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关于小说的小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公认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元小说《微暗的火》(1962年)被列入后现代主义经典小说之一,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微暗的火》之前,纳博科夫的《洛丽塔》(1955年)也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
     《洛丽塔》讲述了40多岁“老男人”亨伯特迷恋上12岁“小仙女”洛丽塔的畸恋故事。小说一经问世,批评界立即沸沸扬扬,不少人将其视为淫秽小说。事实上,《洛丽塔》是一部严肃的作品,与淫秽、爱情、甚至情节内容都无关,它的文学价值在于形式、结构。《洛丽塔》的结构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真实的层面,它让读者相信情节、人物的真实;另一个是虚假的层面,纳博科夫设制了精美的陷阱暴露小说的虚假性,真实与虚假共存的小说结构造成了亦真亦幻的小说世界。
     除了暴露小说虚假性以外,纳博科夫还运用“作者与人物混合、打破框架、自反性、在小说里探讨小说理论”等方法使《洛丽塔》成为“关于小说的小说”——元小说。
     我国学界对《洛丽塔》的研究自80年代开始,但多采用纳博科夫所嘲讽的“内容解读”方法,有人热衷于讨论《洛丽塔》作为严肃文学与色情文学在性描写方面的差异,有人热衷于从故事里寻找爱情或其它内容意义。与以上不同,本文将从《洛丽塔》的形式特点入手,分析《洛丽塔》的结构美。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元小说”这一术语。第二部分总结纳博科夫的文学观。第三部分分析《洛丽塔》真实与虚假共存的结构特点。第四部分总结《洛丽塔》作为一部元小说的特征并探讨元小说《洛丽塔》的美学意义。
Vladimir Nabokov, born in Russia, with American nationality, is commonly recognized as the postmodernist writer. And his novel Pale Fire(l962) is listed as a classic of postmodernism. But few people notice that Lolita(1955) which is written before Plae Fire is a metnfiction of postmodernism.
    Lolita tells us an abnormal story in which Humbert, a 40 years old man fell in love with a 12 years girl, nymphet, Lolita. Since its publication, Lolita immediately attracted the world' s attention but most people misunderstand it as pornographic novel. In fact, Lolitn is grave and the valu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pornography, love, and any other content but form and structure. There are two narrative structures in Lolitn, one makes the readers to believe that the plot and character is real, the other indicates that the story is a lie. The real and unreal structures coexist in the novel which takes us into a unique world.
    Except indicating the unreal structure of the novel, Nabokov makes Lolita a metafiction in the way of "blending the writer and the characters, breaking frame, self-reflexivity, explaining criticism in the novel" .
    The critics in China began their research about Nabokov in the 80' .It is a pity that most critics try to find the meaning of content which was sneered by Nabokov. For example, somebody analyzes the different description of sex between Lilota and pornographic novels; somebody wants to testify the Humbert' real love. However, this author
    
    
    tries to discover the value of lolita' s structure.
    The thesis can h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Part one tries to define metal'iction; Part two introduces Nabokov' s view of literature. Part three analyzes the real and unreal structures in Lolita. Part fou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lita and its aesthetic value as metaficiton.
引文
龚翰熊等:《欧洲小说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
    冯亦代:《美国文艺书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董小英:《叙述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1年。
    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赵毅衡:《豌豆三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殷企平、高奋、童燕萍:《英国小说批评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伊恩.P.瓦特:《小说的兴起》,三联书店,1992年。
    胡全生:《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王钦峰:《后现代主义小说论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江宁康:《元小说:作者和文本的对话》,《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3期。
    童燕萍:《谈元小说》,《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3期。
    童燕萍:《对立荒诞的形式,矛盾焦虑的心理——再谈元小说》,《外国文学动态》1999年第1期。
    王又平:《元小说:暴露虚构的话语策略》,《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殷启平:《元小说的背景和特征》,《杭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9期。
    肖谊:《水晶宫、梦境与现实——论<洛丽塔>的表现艺术》,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肖谊:《纳博科夫多元文化接受的体现——<洛丽塔>的戏仿与人物塑造》,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徐肖楠:《后现代小说自相怀疑的有限真实》,《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4期。
    王宁:《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金圣坤:《关于后现代主义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沈默译,《国外社会科学》1988年第2期。
    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纳博科夫:《洛丽塔》,于晓丹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
    纳博科夫:《贵人、女人、小人》,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
    纳博科夫:《防守》,时代文艺出版社,1999年。
    纳博科夫:《说吧,记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
    纳博科夫:《微暗的火》,时代文艺出版社,1999年。
    Vladimir,N Lolita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1纳博科夫:《固执已见——纳博科夫访谈录》,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263页
    2纳博拉夫:《谈谈一本叫<洛丽塔>的书》见《洛丽塔》,于晓丹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323页。
    3纳博科夫:《固执已见——纳博科夫访谈录》,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23页。
    4同上,第109页。
    5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申慧辉译.三联书店,1991年,第3页。
    6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61页。
    7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全集7》,杨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306页。
    8江宁康:《元小说:作者和文本的对话》,载《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3期第5页。
    9转引自胡全生:《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2页。
    10同上。
    11帕夏里特·沃《后设小说:自我意识小说的理论与实战》,钱竟等译,台湾骆驼出版社1995年,第16页。
    12胡全生:《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2页。
    13王钦峰:《后现代主义小说论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31页。
    14董小英:《叙述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1年,第162页。
    15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陈安全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第101页。
    16赵毅衡:《关于“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见约翰·霍克斯《情欲艺术家.第二层皮》序,作家出版社,1998年,第二页。
    17丹尼尔·笛福:《鲁滨孙漂流记》,郭建中译,译林出版社,1996年。
    18同上,第262页。
    19转引自《元小说:作者和文本的对话》,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3期。第6页。
    20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第263页。
    21哈代:《苔丝》译林出版社,1993年,第42页。
    22弗朗茨·卡夫卡:《城堡》,马庆发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9页。
    23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陈安全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第102页。
    24童燕萍:《对立荒诞的形式,矛盾焦虑的心理——再谈元小说》,《外国文学动态》1999年第1期,第8页。
    25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第263页。
    26胡全生:《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5页。
    27同上。
    
    
    28同上。
    29帕夏里特·沃《后设小说:自我意识小说的理论与实践》,钱竟等译,台湾骆驼出版社1995年,第16页。
    30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申慧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第20页。
    31纳博科夫:《固执已见——纳博科夫访谈录》,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32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申慧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第21页。
    33同上,第20页。
    34同上,第21页。
    35同上。
    36同上,第25页。
    37同上。
    38纳博科夫:《固执已见——纳博科夫访谈录》,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25页。
    39纳博科夫:《洛丽塔》于晓丹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6页。
    40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申慧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第20页。
    41纳博科夫:《固执已见——纳博科夫访谈录》,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7页。
    42同上,第18页。
    43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第222页。
    44纳博科夫:《固执已见——纳博科夫访谈录》,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97页。
    45纳博科夫:《洛丽塔》于晓丹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323页。
    46同上,第3页。
    47同上,第294页。
    48同上,第1页。
    49同上,第2页。
    50伊恩·P·瓦特:《小说的兴起》,三联书店,1992年,第19页。
    51同上。
    52纳博科夫:《洛丽塔》于晓丹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75页。
    53同上,第67页。
    54同上,第133页。
    55同上。
    56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第229页。
    57纳博拉夫:《谈谈一本名叫<洛丽塔>的书》见《洛丽塔》,于晓丹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325页。
    58托尔斯泰:《安娜·卡特尼娜》,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第90页。
    59纳博科夫:《洛丽塔》于晓丹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9页。
    60托尔斯泰:《安娜·卡特尼娜》人民文学出版社,第220页。
    61纳博科夫:《洛丽塔》于晓丹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57页。
    62同上,第97页。
    63同上,第69页。
    64同上,第8页。
    65同上,第254页。
    
    
    66同上,第202页。
    67同上,第27页。
    68同上,第308页页。
    69同上。
    70同上,第224页。
    71同上,第169页。
    72托马舍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选》三联书店,1989年,第P141至143页。
    73王先、王又平:《文学批评术语词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335页。
    74赵毅衡:《豌豆三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79页。
    75汉斯·伯顿斯:《后现代世界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见佛克马·伯斯顿《走向后现代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47页。
    76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2页。
    77纳博科夫:《洛丽塔》于晓丹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40页。
    78赵毅衡:《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第263页。
    79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93页。
    80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P59
    81转引自胡全生:《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1页。
    82季星星:《陀思妥耶夫斯基自身的两重人格》,《外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4期,第18页。
    83同上,第50页。
    84纳博科夫:《固执已见——纳博科夫访谈录》.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26页。
    85纳博科夫:《洛丽塔》于晓丹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30页。
    86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2页。
    87纳博科夫:《防守》,时代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25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