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探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限于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在对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行政诉讼调解相关规定及行政审判实践进行研究分析后,从规范、理论以及实践三个角度结合域外相关立法例对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建立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第一章首先以房屋拆迁行政争议为例对行政纠纷产生的背景作一简要介绍,结合当前行政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历程将本文研究对象确定为行政诉讼“调解”。在评述了当前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在法律未禁止的范围内围绕诉讼标的进行妥协、让步,并由人民法院从旁监督之定位,及对调解、和解、协调和解在我国诉讼法中的表述与概念进行界分后,提出作者关于上述诉讼行为的定义及在我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
     本文第二章在对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6-2008年度已审结行政案件的总数与撤诉案件增长情况、行政诉讼案件职能分布情况、市域机关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类型分布情况、行政诉讼案件结案方式进行分类统计的基础上,结合第一章行政诉讼调解之概念界定进行分析,提出了以下三个设问,从而引出行政审判实践对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需求:
     1、在行政诉讼案件总量稳步上升的2006年及2007年,为何2008年案件撤诉率会猛增至进37.3%,超出前一年度近25%?撤诉率的上升与行政诉讼案件总量增加有无关联?
     2、在被诉行政行为集中在与规划行政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时,如何缓解司法资源的有限性与行政争议复杂性之间的矛盾?
     3、审判人员在实践中经常向当事人表述的“这个案子你们想不想调调看?”,除了《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之外是否违反其他法律法规或行政法原则?
     本文第三章围绕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可行性进行理论分析:首先就诉讼调解制度与行政诉讼价值取向的联系进行探讨,对我国目前行政审判的指导性意见所示司法机关为行政诉讼适用调解制度提供的宽松环境进行阐释;其次从分析法学派之集大成者霍菲尔德“法律概念最小公分母”理论的角度对“公权力不可处分”进行文义分析;最后从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优越原则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适法性进行论述,得出在行政诉讼中建立调解制度并不违反依法行政原则。
     解决了上述前提性问题后,本文第四章从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适用范围、结案方式、调解协议的性质及调解程序四个方面结合美国、德国等相关国家和地区之经验给予相应制度建设的建议。
This dissertation limits to the court mediation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system. During the study of our present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Act's relative rules, this article based on legal norms, theory and reality when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relative legislation of other counties, then give suggestion on the legislation of our norms of court mediation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System.
     In Chapter One, as a prerequisite, it distinguished the conception of court mediation negotiated settlement and compromise settlement. Then it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fo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identified this dissertation is limits to the court mediation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system. The author also distinguished the conception of court mediation negotiated settlement and compromise settlement. After appraised defacto court medi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show the emergent of legislate our norms of court mediation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system, the author shows her conception of court mediation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system.
     In Chapter Two, it shows four statistices in Hangzhou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from 2006 to 2008, and point out the necessity of reconstruct today's confirmation rules on the court mediation of a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which is based on legal norm and reality. At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the author raise three questions for the disquisition:1.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cases a steady increase in the total in 2006 and 2007, why in 2008 the rate of cases soared to withdraw an accusation into 37.3%, exceeding the previous year, nearly 25%?
     2. How to alleviate the limited nature of judicial resources and administrative complexity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dispute?
     3. Did judges expressed to the parties "did you want to mediate in this case or not?" violate the principles of Administrative laws?
     In Chapter Three, based on the rules of our present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Act, it first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islative intentio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and court mediation. Then, it deeply checked weather court mediation violate the principle of manage our country affairs in accordance with law or not. Finally, the author used the principle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as an theory instrument to explain reform mediatio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system is proper Chinese law.
     After resolving the problems above as premise, the Chapter Four analyzed four different aspects: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the form to conclude a case, the character of mediation agreement, and meditational procedure, from which and the experience of continental legal system, it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litigation of our norms.
引文
①翁岳生:《行政法2000》,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56页。
    ②江必新:《行政法学研究如何回应服务型政府的实践》,载《现代法学》2009年第1期。
    ③蔡维音:《社会国之法理基础》,台湾正典文化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62页。
    ①弗里德里克·巴斯夏:《财产、法律与政府》,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7页。
    ②张树义、蔡乐渭:《回归与重构:服务行政在中国的源起》,载《政法论坛》2007年第2期。
    ③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329页。
    ①范愉:《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99页。
    ①谭宗泽、王学辉:《新编行政法学》,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②刘高林、徐继超:《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理论讨论述评》,载《求索》2009年3月。
    ①[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8页。
    ①应松年:《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39页。
    ②《行政诉讼协调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60页。
    ③应松年:《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页。
    ④[德]平特纳:《德国普通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2页。
    ⑤[日]南博方:《行政诉讼中和解的法理(上)》,载《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春季号。
    ①应松年:《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816页。
    ②台湾行政法学会:《行政救济、行政处罚地方立法》,元照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页。
    ③ Alan Redfem Martine Hunter. Law &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M]. London:Sweet & Maxwell,1999, p218.
    ④王锡锌:《规则、合意与治理——行政过程中ADR适用的可能性与妥当性研究》,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5期。
    ⑤翁岳生教授2009年4月27日于浙江工商大学讲座时语。
    ①范愉:《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3-244页。
    ①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行政诉讼应引入调解制度》,载《行政诉讼协调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
    ②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行政诉讼协调理论与实务若干问题探究》,载《行政诉讼协调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
    ③王泽鉴:《民法概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47-448页。
    ④常怡:《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5页。
    ①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协调和解等五项工作指南》。
    ①李乐平、王睿倩:《完整构建我国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3期。
    ①何兵:《现代社会的纠纷解决》,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②马雅清:《法律至上精神的嬗变与美国的“诉讼爆炸”》,载《内蒙古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③唐莹莹等:《“一元钱诉讼”与纠纷解决机制》,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2期。
    ①田雨、肖扬:改革创新行政审判制度依法行使审判权[N/OL].北京:新华网,2006[2009-10-03].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6-10/25/content_5248840.htm。
    ② 李金红:第五次全国行政审判工作会议圆满闭幕[N/OL].北京:中国法院网,2007[2009-10-03].http:// 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703/29/240204.shtml。
    ③贵州省政府复议办贯彻落实中办发[2006]27号文件精神圆满化解多年未决的土地纠纷[N/OL].北京:国务院法治办公室,2007[2009-11-07].ittp://www.chinalaw.gov.cn/article/dfxx/dffzxx/gz/200701/200701000486 11.shtml。
    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发挥诉讼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意见[N/OL].北京:人民法院报,2007[2009-10-03].http://www.chinacourt.org/flwk/showl.php?file id=116688。
    ⑤ 陈球:广东高院——让行政案件协调和解“官了民了”[N/OL].广东:南方日报,2006[2009-10-03].h ttp://review.jcrb.com/zywfiles/ca572680.htm。
    ①马丽:省法院推出行政诉讼和解新机制[N/OL].山东:山东法院网,2007[2009-10-03]. http://www.sdcour t.gov.cn/art/2007/01/18/art 10748.html.
    ①科宾列出了上述法律关系所分别使用的英语情态动词:May-Permission-privilege-no-right; Must(may not)-compulsion-right-duty; Can-danger or possibility(of new relation)-power-liability; Cannot-safety(from new relation)-immunity-disability(Legal analysis and terminology,29 Yale Law J.1919).
    ②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7页。
    ① Reinhold Zippelius,Das Wesen des Rechts,EinfUhrung in die Rechtzphilosophie,C.H.Beck,1973,转引自陈裕琨:《分析法学对行为概念的重建》,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3期。
    ②蔡志方:《行政救济与行政法学(二)》,三民书局1993年版,第58-59页。
    ③陈裕琨:《分析法学对行为概念的重建》,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3期。
    ④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05页。
    ⑤[英]哈特:《法律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31页。
    ①王涌:《法律关系的元形式——分析法学方法论之基础》,载《北大法律评论》第1卷第2辑。
    ②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6页。 律、法规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职权的;5、滥用职权的。(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四)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①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3-54页。
    ①翁岳生:《行政法2000》,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172-185页。
    ①[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28页。
    ②王名扬:《法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0页。
    ① Ortloff,NVwZ2004,385,p.389,转引自陈裕琨:《分析法学对行为概念的重建》,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3期。
    ② Sophie Boyron:《The Rise of Mediation in Administrative Law Disputes:Experiences from England, France and Germany》, Public Law,2006 summer.
    ①余凌云:《行政契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1页。
    ②[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81页。
    ① Richard B. Stewart.: 《Administrative Law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 Y. U. L.,2003.
    ② Joseph. P. Tomain, Sidney. A. Shapiro.: 《Analyzing Government Regulation》. ADMIN. L.,1997.
    [1]余凌云,行政契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陈光中,辩诉交易在中国[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
    [3]范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4]薛刚凌,行政诉权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
    [5]翁岳生,行政法2000[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6]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范愉,非诉讼程序(ADR)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美]道格拉斯·G·拜尔、罗伯特·H·格特纳、兰德尔·C·皮克,法律的博弈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9][美]理查德·B·斯图尔特,美国行政法的重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0]关保英,行政法的私权文化与潜能[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11]范愉,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2][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3][德]佛里德赫尔穆·胡芬,行政诉讼法(第5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4]应克复,西方民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5][日]盐野宏,行政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
    [16][美]伯纳德·施瓦茨,行政法[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6.
    [17]应松年,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18]周佑勇,行政裁量治理研究——一种功能主义的立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19]王名扬,美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20]王名扬,英国行政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1]王名扬,法国行政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2]韩大元,公法的制度变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3]马怀德,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历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4]胡建淼,外国公法译介与移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5]贺荣,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6][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7]孙笑侠、夏立安,法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8]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9]常怡,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30]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1]任悦鹏,哈贝马斯:协商对话的法律[M].黑龙江: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2]沈宗灵,比较宪法——对八国宪法的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3][美]霍菲尔德,基本法律概念[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34]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5]翁岳生,行政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36]蔡小雪,行政审判与行政执法实务指引[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
    [37]谭宗泽、王学辉,新编行政法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38]王泽鉴,民法概要[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39][德]平特纳,德国普通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40]台湾行政法学会,行政救济、行政处罚地方立法[M].台湾:元照出版社,1999.
    [41]吴庚,行政争论法论[M].台湾:三民书局,1999.
    [42]蔡志方,行政救济与行政法学(二)[M].台湾:三民书局,1993.
    [43]史尚宽,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44][英]哈特,法律的概念[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45][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46]沈恒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原理与实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47]顾培东,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48][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49]赵旭东,纠纷与纠纷解决原论——从成因到理念的深度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0]何兵,现代社会的纠纷解决[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1]蔡维音,社会国之法理基础[M].台湾:正典文化有限公司,2001.
    [52]弗里德里克·巴斯夏,财产、法律与政府[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53]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1]刘高林、徐继超,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理论讨论述评[J].求索,2009(3).
    [2]李乐平、王睿倩,完整构建我国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J].河北法学,2009(3).
    [3][日]南博方,行政诉讼中和解的法理(上)[J].环球法律评论,2001(春).
    [4]王锡锌,规则、合意与治理——行政过程中ADR适用的可能性与妥当性研究[J].法商研究,2003(5).
    [5]朱新力、高春燕,行政诉讼应该确立调解原则吗?[J].行政法学研究,2004(4).
    [6]安玉磊、王志峰,论台湾地区行政诉讼和解制度[J].台法研究论.
    [7]翁岳生,论行政处分之一般概念[J].行政法与现代法治国家,1984.
    [8]陈裕琨,分析法学对行为概念的重建[J].法学研究,2003(3).
    [9]王涌,法律关系的元形式——分析法学方法论之基础[J].北大法律评论,1(2).
    [10]李杰、许琳、周公法,试论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构建[J].法律适用,2007(7).
    [11]周公法,试论行政诉讼和解制度[J].行政法学研究,2005(4).
    [12]杨世军,行政案件协调和解机制初探[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4).
    [13]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在行政诉讼中引入和解机制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J].山东审判,23(175).
    [14]黄艳,浅议行政诉讼和解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7(11).
    [15]李清林、刘奕淇,行政合同诉讼研究——简论我国行政诉讼的现代转型[J].行政诉讼法论丛,(10).
    [16]张桐锐,行政法与合作国家[J].月旦法学杂志,2005(121).
    [17]高鹏程,权力与权利的关系——从斯宾诺沙、边沁到霍菲尔德[J].北方论丛,2007(6).
    [18]陈锐,对霍菲尔德法律概念论的逻辑分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9).
    [19]沈宗灵,八国宪法实行的制度和特征[J].浙江社会科学,2002(1).
    [20]沈宗灵,当代中国借鉴外国法律的实例(上)[J].中国法学,1997(5).
    [21]沈宗灵,当代中国借鉴外国法律的实例(下)[J].中国法学,1997(6).
    [22]沈宗灵,人权是什么意义上的权利[J].中国法学,1991(5).
    [23]杨寅,评全国首部协调和解行政案件的司法意见[J].法治论丛,2007(7).
    [24]王涌,民法学不能不谈方法——《私权的分析与构建》后记[J].比较法研究,2000(4).
    [25]王金秀,从民事诉讼中合意解决纠纷看行政诉讼的合意解决纠纷机制[J].法制与社会,2007(7).
    [26]卢振华,对《行政诉讼法》修改的若干反思[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7]胡玉鸿,对等权利与行政诉讼[J].法学评论,2004(1)
    [28]喻少如、翁楚歆,关于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探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6).
    [29]张绳祖,关于立案阶段和解与调解结案的若干思考[J].法律适用,2007(11).
    [30]应松年、王锡锌,WTO与中国行政法制度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法学,2002(1).
    [31]李俊,国家与公民的合意——论行政诉讼和解[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2005(5).
    [32]周佑勇,和谐社会与行政诉讼和解的制度创新[J].法学论坛,2008(5).
    [33]沈福俊,和谐统一的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6).
    [34]陈桃生,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考量[J].兰州学刊,2006(5).
    [35]张鲁,论我国不适宜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J].鲁东大学学报,2008(5).
    [36]周佑勇、李俊,论行政裁量中的和解一以德国法和美国法为视角[J].行政法学研究,2007(1).
    [37]颜宏辉、曹贤信,论如何构建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0).
    [38]孙彩虹,论行政案件协调机制的制度化建构[J].河南大学学报,2007(7).
    [39]李宗军,论行政诉讼案件的可和解性[J].法制与社会,2008(3).
    [40]高春贵、余文武,论行政诉讼契约[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41]刘士合,论行政诉讼协调和解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7(8).
    [42]于克勤,论行政协调制度的确立[J].新疆管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43]周佑勇,论英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J].法学评论,2003(6).
    [44]白雅丽,论中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建立[J].现代法学,2006(5).
    [45]陈金钊,法学的特点与研究的转向[J].求是学刊,2003(2).
    [46]马雅清,法律至上精神的嬗变与美国的“诉讼爆炸”[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0(1).
    [47]唐莹莹等,“一元钱诉讼”与纠纷解决机制[J].法律适用,2004(2).
    [48]江必新,行政法学研究如何回应服务型政府的实践[J].现代法学,2009(1).
    [49]张树义、蔡乐渭,回归与重构:服务行政在中国的源起[J].政法论坛,2007(2).
    [50]章剑生,福利权、福利国家与现代行政法任务的变迁[J].行政法学研究,2009(3).
    [1]Alan Redfem Martine Hunter. Law&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M]. London:Sweet&Maxwell,1999.
    [2]K. Ashton, C. Collier and J. Halford. ADR and judicial review-pros and cons explored [J]. Legal Actionl, July 2002.
    [3]A.Le Sueur. How to resolve disputes with public authorities [J]. 2002.
    [4]M. Supperstone, D. Stilitz and C.Sheldon. ADR and Public Law [J].2006.
    [5]Legal analysis and terminology [J].29 Yale Law,1919.
    [6]Boulle and Nesic. Mediation, priciples, process, practice[M]. London:Butterworths,2001.
    [7]Sophie Boyron. The Rise of Mediation in Administrative Law Disputes Experiences from England, France and Germany[J]. Public Law, 2006(summer).
    [8]Richard B. Stewart. Administrative Law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J]. N. Y. U. L.2003.
    [9]Joseph. P. Tomain, Sidney. A. Shapiro. Analyzing Government Regulation [J]. ADMIN. L,199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