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建设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建设起步较晚,但自从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加快了问责制度的建设,此后几年,由于一些重特大事故的频频突发,从制度建设的层面对问责提出了更高要求。200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是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发展新的里程碑,该《暂行规定》把党委领导纳入了问责的范围,使问责制度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更加合理化,以此为起点,问责制有了全国统一的基本原则和标准。
     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风暴问责”走向“制度问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中央、国家层面到地方党委、政府层面,问责制度内容不断拓展、范围不断扩大、程序不断完善,问责制度建设逐步走向了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虽然在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民主不够公开、信息不够对称、内容不够完整、程序上还有漏洞等种种弊端,但是问责制度的建设已经开始从“应对之举”到“常态之举”的转变,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制度建设必然趋势是在制度设计上更加精细化、标准化,在制度体系建设中更加注重无缝隙对接,在制度执行上更加有效和有力,从而促进问责发挥纠偏、警示、监督、保障等作用,进而增强问责制度对促进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建设的重要规范作用。
Our country party and government leading cadres accountability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start to be late, But from 2003“SARS”, In china had acceler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ccountability system, From then years late, as some of major frequently sudden accident, from a system perspective on the accountability set more stricter requirements. June 2009 the State Council promulgated the“party and government leader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im Provisions of accountability”is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leaders a new mileston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ccountability system, the“Interim Provisions”let the party leadership integrated the scope of accountability, so that the accountability system more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rationaliz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accountability system had a unified national basic principle and standard.
     The accountability for the leading cadre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ccountable underwent a“crisis of accountability”to“accountability system”process, in the process, from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State Council to Provincial, municipal, county party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expanding the content of the accountability system, expanding the scope of the program continue to improve, gradually building a system of accountability procedures, standardiz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bout the accountability for the leading cadre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is still a democracy and not enough public information not symmetrical, the content is not complete, there are still loopholes and various procedural defects, b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ccountability system has started from“deal move”system to“act normal”system chang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ccountability system for the leading cadre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is more sophisticated system design, standardiz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e system pay more attention to seamless dock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the mor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thus promoting accountability play a correction, warning, supervision, security and so on, and enhancing the system of accountability to promote awareness of the responsibility of leading cadres,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governance capability, and promote responsible government,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onstruction important regulatory role.
引文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第25页.
    ②人民出版社编.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第42页.
    ③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七大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第27页.
    ①[法].孟德斯鸠著、许明龙译.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4月第1版,第254页.
    ①[澳].欧文·E.休斯著,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译.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4页.
    ①陈党.问责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第27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③本书编写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学习问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第1页.
    ④本书编写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学习问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第1页.
    ①邹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5月,第8页.
    ①本书编写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学习问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第5页
    ②黄明哲.建立和完善党内问责制问题研究[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5期:56-60.
    ③王一星.中国共产党党内问责制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7月,第9页
    ①胡建淼.领导人行政责任问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9页.
    ①陈党.问责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第285页.
    ①陈党.问责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第286页.
    ②陈党.问责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第277页.
    ③陈党.问责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第289页.
    ④陈国权.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第185页.
    ①张磊.中国领导干部问责制发展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2期:24-25.
    ①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第32页.
    ②董瑛.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第261页.
    ③本社编.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第56页.
    ④本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第89页.
    
    ①陈党.问责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第260、262页.
    ②新华网.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xinhua.net.com, 2010-11-24.
    
    ①王新民.严格问责违法必究-两会代表委员热议问责制[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3-9(8).
    ②吴津.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的比较分析[J].领导科学,2010年8月中:42-45.
    ①左新军:银川推进问责制的实践与思考[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11-15(10).
    ①张贤明.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辅导读本[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第45页.
    ②宋涛.中国官员问责发展实证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期:23-26.
    ①宋涛.中国官员问责发展实证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期:23-26.
    ①吴德.江苏南京以问责提升执行力[EB/OL]. http://www.mos.gov.cn,2011-2-11.
    ①[美] .B.盖伊·彼得斯著、聂露等译.官僚政治(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第342页.
    ①本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1页.
    ①陈国权.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第132页.
    [1]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2]本社编.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3]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七大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4][法].孟德斯鸠著、许明龙译.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4月第1版.
    [5][澳].欧文·E.休斯著,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译.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陈党.问责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7]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本书编写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学习问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9]胡建淼.《领导人行政责任问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陈国权.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11]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12]董瑛.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
    [13]本社编.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14]本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15]张贤明.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辅导读本[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16][美] .B.盖伊·彼得斯著、聂露等译.官僚政治(第五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17]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18]周亚越.行政问责制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19]朱道凯译.权责制领导—如何运用权责协定[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0]沈开举、王钰.行政责任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21]胡肖华.走向责任政府—行政责任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22][美].丽莎·乔丹著、康晓光等译.非政府组织问责—政治、原则与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23][美].杰拉德·克赖恩著、李宏明译.问责领导—四两拔千斤的管理艺术[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24]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学习问答[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25]刘宗洪.执政党建设的新视野[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12月第1版.
    [26]本书编写组.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专题十二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27]邹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5月.
    [28]田侠.行政问责机制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7月.
    [29]丁清晔.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7月.
    [30]王一星.中国共产党党内问责制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7月.
    [31]石鹏.法治视野下的我国行政问责制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年4月.
    [32]盛荣华.党政干部无为问责制研究—以湖南省岳阳市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5月.
    [33]张磊.中国领导干部问责制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4月.
    [34]朱洪.我国实施官员问责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年12月.
    [35]赵春晖.香港主要官员问责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6月.
    [36]李卫民.完善我国问责制的法理思考[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4月.
    [37]刘元昌.中国行政问责的制度化建设探索[J].理论观察,2009年第3期.
    [38]宋涛.中国官员问责发展实证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期.
    [39]熊哲文.美国行政问责制的特点及启示[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9年第2期.
    [40]李军.浅议行政问责制下的“下马官员”复出机制[J].中国商界,2009年第5期.
    [41]宋涛.西方现代行政问责体系及对我国行政问责建设的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42]孔祥利、郭春华.试论异体多元行政问责制的价值理念及其建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4期.
    [43]陈瑞莲邹勇兵.香港高官问责制:成效、问题与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11期.
    [44]徐波、刘烨华.香港高官问责制:完善行政问责制的有益探索——兼谈对大陆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4期.
    [45]刘永彪.论行政问责中的公民参与[J].理论前沿,2009年第7期.
    [46]马武玲.我国异体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理论学刊,2009年第9期.
    [47]黄明哲.建立和完善党内问责制问题研究[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5期.
    [48]沈强.论行政责任与问责制产生的基础[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第4期.
    [49]侯晋雄.我国官员问责制的现实思考与完善途径[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年9月号.
    [50]姜庆志、杨博.论西方异体问责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社科纵横,2008年3月.
    [51]陈建平.中国实施行政问责制的背景及其成效探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6月第3期.
    [52]张贤明.官员问责的政治逻辑、制度建构与路径选择[J].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