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的写作目的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目的在于对银行与信托公司之间理财合作业务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为我国金融监管研究开辟新视角;第二层目的在于通过对易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监管法律制度的研究,找出我国系统性风险存在的根本原因,不应简单照搬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后的监管政策,原因在于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与西方国家存在的问题并非同源,因此,只有结合我国金融机构及金融业务实际情况方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如人云亦云,会陷入抑制我国金融发展的窘局;第三层目的在于对我国银信理财合作融资类业务屡禁不止的状况进行深刻反思,其根本原因在于监管部门之间利益的博弈导致本同为信托法律关系的理财产品却适用不同的监管规定,金融机构之间正是利用制度差异实现监管套利,如果不对理财业务统一立法,监管部门出台再多的监管措施亦只是亡羊补牢,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文从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法律关系构成、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资本监管、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系统性风险监管及银信理财合作业务重点投资领域房地产信托监管四个方面对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监管法律制度进行系统性研究,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以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产生及发展作为研究起点,明确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着深刻的历史及法律渊源,并阐明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未来发展趋势应定位于财富管理市场,并应注重财富的代际传承,银信理财合作业务应从量的飞跃转向质的提高。同时,深度剖析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法律构造,明确银信理财合作保证收益型及保本浮动型业务中客户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应为债权债务关系、银行与信托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为信托法律关系、客户与信托公司之间不存在法律关系;银信理财合作非保本浮动型业务中客户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应为信托法律关系、银行与信托公司之间的关系亦为信托法律关系、客户与银行及信托公司之间亦为信托法律关系,其中银行与信托公司作为共同受托人应对财产管理的结果承担责任。最后,由于政府监管措施的形成过程与比例原则具有同一性,因此,引入公法上的皇冠原则——比例原则作为分析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监管措施的标尺,已便于对监管措施的不足之处提出改善建议。
     第二章以信托业资本监管指标与银行业资本监管指标的比较分析作为研究起点,阐述两者之间的监管经历同一监管、差别监管及趋同监管三个发展阶段,指出净资本监管指标与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具有趋同性,监管部门旨在通过信托公司净资本监管指标确保信托公司的清偿能力。进而,对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资本监管指标进行系统性分析,银监会下发的《关于印发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将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本为单一信托全部视为集合信托计算风险系数,并将银信理财合作融资类业务规定高风险系数,其中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中融资类的贷款业务、受让信贷及票据资产业务的风险系数最高,达到10.5%,凸显监管部门引导信托公司从融资转向投资、从被动管理趋向主动管理的决心。最后,用比例原则对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资本监管实效进行评析,并建议监管部门应关注理财产品的同质性,确立统一的监管标准,减少监管套利;应采用一定标准对名为组合类业务实为贷款类业务加以识别,不给银信理财合作融资类业务规避监管以可乘之机;应强化信贷资产洁净交易的细则,对于规避洁净交易的行为加以识别;应确立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监管目的。
     第三章由于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系中国式影子银行的代表,通过对影子银行内涵、特征、作用的分析,阐明应承认影子银行对丰富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引导金融创新的重要作用,应客观认识影子银行,不应以偏概全,全盘否定。同时,需要注意,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度及开放度不如发达国家,受到监管机构严格监管,信用体系亦不如美国发达,如果用美国高杠杆率、高层次金融创新产品的标准衡量中国的金融体系,那么,中国并没有此等意义上的影子银行,但如果从金融创新、受监管程度及是否有央行贷款保护角度分析,我国亦存在影子银行,其中典型代表即为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由于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建立健全系统性风险监管成为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监管的应有之意,并结合比例原则对我国系统性风险监管措施进行评析,指出系统性风险监管中的功能型监管仅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成形,协调监管形同虚设未发挥实质作用,建议监管部门应将功能型监管落实到具体措施层面,将协调监管落实到具体行动层面,否则,仅为纸上谈兵,无任何实质意义。
     第四章以银信理财合作业务重点投资领域并占信托公司业务规模一半以上的房地产信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房地产信托产生及与经济周期逆向增长的发展现状的分析,表明房地产信托运营中存在很大的政策性风险与市场风险,未来应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方向发展。根据房地产行业具有保障性及商品性的双重属性,正好迎合金融普惠、资本民享的金融发展理念,建议监管部门应确立以引导型监管为主的监管理念。同时,对银信理财合作业务重点投资领域房地产信托高风险系数的资本监管指标及其蕴藏着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双重系统性风险的分析,建议监管部门建立《信托业法》统一理财市场,并加强对投资者风险自担信托理念的教育,改变信托公司刚性兑付的运作模式,确保理财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The purpose of this dissert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The first level isaimed at deep and systematical research on financing cooperation business betweenbanks and trust companies, thus opening a new perspective for our research onfinancing supervision. The second level is aimed at suggesting that regulators find outthe root cause for systematic risk in China through a legal system research on thesupervision of trust-bank financing cooperation business easy to cause financingsystematic risk. We should not simply copy regulatory policies of western countries,especially after outbreak of American subprime crisis. Problems of the financingsystem in our country and those in western countries are not homogenous. Hence,practical and feasible supervision measures can be established in combination with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our financing institutions and business. If just follows others,we will get caught in embarrassment of restraining our financing development. Thelast level is aimed at deep reflection on the situation of our trust-bank financingcooperation margin business banned in China but widely practised. The root cause isthe gambling interactions around the interests among the regulators, which causesdifferent regulatory policies applying to the financing product with the same trustlegal relationship. Financing institutions use the system differences to achieveregulatory arbitrage. If financing business can not be legislated uniformly, it can notmake mends that regulators formulate regulatory measures, but don’t eliminatefundamental problems.
     The paper carries out a systematic study of a legal system research on thesupervision of trust-bank financing cooperation business from the following fouraspects: legal relation structure of trust-bank financing cooperation business, capitalsupervision of trust-bank financing cooperation business, supervision of systematicrisk of trust-bank financing cooperation business, and supervision of real estate trust,namely one of key investment areas of trust-bank financing cooperation business. The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In the first chapter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ust-bank financingcooperation business are introduced as the starting point. Trust-bank financingcooperation business has a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legal origin. It is clarified that thedevelopment trend of trust-bank financing cooperation business in the future shouldbe positioned to wealth management market an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inter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of wealth. Trust-bank financing cooperation businessshould be from quantitative alternation to qualitative alteration. While legal structureof trust-bank financing cooperation business is deeply investigated. In such trust-bankfinancing cooperation business as guaranteed income type and break-even floating type busin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ient and bank should be debtor-creditorrelationship,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nk and trust company should be trustlegal relationship, and there is no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ient and trustcompany. In trust-bank financing cooperation non-break-even floating type business,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lient, bank and trust company should be trust legalrelationship. Where, the bank and trust company as the co-trustees should bearresponsibility with property management.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governmentregulation and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have identity, so the paper introduces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and takes it as the measuring scale of analyzingsupervision effect of trust-bank financing cooperation business, in order to improvethe regulatory measures.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capital supervision index of trust industry and that ofbanking industry a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en stating their three developmentstages, namely the same supervision, different supervision and convergent supervision.The net capital supervision index and supervision index of capital adequacy ratio ofbanking industry have convergence. Regulators ensure that trust companies havesolvency by its net capital supervision index, and then the capital supervision index oftrust-bank financing cooperation business 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In order tocalculate risk factor, the stand-alone trust of trust-bank financing cooperation businessis regarded as the collective trust in the Notice About Printing Items of TrustCompany’s Net Capital Calculation Standard issued by CBRC (China BankingRegulatory Commission). The financing services in the trust-bank financingcooperation business is regarded as having high-risk factor, where load services,accepting credit and paper assets business have maximum risk factor up to10.5%.These show that regulators are determined to lead trust companies to change fromfinancing to investment and from passive management to initiative management.Finally, the actual effect of capital supervision of trust-bank financing cooperationbusiness is appraised by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It is suggested that regulators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homogeneity of financing products, and establish uniformsupervision standard and reduce supervision arbitrage. The unified standards shouldb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loan business called composite business, in order not to givehope to avoid supervision for the financing business. The credit assets clean tradingconditions should be strengthen and the circumvention of clean transactions should beidentified. The supervision purposes of investors’ interest protection should beestablished.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connotation, features and function of Chinese styleshadow bank are analyzed. The shadow ban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oomingfinancing markets, providing diverse financing services for the real economy andleading financing innovation. The shadow bank should be objectively recognized. Itshould not be biased and totally denied. Our financing markets are subjected to strictsupervision by regulators, because they are not so free and open as those of developedcountries and the credit system is not so advanced as America. If evaluating Chinesefinancing system by using American high lever ratio and high level financinginnovation products, there is no such kind of shadow bank in China. But by the view of the financing innovation, degree of being supervised and whether to be protectedby central bank’s loan, there is still shadow bank in China. Where, the trust-bankfinancing cooperation business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 The trust-bank financingcooperation business is easy to initiate systematic risk, so it is necessary that healthysupervision of systematic risk is established in the supervision of trust-bank financingcooperation business. In combination with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supervisionmeasures of Chinese systematic risk are appraised, and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functional supervision in the systematic risk supervision is still in the exploring stageand the coordination of supervision don’t play a substantial role. It is suggested thatregulators should carry out the concrete measures of the functional supervision tolevel and carry out the concrete action of the coordination of supervision to level, orthese are without any real meaning.
     In the final chapter the paper studies the real estate trust, which is the keyinvestment areas of trust-bank financing cooperation business and hold the majorityof business scale of trust company, and analyzes the generation of real estate trust&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converse growth of economical life, which shows that thereare much policy risk and market risk in the operation of real estate trust. Thus, theREITS should be developed in the future. Because real estate industry has dualattributes, namely security character and commodity character. It accords with theconcept of finance development, namely inclusive finance and capital government forthe people, and thus it is advised that regulators should mainly execute guidance stylesupervision. Meanwhi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pital supervision index of the realestate trust possessing high-risk factor and dual systematic risk possessing the realeconomy and financing system. It is suggested that regulators should establish TrustBusiness Law to unify financing market, and strengthening the trust concept ofinvestors’ assumption of risk, and changing the operation mode of trust companiesrigid payment, and thus to ensur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ngmarket.
引文
①【英】D.J.海顿:《信托法》(第4版),周翼、王昊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②杨崇森:《信托与投资》,台北正中书局1983年版,第2页。
    ③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版,第191页。
    ④王苏星、徐光磊、吴兰:《认知改变信托—2010年中国信托业研究报告》,载http://www.ciecworld.com/iwcm/null/null/ns:LHQ6LGY6LGM6MmM5NDgyOTYyYzgyNWMxMDAxMmM4NzZjZWQwODAzMTYscDosYTosbTo=/show.vsml,2012年11月21日。
    ①胡汝银主笔:《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9页。
    ②张忆军:《危机与改变信托业的2012》,载http://www.xintuolicai.com/News_TitleList_Content.aspx? NewsID=111099,2012年6月14日。
    ①翟立宏、杨林枫主著:《信托产品的开发创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前言第1页。
    ①李勇:《信托业监管法律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②胡国亮、俞康泽:《混业经营趋势下的金融协调监管》,载《新疆财经》2007年第5期,第41页。
    ③张忠军:《金融业务混合与监管制度创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5页。
    ①转引自何勤华主编:《西方法学名著精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5页—第156页。
    ②丁利:《作为博弈规则的法律与关于法律的博弈》,载于【美】道格拉斯G拜尔、【美】罗伯特H格特纳、【美】兰德尔C皮克著:《法律的博弈分析》,严旭阳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①转引自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②朱景文:《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③余辉:《英国信托法:起源、发展及其影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序第1页。
    ①张维迎:《经济学家看历史、法律与文化》,载文池主编:《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力量》,新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第175页。
    ②钱弘道:《经济分析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92页。
    ③【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版,中文版译者序言第9页。
    ④蔡立东:《公司自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
    ①分业与混业的选择重点在于风险控制,分业经营能利用外部强制力量切断不同业态金融业务间的风险传递渠道,在整顿金融秩序、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机构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也暴露一些矛盾和问题,如金融机构间互相分割市场,不利于实现货币、资本、保险市场的对接与协调发展,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金融混业虽然能节约成本,但由于其极易导致内部交易,从而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分业还是混业要基于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是否具备整体控制金融业风险转移而导致的系统性流动性风险的水平。
    ②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4》,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17页。
    ①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8》,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版,第144页。
    ②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228页。
    ①信托的存在是因为市场对信托功能的需求决定的,只要市场有信托需求,信托功能就将永恒。但信托功能与信托公司完全是同属信托行业的两个不同的概念。信托公司只是信托功能发挥作用的执行者,而这一执行者是完全可以由不同的机构来完成的。因此,信托功能的永恒并不能代表信托公司的永恒。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5》,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51页—第52页。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在2006年9月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实际上信托公司不等于信托,信托制度和信托法律关系也不是信托公司的专属工具,信托公司只是直接运用信托制度和信托法律关系的金融机构之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首届中国CFP证书颁发仪式上指出,希望完善中国代客理财业务的法律环境,并在《信托法》的基础上统一规范各金融机构的代客理财业务。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
    ②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49页。
    ③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49页—第150页。
    ①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7》,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108页。
    ②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7》,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130页。
    ③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8》,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①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8》,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124页。
    ②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8》,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页。
    ③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1》,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132页—第133页。
    ①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0》,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45页。
    ②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1》,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126页。
    ③巴曙松、陈华良、王超等:《2011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进入“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27页。
    ①巴曙松、陈华良、王超等:《2011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进入“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28页。
    ②巴曙松、陈华良、王超等:《2012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短兵相接中资产管理格局的重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1页—第82页。
    ③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2》,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第20页。
    ①张天民:《失去衡平法的信托——信托观念的扩张与中国〈信托法〉的机遇与挑战》,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第328页。
    ②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0》,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版,第160页。
    ①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0》,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版,第160页—第161页。
    ②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2》,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版,第158页。
    ③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1》,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版,第133页。
    ①张同庆:《信托业务法律实务》,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第202页。
    ①罗志华:《信托在我国金融分业体制下的定位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97页。
    ②罗志华:《信托在我国金融分业体制下的定位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98页。
    ①曲天明:《银信合作理财信托合同的法律效力及其规制》,载《中国证劵期货》2012年第11期,第210页—第211页。
    ①黄玲雨《:安信信托纠纷案:第三人光大银行存悬念》,载http://finance.sina.com.cn/g/20080723/04085121187.shtml,2013年3月9日。
    ③叶俊荣:《行政法案例分析与研究方法》,三民书局2000年版,第36页。转引自蒋红珍:《论比例原则——政府规制工具选择的司法评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4页。
    ①蒋红珍:《论比例原则——政府规制工具选择的司法评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10页。
    ②蒋红珍:《论比例原则——政府规制工具选择的司法评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11页。
    ①蒋红珍:《论比例原则——政府规制工具选择的司法评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47页—第48页。
    ①周小明:《信托制度:法理与实务》,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第33页。
    ①王文宇:《民商法理论与经济分析(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页。
    ②赖源河、王志诚:《现代信托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2页—第33页。
    ③朱小川:《近年银信合作监管政策的变化、效果及挑战》,载《上海金融》2011年第7期,第55页。
    ①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1》,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版,第182页。
    ①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信托研究与年报分析2011》,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第31页。
    ②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2》,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版,第114页。
    ①唐红娟:《影子银行体系:功能、脆弱性与监管改革》,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
    ②唐红娟:《影子银行体系:功能、脆弱性与监管改革》,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第13页。
    ①Tucker, P. Shadow Banking[R]. Financing Markrts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BIS Review,2010,(6).
    ②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办公室课题组:《影子银行问题研究——以浙江为例》,载《浙江金融》2012年第4期,第6页。
    ①唐红娟:《影子银行体系:功能、脆弱性与监管改革》,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第48页。
    ①巴曙松:《“影子银行”部分实现金融改革目标》,载《经济》2012年第1期,第19页。
    ①唐红娟:《影子银行体系:功能、脆弱性与监管改革》,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第153页。
    ②熊俊:《中国信托业发展优化的制度分析》,云南大学,第136页。
    ①巴曙松:《金融危机下的全球金融监管走向及展望》,载《西南金融》2009年第10期,第11页。
    ①巴曙松、朱元倩等:《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版,第157页。
    ②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60页。
    ①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6)》,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55页。
    ②苏健等:《危机中的清醒人——夏斌与中国经济金融政策演变》,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版,第119页。
    ③廖凡:《竞争、冲突与协调——金融混业监管模式的选择》,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5卷第3期,第113页。
    ①朱新蓉主编:《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第483页。
    ②朱小川:《营业信托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以受托人信用为中心》,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94页。
    ③吴晓灵:《中国金融结构及其资源配置效率》,载吴敬琏、樊纲等主编:《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回顾与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465页—第466页。
    ①刘俊海:《现代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
    ②吴敬琏:《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年历程的制度思考》,载吴敬琏、樊纲等主编:《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回顾与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序第24页。
    ③巴曙松:《从产业转型到金融转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6页。
    ①周仲飞:《资本充足率:一个被神化了的银行法制度》,载《法商研究》2009年第3期,第107页。
    ②霍光宇、陈剑:《资本充足率高代表资本充足吗?——基于中国上市银行2007~2011年季度数据分析》,载《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第10期,第65页。
    ①巴曙松、朱元倩等:《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版,第144页。
    ①余晓宜:《信托业和房地产业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一致需求》,载http://finance.sina.com.cn/hyyj/20030902/1046430220.shtml,2012年11月29日。
    ①王晓龙:《从发展视角分析——房地产信托产品的潜在风险和建立风险缓冲机制的必要性》,载自《2011年中国信托业峰会》,第37页。
    ②王巍:《房地产基金:房企迈向金融资本化的“独立宣言”》,载《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2011年7月6日。
    ①易宪容:《论住房市场的内在本质、功能边界与价格走势》,载《江海学刊》2012年第3期,第82页。
    ①易宪容:《论住房市场的内在本质、功能边界与价格走势》,载《江海学刊》2012年第3期,第85页—第86页。
    ①王巍主编:《房地产信托投融资实务及典型案例》,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年版,第37页。
    ①罗旭、程远、田际坦:《房地产投资信托整合中国楼市与股市:政府、投资者和社会如何通过REITs获益》,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01页。
    ②易宪容:《房地产多元化融资:中国之发展》,载《新金融》2006年第6期,第11页。
    ①吴晓灵:《房地产与金融:双赢路径选择》,载《上海证券报》第A09版,2005年12月26日。
    ②吴晓求:《调控政策不可再紧》,载《中国证券报》A04版,2011年9月14日。
    ③谢玉平:《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夹缝中的信托金融制度安排》,载《信托周刊》第84期,2012年5月31日,第5页,http://www.xintuolicai.com/UpFile/20120601113330.pdf.
    ①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0》,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176页—第177页。
    ①翟立宏、杨林枫:《信托产品的开发创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128页。
    [1]周小明.信托制度:法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2]唐红娟.影子银行体系:功能、脆弱性与监管改革[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巴曙松,陈华良,王超等.2012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短兵相接中的资产管理格局的重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2[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5]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1[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6]巴曙松,陈华良,王超等.2011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进入“春秋战国”时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信托研究与年报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8]巴曙松等.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9]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0[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10]高凌云.被误读的信托——信托法原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11]皮天雷.法与金融理论研究及中国的证据[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12]蒋红珍.论比例原则——政府规制工具选择的司法评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13]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8[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14]巴曙松.从产业转型到金融转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5]刘纪鹏.大道无形——公司法人制度探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102009.
    [16]张五常.多难登临录——金融危机与中国前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17]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7[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18]李勇.信托业监管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19]彭插三.信托受托人法律地位比较研究——商业信托的发展及其在大陆法系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0]陈赤.中国信托创新研究——基于信托功能视角的分析[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1]梁慧星.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2]李培林,李强,马戎主编.社会学与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3]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学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4]刘俊海.现代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5]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编.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历史走向未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6]徐孟洲等.金融监管法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27]刘俊海.现代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8]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6[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9]余辉.英国信托法:起源、发展及其影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0]朱小川.营业信托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以受托人信用为中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32]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5[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3]蔡立东.公司自治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4]邓正来.小路上的思与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5]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4[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6]何宝玉.信托法原理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37]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1979-2003[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8]方嘉麟.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9]张天民.失去衡平法的信托——信托观念的扩张与中国《信托法》的机遇与挑战[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40]中野正俊,张军建.信托法[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41]徐孟洲主编.信托法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2]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修订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43]赖源河,王志诚.现代信托法论(增订第三版)[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44]孙正聿.哲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45]周小明.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46]周小明.财产权的革新——信托法论[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47]张淳.信托法原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8][日]能见善久.现代信托法[M].赵廉慧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49][日]三菱日联信托银行编著.信托法务与实务(第五版)[M].张军建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50][韩]李哲松.韩国公司法[M].吴日焕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5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52][英]H.L.A.哈特.法律的概念(第二版)[M].许家馨,李冠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53][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54][美]莱纳克拉克曼,[英]保罗戴维斯等.公司法剖析:比较与功能的视角[M].刘俊海,徐海燕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5][日]中野正俊.信托法[M].张军建译.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56][美]道格拉斯G拜尔,[美]罗伯特H格特纳,[美]兰德尔C皮克.法律的博弈分析[M].严旭阳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57][英]D.J.海顿.信托法(第4版)[M].周翼,王昊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58][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M].蒋兆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59][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60][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61][美]哈威尔·E·杰克逊,小爱德华·L西蒙斯编著.金融监管[M].吴志攀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62][加拿大]柴芬斯.公司法:理论、结构和运作[M].林华伟,魏旻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63][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64][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M].王军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65][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中译本)[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66]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刚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2.
    [67][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68] Tucker, P. Shadow Banking[R]. Financing Markrts and Financial Stability,BIS Review,2010,(6).
    [69] Alastair Hudson, Equity and Trust, Sixth edtion, RefineCatch Ltd.,2010.
    [70] Graham Moffat and Dr Gerry Bean, Trusts Law Text and Material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71] John D.Hawke, Jr. Melanie L. Fein, David F. Freeman Jr.. The Authority ofNational Banks to Invest Trust Assets in Bank–advised Mutual Funds.10Ann.Rev, Banking,2002.
    [72] Philip Pettit: Equity and the Law of Trusts, Buttereworths,8th edition,1993.
    [1]熊俊.中国信托业发展优化的制度分析[D].昆明:云南大学,2010.
    [2]王小雪.中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3]石纬林.信托法律制度的经济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09.
    [4]陈琼.信托监管中的市场约束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
    [5]张立忠.中国信托业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促进作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6]冯守尊.论信托的契约性[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7]徐卫.信托受益人利益保障机制的分析与建构[D].厦门:厦门大学,2007.
    [8]李廷芳.我国信托公司业务定位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9]李晓云.公司向信托的回归[D].成都:西南政法大学,2006.
    [10]常照伦.两岸信托法制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5.
    [11]冯兴俊.私益信托的移植与本土化[D].武汉:武汉大学,2005.
    [12]曾忠生.中国信托机构风险管理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5.
    [13]吴吉芳.中国信托业功能演进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5.
    [14]曹芳.中国信托业制度变迁与业务发展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15]郭辉.中国信托业:理论与实践[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0.
    [16]王新权.中国信托业走向探索[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
    [1]吴敬琏.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年历程的制度思考[A]//吴敬琏,樊纲等主编.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回顾与分析[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曹远征.转轨中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展望[A]//吴敬琏,樊纲等主编.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回顾与分析[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迈克尔斯彭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与新挑战[A]//吴敬琏,樊纲等主编.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回顾与分析[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4]刘鹤.没有画上句号的增长的奇迹[A]//吴敬琏,樊纲等主编.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回顾与分析[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5]吴晓灵.中国金融结构及其资源配置效率[A]//吴敬琏,樊纲等主编.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回顾与分析[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6]高传捷.加强风险管理,实现规范发展[A]//陈宇鹏主编.中国信托[C].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
    [7]丁利.作为博弈规则的法律与关于法律的博弈[A]//[美]道格拉斯G拜尔,[美]罗伯特H格特纳,[美]兰德尔C皮克.法律的博弈分析[M].严旭阳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8]张维迎.经济学家看历史、法律与文化[A]//文池主编.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力量[C].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0.
    [1]曲天明.银信合作理财信托合同的法律效力及其规制[J].中国证劵期货,2012,(11).
    [2]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办公室课题组.影子银行问题研究——以浙江为例[J].浙江金融,2012,(4).
    [3]易宪容.论住房市场的内在本质、功能边界与价格走势[J].江海学刊,2012,(3).
    [4]巴曙松.“影子银行”部分实现金融改革目标[J].经济,2012,(1).
    [5]薛敏.从啄食顺序理论看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J].科技信息,2012,(10).
    [6]霍光宇,陈剑.资本充足率高代表资本充足吗?——基于中国上市银行2007~2011年季度数据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10).
    [7]金华.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制度的副作用[J].武陵学刊,2011,(1).
    [8]朱小川.近年银信合作监管政策的变化、效果及挑战[J].上海金融,2011,(7).
    [9]高汉.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演变与监管发展——从安然事件到次贷危机[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5).
    [10]黄秀华.管理科学与人性的博弈探析——后金融危机下的管理危机思考[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2).
    [11]巴曙松.金融危机下的全球金融监管走向及展望[J].西南金融,2009,(10).
    [12]周仲飞.资本充足率:一个被神化了的银行法制度[J].法商研究,2009,(3).
    [13]廖凡.竞争、冲突与协调——金融混业监管模式的选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5,(3).
    [14]胡国亮,俞康泽,混业经营趋势下的金融协调监管[J].新疆财经,2007,(5).
    [15]易宪容.重构住房保障体系势在必行[J].人民论坛,2006,(16).
    [16]易宪容.房地产多元化融资:中国之发展[J].新金融,2006,(6).
    [17]谢兰培,李江波.从啄食顺序理论看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J].经济论坛,2004,(23).
    [18]林毅夫.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J].战略管理.2003,(1).
    [19]李青原,包玉泽.再造上市公司融资体制——“啄食”顺序理论启示[J].对外经贸财会,2000,(8).
    [20]夏甄陶.人:关系、活动、发展[J].新华文摘,1998,(1).
    [21]刘晓英.立体的实践和立体的人[J].新华文摘,1998,(2).
    [22]江平.现代企业的核心是资本企业[J].中国法学,1997,(6).
    [23]刘爱民,郭新春,李智.信托投资公司与银行“脱钩”难的成因与对策[J].农村金融研究,1995,(7).
    [24] Melanie B. Leslie, Trusting Trustees: Fiduciary Duties and the Limits ofDefaults Rules, Georgetown Law Journal, November,2005.
    [25] R Vos,“Migration of Trusts and Change of Proper Law”,(2001)7(5) Trustsand Trustees24.
    [26] David Hayt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a Segregated “TrustFund” in Civil Jurisdiction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arativePrivate Law, June1999.
    [27] A Duckworth,“Attacking International Trusts–the Problem of ‘Blowing Hotand Cold’”,[1996] Private Client Business97.
    [28] John H. Langbein, The Contractadan Basis of the Law of Trusts, The YaleLaw Journal, Vol.105,(1995) pp.625-652.
    [29] John H Langbein, The Contractrian Basis of the Law of Trusts, Yale LawJournal, December,1995.E.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1]吴晓求.调控政策不可再紧[N].中国证券报,2011-9-14(A04).
    [2]王巍.房地产基金:房企迈向金融资本化的“独立宣言”[N].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2011-7-6.
    [3]吴晓灵.房地产与金融:双赢路径选择[N].上海证券报,2005-12-26(A09).
    [4]巴曙松.金融监管应尊重创新能力[N].中国证券报,2003-10-14.
    [1]黄玲雨.安信信托纠纷案:第三人光大银行存悬念[EB/OL].[2013-3-9].http://finance.sina.com.cn/g/20080723/04085121187.shtml.
    [2]叶德丰,何啸.房地产信托产品发展历程[EB/OL].[2012-11-29].http://www.yicai.com/news/2012/04/1616175.html.
    [3]余晓宜.信托业和房地产业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一致需求
    [EB/OL].[2012-11-29].http://finance.sina.com.cn/hyyj/20030902/1046430220.shtml.
    [4]“影子银行”谱系[EB/OL].[2012-11-27].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09/13/c_122024818.htm.
    [5]周小明.“泛资产管理时代”的挑战与机遇—2012年3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EB/OL].[2012-11-25].http://www.xtxh.net/xhdt/13006.html.
    [6]王苏星,徐光磊,吴兰.认知改变信托—2010年中国信托业研究报告
    [EB/OL].[2012-11-21].http://www.ciecworld.com/iwcm/null/null/ns:LHQ6LGY6LGM6MmM5NDgyOTYyYzgyNWMxMDAxMmM4NzZjZWQwODAzMTYscDosYTosbTo=/show.vsml.
    [7]金立新.银信合作引领大信托时代[EB/OL].[2012-11-21].http://finance.sina.com.cn/g/20070409/11023483994.shtml.
    [8]金立新.利用信托引导地下金融阳光化[EB/OL].[2012-6-15].http://www.xintuolicai.com/News_TitleList_Content.aspx?NewsID=110166.
    [9]张忆军.危机与改变信托业的2012[EB/OL].[2012-6-14].http://www.xintuolicai.com/News_TitleList_Content.aspx?NewsID=111099.
    [10]谢玉平.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夹缝中的信托金融制度安排[EB/OL].
    [2012-5-31].http://www.xintuolicai.com/UpFile/20120601113330.pdf.11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