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华侨华人与侨乡社会变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华侨华人与侨乡社会的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已为学界所公认。海内外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对此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无疑构成了本文赖以展开和论述的基石。本文试图对青田籍华侨华人与其祖籍地浙江省青田县的社会变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出梳理,以求进一步深化对浙南乃至浙江侨乡的研究。
     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在进行学术史回顾的基础上简要说明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等。
     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对青田海外移民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回顾,并对青田侨乡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第二章阐述了青田侨乡的经济变迁及华侨华人在其中的作用及其互动关系。第三章首先分析了侨乡地域文化、侨乡文化及其相互影响和作用,然后从侨乡社会习俗的嬗变、侨汇和华侨华人捐赠公益事业、侨乡留守儿童教育及其思考等方面分析了青田侨乡在历史长河中所发生的剧烈社会变迁和随之带来的影响。第四章对地方政府、侨联的侨务活动,青田侨团和华侨华人的参政议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本文结语部分就青田华侨华人与侨乡社会变迁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本文选题拟将研究范围限定于以青田籍华侨华人与侨乡社会的变迁研究。试图解决以下问题:1)通过对青田海外移民演变的历史轨迹和规律的分析,探讨青田侨乡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影响;2)通过对青田华侨华人与侨乡经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的分析,为地方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提供思考和建议。
Overseas Chinese and society changes in the hometown of overseas Chinese has an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which has been acknowledged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And scholars from both home and abroad have made relatively in-depth investigation on it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all that undoubtedly constitutes the foundation on which this thesis develops and discusses. This thesis intends to clea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verseas Chinese from Qingtian County and the social changes happened in their ancestral home Qingtian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 so as to further the research on the hometowns of overseas Chinese in Southern Zhejiang Province and even the whole Zhejiang Province.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introduction, body, conclusion three parts. The introduction gives a brief explanation about research content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innovation on the basis of a review of the academic history.
     The body of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Chapter I starts from a history review of Qingtian Chinese emigrants and makes an analysis and study on the society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Qingtian County as the hometown of overseas Chinese. Chapter II illustrates Qingtian economic vicissitude and the role those overseas Chinese played in it, as well as their interactions. Chapter III makes analysis on the regional culture, overseas Chinese culture, home culture of overseas Chinese and their interplay and interaction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n analyzes the fierce social changes and its subsequent impact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including overseas remittance, overseas Chinese donation to the Public Welfare,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customs, education and thinking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as well. ChapterⅣstudies and discusses the impact that overseas Chinese federation had on the regional government and Qingtian overseas Chinese society and overseas Chinese participation in the administration and discussion of state affairs.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issues of Qingtian overseas Chinese and society changes in the hometown of these overseas Chinese.
     This thesis intends to limit the research scope to the overseas Chinese from Qingtian County and society changes in Qingtian as research object, and tries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as below: firstly,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Qingtian County and its effects through analysis on the historical track and discipline of the evolution of Qingtian overseas emigrates. Secondly,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society via analysis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Qingtian overseas Chinese and economic society changes in Qingtian County.
引文
1 新中国建立前侨汇问题的研究回顾,详细可参见袁丁:《从学术史看华侨华人研究的学科发展》,《华侨华人研究》,2004年第2期,第4页。
    1 郭梁:《建设中国的华侨华人学:有关学科基本问题的几点看法》,李安山主编《中国华侨华人学——学科定位与研究展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页。
    1 侨乡研究论文部分,详细可参见高伟浓、石沧金:《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1979-2000)——对若干华侨华人研究期刊载文的摘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
    1 详见邹韬奋:“在法的青田人”,载《韬奋文集》第2卷,三联书店,1955年,第81-84页。
    2 详见季羡林:“留在德国的中国人”,载《季羡林自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第118-120页。
    1 张静如、刘志强:《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自序。
    2 《论题:区域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第5期,第32页。
    3 有关区域史研究的学术动态,详见李玉:《中国近代区域史研究综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张利民:《区域史研究中的空间范围界定》,《学术月刊》,2006年第3期;徐国利:《关于区域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区域史的定义及其区域的界定和选择》,《学术月刊》,2007年第3期;李文海:《深化区域史研究的一点思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等。
    1 有关“华侨”由来及定义,可详见庄国土《“华侨”一词名称考》,郑民、梁初鸣编《华侨华人史研究集》,第1辑,海洋出版社,1989年;郑民:《华侨概念、定义问题初探》,郑民、梁初鸣编《华侨华人史研究集》,第1辑,海洋出版社,1989年;林伟然:《“华侨”称谓研究》,暨南大学华侨研究所编《华侨华人研究》,第2辑,暨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等。有关“华侨”的法律概念,可参见周南京主编《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法律条例政策卷》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第190-192页。
    2 周南京主编《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法律条例政策卷》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第632-633页。
    3 周南京主编《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总论卷》,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第1页。
    4 周南京主编《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法律条例政策卷》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第632-633页。
    1 埃弗里特·M·罗吉斯、拉伯尔·J·伯德格:《乡村社会变迁》,王晓毅、王地宁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1页。
    2 文崇一:《新加坡华人社会变迁》,李亦园主编《东南亚华人社会研究》(上册),(台北)正中书局,1985年,第15页。
    1 李长傅:《中国殖民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影印本,第14页。
    2 陈碧笙:《关于华侨史分期的几个问题》,郑初鸣编《华侨华人史研究集》,海洋出版社,1989年。
    3 周南京主编《华侨华人百科全书·总论卷》,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第4-5页。
    4 张秀明:《改革开放以来青田人的跨国迁移活动及海外青田人对青田的影响》,《东南亚研究》,2005年第3期,第67页。
    1 青田早期华侨史料搜寻之难度,青田华侨史研究学者周望森曾经讲到:“遍检古往各类官私书籍、报章刊物……有关记载青田华侨者,微乎其微。故从事青田华侨史志工作者,莫不有痛感资料奇缺之苦。”参见周望森:《一件珍贵的侨史资料:青田老归侨林茂祥墓志铭析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第80页。此文写就于上世纪80年代,许多青田老华侨尚且在世,如今又时隔20余年,口碑史料之流失愈甚。
    2 张应强:《事件与历史——对侨乡社会结构变迁的一种解读》,周大鸣、柯群英主编《侨乡移民与地方社会》,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47页。
    1 光绪《青田县志》,卷1,《舆地志》。
    2 光绪《处州府志》。卷1,《舆地志》。
    3 陈慕榕主编《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41页。
    1 李长傅:《中国殖民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影印本,第226页。
    2 陈里特:《欧洲华侨生活》,海外月刊社编印,1933年,第21页。
    3 《青田华侨史》(征询稿),青田华侨史编写组,2007年,第6页。
    4 周望森:《青田石雕与青田华侨——论青田华侨的起源问题》,周望森主编《华侨华人研究论丛》,第2辑,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年,第83-84页。
    5 李明欢:《欧洲华侨华人史》,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第95页。
    6 参见 Mette Thuno, Moving Stones from Chine to China to Europe: The Dynamics of Emigration from Zhejiang to Europe, Internal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Chinese Perspectives, ed. by Frank N. Pieke and Hein Mallee, Curzon Press,1999, pp.162-163.转引自张秀明:《改革开放以来青田人的跨国迁移活动及海外青田人对青田的影响》,《东南亚研究》,2005年第3期,第67页。
    1 陈慕榕主编《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42页。
    2 《青田华侨史》(征询稿),青田华侨史编写组,2007年,第6页。张秀明在其《改革开放以来青田人的跨国迁移活动及海外青田人对青田的影响》一文中也依此说。
    3 光绪《青田县志》,卷4,《风土志》。
    4 周望森:《一件珍贵的侨史资料:青田老归侨林茂祥墓志铭析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第80页。
    1 周厚才编著《温州港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第50页。
    2 李明欢:《战前中国人移民西欧历史考察》,《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第21页。
    3 周望森:《一件珍贵的侨史资料:青田老归侨林茂祥墓志铭析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第80页。
    1 叶中鸣:《青田侨乡探源》,《青田文史资料》,第2辑,第64-65页。
    2 李长傅:《中国殖民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影印本,第226页。
    3 李长傅认为“英国所招者计五万人,法国所招者计十五万人,俄国所招者计三万人,合计二十三万人云。”见李长傅:《中国殖民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影印本,第286页。陈三井综合各家记载,认为“即欧战期间,华工应募到盟军下工作之总人数,当在十七万五千至二十万人之间。”见陈三井:《华工与欧战》,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6年,第34-35页。在对准备于2010年5月法国、比利时举办的“一战华工”国际研讨会的相关报道中,多将英、法二国在华招募的华工总数说成是14万余人,其中英国10万余人,法国4万余人。
    4 陈慕榕主编《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42页。
    1 陈三井:《华工与欧战》,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6年,第181页。
    2 王春光:《巴黎的温州人:一个移民群体的跨社会建构行动》,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3-34页。
    3 《法国在欧战之牺牲》,《上海时报》,1919年5月1日。转引自陈三井:《华工与欧战》,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6年,第149页。
    4 陈三井:《华工与欧战》,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6年,第154页。
    1 陈三井:《华工与欧战》,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6年,第149页。
    2 《申报》,1937年3月12日。
    3 陈慕榕主编《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42页。
    4 邹韬奋:《萍踪寄语》,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7年,第81-82页。
    1 李长傅:《中国殖民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影印本,第326页。
    2 陈慕榕主编《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42页。
    3 陈里特:《欧洲华侨生活》,海外月刊社编印,1933年,第130-131页。
    4 陈里特:《欧洲华侨生活》,海外月刊社编印,1933年,第127-128页。
    5 陈里特:《欧洲华侨生活》,海外月刊社编印,1933年,第129-130页。
    6 据陈三井:《华工与欧战》一书,当时由北京到巴黎,各项旅费合计约需银洋145元左右,几乎是赴日旅费的十倍。见陈三井:《华工与欧战》,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6年,第67页。
    7 《民国日报》,1923年10月14日。
    1 《青田华侨史》(征询稿),青田华侨史编写组,2007年,第85页。
    2 《青田华侨史》(征询稿),青田华侨史编写组,2007年,第71页。
    3 对于新中国成立前青田华侨的数量,向无精确统计数据。以最高峰的20世纪20年代为计,旅欧青田华侨的数据从1万余人到3万余人不等。根据青田县侨联在1992年的侨情普查,青田旅欧华侨近2万人,旅 日华侨3千余人,其余各国合计仅数百人(参见《青田华侨史》(征询稿),青田华侨史编写组,2007年,第33-34页)。
    1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等编《邓小平论侨务》,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年,第4页。
    2 《青田华侨史》(征询稿),青田华侨史编写组,2007年,第98页。
    1 《青田侨报》,2009年2月16日。
    2 陈慕榕主编《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41页。
    1 朱文飞,夏辉:《浅析当前青田县的偷渡活动》,《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第71页。
    1 周峰:《青田县侨情调查分析报告》,《大青田周刊》,2006年9月5日。
    2 《青田侨报》,2008年8月18日。
    1 周南京、方雄普、冯子平主编《华侨华人百科全书·侨乡卷》,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第803页。
    2 《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295史部·正史类》,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97页。
    3 黄重言:《试论我国侨乡社会的形成、特点和发展趋势》,《华侨华人史研究集》,第234-236页。
    1 周南京主编《华侨华人百科全书·侨乡卷》,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第804页。
    2 王春光:《移民的行动抉择与网络依赖——对温州侨乡现象的社会学透视》,《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第45页。
    3 陈里特:《欧洲华侨生活》,海外月刊社编印,1933年,第22页。
    4 据青田县城鹤城镇在1950年的调查,该年全镇侨居国外华侨仅为23人,归国华侨11人。参见《青田华侨史》(征询稿),青田华侨史编写组,2007年,第296页。
    1 参见章志诚:《日本在关东大地震期间惨杀浙籍旅日华工与北洋政府对日本的交涉》,《浙江学刊》,1990年第6期,第166页和《青田华侨史》(征询稿),青田华侨史编写组,2007年,第85页。
    2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1949-1978这30年间,青田人出国被批准人数为751人,青田华侨回国探亲人数为457人,回国定居者仅53人。
    3 青田县公安志编纂委员会编《青田县公安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43-444页。
    1 青田县公安志编纂委员会编《青田县公安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49页。
    2 季安照、袁靖华:《当前浙江华侨回国定居现象探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第28页。
    3 青田县侨联提供数据,时间截止自2007年底。
    1 李明欢:《福建侨乡调查侨乡认同、侨乡网络与侨乡文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03页。
    1 周峰:《青田县侨情调查分析报告》,《大青田周刊》,2006年9月5日。
    2 郭玉聪:《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新移民》,《当代亚太》,2004年第9期,第58页
    1 李明欢:《法国的中国新移民人口构成分析——以传统、制度与市场为视角》,《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111页。
    1 周峰:《青田县侨情调查分析报告》,《大青田周刊》,2006年9月5日。
    1 周峰:《青田县侨情调查分析报告》,《大青田周刊》,2006年9月5日。
    1 康熙《青田县志》,卷1,《舆地志》。
    2 魏颂唐编《浙江经济纪略》,民国18年,第485-486页。
    1 陈慕榕主编《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77页。
    1 徐晓军:《让土地充满想象空间3000万海外资金回归青田农业》,《青田侨报》,2009年1月15日。
    1 《浙江日报》,2009年1月12日。
    1 《农村信息报》,2010年4月10日。
    2 《浙江日报》,2009年1月12日。
    1 《造福桑梓反哺家乡》,中央电视台《华人世界》栏目,见http://news.cctv.com/world/20080530/103805.shtml。
    1 《浙江日报》2010年4月9日。
    1 《浙江日报》,2009年7月1日。
    1 《丽水日报》,2008年11月7日。
    1 《青田侨报》2010年1月26日。
    2 魏颂唐编《青田经济纪略》,民国18年,第487页。
    3 陈慕榕:《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41页。
    4 陈慕榕:《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41页。
    5 陈慕榕:《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57页。
    6 陈慕榕:《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74页。
    1 《青田华侨史》(征询稿),青田华侨史编写组,2007年,第296页。
    2 陈慕榕:《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73页。
    3 陈慕榕:《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56-655页。
    1 陈慕榕:《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63页。
    2 陈慕榕:《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64页。
    1 陈慕榕:《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05页。
    1 吴晶:《侨行天下——青田华侨文化研究》,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300页。
    1 邹韬奋:《在法的青田人》,《韬奋文集》第2卷,三联书店,1955年,第82页。
    2 王春光:《巴黎的温州人:一个移民群体的跨社会建构行动》,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4页。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56页。
    2 《国务院关于华侨投资优惠的暂行规定》(1985年5月)。
    3 《国务院关于鼓励华侨和香港澳门同胞投资的规定》(1990年8月19日)。
    1 刘崇伟:《卓旭光:叫板犹太人》,《钱江晚报》,2004年4月6日。
    1 陈孟林、 叶肖忠:《改革开放三十年华侨巨变侨乡巨变》,《青田侨报》,2008年9月9日。
    2 周峰:《青田县侨情调查分析报告》,《大青田周刊》,2006年9月5日。
    1 E·G·Ravenstein:"The Laws of Migration",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52:286,1889,转引自傅义强:《当代西方国际移民理论述略》,《民族研究》2007年第3期。
    2 光绪《青田县志》,卷1,《舆地志》。
    3 李明欢:《“相对失落”与“连锁效应”:关于当代温州地区出国移民潮的分析与思考》,《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5期。
    1 陈野、徐剑锋:《意大利华侨陈侠先生访谈记录》,吴晶主编《侨行天下——青田华侨文化研究》,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304页。
    1 《青田侨报》,2010年1月26日。
    1 钟敬文:《话说民间文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年,第2-3页。
    2 光绪《青田县志》,卷4,《风土志》。
    1 杨懋春:《中国的家族主义与国民性格》,李亦园,杨国枢编《中国人的性格》,(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第136页。
    1 陈慕榕主编《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55页。
    2 陈慕榕主编《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33页。
    3 光绪《青田县志》卷4《风土志》。
    4 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17页。
    5 光绪《青田县志》,卷4,《风土志》。
    6 陈慕榕主编《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55页。
    7 光绪《青田县志》,卷4,《风土风俗》。
    8 李长傅:《中国殖民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影印本,第226-227页。
    9 吴晶:《侨行天下——青田华侨文化研究》,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303页。
    1 康熙《青田县志》,卷12,《艺文志》。
    2 吴潮:《浙江籍海外人士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年,第91页。
    3 光绪《青田县志》,卷4,《风土风俗》。
    4 麻卓民:《旅居西班牙、比利时的早期青田华侨》,《华侨华人研究论丛》,第4辑。
    5 陈野、徐剑锋:《意大利华侨陈侠先生访谈记录》,吴晶主编《侨行天下——青田华侨文化研究》,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304页。
    1 因本文题中之意,笔者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青田侨乡文化的研讨上。侨乡文化本应包括侨乡的社会习俗,因本章有专节叙述,故此处从略。
    2 余定邦:《中华文化、华侨文化与侨乡文化》,《八桂侨刊》,2005年,第4期。
    3 旧时国人称美国国旗星条旗为“花旗”,这里所谓的“花旗”自然是指欧美或西洋的意思,“花旗街”也即山口镇中有一条有西洋建筑风格的街道。
    1 《上海侨报》,2009年12月22日。
    1 《上海侨报》,2009年12月22日。
    1 《青田华侨史》(征询稿),青田华侨史编写组,2007年,第181页。
    1 《浙江侨声报》1987年4月15日。
    2 吴晶:《侨行天下——青田华侨文化研究》,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103-104页。
    1 陈慕榕主编《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09页。
    2 陈慕榕主编《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09页。
    3 陈慕榕主编《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09页。
    1 陈慕榕主编《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09-411页。
    2 周南京主编《华侨华人百科全书·侨乡卷》,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第480页。
    3 《青田华侨史》(征询稿),青田华侨史编写组,2007年,第285页。
    1 《青田侨报》,2008年9月9日。
    2 陈慕榕主编《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53页。
    1 陈慕榕主编《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53-654页。
    2 《青田侨报》,2007年7月27日。
    3 《爱心捐款,我们在行动——青田县抗震救灾捐款纪实》,《青田侨报》,2008年5月30日。
    1 吴飞飞:《青田县华侨留守儿童工作的现状与思考》,《妇女工作》,2007年,第8期。
    2 《上海侨报》,2009年9月9日。
    1 何毅:《侨乡留守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以浙江青田县为例》,《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10期。
    1 何毅:《侨乡留守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以浙江青田县为例》,《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10期。
    2 吴飞飞:《青田县华侨留守儿童工作的现状与思考》,《妇女工作》,2007年,第8期。
    1 杜日辉:《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侨乡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2 陈厥祥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现状调研》,《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 《人民日报》,1978年1月4日。
    1 《浙江侨声报》,1986年2月28日。
    1 《青田华侨史》(征询稿),青田华侨史编写组,2007年,第239-240页。
    2 《青田侨报》,2008年12月8日。
    1 《青田华侨史》(征询稿),青田华侨史编写组,2007年,第361-362页。
    1 《青田华侨史》(征询稿),青田华侨史编写组,2007年,第360-361页。
    1 陈慕榕主编《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727页。
    1 陈慕榕主编《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728-729页。
    1 《青田华侨史》(征询稿),青田华侨史编写组,2007年,第378-379页。
    1 《青田侨报》,2009年10月19日。
    1 《青田华侨史》(征询稿),青田华侨史编写组,2007年,第402-403页。
    1 《青田侨报》,2009年10月19日。
    [清]李琬修:《温州府志》。
    [清]潘绍诒:《处州府志》。
    [清]张皇辅:《青田县志》。
    陈慕榕:《青田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青田县公安志编纂委员会:《青田县公安志》,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编纂委员会编:《中国经济年鉴》,1934年。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55年。
    陈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中华书局,1980-1985年。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周南京:《华侨华人百科全书》,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2002年。
    《浙江年鉴》,浙江年鉴杂志社。
    中华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中华文史资料文库·华侨华人传)),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
    政协浙江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浙江文史资料选辑》,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丽水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丽水文史资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青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青田文史资料》。
    魏颂唐:《浙江经济纪略》,1929年。
    陈里特:《欧洲华侨生活》,海外月刊社,1933年。
    李长傅:《中国殖民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
    陈达:《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商务印书馆,1937年。
    陈里特:《中国海外移民史》,中华书局,1946年。
    浙江省银行经济研究室:《浙江经济年鉴》,1948年。
    冯承钧:《瀛涯胜览校注》,中华书局,1955年。
    林金枝:《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
    杨建成:《华侨史》,(台北)中华学术院南洋研究所,1985年。
    李亦园主编:《东南亚华人社会研究》,台北:正中书局,1985年。
    李国祁:《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闽浙台地区》,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86年。
    陈三井:《华工与欧战》,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6年。
    周一良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蔡少卿:《社会史的理论视野》,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林金枝:《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概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
    庄国土:《中国封建政府的华侨政策》,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
    孙越生:《东方现代化启动点:温州模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
    钟敬文:《话说民间文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年。
    张仁寿、李红:《温州模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周厚才:《温州港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陈碧笙:《世界华侨华人简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
    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
    黄逸平:《近代中国经济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罗荣渠、牛大勇:《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刘国良:《中国工业史》近代卷,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陈扬琳、杨年熙、郭乃雄等:《欧洲华人访谈录》,欧洲日报社,1992年。
    毛起雄、林晓东:《中国侨务政策概述》。
    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李国梁、林金枝、蔡仁龙:《华侨华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王赓武:《中国和海外华人》,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
    袁丁:《晚清侨务与中外交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
    陈国强主编:《福建侨乡民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
    冯尔康主编:《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李亦园,杨国枢编:《中国人的性格》,台北: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王永志:《超级富豪大登陆》,新世界出版社,1994年。
    李明欢:《当代海外华人社团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
    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李亦园:《人类的视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章志诚主编:《温州华侨史》,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
    郭秉强:《巴西青田籍华人华侨纪实》,油印本,1996年。
    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杨国桢、郑甫弘、孙谦:《明清中国沿海社会与海外移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庄国土:《世纪之交的海外华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梁英杰:《侨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
    孙谦:《清代华侨与闽粤社会变迁》,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
    刘兴豪:《社会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詹海峰:《闲话青田》,1999年。
    温州华侨华人研究所编:《温州华侨史》,今日中国出版社,1999年。
    刘战英:《风雪多瑙河—欧洲著名侨领张曼新传奇》,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金勇兴:《温州企业集团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等编:《邓小平论侨务》,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
    庄国土:《中国侨乡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
    王春光:《巴黎的温州人:一个移民群体的跨社会建构行动》,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丘立本:《从世界看华人——华人研究新探》,香港南岛出版社,2000年。
    王美今等:《外商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鹭江出版社,2000年。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周南京:《风云变幻看世界:海外华人问题及其他》,(香港),南岛出版社,2001年。
    庄国土:《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卢海云、权好胜主编:《归侨侨眷概述》,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
    曾娓阳:《在海外的青田人》,作家出版社,2001年。
    蔡德奇、江永良:《华侨华人的新发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
    姜德铭:《邹韬奋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
    谢健:《温州制造:透过民营企业看新温州模式》,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年。
    高伟浓、石沧金:《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1979-2000),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
    李明欢:《欧洲华侨华人史》,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
    袁丁:《近代侨政研究》,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年。
    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次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
    郝时远:《海外华人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史晋川:《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
    周南京:《华侨华人问题概论》,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
    黄昆章、张应龙、冯子平:《华侨华人与中国侨乡的现代化》,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
    周大鸣、柯群英:《侨乡移民与地方社会》,民族出版社,2003年。
    王自亮、钱雪亚:《从乡村工业化到城市化浙江现代化的特征、过程与动力》,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吴潮:《浙江籍海外人士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年。
    高以诺、刘福刚、孟宪江:《中国县域经济》,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
    盛世豪:《“浙江现象”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万斌:《浙江发展报告》,杭州出版社,2004年。
    庄国土:《当代华商网络与华人移民:起源、兴起与发展》,(台湾)稻乡出版社,2005年。
    李明欢:《福建侨乡调查侨乡认同、侨乡网络与侨乡文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
    刘朝晖:《超越乡土社会——一个侨乡村落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民族出版社,2005年。
    金普森:《浙江通史》,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郑笑笑:《温州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中国城市活力研究组:《温州的性格》,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吴晶:《侨行天下——青田华侨文化研究》,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
    吴传清:《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聂华林:《发展区域经济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周敏著,郭南审译:《美国华人社会的变迁》,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
    温州市统计局:《温州经济普查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
    周南京:《周南京有话说华侨华人研究辑录》,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
    杨华:《人的和谐发展:温州模式的诠释》,人民出版社,2006年。
    陈传仁:《海外华人的力量:移民的历史和现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
    陆立军:《浙江模式: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观察与思考》,人民出版社,2007年。
    余潇枫:《浙江模式与地方政府创新》,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史晋川:《浙江省改革开放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陈立旭:《从传统到现代:浙江模式的文化社会学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金浩:王春光:《温州蓝皮书2008年温州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徐鹤森:《民国浙江华侨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浙江籍海外和港澳人物录》。
    (日)李国卿:《华侨资本的形成和发展》,郭梁、金永勋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
    (美)沈己尧:《海外排华百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编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美)埃弗里特·M·罗吉斯,(美)拉伯尔·J·伯德格,王晓毅、王地宁译: 《乡村社会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美)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德)贡德·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刘北成译:《白银资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
    吴泽:《华侨史研究论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
    郑初鸣:《华侨华人史研究集》,海洋出版社,1989年。
    胡百龙、梅伟强、 张国雄:《侨乡文化纵论:在园侨乡文化论坛论文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年。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华侨华人研究文集:纪念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成立20周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年。
    广东华侨历史学会:《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荣誉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周望森:《华侨华人研究论丛》,1-6辑,中国华侨出版社,1995-2003年。
    陈学文:《浙江省华侨历史研究论丛》。
    《侨务课题研究论文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政研司。
    马永明:《论外部性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以香山籍归侨为例》,纪宗安教授指导,暨南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王显峰:《当代中国非法移民研究》,周聿峨教授指导,暨南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汪承亮:《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及其演变机制研究——以浙江省县市政府为主要观察对象》,高尚全教授、马庆国教授指导,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04年博士论文。
    傅义强:《欧盟移民政策与中国大陆新移民》,高伟浓教授指导,暨南大学2006 年博士论文。
    向军:《晚清华侨与中国经济现代化研究》,高伟浓教授指导,暨南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孟庆梓:《改革开放后海外新移民与农村社会变迁——以福建福清江兜村为例》,詹冠群教授指导,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张宝华:《欧洲新华商经济活动研究》,刘权副教授指导,暨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邰利亚:《西欧华人社团的现代化及其特征》,刘权副教授指导,暨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程鹰:《山区农村海外新移民与侨乡社会变迁——以福建省建阳市苦竹坪村为个案研究》,詹冠群教授、谢必震教授指导,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黄士吾:《西欧的青田人》,《地平线》,1981年第16期。
    陈学文:《青田腊石雕刻与华侨出国》,《华夏》,1985年第4期。
    周望森:《青田华侨特点初探》,《浙江华侨史料》,1986年。
    史澄:《青田华侨特点初探》,《华侨历史》》,1987年第1期。
    周望森:《一件珍贵的侨史资料:青田老归侨林茂祥墓志铭析述》,《浙江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
    周望森:《青田石雕及其社会史意义探析》,《东南文化》,1989年第1期。
    章志诚:《战后欧洲华侨、华人经济变化初探》,《浙江学刊》,1989年第5期。
    史澄:《浪迹天涯怀故国,蹉跎八旬报春晖:青田县阜山乡华侨史调查摘要》,《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
    廖遇常:《法国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的历程》,《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1年第3期。
    周岩厦:《侨情演进与侨务对策》,《浙江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
    周元熙,陈孟林:《青田国际劳务输出调查——浙江省国际劳务输出研究课题报告之三》,《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2年第1期。
    周望森:《浙江侨情与海外统战》,《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5期。
    梅旭华:《试述早期华人移民荷兰》,《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4年第1期。
    冯存诚:《西欧华人经济概况》,《欧洲》,1994年第3期。
    冯存诚:《西欧华人经济概况》(续),《欧洲》,1994年第3期。
    吴行赐:《从后来者跃居佼佼者——法国华人经济分析》,《八桂侨史》,1995年第2期。
    Frank N Pieke:《欧洲华侨华人概况》,《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7年第2期。
    张秀明:《青田人出国的历史与现状初探》,《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8年第3期。
    梁忆南:《丽水地区旅欧华侨华人的基本特征》,《浙江经济》,1998年第11期。
    邢树森:《法国华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八桂侨史》,1999年第2期。
    李明欢:《战前中国人移民西欧历史考察》,《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
    朱慧玲:《欧洲华侨华人社会的现状及其特点》,《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
    李明欢:《“相对失落”与“连锁效应”:关于当代温州地区出国移民潮的分析与思考》,《社会学研究》1999年第5期。
    王春光:《温州人在巴黎:一种独特的社会融入模式》,《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张学继:《青田华侨在欧洲》,《观察与思考》,1999年第7期。
    (法国)卡琳·杰拉西莫芙:《法国移民政策与近五年华人移民》,《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年第1期。
    丁晓强:《浙江文化与浙江精神三题》,《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赵红英:《近一二十年来中国大陆新移民若干问题的思考》,《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
    赵红英:《试论中国大陆新移民的特征——北美与欧洲的比较》,《八桂侨刊》,2001年第3期。
    吴潮、周望森:《浙江籍海外新移民研究初论》,《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1年第3期。
    李明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旅欧华侨》,《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1年第4 期。
    李明欢:《欧盟国家移民政策与中国新移民》,《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王元林:《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关系演变的特点》,《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章志诚:《关于欧洲新移民问题的探讨》,《八桂侨刊》,2002年第1期。
    王春光:《移民的行动抉择与网络依赖:对温州侨乡现象的社会学思考》,《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
    章志诚:《近20年来欧洲华侨华人经济的变化》,《八桂侨刊》,2002年第3期。
    吕惠进:《浙南海外移民群体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人文地理》,2003年第3期。
    郭剑波:《浙江籍华侨华人社团概论》,《八桂侨刊》,2002年第4期。
    麻卓民:《早期旅法青田人寻踪》,《地平线》,2002年第5期。
    高晓洁,吴玉鑫:《跨国移民——来自侨乡青田的研究报告》,《社会》,2002年第11期。
    李明欢:《东欧社会转型与新华商群体的形成》,《世界民族》,2003年第2期。
    马寿海:《世界人口移民新态势》,《人口与经济》,2003年第2期。
    叶沙平:《青田:积极发挥侨乡优势》,《今日浙江》2003年第17期。
    朱文飞,夏辉:《浅析当前青田县的偷渡活动》,《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
    黄英湖:《血缘地缘文化与华侨华人及其社团》,《八桂侨刊》,2004年第6期。
    任幸芳:《论侨资与侨乡青田经济的发展》,《丽水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傅义强:《欧洲的中国大陆新移民研究述评》,《八桂侨刊》,2006年第1期。
    张秀明:《改革开放以来青田人的跨国迁移活动及海外青田人对青田的影响》,《东南亚研究》2005年第3期。
    詹于虹、周望森:《浙江籍华侨华人经济现代化道路探析》,《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8期。
    郭戬:《丽水区域文化特质分析》,《丽水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徐万生:《青田着力做好华侨资本回流的文章》,《政策瞭望》,2006年第7期。
    吴飞飞:《青田县华侨留守儿童工作的现状与思考》,《妇女工作》,2007年第8期。
    季安照、袁靖华:《当前浙江华侨回国定居现象探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
    何毅:《侨乡留守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以浙江青田县为例》,《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10期。
    刘莹:《浙南跨国移民潮的历史变迁》,《南洋问题研究》,2009年第1期。
    刘莹:《移民网络与侨乡跨国移民分析——以青田人移民欧洲为例》,《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9年第2期。
    刘莹:《浙南侨乡经济发展的侨务资源优势》,《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郭剑波、陈红丽:《青田华侨华人与中欧文化交流》,《八桂侨刊),2009年第4期。
    17、18世纪之交,有少数国人循陆路经西伯利亚前往欧洲经商,初期前往者以浙江青田籍人为多,贩卖青田石制品。
    1797年,嘉庆二年,青田山口人留国云携石刻东渡日本销售,这是有记录可查的青田出国第一人。
    1865年,同治四年,青田小令乡人留艺园孤身远赴巴西经商,是为旅居南美洲最早的青田籍华侨。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廷钦差大臣陈琪(青田阜山人)率亲友林著斋、傅廷奎等20余人携青田石雕参加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获特别奖。
    1912年,民国元年,8、9月间,青田两遇特大洪灾,损失惨重。灾后,数千人请愿,拟持护照就食邻陲。
    1917年,民国6年,9月,中国北洋政府设立侨工事务局;冬,青田县政府招募劳工赴欧,共计招募2000余名。
    1922年,民国11年,初,中国北洋政府国务院侨务局成立。
    1923年,民国12年,9月,日本关东大地震期间旅日华工惨遭日本军警屠杀,其中包括不少青田华侨。
    1928年,民国17年,9月,中国国民党中央会议作出决定恢复侨务委员会,隶属国民政府。
    1929年,民国18年,青田油竹旅美华侨金美斋捐赠1000银元筹建县立医院,时任青田县长郑迈亲笔题写“急公好义”匾以资褒奖。
    1936年,民国25年,9月,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在巴黎成立,发表《全欧抗联宣言》。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1950年,11月,中国政府颁布《土地改革中对华侨土地财产的处理办法》。
    1955年,2月,中国政府颁布《国务院关于贯彻保护侨汇政策的命令》。
    1956年,3月,青田县人民委员会设立华侨事务科;10月,第一次全国归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