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行政复议制度,作为现代法律制度,是一个国家民主、法治的重要标志。科学合理的行政复议制度,能够促进行政纠纷更好地解决,更完善地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然而,长期以来受“公权力不可处分”的影响,我国行政法领域的主导面、行政法学界的主流思想以及权威机构的解释均曾对行政复议机关审理行政复议案件不适用调解持肯定态度。行政复议立法也曾对调解制度明确予以否定,如1990年的《行政复议条例》明确规定:“复议机关审理复议案件,不适用调解。”近年来,理论界对这个问题重新审视,围绕着调解在行政复议中是否适用、如何运用等问题的探讨逐渐增多,对行政复议适用调解原则也基本形成共识。国务院于2007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首次将调解制度引入行政复议程序,确立为我国行政复议的一项基本制度。
     但任何一个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尤其是一个新的制度。《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虽然对行政复议调解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其关于调解的范围、原则、程序等规定不尽完善,且从既有的法律规范看,我国行政复议调解制度也还存在-定的缺陷。本文在对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回顾总结我国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的形成,比较域外调解制度在行政程序中的运用,剖析我国现行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的缺陷,进而提出对完善我国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的思考,以使其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促进社会和谐。
Administrative review, as a modern lega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democracy and rule of law of a country.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dministrative review can promote a better solution of administrative dispute, better safeguard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 further promote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according to law and accelerate the building of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However, a long time by the impact of "public authority can not be disposed", the dominant side of the field of administrative law, administrative law scholars and the authority of the mainstream thinking of the interpretation had positive attitude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 organ who handled administrative review case didn't apply the conciliation positive system. Administrative review council has explicitly denied the rumors, such as the 1990 "Regulations on 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 clearly states:"The administrative review authority review the case of reconsideration does not apply the medi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orists re-examine the issue surrounding the mediation abou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 and other issues that how to use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view of basic principles applicable to mediation and reach the consensus. In May of 2007, the State Council promulgated the "Implementation Regulations of the PRC 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 Law", the first introduction of administrative review procedures the mediation system, established as one of our basic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review.
     But any system is not perfect, especially a new system. Although "Implementation Regulations of 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 Law" make the mediation of administrative review clear, the scopes on mediation, principles, procedures and other regulations are not perfect, and from the existing legal norms, China's administrative review mediation system also have some defects. This paper first defines the 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review and sum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view mediation system and comparing with the mediation system in the extraterritorial application of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analysis the existing defects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view mediation system, then raises how to make our Administration Reconsideration Mediation system play a better role in promoting social harmony.
引文
1罗豪才.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姜明安.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J]..法学研究,1993.
    1关保英.行政法教科书之总论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2张越.行政复议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2条.
    2杨小君.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3应松年.行政行为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下卷)[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1江伟、杨荣新.人民调解学概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
    2张友渔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3《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1王锡锌.规则、合意与治理——行政过程中ADR适用的可能性和妥当性研究[J].载《法商研究》,2003(5).
    2王锡锌、田飞龙.和谐社会的制度之维:立法与行动[J].法制资讯,2007年第8期.
    1张泽想.论行政法的自由意志理念[J].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
    2曹康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2007.
    3王锡锌.公众参与和行政过程—一个理念和制度分析的框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1关保英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张正钊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中国小百科全书》[Z].北京:团结出版社,2008.
    2潘文娣.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3姜明安.“协调和解”:还需完善法律依据[N].载《法制日报》,2007年01月04日版第3版.
    4沈福俊.和谐统一的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N].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1张小涛.调解在行政复议中的制度性突破[N].载《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施建辉.行政救济中的和解与调解[J].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3期.
    1孟鸿志.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功能定位与重构—基于法律文本的分析[J].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3期.
    2高秦伟.中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现状与课题[N].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张树义.争议的行政解决机制的研究一以行政载决为中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2殷修林、王书成.和谐社会背景下行政调解制度探讨[N].《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余凌云著.行政自由裁量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2王珉灿.行政法概要[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3.
    3姜明安.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J].载于《法学研究》,1993年第1期.
    4张树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应松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张越.行政复议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秦志斌.对我国行政复议中适用调解的可行性探讨[J].载《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年第3期.
    1王锡锌.规则、合意与治理—行政过程中ADR适用的可能性与妥当性研究[J].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5期.
    2罗豪才、袁曙宏、李文栋.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J].载于《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第一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罗豪才、宋功德.行政法的失衡与平衡[J].裁于《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第二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1蔡从燕.美国民事司法改革架构中的ADR[N].载《福建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2杨建顺.基于美国ADR对我国行政争议解决的思考[J].行政与法、,2006年第6期.
    3徐婷.法哲学视野中ADR及其价值研究[J].载于《唯实.法制建设》.2007年第2期.
    1王锡锌.规则、合意与治理行政过程中ADR适用的可能性和妥当性研究[J].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5期.
    2王名扬.英国行政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胡建淼.比较行政法:20国行政法述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4王名扬.法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5王名扬.法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6王名扬.法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王名扬.法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李洪雷.德国的行政复议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增订第八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郑成良.论法律理念和法律思维[N].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4期.
    1张越.行政复议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1孟鸿志主编.行政法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孟鸿志.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功能定位与重构—基于法律文本的分析[J].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3期.
    3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4卢护锋、王欢,论行政纠纷的调解解决—以<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50条为例[J].载《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第1期.
    1王晓鸣.行政复议调解制度具体应用问题探讨[J].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8年第3期
    1卢护锋、王欢.论行政纠纷的调解解决——以<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五50条为例[J].载《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第1期.
    [1]张越.行政复议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罗豪才.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关保英.行政法教科书之总论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4]杨小君.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5]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6]刘志坚、程雁雷.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7]曹康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2007.
    [8]张正钊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关保英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0]张树义.争议的行政解决机制的研究——以行政裁决为中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11]余凌云.行政自由裁量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12]应松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3]张树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4]李洪雷.德国的行政复议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5]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增订第八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6]孟鸿志主编.行政法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7]王名扬.英国行政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8]王名扬.法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9]王珉灿.行政法概要[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3.
    [20]胡建淼.比较行政法:20国行政法述评[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1]应松年.行政行为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2]张友渔.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23]王锡锌.公众参与和行政过程—一个理念和制度分析的框架[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24]《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25]罗豪才.德国行政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6]叶必丰.行政法的人文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7]江伟、杨荣新.人民调解学概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
    [1]姜明安.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J].法学研究.1993,1:44.
    [2]杨建顺.基于美国ADR对我国行政争议解决的思考[J].行政与法.2006,6:15—16.
    [3]罗豪才、袁曙宏、李文栋.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J].《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第一辑.1997,1:13-26.
    [4]罗豪才、宋功德.行政法的失衡与平衡[J].《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第二辑.2003.2:23-50.
    [5]王锡锌.规则、合意与治理——行政过程中ADR适用的可能性和妥当性研究[J].法商研 究.2003,5:26.
    [6]王锡锌、田飞龙.和谐社会的制度之维:立法与行动[J].法制资讯.2007,8:9-10.
    [7]张泽想.论行政法的自由意志理念[J].中国法学.2003,2:7-8.
    [8]沈福俊.和谐统一的行政诉讼协调和解机制[N].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6:4.
    [9]张小涛.调解在行政复议中的制度性突破[N].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2:2.
    [10]施建辉.行政救济中的和解与调解[J].法学论坛.2008.3:13-14.
    [11]孟鸿志.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功能定位与重构—基于法律文本的分析[J].法学论坛.2008,3:5-6.
    [12]高秦伟.中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现状与课题[N].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3.
    [13]殷修林、王书成.和谐社会背景下行政调解制度探讨[N].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3.
    [14]秦志斌.对我国行政复议中适用调解的可行性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3:23-24.
    [15]蔡从燕.美国民事司法改革架构中的ADR[N].福建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3,3:5.
    [16]徐婷.法哲学视野中ADR及其价值研究[J].唯实.法制建设.2007,2:75.
    [17]郑成良.论法律理念和法律思维[N].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57-58.
    [18]卢护锋、王欢.论行政纠纷的调解解决——以<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50条为例[J].理论与现代化.2008,1:36.
    [19]王晓鸣.行政复议调解制度具体应用问题探讨[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8,3:17-18.
    [20]潘文娣.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4.
    [21]王欢.行政纠纷机制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大学.2008.
    [22]杨林剑.我国行政救济中替代性纠纷解决之重塑[D].[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1]姜明安.“协调和解”:还需完善法律依据.法制日报.2007/4/4,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