装志.乌鲁木齐兵团印刷厂.1990.
    [15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志编纂委员会、兵团党委党史研宄室.新疆生产建设边团史料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
    [15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志编纂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事记.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153]刑广程.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154]徐世昌.东三省政略.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155]徐焰.六十年事纪实(军事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156]徐焰.中国国防导论.北京:防大学出版社.2006年.
    [157]徐日彪.中苏历史悬案的终结.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158]徐则浩.王稼祥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59]薛福成.庸庵海外文卷编(卷2).《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60]薛衔天.民时期中苏关系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161]薛衔天.中苏关系史资料汇编:1917—1924年.北京:中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62]张爱萍:中人民解放军(上).北京:当代中出版社1994.
    [163]雅科夫列娃.1689年第一个俄中条约.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
    [164]杨闯.百年中俄关系.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165]叶章蓉.大军事战略.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166]余胜海.能源战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67]袁德金.毛泽东军事思想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168]张德广.危机博弈变革—2010年际形势与中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
    [169]张伯英.黑龙江志稿.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70]张蓉初.红档杂志有关中交涉史料选译.北京:三联书店.1957.
    [171]张炜.家海上安全.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
    [172]张振鹍.中法战争.北京:中华书局.2002.
    [173]长顺修、黎桂林.吉林通志.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174]赵尔巽.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
    [175]赵佳楹.中近代外交史(1840—1919).太原:陕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
    [176]郑启荣.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外交(1978—2008).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177]郑文翰.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第1998.
    [178]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7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
    [18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9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
    [18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949-1976).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8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83]中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一册).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84]中军事史编写组.中历代军事工程.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
    [185]中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人民解放军大事记(1927-1982).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
    [186]中社会科学科学院、中央档案馆.1953年—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经济档案资料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卷.北京:北京中物价出版社.1998.
    [187]中华民史(第三编).台北:台北“立编译馆”.1989.
    [188]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俄关系史料.外蒙古.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
    [189]周恩来军事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90]周恩来年谱(1949—1963)(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191]周恩来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192]周鲠生.际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93]周均伦.聂荣臻年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94]周文棋、褚良如.特殊而复杂的课题——共产际、苏联和中共产党关系编年史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195]庄小军、吴光祥.感悟当代中外交——中共领导集体处理际关系的外交智慧(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
    [196]左宗棠.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光绪十六年版。
    [197]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奏稿).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1]陈曦亮.浅析新疆“伊塔事件“发生的原因.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6年(01)
    [2]邓肯.勒诺克斯.太空沙场—外层空间将是人类下一个战场?倪海宁译.前沿,2007(13).
    [3]冯玉军.俄罗斯的“高调”和“强势”.世界知识,2007(18)
    [4]关于1950年中苏条约谈判的部分俄档案文献.党史研究资料,1998(04)
    [5]李丹慧.同志加兄弟:1950年代中苏边界关系——对中苏边界问题的历史考察(之一).际冷战史研究,2004年(01)
    [6]李瑛.多极化时代的安全观:从家安全到世界安全.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05)
    [7]刘丽华.俄罗斯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其导弹—太空防御建设.地面防空武器,2007(02)
    [8][美]杰弗里.福登.中的太空能力与美的应对之策.何适译.世界报,2008.9.24
    [9]马叙生.踏勘边界、谈判交锋—找回失落的界线(之二).世界知识,2001(12)
    [10]邱路.斯大林特使密访西柏坡——来自俄档案的秘密.百年潮,1998.
    [11]邱路:斯大林特使密访西柏坡——来自俄档案的秘密.百年潮,1998年(01)
    [12]沈影.黑瞎子岛:中俄边界争端的历史句号.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01)
    [13]斯大林与毛泽东的会谈记录.1950年1月22日.党史研究资料,1998(05)
    [14]斯大林与毛泽东的会谈记录.党史研究资料,1998(05)
    [15]唐永胜.超越传统的家战略.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06)
    [16]薛衔天.中东路战争再研究(一).百年潮,2008(04).
    [17]杨奎松.20世纪三个中苏条约形成经过之回顾和比较.俄罗斯研究,2001(03).
    [18]尤金、李玉贞译.与毛泽东同志谈话记录.际社会与经济,1995(02)
    [19]袁德金.毛泽东与新中主要战略方向的确定和调整.军事历史,2009.
    [20]张东宁.冷战后际安全的新趋势.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01)
    [21]中铁路简史(征求意见稿)专刊.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79(01)
    [1]《参考消息》
    [2]《晨报》
    [3]《大公报》
    [4]《东方杂志》
    [5]《防时报》
    [6]《闻周报》
    [7]《简氏防务周刊》
    [8]《民档案》
    [9]《民日报》
    [10]《人民日报》
    [11]《新华日报》
    [12]《中国国防报》
    [13]人民网
    [14]新华网
    [15]中商务部网站
    [16]中
    [17]中新闻网
    [1]F.C Jones, Hugh Borton and B.R.Pearn, The Far East, 1942 1946. London, University press. 1955.
    [2]Ferrell H. Robert. American Diplomacy in the Great Depression: Hoover Stimson Foreign Policy, 1929-1933,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7.
    [3]Harvey W. Nelson, Power and Insecurity:Beijing, Moscow Washington,1949-1988,Boulder:Lynne Riener Press.1989.
    [4]Herbert Feis, The China Tangle,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3.
    [5]Paul K. Davis, Peter J. E. Stan, Concepts and Models of Escalation, Santa Monica:The Rand Corporation, Press.1984.
    [6]Thomsa C. Schelling, The Strategy of Conflict,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3.
    [7]Valdislav. Inside Kremlins Cold War:From Stalin to Khruushchev.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