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体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运用新制度主义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按照政策科学的理论框架,分析了数字化、网络化条件下出现的广播电视新媒体特点和发展过程、趋势,考察了中国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政策的制度变迁,指出要加快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加强广播电视新媒体的管理,提出构建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体系的设想。
     本文结合与传统广播电视的比较,从技术、内容、媒体特点等角度对广播电视新媒体以及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分类和发展重点,并对使用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在分析中,重点以数字电视及手机电视、IP电视政策的实践为例证,运用政策分析的方法,对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制定过程、执行过程和评估、修订进行考察,通过对广播电视新媒体及其现有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结合当前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的情况,研究新闻政策特别是广播电视政策向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变迁的原因、过程、特点以及发展趋势,广播电视新媒体在社会变迁和转型期的政策取向、政策选择模式、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变化。针对实践领域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广播电视新媒体产业政策的目标,即增长、效率、公平。既要考虑产业属性,又要兼顾社会责任;既要着眼全局,又要考虑局部的不平衡性。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在舆论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发展壮大产业。
     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发展决定了未来媒体格局以及其中广播电视类媒体的地位,而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应当以传统媒介管理模式为基础,结合广播电视新媒体的特点,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政策层次和增强科学性,创新政策手段,体现新媒体的融合特征,具有规范标准、体制完善、资源共享、鼓励竞争的统一的政策体系。
     政策研究对广播电视新媒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是一个动态的、完整的系统,是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网络融合积极推进,媒介形态越来越多样化、多媒体化,对此,还要进一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构建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新媒体发展、科学规范、整体和谐的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调控体系。
With the digitization of the world and the widespread use of internet, a new form of media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has emerged. Guided by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the Public Choice Theory,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new media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using the methodology of policy scientific systems. Specifically,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 and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s regarding policies on digital television, IPTV, and Mobile TV;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new media’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new media; Finally, a model is proposed for establishing a system of new-media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policy.
     With the traditional radio and television as a reference point, this study defines the concepts of the new media of radio and TV and the new-media policy in terms of technology, content, and medium, classifies the new media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specifies the pivotal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 Using the methodology of policy analysi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stablishment, 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and revision of the new-media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policy, with the practice of policies on digital television, Mobile TV, and IPTV as illustrations. By analyzing the new media and the current policy on the new media,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ause, the process,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media policy to the new-media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policy. In additio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policy system’s direction, selection models, policy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during societal changes.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the goals of new-media policy are: improvement,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These aims are targeted at eliminating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practices. The new-media policy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s well as the property of media industry. Moreover, the new-media policy should consider the imbalance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as well as the overall situation. The goal of the new-media policy is to bring into play the strengths of the new media and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media industry on the premises of the correct orientation for public opinion.
     On the one h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 determines the future of media industry and the status of radio and film media in the future media industry; on the other hand, the support of media policy is essent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media administration serves as a basis for the new-media policy system. On this basis, the new-media policy system should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media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bring the advantages of the new media into full play, and materialize the convergence feature of the new media. The new-media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policy should be an integrated policy system that is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well-developed policy system that shares resources and encourages fair competition.
     Policy study is essent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 The new-media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policy is a dynamic and integrated system wher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are occurring at all tim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onvergence of internet, the forms of media are increasingly diverse and multi-media. Therefore, the new-media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policy needs to keep in pace with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integrated policy system that is suitable for the Chinese socio-cultural context and that adap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a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引文
1 闵大洪著.《数字传媒概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年 6 月版.第 1 页.
    2 张海涛.《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推动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上一个大台阶—2007 年 1 月 17 日在广电总局科技委七届四次会议上的讲话》.广电总局办公厅编.《广播电影电视决策参考》.2007 年第 3 期.
    1 [美]凡勃仑,蔡受百译.《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第 138—141页.
    2 [英]康芒斯,于树生译.《制度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版.第 86-92 页.
    3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等.《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年版.第 8 页.
    4 [美]T·W·舒尔茨.《制度与仍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年版.第 253 页.
    1 参见[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陈郁、罗华平等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
    2 [美]道格拉斯·C·诺思著,陈郁、罗华平等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 225 页。
    3 [美]科斯.《社会成本问题》.载于《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0 页.
    4 [美]科斯.《生产的制度结构》.载于《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356 页.
    5 [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年 11 月版.第 239 页.
    1 苗壮.《制度变迁中的改革战略选择问题》.《经济研究》.1992 年第 10 期.
    2 杨瑞龙.《论我国制度变迁方式与制度选择目标的冲突及其协调》.《经济研究》.1994 年第 5 期.
    3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载科斯、阿尔钦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年版.第 274 页.
    4 [美] 道格拉斯·C·诺斯,厉以平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 225 页.
    1 [美]J·布坎南,平新乔等译.《自由、市场与国家》.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 年版.第 285-286 页.
    2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载科斯、阿尔钦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年版.第 384 页.
    3 [美]曼瑟尔·奥尔森,陈郁等译.《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年版.
    4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载科斯、阿尔钦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年版.第 394 页.
    
    1 张毓强.《新媒体:威胁还是机遇》.《中国记者》.2005 年第 8 期.
    2 [美]D.C.缪勒著, 杨春学等译.《公共选择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 3 页.
    3 [美]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 年版.第 13 页.
     1 马锋.《新闻即“公共物品”——一种经济视域的分析路径》.《国际新闻界》.2006 年第 8 期.
    1 陈振明编著.《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9 月版.第 485 页.
    2[美] R·M·克朗,陈东威译.《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第 20-25 页.
    1 袁军.《新闻媒介通论》.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年版.179 页.
    2 [英]戴维·冈特利特主编,彭兰等译.《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 页.
     1 参见[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年.
    2 [美]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著,熊澄宇等译.《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2 页.
     1 朱虹.《新媒体对广播影视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 BIRTV2006 第二届数字新媒体高峰论坛上的发言》.http://www.chinasarft.gov.cn/manage/publishfile/136/4173.html.
    1 蒋宏、徐剑主编.《新媒体导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2 页.
    2 [法]弗兰西斯·巴尔、杰拉尔·埃梅里著,张学信译.《新媒体》.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年版.第 30 页.
    3 [美]罗杰·菲德勒著,明安香译.《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年 1 月版.第20 页.
    4 http://new blog.sohu.com/mem bers/52ch/616404.html.2006.8.
    5 周进.《新媒体之我见》.《广播电视研究》.2005 年第 3~4 期.
    1 http://xn--irrw6x.chinaceo.gov.cn/blog.php?do_showone/tid_1291.html.2006.9. 吴征.《媒体业发展趋势与新媒体的文化使命》.
    2 http://book.sina.com.cn.2006.11.王诚.《通信文化浪潮》.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 154 页.
    4 蒋宏、徐剑主编.《新媒体导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年 4 月版.第 14 页.
    1 http://p2p.lmtw.com/Manalysis/200612/28725.html.2006.12.刘微.《2006 中国新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 [美]罗杰·菲德勒著,明安香译.《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年 1 月版.第24-25 页.
    1 [法]弗兰西斯·巴尔、杰拉尔·埃梅里著,张学信译.《新媒体》.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年版.第 1-2页.
    2 参见陈晓宁主编.《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法规研究-国外法规与评介研究》. 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 2004 年 7 月 6 日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见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编.《广播影视工作重要文件汇编》(2004 年).
    1 潘力、王本锡、李建刚著.《高新技术与广播传播方式变革》.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年 8 月版.第 15—20 页.
    2[美]梅尔文·德弗勒、埃弗雷特·丹尼斯.《大众传播通论》.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年版.第 12 页.
    3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年版.第 149-151 页.
    4 苏克军.《后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传播革命》.载于《科技与传播——现代传播文集》.苏志武主编.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年版.第 70 页.
    5 [法]弗兰西斯·巴尔、杰拉尔·埃梅里著,张学信译.《新媒体》,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年版.第 7 页.
    6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 112 页.
     1 潘力、王本锡、李建刚著.《高新技术与广播传播方式变革》.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年 8 月版.第 164—166 页.
     1 王庚年主编.《国际传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年版.第 227 页.
    
    1 参见国家广电总局计划财务司编印.《2006 年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统计资料》.
    2 李哲明.《中国 IP 电视发展需过三关》.《新闻与传播》.2005 年第 7 期.第 17 页.
     1 http://www2.china100.com.cn/news/12196.html.2007 年 1 月.
     1 http://www.bamc.com.cn/citytv/index.asp,2006.11.
    
    1 熊澄宇.《整合传媒:新媒体进行时》.《国际新闻界》.2006 年第 7 期.
    2 国家广电总局计划财务司编印.《2006 年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统计资料》.
     1 参见广西自治区广电局编印.《广西推进城市有线数字化工作文件材料选编》.2006 年 1 月.
    1 http://www.cnnic.net.cn/html/Dir/2007/01/22/4395.htm.2007.3.
     1《2006 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社.2006 年 10 月版.第 45 页.
    1 广电总局办公厅.《广播电影电视决策参考》.2007 年第 2 期.
    2 广电总局办公厅.《广播电影电视决策参考》.2007 年第 2 期.
    1 http://www.sarft.gov.cn.
    2 薛沛建.《在新技术环境下实现广播电视的更大发展》.载于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编.《广播电影电视决策参考》.2007 年第 2 期.
    1 http://www.sarft.gov.cn
    2 国家广电总局计划财务司编印.《2006 年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统计资料》.
     1 参见广电总局办公厅编.《广播电影电视决策参考》.2006 年 6-12 期.
    1 Harold D.Lasswell and A.Kplan,Power and Society,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0,P.71.
    2 转引自陈振明编著.《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9月版.第 48 页.
    3 [美]托马斯·R·戴伊著,彭勃等译.《理解公共政策(第十版)》.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 页.
    4 [美]詹姆斯·E·安德森,唐亮译.《公共决策》.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年版.第 4 页.
    1 [加]迈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著, 庞诗等译.《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年 5 月版.第 8 页.
    2 Robert Eyestone:The Threads of Public Policy:A Study in Policy Leadership.Indianapolis:Bobbs-Merril 1971,P.18.
    3 蒋云根编著.《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第 130 页.
    4 张金马主编.《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第 42 页.
    1 陈振明编著.《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9 月版.第 49—50 页.
    2 [英]米切尔·黑尧著,赵成根译.《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年 1 月版.第 9页.
    3 [英]H·K·科尔巴奇著,张毅、韩志明等译.《政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5 月版.第 11 页、12 页.
     1 参见国家广电总局计划财务司编印.《2006 年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统计资料》.
     1 刁田丁等著.《政策学》.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年版.第 76 页.
    
    1 禹建强.《对媒介产品的经济学分析》.《国际新闻界》.2003 年第 4 期.第 48 页.
    2 张金马主编.《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年 3 月版.第 47 页.
    3 曲振涛、杨恺钧著.《规制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年 3 月版.第 3 页。
    
    1 参见陈晓宁主编.《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法规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年 6 月版.
    2 参见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关于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发展的调研报告》.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92 号). 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编.《广播影视工作重要文件汇编》(1998 年).
     1 转引自方福前著.《公共选择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 12 页.
     1[美]威廉·N·邓恩著, 谢明等译.《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6 月版.第 157 页.
     1 [美]威廉·N·邓恩著, 谢明等译.《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6 月版.第 200 页.
    2 [美]威廉·N·邓恩著, 谢明等译.《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6 月版.第 200 页.
     1 张海潮著.《眼球为王—中国电视的数字化、产业化生存》.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年 5 月版.第 101 页.
     1 广电总局社管司.《网络视听节目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06.5.
     1 www.toodou.com.
     1 参见广电总局办公厅.《广播电影电视决策参考》.2006 年.
     1 陈振明编著.《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9 月版.第 309 页。
     1 [美]詹姆斯·E·安德森,唐亮译.《公共决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年版.第 183 页。
    2 Evert Vedung ,Public Policy and Program Evaluation.New Brunswick and London Transaction Publishes,1997,p35-92.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3 月第 5 版.第 66 页.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92 号)规定:(一)研究并拟定广播电视宣传和影视创作的方针政策,把握舆论导向;指导广播电视宣传和广播影视创作并协调其题材规划;指导广播电影电视管理体制改革。(二)研究并起草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广播电影电视管理规章和事业的发展规划;监督管理广播电视节目、卫生电视节目收录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视听节目;负责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进口管理并负责内容审核。(三)审批县级以上(含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电影、广播电视节目、电视剧制作单位的建立和撤消;组织审查在广播电视中播出的电影、电视剧及其他节目的内容和质量;发放和吊销电影摄制、公映许可证和电视剧制作、发行许可证。(四)管理广播电影电视科技工作,制定有关技术政策和标准,指导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适用高新技术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应用;研究广播电影电视方面的经济政策。(五)按照国家的统筹规划、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对广播电视专用网进行具体规划并管理;制定广播电视专用网的具体政策、规章和技术标准,指导分级建设和开发工作,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受信息产业部委托,编制广播电视专用频段的规划,指配广播电视频率(频道)和功率等技术参数;参与制定国家信息网络的总体规划。见广电总局办公厅编. 《广播影视工作重要文件汇编》(1998 年).
     1 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编.《广播电影电视决策参考》.2007 年第 2 期.
     1 张金马主编.《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年 3 月版.第 383 页。
     1 国家广电总局计财司.《2006 年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统计资料》.
     1 [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四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年 1 月版.第 340 页.
     1 http://www.sarft.gov.cn.
    1 郭炜华.《新媒体调研报告:形态 状态 业态——新媒体变局与政府管理》.人民网.2005 年 2 月 5 日.
     1 [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年版.第 137 页、166 页.
     1 陈振明编著.《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9 月版.第 293 页。
    2 张金马主编.《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年 3 月版.第 436 页。
     1 T·B·Smith,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Policy Sciences,Vol.4,No.2,1973.
     1 李强.《试析社会分层的十种标准》.《学海》.2006 年第 4 期.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第 3 分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年版.第 287 页.
    2 刘宁宁.《我国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特征变化浅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年 1 月.
     1 刘宁宁.《我国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特征变化浅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年 1 月.
    
    1 明安香.《受众与媒介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新闻战线》.1999 年第 3、4、5 期.
    2 明安香.《受众与媒介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新闻战线》.1999 年第 3、4、5 期.
     1 姚林.《传媒变革与媒体经营——技术手段·传播方式·媒体创新》.《新闻与传播》.2006 年 11 月号.
    
    1 国家广电总局计财司.《2006 年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统计资料》.
    2 国家广电总局计财司.《2006 年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统计资料》.
     1 转引自张海潮著.《眼球为王—中国电视的数字化、产业化生存》.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年 5 月版.第95 页。
    2 王文章主编.《中国先进文化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年版.第 210 页.
     1朱虹著.《广播影视业:改革与发展》.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0 月版.第 91 页.
    1 胡正荣.《媒介寻租、产业整合与媒介资本化过程-对我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分析》.载于《亚洲传媒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年 1 月.
     1 参见广西自治区广电局编印.《广西推进城市有线数字化工作文件材料选编》.2006 年 1 月.
     1 Stephn Quinn,Convergent Journalism:The Fundamental of Multimedia Reporting,N.Y.:Peter Lang Publishing,Inc.,p.38.
     1 高钢.《媒体融合: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过程》.《国际新闻界》.2007 年第 3 期.
    1 [美]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著, 熊澄宇等译.《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1 页.
    2郭炜华.《新媒体调研报告:形态 状态 业态——新媒体变局与政府管理》.人民网.2005 年 2 月 5 日.
    Andrew Heywood:Political Ideologies,Macmillan Press Ltd.1998.
     [美]保罗.A.萨巴蒂尔编, 彭宗超、钟开斌等译.《政策过程理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年 4 月版.
    [美]B·盖伊·彼得斯等编,顾建光译.《公共政策工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1 月版.
    [美]保罗·利文森著, 熊澄宇等译.《软边缘:信息革命的历史与未来》.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美]查尔斯·E·林德布洛姆,朱国斌译.《政策制定过程》.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年.
    Collins, Richard and Murroni, Cristina. (1996).New Media, New Policies: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Strategies for the Future.Cambridge: Polity Press.
    陈力丹著.《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年 7 月版.
    陈力丹著.《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年 7 月版.
    车晴、张文杰、王京玲编著.《数字卫星广播与微波技术》.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年.
    陈晓宁主编:《广播电视新媒体政策法规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年6 月版.
    陈振明编著.《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9 月版.
    陈振明编著.《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2 月版.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David Hutchison:Media Policy,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9.
    [美]达西·格巴哥编,罗晓军、顾洪文、白亮译.《数字电视内容与经济分析》.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年 8 月版.
    [英]戴维·冈特利特主编,彭兰等译.《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年 1 月版.
    [美]德博拉·斯通著,顾建光译.《政策悖论-政治决策中的艺术》.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2 月版.
    [美]戴维·L·韦默主编,费方域、朱宝钦译.《制度设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2 月版.
    [法]弗兰西斯·巴尔、杰拉尔·埃梅里著,张学信译.《新媒体》.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年.
    Feintuck, Mike.(1999).Media Regulation, Public Interest and the Law.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Gram, A. and Davies G.(1997).Broadcasting, Society and Policy in the Multi-media world Age.Luton:John Labbey Media.
    郭娅莉、孙江华、龚灏等编著.《媒体政策与法规》.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年 3 月版.
    [英]H·K·科尔巴奇著,张毅、韩志明等译.《政策》.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5 月版.
    [美]赫南·加尔伯瑞著,罗晓军、刘岩等译.《数字电视与制度变迁-美国与英国的数字电视转换之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年 8 月版.
    贺卫、伍山林主编.《制度经济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年 8 月版.
    黄勇著:《广播影视发展改革宏观思考》.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年版.
    胡正荣著.《媒介管理研究-广播电视管理创新体系》.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年 7 月版.
    胡正荣著.《媒介的现实与超越》.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年 8 月版.
    [英]杰弗里·维克斯著,陈恢钦、徐家良、张闯译.《判断的艺术-政策制定研究》.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年 6 月版.
    [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著,[美]特里·N·克拉克编,何道宽译.《传播与社会影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蒋宏、徐剑主编.《新媒体导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年 4 月版.
    [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年 11 月版.
    [美]科斯,诺思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年版.
    林德金、陈洪、刘珠江编著.《政策研究方法论》.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89年 6 月版.
    [美]罗杰·菲德勒著,明安香译.《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年 1 月版.
    [美]罗杰·J·沃恩等著,沈崇麟译.《科学决策方法-从社会科学研究到政策研究》.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刘洁著.《主导·协作·博弈-当代媒介产业与政府关系》.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0 月版.
    郎劲松著.《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年 9 月版.
    陆群、张佳昺著.《新媒体革命-技术、资本与人重构传媒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年 10 月版.
    刘熙瑞主编.《公共管理中的决策与执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年 2月版.
    卢现祥著.《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修订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年版.
    李希光、孙静惟主编.《下一代媒体-来自清华园的思想交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 年版.
    Manuel Castells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00.
    闵大洪著.《数字传媒概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年 6 月版.
    [加]迈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著, 庞诗等译.《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年 5 月版.
    [新西兰]穆雷·霍恩著,汤大华、颜君烈等译.《公共管理的政治经济学-公共部门的制度选择》.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年 5 月版.
    [英]米切尔·黑尧著,赵成根译.《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年 1 月版.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年.
    [意]玛格赫丽塔·帕加尼著, 罗晓军等译.《多媒体与互动电视――把握数字融合所创造的机会》.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年 8 月版.
    [英]诺曼·弗林著,曾锡环译.《公共部门管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1 月版.
    [英]尼克·史蒂文森著,王文斌译.《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年.
    [英]帕特里克·敦利威著,张庆东译.《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政治科学中的经济学阐释》.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年 1 月版.
    潘力、王本锡、李建刚著.《高新技术与广播传播方式变革》.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年 8 月版.
    潘伟杰著.《制度、制度变迁与政府规制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年 12月版.
    [美]帕特里克·帕森斯,罗伯特·弗里登著,詹正茂、樊燕卿、黄映芳等译.《有线与卫星电视产业》.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 9 月版.
    彭兰著.《网络传播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
    曲振涛、杨恺钧著.《规制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年 3 月版.
    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上、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5 月版.
    盛洪主编.《为什么制度重要》.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年 5 月版.
    [美]斯蒂文·小约翰著,陈德民、叶晓辉译.《传播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版.
    苏志武主编.《科技与传播-现代传播文集》.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美]托马斯·R·戴伊著,彭勃等译.《理解公共政策(第十版)》.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 年版.
    汪丁丁、韦森、姚洋著.《制度经济学三人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4月版.
    汪丁丁著.《制度分析基础讲义Ⅰ:自然与制度》及《制度分析基础讲义Ⅱ:社会思想与制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 6 月版.
    汪丁丁著.《制度分析基础-一个面向宽带网时代的讲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年 8 月版.
    王庚年主编.《国际传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年 11月版.
    汪洪涛著.《制度经济学-制度及制度变迁性质解释》.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年 7 月版.
    [美]威廉·N·邓恩著, 谢明等译.《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版.
    吴元其、周业柱等著.《公共决策体制与政策分析》.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3 年版.
    [韩]吴锡泓、金荣枰编著,金东日译.《政策学的主要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 3 月版.
    [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郭镇之等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四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年 1 月版.
    汪文斌、胡正荣著.《世界电视前沿(1-3)》. 北京:华艺出版社.2001 年版.
    魏永征、张咏华、林琳著.《西方传媒的法制、管理和自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 11 月版.
    熊澄宇编选.《新媒介与创新思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1 月版.
    谢明著.《政策透视-政策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许云霄编.《公共选择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 1 月版.
    贠杰著.《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年 1 月版版.
    [美]约瑟夫·斯特劳巴哈、罗伯特·拉罗斯著,熊澄宇等译.《信息时代的传播媒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美]约翰·N·德勒巴克、约翰·V·C·奈编,张宇燕等译.《新制度经济学前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
    袁庆明著.《新制度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年 2 月版.
    [美]约翰·帕夫利克著,周勇等译.《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前景(第 2 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年 5 月版.
    [美]约翰·W·金登著,丁煌、方兴译.《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 8 月版.
    张国庆编.《公共政策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版.
    朱虹著.《广播影视业:改革与发展》.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0 月版.
    朱虹、王蓓主编.《广播电影电视依法行政读本》. 北京:红旗出版社.2004 年10 月版.
    张海潮著.《眼球为王—中国电视的数字化、产业化生存》.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 5 月版.
    张林著.《新制度经济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 年 1 月版.
    张骏生主编.《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张金马主编.《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年3 月版.
     [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年版.
    张君昌著.《超媒体时代》.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年 1 月版.
    钟瑛、余红编著.《传播科技与社会》.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年 9 月版.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新华社通信技术局编.第六届全国英特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中宣部政策法规研究室编.《宣传文化法规汇编》.北京:学习出版社.2005 年版.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改革研究中心编.《2006 年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 4 月版.
    国家广电总局法规司编.《广播影视法规汇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 10 月版.
    国家广电总局编.《广播影视改革发展调研报告汇编》.2003 年 10 月编印.
    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编:《广播影视工作重要文件汇编》(1993 年-2005 年).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2003-2004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报告》.
    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广播电影电视决策参考》.2004.-2006 年.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电视理论动态》.2005-2006 年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广播电视参考》.2004-2006 年.
    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2004-2006 年.
    复旦大学.《新闻大学》.2004-2006 年.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新闻界》. 2005-2006 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2004-2006 年.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2006 年.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 2004-2006 年.
    http://www.sarft.gov.cn
    http://www.mediaresearch.com.cn
    http://www.mediachina.net
    http://media.people.com.cn
    http://www.woxie.com
    http://www.cjr.com.cn
    http://www.zijin.net
    http://www.cddc.net
    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
    http://www.studa.net
    http://www.tecn.cn
    http://www.newmediastudies.com
    http://www.stanchina.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