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运输业行政垄断与引入竞争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根据中国对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铁路运输市场正逐步对外开放,经过改革后重获活力的国外铁路运输企业将与国内铁路运输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与此同时,我国铁路运输业还要面临来自国内其它运输方式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铁路运输业仍然依靠其行政垄断体制排斥和限制着行业内竞争,致使整个行业日益陷入困境。
     在上述背景之下,对我国铁路运输业行政垄断与引入竞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既有助于推进铁路运输理论研究,又能为在铁路运输业内部贯彻实施《反垄断法》提供现实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我们会发现,国内外学者虽然对行政垄断问题进行了许多非常有意义的研究,但其深度略显不足;国内外学者虽然对铁路运输业相关问题进行了许多极具价值的研究,但对该行业行政垄断问题的系统深入研究却较为少见。
     为了将现有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本文对我国铁路运输业行政垄断与引入竞争问题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分析,以期为我国铁路运输业进行旨在提高行业整体效率的行政垄断改革提供更充分的理论和实证依据。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和第2章。首先,第1章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行政垄断与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然后,第2章通过对国内外行政垄断和铁路运输业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提出了对中国铁路运输业行政垄断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包括第3章、第4章和第5章。首先,第3章对我国铁路运输业行政垄断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回顾,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对铁路运输业行政垄断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然后,第4章以于良春等(2008)建立的行业性行政垄断测度指标体系为基础,对转轨期中国铁路运输业的行政垄断程度进行了测度;进而,第5章根据于良春等(2008)设计的行政垄断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分析的指标体系,对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业在行政垄断之下的效率状况进行了指标体系评价,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测算了我国铁路运输业的综合生产效率状况和生产效率损失。
     第三部分,包括第6章和第7章。首先,第6章基于对行业性行政垄断作用机制的推演分析了行政垄断导致铁路运输业效率低下的“双重路径”,并指出若要改善我国铁路运输业的效率状况,必须改革其行政垄断体制,引入竞争机制;然后,第7章在总结国外铁路运输业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铁路运输业开展有效竞争的三大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铁路运输业进行有效竞争的前提条件和政策建议。
     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第8章。这一章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指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对我国铁路运输业行政垄断及引入竞争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本文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统计分析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数理推导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比较的方法。
     本文对我国铁路运输业行政垄断与引入竞争问题的分析对前人的相关研究可能会有所补充,其主要创新点可简要概括如下:
     第一,测度了转轨期我国铁路运输业的行政垄断程度,并对该行业在行政垄断下的效率状况进行了评估,从而为我国铁路运输业的行政垄断改革提供了一些实证依据。
     第二,归纳了行政垄断导致铁路运输业效率低下的“双重路径”,并对铁路运输业有效竞争的效应进行了分析,对我国铁路运输业引入竞争机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三,将国家理论用于阐释中国铁路运输业行政垄断的形成,分析了铁路运输业行政垄断实行与否给政府带来的收益和成本,对丰富行政垄断的成因解释有一定贡献。
According to China's WTO commitments, our railway transport market is gradually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Foreign railway transport enterprises that regain vigor through reform will fiercely compete with domestic railway transport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our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 must also face severe challenges from other domestic transportation means. In this situation, our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 still relies on the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system to exclude and limit the competition in the industry, which leads the industry into trouble day by day.
     Under this background, making a thorough analysis on the reform of our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s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and the problem of its bringing in competition will not only promote the study of railway transport theory, but also provide realistic basis for the anti-monopoly law's implementing in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However, through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literatures available, it can be found that although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done much valuable and significant research on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and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 in-depth studies in the field of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and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s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are fairly scar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is thesis does some tentative analysis on the reform of our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s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and the problem of its bringing in competition, which tries to provides more effectiv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roof for the efficiency improvement reform of our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s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The study of this thesis includes the following parts:
     The first part includes chapter 1 and chapter2. Firstly, chapter 1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selecting the titl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the defini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and other related concepts, the content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thesis. Secondly, through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existing lectures on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and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 chapter2 proposes the necessity of making a deep study on Chinese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s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The second part includes chapter3, chapter4 and chapter5. At the beginning, based on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chapter3 employs the sate theory and path dependence theory in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o explain the formation and continuation of the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s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Next,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 of the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put forward by Liangchun Yu and others (2008), chapter4 measures the degree of Chinese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s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index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monopoly's influence on efficiency designed by Liangchun Yu and others (2008), chapter5 evaluates the efficiency of our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 under the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in recent years and estimates the overal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efficiency loss of this industry using the method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he third part includes chapter6 and chapter7. Firstly, basing on the deduction of industrial administrative monopoly's mechanism, Chapter6 analyses the dual paths of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causing the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s inefficiency and points out reforming the system of our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s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and bringing in competition mechanism are necessary if we want to improve the industry's efficiency.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foreign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ies'reforms, Chapter7 analyses the three effects of developing effective competition in our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prerequite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industry to bring in competition.
     The fourth part includes chapter8. This chapter concludes the whole thesis and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sis and the prospects of its future research.
     In the course of the analysis, this thesis mainly uses the following several kinds of methods:history analysis,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alysis, combin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with qualitative analysis, combin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econometric analysis, combining mathematical analysis with empirical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analysis of this thesis may make some supplements to previous related researches and its main innovations can be briefly summarized as follows:
     First, it measures the degree of our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s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and assesses the state of the industry's efficiency under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which provides some empirical proof for the reform of the industry's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Second, it induces the dual paths of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causing the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s inefficiency and analyses the effects of the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s effective competition, which is of some reference value to our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s bringing in competition.
     Third, it employs the sate theory to illustr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railway transport industry's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and analyses the government's benefit and cost of implementing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in this industry or not, which does some contribution to the explan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monopoly's formation.
引文
①参见王晓亭、张秋生:《口本国铁改革及其对中国铁路改革的启示》,《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年第2期。
    ②参见周鼎恒:《世界铁路东山再起重振雄风》,《铁道知识》,2007年第1期。
    ③参见北大法律信息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服务贸易具体承诺减让表》,http://law.chinalawinfo.com/other/WTO/Legal1/025.doc。
    ①铁路货运量占比是指铁路货运量占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货运总量的比重: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比是指铁路货运周转量占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货运周转总量的比重。
    ②参见王会宗、纪涛:《对我国铁路运输业垄断程度的重新认识》,《天府新论》2008年第5期。
    ①参见过勇、胡鞍钢:《行政垄断、寻租与腐败——转型经济的腐败机理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2期。
    ①过勇、胡鞍钢:《不可低估行政垄断造成的经济损失》,《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7月13日。
    ②例如,某些凭借技术优势获得垄断地位的企业,通过政府的技术专利制度的认可,就能在较长时期内获得垄断利润。
    ③过勇、胡鞍钢:《不可低估行政垄断造成的经济损失》,《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7月13日。
    ①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第19页。
    ①参见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6页。
    ②参见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41页。
    ③即认为自由竞争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垄断则只是一种特殊现象。
    ①参见郑秉文:《20世纪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回眸》,《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②参见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三联出版社1958年版,第5-7页。
    ③参见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76-77页。
    ④参见傅军、张颖:《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经济理论、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1-63页。
    ⑤参见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86-93页。
    ⑥参见曼昆:《经济学原理》(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6-329页。
    ⑦同上。
    ①参见奥塔.锡克:《社会主义企业的垄断与竞争》,《经济学译丛》1981年第12期。
    ②参见马一峨译:《匈牙利学者论垄断、竞争与社会主义》,《经济学动态》,1985年第9期。
    ③参见张晓阳:《社会主义经济垄断初探》,《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
    ④参见胡汝银:《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48页。
    ⑤参见邓保同:《论行政性垄断》,《法学评论》1998年第4期。
    ⑥参见王保树:《企业联合与制止垄断》,《法学研究》,1990年第1期。
    ⑦参见蒋爱先、周怀峰:《浅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化垄断》,《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⑧参见王晓晔:《依法规范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王晓晔主编:《反垄断法与市场经济》,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①参见史际春:《遵从竞争的客观规律——中国反垄断法概念和对象两个基本问题》,《国际贸易》1998年第4期。
    ②参见张瑞萍:《反垄断法理论与实践探索》,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6-57页。
    ③参见曹士兵:《反垄断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16页。
    ④参见郑鹏程:《行政垄断的法律控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⑤参见张维迎、盛洪:《从电信业看中国的反垄断问题》,季晓南主编:《中国反垄断法研究——反垄断法系列丛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456-457页。
    ⑥参见张瑞萍:《反垄断法理论与实践探索》,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6页。
    ⑦参见胡薇薇:《我国制定反垄断法势在必行》,《法学》1995年第3期。
    ⑧参见钟明钊:《竞争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4页。
    ①参见漆多俊:《中国反垄断法立法研究》,《法学评论》1997年第4期。
    ②参见包锡妹:《反垄断法的经济分析》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8页。
    ③参见邓保同:《论行政性垄断》,《法学评论》1998年第4期。
    ④参见石淑华:《行政垄断的经济学分析》,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页。
    ⑤参见邓保同:《论行政性垄断》,《法学评论》,1998年第4期.
    ⑥参见薛克鹏:《行政垄断不应由〈反垄断法〉调整》,《山西师大学报》2001年第2期。
    ⑦参见陈志成:《行政垄断的多维解读》,《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第3期。
    ①参见余晖:《受管制市场里的政企同盟》,《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8期。
    ②参见郑鹏程:《行政垄断的法律控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5-87页。
    ③参见杨兰品:《行政垄断问题研究述评》,《经济评论》2005年第6期。
    ④参见邓保同:《论行政性垄断》,《法学评论》1998年第4期。
    ⑤参见曹海晶、周昕:《行政垄断的法律界定及规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⑥参见于良春等:《转轨经济中的反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研究》,《山东大学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工作论文》第1期,2007年。
    ⑦参见参见于良春等:《行政垄断测量的指标体系》,《山东大学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工作论文》第2期,2008年。
    ⑧参见于良春、余东华:《中国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的测度研究》,《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⑨参见漆多俊:《中国反垄断法立法研究》,《法学评论》1997年第4期。
    ⑩参见王保树:《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的规制》,季晓南主编:《中国反垄断法研究——反垄断法系列从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399页。
    ①参见杨兰品:《中国转型时期垄断问题研究》,《经济评论》1999年第4期。
    ②参见俞燕山:《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改革的政策选择》,《改革》2002年第1期。
    ③参见高尚全:《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市场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④参见马如萍:《反垄断法应规制行政垄断》,《经济于管理》2007年第2期。
    ⑤参见于良春等:《转轨经济中的反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研究》,《山东大学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工作论文》第1期,2007年。
    ⑥参见刘志彪、姜付秀:《我国产业行政垄断的制度成本估计》,《江海学刊》2003年第1期。
    ⑦过勇、胡鞍钢:《行政垄断、寻租与腐败——转型经济的腐败机理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2期。
    ⑧参见马树才、白云飞:《我国行政垄断行业的社会成本估计》,《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1期。
    ⑨参见于良春、牛帅:《中国电力行业行政垄断的损失测算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1期。
    ⑩参见张维迎、盛洪:《从电信业看中国的反垄断问题》,季晓南主编:《中国反垄断法研究——反垄断法系列丛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471页。
    11 参见王晓晔:《条块垄断——论依法规范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国际贸易》1998年第4期。
    12 参见宋则:《反垄断理论研究》,《经济学家》2001年第1期。
    ①如陈秀山(1997)、余晖(1998)、王俊豪(1999)、朱志明(2002)等。
    ②如张守文和于雷(1993)、沈敏荣(1998)、王保树(1998)、郑鹏程(2003)、王晓晔(2003)和吕晓萍(2002)等。
    ③如邓启惠(1998)、胡鞍钢和过勇(2002)等。
    ①参见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56页。
    ②参见百度百科:规模经济理论,http://baike. baidu. com/view/630666. htm.
    ③参见Griliches Z., "Cost Allocation in Railroad Regulation",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1972,3(1), pp.26-41.
    ④参见Charney Alberta H., Sidhu Nancy D. and Due John F., "Short Run Cost Functions for Class Ⅱ Railroads",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1977,13(4), pp.345-359.
    ⑤参见Spady R., Econometric Estimation of Cost Functions for the Regulated Transportation Industries,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Quoted in Bosnor,1984
    ⑥参见Braeutigam Ronald R., Learning about Transport Costs in "Essays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a Handbook in Honor of John R. Meyer", Washington: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99.
    ⑦参见Keeler Theodore E., "Railroad Costs, Returns to Scale and Excess",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4,2(56), pp.201-208.
    ⑧参见Caves D., Christensen J. and Thretheway M., "Flexible Cost Functions for Multiproduct Firms",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0,62, pp.477-481.
    ⑨参见Bort George H., "The Estimation of Rail Cost Functions", Economitrica,1960, (6), pp.108-131.
    ①参见Xu K., Windle R., Grimm C. and Corsi T., "Re-evaluating Returns of Scale of Transport", 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1994,28, pp.275-286.
    ②参见百度百科:生产效率,http://baike. baidu. com/view/662076. htm。
    ③参见Farrell M. J.,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1957,120,pp.253-281.
    ④同上。
    ⑤参见Caves D. W., Christensen L.R.,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Public and Private Firms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The Case of Canadian Railroad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0,88(5), pp.958-976.
    ⑥参见Perelman S., Pestieau P., "Technical Performance in Public Enterprises:a Comparative Study of Railway and Postal Services", European Economics Reviews,1988,32, pp.432-441.
    ⑦参见Bookbinder J. H., Qu W. W.,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Major American Railroad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Forum,1993,33, pp.70-85.
    ⑧参见Oum T. H., Yu C, "Economic Efficiency of Railroad and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Policy", 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1994,28, pp.131-138.
    ①参见Tim Coelli, Sergio Perelman., "A comparison of 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distance functions:with application to European railway",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9,117, pp.326-339.
    ②参见Richard Bozec, Mohamed Dia. Board Structure and firm Technical Efficiency:Evidence from Canadia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7,177(26), pp.1734-1750.
    ③参见Daniel J. Graham,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in urban railway: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estimates.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2006.
    ④参见百度百科:全要素生产率,http://baike. baidu. com/view/547606. htm。
    ⑤ Caves D. W., Christensen L. R. and Swanson J. A., "Productivity Growth Scale Economies and Capacity Utilization in US Railroads (1955~1974)",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 pp.994-1002.
    ⑥ Tae Hoon Oum, W. G. Water Ⅱ and Yu C, "A Survey of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Measurement in Rail Transport" 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1999,33, pp.9-42.
    ①参见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第27页.
    ②参见Hotelling H., "The General Welfare in Relation to Problems of Taxation and of Railway and Utility Rates", Economitrica,1938,6, pp.242-269.
    ③参见Caves D. W., Christensen L. R. and Swanson J. A.,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Regulated and Unregulated Environment:a Comparison of US and Canadian Railroad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1,26, pp.559-581.
    ④参见Oum T. H., Yu C, "Economic Efficiency of Railroad and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Policy", 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1994,28, pp.131-138.
    ⑤参见Gathon H. J., Pestieau P., "Decomposing Efficiency into its Managerial and its Regulatory Components: the Case of European Railway",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5,80, pp.500-507.
    ⑥参见William L. Megginson, Jeffry M. Netter, "From State to Market:A Survey of Empirical Studies on Privatiz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1,2, pp.321-389.
    ⑦参见Guido Friebel, Marc Ivaldi and Catherine Vibes, Railway (de)Regulation:A European Efficiency Comparison.IDEI report, no.3 on passenger rail transport, University of Toulouse,2003.
    ①参见武剑红:《竞争与管制理论在中国铁路改革中的应用》,张听竹主编:《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60-169页。
    ②参见孔缨:《论放松铁路规制及其政策研究》,《江海学刊》2002年第1期。
    ③参见肖兴志:《中国铁路产业规制新论》,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第27-32页。
    ④参见荣朝和:《关于铁路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探讨》,《铁道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
    ⑤参见罗仁坚:《我国现行铁路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第9期。
    ⑥参见李建文、骆玲:《我国铁路行业经济特性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3期。
    ⑦参见赵坚:《铁路管理与铁道部政企分开可行性分析》,《中国国情国力》2008年第6期。
    ①参见孙燕:《我国行政垄断的特殊成因及其治理》,《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6期。
    ②参见石淑华:《行政垄断的经济学分析》,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0、113页。
    ③参见吴朝阳:《中国铁路规制改革研究》,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第1-2页。
    ④参见吴卫平:《我国铁路引入竞争及规制建设研究》,《理论学习与探讨》2003年第1期。
    ⑤参见张昕竹:《中国铁路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⑥参见赵红霞、赵玉梅:《关于中国铁路运输业规制改革的思考》,《当代经济》2004年第1期。
    ⑦参见曾光:《中国铁路规制改革的制度选择》,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第16-17页。
    ⑧参见李雪松、刘玉琴、张听竹:《中国铁路的规制改革与竞争》,http://www.competitionlaw.cn/n340c6.aspx。
    ⑨参见李文兴等:《中国铁路运价形成机制改革三部曲》,《价格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7期。
    ①参见王俊豪:《中国自然垄断经营产品管制价格形成机制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②参见文力:《国家放松对铁路运价管制的可行性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03年第10期。
    ③参见张光远:《改进铁路客运价格管理设想》,《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9期。
    ④参见于良春、彭恒文:《中国铁路客运高峰负荷定价模型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3期。
    ⑤参见张梦龙、欧国立:《推进铁路运输制度创新——试论铁路“网运分离”》,《铁道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⑥参见陈洪年:《铁路体制改革的约束条件与“网运分离”的方案选择》,《铁道经济研究》2000年第3期。
    ⑦参见常欣:《规模型竞争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⑧参见荣朝和:《试论“网运分离”与铁路重组的关系》,《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①参见肖兴志:《中国铁路产业规制模式的动态演进——从内生规制到外生规制》,《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10期。
    ②参见于军:《网络型产业的经济特征与规制改革——以铁路为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③参见赵坚:《中国铁路重组的企业边界问题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1期。
    ④参见戚聿东、柳学信:《中国垄断行业竞争状况研究》,《经济管理》2006年第2期。
    ⑤参见王小娥、吴雅音:《台铁多元产出成本结构之分析》,《运输计划季刊》(台湾)1993年第3期。
    ⑥参见谢从军、么培基:《铁路运输生产率的计算分析》,《铁道运输与经济》1998年第4期。
    ⑦参见黎毅:《论铁路运输业经济效益指标的设置》,《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⑧参见夏伟怀、查伟雄、李正明:《铁路运输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与竞争对策》,《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①参见李轶男:《垄断、竞争与管制:中国铁路改革》,《经济问题》2001年第5期。
    ②参见左广、红昌:《网络经济的定量研究》,《技术经济》2003年第12期。
    ③参见朱晓立、叶峻青:《1990-2001年我国铁路运输效率的综合评价》,《技术经济》2005年第3期。
    ④参见汪贵浦:《改革提高了垄断行业的绩效吗?——对我国电信、电力、民航、铁路业的实证考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8-258页。
    ⑤参见彭恒文、于良春:《峰荷需求、资本配置效率及中国铁路运输业投融资机制改革》,《南方经济》2007年第8期。
    ⑥参见李学伟、赵新刚、陈龙:《铁路运价调整对国民经济的波及和影响分析》,《中国软科学》2000年第3期。
    ⑦参见廖涌泉、赵新刚、李学伟:《中国铁路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分析》,《中国铁路》2003年第4期。
    ⑧参见傅宗琛,李卫东:《铁路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投入产出关系研究——基于2002年投入产出表资料的分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①参见于良春、彭恒文:《中国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及相关产业组织政策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4期。
    ②参见李岱安、王烈:《重新认识和思考铁路市场份额的问题》,《中国铁路》1997年第1期。
    ③参见王祥、孙有望:《铁路在运输市场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趋势》,《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8年第3-4期。
    ④参见傅荧:《我国铁路货运市场占有率现状分析及展望》,《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7期。
    ⑤参见周绍妮、郑建卫:《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市场竞争研究》,《中国国情国力》2009年第5期。
    ①中国最先出现的铁路是由英国于1876年修建的吴淞铁路。
    ②按照作者的解释,强人筑路是指中国的每条自办铁路几乎都是由强势人物牵头申办、出面张罗或直接操办修建的。
    ③参见李占才:《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特色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①参见肖兴志:《中国铁路产业规制模式的动态演进——从内生规制到外生规制》,《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10期。
    ②同上。
    ①参见赵岸英:《“铁老大”苦觅改革路线图》,《财经界》2004年第9期。
    ②参见于川、潘振峰:《中国铁路财务会计五十年回顾与展望》,《铁道经济研究》1999年第4期。
    ①参见李其谚、王亚雪:《铁路分局撤销争议》,《财经》2005年第7期。
    ①参见中国铁道学会、铁道部统计中心:《中国铁道》,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年版,第123页。
    ②参见新浪网:铁路建设向非公资本开放,http://news.sina.com.cn/c/2005-07-23/02116505421 s.shtml.
    ①参见North, D. C, 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 New York and London:W.W. Norton& Company,1981, p.21.②参见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5-196页。
    ③参见North, D. C, 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 New York and London:W.W. Norton& Company,1981, p.23.
    ④参见弗鲁博顿、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4-536页。⑤参见弗鲁博顿、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3页。
    ①参见陈文申:《试论国家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的基本功能——“诺思悖论”的理论逻辑解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①参见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8页。
    ②同上。
    ③参见Arthur W. B., "Competing Technologies,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ck-in by Historical Events", The Economic Journal,1989,99, pp.116-131.
    ④参见North D. C,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pp.94-99.
    ①参见刘和旺:《诺斯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新发展》,《经济评论》2006年第2期。
    ②同上。
    ①如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遗产基金会和加拿大弗拉瑟研究所等组织和机构都曾做过这方面的工作。
    ②如卢中原和胡鞍钢(]993)、江晓薇和宋红旭(1995)、国家计委课题组(1996)、顾海兵(1997)、常修泽和高明华(1998)、陈宗盛(1999)、徐明华(1999)、樊纲和王小鲁(2001)、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2003)和阎大颖(2007)等都做过这方面的工作。
    ①参见于良春等:《转轨经济中的反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研究》,《山东大学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工作论文》第1期,2007年。
    ②参见于良春等:《行政垄断测量的指标体系》,《山东大学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工作论文》第2期,2008年。
    ①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http://www.china-mor.gov.cn/flfggz/fl tlf.html.
    ②参见铁流网:《中国铁路大事记》,http://www.tieliu.com.cn/zhishi/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303。
    ①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http://www.china-mor.gov.cn/flfggz/fl tlf.html。
    ②参见国务院:《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铁道部关于发展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铁路意见的通知》,http://www.china-mor.gov.cn/flfggz/fgwj_3, html。
    ③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外商投资铁路货物运输业审批与管理暂行办法》,http://www.china-mor.gov.cn/flfggz/tlgz_11, html。
    ①参见铁道部:《企业自备货车经国家铁路过轨运输许可办》,http://www.china-mor.gov.cn/flfggz/tlgz 8.html.
    ②参见铁道部:《关于修正〈企业自备货车经国家铁路过轨运输许可办法〉部分内容的通知》,http://www.china mor. gov. cn/flfggz/t Lgz 12.html.③参见商务部:《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的管理办法》,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5/23/99929a4fad896a3de2851f26164a37f7 O.html.
    ④参见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http://www.fjlss.gov.cn/Showlnfo.asp?InfoId=365.⑤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外商投资铁路货物运输业审批与管理暂行办法》,http://www. china-mor. gov. cn/flfggz/tlgz 11. html。
    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外商投资铁路货物运输业审批与管理暂行办法》,http://www.china-mor.gov.cn/flfggz/tlgz 11.html。
    ②同上。
    ①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http://www.china-mor.gov.cn/flfggz/fl tlf.html.
    ②参见新浪网:《春运票价涨幅1月份揭晓,听证一劳永逸被质疑》,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70109/10291143979.shtml。
    ①参见长江铁路网:《铁道部(介绍)含副部长简历》,http://www.railwavfan.net/viewthread.php?tid=51298.
    ②参见铁道论坛:《铁道部司局级干部简历》,http://bbs.railcn.net/viewthread.php?tid=50128&extra=page%3D1.
    ③同上。
    ④参见铁道论坛:《任免动态》,http://bbs.rai lcn.net/viewthread. php?tid= 121904 。
    ⑤参见银河网:《耿志修、徐长安分别任济南铁路局局长和党委书记》,http://news.inhe.net/gn/200804/t20080428 207910.htm.
    ①参见Bain J 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59,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②参见植草益:《产业组织论》,筑摩书房1982年版,第16页。
    ①参见宋伟:《搭售行为与不正当竞争》,《现代管理科学》2002年第11期。
    ①参见政务院财经委员会:《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http://www.341aw.com/lawfg/law/6/1187/law 252534381689.shtml。
    ②参见金羊网:乘客状告火车票暗收2%强制险被驳回,http://www. ycwb.com/gb/content/2005-12/13/content 1036706. htm.
    ③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http://www.gov.cn/flfg/2009-02/28/content 1246444.htm.
    ④据成都车站工作人员解释,平衡售票是让先买票和后买票的人都有机会买到硬座票。
    ⑤参见华龙网:捆绑销售火车票,铁路圈钱可谓机关算尽,http://cqtoday.cqnews.net/system/2008/02/22/001078532.shtml。
    ①参见MBA智库百科:价格歧视,http://wiki.mbalib.com/wiki/%E4%BB%B7%E6%A0%BC%E6%AD%A7%E8%A7%86。
    ②参见互动百科:铁路局事项—购票须知,http://www.hudong.com/wiki/%E9%93%81%E8%B7%AF%E5%B 1%80%E4%BA%8B%E9%A 1%B9.
    ③参见铁路运输局:《铁路客运运价规则》,http://www.huochepiao.com/about/rules/kevunyunjia.htm。
    ④参见新浪网:退火车票按面额20%收费,http://news.sina.com.cn/o/2005-12-28/09097837807s.shtml。
    ①参见大洋网:广州站日均退票为平时7倍,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gb/content/2004-01/17/content 1377346.htm.
    ②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http://www.people.com.cn/item/3-15/a 1005.htm。
    ③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http://www.chaoshiren.com.cn/chaoshiqiyei/zencefagui/guojiafalv/xiaofeizhequanyi.htm。
    ④参见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http://www.law-lib.com/law/law view.asp?id=475.
    ⑤参见人民网:退火车票收费属霸王条款,http://www.people.com.cn/GB/23826/23833/2390744.html。
    ⑥参见人民网.天津视窗:“退票费”的“霸王条款”该取消,http://www.022net.com/2008/7-7/472340172816307.html。
    ①参见纪志耿:《我国铁路民营化过程中的障碍分析》,《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年第3期。
    ②参见孙丽云:《民营资本打破铁路垄断坚冰》,《中国经济信息》2005年第6期。
    ①参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建立权力运行制约机制的理论依据和初步构想》,http://www.cpasonline.org.cn/cpas/llyd/jljz.htm。
    ②参见南方报业网:《铁道部:票贩囤票主要靠排队,实名制不适合中国国情》,http://www.nanfangdaily.com.cn/nfjx/200901180027.asp。
    ③参见中国保险报:《火车票实名制更待何时》,http://service.founder.com.cn/paper/zgbxbs/html/2007-02/09/content 69017.htm。
    ④参见陈卫东:《腐败控制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第168页。
    ①参见搜狐网:原武汉铁路分局副局长刘志祥贪污受贿被判死缓,http://news.sohu.com/20060430/n243087884.shtml.
    ②参见中国法院网:兰州铁路局原总会计师张宁等人案件在郑州开庭,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206047.
    ①参见铁道部、原国家体委、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铁道部铁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http://law, baidu. com/pages/chinalawinfo/2/78/d8a49cd5b65f6020eacd2e4e9c77d2ee 0. html.
    ②同上。
    ①参见李保知、罗国维:《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铁路发展速度》,《开发研究》1990年第5期。
    ②参见邹俊万、郝瀛:《铁路的投资体制与投资决策》,《中国铁路》1992年第10期。
    ③参见许晓峰:《扩大铁路利用外资的若干设想》,《国际经济与合作》1995年第2期。
    ④参见马丹丹、幺培基:《铁路负债问题的思考与出路》,《铁道运输与经济》1997年8期。
    ⑤参见崔凤安:《扩大铁路建设资金来源的有关措施和政策建议》,《综合运输》2000年第3期。
    ⑥参见张颖:《新形势下铁路基本建设投融资模式选择》,《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年第5期。
    ⑦参见杨爱新:《游击“铁路线”》,《中国投资》2003年第8期。
    ①参见孟祥成:《从融资困境透视中国铁路改革路径问题》,《经济》2005年第11期。
    ②参见支春红:《对我国铁路建设融资模式的思考》,《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年第6期。
    ③参见新浪网:中国铁路建设资金缺口上万亿,吸引民资势在必行,http://finance. sina. com, cn/rol1/20060525/0200708550. shtml.
    ④参见中财网:瑞银证券:未来三年我国铁路投资年均缺口2000亿,http://www. cfi. net. cn/p20080505000981. html.
    ⑤参见于良春、彭恒文:《中国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及相关产业组织政策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4期。
    ⑥参见于良春、彭恒文:《中国铁路客运高峰负荷定价模型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3期.
    ①参见于良春、彭恒文:《中国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及相关产业组织政策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4期。
    ①参见张文:《1998年主要国家铁路职工人数及劳动生产率》,《中国铁路》2001年第2期。
    ①参见石磊、彭恒文:《中国铁路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进:1953年~2006年》,《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第9期。
    ①参见张玲:《铁路旅客需求层次及服务质量》,《铁道运输与经济》1995年第10期。
    ②参见吴烨、姚加林:《应改善铁路运输服务质量的现状》,《铁道运营技术》1998年第3期。
    ③参见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铁路客运你满意吗》,《中国统计》2008年第5期。
    ④参见陈滋顶:《铁路客运服务满意度调查方法研究》,《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年第8期。
    ⑤参见吴烨、姚加林:《应改善铁路运输服务质量的现状》,《铁道运营技术》1998年第3期。
    ①参见许培英:《我国铁路货物运输服务质量的研究及分析》,《中国铁路》2005年第2期。
    ②参见冯芬玲,陈治亚:《基于SERVQUAL的铁路货物运输服务质量评价》,《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③这一权重分配是以于良春教授为首的“转轨经济中反行政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研究”课题组通过专家打分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最终确定的。
    ①参见于良春等:《行政性垄断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分析的指标体系》,《山东大学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工作论文》第3期,2008年。
    ②参见胡文国,吴栋:《资源配置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我国不同性质工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比较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第3期。
    ③参见财政部:《企业财务通则》,http://www.legalinfo.gov.cn/misc/2007-01/10/content 511728.htm。
    ④参见财政部:《财政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上海会计》1995年第7期。
    ①由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和2008没有公布国家铁路2006年和2007年的营运成本数据,这里我们只能将计算期截止到2005年。
    ①由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和2008没有公布国家铁路2006年和2007年的在用固定资产数据,这毕我们只能将计算期截止到2005年。
    ①参见肖文:《“数字铁路”离我们还有多远》,《华南新闻》2004年03月18日。
    ②参见搜狐网:裁员2万与票价上浮20%,http://news. sohu. com/20050321/n224776165. shtml.
    ①参见丁雪松、韩锐:《投资效率和投资率关系的实证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第10期
    参见于良春、彭恒文:《中国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及相关产业组织政策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4期。
    ①参见肖霆、王国顺:《企业效率研究中前沿方法的比较》,《统计与决策》2005年第10期。
    ①参见马占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年第3期。
    ①参见马占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年第3期。
    ①参见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6页。
    ②参见武旭、胡思继、崔艳萍:《铁路运输经济预警系统的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第10期。
    ③参见河北省统计局:交通运输和邮电统计指标解释,http://www.hetj,gov. cn/article, html?id=569。
    ④同上。
    ①参见论文的相关文献述评部分。
    ②参见于良春等:《转轨经济中的反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研究》,《山东大学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工作论文》第1期,2007年。
    ①参见于良春等:《行政垄断测量的指标体系》,《山东大学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工作论文》第2期,2008年。
    ①参见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17-418页。
    ①参见石淑华:《行政垄断的经济学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79页。
    ②参见李政军:《寻租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与现实契机》,《财经科学》2003年第3期。
    ①参见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84-295页。
    ②参见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31-134页。
    ③参见郑亚伍:《市场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4-5页。
    ④参见铁路运输业行政垄断程度测度中的市场结构测度部分。
    ①参见兰哲、文力:《欧洲和日本的铁路的改革及对中国铁路改革的启示》,《理论学习与探索》1998年第2期。
    ②同上。
    ③参见中国铁路代表团: 《法国、英国的铁路改革》, 《中国铁路》年2000第9期.
    ④参见孟祥春:《美国铁路的历史沿革与管制变迁》,《理论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3期。
    ①参见孟祥春:《美国铁路的历史沿革与管制变迁》,《理论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3期。
    ②参见王晓亭、张秋生:《日本国铁改革及其对中国铁路改革的启示》,《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年第2期。
    ③东日本、东海和西日本三家客运公司均位于本州岛,被合称为本州三公司。
    ④参见中国铁路赴日本、韩国考察组:《日本、韩国铁路考察报告》,《铁道经济研究》2002年第4期。
    ①参见John Maurice Clark, "Toward a Concept of Workable Competi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une, Vol.30 No.2,1940, pp.241-256.
    1. Bowlin W F, Charnes A, Cooper W W and Sherman H D.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pproaches to Efficiency Estimation and Evaluation [J]. Annals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85,2:113-138
    2. Arthur W B. Competing Technologies,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ck-in by Historical Events [J]. The Economic Journal,1989,99:116-131.
    3. Bain J S.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9.
    4. Banker R D, Charnes A and Cooper W W. 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 Management Science,1984,30(9).
    5. Baumol, Panzar and Willing. Contestable M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 [M].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1982.
    6. Bookbinder J H, Qu W W.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Major American Railroads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Forum,1993,33:70-85.
    7. Bort George H. The Estimation of Rail Cost Functions [J]. Economitrica,1960, (6):108-131.
    8. Braeutigam Ronald R. Learning about Transport Costs in "Essays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a Handbook in Honor of John R Meyer" [M]. Washington: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99:137-140.
    9. Cantos P and Maudos J. Regulation and Efficiency:the Case of European Railways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2001,35:459-472.
    10. Caves D W, Christensen L R, Swanson J A. Productivity Growth Scale Economies and Capacity Utilization in US Railroads (1955~1974)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 71:994-1002.
    11. Caves D W, Christensen L R and Swanson J A.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Regulated and Unregulated Environment:a Comparison of US and Canadian Railroads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1,26:559-581.
    12. Caves D W, Christensen L R.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Public and Private Firms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the Case of Canadian Railroads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0,88(5):958-976.
    13. Caves D, Christensen J and Thretheway M. Flexible Cost Functions for Multiproduct Firms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0,62:477-481.
    14. Charney Alberta H, Sidhu Nancy D and Due John F. Short Run Cost Functions for Class Ⅱ Railroads [J].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1977,13(4):345-359.
    15. Clark J M. Competition as a Dynamic Process [M]. Washington DC:Brookings Institution, 1961.
    16. Coelli T J, Satbir Singh and Euan Fleming.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alysis of Cooperative Dairy Plants in Haryana and Punjab States of India [M]. Graduate Schoo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2000.
    17. Coelli T J. A Guide to Deap Version 2.1: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Computer) Program [Z]. CEPA Working Paper No.8/96, Department of Econometrics, 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
    18. Coelli T J. Recent Development in Frontier Modeling and Efficiency Measurement [J].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5,39(3):219-245.
    19. Crain, Ekelund. Chadwichk and Demsetz on competition and regulation [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st,1976,19(1):149-62.
    20. Daniel J. Graham.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in urban railway: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estimates [M].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2006.
    21. Demsetz. Why Regulate Utilities? [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68,11:1-17.
    22. Farrell M J.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1957,120:253-281.
    23. Fielding G J. Managing Public Transit Strategically [M]. Jossey-Bass, Inc., San Francisco, 1987.
    24. Gathon H J, Pestieau P. Decomposing Efficiency into its Managerial and its Regulatory Components:the Case of European Railway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5,80:500-507.
    25. Griliches Z. Cost Allocation in Railroad Regulation [J].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1972,3(1):26-41.
    26. Guido Friebel, Marc Ivaldi and Catherine Vibes.Railway (de)Regulation:A European Efficiency Comparison [Z]. IDEI report, no.3 on passenger rail transport, University of
    Toulouse,2003.
    27. Hotelling H. The General Welfare in Relation to Problems of Taxation and of Railway and Utility Rates [J]. Economitrica,1938,6:242-269.
    28. Joe Zhu.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Benchmarking: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with Spreadsheets and DEA Excel Solver [M], 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U.S.A,2002.
    29. John Maurice Clark. Toward a Concept of Workable Competition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40,30(2):241-256.
    30. Jones Ian. The Evolution of Policy towards On-Rail Competition in Great Britain [J]. 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2000,34:371-384.
    31. Kahn A E. 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Principles and Institutions [M]. Cambridge M A: the MIT Press,1988.
    32. Kaysen, Turner. Antitrust policy:An Economic and Legal Analysis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9.
    33. Kazushige Terada. Railway in Japan—Public& Private Sector [J]. Japan Railway& Transport Review,2001,27:48-55.
    34. Keeler Theodore E. Railroad Costs, Returns to Scale and Excess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4,2(56):201-208.
    35. Krueger.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rent-seeking society [J]. America Economic Review, 1974, (7):291-303.
    36. Leong W H and Brian Dollery. The 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Singapore Banks:An Appl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Barr Et A1 (1999) Approach [M]. School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
    37. Martin Feldstein. American Economic Policy in the 1980s [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38. Mayo J W. Multiproduct monopoly, regulation, and firm Costs [J].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84,51,208-218.
    39. North D C.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94-99.
    40. North D C. 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 [M]. New York and London:W.W. Norton & Company,1981:21-23.
    41. Oum T H, W G Water Ⅱ and Chunyan Yu. A Survey of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Measurement in Rail Transport [J]. 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1999,33: 9-42.
    42. Oum T H, Yu C. Economic Efficiency of Railroad and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Policy [J]. 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1994,28:131-138.
    43. Perelman S, Pestieau P. Technical Performance in Public Enterprises:a Comparative Study of Railway and Postal Services [J]. European Economics Reviews,1988,32:432-441.
    44. Posner R.A. Natural Monopoly and Its Regulation [J]. Stanford Law Review,1969,21: 548-643.
    45. Richard Bozec, Mohamed Dia. Board Structure and firm Technical Efficiency:Evidence from Canadia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177 (26):1734-1750.
    46. Sharkey W W. The theory of Natural Monopoly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4-5.
    47. Spady R. Econometric Estimation of Cost Functions for the Regulated Transportation Industries [D].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Quoted in Bosnor,1984.
    48. Stigler G J. 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 [J].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1,2(1): 3-21.
    49. Tim Coelli, Sergio Perelman. A comparison of parametric and non-parametric distance functions:with application to European railway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9,117:326-339.
    50. Wickers J, Yarrow G. Economic Perspectives on Privatiza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1,5:111-132.
    51. William L. Megginson, Jeffry M. Netter.From State to Market:A Survey of Empirical Studies on Privatization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1,2:321-389.
    52. Xu K, Windle R, Grimm C and Corsi T. Re-evaluating Returns of Scale of Transport [J]. 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1994,28:275-286.
    53.奥塔.锡克.社会主义企业的垄断与竞争[J].经济学译丛,1981,(12).
    54.包锡妹.反垄断法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258.
    55.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研究所.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 贸易出版社,2003.
    56.财政部.财政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J].上海会计,1995,(7).
    57.财政部. 企业财务通则[DB/OL].(2007 01-10) [2008-12-11]. http://www.legalinfo.gov.cn/misc/2007-01/10/content 511728.htm.
    58.曹海晶,周昕.行政垄断的法律界定及规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1).
    59.曹士兵.反垄断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16.
    60.常欣.规模型竞争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61.常修泽,高明华.中国国民经济市场化的推进程度及发展思路[J].经济研究,1998,(12).
    62.陈丰.论我国行政垄断的成因及对策思路[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63.陈洪年.铁路体制改革的约束条件与“网运分离”的方案选择[J].铁道经济研究,2000,(3).
    64.陈卫东.腐败控制论[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168.
    65.陈文中.试论国家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的基本功能——“诺思悖论”的理论逻辑解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66.陈秀山.现代竞争理论与竞争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24.
    67.陈志成.行政垄断的多维解读[J].中国行政管理,2002,(3).
    68.陈滋顶.铁路客运服务满意度调查方法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8).
    69.陈宗胜,吴浙,谢思全.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70.崔凤安.扩大铁路建设资金来源的有关措施和政策建议[J].综合运输,2000,(3).
    71.邓保同.论行政性垄断[J].法学评论,1998,(4).
    72.邓启惠.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垄断和反垄断问题研究[J].经济评论,1998,(1).
    73.(?)雪松,韩锐.投资效率和投资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10).
    74.樊纲,王小鲁.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2000年报告[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3).
    75.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516-521.
    76.冯芬玲,陈治亚.基于SERVQUAL的铁路货物运输服务质量评价[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1).
    77.弗鲁博顿,芮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34-536.
    78.傅军,张颖.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经济理论、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4:51-63.
    79.傅宗琛,李卫东.铁路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投入产出关系研究——基于2002年投入产出表资料的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6).
    80.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1.高尚全.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J].市场经济研究,2004,(2).
    82.宫春雨.铁路客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3).
    83.顾海兵.中国市场化程度的最新估计与预测[J].管理世界,1997,(2).
    84.国家计委市场与价格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判断[J].宏观经济管理,1996,(2).
    85.过勇,胡鞍钢.不可低估行政垄断造成的经济损失[N].中国经济时报,2002 07-13.
    86.过勇,胡鞍钢.行政垄断、寻租与腐败——转型经济的腐败机理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 (2).
    87.胡鞍钢,过勇.从垄断市场至竞争市场:深刻的社会变革[J].改革,2002,(1).
    88.胡汝银.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1988:48.
    89.胡薇薇.我国制定反垄断法势在必行[J].法学,1995,(3).
    90.胡文国,吴栋.资源配置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我国不同性质工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比较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7,(3).
    91.纪志耿.我国铁路民营化过程中的障碍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3).
    92.江晓薇,宋红旭.中国市场经济的探索[J].管理世界,1995,(6).
    93.蒋爱先,周怀峰.浅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化垄断[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1).
    94.肯尼斯·W·克拉克森,罗杰·鲁瓦·米勒.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245-247.
    95.孔缨.论放松铁路规制及其政策研究[J].江海学刊,2002,(1).
    96.兰哲,文力.欧洲和日本的铁路的改革及对中国铁路改革的启示[J].理论学习与探索,1998,(2).
    97.黎毅.论铁路运输业经济效益指标的设置[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8,(1).
    98.李保知,罗国维.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铁路发展速度[J].开发研究,1990,(5).
    99.李建文,骆玲.我国铁路行业经济特性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3).
    100.李美娟,陈国宏.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3,(6).
    101.李其谚,王亚雪.铁路分局撤销争议[J].财经,2005,(7).
    102.李文兴,刘世峰,马忠,苗亚宾.中国铁路运价形成机制改革三部曲[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0,(7).
    103.李学伟,赵新刚,陈龙.铁路运价调整对国民经济的波及和影响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0,(3).
    104.李雪松,刘玉琴,张昕竹.中国铁路的规制改革与竞争[DB/OL]. (2005-07-03) [2008-11-11].http://www.compet itionlaw.cn/n340c6.aspx.
    105.李轶男.垄断、竞争与管制:中国铁路改革[J].经济问题,2001,(5).
    106.李古才.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特色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107.李政军.寻租理论的产生背景与现实契机[J].财经科学,2003,(3).
    108.廖涌泉,赵新刚,李学伟.中国铁路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分析[J].中国铁路,2003,(4).
    109.刘和旺.诺斯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新发展[J].经济评论,2006,(2).
    110.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111.卢中原,胡鞍钢.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3,(12).
    112.吕晓萍.对我国行政垄断现状的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2,(3).
    113.罗宾逊.不完全竞争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76-77.
    114.马丹丹,幺培基.铁路负债问题的思考与出路[J].铁道运输与经济,1997,(8).
    115.马茹萍.反垄断法应规制行政垄断[J].经营与管理,2007,(2).
    116.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84-295.
    117.马一峨译.匈牙利学者论垄断、竞争与社会主义[J].经济学动态,1985,(9).
    118.马古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3).
    119.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二版(下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26 329.
    120.孟祥成.从融资困境透视中国铁路改革路径问题[J].经济,2005,(11).
    121.彭恒文,于良春.峰荷需求、资本配置效率及中国铁路运输业投融资机制改革[J].南方经济,2007,(8).
    122.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计理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55.
    123.戚聿东,柳学信.中国垄断行业竞争状况研究[J].经济管理,2006,(2)
    124.漆多俊.中国反垄断法立法研究[J].法学评论,1997,(4).
    125.荣朝和.关于铁路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探讨[J].铁道经济研究,2001,(4).
    126.荣朝和.试论“网运分离”与铁路重组的关系[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127.沈敏荣.反垄断法的性质[J].中国法学,1998,(4).
    128.石磊,彭恒文.中国铁路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进:1953年~2006年[J].上海经济研究,2008,(9).
    129.石淑华.行政垄断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30.史际春.遵从竞争的客观规律——中国反垄断法概念和对象两个基本问题[J].国际贸易,1998,(4).
    131.宋伟.搭售行为与不正当竞争[J].现代管理科学,2002,(11).
    132.宋则.反垄断理论研究[J].经济学家,2001,(1).
    133.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34.孙景宇.经济转型进程测度:比较与研究方向[J].经济科学,2004,(5).
    135.孙丽云.民营资本打破铁路垄断坚冰[J].中国经济信息,2005,(6).
    136.谭克虎,彭光良.国外铁路运输管制改革及其启示[J].当代财经,2006,(1).
    137.汪贵浦.改革提高了垄断行业的绩效吗?——对我国电信、电力、民航、铁路业的实证考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48-258.
    138.王保树.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的规制[A].季晓南主编.中国反垄断法研究——反垄断法系列丛书[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399.
    139.王保树.论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的规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学报,1998,(5).
    140.王保树.企业联合与制止垄断[J].法学研究,1990,(1).
    141.王会宗,纪涛.对我国铁路运输业垄断程度的重新认识[J].天府新论,2008,(5).
    142.王会宗,张超.行政垄断形成中的路径依赖分析—以中国铁路运输业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9,(5).
    143.王会宗.行政垄断行业的生产效率分析——以中国铁路运输业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4).
    144.王会宗.论铁路运输业行政垄断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基于对国外已有相关文献的梳理[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6).
    145.王会宗.行政垄断与经济效率——基于中国铁路运输业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9,
    (12).
    146.王会宗.中国铁路运输业保进竞争政策问题研究[J].理论学刊,2009,(8).
    147.王俊豪.中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8 38.
    148.王俊豪.中国自然垄断经营产品管制价格形成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149.王祥,孙有望.铁路在运输市场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趋势[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8,(34).
    150.王小娥,吴雅音.台铁多元产出成本结构之分析[J].运输计划季刊(台湾),1993,(3).
    151.王晓亭,张秋生.日本国铁改革及其对中国铁路改革的启示[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2).
    152.王晓晔.入世与中国反垄断法的制定[J].法学研究,2003,(2).
    153.王晓晔.条块垄断——论依法规范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J].国际贸易,1998,(4).
    154.王晓晔.依法规范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A].王晓晔主编.反垄断法与市场经济[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155.魏权龄,岳明.DEA概论与CCR模型——数据包络分析(一)[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89,(1).
    156.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26.
    157.文力.国家放松对铁路运价管制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3,(10).
    158.吴朝阳.中国铁路规制改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
    159.吴林军.中国市场化进程测度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3,(9).
    160.吴卫平.我国铁路引入竞争及规制建设研究[J].理论学习与探讨,2003,(1).
    161.吴烨,姚加林.应改善铁路运输服务质量的现状[J].铁道运营技术,1998,(3).
    162.武剑红.竞争与管制理论在中国铁路改革中的应用[A].张昕竹主编.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60-169.
    163.武旭,胡思继,崔艳萍.铁路运输经济预警系统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0).
    164.夏伟怀,查伟雄,李正明.铁路运输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与竞争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1,(6).
    165.肖霆,王国顺.企业效率研究中前沿面方法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5,(10).
    166.肖文.“数字铁路”离我们还有多远[N].华南新闻,2004-03-08(2).
    167.肖兴志.中国铁路产业规制新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3.
    168.谢从军,么培基.铁路运输生产率的计算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1998,(4).
    169.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31-134.
    170.徐明华.经济市场化进程:方法讨论与若干地区比较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9,(5).
    171.许培英.我国铁路货物运输服务质量的研究及分析[J].中国铁路,2005,(2).
    172.许晓峰.扩大铁路利用外资的若干设想[J].国际经济与合作,1995,(2).
    173.薛克鹏.行政垄断不应由《反垄断法》调整[J].山西师大学报,2001,(2).
    174.亚当.斯密.国富论(上)[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2:56-141.
    175.阎大颖.市场化的创新测度方法——兼对2000-2005年中国市场化区域发展特征探析[J].财经研究,2007,(8).
    176.杨爱新.游击“铁路线”[J].中国投资,2003,(8).
    177.杨兰品.行政垄断问题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05,(6).
    178.杨兰品.中国转型时期垄断问题研究[J].经济评论,1999,(4).
    179.于川,潘振峰.中国铁路财务会计五十年回顾与展望[J].铁道经济研究,1999,(4).
    180.于军.网络型产业的经济特征与规制改革——以铁路为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81.于良春,牛帅.中国电力行业行政垄断的损失测算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
    182.于良春,彭恒文.中国铁路客运高峰负荷定价模型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3).
    183.于良春,彭恒文.中国铁路运输供需缺口及相关产业组织政策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4).
    184.于良春,余东华.中国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的测度研究[J].经济研究,2009,(2).
    185.于良春.反行政性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186.于良春等.行政垄断测量的指标体系[Z].山东大学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工作论文第2期,2008.
    187.于良春等.行政性垄断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分析的指标体系[Z].山东大学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工作论文第3期,2008.
    188.于良春等.转轨经济中的反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研究[Z].山东大学反垄断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工作论文第1期,2007。
    189.余晖.受管制市场里的政企同盟[J].中国工业经济,2000,(8).
    190.余晖.中国的政府管制制度[J].改革,1998,(3).
    191.俞燕山.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改革的政策选择[J].改革,2002,(1).
    192.曾光.中国铁路规制改革的制度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05.
    193.张伯伦.垄断竞争理论[M].上海:三联出版社,1958:57.
    194.张光远.改进铁路客运价格管理设想[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9).
    195.张玲.铁路旅客需求层次及服务质量[J].铁道运输与经济,1995,(10).
    196.张梦龙,欧国立.推进铁路运输制度创新——试论铁路“网运分离”[J].铁道经济研究,2000,(3).
    197.张瑞萍.反垄断法理论与实践探索[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56 57.
    198.张守文,于雷.市场经济与新经济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57-358.
    199.张维迎,盛洪.从电信业看中国的反垄断问题[A].季晓南主编.中国反垄断法研究 反垄断法系列丛书[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200.张文.1998年主要国家铁路职工人数及劳动生产率[J].中国铁路,2001,(2).
    201.张晓阳.社会主义经济垄断初探[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87,(4).
    202.张昕竹.中国铁路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
    203.张颖.新形势下铁路基本建设投融资模式选择[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5).
    204.赵岸英.“铁老大”苦觅改革“路线图”[J].财经界,2004,(9).
    205.赵红霞,赵玉梅.关于中国铁路运输业规制改革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4,(1).
    206.赵坚.中国铁路重组的企业边界问题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1).
    207.郑秉文.20世纪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回眸[J].中国社会科学,2001,(3).
    208.郑鹏程.论法律对行政垄断的综合规制[J].求索,2003,(1).
    209.郑鹏程.行政垄断的法律控制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10.郑亚武.市场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4-5.
    211.支春红.对我国铁路建设融资模式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6).
    212.植草益.产业组织论[M].筑摩书房,1982:16.
    213.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J].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214.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铁路客运你满意吗[J].中国统计,2008,(5).
    215.中国铁道学会,铁道部统计中心.中国铁道[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23.
    216.中国铁路代表团.法国、英国的铁路改革[J].中国铁路,2000, (9).
    217.中国铁路赴日本、韩国考察组.日本、韩国铁路考察报告[J].铁道经济研究,2002,(4).
    218.中国铁路经营管理考察团.美国铁路考察报告[J].铁道经济研究,2003, (2).
    219.钟明钊.竞争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34.
    220.周鼎恒.世界铁路东山再起振雄风[J].铁道知识,2007,(1).
    221.朱晓立,叶峻青.1990~2001年我国铁路运输效率的综合评价[J].技术经济,2005,(3).
    222.朱志明.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垄断问题的关键——由垄断价格问题看垄断治理[J].改革,2002,(3).
    223.邹俊万,郝瀛.铁路的投资体制与投资决策[J].中国铁路,1992,(10).
    224.左广,李红昌.铁路网络经济的定量研究[J].技术经济,2003,(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