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道用具看茶道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茶道作为起源于中国又形成于日本的一项艺术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人们对茶道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笔者也查阅了各种有关茶道的资料。现存资料中有的全面介绍了茶道,有的则详细介绍了茶道的精神。在查阅资料中笔者发现很多书或论文是从思想方面,文化方面,宗教层面对茶道进行了考察,但从茶道的物质基础—茶道用具的角度对茶道进行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所以,笔者认为这个领域尚有进一步的研究空间。
     茶道用具狭义上是指茶事中用到的道具。包括喝茶用具(茶入、茶碗、茶杓等)、装饰用具、怀石用具(折敷、四碗等)、水屋用具(水桶等)和待合用具(圆座等)五大类。在茶事中活动中,茶道用具是沟通主人与客人之间的精神交流的重要媒介、茶事活动要表达的主人的意图等是通过茶道用具这一重要物质载体才能实现。因此,要了解日本的茶道,舍去茶道用具的研究,便无法真正触及到茶道的实质。同时,日本茶道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体现在茶道用具上便是从“唐物”到“和物”的过程,因此可以说,茶道用具的变化便是茶道的变化。不仅如此,茶道用具的发展,导各个时期的茶人有着重要的关系,考察茶人在茶道具发展中的作用,也是研究日本茶道的必要途径。
     另一方面,日本历史上的茶道,并不是附庸风雅的娱乐之心,也不仅仅是禅茶—味的宗教情怀,而是战国武将统一天下、统治天下的重要的政治工具。而这些,在茶道用具上都有具体体现。
     因此,考察茶道具发展变化的历史,能从另一个视角了解日本茶道的实质。
     本文通过考察茶道具在近世之前的变迁轨迹,分析茶道用具的变化和日本茶道发展过程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揭示日本茶道的实质。
     本论文由以下六部分构成:
     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来源,阐述了国内外茶道研究的成果及本论文的立场。其次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最后,简要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介绍了茶和茶道用具在日本的起源。
     第二章通过对茶事流程的具体分析,阐明了茶道用具在茶道这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章从茶道具的角度分析了镰仓、室町时代茶道的特点,即从“唐物”向“和物”转变趋势,阐明了茶道的变化过程和茶道用具之问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茶道的产生和发展导各时期的茶人的努力密不可分。茶道用具作为客观存在的物质为茶道和茶人之间构架了一座桥粱,因此可以说茶人借助茶道用具实现了对茶道的创作。
     第四章从茶道具的角度分析了安土桃山时代的茶道的特点。在这一时期,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和政治的密切结合。此时,统治者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都热衷于茶道。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茶道特征就是对茶道具的狂热。织田信长通过“名物狩猎”等手段收集了大批茶道具,丰臣秀吉举办各种茶事是为了炫耀自己所持有的茶道具。信长和秀吉热衷茶道与其说是对艺术的追求,不如说是建立政权的需要。他们通过对茶道具的控制实现了其政治野心。
     在这个时期,担任秀吉的茶头的是茶人千利休。在担任秀吉的茶道侍从期间千利休将茶道提高到了艺术的高度。他所创造的茶道具和茶事的礼法很快被人们认可获得了较高的地位。后来被称为“天下第一茶人”。
     只是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猎取的茶道具都是“唐物”,而千利休所推崇的却是他所创的“和物”。正是茶道具的由“唐物”到“和物”的转变,标志着茶道的大成。
     茶道和其他艺术不同,被引入政治领域实现了导权力的结合。虽然有种说法叫“没有束缚的艺术才是自由真实的”,但从日本茶道的发展之路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和政治的结合,茶道才在这个时期实现了大成。
     最后的部分是结论。通过考察茶道用具和茶道间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日本茶道的形成除了受到同时期思想、文化、宗教的影响以外,还和茶道具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茶道用具的变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道的变化过程,忽视了这一点,就无法抓到日本茶道的本质,即:以茶道用具为媒介,来达到和敬清寂的思想境界。
引文
1滕军 [日本茶道文化概论] 东方出版社 1992年11月
    2滕军 [中日茶文化交流史] 人民出版社 2004年9月
    3多田侑史(羅成纯訳) [数寄:日本茶道の世界] 稻乡出版社 1995年10月
    5村井康彦 [茶の文化史] 岩波新书 1984年4月
    6桑田忠觏 [茶道の歴史] 讲谈社学衍文库 2010年7月
    7久松真一 [わびの茶道] 灯影撰书 平成21年4月
    8千宗室 [初步の茶道] 淡交社 昭和40年5月
    9村井康彦 [茶の文化史] 岩波新书 1984年4月 13ぺージ
    10谷端昭夫 [茶道の歴史] 淡交社 2007年3月 28ぺージ
    11同上 36ページ
    12谷端昭夫 『茶道の历史』 淡交社 2007年3月 36ぺージ
    13桑田忠靚 [茶道の歴史] 讲谈社学术文库 2010年7月 56ぺージ
    14桑田忠靚 [茶道の歴史] 讲谈社学术文库 2010年7月 14ぺージ
    16谷端昭夫 [茶道の历史] 淡交社2007年3月 43ぺージ
    17同上45ぺージ
    18谷端昭夫 [茶の汤の文化史] 吉川弘文馆 2005年9月 7ぺージ
    19谷端昭夫 [茶道の历史] 淡交社 2007年3月 52ぺージ
    20谷端昭夫 『茶道の历史』 淡交社 2007年3月 55ぺージ
    21同上58ぺージ
    22谷端昭夫 [茶道の歴史] 淡交社 2007年3月 64ぺージ
    23 同上 65ぺージ
    24谷端昭夫 [茶道の历史] 淡交社 2007年3月 66ぺージ
    25村井康彦 [茶の文化史] 岩波新害 1984年4月 133ぺージ
    26谷端昭夫 [茶道の雁史] 淡交社 2007年3月 75ぺージ
    27熊会功夫 [茶の汤の歴史] 朝日新聞出版 1995年12月 117ぺージ
    28谷端昭夫 [茶道の歴史] 淡交社 2007年3月 77ぺージ
    28谷端昭夫 [茶道の历史] 淡交社 2007年3月 78ぺージ
    32谷端昭夫 [茶の汤の文化史] 吉川弘文馆 2005年9月 11ぺージ
    33谷端昭夫 [茶の汤の文化史] 吉川弘文馆 2005年9月 12ぺージ
    36 谷端昭夫 [茶道の历史] 淡交社 2007年3月 91ぺージ
    38谷端昭夫 [茶道の历史] 淡交社 2007年3月 91ぺージ
    39谷端昭夫 [茶の汤の文化史] 吉川弘文馆 2005年9月 15ぺージ
    40谷端昭夫 [茶道の历史] 淡交社 2007年3月 93ぺージ
    41谷端昭夫 [茶道の歴史] 淡交社 2007年3月 99ぺージ
    43谷端昭夫 [茶の汤の文化史] 吉川弘文馆 2005年9月 23ぺージ
    45谷端昭夫 [茶の汤の文化史] 吉川弘文馆 2005年9月 24ぺージ
    47谷端昭夫 [茶道の历史] 淡交社 2007年3月 103
    48熊会功夫 [茶の汤の历史] 朝日新闻出版 1995年12月 201ぺージ
    50同上
    51同上
    52同上
    16王勇『日本茶道文化』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年3月 39ぺージ
    57谷端昭夫 [茶道の歴史』 淡交社 115ぺージ
    58桑田忠靚 [茶道の历史] 讲谈社学术文库 2010年7月 99ぺージ
    1.村井康彦 [茶の文化史] 岩波新害 1984年4月
    2.久松真一 [わびの茶道] 灯影撰书 平成21年4月
    3.熊会功夫 [茶の汤の歴史]朝日新聞出版1995年12月
    4.谷端昭夫 [茶道の歴史] 淡交社2007年3月
    5.谷端昭夫 [茶の汤の文化史] 吉川弘文馆2005年9月
    7。桑田忠親 [茶道の歴史] 耩谈社学衍文库2010年7月
    8。小华田淳等 [日本史辞典] 昭和561994年12月
    9。井上光真 [日本史] 山川出版社 1990年3月
    10.佐匀木润之介 [日本歴史] 吉川弘文馆2004年2月
    11.腾军 [日本茶道文化概谕] 东方出版社1992年11月
    12.藤军 [中日茶文化交流史] 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
    13.千宗室 [初步の茶道] 淡交社昭和40年5月
    14.千宗室 [茶经导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2年12月
    15.千宗室监修 [日本茶道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16。熊会功夫 [日本茶道史话]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年4月
    17.靳飞 [茶禅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
    18.林瑞萱 [中日韩英四国茶道] 中华书局 2010年10月
    19.多田侑史(罹成纯訳) [数寄:日本茶道の世界] 稻乡出版社 1995年10月
    20.趟方任 [日本茶道逸事]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11月
    21.王勇[日本茶道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3月
    22.鸿宇[说茶之日本茶道]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年10月
    23.王勇[日本茶道文化]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3月
    24.江静吴玲[茶道] 杭州出版社2003年1月
    25.安部直树 [茶道书にみる茶道研究の概税][长崎国隙大学谕业业] 第5卷2005年1月
    27.姜天喜[日本茶道文化精神][理论导刊]2009年1月
    28.李恩赐[日本茶道源流旨话][外语与外语教学]1992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