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时代行政组织法的变革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行政组织法是行政法的一个重要领域,但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界广泛探讨的行政主体问题是行政组织法学的重要议题,但不是唯一议题。本文将立足于我们所处的多元化时代,论述行政组织法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表现在行政权力的分散化——也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行政主体多元化”,也表现在行政组织形态的日益丰富多彩——即本文所要论述的“行政组织多样化”。因此,行政主体多元化与行政组织多样化就构成了多元时代行政组织法变革的两大趋势。本文的论述也就主要集中在这两个问题上。
     论文主要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了更好地阐述有关问题,文章首先对“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两个概念进行了细致地分析、比较。
     在本文中,“行政主体”这一概念和我们通常的理解并不相同,本文是在西方“行政主体”概念的本义上来理解的,即认为行政主体不是具体的机关,而是设立这些机关的、具有完全法律人格和独立“行政利益”的国家、社团法人、财团法人等。而对于行政主体的机关或组织,本文就以“行政组织”来表述,认为行政组织就是“行政主体的组织”,如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公法基金会的理事会、公立高等学校的校长等。文章还分析了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的关系。
     第二部分,文章论述了行政主体多元化的问题。
     行政主体的多元化是由整个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所推动的。多元社会中逐渐确立起多元化的行政利益格局,强烈冲击着国家行政一家独大的一元行政主体理论和制度。学界纷纷对行政主体理论展开了反思和重构,本文在借鉴这些理论成果并参考德国公法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多元行政主体体系的设想。这一体系包括国家、社团法人性质的行政主体(文章引“浙江省乐清市低压电器行业协会”一例进行说明)、财团法人性质的行政主体(文章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两个不同的例子予以说明)和作为“人与物的结合体”的行政主体(文章引“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进行说明)。
     西方国家多元行政主体中一般还会包括地方公共团体,我们国家的情况具有特殊性,因此本文又简要论述了地方自治的问题,表达了两个观点:一、地方自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二、在我国实行地方自治尚需等待时机。
     第三部分,重点阐述行政组织的多样化。
     行政主体多元化趋势推动了行政组织形态的多样化,我们必须设计出多种多样的行政组织形式来适应多元行政的要求。在世界范围内,行政组织多样化往往是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实现的。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冲击下,世界各国都不断在行政组织模式上有所创新,本文以我国台湾地区“行政四化改革”为例介绍了行政组织法为应对新公共管理运动而进行的变革。而我国实践中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多样化的趋势。文章引“沈阳模式社区组织”和“青岛市民间组织评估基础上的分类监管制度”两个例子分别对建设新型社区组织和行政任务委托非政府组织两个问题进行了个案分析。
     对于行政组织的多样化应当予以法制的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的行政组织法律体系,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建议:一是完善非政府组织立法;二是完善法律授权行政以及行政机关委托行政的立法。
     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提炼出了我国行政组织法变革所体现的基本精神,即行政格局由“一元单向”走向“多元互动”。
引文
1 “总体性社会”是学者孙立平所提出的,用以描述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社会状态。“在改革之前我国的总体性社会结构中,国家几乎垄断着全部重要资源。这种资源不仅包括物质财富,也包括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其中最重要的是就业机会)及信息资源。以这种垄断为基础,国家对几乎全部的社会生活实行着严格而全面的控制。同时,对于任何相对独立于国家之外的社会力量,要么予以抑制,要么使之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参见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
    3 有学者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体制变革仍然继续的同时,新形成的社会力量及其组合关系逐步定型下来,至少现在已经形成依稀可辨的雏形,只不过这种已经初步成型的社会结构也还在继续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参见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7-136页。
    4 参见石佑启:《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 我国学者对行政主体的界定,可参见王连昌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5页;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页;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等等。
    6 学者们根据新的司法解释认为,行政主体的外延应扩及规章授权的组织。因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第3款规定:“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实施该行为的机构或者组织为被告。”
    7 参见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9-49页。
    8 高家伟翻译毛雷尔著《行政法学总论》使用了“行政主体”的提法,而于安编著《德国行政法》则使用了“公共行政的承担者”的提法。参见[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00-503页,以及于安编著:《德国行政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0-73页。
    9 参见[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00-503页,以及于安编著:《德国行政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0-73页。
    10 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233页。
    11 参见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232-236页,以及[日]盐野宏:《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65-682页。
    12 以下的比较实际上是对中国和以上介绍的法、德、日三国的比较,所以下文提到的“外国”或“西方”如无特别说明均指这三国。
    13 将“行政主体”概念介绍到中国的是王名扬先生,他在《法国行政法》一书中首先使用了这一概念。此后学者们开始使用“行政主体”的概念。
    14 薛刚凌:“多元化背景下行政主体之建构”,载《浙江学刊》2007年第2期,第7页。
    15 贾湛、彭剑锋主编:《行政管理学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24页。
    16 董世明、漆国生主编:《行政管理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9页。
    17 岳正仁主编:《中国行政管理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1页。
    18 参见应松年、薛刚凌:《行政组织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8-13页。
    19 应松年、薛刚凌:《行政组织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20 应松年、薛刚凌:《行政组织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
    21 这里的“行政主体”概念,以及下文要用到的“行政主体”概念,如无特别说明都是上文所述“西方意义”上的。
    22 王名扬:《比较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4页。
    23 王名扬:《比较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4页。
    24 薛刚凌:“多元化背景下行政主体之建构”,载《浙江学刊》2007年第2期,第6页。
    25 相关案例可参见石佑启:《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124页。
    26 薛刚凌:“多元化背景下行政主体之建构”,载《浙江学刊》2007年第2期,第5-13页。
    27 石佑启:《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2页。
    28 参见湛中乐:《现代行政过程论——法制理念、原则与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2-94页。
    29 参见石佑启:《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7页。
    30 参见郎佩娟、陈明:“行政主体理论的现状、缺陷及其重构”,载《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5月。
    31 张树义教授在研究生课堂上曾论述了这一提法的不科学性。
    32 朱维究、王成栋主编:《一般行政法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48页。
    33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3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44、45、46等条的规定。
    34 该观点的代表性著作可参见朱维究、王成栋主编:《一般行政法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15-149页。
    35 参见薛刚凌:“多元化背景下行政主体之建构”,载《浙江学刊》2007年第2期。
    36 薛刚凌:“多元化背景下行政主体之建构”,载《浙江学刊》2007年第2期,第7页。
    37 薛刚凌:“多元化背景下行政主体之建构”,载《浙江学刊》2007年第2期,第11页。
    38 薛刚凌:“多元化背景下行政主体之建构”,载《浙江学刊》2007年第2期,第12页。
    39 详细的论述请参见葛云松:“法人与行政主体理论的再探讨——以公法人概念为重点”,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3期,第79页。
    40 黄锦堂:《行政组织法论》,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294页。
    41 黄锦堂:《行政组织法论》,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294页。
    42 黄锦堂:《行政组织法论》,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293页。
    43 黄锦堂:《行政组织法论》,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296-298页。
    44 参见李洪雷:“德国行政法学中行政主体概念的探讨”,载《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第86页。
    45 黄锦堂:“行政组织法之基本问题”,载翁岳生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96页。
    46 参见黄锦堂:“行政组织法之基本问题”,载翁岳生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96页。
    47 转引自黄锦堂:《行政组织法论》,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第325页。
    48 “国家作为以国民为其成员的组织体,性质上也属于公法社团,只不过国家具有特殊性,所以常常将国家作单独考察。”参见葛云松:“法人与行政主体理论的再探讨——以公法人概念为重点”,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3期,第79页。
    49 案例详细情况请参阅贾西津:《第三次改革——中国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0-92页,有关浙江省乐清市低压电器行业协会的具体情况可参见该书的详细叙述。
    50 见《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条。
    51 资料来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网站http://www.ssf.gov.cn/web/column.asp?ColumnId=1。
    52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2、3、4条。
    53 资料来源: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网站 http://www.cydf.org.cn/about.asp。
    54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这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所下的定义。参见该条例第2条。
    55 该案例转引自崔英楠、王柱国:“论公立学校的行政法律地位”,载《杭州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第6页。
    57 孙多勇主编:《公共管理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1页。
    58 李鹏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231页。
    59 这是美国克林顿政府在1993年制定的联邦政府改革计划的题名。
    60 孙多勇主编:《公共管理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4页。
    61 这一部分的介绍主要参考了台湾学者董保城教授的文章《台湾行政组织变革之发展与法制面之挑战》,载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tticleID=36739#m68,另外也参考了黄锦堂:“行政组织法之基本问题”,载翁岳生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80-408页。
    62 董保城:《台湾行政组织变革之发展与法制面之挑战》,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rticleID=36739#m68。
    64 董保城:《台湾行政组织变革之发展与法制面之挑战》,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user/article_display.asp?ArticleID=36739#m68。
    65 有关“私法方式组织之行政机构”,可参见黄锦堂:“行政组织法之基本问题”,载翁岳生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300-309页。
    66 黄锦堂:“行政组织法之基本问题”,载翁岳生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360页。
    67 该实例引自薛岩松、邱法宗主编:《公共管理案例解读与分析》,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版,第6-10页。
    68 参见应松年、薛刚凌:《行政组织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37-238页。
    69 引自《青岛市民间组织监管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是笔者在对青岛市民间组织监管状况进行了四天的实 地调研后写成的。
    70 黄锦堂:“行政组织法之基本问题”,载翁岳生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311页。
    71 黄锦堂:“行政组织法之基本问题”,载翁岳生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321-322页。
    72 这个建议稿分“总则”、“非营利组织的设立”、“组织机构”、“合并与分立”、“非营利法人的解散、清算”、“非营利法人财务及会计”、“非法人社团”、“外国非营利法人的分支机构”、“非营利组织的监管”以及“附则”等十章,共164个条文。该建议稿将各种非营利组织的有关问题统一规定在了一部法律里。
    73 此外,我国目前非政府组织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也是难以制定一部统一的法典的重要原因。参见张继红:“中国非政府组织法律规制问题研究”,载《政法论丛》2004年第4期。
    74 可参考薛刚凌:“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之探讨”,载《法学杂志》2002年第3期。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印发;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
    4、《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2008年2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1、应松年主编:《行政法学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2、王连昌主编:《行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胡建淼:《行政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王名扬:《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6、王名扬:《比较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于安:《德国行政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9、应松年、薛刚凌:《行政组织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0、石佑启:《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湛中乐:《现代行政过程论——法制理念、原则与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朱维究、王成栋主编:《一般行政法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3、翁岳生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4、黄锦堂:《行政组织法论》,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
    15、[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6、岳正仁主编:《中国行政管理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7、董世明、漆国生主编:《行政管理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8、贾湛、彭剑锋主编:《行政管理学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
    19、贾西津:《第三次改革——中国非营利部门战略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0、孙多勇主编:《公共管理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1、李鹏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22、薛岩松、邱法宗主编:《公共管理案例解读与分析》,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版;
    23、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张树义:《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行政法学背景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王建芹:《非政府组织的理论阐释——兼论我国现行非政府组织法律的冲突与选择》,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26、王建芹等:《从管制到规制——非政府组织法律规制研究》,群言出版社2007年版;
    1、葛云松:“法人与行政主体理论的再探讨——以公法人概念为重点”,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3期;
    2、薛刚凌:“多元化背景下行政主体之建构”,载《浙江学刊》2007年第2期;
    3、胡敏洁:“给付行政与行政组织法的变革——立足于行政任务多元化的观察”,载《浙江学刊》2007年第2期;
    4、薛刚凌、王湘军:“行政体制改革基本问题研究——兼论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法治的关系”,载《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1期;
    5、郎佩娟、陈明:“行政主体理论的现状、缺陷及其重构”,载《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5月;
    6、董保城:《台湾行政组织变革之发展与法制面之挑战》,北大法律信息网;
    7、谈志林:“官僚制与中国行政组织制度的演进路径”,载《学术探索》2004年第6期;
    8、崔英楠、王柱国:“论公立学校的行政法律地位”,载《杭州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9、薛刚凌:“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之探讨”,载《法学杂志》2002年第3期;
    10、薛刚凌:“WTO与行政组织法的改革”,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1期;
    11、马怀德:“公务法人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4期;
    12、张树义:“行政主体研究”,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
    13、李洪雷:“德国行政法学中行政主体概念的探讨”,载《行政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
    14、应松年、薛刚凌:“行政组织法与依法行政”,载《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第1期;
    15、薛刚凌、王文英:“社会自治规则探讨——兼论社会自治规则与国家法律的关系”,载《行政法学研究》2006年第1期;
    16、沈岿:“重构行政主体范式的尝试”,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