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经营罪扩张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97年修订新刑法时在废除投机倒把罪的基础上新设了非法经营罪。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思想指导下,非法经营罪采用了空白罪状和堵截条款的罪状设置方式,从而为刑法修正案、司法解释等对其进行频繁的扩张大开方便之门。非法经营罪因其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扩张受到了学界的关注与批判,对其口袋化倾向的担忧也日益加深。究竟如何全面客观地看待非法经营罪的扩张问题,非法经营罪扩张的合理边界在何处,对于不合理的扩张又当如何限制,这些都是本文所力图阐述的问题,期望抛砖引玉,对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本文对非法经营罪的立法情况进行了概括性阐述,简要介绍了本罪的立法沿革及包涵的行为类型,指出其立法特征,即因罪状设置带来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由此也反映出非法经营罪具有严密刑事法网、保持刑法安定性的立法地位。
     其次,第二章对非法经营罪的扩张现象作了介绍,认为在扩张问题上不可一概而论、全面否定,应当辩证地看待。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非法经营罪的扩张主要是受传统刑法观、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同时也因成文式立法的缺陷及刑法保护法益目的的制约,故而扩张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扩张现象客观存在的情形下,我们应当努力探寻非法经营罪扩张的合理边界,找出合理扩张与不合理扩张之间的分水岭。第三章即围绕着非法经营罪扩张的合理边界展开。笔者认为合理的扩张应当能够同时兼顾刑法社会保护和人权保障机能,应当具备应有的明确性和预测可能性。在这样的前提下,非法经营罪应当以罪刑法定原则指导下的扩张解释作为扩张的方法进路,从而进行合理的扩张。在对非法经营罪进行扩张解释时应当牢牢把握非法经营罪的核心语义,以可能语义作为合理边界,将侵犯了市场准入制度、扰乱国家通过特定许可管理所形成之市场经营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作为本罪的调整规制对象,只有把握这个标准进行的扩张才属于合理的扩张。
     第四章以前文界定的非法经营罪扩张的合理边界为标准,通过梳理非法经营罪设立之后的相关立法以及司法解释、司法实践等扩张现象,并进行相应的评价,区分出非法经营罪的合理扩张和不合理扩张,从而为我们正确认识非法经营罪的扩张现象提供直观的借鉴。
     第五章首先指出非法经营罪不合理扩张的危害,认为不合理扩张与罪刑法定原则相抵牾,与刑法的谦抑精神相悖离,也与市场经济的价值理念相冲突,存在诸多的弊端。即使以经济分析法学的视角来看,非法经营罪的不合理扩张也是一个缺乏足够理性的制度选择,故而应当对非法经营罪的不合理扩张进行限制。限制的方法主要围绕着立法层面、解释层面以及司法实践层面展开,在立法层面要对非法经营罪进行罪状重构和罪名分解,增强非法经营罪的罪状明确性,对一些不适宜以非法经营罪论处的行为应当进行出罪处理;在解释层面,应当重视立法解释,同时也应严格进行司法解释;在司法实践层面则希望最高人民法院能够推出相应的指导案例,同时广大的司法人员也应当提高理论素养,准确把握非法经营罪的犯罪构成,从而进行正确适用。
引文
1阮齐林著:《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版,第530页。
    2黄京平主编:《扰乱市场秩序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53页。
    3聂立泽著:《扰乱市场秩序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
    112页。
    4周道鸾等主编:《刑法的修改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485页。
    5刑法225条第三项系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于1999年12月25日和2009年2月8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第8条与《刑法修正案七》第5条调整而来。
    6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5条第一项。
    7黄京平主编:《扰乱市场秩序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5页。
    8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5条第二项。
    9黄京平主编:《扰乱市场秩序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5页。
    10聂立泽著:《扰乱市场秩序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
    112页。
    1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5条第三项、《刑法修正案》第8条及《刑法修正案七》第5条。
    12刘树德:《罪刑法定原则中空白罪状的追问》,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13徐松林:《非法经营罪合理性质疑》,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6期。
    14储槐植著:《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58-359页。
    15唐稷尧、王燕莉:《非法经营罪的价值取向与质疑——对刑法第225条第3项的分析》,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6储槐植、梁根林:《论刑法典分则修订的价值取向》,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2期。
    17张艳丹、马渊杰:《“经济刑法”中的兜底规定初探》,载《法学杂志》2010年第9期。
    18陈泽宪:《非法经营罪若干问题研究》,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2期。
    19储槐植、梁根林:《论刑法典分则修订的价值取向》,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2期。
    20[美] 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9页。
    21[意]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页。
    22张晋蕃主编:《中国法制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23邓子滨:《中国实质刑法观批判》,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
    24周舟:《刑法罪名“口袋化”倾向之反思》,载《武警学院学报》2011年3月第27卷第3期。
    25李立众、吴学斌:《刑法新思潮——张明楷教授学术观点探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7页。
    26崔嘉鲲:《实质解释论——一种无法克服的矛盾》,载《刑事法评论》第28卷。
    27张明楷著:《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14页。
    28张明楷:《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
    29张明楷:《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
    30陈兴良著:《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155页。
    31陈兴良著:《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158页。
    32陈兴良著:《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118页。
    33储槐植:《市场经济与刑法》,载《中外法学》,1993年第3期。
    34张明楷著:《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3版,第26页。
    35陈兴良著:《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224页。
    36张明楷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6页。
    37陈兴良著:《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法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423页。
    38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条。
    39[意]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1页。
    40张明楷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8页。
    41张明楷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9页。
    42张明楷著:《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21页。
    43李希慧著:《刑法解释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页。
    44[日]大谷实著、黎宏译:《刑法讲义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57页。
    45彭辅顺:《刑法解释方法与人权保障的实现——从类推解释、扩张解释、限制解释谈起》,载《政法论丛》2007年1期。
    46张明楷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17至18页。
    47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96条。
    48曲冬梅:《关于“其他非法经营行为”的认定问题——刑法第225条第4项解析》,载《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
    49苏彩霞:《刑法解释方法的位阶与适用》,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5期。
    50陈兴良:《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
    51[德]克劳斯·罗克辛著,王世洲译:《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84-85页。
    52[日]前田雅英:《罪刑法定主义与实质的构成要件解释》,载《现代刑事法》2001年第1期。转引自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18页。
    53[日]前田雅英:《刑法总论讲义》,东京大学出版会1998年第3版,第85页。转引自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22页。
    54张明楷:《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
    55杨庆堂:《非法经营罪立法及司法适用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56张明楷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28至30页。
    57马松建:《解读非法经营罪之堵截条款》,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58杨庆堂:《非法经营罪立法及司法适用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59马松建:《解读非法经营罪之堵截条款》,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60金泽刚:《销售假冒伟哥的行为如何定罪量刑一兼论非法经营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载《法学》2006年第9期。
    61刘树德著:《“口袋罪的司法命运”——非法经营的罪与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第12页。
    62张明楷著:《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22页。
    63张明楷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18至19页。
    64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3条、第11条。
    65参见《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第4条。
    66黄太云:《<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的理解和适用》,载《刑事审判参考》1999年第1期。
    67参见《证券法》第122条。
    68参见《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9条。
    69参见《刑法修正案》第8条。
    70聂立泽著:《扰乱市场秩序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
    114页。
    71参见《商业银行法》第3条。
    72陈兴良:《形式解释的再宣示》,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
    73参见《关于审理骗购外汇、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
    74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
    75参见《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
    76参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经营食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
    77参见《关于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纪要》第3条。
    78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
    79参见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非法经营行为界定有关问题的复函》第2条。
    80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第11条。
    81袁彬:《传销犯罪独立成罪的合理性及模式——兼评<刑法修正案(七)>》,载《中国刑事杂志》第2009年第3期。
    82参见《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
    83参见《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
    84参见《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第1款。
    85刘树德著:《“口袋罪的司法命运”——非法经营的罪与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第62页。
    86刘树德著:《“口袋罪的司法命运”——非法经营的罪与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第158页。
    87储槐植、梁根林:《论刑法典分则修订的价值取向》,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2期。
    88彭辅顺、陈鹏展编著:《非法经营罪专题整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7页。
    89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17页。
    90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页。
    91阮齐林著:《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2版,第19页。
    92王作富刘树德:《非法经营罪调控范围的再思考——以<行政许可法>若干条款为基准》,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6期。
    93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2002版,第100页。
    94平野龙一编:《现代法11——现代法与刑罚》,21至22页,岩波书店1965年版,转引自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95页。
    95徐松林:《我国应取消非法经营罪》,载《法学家》2003年第6期。
    96参见《行政许可法》第13条。
    97王世洲:《德国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9页。转引自张波《论非法经营罪的口袋化及其消解》,载《潇湘刑事法论丛》第二卷,湘潭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98页。
    98[美]理查德.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第292页。
    99[美]理查德.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第292至294页。
    100[美]理查德.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第20页。
    101朱苏力:《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法律》,载《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
    102范德安:《非法经营罪研究》,吉林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103参见《刑法修正案七》第4条。
    104张明楷:《传销犯罪的基本问题》,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9期。
    105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42条。
    106陈泽宪:《罪刑法定与扩大解释》,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19期。
    107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17至18页。
    108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124页。
    [1]阮齐林:《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版。
    [2]黄京平主编:《扰乱市场秩序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张晋蕃主编:《中国法制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邓子滨:《中国实质刑法观批判》,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5]陈兴良著:《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
    [6]李立众、吴学斌:《刑法新思潮——张明楷教授学术观点探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张明楷著:《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1版。
    [8]张明楷著:《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3版。
    [9]张明楷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0]李希慧著:《刑法解释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日]大谷实著、黎宏译:《刑法讲义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12][德]克劳斯·罗克辛著,王世洲译:《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3]聂立泽著:《扰乱市场秩序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4]刘树德著:《“口袋罪的司法命运”——非法经营的罪与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
    [15]周道鸾等主编:《刑法的修改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
    [16]储槐植著:《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7]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意]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19]彭辅顺、陈鹏展编著:《非法经营罪专题整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0]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2002版。
    [21][美]理查德.波斯纳著、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2]王世洲:《德国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周舟:《刑法罪名“口袋化”倾向之反思》,载《武警学院学报》2011年3月第27卷第3期。
    [2]崔嘉鲲:《实质解释论——一种无法克服的矛盾》,载《刑事法评论》第28卷。
    [3]张明楷:《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
    [4]陈兴良:《形式解释论的再宣示》,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
    [5]储槐植:《市场经济与刑法》,载《中外法学》,1993年第3期。
    [6]曲冬梅:《关于“其他非法经营行为”的认定问题——刑法第225条第4项解析》,载《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
    [7]苏彩霞:《刑法解释方法的位阶与适用》,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5期。
    [8]杨庆堂:《非法经营罪立法及司法适用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9]范德安:《非法经营罪研究》,吉林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10]马松建:《解读非法经营罪之堵截条款》,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11]金泽刚:《销售假冒伟哥的行为如何定罪量刑一兼论非法经营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载《法学》2006年第9期。
    [12]黄太云:《<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的理解和适用》,载《刑事审判参考》1999年第1期。
    [13]袁彬:《传销犯罪独立成罪的合理性及模式——兼评<刑法修正案(七)>》,载《中国刑事杂志》第2009年第3期。
    [14]刘树德:《罪刑法定原则中空白罪状的追问》,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15]徐松林:《非法经营罪合理性质疑》,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6期。
    [16]徐松林:《我国应取消非法经营罪》,载《法学家》2003年第6期。
    [17]唐稷尧、王燕莉:《非法经营罪的价值取向与质疑——对刑法第225条第3项的分析》,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8]储槐植、梁根林:《论刑法典分则修订的价值取向》,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2期。
    [19]张艳丹、马渊杰:《“经济刑法”中的兜底规定初探》,载《法学杂志》2010年第9期。
    [20]陈泽宪:《非法经营罪若干问题研究》,载《人民检察》2000年第2期。
    [21]刘树德:《罪刑法定原则中空白罪状的追问》,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22]王作富、刘树德:《非法经营罪调控范围的再思考——以<行政许可法>若干条款为基准》,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6期。
    [23]朱苏力:《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法律》,载《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
    [24]张明楷:《传销犯罪的基本问题》,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9期。
    [25]陈泽宪:《罪刑法定与扩大解释》,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19期。
    [26]彭辅顺:《刑法解释方法与人权保障的实现——从类推解释、扩张解释、限制解释谈起》,载《政法论丛》2007年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