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行政问责主体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责任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也是公共行政的一种制度安排。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条件下,政府不仅要为自身的渎职、失职承担相应的惩罚性责任,还必须为实现人民的福利和利益承担更多的积极促进责任。伴随着我国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以行政问责主体建设为中心的行政问责制也由“非典”时期的非常措施逐步走向进一步的系统构建,成为我国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的亮点和构建责任政府的有效手段。文章在界定概念、梳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了各地在行政问责方面的实践。从民主政治条件下对行政权力监督与制约的视角,对行政问责主体体系的构建及相关配套保障措施进行科学设计,力求建立适合中国政治体制特色的行政问责机制。
Responsible politics embody the essential ideology of democratic politics, and belong to one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systems.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ulti-level society, the government not only can burden the punitive responsibilities for its inappropriate administrative actions, but also be served actively for the benefits and interests of the citizens. As the process of China's democracy is going ahead, the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y-burdening has formed its independent structure, which represents the prominent achievement of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innovation and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set up the responsibility-burdening government.The article is based on defining the concerned concepts and interpreting the above-mentioned theories, which emphasizes on studying and analyzing the practical results about the issue.In view of overseeing and binding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as well as the setting-up of the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y-burdening and other essential measures, we need to establish such a system with China's character.
引文
1[美]特里·L·库伯.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5.
    2[英]威廉·韦德.行政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370-394.
    3顾杰.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与完善[J].理论月刊.2004(5):5-9.
    4顾亮、冯加严.后非典时期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4:83-85.
    5陈党.论构建有效的行政问责法律制度[J].河北法学.2007:75-82.
    6韩剑琴.行政问责制:建立责任政府的新探索[J].探索与争鸣.2004(8):36-42.
    7刘厚金.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学术论坛.2005:40-44.
    8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297.
    9王宏伟.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D].山西财经大学.2006.03.
    10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G].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398.
    12 Lee Parker. Graeme Gould. Changing public sector accountability: critiquing new directions[M]. Accounting Forum,1999:117.
    13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p318.
    14[美]特里·L·库伯.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7.
    15世界银行专家组.公共部门的社会问责[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
    16世界银行专家组.公共部门的社会问责[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3.
    17刘祖云、王彬彬.责任政府:行政问责从学术、立法到机制的逻辑[J].学术界.2008(5):96.
    18周仲秋.论行政问责制[J].社会科学家.2004(3):129.
    19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56.
    20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56.
    2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0—151.
    22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G].2002(2):54.
    232004年1月12日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24钟毓宁、张七一、夏述云.关于行政问责制的探讨[J].党政干部论坛.2005(1):18.
    25陈党.问责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37.
    26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300.
    27[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31.
    28周叶中.代议制度比较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
    29[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77.
    30吴威威.构建责任政府的理论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4(1):62-64.
    31王邦佐、桑玉成.论责任政府[N].解放日报.2003-5-13.
    32张成福.责任政府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2):48.
    33陈党.问责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48.
    3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56.
    35[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54.
    36许可、李万业.“官本位”意识:危害及对策[J].理论界.2007(10):14.
    37颜廷锐.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120.
    38赵汀阳.学问中国[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73.
    39[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80.
    40[美]威尔逊.国会政体:美国政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54.
    41张明贤.论政治责任[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210.
    422004年1月12日胡锦涛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继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43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309.
    44王红.行政法与依法行政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205.
    45邹健.社会政治文明中的党政干部问责制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7.
    46刘军宁.中国如何走向真正的问责制[N].中国政治学网,2004年5月16日.47陈党.问责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231.
    4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2-335.
    1.[美]特里·L·库伯.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英]威廉·韦德.行政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3.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4.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5.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世界银行专家组.公共部门的社会问责[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7.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8.陈党.问责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9.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10.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11.周叶中.代议制度比较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12.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3.颜廷锐.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14.赵汀阳.学问中国[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15. [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6. [美]威尔逊.国会政体:美国政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7。张明贤.论政治责任[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18.王红.行政法与依法行政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19.王名扬.美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
    20.蒋劲松.责任政府新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顾杰.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与完善[J].理论月刊.2004(5).
    2.顾亮、冯加严.后非典时期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4
    3.陈党.论构建有效的行政问责法律制度[J].河北法学.2007.
    4.韩剑琴.行政问责制:建立责任政府的新探索[J].探索与争鸣.2004(8).
    5.刘厚金.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多维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学术论坛.2005.
    6.刘祖云、王彬彬.责任政府:行政问责从学术、立法到机制的逻辑[J].学术界.2008(5).
    7.周仲秋.论行政问责制[J].社会科学家.2004(3).
    8.钟毓宁、张七一、夏述云.关于行政问责制的探讨[J].党政干部论坛.2005(1).
    9.吴威威.构建责任政府的理论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4(1).
    10.张成福.责任政府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2).
    11.许可、李万业.“官本位”意识:危害及对策[J].理论界.2007(10).
    12.王邦佐、桑玉成.论责任政府[N].解放日报.2003-5-13.
    1.王宏伟.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6.03.
    2.邹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硕士论文.2007.
    3.田侠.行政问责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9.
    4.刘立敏.试论我国行政异体问责制的构建.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
    5.钱鹏.论行政问责制在我国的发展和完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8.
    6.周洁.中国行政问责制主体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7.刘强.我国构建行政问责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9.
    8.马小英.行政问责制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9.
    1.三鹿事件.新华网:http://www. he. xinhuanet. com/zhuanti/slwtn/.
    2.躲猫猫事件.新浪网:http://news. sina. com. cn/z/ynduomaomao/.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大监督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7.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8.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9.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10.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11.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12.长沙市人民政府行政问责制暂时办法.
    13.天津市人民政府行政责任问责制暂行办法.
    14.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
    15.海南省行政首长问责暂行规定.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