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土木工学背景下的近代建筑教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代建筑教育作为近代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清末以来,在西方国家和日本的影响下,近代中国建筑经历了学科的再构成,近代建筑教育也由传统的师徒传授制向现代的院校教育体系转化,在此过程中,土木工学对建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拓展学术研究视野,跳出单纯建筑教育研究的窠臼,以更开放的视角对近代中国建筑教育研究势在必行。
     论文通过对近代中国土木工学学科的再构成与土木工学教育发展的分析,论证了土木工学教育对癸卯学制创立和近代院校制度诞生的作用,明确了土木工学教育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中的地位。论文从土木工学对建筑学作用的角度出发,结合近代西方国家和日本建筑教育模式的影响考察近代中国建筑教育,通过在观念、技术、制度、教育、专业组织等层面的分析,论证了我国近代建筑教育起源与土木工学教育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分析了注重技术和工程、以培养职业建筑师为目标的建筑教育模式的优缺点,并揭示了这种教育模式背后蕴含的历史合理性。并以此为据,对我国当代学院派教育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技术性思维缺失进行分析,提出了当代建筑教育发展应当在多元化、开放性的教学中回归建筑的本质。
     论文以原始史料的收集整理为基础,从建筑学与土木工学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采用“以史为纲,论从史出”的史论结合方法,考察京津冀地区近代建筑教育的实践历程,梳理注重技术和工程的建筑教育模式形成的脉络,发掘历史现象背后的丰富内涵,总结对当代建筑教育的启示。
Moder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rchitecturesystem, plays a key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architecture. Since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e hadexperienc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affected by western countries. Meanwhile,moder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changed from traditional master and apprentice tomodern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civil engineering had a great effect onarchitecture. So it is imperative that we enlarge our eyesight and make a research onarchitecture with more open perspective.
     By analyzing reconstruction of modern Chinese civi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andits education, the thesis expounds the effects of civil engineering education onGuiMao school system and modern college system, and then confirms its status inmodern college education.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effect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patterns in western countries on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From theperspective of concept, technology, institution,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organization, the thesis demonstrates the intrinsic positive connection betweenChinese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nd civil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thesis examines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ducation pattern that attaches greatimportance to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and aims to foster professional architects.On this basis, the thesis points out the historical reasonability beyond the phenomenaand also criticizes the lack of technological consideration in present academiceducation pattern. The thesis proposes that present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shouldreturn to the essence of architecture during diversified and open education course.
     By collecting and studying historically original data, the thesis examines thepractice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Jing-Jin-Ji district from the perspectiveof interaction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The thesis cards andanalyses the produce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pattern focused on technology andengineering. On this basis, the thesis explores rich contents beyond historyphenomena and then summarizes its lessons to present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引文
2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1-38
    3单踊,西方学院派建筑教育述评,建筑师,2003(3):92-103
    3周琦,庄凯强,季秋,中国近代建筑师和建筑思想研究刍议,建筑师,2008(8):104
    1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2西南交通大学校史编辑室,西南交通大学(唐山交通大学)校史(第一卷),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3中华民国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开明书店,1934
    1吴惠龄,李壑,北京高等教育史料第一集(近现代部分),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2萧超然等,北京大学校史(1898-1949)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3李中华,1917-1937年北京国立专门美术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05
    4阎玉田,踞柝津之阳——天津工商大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清华大学校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1
    6徐苏斌,近代中国建筑学的诞生,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53
    1陈立夫,三十年来中国之工程教育,高等教育季刊,1942,(1)4
    2赖德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5
    1王杰,祝士明,学府典章——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初创之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44-46
    2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编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3
    3童寯,建筑科技沿革,童寯文集(第二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80
    1黄遐,晚清寓华西洋建筑师述录,汪坦,张复合,第五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64-179
    1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10
    2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19
    1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30
    2王杰,祝士明,学府典章—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初创之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803即物理学
    1胡栋朝,字振廷,广东番禹人,陆耀廷,字佩萸,广东高要人,两人均为中国近代著名土木工程专家,曾参与过川汉铁路等处建设。
    2王杰,祝士明,学府典章——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初创之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45
    3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37
    4史贵全,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9
    1梁启超,学校总论,饮冰室合集文集(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32:277
    2梁启超,变法通议学校总论,饮冰室合集(第一册),上海:中华书局,1936:15-21
    1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348
    2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371
    1赖德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9
    2王李今,从山西大学堂到山西大学(1902-1937)——探寻中国近代大学教育创立和发展的轨迹,[博士学位论文],太原:山西大学,2002
    3萧超然等,北京大学校史(1898-1949)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26
    1严复,论实业教育(在上海商部高等实业学校演讲),东方杂志,1906(7)
    2严复,论实业教育(在上海商部高等实业学校演讲),东方杂志,1906(7)
    3中华民国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开明书店,1934:丙篇,教育概况,373
    4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290
    5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491
    6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463
    1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455
    1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471
    2申报,1896年11月20日
    1杨秉德,蔡萌,建筑师对中国建筑民族形式的探索历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5
    2徐苏斌,近代中国建筑学的诞生,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65
    1杨东平,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48-49
    1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663
    1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662
    1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严复(1853-1921),字又陵,附件侯官人。早年求学于福州船政学堂,后被派往英国留学,毕业于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回国后,在天津水师学堂任教。
    2萧超然等,北京大学校史(1898-1949)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42
    3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818
    1吴惠龄,李壑,北京高等教育史料第一集(近现代部分),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305
    2北平大学区教育旬刊,1929(8)
    3北平大学区教育旬刊,1929(6)
    4中华民国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开明书店,1934:丙篇,教育概况,42
    1张瑛绪,建筑新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10
    2葛尚宣,建筑图案,上海:崇文书局,1924
    1河北工商月报,1928(5):29
    2四川省政府公报,1937(141):17
    3赖德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2
    4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8
    1徐苏斌,近代中国建筑学的诞生,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53
    1单踊,西方学院派建筑教育述评,建筑师,2003(3):92-103
    2童寯,建筑教育史,童寯文集(第二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13
    3单踊,西方学院派建筑教育史研究(连载),设计教育研究(三),2005(10):117
    1童寯,建筑教育史,童寯文集(第二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12
    2单踊,西方学院派建筑教育史研究(连载),设计教育研究(三),2005(10):123
    1王贵祥,建筑学专业早期中国留美生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教育,建筑史第19辑,2003:220
    1单踊,西方学院派建筑教育史研究(连载),设计教育研究(四),2006(2):124
    2徐苏斌,中国建筑教育的原点:清末京师大学堂与明治期的日本——中日建筑文化关系史之研究,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11
    1蔡志昶,评“学院派”在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新建筑,2010(4):73
    1(美)阿瑟艾夫兰,西方艺术教育史(刑莉,常宁生译),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0
    2(德)鲍里斯弗里德瓦尔德,包豪斯(宋昆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3(英)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大师和学生们(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编译),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
    1A History of th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Program at Penn State,Penn State Press,2010:2
    2单踊,西方学院派建筑教育史研究(连载),设计教育研究(三),2005(10):119
    3童寯,建筑教育史,童寯文集(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28
    4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是两所不同的大学。
    5A History of th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Program at Penn State,Penn State Press,2010:3
    1李允鉌,华夏意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28
    2徐苏斌,近代中国建筑学的诞生,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30
    1李海清,中国建筑现代转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51
    2葛尚宣,建筑图案,上海:崇文书局,1924
    1王国维,静安文集续编(第五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82:41
    2鲁迅,拟播布美术意见书,鲁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40
    3吕澄,西洋建筑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原书写于1921年,见序言部分。
    4丰子恺,西洋建筑史,上海:开明书店,1928
    5丰子恺,西洋建筑讲话,上海:开明书店,1935:78
    6丰子恺,玻璃建筑,现代,1933,2(5)
    7萧石君,西洋美术史纲要,上海:中华书局,1933;原书写于1926年,见序言部分。
    1刘既漂(1900-?),广东兴宁人,1918年赴法留学,先后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和巴黎大学建筑系毕业,1927年回国,1928年在西湖艺术院设计西湖博览会建筑,1929年与林风眠、林文铮等组织了“艺术运动社”,先后在杭州国立艺术院(1928),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1932)担任教师。
    2刘既漂,西湖博览会与美术建筑,东方杂志,1929(10):87-88
    3刘既漂,美术建筑与工程,旅行杂志,1929(4):3-5
    4刘开渠,美术建筑——介绍刘既漂先生,贡献,1928(6):12-16
    1徐苏斌,中国建筑教育的原点:清末京师大学堂与明治期的日本——中日建筑文化关系史之研究,张复合主编,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11
    2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61
    3王焕琛,中国留学教育史料,台北:国立编译馆,1980
    4赖德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35
    1赖德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6
    2北平特别市公私建筑取缔规则(1929年3月21日颁布),北京档案史料,北京:北京市档案馆,2002(3):58
    3北平特别市公私建筑取缔规则(1929年3月21日颁布),北京档案史料,北京:北京市档案馆,2002(3):58
    4河北工商月报,1928(5):29
    1郭文亮,认知与机制:中西“建筑”体系之比较,建筑学报(台),2009(70):77-103
    2申报,来函照登,1935年2月12日
    3范文照,中国建筑师学会缘起,中国建筑,1932,1(1)
    1赖德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44
    2赖德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35
    3赖德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5
    4常怀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春秋录,载于杨永生,建筑百家回忆录续编,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163-167
    5该校前身是苏省铁路学堂,后改称江苏省立第二工业学校,1923年11月改称公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见徐苏斌,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起始和苏州工专建筑科,南方建筑,1994(3)
    6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863
    1详见徐苏斌,近代中国建筑学的诞生,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120
    1(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于1946年改为北洋大学北平部建筑工程系,后于1947年改为北京大学建筑工程系。
    1中华民国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开明书店,1934:丙篇,16-39
    2许小青,北伐前后北京的国立大学合并风潮(1925-1929),中山大学学报,2010(1):77-88
    3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写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236-240
    1李中华,1917-1937年北京国立专门美术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60
    2北平,《京报》,1930年4月6日,“北平大学昨开校务会议,艺术学院尊令停止招生逐年结束”。
    1徐苏斌,近代中国建筑学的诞生,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173
    1李中华,1917-1937年北京国立专门美术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57
    2北平各大学的状况,北京:新晨报出版部,1929:51
    3李中华,1917-1937年北京国立专门美术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128
    1赖德霖,近代哲匠录——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149
    2李白羽,我国近代建筑教育先驱——华南圭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0:7-11
    3李白羽,我国近代建筑教育先驱——华南圭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0:14
    1徐苏斌,近代中国建筑学的诞生,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187
    2李白羽,我国近代建筑教育先驱——华南圭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0:15
    1中华民国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开明书店,1934
    1阎玉田,踞柝津之阳——天津工商大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工商大学1930班毕业纪念册
    2天津工商大学招考简章(1929-1930)
    3同上
    4附录1,天津工商学院工科毕业生名录(1928-1936)
    5杨东平,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1私立天津工商学院一览,1935:120
    2暴安良,工商的新发展,工商学生,1937,1(4):3
    1私立天津工商学院一览,1935:122
    1阎玉田,踞柝津之阳——天津工商大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88
    2赵春婷,阎子亨与中国工程司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0:10
    1温玉清,中国近代建筑教育背景下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的历史研究(1937-1952),[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2:65
    2天津工商大学1930班毕业纪念册
    1茅以升,茅以升文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
    2茅以升,工程教育之研究,南洋大学卅周年纪念征文集,1926:三十二
    3天津工商学院院务报告书,1935:3
    1工商大学季刊,1927(1):13
    1天津工商学院院务报告书,1935:4
    1阎玉田,踞柝津之阳——天津工商大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01
    1天津工商大学课程表附简章(民国十五、十六年度)
    1私立天津工商学院一览,1935:80
    1暴安良,工商的新发展,工商学生,1937,1(4):3
    1沙敏,家庭百年档案:一个华裔家族三代人的中华情,北京档案,2007:8-10
    1李白羽,我国近代建筑教育先驱——华南圭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0:103-104
    2李白羽,我国近代建筑教育先驱——华南圭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0:33
    3华南圭,工商学院之过去与未来,工商学生,1937,1(4):1
    1天津工商学院1940班毕业纪念册
    2童寯,外国建筑教育,童寯文集(第二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20
    1Esquisse,法语,原意为“草图,画稿,素描,速写”,在这里是指“快速建筑设计”
    1陈炎仲,杜内嘎尼(TONY GARNIER)建筑设计图集短评,工商学志,1936,8(2):39-40
    1陈炎仲,摩天楼,工商学志,1935,7(2):99-102
    2陈炎仲,摩天楼,工商学志,1935,7(2):99-102
    2赵春婷,阎子亨与中国工程司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0:45
    3陈炎仲,建筑学概论,工商学志(特刊),天津:天津工商学院,1934:4
    1陈炎仲,建筑学概论,工商学志(特刊),天津:天津工商学院,1934:4
    2陈炎仲,建筑学概论,工商学志(特刊),天津:天津工商学院,1934:6
    3陈炎仲,工学院现在及将来,工商学生,1937,1(4):10
    4陈炎仲,工学院现在及将来,工商学生,1937,1(4):11
    1暴安良,工商的新发展,工商学生,1937,1(4):3
    2学诗,建筑工程系的介绍,工商学院一九四二年迎新特刊,1942
    1学诗,建筑工程系的介绍,工商学院一九四二年迎新特刊,1942
    2许屺生,工商建筑系介绍,工商向导,1940:41
    1Courses of Study.Hautes Etudes Faculty of Engineering,1939:30-31
    1钱峰,伍江.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史(1920-198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77
    1根据采访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王瑞华的录音整理。
    2陈炎仲去世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为1940年,系《1940年班工商学院纪念册》所载。一种为1938年,系《工商建筑》第1期第19页所载。笔者采访陈炎仲外孙査良钢先生,确认陈炎仲去世时间为1940年,《工商建筑》所载有误。
    3赵春婷,阎子亨与中国工程司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0:10
    1沈振森,中国近代建筑的先驱者——建筑师沈理源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2
    1温玉清,中国近代建筑教育背景下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的历史研究(1937-1952),[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2:139-140
    1刘蜀永,一枝一叶总关情,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1993:187
    2赵春婷,阎子亨与中国工程司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0:95-97
    3温玉清,中国近代建筑教育背景下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的历史研究(1937-1952),[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2:139
    1温玉清,中国近代建筑教育背景下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的历史研究(1937-1952),[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2:139
    2温绍澂,建筑工程学系素描,1940年班工商学院毕业纪念册
    1周利成,王勇则,外国人在旧天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210-212
    1温玉清,中国近代建筑教育背景下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的历史研究(1937-1952),[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2:133
    1张镈,在华北基泰工程司的日子,建筑创作,2000(2):78
    2本刊采编部,回望中的欣喜与慰藉——冯建逵先生忆20世纪40年代北京故宫中轴线的实测,建筑创作2002(8)
    3工商建筑,1941(1):2和工商学院1941年班毕业纪念册,1941:20
    1温玉清,中国近代建筑教育背景下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的历史研究(1937-1952),[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2:68
    1萧超然等,北京大学校史(1898-1949)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324
    2中国大学(1912-1949),最初校名为国民大学,由孙中山倡议创办,宋教仁担任首任校长。1914年,改称中国工学大学部,1917年,改称中国大学,1930年,改称中国学院。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学院是少数没有南迁的大学,也是南京国民政府承认的沦陷区学校。1949年3月,学校停办。
    3李铁虎,抗战时期北平高等院校的兴衰,北京党史研究,1995(4)
    4修正国立北京大学组织大纲,国立北京大学总揽,1941:9
    5曹豆豆,日伪时期的“北京大学”,文史精华,2005(3):14
    1傅斯年(1896-1950),山东聊城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后出国留学,回国后在中山大学等处任教。
    2余子侠,日伪统治下华北沦陷区的高等教育,近代史研究,2006(6)
    3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写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338
    4贺金林,袁洪亮,1947年北洋大学北平部的归属风波,现代大学教育,2010(5):60
    1苏闻,华北伪组织之工程教育,东方杂志,1944,40(14):36-37
    1赖德霖,近代哲匠录——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218
    1赖德霖,近代哲匠录——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210
    2林洙,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36
    3www. Baike. Baidu. Com
    4温玉清,中国近代建筑教育背景下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的历史研究(1937-1952),[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2:138
    1梁思成,清华大学营建学系(现称建筑工程学系)学制及学程计划草案,梁思成全集(五),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7
    1苏闻,华北伪组织之工程教育,东方杂志1944,40(14):37
    2林洙,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34
    1贺金林,袁洪亮,1947年北洋大学北平部的归属风波,现代大学教育,2010(5)
    2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376
    1张榆生,介绍国立北京大学——献给准备投考的千万青年学生,读书通讯,1948(158):2-5
    2梁思成,清华大学营建学系(现称建筑工程学系)学制及学程计划草案,梁思成全集(五),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8-49
    1杨兆凯,北京大学与近代中国建筑教育,华中建筑,2011(2):27
    1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123-140
    2李书田,北洋大学之过去五十三年,原载于左森等,回忆北洋大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152
    3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二卷),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26
    1据杨度回忆,1920年代的北洋大学,教授都为外籍教师且多为美国人,中国教师多为助教。见杨度,回忆二十年代的北洋大学,回忆北洋大学,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24
    1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写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134
    1李书田,国立北洋大学筹备缘起及分期完成计划,北洋理工季刊,1937(2):8
    2国立北洋大学三十六年班毕业纪念册
    3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写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346
    4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写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367
    1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写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二卷),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26
    1盛懿,孙萍,欧七斤,三个世纪的跨越——从南洋工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西南交通大学校史编辑室,西南交通大学(唐山交通大学)校史(第一卷),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1南洋大学卅周纪念出版物委员会,南洋大学卅周年纪念征文集,上海:南洋大学出版股,1926:6
    2南洋大学卅周纪念出版物委员会,南洋大学卅周年纪念征文集,上海:南洋大学出版股,1926:三五
    1南洋大学卅周纪念出版物委员会,南洋大学卅周年纪念征文集,上海:南洋大学出版股,1926:三五
    2魏秋芳,徐中先生的建筑教育思想与天津大学建筑学系,[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5
    3周祖奭专访,见刘昭,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先驱——刘福泰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0
    4赖德霖,近代哲匠录——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76
    5魏秋芳,徐中先生的建筑教育思想与天津大学建筑学系,[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5
    1周祖奭,天津大学建筑系发展简史,转引自宋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史,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5
    1魏秋芳,徐中先生的建筑教育思想与天津大学建筑学系,[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5
    1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清华大学校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1
    2陈超群,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创建,[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5
    3炎焱,土木工程系改院运动之经过,清华周刊,1932(37):149
    4梅贻琦,清华学校的教育方针,清华周刊,1927(426)
    1涂欢,东北大学建筑系及其教学体系述评(1928-1931),建筑学报,2007(1)
    2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清华大学校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1:11533施嘉炀,土木工程学系,转载于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清华大学史料选编(二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468
    1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系学程一览,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清华大学史料选编(二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478
    1梁思成,致梅贻琦信,梁思成全集(第五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3
    2梁思成,致梅贻琦信,梁思成全集(第五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3
    3梁思成,致聂荣臻信,梁思成全集(第五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3-45
    4梁思成,清华大学营建学系(现成建筑工程学系)学制及学程计划草案,梁思成文集(第五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7
    1梁思成,清华大学营建学系(现成建筑工程学系)学制及学程计划草案,梁思成文集(第五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7
    1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清华大学校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1:454
    2梁思成,清华大学营建学系(现成建筑工程学系)学制及学程计划草案,梁思成文集(第五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7
    1梁思成,致梅贻琦信,梁思成全集(第五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3
    2梁思成,致童寯信,梁思成全集(第五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2
    3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清华大学校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1:455
    1杨东平,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2谢雪峰,从全面学苏到自主选择——中国高等教育与苏联模式,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3同上
    1韩林飞,B.A.普利什肯,霍小平.建筑师创造力的培养——从苏联高等艺术与技术创作工作室到莫斯科建筑学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6
    1韩林飞,B.A.普利什肯,霍小平.建筑师创造力的培养——从苏联高等艺术与技术创作工作室到莫斯科建筑学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4
    3龚德顺,邹德侬,窦以德,中国现代建筑史纲,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6
    1蒋维泓,金志强,我们要现代建筑,建筑学报,1956(6):56
    2王德千,张世政,巴世杰,对“我们要现代建筑”一文的意见,建筑学报,1956(9):54
    3朱育琳,对“对‘我们要现代建筑’一文意见”的意见,建筑学报,1957(4):56
    1吴良镛,在清华建筑学院的五十春秋,见赵炳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系)成立50周年纪念文集(1946-199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10
    1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二卷),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2宋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史,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23
    1龚德顺,邹德侬,窦以德,中国现代建筑史纲,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0
    1蔡永洁,大师学徒建筑师——当今中国建筑学教育的一点思考,时代建筑,2005(3):76
    2包杰,姜涌,李华东,中国近代以来建筑教育中技术课程的比重研究,建筑学报,2009(3):112
    [1]张瑛绪,建筑新法,北京:商务印书馆,1910
    [2]京都市政公所,京都市政汇览,北京:京都市政公所,1919
    [3]葛尚宣,建筑图案,上海:崇文书局,1924
    [4]南洋大学卅周纪念出版物委员会,南洋大学卅周年纪念征文集,上海:南洋大学出版股,1926
    [5]舒新城,教育通论,上海:中华书局,1927
    [6]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海:中华书局,1929
    [7]陈翊林,最近三十年中国教育史,上海:太平洋书店,1930
    [8]杨隽时,建筑学ABC,上海:世界书局,1930
    [9]陆丹林,市政全书第五版,上海:道路建设学会,1931
    [10]丁致聘,中国近七十年来教育记事,北京:国立编译馆,1933
    [11]中华民国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开明书店,1934
    [12]丰子恺,西洋建筑讲话,上海:开明书店,1935
    [13]天津工商学院,私立天津工商学院一览,1935
    [14]仲跻翰,东西洋考察记,上海:世界书局,1939
    [15]天津工商学院,天津工商学院工学院课程研究,1939
    [16]李浩吾,新教育大纲,上海:上海书店,1940
    [17]北京大学,国立北京大学总揽,国立北京大学出版部,1941
    [18]天津工商学院校友会,天津工商学院校友录,1947
    [19]教育部编,大学科目表,正中书局,1947
    [20]中华民国教育部,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21]中国工程师学会,中国工程师学会三十周年纪念刊——三十年来之中国工程,南京:京华印书馆,1948
    [22]北京市中苏友好协会宣传部,苏联教育专家在北京,北京:时代出版社,1955
    [23]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剧院建筑设计组,建筑设计渲染图集,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1960
    [24]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室,中国建筑史编辑委员会,中国近代建筑简史,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2
    [25]童寯,新建筑与流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26]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中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27]陈明章,学府纪闻——国立北京大学,台北: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1
    [28]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清华大学校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81
    [29]童寯,苏联建筑——兼述东欧现代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30]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31]高平叔,蔡元培全集(1-4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
    [32]伊东忠太,中国建筑史(陈清泉译补),上海:上海书店,1984
    [33]北平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校友录,1985
    [34]天津大学建筑系,天津大学建筑系历届学生作品选,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6
    [35]交通大学校史编写组,交通大学校史(1896-1949),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3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日伪统治下的北平,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37]萧超然等,北京大学校史(1898-1949)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38]龚德顺,邹德侬,窦以德,中国现代建筑史纲,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9]高仲林,天津近代建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40]汪坦,张复合,第三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41]史言,东洋美术史,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
    [4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回忆镇江市委员会,桥梁专家茅以升纪念文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
    [43]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44]陈学恂,田正平,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45]吴惠龄,李壑,北京高等教育史料第一集(近现代部分),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46]汪坦,张复合,第四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47]杨秉德,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1840-194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48]潘懋元,刘海峰,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4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教育(一)(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50]工商学院——津沽大学校友通讯录,1994
    [51]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52]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编辑室,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二卷),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53]林洙,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54]林洙,建筑师梁思成,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55]栗德祥,学生建筑设计作业集1946-1996,清华大学建筑学术丛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56]高亦兰,梁思成学术思想研究论文集,清华大学建筑学术丛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57]天津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天津通志租界,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58]天津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天津通志城乡建设志(上),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59]天津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天津通志城乡建设志(下),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60]西南交通大学校史编辑室,西南交通大学(唐山交通大学)校史(第一卷),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61]交通大学校史编委会,交通大学校史(1949-1959),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2]伍江,上海百年建筑史(1840-1949),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63]吴耀东,日本现代建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64]梁思成,梁思成文集(1-4册),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65]汪坦,张复合,第五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66]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67]梁思成,凝动的音乐,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68]丰子恺,西洋美术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69]杨永生,建筑百家回忆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70]杨永生,建筑百家评论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71]李辉,梁思成——永远的困惑,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
    [72]吴熙敬,中国近现代技术史,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73]童寯,童寯文集(第一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74]童寯,童寯文集(第二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5]邹德侬,中国现代建筑史,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76]邹德侬,中国现代建筑史图说现代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7]沙永杰,“西化”的历程:中日建筑近代过程比较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78]郭伟杰,在中国建造:亨利K茂飞的“适应性建筑”(1914-1935),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
    [79]卢海鸣等,南京民国建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0]段治文,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兴起1919-193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81]北京大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京师大学堂档案选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2]梁思成,梁思成全集(1-10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83]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84]杨秉德,中国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85]滕绍华,荆其敏,天津建筑风格,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6]王军,城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87]杨永生,1955-1957建筑百家争鸣史料,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88]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89]张复合,建筑史论文集第17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90]杨东平,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91]李海清,中国建筑现代转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92]乐嘉藻,中国建筑史,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
    [93]史贵全,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94]张复合,北京近代建筑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5]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四),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9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97]谢雪峰,从全面学苏到自主选择——中国高等教育与苏联模式,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98]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99]刘怡,黎志涛,中国当代杰出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杨廷宝,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00]许乙弘,Art Deco的源与流——中西“摩登建筑”关系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101]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五),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02]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匠人营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60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03]张建,见证并记录——百年建大老新闻(1895-2006)上,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104]张建,见证并记录——百年建大老新闻(1895-2006)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105]盛懿,孙萍,欧七斤,三个世纪的跨越——从南洋工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106]赖德霖,近代哲匠录——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107]赖德霖,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08]韩林飞,B.A.普利什肯,霍小平,建筑师创造力的培养——从苏联高等艺术与技术创作工作室到莫斯科建筑学院,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09]房芸芳,遗产与记忆——雷士德、雷士德工学院和她的学生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10]周利成,王勇则,外国人在旧天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111]钱锋,伍江,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史(1920-198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12]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113]邓庆坦,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研究论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14]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15]宋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史,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116]王兆祥,华北教育的近代化进程,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117]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龚德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18]赖德霖,解读建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119]王杰,祝士明,学府典章——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初创之研究,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120]阎玉田,踞柝津之阳——天津工商大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21]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七),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22]徐苏斌,近代中国建筑学的诞生,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123]本书编委会,建筑理论历史文库第1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24]陈颖,刘德明,哈尔滨工业大学早期建筑教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25]荆其敏,荆浩,天津的建筑文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26](英)B Fletcher,西洋建筑史(全三册)(沈理源译),天津:源记文具商行,1944
    [127]清河译,论苏联建筑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1955
    [128]高履泰译,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1956
    [129]胡仞蕾,吴济群译,俄罗斯古典遗产与苏维埃建筑学,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1956
    [130](日)安藤秀惠,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北京:三联书店,1983
    [131](美)杰西格卢茨,中国教会大学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132](英)肯尼思弗兰姆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原山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133](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34](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35](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1892-1949),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36](意)L本奈沃洛,西方现代建筑史(邹德侬,巴竹师,高军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37](美)费慰梅,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对探索建筑史的伴侣(曲莹璞,关超等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
    [138](英)彼得柯林斯,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英若聪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39](美)彼得罗,传承与交融——探讨中国近现代建筑的本质与形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40](英)查尔斯辛格等,技术史第V卷(远德玉,丁云龙主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141](英)肯尼思弗兰姆普顿,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王骏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42](英)弗兰克惠特福德,包豪斯:大师和学生们(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编译),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9
    [143](日)藤森照信,日本近代建筑(黄俊铭译),济南:山东出版社,2010
    [144](德)鲍里斯弗里德瓦尔德,包豪斯(宋昆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145] Robertson.H,The Principles of Architectural Composition,Architectural Press,1924
    [146] The History of Collegiate Education in Architecture in theUnited States,A Dissertation,Columbia University,1941
    [147] K.Frampton,A.Latour,History of American’s ArchitecturalEducation,Lotus International,1980
    [148] Gwendolyn Wright,Janet Parks,The History of History inAmerican Schools of Architecture1865-1975,Princeton UniversityPress,New Jersey,1990
    [149] William J Reese,John L Rury,Rethinking the History of AmericanEducation,Palgrave Macmillan,2008
    [150] Louis F.Geschwindner, Nancy J.Smith, A History of the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Program at Penn State,2010学位论文
    [151]徐苏斌,比较交往启示——中日近现代建筑史研究,天津:[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1991
    [152]赵津,中国城市房地产史论,[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南开大学,1992
    [153]崔勇,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1
    [154]沈振森,中国近代建筑的先驱者——建筑师沈理源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2
    [155]温玉清,中国近代建筑教育背景下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的历史研究(1937-1952),[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2
    [156]栗达,朝花朝拾——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4
    [157]王健,执业注册建筑师培养与建筑学专业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4
    [158]蔡志昶,学院派建筑教育的“中国化”历程初探——以中央大学早期四十年建筑设计教学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4
    [159]卫莉,留学生与中国近代建筑学的体制化,[硕士学位论文],太原:山西大学,2004
    [160]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国立东南大学为个案,[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东师范大学,2004
    [161]彭长歆,岭南建筑的近代化历程,[博士学位论文],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4
    [162]陈超群,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创建,[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5
    [163]魏秋芳,徐中先生的建筑教育思想与天津大学建筑学系,[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5
    [164]白丽丽,卢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5
    [165]李中华,1917-1937年北京国立专门美术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05
    [166]高露,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课程整合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6
    [167]谭威,建国十年建筑思潮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大学,2006
    [168]刘宓,之江大学建筑教育历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8
    [169]温玉清,二十世纪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历史、观念与方法:中国建筑史学史初探,[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6
    [170]孙友波,断裂传承与转换——匠学传统下的中国当代建筑技术的设计理念及相关策略之思考,[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8
    [171]王力霞,外来文化影响下的北京近现代建筑,[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8
    [172]路中康,民国时期建筑师群体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173]赵春婷,阎子亨与中国工程司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0
    [174]李白羽,我国近代建筑教育先驱——华南圭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0
    [175]武玉华,天津基泰工程司与华北基泰工程司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0
    [176]刘昭,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先驱——刘福泰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0
    [177]陈燕丽,1917年到1962年期间北京的保护与更新——林是镇工作期间对北京城的贡献,[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10
    [178]钱海平,以《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为资料源的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10期刊
    [179]天民,各国学校系统之研究,教育杂志,1916(9)
    [180]刘既漂,中国新建筑应如何组织,东方杂志,1927(24)
    [181]沈潼,林朋建筑师与“国际式”建筑新法,时事新报,1933-2-15
    [182]过元熙,新中国建筑之商榷,建筑月刊,1934(4)
    [183]陈炎仲,建筑学概论,工商学志,1934(特刊)
    [184]陈炎仲,摩天楼,工商学志,1935(2)
    [185]杜彦耿,营造学,建筑月刊,1935(2-7)
    [186]李书田,中国工程教育之纵横观,北洋理工季刊,1935(3)
    [187]庄俊,建筑之式样,中国建筑,1935(5)
    [188]陈炎仲,杜内嘎尼(TONY GARNIER)建筑设计图集短评,工商学志,1936(2)
    [189]李书田,土木工程学术之领域及其研究方法,北洋理工季刊,1936(3)
    [190]李书田,过去二十五年之中国工程教育,北洋理工季刊,1936(4)
    [191]李书田,国立北洋大学筹备及分期计划,北洋理工季刊,1937(2)
    [192]陈炎仲,工学院现在及将来,工商学生,1937(4)
    [193]陈炎仲,建筑工程系简介,工商学生,1937(4)
    [194]暴安良,工商的新发展,工商学生,1937(4)
    [195]许屺生,工商建筑系介绍,工商向导,1940(1)
    [196]建筑美术与建筑工程其差别为何,工商学志,1940,10(3)
    [197]刘仙洲,对于我国大学工学院课程的几点意见,高等教育季刊,1941(3)
    [198]陈立夫,三十年来之工程教育,高等教育季刊,1942,1(4)
    [199]苏闻,华北伪组织之工程教育,东方杂志,1944(14)
    [200]蒋维泓,金志强,我们要现代建筑,建筑学报,1956(6)
    [201]王德千,张世政,巴世杰,对“我们要现代建筑”一文的意见,建筑学报,1956(9)
    [202]朱育琳,对“对‘我们要现代建筑’一文意见”的意见,建筑学报,1957(4)
    [203]朱兆雪,右安门实验性住宅的结果,建筑学报,1957(11)
    [204]陈占祥,建筑师历史地位的演变,建筑学报,1981(8)
    [205]黄建敏,中国建筑教育溯往,(台)建筑师,1985(11)
    [206](美)托马斯佛勒,建筑专业学生关心的是什么?,世界建筑,1986(4)
    [207]赵国文,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分期问题,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专集,华中建筑,1987(2)
    [208]戚如高,关于试行大学院与大学区制的一组史料,民国档案,1988(2)
    [209]徐苏斌,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起始和苏州工专建筑科,南方建筑,1994(3)
    [210]李铁虎,抗战时期北平高等院校的兴衰,北京党史研究,1995(4)
    [211]王奇生,沦陷区伪政权下的留日教育,抗日战争研究,1997(2)
    [212]张仁佑,记我国土木工程界前辈华南圭先生,北京政协,1998(1)
    [213]汪永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百年变迁,华中建筑,1998(4)
    [214]施用,建筑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1947年复办后的苏工建筑科,南方建筑,1999(4)
    [215]刘晓路,北平艺专前期若干史实钩沉,美术观察,1999(11)
    [216]刘杰,“科学性”与“民族性”——萦绕中国近现代建筑创作的两大主题,华中建筑,2000(3)
    [217]伍江,包豪斯及现代建筑思想在上海的影响,德国研究,2000(3)
    [218]季元振,关于对我国建筑专业学生的技术素质培养的意见,建筑学报,2000(6)
    [219]杨耀,明代家具艺术,装饰的艺术,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
    [220]李宝震,天津工商学院的变迁,天津文史资料选集总第75辑,261
    [221]彭长歆,杨晓川,勷勤大学建筑工程学系与岭南早期现代主义的传播和研究,新建筑,2002(5)
    [222]赖德霖,从宏观的叙述到个案的追问:近15年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述评,建筑学报,2002(6)
    [223]本刊采编部,回望中的欣喜与慰藉——冯建逵先生忆20世纪40年代北京故宫中轴线的实测,建筑创作2002(8)
    [224]温玉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及其教学体系述评(1937-1952),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25]单踊,西方学院派建筑教育述评,建筑师,2003(3)
    [226]王工,北平艺专历史上的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时期——兼作徐悲鸿与艺术学院关系考,美术研究,2003(4)
    [227]黄浩,中国建筑史学的先驱乐嘉藻,贵阳文史,2004(3)
    [228]罗小未,李德华,原圣约翰大学的建筑工程系(1942-1952),时代建筑,2004(6)
    [229]张云,赵连泽,中英两国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比较与思考,高等理科教育,2005(1)
    [230]曹豆豆,日伪时期的“北京大学”,文史精华,2005(3)
    [231]陈蔚,胡斌,从西方建筑艺术教育史看建筑教育的发展,高等建筑教育,2005(4)
    [232]杨学黎,张彬,留学生与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
    [233]戴路,陈健,布萨建筑教育的阳光和阴影,新建筑,2006(3)
    [234]单踊,西方学院派建筑教育史研究(连载),设计教育研究,2006(3)
    [235]单踊,西方学院派建筑教育史研究(连载),设计教育研究,2006(4)
    [236]王炜炜,从“主义”之争到建筑本体理论的回归——1930年代以来西方建筑理论的引进与讨论,时代建筑,2006(5)
    [237]余子侠,日伪统治下华北沦陷区的高等教育,近代史研究,2006(6)
    [238]王伟鹏,陈伯超,中国近代建筑的“中国观”初探,华中建筑,2006(11)
    [239]涂欢,东北大学建筑系及其教学体系述评(1928-1931),建筑学报,2007(1)
    [240]沙敏,家庭百年档案:一个华裔家族三代人的中华情,北京档案,2007(1)
    [241]余子侠,日伪统治时期华北沦陷区的职业教育,抗日战争研究,2007(2)
    [242]黄春香,法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研究——从巴黎理工学校透视法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教育研究,2007(3)
    [243]温玉清,谭立峰,从学院派到包豪斯——关于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参照系的探讨,新建筑,2007(4)
    [244]顾大庆,中国的“鲍扎”建筑教育之历史沿革——移植、本土化和抵抗,建筑师,2007(4)
    [245]辛塞波,侯凤武,张立昆,中国近代以来建筑教育的艺术课程比重探究,华中建筑,2007(12)
    [246]王玮,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科技类专业设置演变(1901-1936),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47]刘彤昊,建筑(学)及其教育的核心价值,建筑师,2008(2)
    [248]王杰,朱红春,北洋大学的工程教育与科学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249]王杰,朱红春,北洋大学与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之肇始,重庆工学院院报(社会科学),2008(3)
    [250]蒋梅,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施政纪要,民国档案,2008(4)
    [251]王杰,北洋大学堂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缘起,高教探索,2008(6)
    [252]周琦,庄凯强,季秋,中国近代建筑师和建筑思想研究刍议,建筑师,2008(8)
    [253]温玉清,王其亨,中国近代建筑师注册执业制度管窥——以1929年颁布《北平特别市建筑工程师执业取缔规则》为例,建筑师,2009(2)
    [254]包杰,姜涌,李华东,中国近代以来建筑教育中技术课程的比重研究,建筑学报,2009(3)
    [255]金磊,李沉,换回记忆:北京院20世纪50年代的“八大总”,建筑创作,2009(4)
    [256]华新民,我国建筑工程教育的先驱之一——华南圭,建筑创作,2009(4)
    [257]朱文一,王辉,1949-1979年的中国建筑教育,建筑创作,2009(9)
    [258]冷天,得失之间——从陈明记营造厂看中国近代建筑工业体系之发展,世界建筑,2009(11)
    [259]郭文亮,认知与机制:中西“建筑”体系之比较,(台)建筑学报,2009(70)
    [260]范诚,曲茜,建筑师制度的社会历史维度——中国近代建筑专业制度建立的历史回顾,新建筑,2010(1)
    [261]许小青,北伐前后北京的国立大学合并风潮(1925-1929),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62]王玮,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工学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
    [263]蔡志昶,评学院派在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新建筑,2010(4)
    [264]贺金林,袁洪亮,1947年北洋大学北平部的归属风波,现代大学教育,2010(5)
    [265]蔡志昶,中国近代学院派建筑教育中的传统建筑教学——以东南大学(原国立中央大学)早期40年教学为例,新建筑,2010(5)
    [266]朱文一,当代中国建筑教育考察,建筑学报,2010(10)
    [267]杨兆凯,北京大学与近代中国建筑教育,华中建筑,2011(2)
    [268]杨兆凯,北京大学与近代中国建筑教育,华中建筑,2011(2)
    [269]梁雪,手工艺课程在美国建筑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新建筑,2011(4)
    [270]中国建筑
    [271]建筑月刊
    [272]工商建筑
    [273]工商学生
    [274]工商学志
    [275]工商学院毕业纪念册(1930-1949)
    [276]北洋理工季刊
    [277]东方杂志
    [278]大学院公报
    [279]北平大学区教育旬刊
    [280]工学院半月刊
    [281]实业公报
    [282] http://www.abbs.com(ABBS建筑论坛)
    [283] http://www.fmjz.com(天津历史风貌建筑网)
    [284] http://211.81.31.54/cddb/cddbft.htm(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
    [285] http://211.81.31.52:8080/(超星数字图书馆)
    [286] http://www.aaschool.ac.uk/AALIFE/LIBRARY/aahistory.php(英国建筑联盟学院档案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