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动因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主要系统论述了中朝之间的传统友谊。远在几千年前,我们两国人民就有了亲密的来往。在反殖民主义、反帝国主义的长期斗争中,我们两国人民一直是相互同情、相互支持的亲密战友。自从两国人民相继获得解放,成了自己国家的主人以后,中朝的友好关系就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两国人民共同反抗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中朝两国之间的友谊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停战以后,中国政府又给朝鲜以经济及物质等方面的大量援助,帮助朝鲜恢复战争创伤,使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更加深厚。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中朝之间的友好情谊。中朝两国自古以来便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历史上两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与文化交流就十分密切。到了近代,中朝并肩抗日及朝鲜人民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时期,两国之间继续互相协作共同作战,结成了风雨同舟的兄弟友谊。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中国参加抗美援朝的友好情谊。两国人民政权建立后,中朝两国的友谊继续友好发展,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帝国主义又重走日本的老路,企图以朝鲜为跳板来侵略中国,中国人民永远也不能忘记在抗日战争时期两国共同斗争的经历,及国共内战时期朝鲜支援中共的历史,朝鲜人民用志愿的行动援助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他们始终和中国人民一起,前仆后继,为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势力而斗争。当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并要把战火燃烧到我国的时候,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前线去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两国人民在战争中互相支援,并肩战斗,编写了壮丽的友谊篇章。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战后两国之间的关系。1950年朝鲜战争后两国之间签订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协定,并通过互派代表团访问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战后朝鲜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朝鲜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感恩不忘。通过朝鲜战争,进一步巩固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团结,更加强了两国人民传统的、牢不可破的友谊。
This article discusses system from ancient China and the North Korea since the traditional friendship. Far away in a few years ago, the people of our two countries will have close contacts. In modern times, in anti-colonialism, the long-term anti-imperialist struggle, the people of our two countries has always been a mutual sympathy and support each other's closest comrade-in-arms. Since the liberation of the two peoples have been, became the masters of their own country, our friendly relations to a new stage. In the two peoples together against the U.S. imperialist aggression and war, our friendship has been further consolidated and strengthened. After the Armistic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gave financial and material to North Korea, such as the large amount of aid to help North Korea return to war trauma, so that the people of North Korea cemented the friendship with their blood even more profound.
     PartⅠ: focuses on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North Korea. China and North Korea, the boundaries of the adjacent, in the history of the two people's material and cultural life will be very close. From ancient China-North Korea relations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suzerain-vassal to the modern alongside North Korea and the Korean People's Anti-Japanese assistance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war,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fought each other, stood the brothers formed a friendship.
     Part Two: China to participate in the war mainly on the friendship. Regime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wo peoples, Sino-Korean friend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ontinue to develop friendly, to the 1950s, U.S. imperialism and Japan re-take the old road in an attempt to North Korea as a springboard to invade China, the Chinese people will never forget the Korean people can not be used Voluntary action assistance the Chinese people's revolutionary war, they always and the Chinese people together and fought to overthrow imperialism and feudalism and the struggle against the reactionary forces, when the U.S. imperialist aggression to the Korean war and burning to China when the Chinese people Also the outstanding sons and daughter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Volunteers to the Korean front war to defend their homeland for the war, the people of the two countries support each other in war, fought side by side in many touching stories.
     PartⅢ: focuses on post-war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fter the Korean War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signed a series of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greements and through exchange of delegations visit has deepened the feelings between the two peoples. The Chinese People's Volunteers on the post-war building in North Korea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Korean people for the Chinese people's friendship Thanksgiving did not forget. Through the Korean War, the two countries, consolidate the unity of the people, the people of the two countries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traditional, unbreakable friendship.
引文
1 张世明:<清代宗藩关系的历史法学多维透视分析>,清史研究,2004年2月,第30页。
    2 黄枝连著,《东亚的礼仪世界:中国封建王朝与朝鲜半岛关系形态论》,《天朝礼治体系研究》中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前言第4页。
    3 黄枝连著:<东亚的礼仪世界:中国封建王朝与朝鲜半岛关系形态论>,《天朝礼治体系研究》中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前言第6页。
    4 方民镐:<中朝传统“宗藩体制”下的国家关系略议>,延边大学朝鲜历史研究所编,《中朝韩日关系史研究论丛(2)》,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353页。
    5 黄枝连著:<东亚的礼仪世界:中国封建王朝与朝鲜半岛关系形态论>,《天朝礼治体系研究》中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259页。
    6 黄枝连著:<东亚的礼仪世界:中国封建王朝与朝鲜半岛关系形态论>,《天朝礼治体系研究》中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前言第7页。
    7 高敬洙:<论朝鲜壬辰卫国战争中的义兵斗争>,《朝鲜学韩国学论丛(5)》,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第99页。
    8 柳树人,《延边历史研究》第二辑,延边历史研究所编,吉林省内部报刊准印证第二三二三号,第1页。
    9 姜龙范、刘子敏,《明代中朝关系史》,黑龙江朝鲜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90页。
    10 姜龙范、刘子敏,《明代中朝关系史》,黑龙江朝鲜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441页。
    11 姜龙范、刘子敏,《明代中朝关系史》,黑龙江朝鲜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224页。
    12 姜龙范、刘子敏,《明代中朝关系史》,黑龙江朝鲜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440页。
    13 朴真奭等著,《朝鲜简史》,延边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271页。
    14 柳树人:《延边历史研究》第二辑,延边历史研究所编,吉林省内部报刊准印证第二三二三号,第127页。
    15 太伦基著,《鸦片战争与帝国主义侵略》,延边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80页。
    16 戚其章著,《走近甲午》,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21页。
    17 谢俊美:<1894清朝出兵朝鲜始末>,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韩国研究论丛》(第二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261页。
    18 戚其章著,《走近甲午》,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22页。
    19 关捷等总主编,《中日甲午战争全史》(第二卷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第165页。
    20 戚其章著,《走近甲午》,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32页。
    21 转引自谢俊美:<1894清朝出兵朝鲜始末>,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韩国研究论丛》(第二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262页。
    22 苑爽:<试析甲午战争与东亚宗藩体系的解体>,《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11月,第135页。
    23 谢俊美:<1894清朝出兵朝鲜始末>,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韩国研究论丛》(第二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262页。
    24 苑爽:<试析甲午战争与东亚宗藩体系的解体>,《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11月,第133页。
    25 参见苑爽:<试析甲午战争与东亚宗藩体系的解体>,《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11月,第133页。
    26 金成镐:<再论朝鲜民族在东北抗日武装斗争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朝鲜学研究中心,2007年7月16日,第3页。
    27 石源华著,《韩国反日独立运动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305页。
    28 李成洙:<论二十年代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反日民族独立运动的几个特点>,《朝鲜学韩国学论丛(5)》,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63页。
    29 通化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朝鲜独立军在东北活动史略》,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年7月,第108页。
    30 通化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朝鲜独立军在东北活动史略》,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年7月,第109页。
    31 通化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朝鲜独立军在东北活动史略》,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年7月,第103页。
    32 刘孝钟,<在俄国远东地区的10月革命与朝鲜人社会>,东京俄国史研究会,《俄国史研究》,1987年,第45号,第33页。又一说是1918年6月26日成立韩人社会党。参考韩国政治外交史学汇编,《韩国外交史Ⅱ》,(韩国)集文堂出版,1995年2月,第191页。
    33 潘石英主编,《深厚的友谊 朝鲜抗日独立运动论文及史料》,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9月,第57页。
    34 通化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朝鲜独立军在东北活动史略》,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年7月,第106页。
    35 杨昭全等编,《关内地区朝鲜人民反日独立运动资料汇编》,(下册1919-1945),辽宁民族出版社,1987年9月,第1104页。
    36 石源华著,《韩国反日独立运动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318页。
    37 石源华著,《韩国反日独立运动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318页。
    38 文正一:<朝鲜义勇队、朝鲜义勇军的建立及其历史作用>,韩俊光、金元石主编,《中国朝鲜族历史研究论丛2》,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2年6月,第8页。
    39 石源华著,《韩国反日独立运动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320页。
    40 石源华著,《韩国反目独立运动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320页。
    41 潘石英主编,《深厚的友谊 朝鲜抗日独立运动论文及史料》,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9月,第8页。
    42 转引自潘石英主编,《深厚的友谊 朝鲜抗日独立运动论文及史料》,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9月,第9页。
    43 崔洪彬:<浅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朝鲜独立运动的援助--以中国关内地区为中心>,《朝鲜族研究论丛(4)》,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54页。
    44 金光洙等编,《朝鲜近代史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第303-304页。
    45 崔洪彬:<浅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朝鲜独立运动的援助--以中国关内地区为中心>,《朝鲜族研究论丛(4)》,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第55页。
    46 潘石英主编,《深厚的友谊 朝鲜抗日独立运动论文及史料》,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9月,第16页。
    47 文正一、池宽容:<回顾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朝鲜义勇军>,《军事历史》,1995年第4期,第47页。
    48 潘石英主编,《深厚的友谊 朝鲜抗日独立运动论文及史料》,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9月,第13页
    49 李成洙:<论二十年代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反日民族独立运动的几个特点>,《朝鲜学韩国学论丛(5) 》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54页。
    50 黄龙国:<关于朝鲜革命军反日根据地问题研究>,《中国朝鲜族史研究(2)》,延边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第166页。
    51 通化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朝鲜独立军在东北活动史略》,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年7月,第27页。
    52 转引自杨昭全、李铁环编,《东北地区朝鲜人民革命军斗争资料汇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40-41页。
    53 权立主编,《中国朝鲜族史研究2》,延边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第175页。
    54 中国朝鲜族历史足迹丛书(3),《烽火》,民族出版社,1992年6月,第103页。
    55 中国朝鲜族历史足迹丛书(3),《烽火》,民族出版社,1992年6月,第99页。
    56 中国朝鲜族历史足迹丛书(3)《烽火》,民族出版社,1992年6月,第100页。
    57 杨昭全等编,《关内地区朝鲜人反日独立运动资料汇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87年9月,第831页。
    58 杨昭全等编,《关内地区朝鲜人反日独立运动资料汇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87年9月,第839页。
    59 杨昭全等编,《关内地区朝鲜人反日独立运动资料汇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87年9月,第840页。
    60 转引自石源华:<中日战争期间的韩国临时政府>,《复旦学报》,1993年第6期,第92页。
    61 转引自石源华:<中日战争期间的韩国临时政府>,《复旦学报》,1993年第6期,第93页。
    62 人民日报,1951年5月16日,第1版。
    63 关于居住在中国的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还是朝鲜侨民的问题产生于解放前后。当时,中共中央对于朝鲜族的国籍问题,认为朝鲜是他们的祖国,并且进一步认为,他们是中国的正式公民,即承认了朝鲜族的双重国籍。可参见姚作起:<解放战争期间的延边朝鲜族人民>,《中国朝鲜历史研究论丛2》,韩俊光、金元石主编,第295页。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共延边地委书记的刘俊秀曾向吉林省委提议,承认朝鲜民族的双重国籍身份,让他们享受中国公民的权利,也在中国的解放战争中做出贡献。吉林省委表示认同,并向中央报告得到同意。可参见金景一:<关于中国军队中朝鲜族官兵返回朝鲜的历史考察>,《史学集刊》,2007年5月,第54页。
    64 金宇中、李炳哲:<朝鲜族人民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贡献>,韩俊光、金元石主编,《中国朝鲜族历史研究论丛2》,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2年6月,第64页。
    65 金宇中、李炳哲:<朝鲜族人民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贡献>,韩俊光、金元石主编,《中国朝鲜族历史研究论丛2》,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2年6月,第61-62页。
    66 朝鲜族简史编写组,《朝鲜族简史》,延边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78页。
    67 朝鲜族简史编写组,《朝鲜族简史》,延边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87页。
    68 金宇中、李炳哲:<朝鲜族人民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贡献>,韩俊光、金元石主编,《中国朝鲜族历史研究论丛2》,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2年6月,第70页。
    69 朝鲜族简史编写组,《朝鲜族简史》,延边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87页。
    70 丁晓春、戈福禄、王世英编,《东北解放战争大事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第203页。
    71 丁雪松等:<回忆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局驻朝鲜办事处>,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辽沈战役纪念馆委员会、《辽沈战役》编审小组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10月,第626页。
    72 韩俊光、金元石主编《中国朝鲜族历史研究论丛2》,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54页。
    73 丁雪松等:<回忆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局驻朝鲜办事处>,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辽沈战役纪念馆委员会、《辽沈战役》编审小组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10月,第633页。
    74 中共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增刊,第62页。
    75 丁雪松等:<回忆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局驻朝鲜办事处>,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辽沈战役纪念馆委员会、《辽沈战役》编审小组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10月,第628页。
    76 姚光:<解放战争时期朝鲜人民对我国人民的支持>,韩俊光 金元石主编,《中国朝鲜族研究论丛2》,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2年6月,第55页。
    77 丁雪松等:<回忆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局驻朝鲜办事处>,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辽沈战役纪念馆委员会、《辽沈战役》编审小组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10月,第629页。
    78 丁雪松等:<回忆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局驻朝鲜办事处>,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辽沈战役纪念馆委员会、《辽沈战役》编审小组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10月,第629页。
    79 严硕薰著,《光辉的业绩》,朝鲜外文出版社,1990年,第8页。
    80 王学亮:<金日成为何从朝鲜来到中国东北参加抗日斗争>,党史纵横2006年第11期第47页。
    81 王学亮:<金日成为何从朝鲜来到中国东北参加抗日斗争>,党史纵横2006年第11期第48页。
    82 <七月新闻人物金日成>,国际人才交流,1994年8月,第2页。
    83 崔光烨、于文、赵凯华:<崔镛健在三江的十四年>,世纪桥2003年第2期,第53页。
    84 崔光烨、于文、赵凯华:<崔镛健在三江的十四年>,世纪桥2003年第2期,第53页。
    85 李泽仁:<朝鲜族人民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伟大贡献>,《党史纵横》,1989年第4期,第20页。
    86 李泽仁:<朝鲜族人民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伟大贡献>,《党史纵横》,1989年第4期,第20页。
    87 金成镐:<在论朝鲜民族在东北抗日武装斗争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朝鲜学研究中心,2007年7月,第11页。
    88 崔光烨、于文、赵凯华:<崔镛健在三江的十四年>,世纪桥2003年第2期,第54页。
    89(http://www.unitedcn.com/bbs/list.asp?boardid=10)
    90(http://www.unitedcn.com/bbs/list.asp?boardid=10)
    91 任希贵、贾文和:<金策在东北抗日斗争中>,世纪桥2002年第2期,第56页。
    92 任希贵、贾文和:<金策在东北抗日斗争中>,世纪桥2002年第2期,第59页。
    93 任希贵、贾文和:<金策在东北抗日斗争中>,世纪桥2002年第2期,第60页。
    94 杨昭全等编,《关内地区朝鲜人民反日独立运动资料汇编》(下册),辽宁民族出版社,1987年9月,第1336页。
    95 石源华著,《韩国反日独立运动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311页。
    96 杨昭全等编,《关内地区朝鲜人民反日独立运动资料汇编》(下册),辽宁民族出版社,1987年9月,第1337页。
    97 潘石英主编,《深厚的友谊 朝鲜抗日独立运动论文及史料》,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9月,第40页。
    98 人民日报,1960年8月15日,第4版。
    99 人民日报,1949年10月9日,第3版。
    100 人民日报,1949年11月13日,第1版。
    101 人民日报,1949年12月26日,第1版。
    102 金景一:<关于中国军队中朝鲜族官兵返回朝鲜的历史考察>,史学集刊,2007年第3期,第58页。
    103 师哲:《在历史巨人的身边》,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第412页。
    104 金东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师回朝鲜问题新探>,历史研究,2006年第6期,第112页。
    105 金景一:<关于中国军队中朝鲜族官兵返回朝鲜的历史考察>,史学集刊,2007年第3期,第60页。
    106 聂荣臻著,《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10月,第735页。
    107 杨凤安、王天成著《北纬三十八度线-彭德怀与朝鲜战争》,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9月,第79页。
    108 沈志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党史研究资料》,1996年第1期。
    109 沈志华:〈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是非成败〉,《沈志华朝鲜战争研究文集》。
    110 《彭德怀自述》编写组,《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57页。
    111 沈平平:〈略述朝鲜族人民对抗日战争事业的杰出贡献〉,延边大学学报,1991年4月,第90页。
    112 参见杨凤安、王天成著《北纬三十八度线-彭德怀与朝鲜战争》,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9月,第499页。
    113 http://military.china.com
    114 杨凤安、王天成著,《北纬三十八度线-彭德怀与朝鲜战争》,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9月,第499页。
    115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经验总结编委会编,《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解放军出版社出版,1985年6月,第170页。
    116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经验总结编委会编,《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解放军出版社出版,1985年6月,第171页。
    117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经验总结编委会编,《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解放军出版社出版,1985年6月,第173页。
    118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236页。
    119 王波著,《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303页。
    120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7年4月,第33页。
    121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7年4月,第33页。
    122 人民日报,1958年12月10日,第4版。
    123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经验总结编委会编,《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解放军出版社出版,1985年6月,第184页。
    124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第238页。
    125 刘金质、杨淮生主编,《中国对朝鲜和韩国政策文件汇编》(3),第1068页。
    126 刘金质、杨淮生主编,《中国对朝鲜和韩国政策文件汇编》(2),第545页。
    127 杜辛:〈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当代思潮,2000年第5期,第9页。
    128 杜辛:〈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当代思潮,2000年第5期,第9页。
    129 人民日报,1950年6月29,第1版。
    130 王波著,《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34页。
    131 王波著,《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35页。
    132 王波著,《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37页。
    133 王波著,《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51页。
    134 聂荣臻著,《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10月,第739页。
    135 刘金质、杨淮生主编,《中国对朝鲜和韩国政策文件汇编》(1),第55页。
    136 人民日报,1950年11月25日,第1版。
    137 人民日报,1950年12月3日,第4版。
    138 人民日报,1950年12月15日,第1版。
    139 人民日报,1951年1月8日,第4版。
    140 人民日报,1953年11月23日,第1版。
    141 人民日报,1953年11月23日,第1版。
    142 人民日报,1953年11月23日,第1版。
    143 人民日报,1953年11月24日,第4版。
    144 刘金质、杨淮生主编,《中国对朝鲜和韩国政策文件汇编》(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768页。
    145 刘金质、杨淮生主编,《中国对朝鲜和韩国政策文件汇编》(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803页。
    146 刘金质、杨淮生主编,《中国对朝鲜和韩国政策文件汇编》(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614页。
    147 杨凤安、王天成著,《北纬三十八度线-彭德怀与朝鲜战争》,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9月,第495页。
    148 杨凤安、王天成著,《北纬三十八度线-彭德怀与朝鲜战争》,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9月,第496页。
    149 杨凤安、王天成著,《北纬三十八度线-彭德怀与朝鲜战争》,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9月,第497页。
    150 刘金质、杨淮生主编,《中国对朝鲜和韩国政策文件汇编》(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070页。
    [1]杨昭全、李铁环编著,《东北地区朝鲜人革命斗争资料汇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年。
    [2]刘金质、杨淮生主编,《中国对朝鲜和韩国政策文件汇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月。
    [3]石志夫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1949年--198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
    [4]延边大学中朝韩日本史研究所编纂,《人民日报关于朝鲜韩国日本问题资料汇编》(一)(二),1999年10月。
    [5]刘金质,《中朝中韩关系文件资料汇编》(1919年-194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
    [1]《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7年4月。
    [2]柳树人,《延边历史研究》第二辑,延边历史研究所编,吉林省内部报刊准印证第二三二三号。
    [3](朝)金汉吉,《朝鲜现代史》,外国文学出版社,平壤,1980年。
    [4]《彭德怀自述》编写组,《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版。
    [5](美)马修 邦克 李奇微著,《朝鲜战争》,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年10月。
    [6]聂荣臻著,《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10月。
    [7](美)约翰斯帕尼尔著,钱宗起、邬国孚译,张伟民校《杜鲁门与麦克阿瑟的冲突和朝鲜战争》,1985年2月。
    [8]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经验总结编委会编,《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解放军出版社出版,1985年6月。
    [9]朝鲜族编写组编,《朝鲜族简史》,延边人民出版社,1986年。
    [10丁晓春、戈福禄、王世英编《东北解放战争大事记》,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
    [11]柴成文、赵勇田,《抗美援朝纪实》,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2月。
    [12]杨昭全等编,《关内地区朝鲜人反日独立运动资料汇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87年9月。
    [13](朝)严硕薰著,《光辉的业绩》,朝鲜·外文出版社·平壤,1990年。
    [14]师哲回忆录,〈在历史巨人的身边〉,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
    [15]杨昭全、李铁环编,《东北地区朝鲜人民革命军斗争资料汇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年。
    [16]韩俊光、金元石主编,《中国朝鲜族研究论丛(2)》,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2年6月。
    [17]中国朝鲜族历史足迹丛书(3),《烽火》,民族出版社,1992年6月。
    [18]潘石英主编,《深厚的友谊 朝鲜抗日独立运动论文及史料》,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9月。
    [19]金光洙、金龟春 金成镐编,《朝鲜近代史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
    [20]通化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朝鲜独立军在东北活动史略》,辽宁民族出版社,1993年7月。
    [21]宋祯焕著 张琏瑰译,《沙俄侵略朝鲜简史》,中华民国韩国研究学会,1993年。
    [22]权立主编,《中国朝鲜族史研究2》,延边大学出版社 1994年7月
    [23]黄枝连著,《东亚的礼仪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
    [24]杨昭全著,《中国境内韩国反日独立运动史》(第一卷1910-1945),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
    [25]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韩国研究论丛》(第二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
    [26](韩)太伦基著《鸦片战争与帝国主义侵略》,延边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
    [27]朴真爽等著,《朝鲜简史》,延边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28]石源华著,《韩国反日独立运动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29]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1999年1月。
    [30]姜龙范、刘子敏,《明代中朝关系史》,黑龙江朝鲜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
    [31]林利民著,《遏制中国--朝鲜战争与中国关系》,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年3月。
    [32]杨凤安、王天成著,《北纬三十八度线彭德怀与朝鲜战争》,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9月。
    [33]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一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
    [34]柴成文主编,《板门店谈判纪实》,时事出版社,2000年10月。
    [35]王波著,《毛泽东的艰难决策》(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 月。
    [36]石源华主编,《韩国独立运动政党与社团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
    [37]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
    [38]曹中屏、张琏瑰等编著《当代韩国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39]关捷等总主编《中日甲午战争全史》(第二卷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40]戚其章著,《走进甲午》,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
    [41]姜龙范、刘子敏、王臻、郑光日、苗威著,《清代中朝日关系史》,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5月。
    [42]刘子敏、苗威著,《明代抗倭援朝战争》,香港亚洲出版社,2006年6月。
    [1]丁雪松等,〈回忆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东北局驻朝鲜办事处〉,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辽沈战役纪念馆委员会,《辽沈战役》编审小组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10月。
    [2]李泽仁,〈朝鲜族人民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伟大贡献〉,《党史纵横》,1989年第4期
    [3]沈平平,〈略述朝鲜族人民对抗日战争事业的杰出贡献〉,《延边大学学报》,1991年4月。
    [4]方民镐,〈中朝传统“宗藩体制”下的国家关系略议〉,延边大学朝鲜历史研究所编,《中朝韩日关系史研究论丛(2)》,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年。
    [5]石源华,〈中日战争期间的韩国临时政府〉,《复旦学报》,1993年第6期。
    [6]曲爱国,〈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形成〉,《军事历史研究》,1994年4月。
    [7]〈七月新闻人物金日成〉,国际人才交流,1994年8月。
    [8]文正一、池宽雄,〈回顾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朝鲜义勇军〉,《军事历史》,1995年第4期。
    [9]崔洪彬,〈浅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朝鲜独立运动的援助-以中国关内地区为中心〉,《朝鲜族研究论丛(4)》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年9月。
    [10]金正浩,〈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延边大学学报》,1996年3月。
    [11]沈志华,〈中苏联盟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5月。
    [12]沈志华,〈朝鲜战争研究综述:新材料和新看法〉,《中共党史研究》,1996.6。
    [13]沈志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党史研究资料》,1996年第1期。
    [14]谢俊美,〈1894清朝出兵朝鲜始末〉,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韩国研究论丛》(第二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
    [15]沈志华,〈中苏联盟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1月。
    [16]沈志华,〈中国被迫出兵朝鲜:决策过程及其原因〉,民主与科学网站,(http://www.dvscn.net)。
    [17]李成洙,〈论二十年代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反日民族独立运动的几个特点〉,《朝鲜学韩国学论丛(5)》,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18]高敬洙:〈论朝鲜壬辰卫国战争中的义兵斗争〉,《朝鲜学韩国学论丛(5)》,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
    [19]杜辛,〈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当代思潮》,2000年第5期
    [20]宋进,〈邓小平关于抗美援朝的若干视点探析〉,《军事历史研究》,2001年第1期。
    [21]张民,〈论朝鲜战争的起因和结局〉,《党的文献》,2001年第2期。
    [22]徐焰,〈抗美援朝战争对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影响〉,《韩国研究论丛(第八辑)》,复旦大学研究中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23]任希贵、贾文和,〈金策在东北抗日斗争中〉,《世纪桥》,2002年第2期。
    [24]崔厚泽、金香花,〈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与朝鲜人民的解放〉,《延边大学学报》,2002年12月。
    [25]罗元生,〈毛泽东点将彭德怀挂帅朝鲜的前前后后〉,《党史博采》,2003年2月。
    [26]张世民,〈清代宗藩关系的历史法学多维透视分析〉,《清史研究》,2004年2月。
    [27]高晶,〈东北抗日斗争中的国际战士和团体述略〉,《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28]许午,〈中国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老人世界》,2006年3月。
    [29]赵晖,〈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战争控制艺术探析〉,《军事历史研究》,2006年。
    [30]金东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师回朝鲜问题新探〉,《历史研究》,2006年第6期。
    [31]刘卫,〈抗美援朝与援越抗美〉,《史学研究》,2006年7月。
    [32]夏征难,〈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战争〉评介,《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9月。
    [33]王学亮,〈金日成为何从朝鲜来到中国东北参加抗日斗争〉,《党史纵横》, 2006年第11期。
    [34]金景一,〈关于中国军队中朝鲜族官兵返回朝鲜的历史考察〉,《史学集刊》,2007年第3期。
    [35]杨天石,〈中韩爱国志士的早期联系〉,《史学月刊》,2007年第3期。
    [36]金成镐,〈再论朝鲜民族在东北抗日武装斗争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朝鲜学研究中心,2007年7月。
    [37]http://www.unitedcn.com/bbs/list.asp?boardid=10。
    [38]http://military.china.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