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代,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陆续得到阐明和运用,实验科学逐步取代经验科学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农业科技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近代蔬菜科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萌芽,并随着科技革命的浪潮或快或缓地向前发展。
     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中国蔬菜科技经历了清末民初的萌芽,民国时期学科体系的初步构建与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历程。在以育种和农业化学为主体的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以及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二次农业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中国蔬菜科技取得了重要进步,并获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蔬菜的综合生产供应能力。到20世纪末,我国的蔬菜科技赶上并在部分领域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
     本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五章。首先在回顾中国传统蔬菜科技历史传承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历程,并依据其发展的阶段特征将发展进程分为萌芽(晚清-1911)、初创(1911-1949)、繁荣发展(1949-1966)、曲折发展(1966-1977)、快速发展(1978-2000)五个阶段;然后对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科研推广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以及百年中我国在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蔬菜作物遗传育种、蔬菜作物栽培、蔬菜作物保护、蔬菜贮藏加工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国家政策、制度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资源与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蔬菜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结语部分对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总结,对21世纪的蔬菜科技发展进行了展望。
     研究认为:20世纪我国的蔬菜科技完成了由传统经验科学向现代实验科学的历史转型。中国蔬菜科技教育、科研与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曾受到多个国家的影响,如20世纪前20年的日本、1920至1940年代的美国及西欧、1950年代的苏联等,1970年代后,基本形成了我国自己的蔬菜科技教育、科研、推广体系。在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相关学科的发展,国家政策、科研投入的大力扶持,科研组织机构的进一步完善,协作研究的广泛开展,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等因素共同成就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压力决定了蔬菜科技在20世纪后20年及21世纪的发展方向。
With the worldwid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ome disciplines, such as phytogenetics, phytophysiology, edaphology, agrochemistry, etc,was illustrated and implemented gradually in modern history. Experimental science replaced experience science step by step and became the main strea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itiated a new phase. Chinese modern vegetab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as born upon above historic background and moved ahead slowly.
     During hundred years in20th century, the scientific system of Chinese vegetab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as started up at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planted and localized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era, and developed quickly afte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unded. The first technology revolution majoring in breeding and agricultural chemistry and the second agricultural science revolution leaded by biologic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ke a great progress on Chinese vegetab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 lot of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are obtained. These research results are transformed into production, which extreme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mass production and delivery of vegetables. The vegetable technology level in china has reached the worldwide average level and has exceeded the level in some areas until the end the20th century.
     The paper has five chapters except the preface and conclusion. At the beginning, the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the vegetable horticulture in20th century China, and divides the historic process into five stages--initialization (from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to1911), newly established (1911-1949), prosperous development (1949-1966), complicated development (1966-1978) and quick development (1978-2000). Secondly, the paper illustrates how to educate the vegetable technology specialists, how to establish and develop the research expanding system and how to spread vegetab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rdl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achievements in the research of vegetable seeds quality, genetic breeding, scientific progress in planting, protection, postharvest technology vegetable plant's seed quality, genetic breeding, scientific progress in planting, protection, postharvest technology and analyzes main four factors effecting our country's vegetable scientific progress--The impulse from related subjects; the effects from national agricultural policies, principles and institutions co-operation; the interactions from the societal requirements and the pressure from the natur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 Finally,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vegetable science and makes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vegetab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21st century.
     We believe that Chinese vegetab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completed the historic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experience science to modern experimental science in20th century. The found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vegetable education, research and expanding system were affected by different countries, i.e. Japan in1880s, USA and west Europe between1920s and1940s and Russia in1950s. After1970year, our own vegetable education, research and expanding system has been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vegetab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related subjects development, national policies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s,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in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associations, widely 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increasing societal requirements contribute together to the big progress of Chinese vegetab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pressur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 decides the direction of Chinese vegetab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the late1980s and21st century.
引文
①胡昌炽.中国最近园艺界之进步[J].农林新报,1937(1).
    ①章文才。园艺建设[J].中华农学会报1948(188).
    ②吴耕民。解放前我国园艺教育、科技事业概略[J].浙江农业科学,1982(5).
    ③郭文韬,曹隆恭.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9.
    ④中国农业博物馆著.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⑤王业遴,曹幸穗.中国近代园艺教育科技发展述评[J].中国农史,1991(1).
    ⑥卢良恕.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展望[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⑦沈隽.中国园艺学会60年回顾[J].园艺学报,1990(2).
    ⑧李树德。我国蔬菜科技工作的发展与成就[J].中国蔬菜,1989(5)
    ⑨李树德.三十五年来蔬菜科研的主要成就[J].园艺学报,1984(3)
    ⑩朱德蔚,韩振海等.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园艺科技[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4).
    [11]侯喜林,曹寿椿.我国蔬菜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及关键技术[J].园艺学进展(第2辑),1998.
    ①王红谊,章楷,王思明.中国近代农业改进史略[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②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蔬菜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①粱家勉.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①[E魏]贾思勰著,缪启愉校释.齐民要术校释[Z].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②[明]徐光启著.农政全书[M].中华书局,1956.
    ③注:韭菜分蘖的新鳞茎在老的鳞茎之上,必须每年壅土,所以开始栽培时畦要做得较深.
    ①注:该节以下文中未说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齐民要术》
    ①[后魏]贾思勰原著,缪启愉校释.《齐民要术》校释:种葵第十七[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①盛祖嘉.孟德尔学说在孟德尔以后的发展.孟德尔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①董恺忱,范楚玉.中国科学技术史(农学卷)[M]。科学出版社,2000.
    ①[日本]福羽逸人,杨守敬译.蔬菜栽培学,农学丛书第3集第6册,1904.
    ①李振.从科学传播学角度看我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D].长沙:中南大学,2003
    ②梁启超.农会报序.时务报第23期[N].1897-4-12.
    ③罗振玉.农事私议(卷上).第11页
    ①卢良恕,王东阳.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J].科技和产业,2002(4).
    ①[清]郑观应。郑观应集(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印清]陈炽著,赵树贵,曾丽雅编.陈炽集[M].中华书局,1997.
    ③[清]张之洞著.张文襄公全集(奏议)[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0.
    ④[清]张之洞著。劝学篇[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⑤钟祥财。中国农业思想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①郑彭年著.西风东渐中国改革开放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②[清]郑观应.郑观应集(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①强百发,李新.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农业的贡献[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②董恺忱,范楚玉。中国科学技术史(农学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①沈宗瀚.沈宗瀚自述·中年自述[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
    ②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编.中华民国农商部第五次农商统计表[M].上海中华书局,1919.
    ③唐启宇.中国近百年来农业之进步[M].国民党中央党部印刷所,1933.
    ④胡昌炽.中国最近园艺界之进步[J].农林新报,1937(1).
    ①郭文韬,曹隆恭主编.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9.
    ②改良推广江苏省园艺计划[J].农学,1924年(1)
    ①卢良恕,王东阳.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J].科技和产业,2002(4)
    ②张新理.伟大祖国的园艺事业[J].园艺新报,1951(2)
    ①全国园艺座谈会总结[J].园艺新报,1951(3)
    ②萧春英.获得武汉郊区晚熟大白菜高产量的农业技术[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57(2)
    ③王立泽.合肥市蔬菜栽培概况调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57.
    ①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59年总目录
    ②罗新书,郑文生.西红柿根外追肥的初步试验[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5.
    ①曹寿椿。不结球白菜的研究及进展(上)[J].长江蔬菜,1989(02).
    ①阎克烈.结球白菜品种引种试验总结[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8.
    ②景士西.白菜种子春化处理对抽薹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57(2)
    ③梁慧贤.“几种主要蔬菜种子品质的改善”的研究工作预报[J].北京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57(2)
    ①谢大实.成都蔬菜害虫初步名录[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5.
    ②雷惠质.长沙市郊区蔬菜害虫调查初步总结[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7(2).
    ③范怀忠.广州及其附近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毒的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1957(2).
    ④葛钟麟.合肥市蔬菜害虫初步调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58.
    ⑤司权民.番薯(甘薯)黑斑病的防治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56(1)
    ⑥裘维蕃.中国白菜的一种病毒病害-—“孤丁”[J].植物病理学报,1957(1)
    ⑦裘维蕃.白菜软腐细菌的越冬及传布[J].植物病理学报,1958(1).
    ⑧蒋名川.北京市郊区温室蔬菜栽培[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6.
    ⑨邹祖申.北京阳畦蔬菜栽培[M].北京:财经出版社,1956.
    ①沈隽.中国园艺学会第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J].科学通讯,1956(10).
    ②曾勉,李曙轩.发刊词[J].园艺通报,1957(1).
    ①沈隽等著.果树蔬菜的种质资源问题[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①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编.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第一册[M].万国学术出版社,1992.
    ②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第二册[M].气象出版社,1998.
    ①方智远,祝旅,李树德.我国蔬菜科技五十年的主要成就与今后的任务[J].中国蔬菜,1999(5).
    ②杨瑞云.上海蔬菜市场调查及其对科技工作发展的探讨[J].中国蔬菜,1984(1).
    ①方智远,祝旅,李树德.我国蔬菜科技五十年的主要成就与今后的任务[J].中国蔬菜,1999(5).
    ①梁启超.农会报序.时务报第23期[N].1897-4-12.
    ②[清]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M].中华书局,1958.
    ①朱有献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②沈毅著.中国清代科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③胡昌炽.中国最近园艺界之进步明.农林新报,1937(1).
    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教育(一)
    ①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②周远清主编.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教学卷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①王业遴,曹寿椿.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园艺系简史[J].中国农史1997(4).
    ②张宪文主编.金陵大学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③吴耕民.解放前我国园艺教育、科技事业概略[J].浙江农业科学,1982(5).
    ④国内高等农校介绍[J].农业周报,1931年第1卷连载
    ⑤《南大百年实录》编辑组编.南大百年实录中央大学史料选(中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⑥张耀荣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发展史[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①国内高等农校介绍[J].农业周报,1931年第1卷连载
    ②周邦任.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③金陵大学园艺系[J].园艺通讯,1947.
    ④刘曰仁.中国农科研究生教育1935-1990[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①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N].新中华报,1939-5-30.
    ②“满铁”农事试验场要览[J].沿革,1923年大连版,第1页.
    ③唐启宇.中国近百年来农业之进步[J].国民党中央印刷所,1933.
    ①复旦大学校史编写组编。复旦大学志(第一卷1905-1949年),1985.
    ②章文才.我国园艺事业之进展[J].中华农学会报,118.
    ①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1984.
    ②教育部办公厅编.教育文献法令汇编[M].教育部办公厅.1963.
    ③周远清主编。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教学卷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④中国百科年鉴(1982)[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
    ①罗云.中国重点大学与学科建设[M].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②安克思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教育政策法规文件全集[M]。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
    ①中央教育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年)[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②侯喜林.从19所高校园艺学科的现状看我校园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农业教育,2003(4)
    ③张剑.中国近代农学的发展—科学家集体传记角度的分析[J].中国科技史杂志第2006(1)
    ④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①[日本]实藤秀惠著.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北京三联书店,1983
    ②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911[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
    ③郭文韬,曹隆恭.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9.
    ①[清]张之洞著.劝学篇.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②郭文韬,曹隆恭.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9.
    ③王奇生著,留学与救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④王德滋主编.南京大学百年史[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①胡昌炽.中国最近园艺界之进步[J].农林新报,1937(1).
    ②庄孟林.中国高等农业教育之历史沿革[J].中国农史,1988(2).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教育(一)
    ①贵州省遵义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浙江大学在遵义[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②张剑.中国近代农学的发展—科学家集体传记角度的分析[J].中国科技史杂志第2006(1)
    ③山东农业大学校史1906-1990(征求意见稿)
    ④章文才.我国园艺事业之进展[J].中华农学会报,118.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七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①吴耕民.荸荠[J].浙大园艺,1940(4).
    ②吴耕民.莲[J].浙大园艺,1941(2).
    ①吴耕民,黄佩文.茭白[J].浙大园艺,1940(2).
    ②吴耕民,赵荣琛.洋葱在贵州栽培法之研究[J].浙大园艺,1943(1).
    ①毛宗良.蔬菜名汇[M].沈阳农学院园艺系增订出版,1980.
    ②毛宗良.秋水仙素在育种上的应用[J].沈阳园艺通讯,1957(12).
    ③毛宗良.沈阳地区豌豆分期播种试验[J].沈阳园艺通讯,1959(4).
    ④毛宗良.沈阳农学院蔬菜专刊1958-1960
    ⑤毛宗良.苋菜种类的初步研究[J].园艺学报,1962(2).
    ①胡昌炽.菜属蔬菜之分类[J].中国园艺,1962(2).
    ②胡昌炽.瓜科蔬菜分类之研究[J].中国园艺,1963(1).
    ③胡昌炽.葱属蔬菜分类之研究[J].台大园艺,1963(1).
    ④胡昌炽.茄科蔬菜分类[J].中国园艺.1964(1-2).
    ①农业科学通讯1950-1957
    ②蒋名川.北京黄瓜温室性能的研究[J].农业学报,1957(3).
    ③李家文.中国的白菜[J].生物学通报,1954(8).
    ④李家文.结球白菜生育周期的研究[J].山东农学院学报,1961(6).
    ⑤李家文.白菜的起源和进化问题[J].园艺学报,1962(3-4).
    ⑥李家文.结球白菜春季栽培的理论与实际问题[J].中国农业科学,1962(10).
    ⑦李家文.白菜的光合作用初步研究[J].园艺学报,1963(3).
    ⑧李家文.大白菜的分类学和杂交育种[J].黑龙江园艺学会蔬菜学术报告会,1974.
    ①李家文.关于天津青麻叶大白菜品种的发展问题[J].天津农业科学,1974(3).
    ②李家文.大白菜高产稳产的理论和措施[J].包头农业科学技术,1976(2).
    ③李家文.中国白菜的起源、进化、分类和杂交[M].中国大白菜第一届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1980.
    ④李家文.中国的白菜[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⑤李家文.益都银瓜[J].园艺通报,1957(1).
    ⑥李家文.大蒜气生鳞茎繁殖法提高产量及繁殖率的效果[J].中国农业科学,1963(4).
    ⑦李家文.黄瓜性型分化和规律和有关早熟高产措施[J].黑龙江园艺学会蔬菜学术报告会,1974.
    ⑧李家文.从《齐民要术》看古代蔬菜生产的科学遗产.大众日报[N].1961年12月9日
    ⑨李家文.中国蔬菜作物的来历和变异[J].中国农业科学,1981(1).
    ⑩山东农学院主编.蔬菜栽培学(上、中卷),蔬菜、果树蔬菜专业用[M].北京:农业出版社,1959.
    [11]山东农学院主编.蔬菜栽培学各论(北方本)[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①谭其猛.论选育十字花科蔬菜一代杂种过程中两种测验的配组法[J].沈阳农学院学报,1978.
    ②谭其猛.大白菜雄性不育遗传规律的探讨[J].遗传学报,1978.
    ③谭其猛.试论大白菜品种的起源、分布和演化[J].中国农业科学,1979.
    ④谭其猛.自交不亲和性基因型的分析法[J].辽宁农业科学,1979.
    ⑤谭其猛等.大白菜几种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的轮配分析[J].遗传学报,1980.
    ⑥谭其猛.自花授粉植物杂交育种时各世代株系数和株系内株数的规划[J].沈阳农学院学报,1982.
    ⑦谭其猛.关于相对遗传力理论的讨论[J]。沈阳农学院学报,1983.
    ⑧谭其猛等.十字花科蔬菜的远缘杂交试验——属间杂交亲和力[J].沈阳农学院学报,1984.
    ⑨谭其猛等.大白菜风味品质相关性状及遗传规律研究[J].北方园艺,1987.
    ⑩谭其猛等.大白菜春播采种株与其秋后代数量性状相关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7.
    ①李曙轩等.α-萘乙酸对花椰菜贮藏期的影响(英文)[J].美国园艺学报,1947(49).
    ②李曙轩.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椰菜和甘蓝贮藏期间脱叶的影响(英文)[J].密歇根大学农业技术文集,1949.
    ③李曙轩,寿诚学.植物生长刺激物对于番茄落花及结实的影响[J].植物学报,1954(1).
    ④李曙轩.2,4-D对于大白菜脱叶的影响[J].农业学报,1952(1).
    ⑤李曙轩,傅炳通.黄瓜及瓠瓜的性别表现与激素控制[J].植物生理学报,1979(1).
    ⑥李曙轩.几种鳞茎类蔬菜叶部的比较解剖[J].植物学报,1952(1).
    ⑦李曙轩,吕荣欣.生姜根状茎形成的研究[J].植物学报,1964(2).
    ⑧李曙轩,李式军.白菜的花芽分化与叶球形成[J].中国农业科学,1964(6).
    ⑨李曙轩,裘文达.大白菜的腋芽组织培养繁殖种子[J].园艺学报,1983(1).
    ①李曙轩.蔬菜栽培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②李曙轩.植物生长刺激剂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M].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6.
    ③李曙轩.落花、落果与落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④李曙轩(浙江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总论[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⑤李曙轩(浙江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⑥李曙轩.蔬菜栽培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⑦李曙轩,曹寿椿(主编).现代蔬菜科学丛书.(12本)[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986.
    ⑧李曙轩.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农业生产[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⑨李曙轩.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蔬菜生产[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①邹祖申.大白菜的抗病品种——大矬菜一号[J].园艺通报,1960(1).
    ②邹祖申。无籽西瓜[J].农业科技通讯,1972(12).
    ③邹祖申。无籽西瓜新品种介绍[J].农业科技通讯,1979(3).
    ④邹祖申。北京西瓜新品种[J].农业科技通讯,1974(3).
    ⑤邹祖申等.介绍西瓜新品种[J].农业科技通讯,1976(5).
    ⑥邹祖申。西瓜新品种[J].农业科技通讯,1983(2).
    ⑦邹祖申。北京阳畦蔬菜栽培[M].北京:财经出版社,1956.
    ①邹祖申.北京露地蔬菜栽培[M].北京:财经出版社,1958.
    ①刘志澄主编.中国农业科技之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
    ①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编.中华民国农商部第五次农商统计表[M].上海中华书局,1919。
    ②广州市地方志编辑委员会编。广州市志(卷八蔬菜志)[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6.
    ③《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编写组.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事纪要[J].古今农业,1995(3)
    ①叶笑山,董文中.中国经济年刊[M].上海:中外出版社,1936.
    ②刘彦威.中央农业实验所科研活动记事[J].中国科技史料1998(1).
    ③邹秉文.“中央农业实验所”创立的经过.《文史资料选辑第10卷第31辑》
    ①胡先骗.近世中国农业研究机构概况[J].中国科技史料,2004(1).
    ②王业遴,曹寿椿.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园艺系简史[J].中国农史1997(4)
    ①潘宪生,王培志.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历史演变及特征[J]。中国农史,1995(3).
    ②《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概况第3号》
    ①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志[OL].http://www.ivfcaas.ac.cn/
    ①何启伟等.山东蔬菜[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①季啸风主编.中国高等学校变迁[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①李轶冰,杨改河。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与运行机制的战略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5(3).
    ①吴赇译.蔬菜栽培新法[M].蔬菜栽培新法.新学会社,1909.
    ②陆费执.中等园艺学[M].上海中华书局,1926.
    ③陆费执.中等园艺学[M].上海中华书局,1926.
    ①农商部中央农事试验场编印.农商部中央农事试验场第三期成绩报告。1916。
    ②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编.中华民国农商部第五次农商统计表[M].上海中华书局,1919.
    ①胡先骗.近世中国农业研究机构概况[J].中国科技史料,2004(1).
    ②种菜法连载,科学园地.解放日报,1943年3月2日.
    ①满洲事情案内所编.满洲事情(上)[M].新京(长春)版,1935.
    ②“满铁”农事试验场要览:熊岳城分场事业成绩.大连版,1923.
    ③枥内壬五郎.南满洲未来农业[J].蔬菜园艺(大连版),1919.
    ④韩健平等编著.日伪时期的殖民地科研机构[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①居之芬.日本对华北经济的掠夺和统制:华北沦陷区资料选编[M].北京出版社,1995.
    ②国民党农林部北平农试场.《伪华北农事试验场农业部分试验成绩摘要》(打印本),1947年编译
    ①CAF Report,1917-1918,p.7;CAF Report,1918-1919,p.19.
    ①刘家峰.基督教与近代农业科技传播——以金陵大学农林科为中心的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0(2)
    ①章文才。园艺建设[J].中华农学会报,1948(188).
    ②马保之。科学与作物生产[J].中华农学会报,1948(186).
    ③章文才。园艺建设[J].中华农学会报,1948(188).
    ①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5辑)[M].中国学术出版社,1986.
    ②邱馨,赵景色.党在抗日报据地发展衣业科学技术的政策[J]。中国农史,1986(2).
    ①遗传学与双百方针(下)[OL]. http://www.cc.org.cn/old/pingtai/010530300/0105303014.htm
    ①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司.中国农业科技工作四十年,1989.
    ①史仲文,胡晓林等.中国全史:第20卷中国民国科技史[M]。人民出版社,1994.
    ①注明:文摘法统计的核心区期刊大部分是技术性较强的期刊,而引文法统计的核心区期刊则是理论性较强的期刊。
    ②苏燕.中文蔬菜核心期刊初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90(3)
    ①沈毅著.中国清代科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②郭文韬,曹隆恭。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9.
    ③[日本]佐佐木太郎。蔬菜教科书(赖昌译)[M].上海新学会社,1913.
    ①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文教事业卷)[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②胡昌炽.中国最近园艺界之进步[J].农林新报,1937(1).
    ③熊同和著.蔬菜栽培各论[M].商务印书馆,1935.
    ④图书目录1897-1949[M].商务印书馆.1981
    ⑤华北农业实验场编著.蔬菜栽培浅说[M].华北农业实验场1944.
    ①[苏联]N.A.甫拉索夫主编,李家文译.蔬菜栽培学(中等农业学校参考书)[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
    ②苏联]马尔柯夫.哈耶夫合著,李家文等译.蔬菜栽培学(上、中、下)(中等农业学校参考书)[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6.
    ③山东农学院主编.蔬菜栽培学(蔬菜、果树蔬菜专业用)[M].北京:农业出版社,1959.
    ④浙江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总论[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⑤浙江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⑥山东农学院主编.蔬菜栽培学各论(北方本)[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⑦李树德等.中国蔬菜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⑧李曙轩.蔬菜栽培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①蒋先明.蔬菜栽培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②任鸿隽.科学与教育[J].科学通讯,中国科学社出版1934(1).
    ③园艺,第3卷第7期,
    ①重庆市图图书馆编.图书书目1937-1945第一辑(初稿)[M]。抗战时期出版.
    ①注:也有资料说是1926年由章文才、曾勉、李驹、范赉等发起成立中国园艺学会。金善宝.《中国现代农学家传第一卷》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②中华农学会通讯.1948,第82期
    ③华恕主编.中国农学会66周年纪念刊[M].中国农学会,1985.
    ④吴觉农,回忆中国农学会[J].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
    ①沈隽.中国园艺学会60年回顾[J].园艺学报,1990(2).
    ①中国园艺学会举行1962年年会[J].园艺学报1963(1).
    ①蒋兴祥,吴德玲.中国园艺学会举办果树、蔬菜、花卉学术讨论会[J].园艺学报,1987(1).
    ①张柏春,张久春,姚芳.苏联技术向中国转移的特点及其影响[J].科学学研究,2004(3).
    ①中外农业科技合作交流果实累累[J].世界农业,1984(10).
    ①瓦维洛夫,董玉琛译.主要栽培植物的世界起源中心[M].农业出版社,1982
    ②侯喜林,曹寿椿.我国蔬菜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及关键技术[J].园艺学进展(第2辑)1998.
    ①曹寿椿.不结球白菜的研究及进展(上)[J].长江蔬菜,1989(2).
    ①刘宜生.中国大白菜[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①卢良恕.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展望[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①卢良恕。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展望[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②中国农业科学院编。中国蔬菜优良品种[M].北京:农业出版社,1959.
    ①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主编.中国蔬菜品种志(上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②方智远,刘玉梅,杨丽梅等.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概况[J].园艺学报,2002(S1).
    ①沈宗瀚.中国作物育种事业之过去现在及将来.农报,1935,25期.
    ②郭文韬,曹隆恭.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9.
    ①李先闻.番南瓜与南瓜之杂交及其染色体之研究[J].中央农业实验所研究报告第1卷第5号,1935.
    ①方智远.蔬菜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②白鹤文等.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③衣保中.清末东北农业试验机构的兴办及近代农业技术的引进[J].中国农史,1988(04)
    ④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M].北京:三联书店,1957.
    ①丁焕章.甘肃近现代史[M].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
    ②史仲文,胡晓林,徐迺翔等.中国全史第20卷中国民国科技史[M].人民出版社,1994.
    ③石方.黑龙江区域社会史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①旅大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几种主要蔬菜杂交一代优势[J].辽宁农业科学,1960(02).
    ②李鸿渐,张谷雄.萝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J].园艺学报,1963(2)。
    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园艺卷2)[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④蒋先明.花椰菜杂种优势的初步研究[J].山东农学院学报,1958(3)
    ①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②清水茂监修.野菜园芸大事典[M].东京:养贤堂发行,1977.
    ③李竞雄,宋同明编.植物细胞遗传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①殷兆炎.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J].植物杂志,1984(4).
    ①蒋钟仁等.甜(辣)椒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的历史与展望[J],北京蔬菜1984(3).
    ②李靖,李焕秀等。蔬菜花药培养研究进展[M].中国蔬菜2005(6).
    ①卢良恕主编.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展望[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①李远新,葛晓光.蔬菜基因工程研究进展明.蔬菜1999(1).
    ①张斌.大白菜育种研究现状及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1992(2).
    ①侯锋,吕淑珍,马行华.我国黄瓜品种选育进展概况[J].天津农林科技1993(3)
    ①刘玉梅,方智远.我国甘蓝新品种选育与育种技术研究简述[J]。当代蔬菜,2006(10).
    ①方智远,刘玉梅,杨丽梅等.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概况[J].园艺学报,2002(S1).
    ①蒋先明主编.蔬菜栽培生理学[Ml.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②李曙轩,郑光今.关于速测韭菜种子发芽率的方法[J].农业科学通讯.1957(12)
    ③李曙轩、寿诚学.春化及光照对于白菜及芥菜发育的研究[J].植物学报1957,6(1)
    ④李曙轩、寿诚学.植物生长刺激物对于番茄落花及结实的影响[J].植物学报19544(3)
    ⑤李曙轩.大蒜鳞茎形成和蒜薹发育的研究[J].中国科学(外文版),1953(2).
    ⑥李曙轩.几种鳞茎类蔬菜叶部的比较解剖[J].植物学报,1952(1).
    ⑦陆子豪.硫酸铵分期使用对于白菜产量的影响[J].园艺通报1959,(5)
    ⑧赵荣琛等.洋葱营养面积试验[J].浙农学报,1957,(2)
    ⑨熊助功.缩短番茄早期栽培的苗龄对产量的影响[J].1962
    ⑩蒋有条.不同播种期和育苗方式与春番茄早熟丰产的关系[J].浙江农业科学,1963(2)
    [11]叶陈亮.甘蓝的叶球形成与防止先期抽薹的生理研究[D].浙江农业大学,1965.
    [12]李家文、邢禹贤.结球白菜生长周期性的研究[J].山东农学院学报,1961(1)
    [13]李家文.结球白菜春季栽培的理论和实际问题[J]。中国农业科学1962(2)
    [14]李曙轩.白菜的花芽分化与叶球形成[J]。中国农业科学1964(6)
    [15]李曙轩,吕荣欣.生姜根状茎形成的研究[J].植物学报,1964(2).
    [16]李曙轩.李式军.白菜的花芽分化与叶球形成[J].中国农业科学,1964(6).
    ①李曙轩,傅炳通.黄瓜及瓠瓜的性别表现与激素控制[J]。植物生理学报,1979(1).
    ②李曙轩.蔬菜栽培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③李曙轩,裘文达.大白菜的腋芽组织培养繁殖种子明.园艺学报,1983(1).
    ①[清]徐世昌等编纂,李澍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实业·黑龙江省·纪农业试验[M].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②尤孝榛。番茄胡瓜促成栽培之技术谈[J].园艺1937(3).
    ①北京市农业局蔬菜处.复印材料
    ②卢良恕.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展望[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③北京市农业局蔬菜.复印材料
    ①刘步洲,陈端生.发展中的中国设施园艺[J].农业工程学报,1988(3).
    ②张红萍,张法瑞.中国设施园艺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农业工程学报,2004(6).
    ①黑龙江省“九五”新技术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工作总结.黑龙江省科技厅[OL].http://www.hljtg.com/kjglfwpt/kjtg/tgjh/ndbg/897.htm
    ①陈殿奎.21世纪初我国蔬菜业发展展望(二)[J].中国蔬菜,2000(2).
    ②张真和,李建伟.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2).
    ①北京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保护地栽培(第2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5.
    ①张真和.我国“八五”蔬菜产销特点及“九五”展望[J].中国蔬菜,1996(3).
    ①高仓直.世界无土栽培的现状及今后的展望[J].世界农业展望,1986(6).
    ①连兆煌.无土栽培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②徐永艳.我国无土栽培发展的动态研究[J].云南林业科技,2002(3).
    ①曹隆恭.我国化肥施用与研究简史[J].中国农史,1989(04).
    ②朱有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1辑(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①原颂周.中国化学肥料问题[J].农报.1933(2)。
    ②郭文韬,曹隆恭主编.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9.
    ③陆子豪.硫酸铵的分期施用对于白菜产量的影响[J].园艺通报,1959(5).
    ④陆子豪.施肥对大白菜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园艺通报,1960(4).
    ①李经略.我国蔬菜病毒病害研究的新进展[J].病毒学杂志,1991(1).
    ①范巨编著.蔬菜病虫害防治[M]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8。
    ①黄立叶,辛工.1974-1976年应用赤眼蜂防治秋白菜第二代甘兰夜盗虫试验总结[J].北方园艺,1981(4)
    ①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等编.中国植物保护研究进展[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②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等编.中国植物保护研究进展[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①胡跃高.20世纪中国农业科学进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①赵同芳等.用药剂抑制马铃薯、洋葱及大蒜在贮藏期中萌芽的初步实验[J].农业学报,1957(8).
    ①国家“七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贮藏保鲜技术果品、蔬菜重大成果简介连载二[J].中国果品研究1991(4)
    ②国家“七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贮藏保鲜技术果品、蔬菜重大成果简介连载三[J].中国果品研究1992(1)
    ①龙翰飞,李影屏.国内外采后加工蔬菜概况及趋势[J].长江蔬菜,1993(2).
    ②邢淑婕.蔬菜速冻工艺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4(01).
    ①郝丽珍,王萍等.蕨菜不同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J].内蒙占农业大学学报,2000(3).
    ②刘升.漂烫、化学处理和冻结方法对速冻豌豆品质的影响[J].制冷学报,1993(4).
    ①翁伯奇,程惠香,马昌燕.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1999(3).
    ①黄希源.中国近现代农业经济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①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5辑)[M].中国学术出版社,1986.
    ①郭令吾,杨德颖.当代中国商业(下册)[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②北京经济学院农业经济系资料室编.农村政策文件选编(2)1958-1977.内部资料。
    ③郭令吾等。当代中国商业(下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①北京经济学院农业经济系资料室编.农村政策文件选编(2)1958-1977.内部资料.
    ②席富群著.艰难的起步——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③卢良恕,王东阳.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J].科技和产业,2002.
    ①李树德.我国蔬菜科技工作的发展与成就[J].中国蔬菜,1989(5)
    ①夏永祥等.农民收入、农民负担与结构调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②郑有贵.1978年以来农业技术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J].中国农史,2000(1).
    ①潘宪生,王培志.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历史演变及特征[J].中国农史,1995(3).
    ①穆祥桐.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J].中国农业科技史料,1987(4).
    ②庄孟林.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历史沿革[J].中国农史1988(2).
    ③周邦任,费旭.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①何启伟等主编.山东蔬菜[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②祝旅,方智远.我国蔬菜科技的新成就[J].中国食物与营养,1999(2).
    ①方新主编。中国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①卢良恕主编.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展望[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①卢良恕主编.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展望[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①高振华.“八五”国家科技攻关番茄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专题育成的新品种(系)简介[J].园艺学报,1997(01).
    ①侯锋.我国黄瓜优良品种选育进展概况[J]。长江蔬菜,1991(6)
    ②侯锋,吕淑珍,马行华.我国黄瓜品种选育进展概况[J].天津农林科技,1993(3)
    ③注:不包括国家协作组的育成品种在内。
    ①李树德.“七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蔬菜新品种选育研究一Ⅰ番茄新品种(系)简介[J].园艺学报,1991(02).
    ②陈世儒.“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蔬菜新品种选育研究—Ⅲ甘蓝新品种(组合)简介[J].园艺学报,1991(4).
    ③吕淑珍.“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蔬菜新品种选育研究—Ⅱ黄瓜新品种(系)简介[J].园艺学报,1991(03).
    ④张焕家.“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蔬菜新品种选育研究—Ⅴ白菜新品种(系)简介[J].园艺学报,1992(3).
    ⑤丁犁平.“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蔬菜新品种选育研究—Ⅳ甜(辣)椒新品种简介[J].园艺学报,1992(2).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编。菜篮子工程[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七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①张真和,鲁波等.当代中国蔬菜产业的回顾与展望(下)[J].长江蔬菜,2005(6).
    ①杨顺江.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②南京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南京经济史论文选[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0.
    ①李尔华等.中国改革开放20年大事记[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①庄晓天.1990年上海市蔬菜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J].上海蔬菜,1990(2).
    ②[清]厉鹗.东城杂记[Z].北京:中华书局,1985。
    ①[清]卢坤.秦疆治略[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70.
    ②张真和,鲁波等.当代中国蔬菜产业的回顾与展望(上)[J].长江蔬菜,2005(5).
    ①李庆典,李颖.山东蔬菜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3).
    ①林毅夫,沈明高.我国农业科技投入选择的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1991(7).
    1. [北魏]贾思勰著,缪启愉校释.齐民要术校释[Z].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2. [明]徐光启著.农政全书[M].中华书局,1956.
    3. [清]卢坤.秦疆治略[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70.
    4. [清]郑观应.郑观应集(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5. [清]厉鹗.东城杂记[Z].北京:中华书局,1985.
    6. [清]张之洞著.张文襄公全集(奏议)[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0.
    7. [清]陈炽著,赵树贵,曾丽雅编.陈炽集[M].中华书局,1997.
    8. [清]张之洞著.劝学篇[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9. [清]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M].中华书局,1958.
    10.[清]徐世昌等编纂,李澍田等点校.东三省政略,实业·黑龙江省·纪农业试验[M].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1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教育(一)
    12.中华农学会通讯1948.第82期
    13.农商部中央农事试验场编印.农商部中央农事试验场第三期成绩报告.1916.
    14.农商部总务厅统计科编.中华民国农商部第五次农商统计表[M].上海中华书局,1919.
    15.农报.1934,1(4):87
    16.国民党农林部北平农试场.《伪华北农事试验场农业部分试验成绩摘要》(打印本),1947.
    17.中华民国教育部编.专科以上学校教员名册(第1册).1942.
    18. “满铁”农事试验场要览:熊岳城分场事业成绩.大连版,1923.
    19.丁焕章.甘肃近现代史[M].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
    20.门岿.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21.广州市地方志编辑委员会编.广州市志(卷八蔬菜志)[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6.
    22.山东农学院主编.蔬菜栽培学(上、中卷),蔬菜、果树蔬菜专业用[M].北京:农业出版社,1959.
    23.山东农学院主编.蔬菜栽培学各论(北方本)[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24.王红谊,章楷,王思明.中国近代农业改进史略[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25.王德滋主编.南京大学百年史[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6.王奇生.留学与救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7.中国农业科学院编.中国蔬菜优良品种[M].北京:农业出版社,1959.
    28.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蔬菜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29.中国百科年鉴(1982)[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
    30.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第一册[M].万国学术出版社,1992。
    31.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中国蔬菜品种资源目录第二册[M].气象出版社,1998.
    32.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主编.中国蔬菜品种志(上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33.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主要科技成果汇编(1957-1987)[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6.
    34.中国农业博物馆著.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35.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1984.
    36.中央教育研究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年)[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编.菜篮子工程[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38.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园艺卷1)[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9.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园艺卷2)[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0.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等编.中国植物保护研究进展[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七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42.方新主编.中国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3.方智远.蔬菜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4.毛宗良.蔬菜名汇[M]。沈阳农学院园艺系增订出版,1980.
    45.卢良恕.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展望[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6.兰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兰州市志(第二十七卷蔬菜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
    47.史仲文,胡晓林,徐乃翔等.中国全史第20卷中国民国科技史[M].人民出版社,1994.
    48.白鹤文等.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49.石方.黑龙江区域社会史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50.北京经济学院农业经济系资料室编.农村政策文件选编(2)1958-1977[M].内部资料.
    51.北京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保护地栽培(第2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5.
    52.朱有献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1辑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53.朱有献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2辑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54.安克思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教育政策法规文件全集[M].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
    55.吴存浩.中国农业史[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
    56.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司.中国农业科技工作四十年[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57.农业部科学技术司编.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获奖项目人名录1979-1989[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12
    58.华北农业实验场编著.蔬菜栽培浅说[M].华北农业实验场1944.2
    59.华恕主编.中国农学会66周年纪念刊[M].中国农学会,1985.
    60.刘曰仁.中国农科研究生教育1935-1990[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61.刘志澄主编.中国农业科技之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
    62.刘宜生.中国大白菜[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63.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911[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
    64.李尔华等.中国改革开放20年大事记[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65.李家文.中国白菜的起源、进化、分类和杂交[M].中国大白菜第一届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1980.
    66.李家文.中国的白菜[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67.李树德等.中国蔬菜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68.李竞雄,宋同明编.植物细胞遗传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69.李文海主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文教事业卷)[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70.李曙轩.植物生长刺激剂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M].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6.
    71.李曙轩.落花、落果与落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72.李曙轩.蔬菜栽培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73.李曙轩.蔬菜栽培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74.李曙轩,曹寿椿(主编).现代蔬菜科学丛书.(12本)[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75.李曙轩.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农业生产[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76.李曙轩.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蔬菜生产[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77.沈宗瀚.沈宗瀚自述·中年自述[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
    78.沈毅著.中国清代科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9.何启伟等.山东蔬菜[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80.连兆煌.无土栽培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81.张宪文主编.金陵大学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2.张耀荣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发展史[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3.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5辑)[M].中国学术出版社,1986.
    84.季啸风主编。中国高等学校变迁[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85.居之芬.日本对华北经济的掠夺和统制:华北沦陷区资料选编[M].北京出版社,1995.
    86.罗云.中国重点大学与学科建设[M].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87.周远清主编。20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教学卷下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8.周邦任,费旭.中国近代高等农业教育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89.邹祖申.北京露地蔬菜栽培[M].北京:财经出版社,1958.
    90.邹祖申.北京阳畦蔬菜栽培[M].北京:财经出版社,1956.
    91.沈隽等著.果树蔬菜的种质资源问题[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92.图书目录1897-1949[M].商务印书馆.1981
    93.范巨编著.蔬菜病虫害防治[M]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8.
    94.陆费执.中等园艺学[M].上海中华书局,1926.
    95.胡跃高.20世纪中国农业科学进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96.杨顺江.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97.重庆市图图书馆编.图书书目1937-1945第一辑(初稿)[M].抗战时期出版.
    98.钟祥财.中国农业思想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99.复旦大学校史编写组编.复旦大学志(第一卷1905-1949)[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100.郑彭年著.西风东渐中国改革开放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01.郑观应.盛世危言(初编·卷四)[M].北京:华厦出版社,2002.
    102.《南大百年实录》编辑组编.南大百年实录中央大学史料选(中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3.南京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南京经济史论文选[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0.
    104.唐启宇.中国近百年来农业之进步[M].国民党中央党部印刷所,1933.
    105.浙江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总论[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106.浙江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107.席富群著.艰难的起步——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108.夏永祥等.农民收入、农民负担与结构调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109.秦孝仪主编。革命人物志索引[M].第二十一集.1982.
    110.盛祖嘉.孟德尔学说在孟德尔以后的发展.孟德尔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111.教育部办公厅编.教育文献法令汇编[M].教育部办公厅.1963.
    112.梁家勉.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113.郭令吾,杨德颖.当代中国商业(下册)[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14.郭文韬,曹隆恭.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9.
    115.黄希源.中国近现代农业经济史[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116.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117.蒋名川.北京蔬菜品种及其栽培方法[M].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编委会初版排印本,1950.
    118.蒋名川.怎样增产洋葱[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
    119.蒋名川.西红柿[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
    120.蒋名川.北京市郊区温室蔬菜栽培[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6。
    121.蒋名川.中国的韭菜[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6.
    122.蒋名川.黄瓜[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8.
    123.蒋名川.温室黄瓜[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58.
    124.蒋名川.怎样种大白菜[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3.
    125.蒋名川.大白菜栽培[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126.蒋名川.蔬菜施肥[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127。蒋名川.中国韭菜[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128.蒋先明主编.蔬菜栽培生理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129。惠世如.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高等院校[M].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
    130.韩健平等编著.日伪时期的殖民地科研机构[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131.董恺忱,范楚玉.中国科学技术史(农学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32.满洲事情案内所编.满洲事情(上)[M].新京(长春)版,1935.
    133.熊同和著.蔬菜栽培各论[M].商务印书馆,1935.10
    134。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135.YamaguchM. World Vegetables, AVI Publishing Company, INC.1983.
    136. Salisbury F. B., Ross C. W. Plant Physiology(third edition),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85.
    137。[日本]伊东正等,蔬菜园艺学[M].川岛书店,1989
    138.[本]福羽逸人,杨守敬译.蔬菜栽培学,农学丛书第3集第6册[M]。1904.
    139.[日本]佐佐木太郎.赖昌译.蔬菜教科书[M].上海新学会社,1913。
    140。[日本]高桥久四郎.吴赇译.蔬菜栽培新法[M].蔬菜栽培新法。新学会社,1909.
    141。[日本]实藤秀惠著.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北京三联书店,1983
    142.[日本]清水茂监修.野菜园芸大事典[M].东京:养贤堂发行,1977.
    143。[苏联]N.A.甫拉索夫主编,李家文译.蔬菜栽培学(中等农业学校参考书)[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
    144.[苏联]马尔柯夫.哈耶夫合著,李家文等译.蔬菜栽培学(上、中、下)(中等农业学校参考书)[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56.
    145.[苏联]瓦维洛夫,董玉琛译.主要栽培植物的世界起源中心[M].农业出版社,1982.
    146.丁犁平.“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蔬菜新品种选育研究—Ⅳ甜(辣)椒新品种(系)简介[J].园艺学报1992(2).
    147.马保之.科学与作物生产[J].中华农学会报,1948(186).
    148.毛宗良.秋水仙素在育种上的应用[J].沈阳园艺通讯,1957(12).
    149.毛宗良.沈阳地区豌豆分期播种试验[J].沈阳园艺通讯,1959(4).
    150.毛宗良。苋菜种类的初步研究[J].园艺学报,1962(2).
    151.毛宗良.沈阳农学院蔬菜专刊1958-1960
    152.王立泽.合肥市蔬菜栽培概况调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57.
    153.王业遴,曹幸穗.中国近代园艺教育科技发展述评[J].中国农史,1991(1).
    154.王业遴,曹寿椿.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园艺系简史[J].中国农史1997(4).
    155.王素,徐兆生等.国外蔬菜遗传资源的引进、研究与利用进展[J].园艺学报,1998(3).
    156.尤孝榛。西红柿胡瓜促成栽培之技术谈[J].园艺1937(3).
    157.方智远,刘玉梅,杨丽梅等.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概况[J].园艺学报,2002(S1).
    158.方智远。蔬菜科技任重道远[J].广东农业科学,2006(1).
    159.方智远,祝旅,李树德.我国蔬菜科技五十年的主要成就与今后的任务[J].中国蔬菜,1999(5).
    160.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蔬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况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J].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1979(3).
    161.中国园艺学会举行1962年年会[J].园艺学报,1963(1).
    162.中外农业科技合作交流果实累累[J].世界农业,1984(10).
    163.《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编写组.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事纪要[J].古今农业,1995
    164.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59年总目录
    165.卢良恕,王东阳.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J].科技和产业,2002(4)
    166.龙翰飞,李影屏.国内外采后加工蔬菜概况及趋势[J].长江蔬菜,1993(2).
    167.司权民。番薯(甘薯)黑斑病的防治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56(1)
    168.石元春。现代农业和农业科技[J].中国农村科技,2004(1).
    169.庄孟林。中国高等农业教育之历史沿革[J]冲国农史,1988(2).
    170.衣保中.清末东北农业试验机构的兴办及近代农业技术的引进[J].中国农史,1988(04)
    171。全国园艺座谈会总结[J].园艺新报,1951(3)
    172.刘步洲,陈端生.发展中的中国设施园艺[J].农业工程学报,1988(3).
    173.刘升.漂烫、化学处理和冻结方法对速冻豌豆品质的影响[J].制冷学报,1993(4).
    174.刘彦威.中央农业实验所科研活动记事[J].中国科技史料,1998(1).
    175.刘家峰.基督教与近代农业科技传播——以金陵大学农林科为中心的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0(2)
    176.刘玉梅,方智远.我国甘蓝新品种选育与育种技术研究简述[J].当代蔬菜,2006(10).
    177.《农业周报》1932-1933.
    178.《农业科学通讯》.1950-1957
    179.改良推广江苏省园艺计划[J].农学,1924(1).
    180.任鸿隽.科学与教育[J]。科学通讯中国科学社出版1934(1).
    181.庄晓天.1990年上海市蔬菜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J].上海蔬菜,1990(2).
    182.吕淑珍.“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蔬菜新品种选育研究—Ⅱ黄瓜新品种(系)简介[J].园艺学报1991(03).
    183.朱德蔚,韩振海等.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园艺科技[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4).
    184.《园艺学报》第1.2.3.4.5卷总目录
    185.苏燕.中文蔬菜核心期刊初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90(3).
    186.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N].新中华报,1939—5—30
    187.李先闻.番南瓜与南瓜之杂交及其染色体之研究[J].中央农业实验所研究报告第1卷第5号,1935.
    188.李鸿渐,张谷雄.萝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J].园艺学报,1963(2).
    189.李曙轩.2,4-D对于大白菜脱叶的影响[J].农业学报,1952(1).
    190.李曙轩,郑光今.关于速测韭菜种子发芽率的方法[J].农业科学通讯.1957(12)
    191.李曙轩,李式军.白菜的花芽分化与叶球形成[J].中国农业科学,1964(6).
    192.李曙轩,傅炳通.黄瓜及瓠瓜的性别表现与激素控制[J].植物生理学报,1979(1).
    193.李曙轩.瓠瓜雌雄性别的激素控制[J].科学通报,1981(8).
    194.李曙轩,裘文达.大白菜的腋芽组织培养繁殖种子[J].园艺学报,1983(1).
    195.李树德.“七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蔬菜新品种选育研究—Ⅰ西红柿新品种(系)简介[J].园艺学报1991(02).
    196.李树德.我国蔬菜科技工作的发展与成就[J].中国蔬菜,1989(5)
    197.李经略.我国蔬菜病毒病害研究的新进展[J].病毒学杂志,1991(1).
    198.李远新,葛晓光.蔬菜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蔬菜1999(1).
    199.李庆典,李颖.山东蔬菜科技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3(3).
    200.李轶冰,杨改河.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与运行机制的战略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5(3).
    201.李靖,李焕秀等.蔬菜花药培养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05(6).
    202.李家文.中国的白菜[J].生物学通报,1954(8).
    203.李家文.益都银瓜[J].园艺通报,1957(1).
    204.李家文.白菜的起源和进化问题[J].园艺学报,1962(3-4).
    205.李家文.关于天津青麻叶大白菜品种的发展问题[J].天津农业科学,1974(3).
    206.李家文.从《齐民要术》看古代蔬菜生产的科学遗产.大众日报[N].1961—12—9
    207.吴光远,赵惠英.洋葱杂交优势利用[J].园艺通报,1957(1).
    208.吴觉农,回忆中国农学会[J].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
    209.吴耕民,黄佩文.茭白[J].浙大园艺,1940(2).
    210.吴耕民.莲[J].浙大园艺,1941(2).
    211.吴耕民,赵荣琛.洋葱在贵州栽培法之研究[J].浙大园艺,1943(1).
    212.吴耕民.解放前我国园艺教育、科技事业概略[J].浙江农业科学,1982(5).
    213.沈宗瀚.中国作物育种事业之过去现在及将来[J].农报,1935,25期.
    214.沈隽.中国园艺学会第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J].科学通讯,1956(10).
    215.沈隽.中国园艺学会60年回顾[J].园艺学报,1990(2).
    216.金陵大学园艺系[J].园艺通讯,1947.
    217.邢淑婕.蔬菜速冻工艺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4(01).
    218.陆子豪.施肥对大白菜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园艺通报,1960(4).
    219.邹祖申.大白菜的抗病品种——大矬菜一号[J].园艺通报,1960(1).
    220.邹祖申.北京西瓜新品种[J].农业科技通讯,1974(3).
    221.邹祖申.西瓜新品种[J].农业科技通讯,1983(2).
    222.邹秉文.“中央农业实验所”创立的经过.文史资料选辑第10卷第31辑
    223.国家“七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贮藏保鲜技术果品、蔬菜重大成果简介连载二[J].中国果品研究1991(4)
    224.国家“七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贮藏保鲜技术果品、蔬菜重大成果简介连载三[J].中国果品研究1992(1)
    225.国内高等农校介绍[J].农业周报,1931年第1卷连载.
    226.张新理.伟大祖国的园艺事业[J].园艺新报,1951(2)
    227.张斌.大白菜育种研究现状及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1992(2).
    228.张焕家.“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蔬菜新品种选育研究—Ⅴ白菜新品种(系)简介[J].园艺学报1992(3).
    229.张真和.我国“八五”蔬菜产销特点及“九五”展望[J].中国蔬菜,1996(3).
    230.张真和,李建伟.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2).
    231.张真和,鲁波等.当代中国蔬菜产业的回顾与展望(上、下)[J].长江蔬菜,2005(5、6).
    232.张柏春,张久春,姚芳.苏联技术向中国转移的特点及其影响[J].科学学研究,2004(3).
    233.张红萍,张法瑞.中国设施园艺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农业工程学报,2004(6).
    234.张剑.中国近代农学的发展—科学家集体传记角度的分析[J].中国科技史杂志第2006(1)
    235.陈欣业,吴德玲,蒋兴祥.提高园艺学报质量促进园艺科学发展[J].园艺学报,1991(3).
    236.陈世儒.“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蔬菜新品种选育研究—Ⅲ甘蓝新品种(新组合)简介[J].园艺学报1991(4).
    237.陈殿奎.21世纪初我国蔬菜业发展展望(二)[J].中国蔬菜,2000(2).
    238.罗新书,郑文生.西红柿根外追肥的初步试验[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5.
    239.范怀忠.广州及其附近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毒的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1957(2).
    240.杨瑞云.上海蔬菜市场调查及其对科技工作发展的探讨[J].中国蔬菜,1984(1).
    241.邱馨,赵景色.党在抗日报据地发展衣业科学技术的政策[J].中国农史,1986(2).
    242.林毅夫,沈明高.我国农业科技投入选择的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1991(7).
    243.侯锋.我国黄瓜优良品种选育进展概况[J].长江蔬菜,1991(6).
    244.侯锋,吕淑珍,马行华.我国黄瓜品种选育进展概况[J].天津农林科技1993(3)
    245.侯喜林,曹寿椿.我国蔬菜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及关键技术[J].园艺学进展(第2辑),1998.
    246.侯喜林.从19所高校园艺学科的现状看我校园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农业教育,2003(4)
    247.赵同芳等.用药剂抑制马铃薯、洋葱及大蒜在贮藏期中萌芽的初步实验[J].农业学报,1957(8).
    248.胡昌炽.中国最近园艺界之进步[J].农林新报,1937(1).
    249.胡昌炽.茄科蔬菜分类[J].中国园艺.1964(1-2).
    250.胡昌炽.瓜科蔬菜分类之研究[J].中国园艺,1963(1).
    251.胡先骗.近世中国农业研究机构概况[J].中国科技史料,2004(1).
    252.种菜法连载[N].解放日报,1943—3—2
    253.祝旅,方智远.我国蔬菜科技的新成就[J].中国食物与营养,1999(2).
    254.郑有贵.1978年以来农业技术政策的演变及其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J].中国农史,2000(1).
    255.高仓直.世界无土栽培的现状及今后的展望[J].世界农业展望,1986(6).
    256.高振华.“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西红柿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专题育成的新品种(系)简介[J].园 艺学报1997(01).
    257.唐启宇.中国近百年来农业之进步[J].中央印刷所,1933.
    258.原颂周.中国化学肥料问题[J].农报.1933(2).
    259.梁慧贤.“几种主要蔬菜种子品质的改善”的研究工作预报[J].北京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57(2)
    260.粱启超.农会报序.时务报第23期[N].1897—4—12
    261.徐永艳.我国无土栽培发展的动态研究[J].云南林业科技,2002(3).
    262.殷兆炎.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J].植物杂志,1984(4).
    263.翁伯奇,程惠香,马昌燕.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1999(3).
    264.郝丽珍,王萍等.蕨菜不同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J].内蒙占农业大学学报,2000(3).
    265.旅大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几种主要蔬菜杂交一代优势[J].辽宁农业科学,1960(02)。
    266.曹寿椿.不结球白菜的研究及进展(上)[J].长江蔬菜,1989(02).
    267.曹隆恭.我国化肥施用与研究简史[J].中国农史,1989(04).
    268.章文才.园艺建设[J].中华农学会报1948(188).
    269.黄立叶,辛工.1974-1976年应用赤眼蜂防治秋白菜第二代甘兰夜盗虫试验总结[J].北方园艺,1981(4).
    270.萧春英.获得武汉郊区晚熟大白菜高产量的农业技术[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57(2)
    271.葛钟麟.合肥市蔬菜害虫初步调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58.
    272.穆祥桐.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J].中国农业科技史料,1987(4).
    273.蒋名川.北京黄瓜温室性能的研究[J].农业学报,1957(3).
    274.蒋先明.花椰菜杂种优势的初步研究[J].山东农学院学报,1958(3).
    275.蒋有条.不同播种期和育苗方式与春西红柿早熟丰产的关系[J].浙江农业科学,1963(2)
    276.蒋钟仁等.甜(辣)椒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的历史与展望[J].北京蔬菜1984(3).
    277.蒋兴祥,吴德玲.中国园艺学会举办果树、蔬菜、花卉学术讨论会[J].园艺学报,1987(1).
    278.景士西.白菜种子春化处理对抽薹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57(2)
    279.阎克烈.结球白菜品种引种试验总结[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8.
    280.曾勉,李曙轩.发刊词[J].园艺通报,1957(1).
    281.裘维蕃.中国白菜的一种病毒病害——“孤丁”[J].植物病理学报,1957(1)
    282.裘维蕃.白菜软腐细菌的越冬及传布[J].植物病理学报,1958(1).
    283.“满铁”农事试验场要览[J]。沿革,大连版,1923.
    284.谢大实.成都蔬菜害虫初步名录[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5.
    285.雷惠质.长沙市郊区蔬菜害虫调查初步总结[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7(2).
    286.潘宪生,王培志.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历史演变及特征[J].中国农史,1995(3).
    287.强百发,李新.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农业的贡献[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88.管泽良.我与湖北农学院[J]。湖北文史资料,1985,(15).
    289.熊助功.缩短西红柿早期栽培的苗龄对产量的影响[J].1962
    290.谭其猛.大白菜雄性不育遗传规律的探讨[J].遗传学报,1978.
    291.谭其猛等.大白菜风味品质相关性状及遗传规律研究[J].北方园艺,1987.
    292.谭其猛等.大白菜几种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的轮配分析[J].遗传学报,1980.
    293.谭其猛等.十字花科蔬菜的远缘杂交试验——属间杂交亲和力[J].沈阳农学院学报,1984.
    294.[日]枥内壬五郎.南满洲未来农业[J].蔬菜园艺(大连版),1919.
    295.李振.从科学传播学角度看我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D].长沙:中南大学,2003
    296.叶陈亮.甘蓝的叶球形成与防止先期抽薹的生理研究[D].浙江农业大学,196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