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家神道及其特点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神道教是日本社会固有的民族宗教,拥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其漫长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原始神道、神社神道、国家神道、神社神道和独立神社并存的四个阶段。其中,最受关注或者说引起争议最大的就是国家神道了。国家神道是指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约80年间神道的特殊形态,由于其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密切相关而被广泛批判。那么,国家神道是如何产生、发展和结束的?它作为日本那一时期的国家宗教,有哪些特点?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和研究。
     日本幕府末期,随着欧美列强侵入日本,攘夷运动兴起,幕府威望不断下降,恢复天皇古代宗教权威的要求日益高涨,国家神道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牛的。它是近代天皇制国家编造的国家宗教,是把神社神道与皇室神道结合起来,以宫廷祭祀为基础,将神宫和神社的祭祀拼凑起来而形成的。国家神道以反本地垂迹说、垂加神道、复古神道及水户学派的思想等宣扬神国和尊皇的理论,作为其思想理论渊源。它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明治维新至明治二十年代初期是国家神道的形成期,开始推行国民教化政策;颁布帝国宪法至日俄战争是国家神道教义完成期,国家神道作为超宗教的国家祭祀,高居其他宗教之上,国家神道以敬神崇祖为核心的国体教义完善;明治三十年代末至昭和初期是国家神道制度完成期,神社等的祭式制度达到完善;“九·一八事变”至太平洋战争失败,是国家神道成为法西斯国教的时期,教义以适应军国主义侵略思想为前提。纵观国家神道的整个发展历史,其基本思想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敬神爱国;崇祖尊皇;国体主义;日本主义。
     从国家神道产生、发展及内容、战败被瓦解三个方面考察,可以把国家神道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家神道的产生是天皇制政府人为制造的,是把承袭集体祭祀传统的神社神道和皇室神道结合起来,利用皇室神道重新组织、统一而建立的。其性质是为维护天皇统治而实行的宗教性政治制度。其次,从国家神道的发展过程及内容来看,最大的特点就是崇拜天皇,赋予天皇和天皇为中心的政治统治以权威性、必然性和合法性;把国家神道定义为非宗教,从而使其凌驾于各宗教之上,在国民之间强制推行;国家神道发展后期与侵略战争密切结合,成为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再次,国家神道因为日本战败而被强制瓦解,天皇制的神话也被瓦解。对其作用和影响,要辩证的看待。既要看到国家神道在明治初期面对外来侵略时,对于增强日本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更要看到其发展后期为日本对外侵略战争服务,对内打击、压制其他宗教的发展,所表现的明显消极作用。国家神道的瓦解也就成为必然。
Shinto is the national religion of Japan, 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as far as 2000 years ago. Its develop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Original Shinto, Shrine Shinto, State Shinto and the coexistence of Shrine Shinto and Independent Shinto. State Shinto is the most discussed Shinto, that is to say, it is the most controversial Shinto. State Shinto refers to a special form of Shinto from the Meiji restoration till World War II. It suffered much criticism because it wa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imperialist war of Japan. We want to know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te Shinto, which are the emphases of the article.
     State Shinto came into being at the final stage of shogunate. It was the state religion which was made by the imperialistic state. It combined Shrine Shinto and Royalty Shinto. It involves the worship of kami, gods. State Shinto was based on the Anti-Honjisuijaku theory, Suikashinto, Fukkoshinto, and Mitogaku School, and focused on ceremonies of the imperial household and public Shinto shrines. The development of State Shinto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t took shape from Meiji Restoration to the 1880s. At that time, the government indoctrinated the people with its dogmas. State Shinto became the dominant religion since 1889, whose dogmas were consummated. The Shinto rites were systematized from the end of 1890s through the beginning of Showa period. Between the September 18th Incident and the failure of the Pacific War, State Shinto was the state religion of fascist, whose doctrines were adapted to the imperialistic invasion. In all, the basic dogmas which comprise the worship of Kami are as follows: the devotion to nation, the respect for ancestors and the emperor, Japanism and Constitutionism.
     There ar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State Shinto. First, it was made by imperialistic government. State Shinto was the religionary political system, which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dominance of the emperor. Second, the worship of emperor was the most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 of State Shinto. It endowed the emperor and political governance centered on the emperor with authority, inevitability and legitimacy. State Shinto was considered to be unreligious, so it predominated over all religions and was enforced among the whole country. In the evening of State Shinto, it was connected closely with the invasion war and became the spiritual tools of the invasion war. Third, State Shinto was dismantled as the state religion of Japan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imperialism renounced divinity. We should appraise State Shinto dialectically. When Japan was invaded, it strengthened the cohesion of the nation. However, it advanced the invasion war and suppressed other religions. Therefore, the collapse of State Shinto is inevitable.
引文
① 《神道指令》,田丸德善等编集《日本人的宗教》第4卷《近代日本宗教史资料》,第253页,佼成出版社,1973年8月。
    ② [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9月,前言第1、2页。
    ③ [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9月,第69页。
    ④ 爱智论坛,http://philosophyol.com/bbs/dispbbs.asp?boardID=69&ID=6786&page=1
    ① 吕大吉主编:《宗教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7月,第392-393页。
    ② 斯塔克:《国家宗教》,曲翰章译,载《世界宗教资料》,1981年第2期。
    ① 参考牛建科:《试论国家神道之思想理论渊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① 王守华、卞崇道:《日本哲学史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4页。
    ① 参考[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9月,第7—12页。
    ① 例行祭典包括:祈年(二月)、镇花(三月)、神农(四月、九月)、三枝(四月)、大忌(四月、七月)、风神(四月、七月)、月次(六月、十二月)、镇火(六月、十二月)、道飨(六月、十二月)、神尝(九月)、新尝(十一月)、镇魂(十一月)、大尝(十一月)。
    ① 二十二社是:伊辨神宫以下、石清水、贺茂、松尾、平野、稻荷、春日、大原野、大神、石上、大和、广濑、龙田、住吉、同吉、梅宫、吉田、广田、祗园、北野、丹生川上、贵布祢等各社,一般是在二月和七月两次举行祈年的供献。
    ② [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9月,第75页。
    ① [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9月,第76页。
    ① [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9月,第120页。
    ② [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9月,第163页。
    ③ [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9月,第2页。
    ① [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9月,第69—70页。
    ② [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9月,第81页。
    ③ 第一条,应体敬神爱国之旨;第二条,应明天理人道;第三条,奉戴皇上,遵守朝旨。
    ④ “十一兼题”,是在明治时代初期的大教宣布运动中,教导职录用、晋级的考试科目和学习内容,同时也是教导职宣教的内容,1873年由教部省发布,内容包括“神德皇恩说、灵魂不死说、天神造化说、显幽 分界说、爱国说、祭神说、镇魂说、君臣说、父子说、夫妇说、大祓说”等十一项,其中七项是神道教义,四项是伦理道德。出于同样的目的,同一年,由大教院制定了“十七兼题”,即“皇国国体、皇政一新、道不可变、制可随时、人异禽兽、不可不教、不可不学、万国交际、权利义务、役心役形、政体各种、文明开化、律法沿革、国法民法、富国强兵、租税徭役、产物制物”等十七项。
    ① [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9月,第139页。
    ① 主要参考牛建科:《复古神道哲学思想研究》,齐鲁书社,2005年7月,第161页。
    ② 参见全国神职会编《神社读本》,日本电报通信社,1941年2月,第165—166页。
    ③ [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9月,第113页。
    ① 李秀石:《从神道国教化到靖国神社——论日本近现代史中的祭祀政治》,《世界历史》,1998(6),第45页。
    ② 转引自[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9月,第113页。
    ① [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9月,第116页。
    ② 其二十八条规定《臣民之权利义务》之一是:“日本臣民在不妨碍安宁秩序及不违背身为臣民义务之限度内,享有信教之自由。”
    ① 转引自[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9月,第171页。
    ① 转引自[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9月,第172页。
    ① 转引自[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9月,第174页。
    ② 参考牛建科:《试论国家神道之思想理论渊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① 张大柘:《当代神道教》,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22页。
    ② 在日本皇宫温明殿(供奉日本三种神器之一的八咫镜之地)举行的神道仪礼。
    ① 陈永苗:《日本宪政的哈耶克哑剧》,http://www.66wen.com/07lsx/lishixue/shijieshi/20060503/14482.html
    ① [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9月,第179页。
    1.[日]村上重良:《国家神道》,聂长振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9月第1版
    2.牛建科:《复古神道哲学思想研究》,齐鲁书社,2005年7月第1版
    3.张大柘:《当代神道教》,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4.[日]村上重良:《宗教与日本现代化》,张大柘译,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
    5.吕大吉主编:《宗教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
    6.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7.张荣明:《中国的国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8.王宝平主编:《神道与日本文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9.[日]永田广志:《日本哲学思想史》,陈应年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12月第1版
    10.[日]铃木范久:《宗教与日本社会》,牛建科译,中华书局,2005年3月第1版
    11.王智新:《解密靖国神社》,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2.色音:《日本神道教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13.孙尚扬:《宗教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修订版
    14.王守华、卞崇道:《日本哲学史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
    15.[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吕万和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6月第1版
    16.[日]新渡户稻造:《武士道》,张俊彦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17.万峰:《日本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8.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9.张志刚:《宗教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1.牛建科:《试论国家神道之思想理论渊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2.斯塔克:《国家宗教》,曲翰章译,《世界宗教资料》,1981年第2期
    3.李秀石:《从神道国教化到靖国神社——论日本近现代史中的祭祀政治》,《世界历史》,1998年第6期
    4.苑爽:《试析神道教与日本军国主义》,《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5期
    5.张高翔:《靖国神社与日本军国主义》,《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6.张大柘:《简论日本神道教祭祀的主要原理构成及丰要特质》,《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2期
    7.盛晓明:《神道与日本政治》,《浙江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8.李名:《在靖国神社的背后》,《博览群书》,2005年第9期
    9.鲁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人的认识与行动》,《日本研究》,2005年第2期
    10.步平:《日本靖国神社问题的历史考察》,《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