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熟练型教师的专业提升与自我超越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高质量的教育,当然也就更需要高质量的教师。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一名教师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一名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在教学上有特长的熟练教师。而后的教师专业发展则出现了或发展、或停滞、或倒退的不确定性。但由于他们的能力己经获得认可,工作也有一定成绩,因此一度不被研究者所关注和重视。其实熟练型教师作为年轻教师的榜样,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其他教师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现在的教师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年轻教师的“成熟化”,不少中青年骨干教师正迅速成长起来。研究熟练型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也就显得极为迫切,熟练教师能否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提高,是教师队伍质量能否获得大幅度提升的重要标志。本文力图通过探寻熟练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和动力,为熟练教师提供在学校具体环境中实现专业发展的现实构想和可行机制。
     本文将“熟练型教师”定义那些具备娴熟的教学技能、对教育教学方法有一定的感悟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有自发追求专业发展的意向,但缺乏对教育教学经验进行理论提升,专业理想较为模糊,教育教学的敏锐性、灵活性尚待进一步提高的教师。通过对广西大学附中熟练型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访谈和个案剖析,分析归纳熟练性教师的内涵、特点及局限性,提出缺乏专业发展的自主性、职业压力过重、安于现状的自我放弃、缺乏自信的畏缩保守等是困扰熟练型教师专业提升的主要问题。继而对影响熟练型教师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进行深入的剖析,提出三项解决措施:一是树立自主发展的理念。终生学习是达成教师自我发展的先决条件,透过终生学习的实施,培养终生学习的素养,从而协助教师的自我发展;二是营造人本管理氛围。完善学校管理机制,确保熟练型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氛围,激发熟练型教师的工作热情。不仅只为教师提供外部的各种刺激,而更应该为教师创造展现自我的舞台,给予教师成功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三是构建一体化的熟练型教师培养模式化。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实施专业引领、开展教学反思等全方位、多层次、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加快熟练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化。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and a growing reed of the talents, the education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teachers. In real education, through continuous effort, a teacher becomes mature, skillful with firm foundation and teaching specify. But since their ability has been approved and they have achievement out work, the researchers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them .In fact, the skillful teacher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other teachers by every move because they are the role models of the young teachers. Nowadays, the teaching theories and methods, rapid growth matures the young teachers. Many middle-aged and young teachers are growing up quickly, It's very urgent to have a study on the specialty redevelopment of the skillful teacher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killful teachers is a significant sign of the growth quality of the teaching group. In education progress, we need not only peaty of qualified teachers, but also creative,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master hands. The redevelopment of the skillful teachers is a necessity. This article tries to find a way out by searching for the needs and motivations of the specialty growth of the skillful teachers.
     This article defined the skillful teachers as those with certain teaching experience but without systematic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survey and interview of the specialty development of the skillful teachers in the middle school attached to Guangxi University,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featur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skillful teachers and suggested four main problems that hinder the redevelopment of the skillful teachers, which are lacking of independent on their specialty growth, having too much professional stress, giving up to take things as they are and flinching out of diffidence. Then, it goes on to make a deep analysis of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of this issue and put forward three solutions. Firstly, establish a concept of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The precondition of a teacher’s self development is the life-long study. This will assist the teacher’s to develop; secondly, inspire the skillful teacher’s needs and motivations for development. The school should provide a stage for the teacher’s to create and show. It should also provide a chance for the teacher’s to fulfill success and self-value; thirdly, develop the school culture. A good academic culture and reasonable school management will do well to the specialty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s.We should build a platform for the teacher’s to develop. The schools combine the teaching Clemens and the individual needs based on its own needs to develop. And it should help the skillful teacher’s specialty development by all means.
引文
①S 拉塞克, G 维迪努. 从现在到 2000 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96.
    ②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教育家成长丛书》前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发行,2006
    ③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教育家成长丛书》前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发行,2006
    
    ①张维仪. 教师教育—— 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透视[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② Kata L.Developmental stages of preschool teachers.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72,73(1):50~54.
    
    ①申继亮、王凯荣、 李琼. 教师职业及其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 年第 3 期。
    ②张维仪. 教师教育—— 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透视[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①邵宝祥、 王金保.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上)[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②连榕、孟迎芳、廖美玲. 专家-熟手-新手型教师在教学策略与成就目标、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3(1)
    ③申继亮、王凯荣、 李琼. 教师职业及其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 年第 3 期。
    
    ① 张维仪. 教师教育—— 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透视[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②申继亮、王凯荣、 李琼. 教师职业及其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 年第 3 期。
    ③邵宝祥、 王金保.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上)[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①刘良华. 教师成长[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第一版
    ②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99
    ③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9(6):39-40
    ①郑海枝.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的知识结构[J].湖南教育.2003(20):12
    ②朱宁波.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72
    ③叶澜, 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6
    ④关于专家型教师的概念尚无定论,国内外不同学者持有不同观点。这里采用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心理学家Sternberg(1997)提出专家型教师观点。
    
    ①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6
    ②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北京:广角镜出版有限公司,1991:122-123
    ③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3-54
    
    ①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2
    ②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1
    ③林崇德 ,申继亮 ,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 ] . 中国教育学刊 ,1996 ,(6) :17 —18.
     ①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7
    
    ①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8
    ②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9-240
    ①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② 关于专家型教师的概念尚无定论,国内外不同学者持有不同观点。这里采用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心理学家Sternberg(1997)提出专家型教师观点。
    ③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④ “高原期”是借用技能学习心理学的概念,用来表达在练习曲线中出现的一个暂时停止增长的时期,在此之前的练习效果显著,在此时期后,练习仍然能改进技能。现在许多人才研究领域也沿用这个概念,表示人才成长过程中一段相对平寂、止步不前的时期,能否突破这种高原,是人才成长的又一关键因素。
    ②吴存国.企业职业管理和雇员. 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
    
    ① 毛伟宾. 教师职业发展与教师教育[J ] .中国成人教育 .2003(7)81
    ② 杜彬彬.现代企业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J ] .兰州学刊, 2003(3)73
     ① 吴惠青.论教师个体的生存方式[J ]. 教育研究,2003(6)44
     ① 摘篇自 2001 年 3 月 2 日《中国教育报》
     ① K yriacou C.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an Internartional Review. Educational Review J.2000:29.
     ① 秦梦群.教育行政学[M ] 理论部分. 台北. 台湾五南出版社. 1999.
    ①马萨诸塞工科大学的哲学教授唐纳德·舍恩(Donald.Schon)在 1983 年著的《反思性实践家——— 专家是如何思考》中提出的教师角色,这种教师角色是以现代主义的“技术理性” 作为基础,以对“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作为教育实践的终极目的。
    ② Tschannen-Moran M ,Woofolk A E (et al). Teacher′s-Ef ficacy:Capturing an Elsive Construct[J ].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0,(17):783-805.
    ③ Tschannen-Moran M ,Woofolk A E (et al). Teacher′s-Ef ficacy: Capturing an Elsive Construct[J ].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0,(17):783-805.
     ① 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 5 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69.
     ①①孙惠利,我国教师自主专业发展问题探究[J ],陕西师范大学,2002 年
     ①杨小徽、李家成主编.“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专理论文 ·案例集 (上)-学校管理、班级建设[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年 5 月第 1 版,第 55 页.
    1.[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苏]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 杜殿坤, 等, 译.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3.[美]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4. [美] 唐纳德·舍恩(Donald.Schon).反思性实践家——专家是如何思考[M]. 1983年
    5.[美]马斯洛,等.人的潜能与价值[M].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
    6. [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 姜文闵,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7.[美]卢瑟·S·利德基. 美国特性探索[M]. 龙冶芳,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8. 郑燕祥.教育的功能与效能[M].北京:广角镜出版有限公司,1991
    9. 拉尔夫·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 施良方,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10. S 拉塞克, G 维迪努. 从现在到2000 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96.
    11. 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 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2.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3. 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罗进德等译.世界教育报告1998: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15. 邵宝祥、 王金保.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上)[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6. 叶澜. 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17. 钟启泉,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8. 张维仪. 教师教育—— 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透视[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19. [加]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0. 陈桂生.到中小学去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1. 傅道春主编.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2. 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5-250
    23. 教育部司范司.更新研修观念 变革研修模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4.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5. 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主编,高文,徐斌艳,程可拉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
    26.钟启泉,崔永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7. 刘捷.专业化:挑战 21 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8. 朱宁波.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29. (日)左藤学.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0. 徐碧美.《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1. 朱小蔓、笪佐领主编.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2.陈向明.在行动中学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3.陈时见.课程与教师发展:多元文化的检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34.范恩源主编.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35.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
    36. 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7.顾明远,檀传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8.丁钢.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 5、6、7 辑[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9. 杨小徽、李家成主编.“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专题论文 、案例集 (上)-学校管理、班级建设[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年
    40. Sylvia M.Roberts 著,赵丽译.学习型学校的专业发展[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1. 黄甫全编.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研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教育家成长丛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3.王枬等著.智慧型教师的诞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4. 赵卫.教师职业威信及社会地位问题的教育学考察[J].教育研究,1994,(10)
    45. 葛志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J].中国教育学刊,1994,(2)
    46. 顾明远.时代·期望·教育和教师[J].教育研究,1994,(3)
    47. 王长纯.简论当代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1996,(6)
    48. 叶澜.一个真实的假问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2)
    49. 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资料,1999,(6)
    5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年 5 月 27 日)
    51. 杨秀玉:教师发展阶段论综述 [J],外国教育研究,1999 年第 6 期
    52. 宁虹,刘秀江.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教育研究,2000,(7)
    53. 丁钢.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研究,2001,(2)
    54. 王长纯.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重新发现,教育研究,2001,(11)
    55. 林沛生.关于促进青年教师职业成熟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3(1)
    56. 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 ,1996 (6)
    57. 周建平.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与思考.中小学教师研修,2001,(8)
    58. 杨秀清.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探微[J].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8)
    59. 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2001 年.教基[2001]17
    60.郑金洲,林存华.认识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61.田爱丽.中英美三国教师“校本”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小学教师研修,2001,(8)
    62.杨秀治,校本研修:当代西方师资研修的新模式[J].山东教育科研,2002,(2)
    63. 毛伟宾.教师职业发展与教师教育[J] .中国成人教育 .2003(7)
    64. 杜彬彬.现代企业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J] .兰州学刊, 2003(3)
    65. 吴惠青.论教师个体的生存方式[J]. 教育研究,2003(6)
    66.郑海枝.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的知识结构[J].湖南教育,2003,(20)
    67.顾泠沅,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J].课程教材教法,2003(1)
    68. 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5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9. 李小红等.教师反思何以可能一以学校组织文化为视角[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 年
    70.靳建设.构建“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7)
    71. 连榕、孟迎芳、廖美玲.专家-熟手-新手型教师在教学策略与成就目标、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3(1)
    72. 李军.走向完善的校本教师培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3)
    73. 申继亮、王凯荣、 李琼. 教师职业及其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 年第 3 期。
    74.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J].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75.殷 宇.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相关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3)
    76.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校本研修研究”研究报告[J].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校本研修研究” 课题组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77.叶彩娟.转变研修观念变革研修模式在新课改校本研修中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J].黑龙江教育,2004,(5)
    78.顾泠沅,王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J].上 海教育科研,2004,(2)
    79.顾泠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4,(1)
    80.郑和.基于优秀教师特点的自主成长模式[J],发展教育研究,2005年,(2)
    81.张爱红.在职研修中不利于教师发展的因素分析[J].教育探索,2005,(2)
    8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 号)
    83.顾泠沅.继往开来的校本研修[J].现代教学,2005,(2)
    84.顾泠沅,杨玉东.校本研修的有效平台[N].中国教育报,2005,6(17)
    85.于淑云.论现代教师的反思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存关联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86.韩冬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问题与趋向[J].辽宁教育研究,2005,(3)
    87.贵阳市云岩区教师进修学校.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J].贵阳教育,2005,(18)
    88.张爱红.在职培训中不利于教师发展的因素分析[J].教育探索,2005,(2)
    89. 施 进 军 . 教 师 职 业 生 涯 管 理 与 计 划 的 调 查 研 究[J].[EB/OL].http://www.fwxs.net/
    90.张乐、陶志琼.国内外教师校本研修比较研究及评析[J].内蒙古师大大学学报,2006 年(6)
    91.周永善.建立校本研修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青海教育,2006,(3)
    92.何荣宗,李大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几点启示[J].龙岩学院学报,2006(1)
    93. 徐云娴. 中学骨干教师的职业发展——对 S 校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94. 孙菊萍. 追求教师生命的真实成长——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及发展机制的样本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95. 盛佩. 促进教师专业阶段化发展——来自上海师大附中英语教师的案例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96. 王峰. 从教学新手到优秀教师——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6
    97. 魏晨明. 名师成长论——名师成长的模式、机制和规律研究[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7
    98.王鉴,栾小芳.关于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99.裴跃进.教师教育智慧内涵构成初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8)
    100. .Arieh Lewy.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M]. Pergamon Press, 1991.
    101.L.Valli.Relflecte Teacher Education:Cases and ctitiques,State Univercity of New York Press,1992,P100
    102.McComack,A,Gore,J.Thomas,K Early Career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Abingdon: Mar 2006.Vol 34,
    103.RDV Scotter.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Social Perspective[M]. New York: Macmillan,1979.
    104.Kata L.Developmental stages of preschool teachers.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1972,73(1):50~54.
    105.Berliner D C.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ise in pedagogy.American Asscoition of college for Teache Education.New or Lsans,1988(17).
    106.Huberman M & Grounauer M & Marti J.The lives of teachers.London.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3.56~62.
    107. K yriacou C.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an Internartional Review. Educational Review J.200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