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经济学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稀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研究稀土资源问题的专家学者大多是从微观经济个体或宏观管理政策方面着手,注重分析价格、生产量及出口量等经济变量。运用经济学研究方法,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值论的角度寻找解决稀土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则不多见,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在评述国内外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建了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值论,重新界定自然资源价值体现的关系、价值决定和价值构成,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值构成模型,并结合该模型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值补偿问题。
     通过中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指出资源浪费、污染严重、产能过剩、低价竞销和技术创新不足是中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宏观管理政策和微观个体的市场结构两个角度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博弈论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中国国内稀土市场竞争性的卖方市场结构与国际寡占型的买方市场结构的不对称性是中国稀土资源不能合理开发利用的根本原因,国家宏观管理政策和制度约束的缺陷是中国稀土资源不能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方面。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和企业各自发挥职能的手段和途径截然不同,双方的作用又都必不可少,二者有效的衔接和无缝的镶嵌是中国稀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环节。根据中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应以优化国家宏观管理政策为主,市场淘汰机制为辅的模式来推动国内稀土市场结构的演进。国家宏观管理政策的主要手段是以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值论为指导的资源税改革。资源税的改革就是要通过资源税参与资源价格的形成过程,使资源价格能充分全面地反映资源的全部成本,从而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运用改进的完全竞争模型分析了资源税改革对中国国内稀土市场结构的影响;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效应三方面说明了寡占型市场结构的效率,用改进的斯威齐模型论证了寡占型市场结构的技术创新能力。中国稀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实现机制主要是通过以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价值论为指导的资源税改革来推进中国国内稀土市场结构由竞争性向寡占型演进。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are earth resources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t present, the study of rare earth resources of scholars from the micro-economic individual or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policies, pains in the analysis of prices, production and exports and other economic variables. Using economic method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value of finding solutions of rare earth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is rare, far from forming a clear and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This paper, after reviewing the theory of value based on natural resources, combined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Marx's labor value theory to establish the valu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redefining the relationship reflected by the value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value decisions and valu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model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value constitute, discusses the natural resource value compensation ques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hina's rare earth resources analysis, pointed out that the waste of resources, pollution, excess capacity, low prices and lack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i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are earth resources, and using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game theory from the macro-management policies and micro-market 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se issues, raised the domestic rare earth market competitive seller's market structure in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oligopolies asymmetry in the structure of a buyer's market is the basic reasons that rare earth resources can not be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he national macro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of the defec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rare earth resources being not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he functions of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each play different means and ways, the role of the two sides are both essential, both effective convergence and seamless mosaic is the key to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are earth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rare earth resources utilization, should be to optimize the national macro-management policy-based, supplemented by the market elimination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evolution of the domestic rare earth market structure. Primary means of macro-management policies is the resource tax reform. The resource tax reform is to participate in the formation of resource prices, the price of resources to fully and comprehensively reflect the full costs of resources, thus facilitating the sustainable use of resources. Using the improved perfect competition model analysis the resource tax reform on the influence of China rare earth market structure; from economies of scale、scope economies and learning effects show the efficiency of oligopoly market structure, an improved Sweezy model to prove the Oligopoly market structur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inally, China's rare earth resources rational exploit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is mainly the resources tax reforms to promote domestic rare earth market structure evolution of oligopolies.
引文
①姜文来:《现代可持续发展资源价值观体系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年第3期。
    ②黎永亮:《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能源资源价值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第3页。
    ①黎永亮:《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能源资源价值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第4页。
    ①该综述部分内容援引自连阿兰:《资源性商品的国际市场结构与市场势力—以中国稀土为例》,浙江大学,2008年,第15-16页。
    
    ①黎永亮:《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能源资源价值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第6页。
    ②约翰·穆勒著《政治经济学原理》上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490页。
    ①A.M.Freeman, The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Values: Theory and Methods, Resources For Future 3nd Edition,1993, pp.46-52.
    ②C.R.Sunstein. Cost-Benefit Analysis and the Environment, Ethics, 2005, 115(2), pp.351-386.
    ③B.Hansjurgens,Economic valuation through cost-benefit analysis-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Toxicology.2004,2053,pp.241-253.
    ①晏智杰:《自然资源价值刍议》,《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2期。
    ①吴新民,潘根兴《自然资源价值的形成与评价方法浅议》,《经济地理》2003年第3期。
    ②李万亨,田入金:《初论矿产资源资产评估》,《地球科学一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③胡昌暖:《资源价格研究》,中国物价出版社,1993年,第233-245页。
    ④张宝光:《论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问题》,《资源科学》1995年第3期。
    ⑤张庆普,胡运权:《生态环境资源价值的研究》,《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1期。
    ⑥黄贤金:《自然资源二元价值论及其稀缺价格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年第4期。
    ⑦陶树人:《矿产资源价值与价格》,《中国矿业》2000年第5期。
    ⑧杨艳琳:《自然资源价值论一一劳动价值论角度的解释及其意义》,《经济评论》2002年第1期。
    ⑨冷秀华,张光文:《构建资源价格体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价格月刊》1997年第10期。
    ⑩李源:《从劳动价值、虚拟价值到自然力价值一一关于资源、环境和生态价值含义的理论探讨》,《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11谢钮敏,魏晓平,付兴方:《自然资源价值的深入研究》,《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1年第2期。12维塞尔:《自然价值》,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44页。
    ①额尔敦扎布,日娜:《自然资源价值辨析》,《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7期。
    ②杨艳琳:《自然资源价值论一一劳动价值论角度的解释及其意义》,《经济评论》2002年第1期。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57页。
    ④晏智杰:《自然资源价值刍议》,《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2期。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34页。
    ⑥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52页。
    ⑦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158页。
    ①杨艳琳:《自然资源价值论一一劳动价值论角度的解释及其意义》,《经济评论》2002年第1期。
    ②蕾切尔·卡逊著,吕瑞兰,李长生译:《寂静的春天》,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③丹尼斯·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④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52页。
    ⑤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24-25页
    ①黎永亮:《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能源资源价值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第20页。
    ①黎永亮:《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能源资源价值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第22页。
    ①援引自黎永亮:《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能源资源价值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第47-50页。
    ②厉以宁,涯尔福特:《资源核算与价格政策工作组工作报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文件汇编,中国环境出版社,1995年,第36-67页。
    ①H.Hotelling, 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 Journal of Pollution. 1934(39),p.137-175.
    ②P.Dasguputa, Natural resources in an age of sustainability. Handbook of Natural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Amsterdam,1993(13),p.266-289.
    ③R.Repetto,W.Magrath,M.Wells,etc. Wasting Assets: Natural Resource in the National Income Accounts.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1989,p.268-313.
    
    ①安晓明:《自然资源价值及其补偿问题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4,第70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3页。
    
    ①安晓明:《自然资源价值及其补偿问题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4,第71页。
    ②安晓明:《自然资源价值及其补偿问题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4,第71页。
    
    ①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77页。
    ②陈岱孙:《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年,第962页。
    ①潘尼欧托, T.:《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检验和政策含》,《准备就业策略分支》,日内瓦:就业与发展部国际劳工办公室,1992年。
     ①资料来源:《世界稀土资源及分布》,《四川稀土》2008年第2期。
    ①王武平:《我国稀土产业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第6页。
    
    ①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页。
    ②刘志彪:《产业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74页。
    
    ①孙泽生,蒋帅都:《中国稀土出口市场势力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4期。
    ②褚淑贞:《从博弈论看价格竞争及对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①连阿兰:《资源性商品的国际市场结构与市场势力—以中国稀土为例》,浙江大学,2008年,第52页。
     ①郭之园:《我国资源税问题研究及改革构想》,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第14-16页。
    
    ①胡伟清:《双刃资源税》,《商界》,2006年第2期。
    ②主要思想来自于郭之园:《我国资源税问题研究及改革构想》,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①Michael A. Mewling, The Ecological Tax Reform in Germany, Tax Notes International, 21August, 2000.p89
    
    ①主要思想来源于危怀安:《经济性垄断的效应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②玛乔里,谢泼德,特纳:《琼·罗宾逊与两个剑桥之争》,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8页。
    ①平狄克,鲁兵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78-179页。
    ②魏成龙:《中国企业规模分析》,《南开经济研究》,1998年,第4期,第35页。
    ③Haldi John, and David Whitcomb, Economies of Scale in Industrial Plant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7,p.373-385.
    ④S·Solomon, Small Business U.S.A, New York, 1996,P.240.
    ①Baumol, William J., John C. Panzar and Robert D.Willig, 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 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2,p.18.
    ②小艾弗雷德·D·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2页。
    
    ①谢佩德:《市场势力与经济福利导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21页。
    ②戚聿东:《中国现代垄断经济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1-102页。
    
    ①平狄克,鲁兵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83-185页。
    ②平狄克,鲁兵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86页。
    
    ①刘涤源,陈恕祥和徐长生:《垄断价格机理研究》,中国物价出版社,1995年,第113页。
    ②E·赫尔普曼:《经济增长的秘密》,王世华、吴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页。
    
    
    ①兰星,李永平:《韩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特征及其借鉴》,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3期。
    ②朱钟棣:《创新是推动寡头之间合理竞争的重要机制》,《改革与发展》2007年第4期。
    ①孙泽生,蒋帅都:《中国稀土出口市场势力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4期。
    [1]白暴力:《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思路的探索》,《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期。
    [2]陈钰:《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建议》,《湖南有色金属》2007年第3期。
    [3]陈基湘、姜学民:《浅析自然资源利用中的代际外部性问题》,《生态经济》1999年第2期。
    [4]崔臣:《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稀土信息》2004年第10期。
    [5]大野健一:《从江户到平成:解密日本经济发展之路》,臧馨,臧新远译,中信出版社,2006年。
    [6]杜传忠:《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与经济效率——兼论中国市场结构调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7]冯平:《重建价值哲学》,《哲学研究》2002年第5期。
    [8]冯晓棠:《市场结构理论演进的初步探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9]傅军胜:《全国劳动价值论研究会综述》,《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
    [10]高峰:《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垄断与竞争》,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
    [11]高培勇:《税收的宏观视野——关于当前若干重大税收问题的分析》,《税务研究》2002年第2期。
    [12]霍尔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杨通进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13]胡代光:《评当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年。
    [14]计金标:《略论我国资源税的定位及其在税制改革中的地位》,《税务研究》2007年第11期。
    [15]蒋选,杨万东,杨天宇:《产业经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16]刘永福:《价值哲学的新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17]李敏,刘秋:《对自然资源生产外部性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资源税改革》,《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第2期。
    [18]李炜光:《资源保护从资源税调整开始》,《新理财》2007年,第9期。
    [19]李翔:《稀土“欧佩克”涉嫌操纵价格?》,《经济月刊》2004年,第3期。
    [20]李德顺:《价值新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
    [21]李松龄:《劳动价值论:市场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22]李志强,冀丽俊:《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兼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安排》,《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10期。
    [23]刘骏民、李宝伟:《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比较——兼论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
    [24]刘余九:《中国稀土生产、市场需求和价格发展趋势》,《稀土信息》2002年,第2期。
    [25]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26]厉伟:《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经济》2001年第1期。
    [27]廖作鸿,李晓昭,张黎丽:《从博弈论看中国稀土价格战明》,《科技和产业》2005年,第12期。
    [28]林河成:《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及对策》,《中国有色冶金》2004年,第2期。
    [29]梁本凡:《绿色税费与中国》,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30]罗尔:《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31]鲁传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32]陆宁、甘家武:《资源税改革的难点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06年第6期。
    [33]兰德尔:《资源经济学:从经济角度对自然资源的环境政策的探讨》,商务印书馆,1989年。
    [34]陆建新:《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35]赵新宇:《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吉林大学,2006年。
    [36]马传栋:《论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价值及其实现问题》,《生态经济》1995年第1期。
    [37]马西莫·莫塔:《竞争政策——理论与实践》,沈国华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年。
    [38]马志政:《哲学价值论纲要》,杭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
    [39]迈克尔·D·温斯顿:《反垄断经济学前沿》,张嫚,吴绪亮,章爱民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
    [40]米克:《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1]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42]钱伯海:《关于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理论思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43]乔治·J·斯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44]芮明杰:《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45]斯蒂芬·马丁:《高级产业经济学》,史东辉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46]史旭:《论我国资源税的发展状况和改革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年。
    [47]苏晓云:《2007年稀土行业展望与思考》,《稀土信息》2007年,第4期。
    [48]苏文清:《中国稀土产业概览》,《中国稀土产业概览》编委会,2004年。
    [49]苏文清:《努力使我国稀土产业竞争力优势变为强势》,《稀土信息》2004年第10期。
    [50]苏文清:《中国稀土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稀土》2004第5期。
    [51]Thomas Andersson等:《环境与贸易——生态、经济、体制和政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52]王广成:《中国资源税费理论与实践》,《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53]王玉樑:《价值哲学新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54]王玉樑、岩崎允胤:《价值与发展——中日价值哲学新论续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55]王伟光:《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演化:从A-U、PLC到SCP》,《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56]吴小丁:《反垄断与经济发展》,商务印书馆,2006年。
    [57]吴延兵:《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创新:一个文献综述》,《经济研究》2007年第5期。
    [58]卫兴华:《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问题》,《经济学动态》2000年第12期。
    [59]谢地,乔梁:《为垄断正名与反垄断》,《经济研究》1997第9期。
    [60]徐国兴:《市场进入壁垒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
    [61]杨人卫:《我国资源税费制度现状及其完善措施》,《环境经济杂志》2005年第5期。
    [62]庾莉萍:《实现从稀土资源大国大产业强国的跨越》,《中国金属通报》2007年,第5期。
    [63]张平:《世界稀土市场现状分析及中国的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10期。
    [64]张丽华:《2008年国内稀土市场回眸与展望》,《稀土信息》2009年第3期。
    [65]赵新宇:《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吉林大学,2006年。
    [66]植草益:《产业组织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67]朱沁夫、江延球:《论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自然资源价值问题》,《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8期。
    [68]Ahn, N.S., Niemeyer, V. Modeling market power in Korea’s emerging power market. Energy Policy, 2007,35(2).
    [69]Amrkinson, Ciles et al. Measu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acroeconomics and the Enviroment, Lyme, NH:E, Elgar,1997.
    [70]Arrow,Kenneth J.,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August,1962.
    [71]Atkinson and Stiglitz,.J.E.,A New View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Economic Journal,LXXIX,1969.
    [72]Bain, J.S., Barriers to New Compet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6.
    [73]Bain, J.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John Wi1ey & Sons, Ine.Press, 1968.
    [74]Barbier, E.B., Economics and ecology:new frontier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apman & Hall, London,1993.
    [75]Chung Yi Tse, The Distribution of Demand, Market Structure and Investment in Technolog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1.
    [76]Cohen,W.,M.,and P.,Lecinthal, Innovation and Learning:The Two Faces of R&D. Economic Journal, 99, 1989.
    [77]F.Pryor, New Trends in U.S.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8,2001.
    [78]Hall,Robert E.,Blanchard,Oliver J.,and Hubbard,R.G., Market Structure and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 Brookings Paper on Economic Activity, 1986, (2).
    [79]Jan Szargut and Wojciech Stanek. Influence of the pro-ecological tax on the market prices of fuels and electricity, Energy, In Press,Corrected Proof,Available online 20 August 2007.
    [80]Krugman,paul,R., Increasing Return,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87,1979.
    [81]Pearce,D.et al.,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 environment,Harvester Wheatsheaf,New York,1990.
    [82]Romer,R.,M.,and Elhanan Helpman, Market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Inereasing Return,Imperfect Competition,and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MIT Press, 1985.
    [83]Roskill Information Services Ltd,The Economies of Rare Earth and Yttrium,11th edition,2001.
    [84]Thomas Aronsson. Green taxes and uncertain timing of technological change,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Volume 23,Issue 1,January 20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