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基博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钱基博先生是一位国学大师,也是一位富有思想的教育实干家。在44年的一线教学生涯中,他始终坚持以社会、学术、道德和教师为中心,以培养“现代世界之中国公民”为目标,以“人文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国学教育为主要阵地,致力于在现代教育体制下践行古代教育精神,为国家培养了许多“读书的种子”,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用文献、访谈、比较和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现有的资料进行搜寻与耙梳,通过对钱基博个人作品和对其研究现有学术成果的研读,全面阐释钱基博教育思想产生的个人背景和主要来源,力图对钱基博的主要教育实践做一个较全面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剖析其教育思想的价值取向、教育宗旨和目标,探讨其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特征和对当代人文教育的启示。
     全文共分七大部分:
     绪论部分阐明了本文的选题缘由与意义,对钱基博教育思想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较全面的述评,指出了钱基博教育思想研究尚需加强的诸多方面,并表明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介绍了钱基博先生的个人教育背景。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江南地区浓厚的教育氛围,典型的家塾化传统教育以及非典型的新学启蒙。
     第二章分析了钱基博教育思想的主要来源。分为理论来源和现实来源两个部分。其中理论来源包括孔孟思想,清季民初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西学的影响。现实来源包括外部刺激、内在要求和现实前提。
     第三章回顾了钱基博教育思想的主要实践。包括其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光华大学、无锡国专、国立师范学院、华中大学的执教经历。重点介绍了其教学、行政、科研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第四章分析了钱基博教育思想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四个中心”,即以社会为中心,以学术为中心,以道德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并指出这些价值取向的选择直接或间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影响。
     第五章分析了钱基博教育思想的宗旨及其教育目标。文章认为钱基博先生主张的教育宗旨为:以现代人的心理去了解古中华民族的精神,在中华民族古代文化中找出精神的新泉,而产生一种现代化的中国教育,以图整个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其教育目标为造就“现代世界之中国公民”。
     第六章总结了钱基博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特征,指出了钱基博教育思想对当今人文教育的启示。文章认为永不满足的学术追求,是钱基博教育思想与实践的不竭源泉;中国固有的士人精神,是钱基博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真正动力。要想搞好当今的人文教育至少要具备三大“自觉”,即国情自觉、国性自觉、师道自觉。
     本文系统梳理和客观评价钱基博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有助于拓展民国时期教育历史人物的研究,丰富中国教育史的内容;而且对扭转当前人文教育严重缺位的局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Mr. Qian Jibo is not only a master of National studies, but also a thoughtful Educator. In his 44 years of front-line teaching career, he always adhered to the social, academic, moral, and teacher-centered principles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the Chinese citizens of the modern world。" With humanism being the core of education, and the Chinese culture being major arena, Qian was dedicating himself to carrying out the ancient phylosphy and methods of education in the modern context, training for the nation many "seeds of intellectuals", which is a certainly precious cultural legacy to the later generations.
     This dissertation,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applying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s a guide, uses the literature, interviews, comparative and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methods. The dissertation analyses the existing literatures including the works of Qian and hi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ttempting to fully explain the personal background and the main sources of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of Qian's, as well as trying to review the major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Qian, which, in turn, severs as a base to analyze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Qian'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humanities education.
     The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The Introduction sets out the reason and meaning of the topic, having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bout the literature of Qian's educational thought studies, pointing out that the studies of Qian still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in many aspects, and showing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Mr. Qian Jibo'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hich mainl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namely, the rich educational atmosphere in south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the typical family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neodoxy.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main sources of Qian's educational thought. It is divided into theoretical source and real source. The theoretical sources include Confucius and Mencius; capitalist's educational though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the Western learnings. The real sources include external stimulation, internal requirements and the reality premise.
     The third chapter reviews the major educational practice of Qian, including his experiences as a teacher in the Third Jiangsu Provincial Normal School, Guanghua University, Wuxi College, the National Teachers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with a focus on his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other aspects of practice.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values of Qian's educational thought, mainly embodied in the "four centers", that is to say, community-centered, academic-centered, morality-centered, and teacher-centered,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hoices of these values ar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philosoph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fifth Chapter analyzes the purpose and goals of Qian's educational thought. This dissertation contends that Mr. Qian Jibo's purpose of education is:to use modern psychology to understand the spirit of the ancient Chinese, finding a new spring in the spirit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and producing a modern Chinese education, in order to fulfill the entire nation's solidarity and unity. His educational goal is to create "the Chinese citizens of modern world."
     Chapter VI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Qian'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Practice, pointing out its inspiration to the contemporary humanistic education. The thesis contends that an insatiable hunger for academic pursuits provides Qian'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Practice with endless source, and a spirit of typical Chinese scholar in nature is the motivation for Qian'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Practice.Today, to improve humanistic education needs three "selves" at least, namely,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national situation,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national nature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To systematically and objectively evaluate Mr. Qian Jibo's educational thought not only helps expand the research of historical figures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enriching the content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 but also hav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to reverse today's problem of the absence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引文
①参见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编著的《中国教育思想史》,复文出版社,1990年版,第604页。
    ①徐乾学:《澹园集》卷三六《好古》。
    ②黄廷鉴:《第六弦溪诗钞》卷一《冬日杂咏》。
    ③黄叔灿:《籁鸣诗钞》卷三《书怀》。
    ①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55页。
    ②同上。
    ①钱基恩,字子绍,钱福瑛之四子。
    ②钱基厚:《孙庵年谱》,转自傅宏星:《钱基博年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①洪亮吉:《更生斋文甲集》卷二《开沙于氏族谱序》。
    ②《江阴章氏支谱》卷一《太傅公家训》。
    ③钱基博:《先大父述略》,见《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行述》。
    ①钱福炯:《贾谊论戊戌示余儿作》,见《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文征》。
    ②钱基博:《自我检讨书》,《天涯》,2003年第1期。
    ③钱基博:《无锡光复志·自叙篇第六》。
    ①钱基博:《先仲世父述略》,见《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行述第三》。
    ②同上。
    ③钱基厚:《孙庵年谱》“光绪二十五年”。
    ④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将饮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19页。
    ①刘桂秋:《无锡时期的钱基博与钱钟书》,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②钱基博:《自传》,《光华大学半月刊》,1934年第3卷第8期。
    ③钱基博:《自我检讨书》,《天涯》,2003年第1期。
    ④同上
    ①钱基厚:《孙庵年谱》“光绪三十一年”。
    ②见《锡金游庠同人自述汇刊·蔡文森自述》,转自刘桂秋:《无锡时期的钱基博与钱钟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45页。
    ①曹毓英选编:《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47页。
    ②曹毓英选编:《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46页。
    ③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湖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9页。
    ①钱基博:《孔子诞辰演说》,原刊于1923年10月16日《无锡新报·思潮月刊》,转自《大家国学·钱基博》,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4页。
    ①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六》,第66页。
    ②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04页。
    ①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第61页。
    ②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陈学恂编:《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3页。
    ③章太炎:《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见汤志均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中华书局,1977年版,276页。
    ④章太炎:《论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载《革故鼎新的哲理——章太炎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第360页。
    ①参见钱基博:《潜庐读书目录之一——<中山全书>》,原载《光华期刊》,转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先生诞生百周年专辑》(1987年),第107页。钱先生写此文时间尚早,否则以他后来对《毛泽东选集》的评价来看,他很可能会将此书与前三书并列誉为“四大奇书”。
    ①钱基博:《读经问题》,刊于1935年5月10日《教育杂志》第25卷第5期。
    ②钱基博:《今日之国学论》,原刊于1929年1月《国光》第1卷第1期。转自《大家国学·钱基博》,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页。
    ①见胡适:《杜威先生与中国》,原载《觉悟》,1921年第7卷第13期,转自张宝贵编《实用主义之我见——杜威在中国》,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年版,第19页。
    ②见张宝贵编《实用主义之我见——杜威在中国》(附录六),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年版,第218页。
    ③钱基博:《我听杜威博士演讲之讨论》,刊于《无锡县教育会年刊》,1921年版。
    ①《四库全书总目》,卷125,杂家类存目二,《西学凡》条。
    ①南械:《佚丛序》,《政艺通报》,丁末17号,第38张。
    ②见鲁迅致许寿棠,1911年1月2日,《鲁迅全集》(11),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31页。
    ③佚名:《我们工作的目的》,《教育季报》1917年7月,第9卷第3期。
    ④钱基博:《自我检讨书》,《天涯》,2003年第1期。
    ⑤钱基博:《自我检讨书》,《天涯》,2003年第1期。
    ①李喜所:《近代中国的留学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27页。
    ②梁枢主编:《国学访谈光明日报国学专刊精选》,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第20页。
    ①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
    ②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43页。
    ①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见《<申报>创刊五十周年纪念文集》。
    ②吴虞:《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新青年》2卷6号。
    ③吴虞:《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新青年》3卷4号。
    ④鲁迅:《狂人日记》,《新青年》4卷5号。
    ⑤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李大钊选集》,第80页。
    ①《海关十年报告之三(1902——1911)》,徐雪筠等编译:《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海关十年报告译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164页。
    ①梁启超:《新民说》,《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第48页。
    ②贺涛:《题陈少室先生印存》,徐世昌编:《贺先生文集》卷三,民国3年刊本。
    ③贺涛:《复吴辟疆书》,徐世昌编:《贺先生文集》卷三。
    ④金梁:《四朝佚闻》下卷,民国25年铅印本,第25页。
    ⑤佚名:《各省教育汇志·京师》,《东方杂志》第2年1期,1905年2月。
    ⑥《钦定各国政艺通考》,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三),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第10093页。
    ⑦王苗:《清末近代学堂和学生数量》,《史学月刊》1986年第2期。
    ①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六》,第19-20页.
    ②余一:《民族主义论·绪言》,《浙江潮》第1期,1903年2月。
    ③《民族主义之教育》,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一)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405页。
    ①梁启超:《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三,第75-76页。
    ②《论中国之前途及国民应尽之责任》,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一)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466页。
    ③《列强在支那之铁道政策译后》,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一)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379页。
    ④高自立:《中国灭亡之大问题》,《童子世界》第31号,1903年5月。
    ⑤飞生:《国魂篇·国魂之定义》,《浙江潮》第1期,1903年2月。
    ⑥《觉民发刊词》,高旭等编:《觉民月刊整理重排本》,第7-8页。
    ①依据是光绪三十三年宪政编查馆的《逐年筹备事宜清单》谓:至宪政筹备第七年(即所谓光绪四十年,1914年)争取“人民识字义者,须得百分之一”。参见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第66页。
    ②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五》,第21页。
    ③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④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3页。
    ⑤此事,桑兵教授认为时间上尚有可疑,依据是,国学扶轮社的出版活动,可查证的多在1905年以后。
    ⑥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序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5页.
    ①[美]兰比尔·沃拉:《中国:前现代化的阵痛——1800至今的历史回顾》,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85页。
    ②邓实:《国学保存论》,《政艺通报》甲辰3号,第6张。
    ③黄节:《国粹学报序》,《国粹学报》第1年第1期。
    ④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59页。
    ①[意]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81页。
    ②邓实:《国学无用辨》,《国粹学报》第3年5期。
    ③李华兴、吴嘉勋编:《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1页。
    ④梁启超:《续译列国岁计政要叙》,《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59页。
    ⑤邓实:《鸡鸣风雨楼民书·总论》,《政艺通报》甲辰5号,8张。
    ⑥邓实:《国学真论》,《国粹学报》第3年2期。
    ⑦邓实:《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2年第7期。
    ⑧邓实:《国学无用辨》,《国粹学报》,第3年5期。
    ⑨章士钊:《国学讲习会序》(1906年),《章士钊全集》(1),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179页。
    ①邓实:《国学保存会小集叙》,载《国粹学报》第1年第1期。
    ②章太炎:《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汤志均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中华书局,1977年版,272页。
    ③黄侃:《太炎先生行事记》,汤志均编:《章太炎年谱长编》,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95页。
    ④邓实:《国学今论》,《国粹学报》第1年(约1905年)5期。
    ⑤许守微:《论国粹无阻于欧化》,《国粹学报》第1年7期。
    ⑥罗志田:《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8年版,61-91页。
    ⑦南械:《佚丛序》,《政艺通报》丁末17号,38张。
    ⑧佚名:《拟设国粹学堂启》,《国粹学报》第3年第1期。
    ①许之衡:《读<国粹学报>感言》,载《国粹学报》第1年第6期。
    ②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见《最近之五十年》,载《申报》五十年纪念专刊,1922年。
    ③佚名:《孔子老子学说对德国青年之影响》,载《学衡》第54期。
    ①《视察学务总报告》,见琚鑫圭、童富勇、张守智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事业教育师范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871页。
    ②钱基博:《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文科教授进程之说明书》,原刊于民国十一年《无锡县教育会年刊》,转自《经史子集入门——钱基博谈治国学》,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142页。
    ①周谷平、赵卫平编:《孟宪承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7-48页。
    ①殷洪:《钱基博、钱钟书父子的图书馆情缘》,《图书馆杂志》,2008年第12期。
    ②钱基博:《无锡县立图书馆刊刻“锡山先哲丛书”计划书》,1919年。
    ①殷洪:《钱基博、钱钟书父子的图书馆情缘》,《图书馆杂志》,2008年第12期。
    ②殷洪:《钱基博、钱钟书父子的图书馆情缘》,《图书馆杂志》,2008年第12期。
    ③钱基博:《师范集·复杨畦韭县长规划修志办法书》。
    ④钱基博:《师范集·无锡县新志目说明书(附征访事项)》。
    ①钱基博:《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区纪念人物志·自序》。
    ①钱基博:《无锡近代人物志稿·自序》。
    ②同上。
    ①该方案刊登于1933年的《光华年刊》,但是此刊笔者久寻不得,此处的介绍根据的是光华校友、钱基博的得意门生王绍曾教授的回忆。见《钱子泉先生讲学杂忆》,刊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先生诞生百周年专辑》(1987年)。
    ②参见《光华大学半月刊》第五卷第六期,1937年3月16日。
    ③详见《光华大学半月刊》第五卷第一期,1936年10月17日。
    ①详见《光华大学半月刊》第五卷第一期,1936年10月17日。
    ②钱基博:《唐文治先生创设国学专门学校之宗旨》,刊于1946年6月29日《江苏民报》。
    ③节录自王绍曾先生2001年11月21日复刘桂秋老师函,此函由刘桂秋老师提供给笔者。
    ④根据国专章程,学校董事会分为经济、教育二股,教育股另外两名董事为顾倬和钱基厚。
    ⑤钱基博:《自传》,刊于《光华大学半月刊》第3卷第8期。
    ⑥钱基博:《唐文治先生创设国学专门学校之宗旨》,刊于1946年6月29日《江苏民报》。
    ①王绍曾:《钱子泉先生讲学杂忆》,刊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先生诞生百周年专辑》(1987年)。
    ②钱基博:《国立师范学院成立记》,刊于1939年1月14日《国立师范学院季刊》第1期。
    ①《部令嘉奖学业竞试优良院校》,《教育通讯》第4卷,1941年第32、33期合刊。
    ①钱基博:《修正师范学院国文系必修选修科目表草案意见》,载民国二十八年三月《国师季刊》第二期。
    ①钱基博:《依据湘学先辈之治学方法以说明本院之一年级国文教学》,刊于民国三十年一月《国师季刊》第九期。
    ②张舜徽:《学习钱子泉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刊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先生诞生百周年专辑》(1987年)。
    ③郭晋稀:《心丹而颅则雪,容老而意未衰——纪念钱子泉师诞生百周年》,刊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先生诞生百周年专辑》(1987年)。
    ①袁勖:《一代教育家》,刊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先生诞生百周年专辑》(1987年)。
    ②伍大希:《国师硕儒——回忆国师在蓝田》,《文史拾遗》,1992年第1期。
    ③任诚:《训导概况》,《国师季刊》,1939年第1期。
    ①钱基博:《<四书>解题及其读法》,《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36页。
    ②徐运钧、李蹊:《去德滋永,思德滋深——忆先师钱子泉先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诞辰百周年专辑》(1987年),第154页。
    ①崔曙庭:《回忆钱基博给我们讲授中国古代史》,《钱基博学术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1页。
    ②据崔曙廷教授的听课笔记记录,1956年10月23日、12月17日,授课地点为华中师范学院历史博物馆;1957年2月8日、4月25日,授课地点为武汉东湖风景区省博物馆。
    ③参见崔曙庭:《回忆钱基博给我们讲授中国古代史》,载《钱基博学术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1页。
    ①佘斯大:《石声淮治学严谨,循循善诱继承古道,益以新法》,《桂苑师林——投身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6页。
    ①吴忠匡《先师钱子泉先生学行记》,刊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先生诞生百周年专辑》(1987年)。
    ②吴雨苍:《文采传希白,雄风劲射潮——纪念钱子泉老师》,刊于《无锡文史资料》第22辑,1990年6月。
    ①钱基博:《华中师范学院历史博物馆陈列品研究报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先生诞生百周年专辑》(1987年),第109页。
    ②钱基博:《华中师范学院历史博物馆陈列品研究报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先生诞生百周年专辑》(1987年),第112页。
    ①梁启超:《要藉解题及其读法》,清华周刊丛书社,1925年版,第3页。
    ②吴宓著,吴学昭整理注释:《吴宓日记》(第三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10页。
    ③吴宓著,吴学昭整理注释:《吴宓日记》(第三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13页。
    ①钱基博:《自我检讨书》,《天涯》,2003年第1期。
    ①http://www.baidu.com/baidu?tn=you2000_pg&word=价值取向
    ②钱基博:《孔子之“道”与“学”》,刊于1946年8月28日《锡报》。
    ①钱基博:《历史人物的新估价》,刊于1948年8月2日、3日《江苏民报》。
    ②钱基博:《四书解题及其读法》,《大家国学·钱基博》,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63页。
    ③梁漱溟:《中国文化之要义》,《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漱溟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3页。
    ④钱基博:《我之读经教学之旨趣及学程》,刊于1923年1月16日——5月16日《无锡新报·思潮月刊》。
    ①梁启超:《爱国论》,《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第70页。
    ②梁启超:《莅佛教总会欢迎会演说辞》,载《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九》,第32-34页。
    ③钱基博:《教育之新女祸》,刊于1946年6月4日、5日《江苏民报》。
    ①钱基博:《致省教育会及地方法团书》,作于1919年,发表时间不详,后收入《师范集》。
    ②钱基博:《致省教育会书》,作于1919年,发表时间不详,后收入《师范集》。
    ①钱基博:《答诸生论今日之大学》,刊于1948年12月25日《华中通讯》第3卷第4期。
    ②钱基博:《吾人何以自处》,原载《国命旬刊》第二期,转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先生诞生百周年专辑》(1987年),第11页。
    ①钱基博:《孔子圣诞演说》,刊于1923年10月16日《无锡新报·思潮月刊》。
    ②同一上。
    ③钱基博:《略论读书》,刊于《读书通讯》第15期,1940年12月。
    ④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99页。
    ⑤钱基博:《题庞生文后》,转自《钱基博年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0-161页。
    ①孙中山:《民国教育家之任务》,载《总理全集·关于教育文化及宗教者》,近芬书屋,1944年版,第204页。
    ②梁启超:《莅北京大学校欢迎会演说辞》,载《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九》,第38-44页。
    ③蔡元培:《在中国公学开学式演说》,载《民立报》1912年9月6日。
    ④蔡元培:《告北人学生暨全国学生书》,载《北京大学日刊》第421号,1919年7月23日出版。转自《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29-230页。
    ⑤蔡元培:《读书与救国—在杭州之江大学演说词》,载《知难》周刊第2期,1927年3月12日,转自《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13页。
    ⑥蔡元培:《牺牲学业损失与失土相等》,载《中央周报》第185期,1931年12月21日。
    ⑦钱基博:《自传》,《光华大学半月刊》,1934年第3卷第8期。
    ①钱基博:《<尔雅>释补·序》,《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07页。
    ②钱基博:《四书开卷语》,转自《经史子集入门——钱基博谈治国学》,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210页。
    ③钱基博:《何谓学生》,刊于《力行日报》,1944年12月12、13日。
    ④钱基博:《三师学生会常会钱子泉师演说》,刊于1922年11月16日《无锡新报·思潮月刊》。
    ⑤钱基博:《与袁观澜先生商榷新制中小学国语科学程纲要书》,转自《经史子集入门——钱基博谈治国学》,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133页。
    ①钱基博:《国文研究法》,转自《经史子集入门——钱基博谈治国学》,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183页。
    ②钱基博:《国文研究法》,转自《经史子集入门——钱基博谈治国学》,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183页。
    ③这七次浩劫分别发生于:秦始皇三十四年,后汉桓帝延熹九年,晋怀帝永嘉五年,北魏孝庄帝永安元年四月,唐昭宣帝天祐二年,明熹宗天启五年,明末张献忠入蜀时。
    ④钱基博:《历史上焚书坑儒之理论与其实现》,刊于1941年9月15日《国立师范学院季刊》第11期、第12期合刊。
    ⑤钱基博:《历史上焚书坑儒之理论与其实现》,刊于1941年9月15日《国立师范学院季刊》第11期、第12期合刊。
    ①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56页。
    ②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52页。
    ③马秋帆编:《梁漱溟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59页。
    ③钱基博:《<老子·道德经>解题及读法》,转自《大家国学·钱基博》,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68页。
    ⑤梁启超:《论公德》,选自《新民说》第5节,载《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
    ⑥戚谢美、邵祖德编:《陈独秀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页。
    ①梁启超:《东藉月旦》,载《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第88页,
    ②钱基博:《今日之国学论》,刊于1929年1月《国光》第1卷第1期。
    ③《钱基博教授本年授课计划》,原载《华中通讯》1947年9月20日,第二卷第一期。
    ①钱基博:《读经问题》,刊于1935年5月10日《教育杂志》第25卷第5期
    ②(清)左宗棠:《崇藩司保禀遵札填给书院膏火由》,《左文襄公批札》,上海书店,1986年版。
    ③梁启超:《学校读经问题》,载《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三》,第80-81页。
    ④此两信后以《谕儿钟书书札两通》刊于《光华大学半月刊》,第1卷第4期,1932年12月5日出版。
    ①刘世南:《记默存先生与我的书信交往》,转自《钱基博年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7页。
    ②徐运钧、李蹊:《去德滋永,思德滋深——忆先师钱子泉先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诞辰百周年专辑》(1987年),第154页。
    ③钱基博:《怎样做一个光华学生——送毕业同学》,刊于1937年6月3日《光华大学半月刊》第5期第10期。
    ①转引自陈景磐编:《中国近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97页。
    ②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20页。
    ①钱基博:《自传》,《光华大学半月刊》,1934年第3卷第8期。
    ②同上。
    ③同上。
    ①张舜徽:《学习钱子泉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先生诞生百周年专辑》(1987年),第113-114页。
    ②李清怡《向钱基博问学的点滴回忆》,转自傅宏星所著《年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5页。
    ③吴雨苍:《文采传飞白,雄风射劲潮——纪念钱子泉老师》,刊于《无锡文史资料》第22辑,1990年6月。
    ④佘斯大:《石声淮治学严谨,循循善诱继承古道,益以新法》,《桂苑师林——投身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3页。
    ⑤此事钱基博在《自传》中的回忆和后来《自我检讨书》中的回忆有些许出入,《自传》中,先生回忆自己是以“不吸烟”、“不赌博”、“不狎妓”、“不纳妾”四事自约敕,在《自我检讨书》中加上了“不饮酒”项。
    ⑥钱基博:《自传》,《光华大学半月刊》,1934年第3卷第8期。
    ⑦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28页。
    ①徐运钧、李蹊:《去德滋永,思德滋深——忆先师钱子泉先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诞辰百周年专辑》(1987年),第154页。
    ②钱基博:《从读书方法以勘朱陆异同而折中于孔子为大学读者进一解》,刊于1944年7月7日《孔学》第2期。
    ③钱基博:《治学篇》(上),《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4页。
    ④钱基博:《<史记>之分析与综合》,《光华大学半月刊》第4卷第3期。
    ⑤钱基博:《自传》,《光华大学半月刊》,1934年第3卷第8期。
    ⑥钱基博:《从读书方法以勘朱陆异同而折中于孔子为大学读者进一解》,刊于1944年7月7日《孔学》第二期。
    ①张立生:《周振甫先生访谈录》,《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1期。
    ②钱基博:《罪言——教育救国与教育自救》,刊于1926年3月5日《清华周刊》第25卷第2期
    ①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98页。
    ②蔡元培:《劝北大学生尊重教师布告》刊于《北京大学日刊》第912号,1921年12月8日出版。
    ③梁启超:《莅北京大学校欢迎会演说辞》,载《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九》,第38—44页。
    ④梁启超:《论师范》,载《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第35页。
    ⑤钱基博:《“阿弥陀佛”之教育观为潘生进一解》,刊于1923年11月16日《无锡新报·思潮月刊》。
    ①梁启超:《论教育当定宗旨》,载《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第52页。
    ②钱基博:《怎样做一个光华学生——送毕业同学》,刊于1937年6月3日《光华大学半月刊》第5期第10期。
    ③同上。
    ④钱基博:《自我检讨书》,《天涯》,2003年第1期。
    ①钱基博:《我听杜威博士演讲之讨论》,刊于《无锡县教育会年刊》,1921年版。
    ②钱基博:《<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章今诂》,刊于1922年12月16日《无锡新报·思潮月刊》。
    ①钱基博:《我听杜威博士演讲之讨论》,刊于《无锡县教育会年刊》,1921年出版。
    ②转自钱基博:《我听杜威博士演讲之讨论》,刊于《无锡县教育会年刊》,1921年出版。
    ①钱基博:《我听杜威博士演讲之讨论》,刊于《无锡县教育会年刊》,1921年出版。
    ②钱基博:《我听杜威博士演讲之讨论》,刊于《无锡县教育会年刊》,1921年出版。
    ①熊贤君:《现代中国国学教育运动形成原因破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②钱基博:《孟子约纂》,《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41页。
    ①钱基博:《<论语>“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解故——在辅仁中学第二届毕业演说》,刊于1923年7月16日《无锡新报·思潮月刊》。
    ②钱基博:《钱基博演讲》,刊于《学生文艺丛刊》,1927年
    ③钱基博:《<论语>“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解故——在辅仁中学第二届毕业演说》,刊于1923年7月16日《无锡新报·思潮月刊》。
    ①钱基博:《我国古代教育与今日教育之区别》,刊于1933年5月《无锡国专季刊》第1期。
    ②梁启超:《论教育当定宗旨》,载《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第52-61页。
    ③钱基博:《读经问题》,刊于1935年5月10日《教育杂志》第25卷第5期。
    ④钱基博1922年在《无锡严氏私立经正学校廿周纪念录》中提出了“时间共同生活”与“空间共同生活”。
    ①钱基博:《从读书方法以勘朱陆异同而折中于孔子为大学读者进一解》,刊于1944年7月7日《孔学》第二期。
    ②钱基博:《孔学真诠谈》,刊于1923年1月16日《无锡新报·思潮月刊》。
    ③梁启超:《梁启超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的演讲词》,载新会市梁启超研究会编《梁启超研究》第8期,1991年12月。
    ④马秋帆编:《梁漱溟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41页。
    ⑤戚谢美、邵祖德编:《陈独秀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3页。
    ①钱基博:《砭名流诏光华大学毕业诸子》,刊于1928年7月1日、2日《锡报》。
    ②钱基博:《宣言书》,作于1919年,发表时间不详,后收入《师范集》。
    ③钱基博:《自我检讨书》,《天涯》,2003年第1期。
    ①钱基博:《今日之国学论》,刊于1929年1月《国光》第1卷第1期。
    ②钱基博:《我之中国文学的观察》,刊于《国学必读》,中华书局,1924年版。
    ③周谷平、赵卫平编:《孟宪承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7页。
    ①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5页。
    ②梁启超:《论私德·私德之必要》,选自《新民说》第18节,载《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
    ①钱基博:《纪念之意义——本校十一周纪念教务主任钱子泉先生演说》刊于1922年10月16日《无锡新报·思潮月刊》。
    ②钱基博:《国学历代变异的问题》,刊于《南通报·文艺附刊》,1925年2月17日-3月1日。
    ③同上。
    ④同上。
    ①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38页。
    ②谢祥皓、刘申宁辑:《孙子集成》第23卷,齐鲁书社,1993年,第205-210页。
    ③钱基博:《当前大战之孙子说明书》,华中师范大学档案馆,案卷号:238,第207页。
    ①钱基博:《张仲仁先生轶事状》,卞孝宣等编:《辛亥人物碑传集》卷八,团结出版社,1991年版,第404页。
    ②钱基博:《切记体察》,刊于1939年12月21日《国立师范学院旬刊》第3期。
    ③钱基博:《敬告知识青年诸君》,刊于《力行日报》,1944年11月15日。
    ①钱基博:《依据湘学先辈之治学方法以说明本院之一年级国文教学——新生学习指导讲话》,《国师季刊》第九期。
    ①钱基博:《读经问题》,《教育杂志》第25卷第5期。
    ②钱基博:《自我检讨书》,《天涯》,2003年第1期。
    ①钱基博:《自我检讨书》,《天涯》,2003年第1期。。
    ②同上。
    ①傅宏星:《钱基博年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4页。
    ②钱基博:《国立师范学院成立记》,原载《国师季刊》,1939年第1期。转载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纪念钱基博诞生百周年纪念》(专辑),1987年,第106页。
    ③陈独秀:《教育界能不问政治吗?》,戚谢美、邵祖德编:《陈独秀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17页。
    ①陈独秀:《青年们应该怎么做!》,戚谢美、邵祖德编:《陈独秀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30页。
    ①黄白兰:《盲点,中国教育危机报告》,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版,第81页。
    ①载于1925年2月17日《南通报·文艺副刊》,转自《经史子集入门——钱基博谈治国学》,黄山书社,2009年版,第30页。
    ①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二版,第28页。
    ②曹毓英选编:《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02页。
    ③[美]E·希尔斯:《知识分子与权力》,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72年版,第3页。转引自何晓明:《百年忧患——知识分子命运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第4页。
    ①顾忠华:《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角色和影响》,《现代与传统》第9辑,第16页。
    ②章太炎:《常识与教育·章太炎的白话文》,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
    ①曹毓英选编:《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45页。
    1.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钱基博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2.曹毓英选编:《钱基博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3.钱基博:《近百年湖南学风》(含《经学通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4.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5.钱基博:《版本通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6.钱基博:《大家国学·钱基博》,天津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7.钱基博:《经史子集入门——钱基博谈治国学》,黄山书社,2009年。
    8.钱基博:《古籍举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9.钱基博等著:《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10.钱基博:《周易解题及其读法》,广西师范大学山版社,2010年。
    11.钱基博:《经学通志》,岳麓书社,2010年。
    12.钱基博:《国学必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13.钱基博:《韩愈志》,华夏出版社,2010年。
    14.钱基博:《钱基博儒学论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
    1.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年。
    2.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3.王桐荪等编:《唐文治教育文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5年。
    4.陈学恂主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5.杨绛:《将饮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
    6.彭祖年编:《纪念钱基博先生诞辰百周年专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
    7.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五四时期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
    8.张岱年:《文化与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
    9.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
    10.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11.陈崧编:《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增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12.田惠兰等选编:《钱钟书杨绛研究资料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13.陶行知:《陶行知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14.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15.吴学昭:《吴宓与陈寅恪》,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
    16.潘懋元、刘海峰编:《中国近代教育史料汇编.高等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
    17.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18.张文江:《钱钟书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
    19.梁漱溟:《梁漱溟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20.胡适:《胡适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21.中晓云主编:《动荡转型中的民国教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22.张岱年等著:《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23.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
    24.李洪岩著:《智者的心路历程——钱锺书的生平与学术》,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25.陈独秀:《陈独秀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26.范旭仑、李洪岩编:《钱钟书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
    27.[美]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28.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29.何晓明:《百年忧患——知识分子命运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上海东方出版社,1997年。
    30.陈平原:《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31.胡道静:《国学大师论国学》,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
    32.钟叔河编《千百年眼国史·国粹·国民》,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
    33.李洪岩著:《钱锤书与近代学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
    34.[美]邓尔麟著:《钱穆与七房桥世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35.黄白兰:《盲点,中国教育危机报告》,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
    36.吴宓著,吴学昭整理注释:《吴宓日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999年。
    37.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
    38.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
    39.江庆柏:《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40.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41.刘克敌:《陈寅恪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42.牛润珍:《陈垣学术思想评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
    43.孔庆茂:《丹桂堂前——钱钟书家族文化史》,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
    44.高昌海、刘克敌等著:《国民素质与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45.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46.周国林选编:《张舜徽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
    47.肖建彬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48.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3年。
    49.美国《人文》杂志社、三联书店编辑部编:《人文主义:全盘反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50.刘桂秋著:《无锡时期的钱基博与钱锤书》,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4年。
    51.钱穆:《文化与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2.杨绛:《我们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
    53.刘桂秋:《无锡时期的钱基博与钱钟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54.袁刚、孙家祥、任丙强:《杜威在华讲演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55.张岂之主编:《民国学案》,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
    56.汪林茂:《晚清文化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
    57.郑师渠:《思潮与学派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58.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59.《桂苑师林》编委会:《桂苑师林——投身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60.胡显章、曹莉主编:《大学理念与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61.陈平原:《大学何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62.陈来:《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63.郑大华:《民国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64.傅宏星编撰:《钱基博年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65.董方奎、陈夫义主编:《梁启超论教育》,海南出版社,2007年。
    66.苏云峰著:《中国新教育的萌芽与成长(1860—1928)》,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67.王玉德主编:《钱基博学术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68.顾明远著:《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
    69.梁枢主编《国学访谈光明日报国学专刊精选》,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
    70.张源著:《从“人文主义”到“保守主义”——<学衡>中的白璧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
    71.陈思和主编:《实用主义之我见——杜威在中国》,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年。
    72.张舜徽:《张舜徽壮议轩日记》,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
    《教育杂志》、《妇女杂志》、《新无锡》、《南通报》、《无锡新报》、《无锡县教育会年刊》、《清华周刊》、《<甲寅>周刊》、《光华大学期刊》、《光华大学半月刊》、《国立师范学院季刊》、《国立
    师范学院旬刊》、《江苏民报》、《青鹤》、《锡报》、《申报》、《大公报》、《武汉日报》等。
    1.陈涵韬:《钱基博先生二三事》,《无锡史志》,1987年第2期。
    2.吴忠匡:《毕生勤奋读书著述的钱基博教授》,《文献》,1987年第3期。
    3.吴雨苍:《文采传希白,雄风劲射潮——纪念钱子泉老师》,《无锡文史资料》第22辑,1990年6月。
    4.吴忠匡:《吾师钱基博教授传略》,《中国文化》,1991年第4期。
    5.伍大希:《国师硕儒——回忆国师在蓝田》,《文史拾遗》,1992年第1期。
    6.李清怡:《向钱基博先生问学的点滴回忆》,《文史知识》,1992年第3期。
    7.娄章胜、李勤:《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记国学大师、教育家钱基博教授》,《洪山文史》第4辑。
    8.李洪岩:《林纾倾轧钱基博》,《今晚报》,1993年10月28日。
    9.顾育豹:《国学大师钱基博其人其事》,《党建与人才》,1994年第1期。
    10.姜德明:《油印小册——钱基博藏品说明书》,《书屋》,1995年第1期。
    11.姜德明:《油印小册——钱基博藏品说明书》,《书屋》,1995年第1期。
    12.孙伯亮:《钱子泉客串数学先生》,《无锡文史资料》第30辑,1995年6月。
    13.顾毓琇:《回忆埃实学堂兼及无锡两位钱大师》,《清华校友通讯》,1996年7月。
    14.傅道彬:《一副清凉散——读<谕儿锤书札两通>》,《北方论丛》,1999年第3期。
    15.陈宜平:《忆钱钟书和他的父亲钱基博》,《传记文学》(台),1999年第10期。
    16.鲁远军:《从<版本通义>看版本研究思想》,《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1期。
    17.顾一群:《国学大师钱基博》,《无锡文史资料》第44辑,2000年。
    18.群忠:《慷慨赠书图书馆的大学者钱基博》,《图书馆界》,2000年第3期。
    19.曾仲珊:《记钱子泉(基博)在国师教陶诗杜诗》,《文史拾遗》,2000年第4期。
    20.刘桂秋:《钱基博与<无锡风俗志>》,《无锡史志》,2001年第3期。
    21.杨跃:《挑战与回应: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的反思与构建》,《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22.刘桂秋:《徐彦宽与钱基博、钱锤书父子》,《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23.刘桂秋:《关于钱基博、钱钟书父子生平的一组史料之考论》,《江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24.子明:《无私的奉献——钱基博致沈维钧札》,《收藏界》,2002年第5期。
    25.钱建中:《钱基博方志翰墨拾零》,《江苏地方志》,2003年第2期。
    26.周洪宇:《肝胆相照两昆仑——钱基博与钱钟书》,《武汉文史资料》,2003年第3期。
    27.李廷华:《吴宓与钱基博》,《人物》,2003年5月11日。
    28.姚曙光:《树之坊表,立懦廉顽》,《光明日报》,2003年6月10日。
    29.周洪宇:《钱基博与钱钟书——文化两“昆仑”》,《梅州日报》,2003年8月30日。
    30.刘桂秋:《八十多年前的“教改实验”——钱基博在丽则女校的作文教学及其启示》,《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31.周洪宇:《钱基博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武汉文史资料》,2003年第8期。
    32.刘桂秋:《八十多年前的作文训练》,《写作》2003年第10期。
    33.刘谦定:《钱基博与华师》,《长江日报》,2003年11月17日。
    34.刘桂秋:《洋学堂里的中国先生——钱基博在圣约翰大学》,《无锡导刊》2004年第2期。
    35.吴继平、刘中兴:《钱基博:治学育人的楷模》,《光明日报》,2003年7月24日。
    36.陈岸峰:《发愤以抒情——论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台湾《汉学研究》第22卷第1期,2004年6月。
    37.樊洪业:《竺可桢记“至钱锤书家”》,《中华读书报》,2004年9月。
    38.张金福,薛天祥:《我国大学人文教育的反思与重构》,《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第4期。
    39.吴阳熙:《关于加强人文教育的思考》,《社科纵横》,2004年第4期。
    40.钱之俊:《钱基博为人取名及其他》,《书屋》,2004年第12期。
    41.薛中卿、曹樱瑛:《珍贵史料再现无锡“辛亥光复”》,《无锡日报》,2004年12月22日。
    42.刘桂秋:《钱基博致张乃燕、梅光迪的三封信》,《温故》第3期,2005年1月。
    43.任嘉尧:《国学大师钱基博论兵法》,《世纪》,2005年第2期。
    44.香山:《钱基博自成一家之言——<现代中国文学史>七十年后新版有感》,《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3月4日。
    45.刘桂秋:《新发现的钱穆佚文(与子泉宗长书)》,《江南论坛》2005年第4期。
    46.佚名:《叩响国学大师钱基博的房门》,《楚天都市报》,2005年4月8日。
    47.马建强:《国学大师钱基博与小学语文教育》,《小学青年教师》,2005年第5期。
    48.曾赤梅:《在“朴园”怀想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今日湖北》,2005年第5期。
    49.傅宏星:《“道高犹许后生闻”——为编辑出版<钱基博全集>进一言》,《无锡文史资料》第49期,2005年11月出版。
    50.傅宏星:《钱基博先生论著编年目录》,《无锡文史资料》第49期,2005年11月出版。
    51.涂耀威:《钱基博文献学成就三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第l期。
    52.黎华标:《新旧文学之间(四之一)——两部文学史在对垒》,《新亚生活》,第33卷第5期,2006年1月15日。
    53.任民:《从<弟子规>看国学教育的情感向度》,《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54.郭齐勇:《浅谈大学人文教育、国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读书》,2006年第4期。
    55.高松寿:《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学教育》,《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56.周国清:《语文课应承担国学传播与教育的重任》,《湖南教育》,2006年第35期。
    57.蔡耀得:《以国学为载体进行日常生活道德教育探析》,《教育探索》,2006年第6期。
    58.雨辰、乃森、顾黄初:《影响中国20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家——钱基博(1887-1957)》,《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第12期。
    59.范军:《诂经谭史、学贯四部——荐<钱基博年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简报》,2006年第6期。
    60.李迎春:《论国学教育的文化向度》,《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61.伍大福:《钱基博文史教育述论》,《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62.涂耀威:《颇具资料价值的<钱基博年谱>》,《中华读书报》,2007年5月16日。
    63.周远斌:《钱基博与<现代中国文学史>》,《光明日报》,2007年5月17日。
    64.涂耀威:《读<钱基博年谱>》,《书品》,2007年第3辑。
    65.黄明明:《钱基博<无锡风俗志>记载的无锡方言》,《江南论坛》,2007年第3期。
    66.出版人:《一代国学大师钱基博》,《图书馆与阅读》,2007年第4期。
    67.裴毅然:《由钱基博批五十九分想到的》,《杂文选刊》(上半月版),2007年第8期。
    68.王玉德、许刚:《“钱基博与国学”学术研讨会综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69.赵淑梅:《振兴大学国学教育的必要与可能》,《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6期。
    70.陈卫平:《“国学热”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学术界》,2007年第6期。
    71.陈燕红:《浅论国学与教育现代化的若干问题》,《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专刊)。
    72.徐艳芳:《考镜源流、辨章学术——钱基博的目录观》,《图书情报工作》,2007年第9期。
    73.张筱南、程翔章:《钱基博与中国近代文学》,《文学教育》,2007年第9期。
    74.莫晸:《治心之学与技击——读钱基博<技击余闻补>》,《中国教育导刊》,2007年第22期。
    75.姜弘:《综贯百家,洞流索源——重读钱基博先生的<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屋》,2007年第12期。
    76.张筱南、程翔章:《钱基博的<技击余闻补>简论》,《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0期。
    77.子日:《一位死于一九五七年的国学大师——记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开放》(港)总第253期,2008年1月号。
    78.涂耀威:《文学史的权力——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阅读》,《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1 期。
    79.孔春辉:《开诚宏道立教育人——钱基博先生在国师的学与行》,《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1期。
    80.留白:《专家之学,通人之书——评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文景》,2008年1—2期合刊。
    81.王文军:《钱基博的士绅行为》,《太湖》,2008年第2期。
    82.涂耀威:《钱基博经典要籍解题著述发微》,《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年第2期。
    83.范旭仑:《<现代中国文学史>率取近人成说》,《书品》,2008年第3期。
    84.周远斌:《钱基博的文学史建构理论及其实践》,《文学评论》,2008年第3期。
    85.郑春汛:《<版本通义>学术特色浅议》,《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3期。
    86.王殿卿:《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德育》,2008年第5期。
    87.赵淑梅:《大学国学教育的现实解读》,《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第6期。
    88.吴勇前:《“人师”钱基博》,《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8年第9期。
    89.范旭仑:《知兵法而能治军事》 ,《万象》,2008年第10期。
    90.姜晓云:《为现代化的民族教育找出精神的新泉:钱基博先生教育教学思想综述》,《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10期。
    1.成特立:《论当今国学教育的系统化及其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姜晓云:《钱基博和他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对现代文学史一种写作途径的检讨》(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吴湉南:《无锡国专与现代国学教育》(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朱俊瑞的《梁启超国学教育思想研究》(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浙江大学,2006年。
    1.钱基博:《堠山钱氏丹桂堂家谱》,现藏于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2.钱基博:《华中师范学院历史博物馆陈列品研究报告》,现藏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
    3.崔曙庭:《听钱基博讲中国古代史的笔记》,现藏于华中师范大学崔曙庭教授家中。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