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决定民事公益案件进入诉讼程序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原告资格问题。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大多以起诉者没有原告资格为由裁定驳回起诉而结案。因此,要推动民事公益诉讼的建立和在司法实践中的有效运行,必须突破原告资格这一制度瓶颈。当代立法的趋势是放宽起诉资格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国家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考虑而逐渐拓宽原告主体资格。
     本文第一章进行了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理论分析,从传统民事诉讼原告资格出发,分析了扩张原告资格的法理基础,包括落实人民主权的需要、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监控行政权力的需要和实现诉讼目的的需要。第二章进行了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比较法考察,考察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典型国家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包括英国、美国、印度、德国、法国和俄罗斯,并进行了比较总结。第三章分析了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问题在中国的现状,包括立法现状和实践现状,进行了概括总结。第四章对中国未来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构建的基本原则,并分析了检察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
Plaintiff qualific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obstacles of starting the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Many cases have ended by rejecting the appeal for the reason that the prosecutor is not qualified as a plaintiff. Accordingly, the bottleneck of plaintiff qualification should be broken through for the purpose of developing and conducting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The modern legitimate tendency is towards relaxing the requirement of the plaintiff qualification. A growing number of nations, considering safeguarding the public interests, entitle their citizens to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paper implemente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expanding the traditional civil litigation plaintiff qualifi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civil litigation plaintiff qualification, this chapter analyzed the legal basis of expanding the plaintiff qualification. The basis includes the need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eople's sovereignty, the need to protect the public interest, the need for monitoring the executive powers and the need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litigation. Chapter 2 carried on the inspection of comparative law, studied the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ystem of typical countries of both Anglo-American law system and Civil law system, including UK, USA, India, German, France and Russia, and then carried on the comparison and conclusion. Chapter 3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is problem in China, including the legislative status and practical status, and then carried on the summary. Chapter 4 proposed the legislative ideas of the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plaintiff qualification for future China. This chapter proposed the constructing principle, analyzed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community groups and the citizen's the plaintiff qualification to start the civil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引文
2 参见张艳蕊:《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谦论民事公益诉讼机能的扩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4页。
    3 由于原告是诉讼的启动者,没有原告就没有诉讼,所以当事人适格理论事实上主要针对原告。
    4 刘莉:《浅谈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构建》,载《中国城乡桥》2007年第8期,第28页。
    5 Cappelletti,Vindicating the Public Interest,p.519.转引自[德]H·盖茨:《扩散利益的保护——接近正义运动的第二波》,载[意]莫诺·卡佩莱蒂:《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刘俊祥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6页。
    6 王晓:《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之研究》,载《学海》2007年第4期,第37页。
    7 参见赵许明:《公益诉讼模式比较与选择》,载《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2期,第21页。
    8 参见韩志红、阮大强著:《新型诉讼——经济法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40-242页。
    9[意]莫诺·卡佩莱蒂:《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刘俊祥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10 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88页。
    11 何文燕、陈刚、廖永安主编:《硕士论丛·民事诉讼法学》(第一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361页。
    12 张卫平著:《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法理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8-329页。
    13 刘天成:《民事公益诉讼研究》,复旦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6页。
    14 何勤华主编:《德国法律发展史》,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72页。
    15 张卫平著:《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第278页。
    16[意]莫诺·卡佩莱蒂:《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刘俊祥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86页。
    17 刘天成:《民事公益诉讼研究》,复旦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8页。
    18 参见张艳蕊:《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兼论民事公益诉讼机能的扩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7页。
    19 参见魏国君:《中外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毕业论文,第23页。
    20 参见张艳蕊:《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兼论民事公益诉讼机能的扩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4页。
    21 参见王亚新:《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263页。
    22 参见何乃刚:《试论我国建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第80页。
    23 参见李浩:《关于民事公诉的若干思考》,载《法学家》2006年第4期,第7-8页。
    24 这时相当于与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个人提起公益诉讼,具体程序将在后面内容中详述。
    25 参见乔新生:《专家、法官会诊公益诉讼》,载《法制日报》2002年2月23日第5版。
    26 参见曹守晔、韩象乾观点,参见马守敏:《公益诉讼亟待支持》,载《人民日报》2001年9月5日第3版。
    27 参见李浩:《关于民事公诉的若干思考》,载《法学家》2006年第4期,第10页。
    [1][前苏联]B·K·普钦斯基:《美国民事诉讼法》,江伟、刘家辉译,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
    [2][意]彼得罗·彭梵得:《罗马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教程》,武汉大学出版2000年版;
    [4]丹宗昭信、厚谷裹儿:《现代经济法门》,谢欠昌译,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
    [5]邓正来主编:《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韩志红、阮大强:《新型诉讼—经济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7]何勤华:《德国法律发展史》,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8]何文燕、陈刚、廖永安主编:《硕士论丛·民事诉讼法学》(第一辑),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9][日]兼子一、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新版),白绿铉译,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10]江伟、邵明、陈钢:《民事诉讼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1]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意]莫诺·卡佩莱蒂:《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刘俊祥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3]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4]王亚新:《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15]许崇德、韩大元:《外国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6]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谢晖:《价值重构与规范选择——中国法制现代化沉思》,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8]颜运秋:《公益诉讼理念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19]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增补版;
    [20]张艳蕊:《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兼论民事诉讼机能的扩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张卫平:《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
    [22]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法理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3]朱锡森:《新民事诉讼法讲话》,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24]Carlo Guarmier,Patriazia Pederzoli and C.A.Thomas,The Power of Judges: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urts and Democrac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25]R.W.Findley,Environmental Law in A Nutshell,2nd Ed.,West Publishing Co.,1988.
    [1]别涛:《论环境公益与环境公诉》,载《科技与法律》2004年第3期;
    [2]陈桂明:《民事检察监督之系统定位与理念之变迁》,载《政法论坛》1997年第1期;
    [3]陈佳、李莉华:《论民事权利保障与民事公益诉讼》,载《社科纵横》2006年第8期;
    [4]董伟戚:《构建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武汉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5]冯敬尧:《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探析》,载《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第10期;
    [6]何乃刚:《试论我国建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7]江伟、杨剑:《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若干问题探讨》,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8]刘莉:《浅谈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构建》,载《中国城乡桥》2007年第8期;
    [9]李长春:《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多元化》,载《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0]陆向前:《运用检察权保护国有资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载《人民司法》2001 年第9期;
    [11]李浩:《关于民事公诉的若干思考》,载《法学家》2006年第4期;
    [12]刘天成:《民事公益诉讼研究》,复旦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13]马守敏:《公益诉讼亟待支持》,载《人民日报》2001年9月5日第3版;
    [14]潘梦静、汤树桂:《对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思考》,载《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
    [15]乔新生:《专家、法官会诊公益诉讼》,载《法制日报》2002年2月23日第5版;
    [16]史玉成:《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若干问题探析》,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
    [17]苏步云、陈贵民:《关于法治与法制的区别》,载《人大工作通知》1998年第8期;
    [18]宋平:《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载《生态经济》2007年第9期;
    [19]孙笑侠:《论法律与社会公共利益》,载《中国法学》1995年第4期;
    [20]王峥:《建构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华东政法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21]魏国君:《中外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22]吴俐:《公益诉讼法理基础探究》,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12期;
    [23]王甲乙:《当事人适格之扩张与界限》,《民事诉讼之研讨》(六),载台湾三民书局有限公司1997年版;
    [24]王晓:《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之研究》,载《学海》2007年第4期;
    [25]伍玉功、刘道远:《论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载《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第7期;
    [26]王干:《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完善》,载《科技与法律》2005年第3期;
    [27]肖建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类型化分析》,载《西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28]颜运秋:《论环境与资源诉讼中的公益理念》,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29]杨秀清:《我国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正当性质疑》,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30]赵许明:《公益诉讼模式比较与选择》,载《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2期;
    [31]朱卿:《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32]张旭东:《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为中心》,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33]张艳蕊:《民事公益诉讼与民事诉讼机能的扩张》,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5期;
    [34]张文香:《我国公益信托制度的构想》,载徐国栋:《罗马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35]Harald Koch,"Class and Public Interest Actions in German Law",Civil Justice Quarterly,No.5,1986;
    [36]Robert B.McKay,"Civil Litigation and the Public Interest",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Law Review,Vol.31,198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