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党的传统优势,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面临着现代化的多重语境,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才能继续保持和发挥其独特优势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公民是现代人的身份表征,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主体,公民意识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①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这从根本上提出了公民意识教育的时代要求,明确了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和重点,指明了努力方向。因此,将公民意识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现实需求。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在批判吸收国外公民意识教育的合理性因素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其一,厘清了公民、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教育等相关概念,对公民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梳理。在我国,公民意识教育产生于清朝末年,产生的一开始就承担着救国救民的重任,其发展过程更是一波三折。因此,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本土特殊的演进逻辑、动力机制和实现路径,无法用西方的话语进行阐述。
     其二,从现实、价值、理论三个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公民意识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
     其三,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初步构建了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理论框架,对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特征、目标进行了全面阐述。
     其四,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探讨了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在正确把握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实践要求基础上,科学优化实现路径和对策,不断提高教育的自觉性、经常性、实践性、实效性,优化和提升公民意识教育的环境。
As an traditional advantage of our Party,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Whether in theRevolutionary War period or in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period. Currently, many chalenges areappeared,such as,multiple contexts of modern communication,culture collision among differentcivilizations, the diversification of people's lifestyles and values. For every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er, how to maintain and play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is the major issue to be resolved.
     Citizen is the identity characteristic of modern people and the fundamental unit in a contury andits social life. The civic awareness has been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modernization level of acountry.The report of Seven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xplicitlyrequires:“Strengthening civic awareness education, foster the concepts of democracy and the ruleof law, freedom and equality, equity and justice.”“National medium and long-term plan for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20102020)”issued in2010, has clearly put forward thestrategy mission of strengthen civic awareness education:“establish the principle of socialistdemocracy and law, freedom and equality, equity and justice; cultivate qualified socialistcitizen.”The report of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xplicitlyrequires:“Advocate prosperous, democracy, civilization and harmony; advocate freedom,equality, justice and law; promote patriotism, dedication, integrity and kindness; activelycultivate and practice socialist core values.”These documents state the request in our times forcivic awareness education, define the objective, priorities and direction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Therefore, it is also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develop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also the realistic requirement for carrying out civic awareness education, to incorporate civicawareness education into th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understanding, this paper use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dialectical andhistorical materialism to conduct the in-depth exploration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ivicawareness education and critically absorb the rational elements of civic awareness education in theforeign countries from the research vie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wouldprovide referable resour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system of civic awareness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Firstly,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concept of civic awareness and performs theoretical clarification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vic awareness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t is started in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It shouldered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salvaging our country in the beginning stage, and suffers twists and turns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Therefore, the civic awareness of our country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n its evolution logic, motivation mechanism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it is very hard to be elaborated by Western philosophy.
     Second, perfrom deep analysis on the civic education in three dimensions of reality, significanceand theory from the vie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rd, preliminarily establish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our civic education from the view o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nalyze the content, feature and target of civic education..
     Fourth, discuss the practical path of civic education from the vie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basic meaning and practice requirement,scientifically optimize realization path and strategy,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consciousness,frequency, practicality, effectiveness and environment of civic education.
引文
①《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9页。
    ②《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2页。
    ①《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9页。
    ②《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2页。
    ①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殷陆君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页。
    ②李慎之:《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改革》,1999年第3期。
    ①李朝东,王金元:《教育启蒙与公民人格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9年版,第55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3页。
    ①王曦:《对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政治性归因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7页。
    ③李慎之:《修改宪法与公民教育》,《改革》,1999年第3期。
    ①凌杰:《谈谈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前线》,1987第3期。
    ②李昆明:《公民意识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6年第9期。
    ③朱学勤:《书斋里的革命》,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第363页。
    ④姜涌:《中国的“公民意识”问题思考》,《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⑤宋新海:《公民意识的养成及其当代意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第2期。
    ⑥叶飞:《公民意识的内涵及其养成》,《政工研究动态》,2007年第21期。
    ⑦童怀宇:《论公民和公民意识》,《唯实》,2000年第3期。
    ⑧姜涌:《公民意识的自觉》,《理论学刊》,2003年第5期。
    ①《基础教育首先是公民教育》,《江西教育》,1987年12期。
    ①宇文利:《关于当前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几个问题》,《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02期。
    ②王宗礼,史小宁:《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公民意识教育》,《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③王冬梅:《公民意识教育的三个维度》,《政工研究动态》,2007年第21期。
    ④许耀桐:《大力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求是》,2009年第5期。
    ①陈民秀等:《加强公务员公民意识教育必须强化四种意识》,《世纪桥》,2008年第8期。
    ①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39页。
    ②尼斯贝特:《个人主义》,《世界哲学》,1991年第2期。
    ③陈伟:《共和主义的自由观念—试论昆廷·斯金纳的共和主义思想史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7期。
    ④刘训练:《共和主义的复兴——当代西方新共和主义的局限与困境》,《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第06期。
    ①Pocock, Virtue,Comm erce and L iberty, Cambridge Un ivers ity,Press1985, p40-41.
    ②朱彩霞:《西方国家公民意识发展的历史轨迹及特点》,《南通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③柏拉图:《法律篇》,张智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7页。
    ④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90页。
    ⑤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281页。
    ①卢梭:《爱弥儿》,李平湿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6页。
    ②乔治·凯兴斯泰纳:《凯兴斯泰纳教育论著选三》,郑惠卿译,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0页。
    ③转引自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3页。
    ①洪明:《国际视野中公民教育的内涵与成因》,《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②转引自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7页。
    ①傅慧芳:《中国公民意识的本土特质》,《东南学术》,2012年第5期。
    ①《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7页。
    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13页。
    ②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7页。
    ③乔·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等译,北京东方出版杜1984年版,第316页。
    ④黑格尔:《美学》第2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62页。
    ①徐新:《西方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页。
    ②陈义平:《论古希腊罗马的公民政治哲学》,《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③托马斯·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63年版,第12页。
    ①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4-25页。
    ②转引自曲丽涛:《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发育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2页。
    ①朱彩霞:《当代中国公民意识问题研究—从自由主义到社群主义的争论谈起》,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7页。
    ②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2页。
    ③朱慧玲:《桑德尔政治哲学立场评定与剖析》,《世界哲学》,2011年第3期。
    ①俞可平:《社群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③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彭强,黄晓京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2页。
    ①梁启超:《新民说》,《饮冰室合集》第6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7页。
    ②梁启超:《新民说》,《饮冰室合集》第6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39页。
    ①施惠玲:《制度伦理研究论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0页。
    ②周国文:《公民伦理观的历史源流》,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
    ①Jvduitu Shklar.Amercian Citizenship:The Quest for Inclusion.Boston:Har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1.p1.
    ②檀传宝:《论“公民”概念的特殊性与普适性—兼论公民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
    ③章秀英:《公民意识评价与培育机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页。
    ①素娟:《公民概念的澄清与公民教育的探讨》,《2l世纪价值教育和公民教育学术研讨会》,第126页。
    ②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72页。
    ②转引自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
    ①王南提:《日常生活理论视野中的现代化图景》,《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
    ①威尔吉姆利卡,威尼诺曼:《公民的回归:公民理论近作综述》,载许纪霖:《共和、社群与公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56-257页。
    ①转引自秦树理等:《国外公民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页。
    ①弗里德利希·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83页。
    ②张浩:《主体意识和理性精神:中国政治发展的文化资源》,《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35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63页。
    ①余潇枫:《哲学人格》,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96页。
    ②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285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0页。
    ①刘学军:《民主政治与公民意识》,《学习时报》,2002年8月12日。
    ②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1页。
    ①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②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编:《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5-68页。
    ①葛荃,韩玲梅:《从政治教育到公民教育》,《理论与现代化》,2003年第1期。
    ②潘运军:《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指向》,《前沿》,2012年第21期。
    ①雷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7页。
    ②王智慧:《论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第8期。
    ③夏英华:《公民教育融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1-12页。
    ④刘文成:《论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7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页。
    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2页。
    ⑦衰贵仁:《人的哲学》,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第95页。
    ①政学社辑:《大清朝教育新法令》第7册,会文堂1910年版,第3页。
    ②梁景和,王宇英:《论清末学校的国民教育》,《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③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载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全集》第3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31页。
    ①王荚:《今后教育改进之意见》,《教育杂志》,1916年第8卷,第11号。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3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3页。
    ③黑格尔:《历史哲学》,牟宗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6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①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145一14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②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5页。
    ①《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8页。
    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军队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解放军出版社2013年版,第307-309页。
    ②《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2),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2年版,第203页。
    ①《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8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0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②韩庆祥,亢安毅:《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1页。
    ③韩庆祥,亢安毅:《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90页。
    ①魏伟:《马克思的公民观及现实意义》,《齐鲁学刊》,2012年第3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5页。
    ③魏伟:《马克思的公民观及现实意义》,《齐鲁学刊》,2012年第3期。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1页。
    ①加布埃尔·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曹沛霖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9页。
    ②GutmannAmy. Democracy Democratic Education.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1993.P121.
    ①转引自赵明玉:《自由主义公民教育思想》,《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
    ②Pratte. R. The Civic Imperative.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Columbia University.1988. P58
    ③胡艳蓓:《当代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述评》,《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①《潘恩选集》,马清槐等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46页。
    ①黄炎培:《八十年来》,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第148-149页。
    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8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35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①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16页。
    ②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48页。
    ③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9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5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5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706页。
    ①卢梭:《社会契政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0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00页。
    ①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等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②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39页。
    ③米尔恩:《人权哲学》,王先恒等译,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165页。
    ①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②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39页。
    ③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18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页。
    ⑤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①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②麦金太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万俊人等译,当代中国出版社1961年版,第48-49页。
    ③梁启超:《新民说》,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页。
    ④乔荣生《社会公德:个人行为与公共生活和谐的基石》,《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2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5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1995年版,第11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①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27页。
    ①《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2页。
    ②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5/c_119499523.htm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0页。
    ①谭斌:《论教育学关于“生活世界”的话语》,《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l期。
    ①罗国杰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53-354页。
    ①罗国杰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53-354页。
    ①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页。
    ①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08页。
    ②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肖勇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03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78页。
    ①滕大春:《美国教育史》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第136页。
    ②丁锦宏:《品格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页。
    ③卓播英:《现代公民教育的发展趋势》,台湾中正书局1980年版,第17页。
    ①檀传宝:《公民教育引论》,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9页。
    ②檀传宝:《公民教育引论》,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5页。
    ③转引自严建军:《美国公民意识教育变迁》,西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6页。
    ①杨福禄:《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公民教育问题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61页。
    ①阮建平:《话语权与国际秩序的建构》,《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5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①林尚立:《社区民主与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3年版,第316页。
    ①徐世甫:《主体技术·拟象·公共领域——论虚拟社区》,《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②陈汝东:《传播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05页。
    ③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70页。
    ①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梅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0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②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67页。
    ①王永平:《对加快社会管理方式转变的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10期。
    1、《马克格斯》第1-10卷,民版2009年版。
    2、《宁选》第1-4卷,民版1995年版。
    3、《毛泽选》第1-4卷,民版1991年版。
    4、《邓选》第1、2卷,民版1994年版。
    5、《邓选》第3卷,民版1993年版。
    6、《公民道建施纲》,中央版2001年版。
    7、张灿等:《代治教育学》,民版2006年版。
    8、春:《发展论》,中民公安大学版2007年版。
    9、:《公民学》,大学版2008年版。
    10、传宝:《公民教育引论》民版2011年版。
    11、廷:《代论与》,民版2006年版。
    12、啸:《全时代中公民教育》,福建教育版2005年版。
    13、杨福禄:《会构建中公民问究》,山民版2010年版。
    14、明明等:《中公民意调查数报告2008》,会学版2009年版。
    15、雷骥:《代治教育性础究》,民版2008年版。
    16、章秀:《公民意评价与培育制》,中会学版2012年版。
    17、:《公民伦源流》,中央版2008年版。
    18、等:《外公民学》,大学版2009年版。
    19、唐克:《比较公民教育》,中会学版2008年版。
    20、冯建:《公民意论》,华版2009年版。
    21、张宜海等:《公民学》,大学版2009年版。
    22、:《公民道论》,大学版2008年版。
    23、振等:《公民治素究》,大学版2005年版。
    24、朱学:《斋命》,春版1999年版。
    25、陈森:《告别臣民—清末民公民意与公民行为》,中民大版2004年版。
    26、肃:《由义本念》,中央版2003年版。
    27、大同:《治》,天津教育版2005年版。
    28、:《外公民教育览》,大学版2005年版。
    29、朱:《公民教育论》,教育学版2003年版。
    30、钱穆:《中论》,商务1994年版。
    31、曹本:《中治》,高等教育版1999年版。
    32、蓝维,高峰等:《公民教育:论、与探索》,民版2007年版。
    33、柯卫,朱海:《会义法治意与代究》,法律版2010年版。
    34、学俭:《媒体与高治教育》,民版2012年版。
    35、俊:《公民权意究》,大学版2006年版。
    36、应克:《民》,中会版1997年版。
    37、:《》,北京大学版版2002年版。
    38、可:《义》,中会学版2005年版。
    39、:《权时代:中公民权发展究》,中法大学版2000年版。
    40、廷:《治教育法论》,高等教育版2010年版。
    41、钱:《绝》,大学版1999年版。
    42、施惠玲:《制度伦究论纲》,北京范大学版2003年版。
    43、潇枫:《哲学格》,吉林教育版1998年版。
    44、道:《会权力与公民会》,林版2009年版。
    45、欧:《进治哲学》,中央版2006年版。
    46、日云:《治传统》,大连版1961年版。
    47、增:《公民会与第三部门》,会学版2000年版。
    48、宋:《伦》,中民大学版2004年版。
    49、惠斌:《全与公民会》,范大学版2003年版。
    50、:《权念起源》,中法大学版2009年版。
    51、学辑:《大清朝教育法令》,会堂1910年版。
    52、佶:《中代论》,河北大学版1995年版。
    53、陈:《义之》,天津民版2003年版。
    54、生:《市民会论》,民版2003年版。
    55、礼湛等《治教育学》,江大学版2004年版。
    56、行知:《行知》,江苏教育版2001年版。
    57、霖:《全义与明对》,江苏民版2004年版。
    58、等:《与公共性》,三联店1998年版。
    59、少来:《性、治与制度》,北京大学版2004年版。
    60、振:《中共党公民教育论与》,大学版2005年版。
    61、图强:《代公共行中公民参与》,经济版2004年版。
    62、梁霞:《中育公民教育转究》,知权版2009年版。
    63、亚多:《治学》,吴彭,商务1965年版。
    64、霍尔巴赫:《治论》,陈先等,商务1994年版。
    65、塞缪尔·亨廷顿:《变会中治序》,华等,三联店1998年版。
    66、约翰·尔斯:《义论》,怀等,中会学版2001年版。
    67、马克斯·韦伯:《经济与会》,林远,商务1997年版。
    68、贝马斯:《交与会进》,张,重版1989年版。
    69、克尔斯:《代》,殷陆,四川民版,1985年版。
    70、:《法上学原》,叔,商务1991年版。
    71、米尔:《权哲学》,先恒等,版,1991年版。
    72、霍尔巴赫:《治论》,陈先,眭茂,商务1994年版。
    73、密尔:《代议制府》,瑄,商务1997年版。
    74、贝马斯:《交行为论》,曹卫,上海民版2004年版。
    75、汉·阿伦特:《、治与公民身》,林,江苏民版2007年版。
    76、克·特:《公身—、治学与教育学中公民》,台等,吉林版团2010年版。
    77、汉默顿:《宴》,吴等,九版2005年版。
    78、贝马斯:《公共构转》,曹卫,学林版1999年版。
    79、:《道上学原》,苗力田,上海民版1982年版。
    80、乔森·H·特:《代会学论》,范达,天津民版1988年版。
    81、约夫·熊彼特:《经济发展论》,畏等,商务2000年版。
    1、凌杰:《会义公民意》,《前线》,1987年第3期。
    2、:《“公民会”念源究评》,《哲学动》,2006年第3期。
    3、:《大力强公民意教育》,《民与法制》,《是》,2009年第5期。
    4、雍元:《论公民意内涵特》,《法学杂志》,2010年第5期。
    5、月:《会义公民会》,《论》,2009年第10期。
    6、万侠:《存哲学释》,《济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7、林剑:《存之》,《江海学刊》,2002年第6期。
    8、曲丽涛:《公共角公民意》,《成都行学院学报》,2010年第03期。
    9、雷骥:《当前我公民教育究中几个亟待问》,《河南范大学学报(哲学会学版)》,2005年第3期。
    10、振林:《当代哲学与生活论》,《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02期。
    11、熊媛:《公民、公民意与治明》,《论探索》2005年第5期。
    12、陈联俊:《关于“公民意”几个本问》,《辽宁大学学报(哲学会学版)》,2010年第6期。
    13、曲丽涛:《公民意生成条件探》,《中共山党学报》,2010年第4期。
    14、:《公民意》,《论学刊》,2003年第5期。
    15、:《公民意问究》,《高》,2004年第3期。
    16、慧:《公民意“本土”吁》,《福建论·会学版》,2012年4期。
    17、慧:《公民意内涵反重释》,《中共福建党学报》,2012年第3期。
    18、宇:《关于当前我公民意教育几个问》,《高论战线》,2012年2期。
    19、梅:《公民意教育三个维度》,《工究动》,2007年第21期。
    20、冯建:《公民意成规律论》,《云南会学》,2012年第2期。
    21、:《外公民教育启》,《大学学报(哲学会学版)》,2005年第3期。
    22、陈:《贝马斯公共论其特点》,《门大学学报(哲学会学版)》,2009年第1期。
    23、虓:《公民意教育层次性探》,《论教育》2011年第2期。
    24、传宝:《当前公民教育应当关切三个重命》,《民教育》2007年Z3期。
    25、田:《法律意其内容构》,《山会学》,2005年第10期。
    26、戴:《公民教育案与卢梭启之》,《中民大学学报》,2012第3期。
    27、慧:《公民意关》,《福建行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28、:《法律意之构分》,《江苏会学》,2001年第6期。
    29、泽华:《论臣民意公民意转变》,《天津会学》,1991年第4期。
    30、蔡良等:《论公民意教育几个本论问》,《教育究》,2010年17期。
    31、张积:《论公民意构其成》,《烟台范学院学报(哲学会学版)》,1994年第4期。
    32、唐敏:《论公民意内涵》,《河南工大学学报(会学版)》,2011年第1期。
    33、:《论公民与公民义务》,《中海大学学报(会学版)》,2005年第5期。
    34、吴建:《论代》,《内古大学学报(会学版)》,1998年第6期。
    35、海等:《公共中公民意其造》,《中共天津市党学报》,2008年第4期。
    36、哲:《论会性》,《天府论》2006年第1期。
    37、诗:《马克哲学代性》,《马克义与》,2007年第1期。
    38、朱彩霞:《络—中公民意崛起动力》,《论刊》,2009年第12期
    39、张启伦:《体意公民意》,《》,2008年S2期。
    40、华等:《公民与公民教育—亚多公民教育启》,《法学杂志》,2008年第2期。
    41、杨:《公共精与公民参与》,《南学刊》,2008年第5期。
    42、张青兰:《论公民格价值内涵》,《南昌大学学报(版)》,2004年第2期。
    43、吕:《强以公民意为辑起点治教育》,《熟高专学报》,2004年第6期。
    44、中:《代与会代关系哲学考》,《论学刊》,2003年第1期。
    45、慧:《中公民意本土特》,《南学》2012年第5期。
    46、慧:《公民意素构探》,《福建范大学学报(哲学会学版)》,2012年第2期。
    47、礼:《论马克义中公民意教育》,《肃会学》2011年第6期。
    48、曲丽涛:《公民意发育治制》,《内古会学》,2012年第2期。
    49、朱彩霞:《公民意发展轨迹特点》,《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50、高等:《论公民意伦意》,《战线》,2011年第4期。
    51、蒋笃:《公民意成内制启》,《河南大学学报(会学版)》,2011年第6期。
    52、朱彩霞:《公民意念之维》,《尔滨市党学报》,2012年第1期。
    53、张民:《公民意与中代》,《山大学学报(哲学会学版)》,2005年第2期。
    54、张启伦:《体意公民意》,《》,2008年第2期。
    55、张翠梅:《公民意培植与会义核价值体系构建》,《经济究刊》,2011年第11期。
    56、睿:《公民意:中治代驱动力》,《是》,2006年第1期。
    57、曲丽涛:《公民意生成会础探》,《前沿》,2010年第13期。
    58、高:《公民意:扩大公民序治参与内生变量》,《前沿》,2011年第13期。
    59、万斌等:《中公民意》,《江学刊》,2012年第2期。
    60、秋霞:《我公民意进》,《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61、胡建等:《公民会意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
    62、杨朝辉:《代公民意培育》,《山农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63、钱亚梅:《论风会公民意》,《论教育》,2010年第1期。
    64、吴威威:《公民:辑前与治确》,《唐都学刊》,2011年第1期。
    65、传宝:《论“公民”念特殊性与普适性》,《教育究》2010年第5期。
    66、张素:《公民教育发展探》,《教育评论》2009年第6期。
    67、成敏:《公民教育与同》,《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68、冯建:《承与植:对中公民意发展考》,《野》,2011年第4期。
    69、杭生:《治学、会学角公民意教育本内涵》,《学究》2008年第8期。
    70、飞:《公民教育:“离”“参与”》,《全教育展》,2011年第8期。
    71、丽等:《公民意培育——转期我代关键》,《翰林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72、月:《当代公民教育嬗变》,《当代教育学》,2012年第21期。
    73、胡蓓:《当代公民教育评》,《外会学》2002年第4期。
    74、岚:《当代公民教育论探微》,《兰大学学报(会学版)》,2005年第6期。
    75、林亚:《公民教育》,《江教育》,2001年第10期。
    76、孟:《近代公民性进》,《江学刊》,2007年第6期。
    77、倩:《差论中公民意教育》,《大学学报(哲学会学版)》,2010年第6期。
    78、商红日:《公民念与公民身论》,《上海范大学学报(哲学会学版)》,2008年第6期。
    79、游等:《公民教育与治教育:比较野》,《学海》,2011年第5期。
    80、都云:《公民教育与治教育关系》,《教育学月刊》,2011年第9期。
    81、冯建:《公民身同与公民教育》,《中民大学教育学刊》,2012年第3期。
    82、臧:《公民意涵治教育策略》,《教育评论》,2009年第1期。
    83、梁茜:《公民意培育:增强治教育效重途》,《论刊》,2011年第7期。
    84、:《论物论中意念》,《哲学动》,2011年第4期。
    85、刁瑷辉:《由义公民身路》,《江苏大学学报(会学版)》2011年第4期。
    86、张雪:《公民身论本土几点考》,《云南行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87、霞:《公民身论内涵探》,《杂志》,2005年第3期。
    88、黄建:《臣民中特公民变迁》,《齐齐尔大学学报(哲学会学版)》,2003年第3期。
    89、:《公民会念》,《中海大学学报(会学版)》,2003年第6期。
    90、吴威威:《代民治中公民》,《马克义与》,2007年第4期。
    91、章秀:《公民意构究》,《学》,2009年第3期。
    92、辉:《公共生活与公民伦》,《河北学刊》,2007年第2期。
    93、汾:《公民意教育与公民会培养》,《法制与会》,2008年第7期。
    94、朝祥:《公民治意作辑》,《治学究》,2007年第5期。
    95、鲁:《教育:之我建构活动》,《教育究》,1998年第9期。
    96、敏志:《臣民公民:角转换其生成与发展》,《江苏行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97、来,彤:《“公民”之治传统论评》,《北大学报》(哲学会学版),2008年第3期。
    98、巴凤,岚:《论培养公民立格问》,《辽宁大学学报》(哲学会学版),2002年第6期。
    1、曲丽涛:《当代中公民意发育问究》,山大学论2011年。
    2、岚:《会课程中公民教育究》,北范大学论2004年。
    3、花:《当代中学公民意教育究》,华范大学论2012年。
    4、朱彩霞:《当代中公民意问究——由义与义争论起》,山大学论2010年。
    5、乃:《公民会论当代中与会关系究》,山大学论2010年。
    6、胡凯:《治教育生活究》,旦大学学论2007年。
    7、臻:《论大学生道选教育》,华中技大学学论2005年。
    8、孔锴:《公民教育模究》,北范大学学论2008年。
    9、:《马克教中治教育制究》,苏大学论2010年。
    10、:《好与好公民:古腊公民教育论》,南京范大学学论2005年。
    11、建礼:《阶段我代问究》,安技大学硕学论。
    12、陈:《当代中公民意生成础培育路》,北大学硕论2007年。
    13、雷祖华:《当代我公民意其培养究》,中山大学硕论2008年。
    14、陈海调:《公民意生成条件》,都范大学硕论2008年。
    15、建:《公民意教育变迁究》,北范大学硕论2012年。
    16、杨志霞:《儒传统公念对当代中公民意培育影》,苏大学硕论2009。
    17、张骥:《中传统治代转》河北范大学硕论2007年。
    18、成:《论公民教育与治教育》,江大学硕论2013年。
    19、张:《关于中代哲学反》,黑江大学学论2002年。
    1、Cairns and Williams. Constitutionalism. Citizenship and Society in Canada. 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85.
    2、Maclntyre Alasdair. Whose Justice? Which Rationality.London: Duckworth.1988.
    3、DougIas Wolfe.Visions of Citizenship Educati on. Oxford Reviou of Education.1999.
    4、Jvduitu Shklar.Amercian Citizenship:The Quest for Inclusion.Boston:Harrvard UniversityPress.1991.
    1、:中会课程标准比较究,教http://www.pep.com.cn/lsysh/jszx/xsdt/gnjj/201008/t20100827_805563.htm
    2、会义核价值体系是培育公民意本,上海民建http://gov.eastday.com/shmj2011/node866/node921/node922/node923/u1a23887.html
    3、伍俊斌:论公民会与治共存共强,中共党http://theory.people.com.cn/GB/13219683.html
    4、先:民法治:会重特征,明日报http://www.gmw.cn/01gmrb/2005-11/30/content_338570.htm
    5、兴海:大力培育公民公共精,明日报http://www.gmw.cn/01gmrb/2007-08/28/content_661893.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