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哲学视域的政绩评价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1世纪初,我国开始导入西方国家的政绩评价理论,进行试点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重显轻隐”的政绩面子工程问题,“重上轻下”的邀功政绩问题,“重硬轻软”的数字造假问题,注水政绩更是公开的秘密。这些问题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疏离了党群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上述问题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原因是政绩评价体系不科学,如政绩评价主体设置主要为单一的内部评价主体,评价标准重经济量的指标,轻经济质量以及文化社会指标,评价结果主要用于少部分人的奖励,而没有用于改进政府工作。解决政绩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困难而又复杂的问题,也是引起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但目前还没有学者从价值哲学视域对政绩评价进行哲学层面的概括和研究。论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从价值哲学的视角,对政绩评价的相关概念及其本质进行价值哲学界定,从哲学层面上分析了政绩评价的基本体系构成,总结了我国政绩评价的实践及其存在问题,提出了政绩评价体系完善思路。该论文由五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绪论。概述了政绩评价问题的研究原因及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政绩评价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论文基本框架。
     第二部分,政绩评价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以价值哲学为视域:首先,对政绩、政绩观、政绩评价进行了界定;然后,道明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价值哲学的价值本质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评价理论、马克思公平观民主观及权力制约理论、新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第三部分,政绩评价基本体系构成。依据价值评价的构成要素,提出并阐明了政绩评价体系的四大构成要素:政绩评价主体、政绩评价客体、政绩评价标准、政绩评价结果。并分别对四大要素进行了价值哲学的界定,划分了政绩评价主体的类别、政绩评价主体设置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重点对政绩评价标准进行了深刻剖析,概括了政绩评价标准所具有的科学性与矛盾性的特点;阐明了政绩评价标准的价值取向;揭示了政绩评价结果的制约因素及导向功能。
     第四部分,我国政绩评价的实践及其存在问题。依据政绩评价体系的基本构成,全面阐明了政绩评价主体设置、政绩评价标准制定、政绩评价结果运用这三方面的实践进展;着重找寻出主体设置、标准制定、结果运用等方面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旨在为政绩评价体系的完善思路提供依据。
     第五部分,政绩评价体系完善思路。针对我国政绩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并系统阐明了:政绩评价主体体系完善思路,即确立公民评价主体地位、发展专业评价主体组织、发展多元评价主体体系;政绩评价标准完善思路,即确立政绩评价标准客观依据、遵循政绩评价标准科学化的价值原则、确立政绩评价标准的五大价值维度;政绩评价结果运用思路,即构建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建立评价结果信息公开机制和监管机制、健全行政问责制度。
In the early21st century, China began to introduc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ory in western countries, conducted a pilot and has made initial achievement. But there has also been a lot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face-saving projects" problems, in which the "important" ones are exhibited while the "unimportant" ones are hidden, claiming the credit for performance issues like "Heavy on the light down","Hard up while soft down" figure counterfeiting problems, water injectio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has become an open secret, Superiors acting and inferiors imitating, the atmosphere of counterfeiting spreads in the society, which seriously damages the social atmosphere and undermines the government's credibility. This dissertation attributes the problems that arose in the evaluation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inly to the lack of depth in the awareness on the issues like "Who evaluates?","What to evaluate?","Why to evaluate?" on current domest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tudy. Based on this, this dissertation redefines the relevant concepts and its nature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philosophy, analyses the basic system forma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ummarizes the practice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hina, proposes the constructive approache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is dissertation is made up of the following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outlines the caus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philosophy, card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points out the basic approaches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is dissertation.
     The second part defines the relevant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defining performance, outlook of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philosophy, points out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study is value philosophy, including the theory of value essence, the relevant Marxist theories and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The third part, a profound analysis of the basic systematic forma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value evaluation, the basic system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ontains performance subject, performance objec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ult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ubject and performance object are def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philosophy, the main categorie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re divided and the principle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re se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are deeply analyzed, points out tha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is the sca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ubject's evaluating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bject, is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manifested in the form of ideology, This determination, in essence, has no less reliability and objectivity than the criteria to identify knowledge and cognitive science. The inherent contradiction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is also pointed out, so there is great difficulty in making scientif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system, which must have the support of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 Finally,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ubject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will affect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ult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not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is to have a positive role in guiding the government's work.
     The fourth part is the practic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hina. This dissertation thoroughly summarizes and analyses the practical progres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setting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mulati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ults utiliz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asic structure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ries to identify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s of subjects setting, criteria formulation and results utilization, aims at providing a basis for the idea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The fifth part is the idea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Focusing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Chin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gic thread of Who evaluates?(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ubject)—What to evaluate(evaluation criteria)--Why to evaluate?(evaluation results utilization),this dissertation first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the settings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ubjects, and believes that the settings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ubject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ubjec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erformance subject and should strengthen the role of citizen evaluation subject, develop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organization subject by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evaluation subject specialization, develop diversified evaluation subjects system by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different subjects with a reasonable proportion. Secondly, the ideas of the setting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are discussed. An in-depth analysis of objective basis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must be done in order to achieve a scientif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objective basis for the setting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cannot do without performance subject need. Performance subject need has two different aspects:the inner desire of the subject and the actual existence of dependency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whose nature has the clear difference between legitimacy and illegitimacy. The legitimate need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ubject is an objective basis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but also the basis for realizing a scientific value principle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the objective basis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principle of realizing scientif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is dissertation proposes that the basic framework system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should cover five value dimensions, which ar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focusing on analysing the reasons why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should cover cultural value dimension and the constructive ideas on cultural index system. Finally, the purposes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re analysed, the basic ideas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ults utilization are proposed, namely the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results feedback mechanis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oversight mechanism, the establishment of sound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system.
引文
① 《资治通鉴》一百九十四卷,《唐纪.太宗贞观六年》;6101.转引自张大可,《<资治通鉴>精言妙语》。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22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5-320。
    ② 《中国共产党章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2页。
    ① 胡锦涛,《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5-320页。
    ② 温家宝,《政府报告》,人民日报2005-3-20。
    ③ 《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央政府门户网,上网日期:2010年10月27日,http://www.gov.cn2010-10-27。
    ① 胡锦涛:《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2-21日。
    ① 冯平著《评价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
    彭国甫:《价值取向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深层结构》,《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第7期,第75页。
    ① 尤建新、王波:《公众价值——政府绩效评估的新标准》,《上海管理科学》2004年第5期,第54页。
    ② 张国庆主编《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49页。
    ① 江易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探讨——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视角》,《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7年第2期,第51页。
    ① 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课题协调会观点综述》,《组织人事学研究》1994年第1期,第24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① 庄国波主编《领导干部政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② 马甫祥:《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智》2005年第3期,第40页。
    ① 肖鸣政:《正确的政绩观与系统的考评观》,《中国行政管理》2004年版第7期,第40页。
    ① 庄国波著《领导干部政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② Robert Merton, on Theoretical sociology.New York:The Free Press,1967, pp.39.
    ① 王玉樑:《论价值本质与价值标准》,《学术研究》2002年第10期,第14页。
    ② 李德顺:《学科与学说:价值研究的层面》,《哲学动态》(北京)2002年第10期,第2-6页
    ③ 李德顺:《价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4、125页。
    ① 倪星:《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与筛选》,《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158页。
    ① 李守欣:《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制》,清华大学硕士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2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0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2页。
    ① 吴敏:《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地厅级领导干部进修班的讲课提纲》,上网日期:2008年3月20日,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17875,2008-03-20。
    ② 唐昊:《红皮书是有益的社会评价体系》,羊城晚报2007年11月14日A2版。
    ③ 任雪丽:《马克思恩格斯权力制约思想解读》,《东岳论充》2009年12期,第169页。
    ① 金竹青、王祖康:《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结构特点及发展建议》,《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30页。
    ② 庄国波主编《领导干部政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96页。
    ① [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2贞。
    ① 周志忍:《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我国的实践历程与前景》,《中国行政管理》2008 113页。
    ② 包国宪、张志栋:《我国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组织的自律实现问题探析》,《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1期,第49。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① 王爱冬著《政府绩效评估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76页。
    ① 王玉明:《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重构》,《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第253页。
    ① 阮青著《价值哲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第52页。
    ② 李德顺著《价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2页。
    ① 庄国波著《领导干部政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28页。
    ① 庄国波著《领导干部政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28页。
    ① 阮青著《价值哲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第110页。
    ② 阮青著《价值哲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第160页。
    王国波著《领导干部政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259页。
    ① 周民良;《主体功能区的承载力、开发强度与环境政策》,《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第176页。
    ① 吴光森、尹艳红:《关于政府绩效评估多元主体分析》,江汉论坛2006年第8期,第92页。
    ① 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明主编《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增订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4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7页。
    ① 顾瑞珍、工娅妮:《解读我国首份绿色GDP报告:3.05%和1.80%意味着啥》,上网日期:2006年9月7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09/07/content-5063137.htm。
    ② 杨中旭、谢良兵.:《绿色GDP为何无疾而终》,《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第27期,第54、55、56页。
    ③ 夏燕:《绿色GDP何以“胎死腹中”》,《观察与思考》2007年第16期。第32、33页
    ① 中国行政管理学联合课题组:《关于政府机关工作效率标准的研究报告》,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3期,第13页。
    ② 范奇志:《关于我国城市目标管理的调查与思考》,《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第71页。
    ① 川府发[2012]13号:《四川省人民政府绩效管理过错问责及结果运用办法(试行)》。
    ① 尹蔚民:《在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事信息2007年,第34页
    ① 王玉明:《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重构》,《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第253页。
    ① 林传鼎、陈舒永、张厚粲主编《心理学词典》,南昌:江西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61页。
    ②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主中国大百科全书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1044页。
    ① 倪星:《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与筛选》,《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100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②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版社2009年版,第27、30页。
    ③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版社2009年版,第27、30页。
    ① 蔡社文:《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分析》,《预算管理与会计》2004年第7期。
    ① 温家宝:《文化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上网日期:2010年3月5日,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11081345.html,2010-03-05.
    ① 骆沙:《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中国青年报2012年2月2日。
    ①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届六中全会2011-10-15。
    ① 衣俊卿著《文化哲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2页。
    ① 国务院办公厅:《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年9月12日。
    ① 国务院办公厅:《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年9月12日。
    ② 国务院办公厅:《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年9月12日。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二、三、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一-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马克思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马列著作选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5]《列宁选集第》第一、二、三、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版。
    [8]《江泽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袁贵仁著《价值学引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0]袁贵仁著《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李德顺著《价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阮青著《价值哲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13]王玉樑著《当代中国价值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4]王玉樑著《21世纪价值哲学:从自发到自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5]王玉樑著《从理论价值哲学到实践价值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16]李连科著《价值哲学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7]马俊峰著《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8]衣俊卿著《文化哲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编著《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20]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编著《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实现绿色的经济转型》,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1]汪劲著《环保法治三十年:我们成功了吗—中国环保法治蓝皮书(1979—201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2]吴舜泽、洪亚雄著《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3]杨长青著《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研究》,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4]戴木才、杨明著《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党员干部教育读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25]李鹏程著《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8]冯平著《评价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
    [29]陈新汉著《评价论导论》,北京: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30]马俊峰著《评价活动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1]衣俊卿著《现代化与文化阻滞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2]王绍光,胡鞍钢主编《中国国家能力报告》,沈阳:辽宁出版社1993年版。
    [33]杨善民著《文化哲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4]周志山著《整合与构建—马克思“和谐社会”解读》,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5]陈向义著《物本与人本—发展理论的迷失与重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6]何兹全著《中国文化六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7]刘会强著《发展观的范式变革》,上海: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38]杨东平著《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39]王兆铮著《面对新世纪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年版。
    [40]庄国波著《领导干部政绩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41]邓国胜著《群众评议政府绩效: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2]卓越著《政府绩效管理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3]李志伟著《比较公务员制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44]张强著《美国联邦政府绩效评估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5]孟凡仲著《国家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建设及实施》,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6]彭国甫著《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7]刘旭涛著《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48]科斯等著《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9]张铁网著《.领导干部考核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50]邱霈恩著《选官与管官》,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1]范柏乃著《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与实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2]刘旭涛著《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53]王爱冬著《政府绩效评估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54]高洪成著《异体评估视域下的政府绩效评估研究》,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5]谢庆奎著《政府学概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
    [56]邓初民著《新政治学大纲》,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84年版。
    [57]花建著《文化产业竞争力》,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8]陈天祥著《社会建设与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上海:东方出版社2010年版。
    [59]郑方辉著《中国地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60]樊纲著《作为公共机构的政府只能:市场逻辑与国家概念》,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
    [61]王惠岩著《政治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2]陈汉宣,马骏,包国宪主编《中国政府绩效评估30年》,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63]郑方辉,尚虎平主编《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红皮书》,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
    [64]蔡立辉著《政府绩效评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5]方振帮,葛蕾蕾主编《政府绩效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6]朱庆芳著《社会指标体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7]许耀桐著《政治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8]梁漱溟著《中国文化的命运》,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
    [69]梁漱溟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70]梁漱溟著《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1][法]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杨祖功、王大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72][英]伯特兰·罗素:《权力论》,吴友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73][美]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张晓庆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
    [74][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75][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76][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管理事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7][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78][美]凯瑟琳·纽科默等:《迎接业绩导向型政府的挑战》,张梦中等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9][美]奥斯本、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公营部门》,周敦仁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80][美]帕特里夏·基利,史蒂文·梅德林,休·麦克布赖德等:《公共部门标杆管理》,张定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1][美]罗伯特·杰维斯:《系统效应: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性》,李少军,杨少华,官志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82][美]格罗弗·斯塔林:《公共部门管理》,陈宪、王红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
    [83]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第16-22页。
    [84]唐冰开、赵连吉:《责任政府视阈下的行政文化建设》,《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第43-46页。
    [85]高洪成:《政府绩效评估在困惑中前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5年第2期,第16-18页。
    [86]宋涛:《从绩效评估标准看澳大利亚地方政府管理理念及特点》,《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第89-91页。
    [87]冯利民:《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理论研究》2006年第3期,第38-40页。
    [88]王玉明:《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重构》,《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第253-256页。
    [89]何植民:《关于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7-9页。
    [90]高洪成:《政府绩效评估在困惑中前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5年第2期,第63-65页。
    [91]宁有才:《英国政府绩效评估及其启示》,《行政与法》2004年第3期, 第18-20页。
    [92]王艳:《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政府绩效管理的影响与启示》,《兰州学刊》2004年第6期第241-243页。
    [93]温家宝:《温家宝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4年3月1日。
    [94]蔡立辉:《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及其启示》,《清华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第76-83页。
    [95]廖昆明:《英国的政府绩效管理体制和几点启示》,《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7年第5期, 第117-133页。
    [96]杨君:《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官员问责机制建设的一个新视角》,《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第4期,第7-11页。
    [97]张强:《政府责任模式的演变及其启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第28-34页。
    [98]骆沙:《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中国青年报2012年2月2日。
    [99]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9日。
    [10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1989年—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01]David H. Rosenbloom. The Context of Management Reforms, The Public Manager, 1995:3.
    [102]Williams, D. W. Measuring government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3(6):643-659.
    [103]Marc Holze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Improvement in Public Sector.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0 (3).
    [104]Hood Christopher. 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1991.
    [105]Green wood · J. and Wilson · D.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Britain Today, London: Un win Hyman,1989.
    [106]Berry White, Seizing the moment on GPRA.Government Executive, Jan.2001.
    [107]Bery A. Radin,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 and the Tradition of Federal. Management Re2form:Square Pegs in Round Holes,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
    [108]Jack Rabin, W. Bartley. Hildreth and Gerald J. Miller. Handbook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ew York:Marcel Dekker,1989.
    [109]Jonathan D Breul,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Results Act 10 years later, The Journal of Government Financial Management, Alexandria, Spring,2003
    [110]Shang HP, Hu NS, Yang DT, Cui QE.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Rough Set Theory.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 Information Science.2008, (5)
    [111]TH Poister. Measuring Performance in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M]. 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3
    [112]Gretchen Jordan, S teven Prevette and S teveWoodward. Analyzing Reviewing, and Reporting Performance Data http://www.orau.gov/pdm.2001:9.
    [113]Budget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FY2004.
    [114]Audit commission, Care Quality Commission et. Al Audit Commission CAA Framework document. Millbank, London, February 2009.
    [115]Audit commission. Comprehensive Area Assessment Fire and Rescue Service Framework[R].Millbank, London, February 2009.
    [116]Government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1994):Concepts Statement No.2: Service Efforts and Accomplishments Report, Available at [EB/OL] http://www.gasb.org/.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