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参与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行政参与是当代全球民主化由政治民主转向行政民主的产物,其对促进行政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人的主体意识的提高,社会越来越迫切需求多种形式进行表达、沟通、交涉的制度化安排,行政参与理念的兴起和实践展开,正是对这种需求的回应。目前,中国行政参与既得到了自上而下的鼓励,也受到了自下而上的推动。面对行政参与的兴起,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其合法性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国外相关法律理念与制度,揭示行政参与在我国面临的障碍,从意识文化、法律制度与社会基础等方面摸索行政参与的改革路径,为完善我国行政参与制度作理论尝试。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笔者提出文章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构思文章的研究框架。
     第二部分,行政参与的理论基础。笔者介绍了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历史沿革;从宪政、程序和人权三个维度阐述行政参与的法理基础;界定其概念与内涵,区分与政治参与的不同特点,并评析其在行政法治上的价值与功能,为展开行政参与研究确立价值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第三部分,行政参与的域外考察。笔者通过对两大法系发达国家相关制度的解读,整理归纳并提取其成功制度与措施,为展开我国行政参与研究寻求经验与规律。
     第四部分,行政参与的现状与困境。笔者划分了行政参与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发展阶段;通过不同实例,分析行政参与在当代中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面临的障碍:一是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二是行政权力过于强大、三是法治意识较为淡漠、四是社会基础相对薄弱、五是对行政权力的影响还未深入。为论证我国行政参与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第五部分,行政参与的发展路径。笔者尝试以完善法律制度为重点,设想从六个方面进行制度健全:一是扶持行政相对人的主动行为;二是规范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三是统一行政程序的运作;四是扩展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五是拓宽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救济渠道;六是确保行政相对人的的安全。此外,笔者还探讨了在意识文化、社会基础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的配套改革,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的行政参与机制,增强其效力。为论证我国行政参与研究提供建议。
Administrative participat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shifting of the global democratization from political democracy to administrative democrac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mocratization. Along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people's subject awareness, it is in greater and greater demand of a wide variety of forms of expression, communication, and negotiation of institutionalized arrangements, so the rise of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administrative participation is just in response to this demand. At present, administrative participation in China has been encouraged from top down and pushed from bottom up. In the face of the rise of administrative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obstacles of administrative participation in China by looking into its legitimacy and the foreign legal system, explore the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particip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deology, culture, legal system, and social foundation, taking a theoretical try in improving the administrative participation in China.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ive sections. Introduction part of the proposed article, the author of the study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summarized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research framework of the idea of the article.
     The second part of administra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and history; from the constitutional, procedural and human rights dimensions of the three set out the legal basi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xecutive; to define its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an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in its assessment of the chief of the rule of law value and function for the executive to participate in research carried out to establish the value of the goal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The third part of administra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study of extra-territorial. The author developed by Two Legal system related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summarizing and extracting the success of its system and measures to expand China's administrative experience and seek to participate in the law.
     The fourth part of administrative difficulties involved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with. The author participate in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30 years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through various examples, administra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China and its main problems facing obstacles: First, the legal system is not perfect; Second, executive power is too strong; Third,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Fourth, weak social basis; Fifth, the executive power of the impact of in-depth yet. China's argument for administrative participation in research to provide an objective basis.
     The fifth part of administra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path. The author try to focus on improving the legal system, it is envisaged that from the sound system for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 First, to support the chief's relatively active; Second, the main administrative norms of administrative acts; Third, the operation of a unifie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Fourth, the expansion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he scope of the public; Fifth, to broaden the rights of the relative administrative relief channels; Sixth, executive is to ensure that the relative safety of the people. In addition, the author also discussed the awareness of the cultural, social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basi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 package, designed to further promote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 to enhance its effectiveness. China's argument for administrative participation in research to make suggestions.
引文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国网,2002-09-22:
    2[美]康特妮,马克·霍哲.新公共行政-寻求社会公平与民主价值[J].中国行政管理。2001(2):44.
    3[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94.
    4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中共中央,2002.
    5 胡锦涛.在第11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讲话.:搜狐新闻,2008-03-18:胡锦涛提出,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坚持民主法治、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和清正廉洁四个方面的要求。
    6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7.
    7 魏娜.公民参与下的民主行政[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3):19.
    8[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中译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2.
    9[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A].见:潘伟杰.宪法的理念与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24.
    10[英]道格拉斯·柯尔.社会学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70.
    11[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朱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176.
    12[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朱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174.
    13[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朱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176.
    14[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朱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199.
    15[美]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吴爱明、夏宏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8.
    16[美]约翰·奈比斯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61.
    17 潘伟杰.宪法的理念与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6.
    18 潘伟杰.宪法的理念与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1.
    19[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03.
    20[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A].见:马怀德.行政程序立法研究—《行政程序法》草 案建议稿及理由说明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39.
    21 罗传贤。行政程序法基础理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3:35.
    22 彭霞.相对人行政参与权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6:
    23 曲相霏.人权主体论[A].见:徐显明.人权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2.
    24 马怀德.行政程序立法研究—《行政程序法》草案建议稿及理由说明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2.
    25[美]帕特里克·J·孔奇.政治参与概念如何形成定义[J].国外政治科学,1989(4):32.
    26 孙关宏,胡雨春.政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94.
    27 杨建顺.政务公开和参与型行政[A].见:杨解君编.行政契约与政府信息公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33.
    28 张泽想.论行政法的自由意志理念-法律下的行政自由裁量、参与及合意[J].中国法学,2003(2):181.
    29 王万华.行政程序法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186.
    30 吴德星.行政程序法论[J].行政法论丛,1999(2):104.
    31 张春莉.论公民行政参与[J].学海,2003(6):80.
    32 周艳红、成凤明、文渊.试论法律程序中的参与原则[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9(2):36-37.
    3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74.
    34[美]威尔逊.行政学研究[J].国外政治学,1987(6):44.
    35[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中译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2.
    36[美]威尔逊.行政学研究[J].国外政治学,1987(6):45.
    37[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中译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3.
    38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96.
    39 方世荣.论行政相对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4.1992年的《德国行政程序法》第13条,在规定行政程序当事人的范围时,明确使用了“官署欲为或所为行政处分之相对人”;英美国家没有行政相对人一词,相当于大陆法系国家行政相对人概念的,是所谓的“明显的当事人”(obvious party),意指权利和利益直接受到行政机关行政决定影响的人。
    40 罗豪才、甘文.行政法的“平衡”及“平衡论”'范畴[A].见: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46-47.
    41 H.W.R.Wade.Administrative Law.见: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45.
    42 方世荣.论行政相对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78.
    43[美]施瓦茨.美国法律史[A].见:方世荣.论行政相对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33.
    44[英]威廉·韦德.行政法[A].见: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9.
    45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32-34.
    46 王名杨.美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56-58.
    47 王名杨.美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362.
    48 美国法院在司法审查中一般采用实质性证据标准,根据这个标准,行政机关对事实的证明,只要能够为一般人认为合理并加以接受就已足够,法院不要求行政机关的证据完全正确,因为事实是否正确只有一个可能,而是否合理却不止一个可能。法院不用自己对事实的判断代替行政机关对事实的判断。所以美国的司法审查主要是行政程序的审查。而根据情报法的规定,法院审查行政机关拒绝公开的决定时适用重新审理的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法院可以不顾行政机关对事实的认定,而用自己的判断代替行政机关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机关的证明必须达到法院完全满意的程度。
    49 宋雅芳.行政程序法专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88-94.
    50 胡建淼.行政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13.
    51 王名扬.英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152.
    52 宋雅芳.行政程序法专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32.
    53[美]莱斯特·萨拉蒙.第三域的兴起[A].见:李亚平、于海.第三域的兴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34-35.
    54[美]莱斯特·萨拉蒙.第三域的兴起[A].见:李亚平、于海.第三域的兴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28.
    55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是在中国具有影响力的一个民间环保公益组织,其宗旨是推动中国企业家承担更多的生态环保责任。
    56 陈敏.中国公益组织正站在转型关口[N].南方周末,2008,7(24):B11.
    57[美]莱斯特·萨拉蒙.公民社会部门[A].见: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59.
    58[美]莱斯特·萨拉蒙.公民社会部门[A].见: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60.
    59[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朱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183.
    60 翁岳生.行政法[M].台北:翰庐出版社,2000:15.高权行政,系指行政主体为达成公共目的,立于统治权之主体地位,单方对人民发布具有拘束力之命令或以强制手段限制人民权利,科以义务之行政。
    61 参阅中国澳门《行政程序法》第三篇行政程序第五章第三节第三分节,第89-93条。
    62 参阅翁岳生主持“台湾行政程序法(草案)”,在第一章总则中设专节规定了听证制度,共涉及16个条文,第36-51条。
    63 各国行政程序法比较研究[M].台湾:“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168.
    64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28.
    65 唐明良、李鸿兰.行政指导的权力性——比较法和社会学意义上的考察.: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8-03-26:
    66 杨健顺.日本行政法通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876.
    67[日]根岸哲.“法治与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部分[R].北京:法治与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1990:
    68 王名扬.法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186.
    69[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49.
    70 曾繁正,赵向标.西方主要国家行政法行政诉讼法[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8:252.
    71 在英美法系,行政程序法是行政法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行政法学家施瓦茨曾这样给行政法下定义:“行政法更多的是关于程序和救济的法,而不是实体法。”而在大陆法系国家,行政程序法是行政法的组成部分,行政程序法是一种自律法,是以行政权和效率为中心的自我约束。德国行政法学家哈特穆特·毛雷尔认为:“行政法是指以特有的方式调整行政——行政行为、行政程序和行政组织——的(成文或者不成文)法律规范的总称,是为行政所特有的法。”
    72 方世荣.论行政相对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69.
    73 姜明安.公众参与与行政法治.: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05-15:
    74 姜明安.公众参与与行政法治.: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05-15:
    75 姜明安.公众参与与行政法治.: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05-15:
    76 方世荣.论行政相对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82-184.
    77 苏玲.记者亲历“信息不公开”[N].南方周末,2008,7(10):A5.
    78 裴智勇.靠什么终结行政乱收费[N].人民日报,2007,6(6):13.
    79 苏永通.实施信息公开新法遭遇开头难[N].南方周末,2008,7(10):A5.
    80 王名杨.美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719.
    81 徐楠.民间力量是可以信赖的——专访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杨岳[N].南方周末,2008,6(19):A6.
    82 沈量、杨瑞春.中国红十字会直面信任风波[N].南方周末,2008,6(5):A3.
    83 贾西津.NGO参与震后重建要点[N].南方周末,2008,5(29):E31.
    84 王名.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05.
    85 杨子云.虎照事件三大法律疑问学者呼吁公布调查详情[N].南方周末,2008,7(3):A7.
    86 莫于川.走向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与法治行政.论文天下,2007-11-22:
    87 杨力.社会学视野下的法律秩序[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27.
    88 朱苏力.《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J].法学研究,1996(5).
    89 王连昌.当代中国行政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1.
    90 方世荣.论行政相对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33-134.
    91 周汉华.行政立法与当代行政法—中国行政法的发展方向[J].法学研究,19(3).
    92 赫然.行政相对方权利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5:
    93 杨解君.走向法治的缺失一言说—法理、行政法的思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01.
    94 马怀德.行政法制度建构与判例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64.
    95 宋雅芳.行政程序法专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7.书中介绍美国学者萨默斯在《对法律程序的评价与改进——关于“程序价值”的陈辩》一文中首次提出对法律程序的价值评价除了有“好结果效能”标准外,还存在着一种独立的价值标准。
    96 阿计.拓宽兑现之路[J].民主与法制,2008(9):13.
    97 胡建淼.十国行政法——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222-223.
    98 苏永通.实施信息公开新法遭遇开头难[N].南方周末,2008,7(10):A5.
    99 新京报.保护证人还需要制度性努力.:新华网,2008-09-04:
    100 在西方,人们常常通过吹口哨来暗地里警醒别人,后来人们约定俗成把揭露问题的人叫做吹口哨的人。
    101 张文显.法的一般理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243-244.
    102 胡锦光.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J].法学家茶座,2008(1):133.
    103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中共中央,2007.
    104 胡宁生.中国政府形象战略[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2.
    105[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等.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164.
    106[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7.
    107 杨力.社会学视野下的法律秩序[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08-111.
    108[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朱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225.
    109[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朱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28.
    110 梁莹.善治视野中我国公民的行政参与-现状、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D].苏州:苏州大学,2004:
    111 陈敏.中国公益组织正站在转型关口[N].南方周末,2008,7(24):B11.
    112 温州网.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温州网,2006-06-20:
    [1][美]康特妮,马克·霍哲.新公共行政-寻求社会公平与民主价值[J].中国行政管理,2001(2):44.
    [2]魏娜.公民参与下的民主行政[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3):19.
    [3][美]帕特里克·J·孔奇.政治参与概念如何形成定义[J].国外政治科学,1989(4):32.
    [4][美]威尔逊.行政学研究[J].国外政治学,1987(6):44-45.
    [5]张泽想.论行政法的自由意志理念一法律下的行政自由裁量、参与及合意[J].中国法学,2003(2):181.
    [6]吴德星.行政程序法论[J].行政法论丛,1999(2):104.
    [7]张春莉.论公民行政参与[J].学海,2003(6):80.
    [8]周艳红、成凤明、文渊.试论法律程序中的参与原则[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9(2):36-37.
    [9]朱苏力.《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J].法学研究,1996(5).
    [10]胡锦光.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J].法学家茶座,2008(1):133.
    [11]阿计.拓宽兑现之路[J].民主与法制,2008(9):13.
    [12]周汉华.行政立法与当代行政法—中国行政法的发展方向[J].法学研究,19(3):20.
    [1]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7-34,45-47,228.
    [2][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中译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2-13.
    [3][英]道格拉斯·柯尔.社会学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70.
    [4][美]罗伯特·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M],顾昕、朱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28,174-176,183,199,225.
    [5][美]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吴爱明、夏宏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8.
    [6][美]约翰·奈比斯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61.
    [7]潘伟杰.宪法的理念与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4-23.
    [8][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303.
    [9]马怀德.行政程序立法研究—《行政程序法》草案建议稿及理由说明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2.
    [10]孙关宏,胡雨春.政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94.
    [11]方世荣.论行政相对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4,133-134,169,178-184,233.
    [12]宋雅芳.行政程序法专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7,88-94,132.
    [13]胡建淼.行政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13.
    [14]王名杨.美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56-58,362,719.
    [15]王名扬.英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152.
    [16]王名扬.法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186.
    [17]杨力.社会学视野下的法律秩序[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08-127.
    [18]杨健顺.日本行政法通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876.
    [19][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7.
    [20]王名.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05.
    [21][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等.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164.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74.
    [23]翁岳生.行政法[M].台北:翰庐出版社,2000:15.
    [24]曾繁正,赵向标.西方主要国家行政法行政诉讼法[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8:252
    [25]张文显.法的一般理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243-244.
    [26]杨解君.走向法治的缺失一言说—法理、行政法的思考[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201.
    [27]马怀德.行政法制度建构与判例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64.
    [28]胡建淼.十国行政法——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222-223
    [1][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A].见:潘伟杰。宪法的理念与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24.
    [2][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A].见:马怀德.行政程序立法研究—《行政程序法》草案建议稿及理由说明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39.
    [3]杨建顺.政务公开和参与型行政[A].见:杨解君编.行政契约与政府信息公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33.
    [4]罗豪才、甘文.行政法的“平衡”及“平衡论”'范畴[A].见: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46-47.
    [5]H.W.R.Wade.Administrative Law.见: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45.
    [6][美]施瓦茨.美国法律史[A].见:方世荣.论行政相对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33.
    [7][英]威廉·韦德.行政法[A].见: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9.
    [8]Gordon White.Civil Society[A].见: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75.
    [9][美]莱斯特·萨拉蒙.第三域的兴起[A].见:李亚平、于海.第三域的兴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28-35.
    [10][美]莱斯特·萨拉蒙.公民社会部门[A].见: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59-260.
    [1]赫然.行政相对方权利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5:
    [2]梁莹.善治视野中我国公民的行政参与-现状、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D].苏州:苏州大学,2004:
    [3]彭霞.相对人行政参与权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6: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中共中央,2007.
    [2]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中共中央,2002.
    [1]裴智勇.靠什么终结行政乱收费[N].人民日报,2007,6(6):13.
    [2]苏永通.实施信息公开新法遭遇开头难[N].南方周末,2008,7(10):A5.
    [3]徐楠.民间力量是可以信赖的——专访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杨岳[N].南方周末,2008,6(19):A6.
    [4]沈量、杨瑞春.中国红十字会直面信任风波[N].南方周末,2008,6(5):A3.
    [5]贾西津.NGO参与震后重建要点[N].南方周末,2008,5(29):E31.
    [6]杨子云.虎照事件三大法律疑问 学者呼吁公布调查详情[N].南方周末,2008,7(3):A7.
    [7]陈敏.中国公益组织正站在转型关口[N].南方周末,2008,7(24):B11.
    [8]苏玲.记者亲历“信息不公开”[N].南方周末,2008,7(10):A5.
    [1]姜明安.公众参与与行政法治.: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05-15:
    [2]唐明良、李鸿兰.行政指导的权力性——比较法和社会学意义上的考察.: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8-03-26:
    [3]温州网.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温州网,2006-06-20:
    [4]新京报.保护证人还需要制度性努力.:新华网,2008-09-04:
    [5]胡锦涛.在第11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讲话.:搜狐新闻,2008-03-18: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国网,2002-09-22:
    [7]莫于川.走向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与法治行政.论文天下,2007-11-2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