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访制度的宪法思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信访制度作为我国民愿表达、政治参与和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殊手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社会根基和普遍的意识基础。实践证明,它在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信访作为一种救济制度在我国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因为它似乎与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背道而驰。因此,在我们大力建设法治国家的今天,信访是取是舍,成为一个历史性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本文作者基于对此问题的兴趣和关注,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选取了信访作为自己硕士毕业论文的主题,并且将其置于我国宪政和法治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思索,以期对我国信访制度的改革和良性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是关于信访制度的本体论。作者开门见山介绍了什么是信访,以及信访制度的性质、任务、功能、作用、信访人的权利和义务等等,明确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为文章后面的论述作好铺垫。
    第二章对古今中外的信访制度作了介绍,力图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来阐明信访的制度渊源和不同国家信访制度的特点。第一节梳理了我国信访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从远古社会信访的萌芽状态写起,以历史为主线,一直谈到清代的信访制度,揭示了信访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继承性。第二节介绍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愿表达机制,它们制度设计的目的与我国信访有许多相似的特征,但做法却迥然不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的经验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借鉴。
    第三章分析了信访制度的产生基础,包括理论基础、宪法基础、传统意识基础和现实基础。信访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安全阀理论,因为它是一种民怨的发泄和释放机制;信访的宪法基础是这种制度在宪法规范中能够寻找到的直接依据,我国信访制度的宪法基础一般被认为是《宪法》第四十一条;信访的传统意识基础是百姓从古至今挥之不去的“清官”意识和“京控”观念;信访的现实基础是我国落后的司法现状,司法不独立且腐败猖獗,其必然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和信任,这就导致了大量的涉法涉讼案件涌向信访机关。
    第四章论述了我国信访制度和其他救济制度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它们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但着重论述了它们的不同点。作者从司法性、成本、独立性、受案范围、救济和执行力度、调解的合法性、程序的繁简程度七个方面指出了信访与行政诉讼的区别,从性质、原则、适用范围、程序要求、处理结果和法律责任五个方面分析了信访与行政复议的差异。
    第五章总结了我国当前的信访现状,概括出六大特点,并对影响我国信访制度的体制内外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当前信访困境的症结所在。
    
    第六章,在前五章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作者从加强我国法治建设的高度出发,提出了突破我国信访制度困境的建议。首先要制订《信访法》,实现信访的法律化,明确信访机关的法律地位、权限范围、信访程序以及信访责任等等。其次,要整合信访资源,实现信访的统一受理,发挥人大及人大代表在信访中的积极作用,包括设立人大行政监察专员等等。同时建议国家大力推进司法独立的进程,努力树立司法权威,为信访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引文
一、参考书目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8月版。
    【古希腊】柏拉图著:《法律篇》,张智仁、何勤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英】M.J.C.维尔著:《宪政与分权》,苏力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英】边沁著:《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商务出版社2000年版。
    【英】W.Lvor.詹宁斯著:《法与宪法》,龚祥瑞、候建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英】A.J.M.米尔恩著:《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
    【英】洛克著:《政府论》下篇,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英】边沁著:《政府片论》,沈叔平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英】J.S.密尔著:《代议制政府》,汪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英】约翰·密尔著:《论自由》,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美】L·科赛:《社会冲突的功能》,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美】欧中坦:《千方百计上京城:清朝的京控》,《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6月版。
    【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6月版。
    【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美】埃尔斯特等编:《宪政与民主:理性与社会变迁研究》,潘勤等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美】罗纳德·德沃金著:《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美】路易斯·亨金等编:《宪政与权利:美国宪法的域外影响》,郑戈等译,三联书店1996年版。
    【美】爱德华·S·考文著:《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强世功译,三联书店1996年版。
    【美】格林斯坦、波尔斯比编:《政治学手册精选》(下),商务印书馆1996年。
    【美】塞缪尔·P ·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版。
    【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出版社1961年版。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德】拉德布鲁赫著:《法律智慧警句集》,舒国滢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6月版。
    蔡定剑:《国家监督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年9月版。
    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6月版。
    王人博,程燎原:《权利及其救济通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马作武著:《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曁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版
    郭建著:《中国法文化漫笔》,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1月版。
    瞿同祖著:《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12月版。
    陈弘毅著:《法治、启蒙与现代法的精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梁冶平著:《寻求自然秩序的和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梁冶平著:《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陈瑞华著:《看得见的正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吴思:《血酬定律》,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8月版。
    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应星著:《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三联书店2001年12月版。
    甄树青著:《论表达自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版。
    李慕洁编著:《应用信访学》,华龄出版社1991年6月版。
    中央办公厅信访局、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编著:《信访学概论》,华夏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刁杰成编著:《人民信访史略》,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姜士林等主编:《世界宪法全书》,青岛出版社1997年1月版。
    《中国法律年鉴》,法律出版社1991年—2003年版。
    蒋碧昆主编:《宪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
    王名扬著:《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7月版。
    王名扬著:《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1月版。
    盐野宏著:《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4月版。
    翁岳生编:《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9月版。
    张正钊、韩大元主编:《比较行政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张树义主编:《寻求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
    薛刚凌:《行政诉权研究》,华文出版社1999年5月版。
    二、参考文章
    Walter Gellhorn:When Americans complain,1966,p.57.
    应星:《论作为行政相对人救济手段的信访》,社科院法学所行政复议制度司法化研究课题组编:《加入WTO后的中国行政复议制度:挑战、机遇与改革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
    赵和平:《旅欧看信访》,《民情与信访》2003年第12期。
    李俊:《社会安全阀理论与信访制度》,《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冀刚毅:《建议将制定国家信访法纳入立法规划》,《人大研究》2004年第2期。
    刘大生:《宪法与上访》,摘自北大法律信息网,http://Chinalawinfo.com。
    高翔:《清官论》,《光明日报》2001年8月21日。
    胡冰:《国外民愿表达机制与我国信访体制的改革》,《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2期。
    《法治了,为何还要上访》,摘自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
    杨涛:《构建司法终极是解决信访难题的有效途径》,摘自北大法律信息网,
    http://chinalawinfo.com.
    赵彦龙:《西夏信访制度工作探微》,《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刘武俊:《上访何须潜规则》,摘自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
    张军:《信访正承受不能承受之重》,《民情与信访》2003年第5期。
    薛刚凌:《行政判决制度研究》,《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审视信访》,《南方周末》2003年11月13日。
    章朝平:《解决大规模集访的法宝》,《民情与信访》2003年第5期。
    卢波:《截访者》,《瞭望东方周刊》2003年第4期。
    杨彩凤:《越级访的要因:认识误区》,《民情与信访》2003年第4期。
    胡奎、姜抒:《信访洪峰》,《瞭望东方周刊》2003年第4期。
    于建嵘:《农民有组织抗争及其政治风险》,《战略与管理》2003年第3期。
    姚遥:《对在京上访农民的调研报告》,摘自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
    常伟:《上访行为的经济分析》,《决策咨询》2001年2月第3期。
    马怀德、吴华:《对我国行政诉讼类型的反思与重构》,《政法论坛》2001年第5
    
    
    期。
    周占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开创新世纪信访工作新局面》,《人民信访》2001年第10期。
    李云清:《试论党和国家信访制度的改革》,《北京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马继超:《试论信访临界理论及其价值评估》,《长白学刊》2000年第6期。
    潘克森:《试论信访与社会稳定》,《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2卷第1期。
    张友直、李世源:《“依法治访”与我国信访制度的改革》,《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林钟宁:《中国“入世”后涉外信访的几点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10期。
    劭景均:《论现阶段信访工作的历史特殊性》,《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第2期。
    李卫国:《论信访人的权利与义务及其相互关系》,《探索与争鸣》2001年第8期。
    代国吉:《群众信访举报逐年递增:原因何在?》,《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11期。
    刘钢飞:《试论依法信访的必要性及途径》,《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7卷第4期。
    冀刚毅:《关于人大信访工作机构职能作用的一点思考》,《人大研究》2001年第12期。
    孙耀霖:《群众上访成因探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第20卷第3期。
    傅淑菊:《浅谈越级信访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思想政治工作》2003年第6期。
    姬泓:《让法律机构介入信访工作十分必要》,《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第1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