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学习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任务。而如何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我们党没有现成的答案,只能一方面在实践中摸索,另一方面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历史中汲取有益经验。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尤其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系统的执政党学习思想。深入研究列宁的这一思想,就是为了给正在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一是文本解读法。笔者通过认真研读列宁全集、列宁文稿、苏共决议汇编等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文本,力求客观、全面、准确地解读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的真谛。二是分析归纳法。首先力求深入细致地分析列宁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然后通过系统归纳,抽取去规律性的东西,供后人借鉴。三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做到历史从哪里开始,逻辑也从哪里开始。四是思想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法。
     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的形成,有着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时代背景,而且还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党学习的相关论述。其形成过程大体经历了十月革命前的萌芽时期、国内战争时期的提出时期以及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形成时期三个发展阶段。
     列宁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为什么学习的问题。列宁认为这是推进国家政治建设、推动国家经济建设以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等方面的需要。二是学习什么的问题。列宁认为,主要应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做经济工作的本领以及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等。三是如何学习的问题。列宁认为,在学习方法方面主要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系统有计划、深钻细研、独立思考以及采取批判的态度等;在推进学习的措施方面主要应充分发挥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工会的教育作用、图书馆的资源作用以及扫盲运动的推动作用等。
     列宁这一思想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理论创新;二是注重提高教师地位;三是注重向自己的错误学习;四是注重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这一思想为我们建设学习型政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一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才能永葆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与活力;二是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不断学习;三是引领全党的学习,需要创新学习理念;四是保障全党的学习,需要建构科学的运行机制等。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列宁的这一思想,并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毛泽东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邓小平要求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江泽民强调要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胡锦涛主张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视角创新,尝试从“执政党学习”这一视角对列宁的党建思想进行专题研究;二是内容创新,尝试对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三是方法创新,尝试采用思想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力求既能直观展现出列宁这一思想在横向上的理论体系,又能厘清它在纵向上的演进轨迹。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ra, learning gradually became a world trend. In order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times, our party put forward the task to construct the Marxist learning party. While how to build it, we have no ready-made answers. We can only try to find it out in practice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derive useful experiences from the history of proletariat party construction. Lenin formed the systemic learning thought of ruling party while leading Russian revolution especially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t surely will provide helpful enlightment for the ongoing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learning party to study further the thought.
     In this article, I mainly use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methods. The first one is textual interpretation. I carefully studied the Marxist classical original text, such as Complete Works of Lenin, Lenin's Manuscript, The Resolution Assembl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Soviet Union, etc, to strive to interpret the essence of Lenin's ruling party learning thought objectively, comprehensively and accurately. The second one is analysis and induction. First of all, I tried to analyze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the thought of Lenin's thoroughly. Then I concluded it systematically and extracted the regularity to refer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he third one is the unification of logic and history. That is, history is where to begin, and logic is also where to begin. The fourth one is the combination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subject history.
     The formation of Lenin's ruling party learning thought had its own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ra background. And it also had profound theoretical origin,i.e., Marx and Engels' related thought on party learning.The formative process of the thought of Lenin'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that is, the gestation phase before the October Revolution, the putting forward phase in the time of Russian Civil War and the formation phase in the period of New Economic Policy. The main content of Lenin's ruling party learning thought consisted of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one is why to learn. Lenin thought that it's the need to promote 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 the party's style construction, etc. The second one is what to learn. Lenin thought that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should learn the basic theory of Marxism, how to do economic work and necessary knowledge of science and culture, etc. The third one is how to learn. As for the learning methods, Lenin thought that when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learnt, they should relate theory to practice, have a systematic plan, study deeply,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take a critical attitude. As for th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party's study, Lenin thought that they should mainly play the role of main position of party school,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labour union, the role of resources of library and the improving role of anti-illiteracy campaign.
     According to Lenin's related discussion about the ruling party's learning, we find that it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Firstly, it lays emphasis o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secondly, it lays emphasis on improving teachers' position; thirdly, it lays emphasis on learning from its own mistakes; fourthly, it lays emphasis on learning from bourgeois experts. It also provides the following helpful enlightment for our ongoing learning party construction. Firstly,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can we always retain the socialist system vitality and vigor; secondly, undeveloped countries need to keep learning more often to build socialism; thirdly, it need to innovate learning concept to lead the party's study; fourthly, it need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operation mechanism to ensure the party's study, etc.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herited Lenin's thought about it, and enriched and developed the idea while leading China's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in the concrete practice. Mao Zedong put forward to want to put the whole party into a big school. Deng Xiaoping requested that the whole party must learn again. Jiang Zemin stressed to create a learning society in which every citizen was committed to learning and pursued lifelong learning. Hu Jintao claimed that it should be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strategic task to build Marxist learning party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his paper has the following innovation points. The first one is perspective innovation. I attempt to conduct a monographic study on the topic of Lenin's party construction thou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ling party learning". The second one is content innovation. I attempt to divide the development stages of Lenin's ruling party learning thought. The third one is method innovation. I attempt to adopt the writing way of combination of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subject history, and strive not only to intuitively show the horizonal theoretical system of the thought of Lenin's, but also to clarify its vertical evolution history.
引文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6页。
    ④ 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1871年11-12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9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⑥ 列宁:《卡尔·马克思》(1914年11月),《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6页。
    ⑦ 邓小平:《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4页。
    ① 列宁:《维·查苏利奇是怎样毁掉取消主义的》(1913年9月),《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8页。
    ② 列宁:《社会民主党和临时革命政府》(1905年4月),《列宁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③ 恩格斯:《致威·桑巴特》(1895年3月1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06页。
    ① 恩格斯:《致弗洛伦斯·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1886年12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84页。
    ②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页。③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1页。
    ① 邓小平:《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1957年4月8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3页。
    ② 邓小平:《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1957年4月8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4页。
    ③ 俞良早:《邓小平理论与列宁后期思想》,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序一》。
    ④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9页。
    ⑤ 胡锦涛:《加强领导干部学习提高执政兴国本领》(2002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2002年12月27日,第01版。
    ⑥ 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年09月28日,第01版。
    ① 本部分已发表在《华中人文论丛》2011年第1期,第16-19页。
    ① 顾训宝:《建设学习型政党面临的挑战研究述评》,《长江论坛》2010年第3期,第19页。
    ①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的几个提纲》(1918年3-4月),《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20页。
    ② 徐世强:《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邓小平在实践中的探索与经验》,《前沿》2004年第12期,第13页。
    ③ 左新桥,张小涛:《列宁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及对我国的影响》,《榆林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第38-40页。
    ④ 张永成:《论列宁的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⑤ 侯经体:《列宁关于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第68-74页。
    ① 徐荣庆:《列宁论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6期,第16-24页。
    ② 魏艾:《“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辨析——学习列宁关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论》,《理论学习》1983年第4期,第17-18页。
    ③ 闵宝利:《利用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加速发展苏维埃经济——学习列宁关于租让制的若干论述》,《吉林师大学报》1979年第1期,第1-7页。
    ④ 丛松日:《列宁关于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的思想》,《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第36-38页。
    ⑤ 曾剑:《列宁关于学习的论述及其现实意义》,《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第5-8页。
    ⑥ 魏泽焕:《列宁要求党员干部学习、学习、再学习》,《理论视野》2008年第5期,第32-34页。
    ① 赵理富:《列宁关于干部学习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党政干部论坛》1999年第6期,第28-29页。
    ② 李士峰,朱玉超:《再学列宁<青年团的任务>的几点思考》,《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第18-21页。
    ③ 学思:《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共产主义者——学习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6年第1期,第34-39页。
    ④ 雪岩:《青年的任务是要学习——学习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天津师院学报》1975年第5期,第33-35页。
    ① 阮映东,张润华:《在批判中继承,在实践中学习——学习列宁(青年团的任务>》,《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年第4期,第157-160页。
    ② 刘一民:《列宁关于重教尊师的理论和实践》,《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年第1期,第5-9页。
    ① 参见叶卫平著:《西方“列宁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23-126页。
    ② 俞良早:《评“西方列宁学”关于列宁政党学说的观点》,《理论学刊》2004年第2期,第18-19页。
    ③ 参见叶卫平著:《西方“列宁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29-132页。
    ④ 参见叶卫平著:《西方“列宁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136页。
    ① 王丽华:《国外列宁研究中的不同观点》,《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6期,第154-158页。
    ① 参见百度百科词条:《学习》,http://www.baikedq.com/shehui/3/10041.html.
    ② 参见百度百科词条:《学习型组织》,http:/baike.baidu.com/view/99186.htm?func=retitle.
    ① 列宁:《黑格尔(历史哲学讲演录)一书摘要》(1915年),《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73页。
    ②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1859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第3卷》(1894年10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96页。
    ①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最阶级》(1916年1-6月),《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01页。
    ②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03页。
    ①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55页。
    ②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56-357页。
    ③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59页。
    ④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72页。
    ⑤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76页。
    ①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78页。
    ②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77页。
    ③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76页。
    ④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77页。
    ⑤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第381页。
    ①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83页。
    ②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83页。
    国王茂湘,巫宁耕,胡绍琼编:《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当代资本主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63页。
    ④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90页。
    ① 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1915年5-6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29页。
    ② 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1915年5-6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29页。
    ③ 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1915年5-6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24页。
    ① 列宁:《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1914年10月11日以前),《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页。
    ② 列宁:《致亚·加·施略普尼柯夫》(1914年10月21日),《列宁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9页。
    ③ 列宁:《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1914年10月11日以前),《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页。
    ① 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1915年5-6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23页。
    ② 列宁:《欧洲工人运动中的分歧》(1910年12月29日),《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9页。
    ③ 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1915年5-6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59页。
    ④ 列宁:《第二国际的破产》(1915年5-6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61页。
    ⑤ 列宁:《机会主义与第二国际的破产》(不早于1915年11月26日),《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06页。
    ①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1911年4月1日),《列宁全集》第20卷,第174页。
    ② 王辉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76页。
    ③ [苏]B·T·琼图洛夫等著,郑彪等译:《苏联经济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9页。
    ④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1911年4月1日),《列宁全集》第20卷,第175页。
    ⑤ 王辉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77页。
    ① 列宁:《论俄国各政党》(1912年5月23日),《列宁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85页。
    ②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94页。
    ③ 孙成木等著:《十月革命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4页。
    ④ 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5年底-1899年1月),《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52页。
    ⑤ 陈之骅,吴恩远,马龙闪主编:《苏联兴亡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① 孙成木等著:《十月革命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5页。
    ②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问题》,《列宁全集》第5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02页。
    ③ 列宁:《论俄国各政党》,《列宁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85页。
    ④ 列宁:《工人政党和农民》(1901年2月下半月),《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81页。
    ⑤ 列宁:《社会主义与战争》(1915年7-8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29页。
    ① 列宁:《大难临头,出路何在?》(1917年9月23-27日),《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3-224页。
    ② [苏]B·T·琼图洛夫等著,郑彪等译:《苏联经济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83-84页。
    ① 列宁:《工人运动中的思想斗争》(1914年5月17日),《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0页。
    ② 列宁:《(十二年来>文集序言》(1907年9月),《列宁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3页。
    ③ 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章程草案》(1903年6月底-7月初),《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8页。
    ①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5月),《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页。
    ②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年9月-1878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5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286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④ 刘宁宁:《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11期,第39页。
    ⑤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10-12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16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1847年12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572页。
    ② 马克思:《马克思致恩格斯》(1864年11月4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页。
    ③ 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1864年10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6页。
    ④ 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1864年10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6页。
    ⑤ 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1864年10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6页。
    ⑥ 马克思:《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1864年10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7页。
    ①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1870年第二版序言的补充》(1874年7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5页。
    ②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1870年第二版序言的补充》(1874年7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5页。
    ③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1870年第二版序言的补充》(1874年7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6页。
    ④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1870年第二版序言的补充》(1874年7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6页。
    ⑤ 恩格斯:《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8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28页。
    ⑥ 恩格斯:《恩格斯致奥古斯特·倍倍尔》(1879年12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6页。
    ⑦ 恩格斯:《恩格斯致奥古斯特·倍倍尔》(1879年12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6页。
    ①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10-12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16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③ 恩格斯:《共产主义在德国的迅速进展》(1844年11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89-590页。
    ④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4月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⑤ “越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美国人,而越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去检验它,它就越会深入他们的心坎。”见恩格斯:《恩格斯致弗·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1887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
    ⑥ 参见邵二辉:《列宁的灌输理论及其时代价值研究》,西南师范大学2005届硕士学位论文,第8页。
    ①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4月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秋-大约1846年5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1页。
    ③ 陈哲:《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管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第168页。
    ④ 参见《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41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79-480页。
    ① 马克思:《马克思致达·奥本海姆》(1842年8月25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3页。
    ② 马克思:《摘自“德法年鉴”的书信》(1843年3月5月和9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7-418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1873年7月21日),《马克思恩格斯》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85页。
    ④ 恩格斯:《致爱德华·皮斯》(1886年1月27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19-420页。
    ⑤ 恩格斯:《致弗·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1886年12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 1974年版,第576页。
    ① 恩格斯:《致约·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63页。
    ② 恩格斯:《致约·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63页。
    ③ 恩格斯:《致约·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62页。
    ④ 恩格斯:《致劳·拉法格》(1891年5月4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3-94页。
    ⑤ 恩格斯:《致威·桑巴特》(1895年3月1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06页。
    ① 马克思:《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1842年1月-2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页。
    ② 恩格斯:《致弗·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1886年12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75-576页。
    ③ 恩格斯:《致斐·多·纽文胡斯》(1890年4月9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73页。
    ④ 郭亚丁:《略论恩格斯晚年的党建思想》,《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第79-80页。
    ⑤ 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1894年11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65-566页。
    ① 恩格斯:《给“萨克森工人报”编辑部的答复》(1890年9月7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82页。
    ② 本部分已发表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第87-95页,并被《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人大复印资料)2011年第8期、《马克思主义学报》2011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网》2011年11月11日全文转载。
    ① 列宁:《大难临头,出路何在?》(1917年9月23-27日),《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3-224页。
    ② 列宁:《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及其说明》(1895年和1896年),《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① 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1899年8月),《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2页。
    ② 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1897年底),《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43页。
    ③ 列宁:《我们的纲领》(不早于1899年10月),《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1页。
    ④ 列宁:《怎么办?》(1901年秋-1902年2月),《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页。
    ⑤ 列宁:《怎么办?》(1901年秋-1902年2月),《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⑥ 列宁:《怎么办?》(1901年秋-1902年2月),《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页。
    ① 参见列宁:《怎么办?》(1901年秋-1902年2月),《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6页。
    ② 列宁:《一位法裔社会党人诚实的呼声》(1915年8月),《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5页。
    ③ 列宁:《卡尔·马克思》(1914年11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2页。
    ④ 列宁:《卡尔·马克思》(1914年11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2页。
    ⑤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年3月),《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1页。
    ⑥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版跋》(1873年1月24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页。
    ⑦ 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1899年8月),《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5页。
    ① 恩格斯:《致威·桑巴特》(1895年3月1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06页。
    ② 参见顾训宝:《共产党人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兼论列宁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探索及当代启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第8页。
    ①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1918年3月),《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2页。
    ②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1918年3月),《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2页。
    ③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1918年3月),《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3页。
    ④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3页。
    ⑤ 列宁:《在莫斯科苏维埃全会上的讲话》(1922年11月22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9-300页。
    ⑥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1918年3月),《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8页。
    ①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1918年3月),《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9页。
    ②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的几个提纲》(1918年3—4月),《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20页。
    ③ 列宁:《俄共(布)纲领草案》(1919年2月),《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8页。
    ④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5页。
    ⑤ 列宁:《在全俄水运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20年3月15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0页。
    ⑥ 列宁:《在全俄水运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20年3月15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2页。
    ⑦ 列宁:《在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共产党党团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3月15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6页。
    ① 列宁:《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文献》(1920年3-4月),《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0页。
    ②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3页。
    ③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3页。
    ④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1-302页。
    ①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10月底-11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68页。
    ② 俞良早:《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共产党人学习的任务和要求》,《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5期,第21-22页。
    ①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文献》(1921年12月),《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34-335页。
    ② 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报告》(1921年10月29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8页。
    ③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3页。
    ④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文献》(1921年12月),《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47页。
    ⑤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文献》(1921年12月),《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48页。
    ⑥ 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报告》(1921年10月29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7页。
    ①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9页。
    ②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8页。
    ③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9页。
    ④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9-80页。
    ⑤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1页。
    ⑥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3页。
    ⑦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4页。
    ⑧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5页。
    ① 列宁:《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1923年1月23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4页。
    ② 列宁:《宁肯少些,但要好些》(1923年3月2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9页。
    ③ 列宁:《宁肯少些,但要好些》(1923年3月2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0页。
    ① 本章已部分发表在《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第3期,第10-13页。
    ② 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1897年底),《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43页。
    ③ 列宁:《在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共产党党团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3月15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6页。
    ④ 列宁:《在全俄水运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20年3月15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0页。
    ① 列宁:《在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共产党党团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3月15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6页。
    ② 列宁:《在全俄水运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20年3月15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1页。
    ③ 列宁:《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文献》(1920年3-4月),《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82页。
    ④ 列宁:《在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共产党党团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3月15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6页。
    ⑤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3页。
    ⑥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3页。
    ⑦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3页。
    ⑧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3页。
    ⑨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3页。
    ⑩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4页。
    11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第94页。
    ①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4页。
    ②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4页。
    ③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4页。
    ④ 列宁:《宁肯少些,但要好些》(1923年3月2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8页。
    ⑤ 列宁:《宁肯少些,但要好些》(1923年3月2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9页。
    ⑥ 列宁:《宁肯少些,但要好些》(1923年3月2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9页。
    ⑦ 列宁:《宁肯少些,但要好些》(1923年3月2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0页。
    ⑧ 列宁:《宁肯少些,但要好些》(1923年3月2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0页。
    ① 列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文献》(1917年11月17日),《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3页。
    ② 列宁:《留声机片录音讲话》(1919年3月底),《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6页。
    ③ 列宁:《留声机片录音讲话》(1919年3月底),《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6页。
    ④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5-156页。
    ⑤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6页。
    ⑥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0页。
    ⑦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0页。
    ⑧ 列宁:《宁肯少些,但要好些》(1923年3月2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9页。
    ①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1页。
    ②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1页。
    ③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八代表大会文献》(1920年12月),《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8页。
    ④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6页。
    ①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8页。
    ②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3页。
    ③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八代表大会文献》(1920年12月),《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8页。
    ④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八代表大会文献》(1920年12月),《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8页。
    ⑤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3页。
    ⑥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3页。
    ①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3页。
    ②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9页。
    ③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8页。
    ④ 列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文献》(1917年11月17日),《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7页。
    ① 列宁:《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1921年12月30日一1922年1月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2页。
    ② 列宁:《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文献》(1920年7-8月),《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5页。
    ③ 参见郭泽洲等编著:《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武汉出版社1992年版,第63-64页。
    ④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7页。
    ⑤ 《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纲领》(1919年3月18-23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08页。
    ⑥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7页。
    ①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8页。
    ② 列宁:《宁肯少些,但要好些》(1923年3月2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5页。
    ③ 列宁:《给库尔斯基的信和给哥尔布诺夫的指示》(1922年2月15日),《列宁全集》第52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79页。
    ④ 列宁:《关于清党》(1921年9月20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5页。
    ⑤ 列宁:《国家与革命》(1917年8-9月),《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页。
    ⑥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4页。
    ⑦ 列宁:《论苏维埃共和国所处的国际和国内形势》(1922年3月6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
    ⑧ 列宁:《论苏维埃共和国所处的国际和国内形势》(1922年3月6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页。
    ⑨ 参见郭泽洲等编著:《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武汉出版社1992年版,第71-72页。
    ⑩ 列宁:《论国民教育部的政策问题》(1913年5月10日),《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10页。
    11 列宁:《论国民教育部的政策问题》(1913年5月10日),《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10页。
    12 列宁:《论国民教育部的政策问题》(1913年5月10日),《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 110页。
    ①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4页。
    ②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4页。
    ③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4-155页。
    ④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5页。
    ⑤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0页。
    ⑥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0页。
    ⑦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0页。
    ①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6页。
    ②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7页。
    ③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7页。
    ④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7-198页。
    ⑤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9页。
    ①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2-303页。
    ②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3页。
    ③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3页。
    ④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4页。
    ⑤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5页。
    ⑥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4页。
    ⑦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5页。
    ①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8页。
    ②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9页。
    ③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9页。
    ④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0页。
    ⑤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0页。
    ⑥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8页。
    ⑦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文化》(1920年10月8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2页。
    ⑧ 参见郭泽洲等编著:《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武汉出版社1992年版,第128页。
    ⑨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第1卷,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246页。
    ① 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工厂委员会和工会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18年7月29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页。
    ② 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工厂委员会和工会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18年7月29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页。
    ③ 列宁:《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文献》(1917年11月8日),《列宁全集》第33卷,第13页。
    ④ 列宁:《在全俄社会教育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19年5月19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4页。
    ① 列宁:《在全俄东部各民族共产党组织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19年11月22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20页。
    ② 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工厂委员会和工会联席会议上的演说》(1918年7月29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③ 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工厂委员会和工会联席会议上的演说》(1918年7月29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7页。
    ④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1918年10-11月),《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04页。
    ⑤ 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工厂委员会和工会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18年7月29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页。
    ⑥ 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工厂委员会和工会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18年7月29日), 《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页。
    ① 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工厂委员会和工会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18年7月29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页。
    ② 列宁:《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纲领》(1919年3月18-23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10页。
    ③ 列宁:《游击战争》(1906年10月13日),《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页。
    ④ 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工厂委员会和工会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18年7月29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⑤ 列宁:《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工厂委员会和工会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18年7月29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页。
    ⑥ 列宁:《在省苏维埃主席会议上的讲话》(1918年7月30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19页。
    ⑦ 列宁:《关于粮食问题的提纲》(1918年8月2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8页。
    ① 列宁:《对一个农民的询问的答复》(1919年2月14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69-470页。
    ② 列宁:《给叶列茨工人的信》(1918年8月6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页。
    ③ 列宁:《关于工农联盟问题给各级工人、农民和红军代表苏维埃的电报的草稿》(1918年8月16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4页。
    ④ 列宁:《皮季里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1918年11月20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1页。
    ① 列宁:《皮季里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1918年11月20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86页。
    ② 列宁:《皮季里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1918年11月20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0页。
    ③ 列宁:《皮季里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1918年11月20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0页。
    ④ 列宁:《皮季里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1918年11月20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3页。
    ⑤ 列宁:《皮季里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1918年11月20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92页。
    ⑥ 列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工厂委员会和工会联席会议文献》(1918年10月22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5页。
    ⑦ 列宁:《莫斯科起义的教训》(1906年9月11日),《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0页。
    ①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成就和困难》(1919年3-4月),《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7页。
    ②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21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4页。
    ③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21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6页。
    ④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21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5页。
    ⑤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21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4页。
    ⑥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21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5页。
    ⑦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21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5页。
    ⑧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21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5页。
    ⑨ 列宁:《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纲领》(1919年3月18-23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10-411页。
    ① 本部分已发表在《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第6-9页。
    ② 列宁:《卡尔·马克思》(1914年11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2页。
    ③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版跋》(1873年1月24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页。
    ① 参见列宁:《卡尔·马克思》(1914年11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3页。
    ② 列宁:《卡尔·马克思》(1914年11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5页。
    ③ 列宁:《卡尔·马克思》(1914年11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4页。
    ④ 列宁:《卡尔·马克思》(1914年11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8页。
    ⑤ 列宁:《卡尔·马克思》(1914年11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0页。
    ① 列宁:《卡尔·马克思》(1914年11月),《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2页。
    ② 倪德刚:《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年第3期,第37页。
    ③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年3月),《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1页。
    ④ 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1894年春夏),《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3-164页。
    ⑤ 恩格斯:《致威·桑巴特》(1895年3月1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06页。
    ⑥ 恩格斯:《致弗洛伦斯·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1886年12月28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84页。
    ⑦ 列宁:《为<工人报)写的文章》(不早于1899年10月),《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1页。
    ⑧ 列宁:《游击战争》(1906年10月13日),《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⑨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2版跋》(1873年1月24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页。
    ⑩ 列宁:《新的革命工人联合会》(1905年6月17日),《列宁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1页。
    ① 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1894年春夏),《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91页。
    ② 列宁:《俄共(布)纲领草案》(1919年2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7页。
    ③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4页。
    ④ 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1899年8月),《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2页。
    ⑤ 列宁:《为<工人报>写的文章》(不早于1899年10月),《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0页。
    ⑥ 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1899年8月),《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5页。
    ① 本部分已发表在《学术论坛》2011年第3期,第5-8页。
    ② 列宁:《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文献》(1921年3月),《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 50页。
    ①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7页。
    ②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7-208页。
    ③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8页。
    ④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9页。
    ⑤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9页。
    ⑥ 列宁:《大难临头,出路何在?》(1917年9月23-27日),《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17页。
    ⑦ 列宁:《大难临头,出路何在?》(1917年9月23-27日),《列宁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 219页。
    ①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2页。
    ②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99页。
    ③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4页。
    ④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0页。
    ①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4页。
    ②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4页。
    ③ 列宁:《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11-12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4页。
    ④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0页。
    ⑤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10月底-11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68页。
    ①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4页。
    ②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文献》(1921年12月),《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36页。
    ③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文献》(1921年12月),《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37页。
    ④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3页。
    ⑤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文献》(1921年12月),《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47页。
    ⑥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文献》(1921年12月),《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47页。
    ⑦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文献》(1921年12月),《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1页。
    ⑧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文献》(1921年12月),《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2页。
    ⑨ 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报告》(1921年10月29日),《列宁全集》第42卷, 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7页。
    ①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1页。
    ②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2页。
    ③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1页。
    ④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9页。
    ⑤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1页。
    ⑥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3页。
    ⑦ 列宁:《论合作社》(1923年1月4日和6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4页。
    ⑧ 列宁:《论合作社》(1923年1月4日和6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4页。
    ⑨ 列宁:《论合作社》(1923年1月4日和6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4页。
    ①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10月1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76页。
    ②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10月1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76页。
    ③ 列宁:《致格·雅·索柯里尼柯夫》(1922年2月1日),《列宁全集》第52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52页。
    ④ 列宁:《致格·雅·索柯里尼柯夫》(1922年2月1日),《列宁全集》第52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52页。
    ⑤ 列宁:《致格·雅·索柯里尼柯夫》(1922年2月1日),《列宁全集》第52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52页。
    ① 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1921年5月28日),《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28页。
    ② 列宁:《(关于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提纲草案)和列宁的修改意见》(1921年7月21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88页。
    ③ 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一次农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21年11月29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7页。
    ① 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一次农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21年11月29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9页。
    ② 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一次农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21年11月29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1页。
    ③ 列宁:《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1921年12月30日-1922年1月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7页。
    ④ 列宁:《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1921年12月30日-1922年1月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7页。
    ⑤ 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的报告的提纲》(不晚于1921年12月23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19页。
    ⑥ 列宁:《关于施泰因贝格在租让企业中行使职权问题给维·米·莫洛托夫并转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1922年1月),《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5页。
    ⑦ 列宁:《关于施泰因贝格在租让企业中行使职权问题给维·米·莫洛托夫并转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1922年1月),《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6页。
    ① 列宁:《关于施泰因贝格在租让企业中行使职权问题给维·米·莫洛托夫并转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1922年1月),《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5页。
    ② 列宁:《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经济工作问题的指令》(1921年12月28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0页。
    ③ 列宁:《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经济工作问题的指令》(1921年12月28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1页。
    ④ 列宁:《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经济工作问题的指令》(1921年12月28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1页。
    ⑤ 列宁:《就财政人民委员部的提纲给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的信》(1922年3月3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58页。
    ⑥ 列宁:《就对外贸易垄断制和外贸工作问题给列·波·加米涅夫的信》(1922年3月3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62页。
    ① 列宁:《就对外贸易垄断制和外贸工作问题给列·波·加米涅夫的信》(1922年3月3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60页。
    ② 列宁:《就对外贸易垄断制和外贸工作问题给列·波·加米涅夫的信》(1922年3月3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59页。
    ③ 列宁:《就对外贸易垄断制和外贸工作问题给列·波·加米涅夫的信》(1922年3月3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60页。
    ④ 列宁:《就对外贸易垄断制和外贸工作问题给列·波·加米涅夫的信》(1922年3月3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60页。
    ⑤ 列宁:《就对外贸易垄断制和外贸工作问题给列·波·加米涅夫的信》(1922年3月3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60页。
    ⑥ 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一次农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21年11月29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1页。
    ⑦ 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报告》(1921年10月29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6页。
    ⑧ 列宁:《关于物色货币流通问题的谘询人员》(1921年10月20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8页。
    ⑨ 列宁:《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关于动用黄金储备问题的决定草案》(1921年9月),《列宁全集》第42卷,人 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0页。
    ① 列宁:《给中央统计局的信》(1921年8-9月),《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6页。
    ② 列宁:《给中央统计局的信》(1921年8-9月),《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5-127页。
    ③ 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的报告的提纲》(不晚于1921年12月23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19页。
    ④ 此部分已发表在《华中人文论丛》2011年第2期,第134-138页。
    ⑤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1920年12月22-29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第156页。
    ①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20年12月22-29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6页。
    ②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1页。
    ③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20年12月22-29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8页。
    ④ 列宁:《伟大的创举》(1919年6月28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8页。
    ⑤ 列宁:《伟大的创举》(1919年6月28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9页。
    ⑥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1918年4月),《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69页。
    ⑦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1918年4月),《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69页。
    ①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6页。
    ②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6页。
    ③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7页。
    ④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4页。
    ⑤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5页。
    ⑥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0页。
    ⑦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0页。
    ① 列宁:《论国民教育部的政策问题》(1913年5月10日),《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10页。
    ② 列宁:《论国民教育部的政策问题》(1913年5月10日),《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10页。
    ③ 列宁:《论国民教育部的政策问题》(1913年5月10日),《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10页。
    ④ 列宁:《论国民教育部的政策问题》(1913年5月10日),《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10-111页。
    ⑤ 列宁:《一次值得注意的代表大会》(1913年6月21日),《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0页。
    ⑥ 列宁:《对娜·康·克鲁普斯卡娅<论国民教育部的政策问题>一文的补充》(1913年底-1914年初),《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82页。
    ⑦ 列宁:《对娜·康·克鲁普斯卡娅(论国民教育部的政策问题)一文的补充》(1913年底-1914年初),《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82页。
    ①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5页。
    ②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9页。
    ③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9页。
    ④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3页。
    ⑤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4页。
    ⑥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1页。
    ⑦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20年12月),《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6页。
    ⑧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20年12月),《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8页。
    ⑨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20年12月),《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 158页。
    ①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6页。
    ② 列宁:《论合作社》(1923年1月4日和6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4页。
    ③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6页。
    ④ 列宁:《在全俄社会教育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19年5月6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1页。
    ⑤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6页。
    ⑥ 列宁:《在全俄教育工作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18年8月28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8页。
    ⑦ 列宁:《俄共(布)纲领草案》(1919年2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6页。
    ① 列宁:《人民委员会关于俄罗斯联邦高等学校招生问题的决定草案》(1918年8月2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0页。
    ① 列宁:《白璧微瑕》(1922年9月10日后),《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9页。
    ② 列宁:《论合作社》(1923年1月4日和6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4页。
    ③ 列宁:《白璧微瑕》(1922年9月10日后),《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9页。
    ④ 列宁:《怎样组织竞赛?》(1918年1月6-9日),《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05页。
    ⑤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0页。
    ①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4页。
    ②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7-308页。
    ③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9-300页。
    ④ 《列宁夫人谈列宁是怎样学习外国语的》,《学子》2003年第10期,第61页。
    ⑤ 列宁:《致玛·伊·乌里扬诺娃》(1901年5月19日),《列宁全集》第53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53页。
    ① 列宁:《怎么办?》(1901年秋-1902年2月),《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② 《第二版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页。
    ③ 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1915年8月23日),《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67页。
    ① 列宁:《致玛·亚·乌里扬诺娃》(1898年6月14日),《列宁全集》第53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2页。
    ② 列宁:《论国家》(1919年7月11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1页。
    ③ 列宁:《论国家》(1919年7月11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1页。
    ④ 列宁:《论国家》(1919年7月11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0-61页。
    ① 列宁:《致伊·费·阿尔曼德》(1916年11月30日),《列宁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64页。
    ② 列宁把当时的国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西欧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和美国;第二类是欧洲东部国家:奥地利、巴尔干、特别是俄国;第三类是中国、波斯、土耳其等半殖民地国家和所有殖民地国家。
    ③ 列宁:《致伊·费·阿尔曼德》(1916年11月30日),《列宁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65页。
    ④ 列宁:《统计学和社会学》(1917年1月),《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4页。
    ⑤ 列宁:《统计学和社会学》(1917年1月),《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4页。
    ⑥ 列宁:《统计学和社会学》(1917年1月),《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4页。
    ① 列宁:《论国家》(1919年7月11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0页。
    ② 《回忆列宁》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5页。
    ③ 《回忆列宁》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5页。
    ④ 《回忆列宁》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6页。
    ⑤ 《回忆列宁》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1页。
    ⑥ 《回忆列宁》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2页。
    ①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0页。
    ②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1911年1月5日),《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87-88页。
    ③ 马赫主义(Machism),亦名“经验批判主义”。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产生并流行于德国、奥地利以及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以其创始人马赫而得名。马赫主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认为作为世界第一性的东西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感觉经验。从这一立场出发,强调一切科学理论都不过是作业假说,它们只有方便与否之分,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别。马赫主义曾吸引了不少哲学家和科学家,其思想直接影响了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并在当时的工人运动中有一定的反映。
    ④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8页。
    ⑤ 列宁:《怎么办?》(1901年秋-1902年2月),《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0页。
    ⑥ 列宁:《宁肯少些,但要好些》(1923年3月2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9页。
    ① 列宁:《论民族自决权》(1914年2-5月),《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24页。
    ② 列宁:《致亚·尼·波特列索夫》(1899年6月27日),《列宁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2页。
    ③ 参见[苏]克尔日札诺夫斯基:《忆列宁》,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82-83页。
    ④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0页。
    ① 参见《列宁全集》第5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前言第2页。
    ① 列宁:《论国家》(1919年7月11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2页。
    ②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26页。
    ③ 列宁:《论国家》(1919年7月11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9-60页。
    ① 参见[苏]伊·阿·伊万斯基编:《列宁的青年时代》,孙广英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第155页。
    ② 《回忆列宁》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36页。
    ③ 参见《回忆列宁》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37页。
    ④ 参见[苏]高里科夫等著:《列宁是怎样写作的》,刘循一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70页。
    ① 参见《列宁文稿》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40-144页。
    ② 参见《列宁全集》第56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57页。
    ③ 《(新的任务和新的力量)一文材料》(1905年2月),《列宁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7页。
    ④ 《(新的任务和新的力量)一文材料》(1905年2月),《列宁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92页。
    ① 参见《列宁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38-439页。
    ② 列宁:《致维·阿·卡尔宾斯基》(1915年8月10日以前),《列宁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1-162页。
    ③ 列宁:《致维·阿·卡尔宾斯基》(1915年8月11日以前),《列宁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2页。
    ④ 列宁:《致维·阿·卡尔宾斯基》(1915年8月11日以前),《列宁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4页。
    ①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1-6月),《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94页。
    ② 列宁:《几个争论的问题》(1913年4-6月),《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5页。
    ③ 列宁:《几个争论的问题》(1913年4-6月),《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6页。
    ④ 列宁:《论国家》(1919年7月11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0页。
    ⑤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0页。
    ① 参见列宁:《(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提要》(1913年10-12月),《列宁全集》第5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8页。
    ② 列宁:《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1915年),《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92-293页。
    ③ 列宁:《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1915年),《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3页。
    ④ 列宁:《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1915年),《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4页。
    ⑤ 列宁:《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1915年),《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1页。
    ⑥ 列宁:《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1915年),《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1页。
    ⑦ 列宁:《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1915年),《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93页。
    ⑧ 列宁:《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1915年),《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3-304页。
    ① 参见[苏]伊·阿·伊万斯基编:《列宁的青年时代》,孙广英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第314-321页。
    ①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1918年10-11月),《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30页。
    ② 此处是指马克思在1875年4-5月初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的一句话:“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1页。
    ③ 原文是:“可惜马克思没有更详细地指出,他是怎样理解这个专政的……”。——见《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35页。
    ④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1918年10-11月),《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34页。
    ⑤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1918年10-11月),《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34页。
    ⑥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1918年10-11月),《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30页。
    ⑦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1918年10-11月),《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34页。
    ① 列宁:《怎么办?》(1901年秋一1902年2月),《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② 列宁:《怎么办?》(1901年秋一1902年2月),《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页。
    ③ 列宁:《怎么办?》(1901年秋一1902年2月),《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24页。
    ④ 列宁:《怎么办?》(1901年秋一1902年2月),《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6页。
    ⑤ 列宁:《怎么办?》(1901年秋一1902年2月),《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⑥ 列宁:《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1916年7月),《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8页。
    ① 列宁:《论正在产生的“帝国主义经济主义”倾向》(1916年8-9月),《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07页。
    ② 列宁:《论国家》(1919年7月11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2页。
    ③ 列宁:《论国家》(1919年7月11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3页。
    ④ 列宁:《论国家》(1919年7月11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3页。
    ⑤ 列宁:《论国家》(1919年7月11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4页。
    ① 列宁:《论国家》(1919年7月11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5页。
    ②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9-300页。
    ③ 列宁:《论合作社》(1923年1月4日和6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7页.
    ③ 列宁:《论合作社》(1923年1月4日和6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4页。
    ⑤ 列宁:《论合作社》(1923年1月4日和6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4页.
    ① 转引自[苏]福米娜:《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汝信译,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4页。
    ②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1918年3月23日和28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0页。
    ③ 列宁:《泰罗制就是用机器奴役人》(1914年3月26日),《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98页。
    ① 列宁:《榨取血汗的“科学”制度》(1913年3月26日),《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页。
    ②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1918年4月),《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0页。
    ③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1918年4月),《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0页。
    ④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1918年4月),《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1页。
    ⑤ 列宁:《泰罗制就是用机器奴役人》(1914年3月26日),《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00页。
    ⑥ 列宁:《(无产者报)扩大编辑部会议决议》(1909年7月16日),《列宁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9页。
    ①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1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68页。
    ②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8页。
    ①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86页。
    ②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86页。
    ③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77页。
    ④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05页。
    ①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05-206页。
    ②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06页。
    ③ 参见魏泽焕:《学习列宁办党校的思想》,《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第121页。
    ④ 列宁:《致卡普里学校学员们》(1909年8月30日),《列宁全集》第45卷,第253页。
    ⑤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93页。
    ⑥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05页。
    ①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93页。
    ② 列宁:《在全俄水运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20年3月15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0页。
    ③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1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601页。
    ④ 参见郭泽洲等编著:《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武汉出版社1992年版,第8-10页。
    ① 列宁:《国家与革命》(1917年8-9月),《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3页。
    ② 列宁:《国家与革命》(1917年8-9月),《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6页。
    ③ 列宁:《国家与革命》(1917年8-9月),《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6-97页。
    ① 列宁:《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纲领》(1919年3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15页。
    ② 参见张云霄:《列宁“工会是共产主义学校”理论之我见》,《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年Z1期,8-10页。
    ①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8-19页。
    ① 列宁:《论工会的任务》(1918年12月-1919年1月),《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8页。
    ② 列宁:《论工会的任务》(1918年12月-1919年1月),《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8页。
    ③ 列宁:《论工会的任务》(1918年12月-1919年1月),《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8页。
    ④ 列宁:《在全俄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19年1月20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39页。
    ⑤ 列宁:《在全俄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19年1月20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40页。
    ⑥ 列宁:《俄共(布)纲领草案》(1919年2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8页。
    ①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5月),《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页。
    ② 列宁:《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的错误》(1920年12月30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2页。
    ③ 列宁:《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的错误》(1920年12月30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99页。
    ④ 列宁:《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的错误》(1920年12月30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99页。
    ① 列宁:《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和布哈林同志的错误》(1921年1月25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4页。
    ② 列宁:《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和布哈林同志的错误》(1921年1月25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4页。
    ③ 列宁:《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1921年12月30日-1922年1月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0-371页。
    ④ 列宁:《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1921年12月30日-1922年1月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6页。
    ⑤ 列宁:《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1921年12月30日-1922年1月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6页。
    ① 列宁:《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1921年12月30日-1922年1月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7页。
    ②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2页。
    ③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2页。
    ④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76页。
    ⑤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76页。
    ⑥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76页。
    ⑦ 列宁:《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1921年12月30日-1922年1月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4页。
    ① 列宁:《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1921年12月30日-1922年1月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4页。
    ② 列宁:《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1921年12月30日-1922年1月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4页。
    ③ 列宁:《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1921年12月30日-1922年1月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4页。
    ④ 列宁:《关于工会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的作用和任务的提纲草案》(1921年12月30日-1922年1月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5页。
    ⑤ 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编:《列宁论图书馆事业》,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第2页。
    ① 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编:《列宁论图书馆事业》,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第2页。
    ② 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编:《列宁论图书馆事业》,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第3页。
    ③ 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编:《列宁论图书馆事业》,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第6页。
    ④ 列宁:《为国民教育能够做些什么》(1913年7月31日),《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5页。
    ⑤ 列宁:《为国民教育能够做些什么》(1913年7月31日),《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5页。
    ⑥ 周文骏:《列宁论图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8页。
    ⑦ 周文骏:《列宁论图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97页。
    ① 周文骏:《列宁论图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95页。
    ②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1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76页。
    ③ 周文骏:《列宁论图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91-92页。
    ④ 列宁:《在全俄社会教育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19年5月6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19页。
    ⑤ 列宁:《在全俄社会教育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19年5月6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1页。
    ⑥ 列宁:《论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工作》(1921年2月7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5-336页。
    ① 周文骏:《列宁论图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88页。
    ② 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编:《列宁论图书馆事业》,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第75-76页。
    ③ 该《命令》主要内容如下:(1)教育人民委员部管辖的一切图书馆,以及属于所有其它部门、机关和社会团体的图书馆,一律宣布为人人都能利用的图书馆,列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统一图书馆网内,并一律交由教育人民委员部(中央政治教育委员会)管辖。(2)为了实现统一的图书馆网,并使各图书馆的工作协调一致,特在中央政治委员会的管辖下设立中央联合图书馆委员会。(3)中央联合图书馆委员会的责职是:
    ① 确定和改变图书馆的类型。②拟定和批准重新分配藏书计划。③制定其它部门所辖图书馆移交教育人民委员部管辖的手续。④发展图书馆网。⑤制定利用专门技术图书馆的手续并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补充其图书。⑥制定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办法和组织儿童阅读工作。(4)地方委员会附设在国家出版局地方分局下面。(5)加入统一图书馆网的一切图书馆(专门图书馆除外),都通过地方统计分配委员会得到书籍供应,这个委员会则从国家出版局直属的中央分配委员会取得书籍。(6)在中央设立中央图书馆采购处,以成批的书籍供应各县的国民教育科,以补充新建立的各种类型的图书馆。(7)在政治教育委员会的图书馆处下面,设立图书馆采购科(配书科),科内设置负责调配各图书馆全部工作的指导员。
    ① 列宁:《为国民教育能够做些什么》(1913年7月31日),《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5页。
    ② 列宁:《为国民教育能够做些什么》(1913年7月31日),《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6页。
    ③ 列宁:《为国民教育能够做些什么》(1913年7月31日),《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7页。
    ④ 列宁:《为国民教育能够做些什么》(1913年7月31日),《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6页。
    ⑤ 参见刘烈:《列宁论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2年第2期,第31-33页。
    ⑥ 列宁:《对彼得格勒公共图书馆工作的意见》(1917年11月),《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9页。
    ① 《1930年版<列宁家书集>序言》,《列宁全集》第53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页。
    ② 《1930年版<列宁家书集>序言》,《列宁全集》第53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页。
    ③ 娜嘉是昵称,指列宁的夫人娜捷施达·康斯坦丁诺夫娜·克鲁普斯卡娅。
    ④ 列宁:《致玛·伊·乌里扬诺娃》(1916年2月20日),《列宁全集》第53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50页。
    ⑤ 列宁:《致玛·亚·乌里扬诺娃》(1916年3月12日),《列宁全集》第53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51页。
    ① 列宁:《致玛·亚·乌里扬诺娃》(1893年10月5日),《列宁全集》第53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② 该书是根据苏俄1920年的人口调查资料编成的。
    ① 列宁:《日记摘要》(1923年1月2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56页。
    ② 列宁:《日记摘要》(1923年1月2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56页。
    ③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0页。
    ④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1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39页。
    ⑤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1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75页。
    ⑥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1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77页。
    ①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1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601页。
    ② 《真理报》(1918年至1991年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19年12月30日。
    ③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5页。
    ① 参见李靖宇:《列宁与苏维埃政权初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东欧中亚研究》1999年第3期,第5页。
    ②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10月1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9页。
    ③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3页。
    ④ 列宁:《俄共(布)纲领草案》(1919年2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6页。
    ⑤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1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76页。
    ⑥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05页。
    ⑦ 参见郭泽洲等编著:《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武汉出版社1992年版,第132页。
    ① 列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关于对外对内政策的报告》(1920年12月22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8页。
    ② 参见《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73页。
    ③ 参见郭泽洲等编著:《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武汉出版社1992年版,第132页。
    ① 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1894年春夏),《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4页。
    ② 恩格斯:《致威·桑巴特》(1895年3月1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06页。
    ② 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1894年春夏),《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3页。
    ① 列宁:《论我国革命》(1923年1月16日和17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9页。
    ① 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1915年8月23日),《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67页。
    ② 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1915年8月23日),《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67页。
    ③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1916年8月22日前),《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8页。
    ④ 列宁:《在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11月21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页。
    ⑤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文献》(1921年12月),《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28-329页。
    ① 列宁:《在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11月21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页。
    ② 列宁:《关于和平问题的报告》(1917年11月8日),《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9页。
    ③ 列宁:《关于和平问题的报告》(1917年11月8日),《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页。
    ④ 列宁:《致美国工人》(1919年9月23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88页。
    ⑤ 列宁:《答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报>记者问》(1919年10月5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0页。
    ⑥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文献》(1919年12月2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54页。
    ① 列宁:《答美国世界新闻社驻柏林记者卡尔·维干德问》(1920年2月18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60页。
    ②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10月1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76页。
    ③ 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报告》(1921年10月29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5-226页。
    ① 列宁:《论我国革命》(1923年1月16日和17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9页。
    ② 列宁:《论我国革命》(1923年1月16日和17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0页。
    ③ 列宁:《论我国革命》(1923年1月16日和17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71页。
    ④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20年12月),《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6页。
    ⑤ 列宁:《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20年12月),《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56页。
    ⑥ 列宁:《论合作社》(1923年1月4日和6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2页。
    ⑦ 列宁:《论合作社》(1923年1月4日和6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2页。
    ① 邓小平:《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4页。
    ②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1页。
    ③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9-80页。
    ①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1页。
    ②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85页。
    ① 列宁:《谈谈崩得机关报上的一篇文章》(1907年1月2日),《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0页。
    ② 列宁:《在全俄国际主义者教师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18年6月5日),《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2页。
    ③ 列宁:《在全俄国际主义者教师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18年6月5日),《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2页。
    ④ 列宁:《在全俄国际主义者教师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18年6月5日),《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2页。
    ⑤ 列宁:《在全俄教育工作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18年8月28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7页。
    ① 列宁:《在全俄教育工作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18年8月28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8页。
    ② 列宁:《在全俄教育工作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18年8月28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8页。
    ③ 列宁:《在全俄教育工作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18年8月28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8页。
    ④ 列宁:《在全俄国际主义者教师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19年1月18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21页。
    ⑤ 列宁:《俄共(布)纲领草案》(1919年2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6页。
    ⑥ 列宁:《俄共(布)纲领草案》(1919年2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6页。
    ⑦ 列宁:《俄共(布)纲领草案》(1919年2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6页。
    ① 列宁:《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11月3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05页。
    ② 列宁:《论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工作》(1921年2月7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29页。
    ③ 列宁:《论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工作》(1921年2月7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29页。
    ④ 列宁:《论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工作》(1921年2月7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0页。
    ① 列宁:《日记摘录》(1923年1月2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57页。
    ① 列宁:《国家杜马中的工人团》(1906年5月22日),《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3页。
    ② 列宁:《国家杜马中的工人团》(1906年5月22日),《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2页。
    ③ 列宁:《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现状》(1912年7-9月),《列宁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45页。
    ④ 列宁:《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文献》(1918年1月中旬),《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第274页。
    ① 列宁:《全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文献》(1918年1月中旬),《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75页。
    ② 比喻平坦的道路——笔者注。
    ③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1918年8月20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9-60页。
    ④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1918年8月20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0页。
    ⑤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1918年8月20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0页。
    ⑥ 列宁:《在综合技术博物馆群众大会上的讲话》(1918年8月23日),《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9页。
    ① 列宁:《伟大的创举》(1919年6月28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7页。
    ② 列宁:《在全俄水运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20年3月15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页。
    ③ 列宁:《从破坏历来的旧制度到创造新制度》(1920年4月8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43页。
    ①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5月),《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7页。
    ②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5月),《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6页。
    ③ 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5月),《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④ 列宁:《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11月3日),《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07-408页。
    ① 列宁:《论统一的经济计划》(1921年2月21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54页。
    ② 列宁:《论粮食税》(1921年4月21日),《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0页。
    ③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10月1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74页。
    ④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10月1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75页。
    ⑤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10月1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72页。
    ⑥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10月1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75页。
    ⑦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10月14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77页。
    ①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1921年10月17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2页。
    ② 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报告》(1921年10月29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6页。
    ③ 列宁:《在莫斯科省第七次党代表会议上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报告》(1921年10月29日),《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26页。
    ④ 列宁:《政论家札记》(1922年2月底),《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55页。
    ⑤ 列宁:《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1922年3月22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页。
    ⑥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5页。
    ①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1918年3月23日和28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9页。
    ②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1918年3月23日和28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8页。
    ③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1918年3月23日和28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8页。
    ④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1918年3月23日和28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5页。
    ⑤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1918年3月23日和28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8页。
    ⑥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1918年3月23日和28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9页。
    ⑦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1918年3月23日和28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9页。
    ⑧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1918年3月23日和28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8页。
    ①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1918年3月23日和28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29页。
    ② 列宁:《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会议上关于人民委员会对外对内政策的报告》(1919年3月12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③ 参见列宁:《俄共(布)纲领草案》(1919年2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④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19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0页。
    ①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19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1页。
    ②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19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2页。
    ③ 列宁:《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会议上关于人民委员会对外对内政策的报告》(1919年3月12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④ 列宁:《俄共(布)纲领草案》(1919年2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⑤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19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0页。
    ⑥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19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0页。
    ①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19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2页。
    ②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19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0页。
    ③ 列宁:《俄共(布)纲领草案》(1919年2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④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19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1-152页。
    ⑤ 列宁:《俄共(布)纲领草案》(1919年2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⑥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19日),《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1。
    ⑦ 列宁:《在莫斯科工人和红军代表苏维埃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3月6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0-211页。
    ① 列宁:《论统一的经济计划》(1921年2月21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52页。
    ② 列宁:《论统一的经济计划》(1921年2月21日),《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53页。
    ③ 列宁:《给代表大会的信》(1922年12月29日),《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42--343页。
    ④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5页。
    ⑤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5页。
    ⑥ 列宁:《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文献》(1919年3月),《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5页。
    ⑦ 列宁:《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1919年7月4日和7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1页。
    ① 列宁:《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1919年7月4日和7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1页。
    ② 列宁:《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1919年7月4日和7日之间),《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2页。
    ① 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1915年8月23日),《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67页。
    ① 列宁:《在全俄水运工人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20年3月15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0页。
    ② 列宁:《在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共产党党团会议上的讲话》(1920年3月15日),《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6页。
    ① 来源于2011年4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春季号》统计数字。
    ① 参见高放等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95页。
    ① 刘云山:《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人民日报》2009年10月15日,第02版。
    ② 胡锦涛:《加强领导干部学习提高执政兴国本领》(2002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2002年12月27日,第01版。
    ③ 本部分已发表在《理论探讨》2012年第1期,第119-122页。
    ④ 列宁:《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文献》(1922年3-4月),《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9页。
    ① 参见鲁军,邵丁主编:《学习型城市》,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2页。
    ② 参见宋增伟,温小平:《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有效途径》,《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第34页。
    ① 参见《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119页。
    ① 参见程美东:《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定位和理论架构——信仰、知识、方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9期,第110页。
    ② 列宁:《怎么办?》(1901年秋-1902年2月),《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页。
    ③ 列宁:《怎么办?》(1901年秋-1902年2月),《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页。
    ④ 秀云,刘静:《建设学习型政党应处理的几个关系》,《新长征》2010年第10期,第54页。
    ① 参见张声雄:《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6-45页。
    ① 参见鞠正江:《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科学内涵和建设路径》,《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期,第10页。
    ②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1页。
    ① 梁煜璋:《建设学习型政党要注意“四学四防”》,《宜春日报》2009年10月28日,第003版。
    ① 参见张声雄:《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102页。
    ② 参见李君如:《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世纪桥》2010年第2期,第4页。
    ① 本部分已发表在《学习论坛》2012年第3期,第21-24页。
    ②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180页。
    ③ 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年09月28日,第01版。
    ④ 参见农华西:《党建中的制度和机制》,《学习时报》2004年3月25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xxsb/563731.htm。
    ① 陈作义:《构建“四大机制”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月刊》2010年第6期,第103页。
    ① 《筑牢基础健全机制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人民网-理论频道》2011年6月23日,http://theory.people.com.cn/GB/68294/225210/14982852.html。
    ① 参见单洪恩:《谈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点》,《党政干部学刊》2010年第8期,第41页。
    ①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5页。
    ②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2-153页。
    ③ 江泽民:《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共促亚太地区发展繁荣》,《人民日报》2001年5月16日,第01版。
    ④ 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9年9月28日,第01版。
    ①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年1993版,第185页。
    ② 中央档案馆编:《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194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35页。
    ①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1页。
    ②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1页。
    ③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1页。
    ④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5页。
    ⑤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0页。
    ①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②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③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页。
    ④ 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937年5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7页。
    ⑤ 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937年5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 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7页。
    ①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页。
    ②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页。
    ③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页。
    ④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2-603页。
    ⑤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3页。
    ⑥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⑦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⑧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①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页。
    ②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页。
    ③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页。
    ④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页。
    ⑤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8页。
    ⑥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9页。
    ⑦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303页。
    ①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2-533页。
    ②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③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2页。
    ①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1页。
    ②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1页。
    ③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1页。
    ④ 毛泽东:《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1938年4月9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⑤ 毛泽东:《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1938年4月9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117页。
    ⑥ 中央档案馆编:《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194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33页。
    ⑦ 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第二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1943年8月8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2页。
    ⑧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⑨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页。
    ① 中央档案馆编:《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1940年1月3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27页。
    ② 中央档案馆编:《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194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33-334页。
    ③ 毛泽东:《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1944年5月24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2-154页。
    ④ 毛泽东:《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1958年1月),《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9页。
    ① 毛泽东:《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信》(1941年1月31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7页。
    ②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2页。
    ③ 毛泽东:《关于农业问题》(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9页。
    ④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46-947页。
    ⑤ 毛泽东:《把军队变为工作队》(1949年2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05页。
    ⑥ 即懂得在城市中“善于对付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善于对付资产阶级,善于领导工人和组织工会,善于动员和组织青年,善于团结和训练新区的干部,善于管理工业和商业,善于管理学校、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台,善于处理外交事务,善于处理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问题,善于调剂城市和乡村的关系,解决粮食、煤炭和其他必需品的问题,善于处理金融和财政问题”。
    ⑦ 毛泽东:《把军队变为工作队》(1949年2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05-1406页。
    ⑧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毛泽东选集》第 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8页。
    ① 毛泽东:《组织起来》(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2页。
    ② 毛泽东:《组织起来》(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2-933页。
    ③ 毛泽东:《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1945年1月10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9页。
    ④ 毛泽东:《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1945年1月10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20页。
    ⑤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1页。
    ⑥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1942年2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7页。
    ①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1942年2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8页。
    ②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1942年2月8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7页。
    ③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1页。
    ④ 毛泽东:《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1958年1月),《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9-360页。
    ⑤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7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7页。
    ⑥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5页。
    ⑦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1993年版,第180页。
    ①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1页。
    ②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56年9月1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页。
    ③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0-181页。
    ④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1页。
    ①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页。
    ②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③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④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8页。
    ⑤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页。
    ①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1941年8月1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0页。
    ② 毛泽东:《关于农村调查》(1941年9月13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8-382页。
    ③ 毛泽东:《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1年3月23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2页。
    ④ 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3页。
    ⑤ 毛泽东:《关于读书的建议》(1958年11月9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2页。
    ①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3页。
    ②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9-860页。
    ③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4页。
    ④ 毛泽东:《组织起来》(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3页。
    ⑤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4月2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20页。
    ⑥ 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1963年-1965年),《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4页。
    ①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
    ②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页。
    ③ 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1956年8月24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2页。
    ④ 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1956年8月24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7页。
    ⑤ 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1956年8月24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⑥ 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1956年8月24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2页。
    ⑦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56年9月15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页。
    ⑧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2页。
    ⑨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2页。
    ①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英国版序言》(1892年1月11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25页。
    ②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8页。
    ③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06页。
    ④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13页。
    ⑤ 第一次: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边区和山西我党领导的新军和八路军;第二次:1941年1月皖南事变;第三次:1943年7月,国民党要解散共产党,取消边区。
    ⑥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13-314页。
    ⑦ 毛泽东:《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56年4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2页。
    ① 毛泽东:《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56年4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2页。
    ② 毛泽东:《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56年4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4页。
    ③ 毛泽东:《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56年4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5页。
    ④ 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1956年8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1页。
    ⑤ 毛泽东:《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56年4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1-92页。
    ⑥ 毛泽东:《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56年4月29日),《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2页。
    ① 邓小平:《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1957年4月8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3页。
    ② 参见邓小平:《共产党要接受监督》(1957年4月8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4页。
    ③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3页。
    ④ 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页。
    ⑤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2-153页。
    ⑥ 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上具体日程》(1979年1月1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5页。
    ⑦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2页。
    ①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7页。
    ②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0页。
    ③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9页。
    ④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0页。
    ⑤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1956年9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7页。
    ①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3页。
    ② 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1980年3月-1981年6月),《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3—304页。
    ③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④ 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77年12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9页。
    ⑤ 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77年12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9页。
    ⑥ 邓小平:《同中国科学院两位负责人的谈话》(1977年5月12日),《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页。
    ⑦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3页。
    ① 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1980年3月-1981年6月),《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4页。
    ② 邓小平:《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1987年2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6页。
    ③ 邓小平:《振兴中华民族》(1990年4月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358页。
    ④ 邓小平:《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1957年4月8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4页。
    ⑤ 参见黄艳:《邓小平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探索和实践》,《文教资料》2011年5月号中旬刊,第132-133页。
    ① 邓小平:《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其努力方向》(1941年5月),《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8页。
    ② 邓小平:《马列主义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1956年11月17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8-260页。
    ③ 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6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4页。
    ④ 邓小平:《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1986年11月9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1页。
    ⑤ 邓小平:《十三大的两个特点》(1987年11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8-259页。
    ⑥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① 邓小平:《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1957年4月8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64页。
    ②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1页。
    ③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0页。
    ④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⑤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82年9月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⑥ 邓小平:《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1988年5月25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5页。
    ① 江泽民:《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共促亚太地区发展繁荣》,《人民日报》2001年5月16日,第01版。
    ②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3页。
    ③ 江泽民:《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精神,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1992年6月9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1-1993年版,第2085页。
    ④ 江泽民:《对高级干部的要求和希望》(1997年9月19日),《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70页。
    ① 江泽民:《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1997年1月29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23-624页。
    ② 江泽民:《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前进》(1998年1月24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8-99页。
    ③ 江泽民:《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2002年1月25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21-422页。
    ④ 江泽民:《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1995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83—484页。
    ⑤ 江泽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1996年12月14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08页。
    ① 江泽民:《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起来》(1994年2月6日),《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3-44页。
    ② 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学习》(1999年1月11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4-285页。
    ③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9页。
    ④ 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7月17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2003年版,第486页。
    ⑤ 江泽民:《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领导干部》(1995年6月30日),《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80-181页。
    ① 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学习》(1999年1月11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8页。
    ② 参见江泽民:《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精神,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1992年6月9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1-1993年版,第2086页。
    ② 江泽民:《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精神,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1992年6月9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1-1993年版,第2086页。
    ④ 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学习》(1999年1月11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7页。
    ⑤ 江泽民:《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2000年6月5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9页。
    ⑥ 江泽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4页。
    ⑦ 江泽民:《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1996年6月21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6-1999年版,第1962页。
    ⑧ 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学习》(1999年1月11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3页。
    ① 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7月17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2003年版,第495页。
    ② 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7月17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2003年版,第495页。
    ③ 江泽民:《更好地组织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3年11月14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1999年版,第561页。
    ④ 江泽民:《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1995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84页。
    ⑤ 江泽民:《<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序言》(2001年7月15日),《人民日报》2002年4月22日,第01版。
    ⑥ 江泽民:《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1996年6月21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6-1999年版,第1961-1962页。
    ①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②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③ 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学习》(1999年1月11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7-308页。
    ④ 江泽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0年5月14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⑤ 江泽民:《加紧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中青年领导干部》(2000年6月9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1页。
    ⑥ 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1989年11月9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1993年版,第719页。
    ⑦ 江泽民:《学习学习再学习》(1994年3月7日),《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47页。
    ① 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7月17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2003年版,第497页。
    ② 江泽民:《“三讲”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探索》(1999年6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7页。
    ③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页。
    ④ 江泽民:《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001年4月2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9页。
    ⑤ 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2001年8月3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4页。
    ⑥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7页。
    ① 胡锦涛:《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2007年1月9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8年版,第872页。
    ② 胡锦涛:《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2009年9月18日),《求是》2010年第1期,第6页。
    ① 胡锦涛:《加强领导干部学习提高执政兴国本领》(2002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2002年12月27日,第01版。
    ② 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09年5月2日),《人民日报》2009年5月3日,第02版。
    ③ 胡锦涛:《加强领导干部学习提高执政兴国本领》(2002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2002年12月27日,第01版。
    ④ 胡锦涛:《认真学习贯彻党章,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2006年1月6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8年版,第175页。
    ① 胡锦涛:《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2007年1月9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8年版,第873页。
    ② 胡锦涛:《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2007年12月17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14页。
    ③ 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8年9月19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574-575页。
    ④ 胡锦涛:《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2008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2008年11月30日,第01版。
    ⑤ 胡锦涛:《加强领导干部学习 提高执政兴国本领》(2002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2002年12月27日,第01版。
    ⑥ 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2005年1月14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8年版,第623页。
    ① 胡锦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水平》(2006年8月13日),《人民日报》2006年8月14日,第01版。
    ② 胡锦涛:《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2007年1月9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8年版,第873页。
    ③ 胡锦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校工作充分发挥党校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08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2008年10月28日,第01版。
    ④ 胡锦涛:《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2009年9月18日),《求是》2010年第1期,第6-7页。
    ⑤ 胡锦涛:《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2003年12月19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8年版,第577页。
    ① 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006年3月4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8年版,第316页。
    ② 胡锦涛:《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2009年9月18日),《求是》2010年第1期,第7页。
    ③ 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2006年8月13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8年版,第598页。
    ④ 胡锦涛:《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2009年9月18日),《求是》2010年第1期,第7页。
    ① 胡锦涛:《加强领导干部学习提高执政兴国本领》(2002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2002年12月27日,第01版。
    ②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8年版,第374页。
    ③ 胡锦涛:《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2007年1月9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8年版,第872-873页。
    ④ 胡锦涛:《把青春奉献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丽事业》(2008年6月14日),《人民日报》2008年6月15日,第01版。
    ⑤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7月1日),《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第02版。
    ⑥ 胡锦涛:《加强领导干部学习提高执政兴国本领》(2002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2002年12月27日,第01版。
    ⑦ 见《142位学者走进中南海讲课》,《南方日报》2011年8月15日,第A04版。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5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98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列宁.列宁全集(1-6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990.
    [5]列宁.列宁选集(1-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列宁.列宁文稿(1-1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990.
    [7]列宁.列宁专题文集(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毛泽东.毛泽东文集(1-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9.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4.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1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1-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4]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5]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6]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993.
    [17]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99.
    [18]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册)[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003.
    [19]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8.
    [20]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8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992.
    [2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4]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6]庄福龄.马克思主义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7]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8]韩喜平,庞雅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29]高放,李景治,蒲国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0]陈伯达.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介绍列宁论学习经济工作[M].哈尔滨:东北书店,1948.
    [31]李致远.马克思和列宁的学习方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
    [32]宋惠昌.马克思列宁的革命学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
    [33]亓子杰.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8.
    [34]天津人民出版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学习的故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3.
    [35]抚顺市革命委员会宣传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学习问题的部分论述[M].抚顺市革命委员会宣传组,1974.
    [36]高新民、张树军.延安整风实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37]李新泰.马克思主义学风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38]傅宗科、彭志军、袁东明.第五项修炼300问[M].上海:三联书店,2002.
    [39]刘大星.共同愿景 创建学习型组织培训教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40]王吉鹏.蜕变的蝴蝶——推进学习型组织的4种路径[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2005.
    [41]人民出版社编辑部.列宁论新型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2]赵云献.列宁建党学说概述[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43]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党的建设[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
    [44]郭泽洲、徐善广、徐卫国.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
    [45]中共中央党校经典著作选编组.列宁论党的建设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46]魏泽焕.列宁执政党领导思想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47]尹彦.列宁时期的党内民主[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48]俞良早.列宁主义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49]俞良早.列宁后期思想探要[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
    [50]俞良早.邓小平理论与列宁后期思想[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51]俞良早.东方视域中的列宁学说[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52]俞良早.关于列宁学说的争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53]俞良早.东方社会主义行进中:共产党执政与党的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54]黄海波.创建学习型政党干部培训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
    [55]蒋仁勇.建设学习型政党研究[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4.
    [56]连玉明.学习型政党[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57]侯以信,孟昭安,王梦茹.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58]鲁军,邵丁.学习型城市[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59]王进芬.列宁共产党执政思想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60]谢春红.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1]于景森.学习型政党研究:关于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历史、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2]贾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63]本书编写组.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4]戴焰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65]叶卫平.西方“列宁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66]王邦佐.列宁晚期思想研究[M].北京:学术出版社,1994.
    [67]徐博涵.一份珍贵的理论遗产:列宁晚期思想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68]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69]周尚文.苏联兴亡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70]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列宁思想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71]陆南泉.苏联兴亡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2]李永全.俄国政党史:权力金字塔的形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73]上海外国语学院列宁著作翻译研究室.回忆列宁(5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4]李忠杰.列宁主义论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75]邢广程.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5册)[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76]张翼星.读懂列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77]张—兵.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78]季正矩.列宁传[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7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论新经济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80]杨祝华.列宁论继承借鉴利用资本主义[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81]王丽华.历史性突破:俄罗斯学者论新经济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82]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系.列宁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83]徐秉让.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84]王修智,岳增瑞.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领导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85]国家科委政策法规司.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论科学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
    [86]何承艰.世界近现代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87]王辉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册)[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88]孙成木.十月革命史[M].北京:三联书店,1980.
    [89]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第1卷)[M].北京:三联书店,1979.
    [90]陈之骅,吴恩远,马龙闪.苏联兴亡史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91]王茂湘,巫宁耕,胡绍琼.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和当代资本主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92]王昌英.列宁时代观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93]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列宁论图书馆事业[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94]周文骏.列宁论图书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95]张声雄.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96]张声雄,徐韵发.创建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97]韩强.党的制度建设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98]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99][苏]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上、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0][苏]托洛茨基(王家华,张海滨译).论列宁[M].北京:三联书店,1980.
    [101][苏]布哈林.布哈林文选(上、中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02][苏]布哈林.布哈林文选(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03][苏]戈尔巴乔夫(苏群译).改革与新思维[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
    [104][苏]戈尔巴乔夫(孙凌齐,李京洲译).尚未结束的历史一戈尔巴乔夫访谈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105][苏]季诺维也夫(郑异凡,郑桥译).列宁主义:列宁主义研究导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
    [106][苏]左琴科(阿平、汝崇合译).列宁是怎样学习的[M].广西:倪维墉,1942.
    [107][苏]列宁.列宁论青年的学习问题[M].沈阳:东北书店,1949.
    [108][苏]A·普里马柯夫斯基(柏嘉译).要向列宁、斯大林学习读书[M].上海:作家书屋,1952.
    [109][苏]列昂节夫(赵木斋译).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
    [110][苏]柏德洛夫(何国华译).学习列宁关于文化教育的若干指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6.
    [111][苏]娜·康·克鲁普斯卡娅(李哲民译).列宁论图书馆工作[M].北京:时代出版社,1957.
    [112][苏]福米娜(汝信译).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观点[M].北京:三联书店,1957.
    [113][苏]列宁.列宁论苏维埃建设[M].北京:法律出版社,1958
    [114][苏]伊·阿·伊万斯基(孙广英译).列宁的青年时代[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
    [115][苏]列宁.列宁列宁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16][苏]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哲夫译).列宁回忆录[M].天津:人民出版社,1960.
    [117][苏]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列宁是怎样写作学习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118][苏]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列宁怎样学习外国语[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119][苏]安·米·潘克拉托娃(山东大学翻译组译).苏联通史[M].北京:三联书店,1980.
    [120][苏]波斯别洛夫(彭卓吾译).苏联共产党历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121][苏]列宁.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122][苏]瓦·伊·阿斯塔霍娃(刘功勋,钱文干译).列宁论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本质和社会属性[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123][苏]高里科夫等(刘循一译).列宁是怎样写作的[M].北京:三联书店,1984.
    [124][苏]B.T琼图洛夫(郑彪译).苏联经济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
    [125][德]考茨基(骆静兰译).无产阶级专政[M].北京:三联书店,1958.
    [126][德]克·蔡特金(马清槐译).列宁印象记[M].北京:三联书店,1979.
    [127][波]卢森堡.卢森堡文选(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28][波]卢森堡.卢森堡文选(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29][匈]卢卡奇(张翼星译).列宁:关于列宁思想统一性的研究[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公司,1989.
    [130][意]葛兰西.葛兰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131][意]安东尼拉·萨洛莫尼(卡佳,吉娜,文娟译).列宁与俄国革命[M].北京:三联书店,2006.
    [132][美]R·特里尔(刘路新等译).毛泽东传.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133][美]彼得·圣吉(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8.
    [134][美]Barbara J. Braham(夏银平译).创造一个学习型组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35][美]彼得·圣吉等(王秋海等译).变革之舞: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136][美]彼得·圣吉等(张兴等译).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方法[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137][美]杰瑞·吉利,安·梅坎尼克(佟博等译).超越学习型组织[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138][美]大卫·哈彻斯(包蔚然译).第五项修炼·寓言篇[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139][英]柯林·比尔德,约翰·威尔逊(黄荣华译).体验式学习的力量[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140]V.I.Lenin, Joseph Stalin. Lenin and Stalin on the Party [M]. Lawrence & Wishart,1949.
    [141]V.I.Lenin. Lenin on the revolutionary proletarian party of a new type [M]. Pek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60.
    [142]Editorial Departments of Renmin Ribao (People's Daily), Hongqi (Red Flag) and Jiefangjun Bao (Liberation Army Daily). Leninism or social-imperialism? [M]. Pek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70.
    [143]Raicho Pishev. Leninism and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Communist Party[M].Sofia Press,1970.
    [144]J. V. Stalin. Problems of Leninism [M], Pek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76.
    [145]Spartacist Publishing Company. Lenin & the vanguard party[M]. Spartacist Pub. Co.,1978.
    [146]William Francis Leahy. Lenin:the party, revolution and politics[M].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1979.
    [147]David Stuart Lane. Leninism:a soc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148]Henry Topper. Lenin, the party and leadership [M].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1990.
    [149]Tony Cliff. Building the Party:Lenin 1893-1914[M].Haymarket Books,2002.
    [1]胡锦涛.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J].求是,2010(1).
    [2]胡锦涛.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J].理论参考,2010(3).
    [3]雪岩.青年的任务是要学习——学习列宁《青年团的任务》[J].天津师院学报,1975(5).
    [4]学思.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共产主义者——学习列宁《青年团的任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6(1).
    [5]本刊编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主席关于学习外语的部分论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7(1).
    [6]焦毓.把人民教师提高到从未有过的崇高地位——学习列宁关于教师问题的论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77(4).
    [7]闵宝利.利用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加速发展苏维埃经济——学习列宁关于租让制的若干论述[J].吉林师大学报,1979(1).
    [8]刘烈.列宁论图书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2(2).
    [9]薛汉伟.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论列宁对待专家和知识分子的方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
    [10]魏艾.“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辨析——学习列宁关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理论[J].理论学习,1983(4).
    [11]戴清亮.列宁论正确对待专家——纪念列宁逝世六十周年[J].江淮论坛,1984(1).
    [12]陆善炯.学习列宁关于提高执政党党员素质的论述[J].武汉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
    [13]陶厚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关于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向落后愚昧作斗争的部分论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5).
    [14]赵秋长.学习列宁,走自学之路[J].世界文化,1984(6).
    [15]徐华平.学习列宁的“灌输”理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J].怀化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4).
    [16]本刊编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论理论学习[J].理论月刊,1985(12).
    [17]刘如尧.列宁读书学习的一些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文科版),1986(1).
    [18]马中平.列宁的法语学习[J].殷都学刊,1986(4).
    [19]魏泽焕.学习列宁攻读经典著作的精神和方法[J].理论月刊,1986(10).
    [20]宋才发.列宁论人民教师的地位和作用[J].运城学院学报,1988(1).
    [21]宫少朋.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J].外交学院学报,1991(1).
    [22]于奇.天才与善于学习是同义语——列宁学习的几个故事[J].科学社会主义,1991(3).
    [23]刘一民.列宁关于重教尊师的理论和实践[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2(1).
    [24]徐荣庆.列宁论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6).
    [25]侯经体.列宁关于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
    [26]曹骏.略论列宁关于学习、利用外国资本主义的策略思想[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3(5).
    [27]贺天成.邓小平论学习[J].学习月刊,1994(10).
    [28]张云霄.列宁“工会是共产主义学校”理论之我见[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6(Z1).
    [29]本刊编者.中央三代领导核心论学习[J].今日浙江,1998(9).
    [30]丛松日.列宁关于向资产阶级专家学习的思想[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31]李靖宇.列宁与苏维埃政权初期的精神文明建设[J].东欧中亚研究,1999(3).
    [32]俞良早.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共产党人学习的任务和要求[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5).
    [33]刘圣陶.邓小平论学习[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6).
    [34]赵理富.列宁关于干部学习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党政干部论坛,1999(6).
    [35]阮映东,张润华.在批判中继承,在实践中学习——学习列宁《青年团的任务》[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4).
    [36]赵薇.从“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到“对外开放”[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6).
    [37]曾剑.列宁关于学习的论述及其现实意义[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
    [38]王广斌,马健宏.论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39]沙健孙.毛泽东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J].高校理论战线,2003(12).
    [40]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论学习[J]. 领导决策信息,2003(50).
    [41]俞良早.评“西方列宁学”关于列宁政党学说的观点[J]. 理论学刊,2004(2).
    [42]焦锦淼.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本途径[J].中州学刊,2004(4).
    [43]魏泽焕.学习列宁调查研究的思想[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8).
    [44]徐世强.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邓小平在实践中的探索与经验[J].前沿,2004(12).
    [45]朱聪明,苏歌.略论邓小平对列宁关于学习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丰富与发展[J].理论界,2005(2).
    [46]景凤启.论建设学习型政党[J].新视野,2005(2).
    [47]赵可铭.论建设学习型政党[J].求是,2005(7).
    [48]高放.再谈社会主义“同时胜利”和“一国胜利”问题[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49]张耀灿.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现实针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50]曲延春.信仰实践发展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J].沈阳干部学刊,2006(4).
    [51]曲延春.论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及其时代价值[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6(5).
    [52]谢春红,林志杰.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研究述评[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11).
    [53]孟永华.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6).
    [54]李士峰,朱玉超.再学列宁(青年团的任务>的几点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55]魏泽焕.列宁要求党员干部学习、学习、再学习[J].理论视野,2008(5).
    [56]陈哲.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管窥[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57]卢国安,刘长发.邓小平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实践和探索[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8(6).
    [58]宋晓东.学习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J].黑龙江史志,2008(7).
    [59]谢春红.建设学习型政党与江泽民的政党学习思想[J].传承,2008(11).
    [60]王同昌.江泽民学习利用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思想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61]孙来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J].学习论坛,2009(2).
    [62]张新华.政治局集体学习对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启示[J]. 重庆行政,2009(5).
    [63]秦在东,方爱清.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特征[J].社会主义研究,2009(6).
    [64]鞠正江.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科学内涵和建设路径[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0(1).
    [65]李君如.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J].世纪桥,2010(2).
    [66]李斌雄,黄红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述评[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2).
    [67]倪德刚.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3)
    [68]顾训宝.建设学习型政党面临的挑战研究述评[J].长江论坛,2010(3).
    [69]唐玉琴.论胡锦涛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思想及意义[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70]顾训宝.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列宁党建思想研究综述[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4).
    [71]宋增伟,温小平.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有效途径[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72]杨宪福,韩文霞.江泽民的学习观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启示[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
    [73]王曙光.江泽民建设“学习型政党”思想初探[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
    [74]吴志洁.建设学习型政党需深化的几点认识[J].科学社会主义,2010(4).
    [75]涂刚鹏.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思想渊源[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
    [76]于伟峰,陈乾冲.论江泽民对创建学习型政党的历史贡献[J].大连干部学刊,2010(5).
    [77]刘宝东.邓小平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思想和实践论略[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6).
    [78]陈作义.构建“四大机制”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J].学习月刊,2010(6).
    [79]单洪恩.谈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点[J].党政干部学刊,2010(8).
    [80]程美东.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定位和理论架构——信仰、知识、方法的有机统一[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9).
    [81]李斌雄.探寻执政党建设理论研究的新视域——评《政党的魂灵: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0(9).
    [82]康秀云,刘静.建设学习型政党应处理的几个关系[J].新长征,2010(10).
    [83]秦在东,方爱清.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贵在讲科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8).
    [84]秦元海.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论建设学习型政党[J].党政论坛,2011-1.
    [85]何祥林,张静.加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坚实基础[J].理论月刊,2011(1).
    [86]何祥林,薛平军.以党委中心组学习引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87]戴焰军.关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几个问题[J].理论探讨,2011(1).
    [88]万奎,杜鸿林.胡锦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思想述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1(1).
    [89]蔡孝恒,罗蓉.胡锦涛同志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思想探讨[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1).
    [90]刘先春,杨志超.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贡献与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
    [91]何祥林.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在逻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92]刘从德,顾训宝.列宁执政党学习思想的文本解读及发展过程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93]顾训宝.列宁关于学会做经济工作的论述及当代意义[J].学术论坛,2011(3).
    [94]李良明.论古田会议的建党经验及其现实启示[J].甘肃理论学刊,2011(4).
    [95]康沛竹,韩秀霜.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综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96]韩晓青.论江泽民加强和改善党内学习的思想[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1(4).
    [97]曹富雄.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基于学习观视野的思考[J].唯实,2011(4).
    [98]何祥林.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J].理论视野,2011(5).
    [99]周建超.论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经验[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5).
    [100]黄艳.邓小平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探索和实践[J].文教资料,2011-5.
    [101]龙静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道德建设论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
    [102]何克祥.毛泽东论学习[J].高校理论战线,2011(8).
    [103]徐崇温.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指导方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体会[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8).
    [104]丁俊萍.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J].学习月刊,2011(15).
    [105]佘双好.创先争优活动与新形势下党员理想信念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5).
    [106]何祥林.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从农村纠纷调解的视角[J].理论探讨,2012(1).
    [107]刘从德,顾训宝.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学习理念创新[J]. 理论探讨,2012(1).
    [108]顾训宝.建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六大运行机制[J].学习论坛,2012(3)
    [109]林剑.文化与文明之辨[J].学术研究,2012(3).
    [1]顾玉兰.列宁社会发展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2]崔国富.学习型社会建设与教育的使命——一种生存哲学的视角[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3]王进芬.列宁共产党执政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4]王建国.列宁司法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5]李国宏.列宁斯大林文化革命思想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6]许蓉.列宁农民问题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7]刘伟.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官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博士学位论文.
    [8]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
    [9]司永海.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10]汤德森.重新认识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11]田猛.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12]张永成.论列宁的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13]邵二辉.列宁的灌输理论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14]李炜.列宁文化建设思想及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15]冉冉.我国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16]单鸿雁.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17]匡霞.建设学习型政党——基于中国共产党的视角[D].苏州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18]田兴.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19]黄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历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20]崔巍.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21]古文强.毛泽东学习思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1]江泽民.《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序言[N].人民日报,2002-4-22.
    [2]胡锦涛.重视学习善于学习[N].学习时报(创刊号),2002-1-09.
    [3]胡锦涛.加强领导干部学习提高执政兴国本领[N].人民日报,2002-12-27.
    [4]胡锦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建设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水平[N].人民日报,2006-8-14.
    [5]胡锦涛.把青春奉献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丽事业[N].人民日报,2008-6-15.
    [6]胡锦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校工作充分发挥党校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N].人民日报,2008-10-28.
    [7]胡锦涛.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N].人民日报,2008-11-30.
    [8]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5-3.
    [9]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09-9-28.
    [10]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7-2.
    [11]刘云山.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N].人民日报,2009-10-15.
    [12]鼎均.建设学习型政党[N].人民日报,2002-8-14.
    [13]蒋仁勇.建设学习型政党与党建工作创新[N].学习时报,2004-3-25.
    [14]农华西.党建中的制度和机制[N].学习时报,2004-3-25.
    [15]张声雄.学习型政党研究的新成果[N].学习时报,2005-8-22.
    [16]王伟光.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N].光明日报,2007-10-12.
    [17]王文章.在学习中开阔视野增强能力[N].光明日报,2007-10-12.
    [1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七大报告诞生记[N].光明日报,2007-10-28.
    [19]张耀灿.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N].人民日报,2008-2-13.
    [20]本报评论员.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建设学习型政党[N].人民日报,2009-9-26.
    [21]李君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N].光明日报,2009-10-13.
    [22]本报评论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决定性因素——一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N].光明日报,2009-9-28.
    [23]本报评论员.领导干部要做学习的表率——二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N].光明日报,2009-10-14.
    [24]本报评论员.党组织要成为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的大学校——三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N].光明日报,2009-10-15.
    [25]本报评论员.党员要自觉做到学以立德——四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N].光明日报,2009-10-20.
    [26]本报评论员.自觉做到学以增智——五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N].光明日报,2009-10-22.
    [27]本报评论员.自觉做到学以创业——六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N].光明日报,2009-10-23.
    [28]梁煜璋.建设学习型政党要注意“四学四防”[N].宜春日报,2009-10-28.
    [29]林吕建,陈华兴.越是快速发展越要加强党的建设[N].人民日报,2010-7-13.
    [30]本报评论员.巩固和发展我们党政治优势的根本途径——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N].人民日报,2011-2-28.
    [31]本报评论员.贯穿党建全过程的战略要求——二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N].人民日报,2011-3-1.
    [32]本报评论员.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三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N].人民日报,2011-3-2.
    [33]本报评论员.让学习成为我们党的时代特征——四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N].人民日报,2011-3-4.
    [34]本报评论员.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深厚氛围——五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N].人民日报,2011-3-5.
    [35]石仲泉.中国共产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历程及启示[N].宁波日报,2011-5-24.
    [36]张肖雯.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6-14.
    [37]张森林.科学理论武装: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首要任务[N].光明日报,2011-6-28.
    [38]徐崇温.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意义[N].黑龙江日报,2011-7-4.
    [39]康渝生.毛泽东的学习观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N].黑龙江日报,2011-7-4.
    [40]杨春,向昱筱.142位学者走进中南海讲课[N].南方日报,2011-8-15.
    [41]唐志龙.学习是共产党人毕生的精神追求[N].宁波日报,2011-8-16.
    [42]王少玄.强化“四种意识”[N].学习时报,2011-8-2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