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侵权法中学校的补充责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侵权法中,对于多数人承担责任部分,一般可分为按份责任和连带责任,理论上还有不真正连带责任。2003年我国最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首次引进了一种新的责任承担方式——补充责任,规定了安全保障义务人和学校等教育机构的侵权补充责任;2009年我国《侵权责任法》从劳务派遣单位,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等不同情形规定了补充责任补充责任与按份责任、连带责任、补偿责任等均有区别,有其独立存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现实生活中频发的校园第三人侵权案件,具体研究学校的侵权补充责任。学术界对于补充责任的理论基础还很薄弱,学者对于补充责任的含义、性质都存在争议,司法实践中在判决学校承担补充责任的具体情况也存在分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理论基础和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补充责任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然后从学校承担补充责任的理论依据,学校承担补充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司法实践中学校承担补充责任的具体适用进行全面分析,以此明确学校承担的管理职责,加强其承担安全保障义务意识,使受害人的权利得到最大范围的救济,从而彰显侵权责任法作为救济法的最大理念。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对学校补充责任的有关理论进行梳理:首先介绍学界中有关补充责任的不同观点,通过对补充责任中有关顺位的设定,赔偿范围和追偿权的范围的认定来界定补充责任的定义,然后厘清补充责任与按份责任、连带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和补偿责任之间的关系,以确立补充责任的独立存在价值。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学校承担补充责任的理论基础,主要从人权保障理论、诚实守信原则、危险责任理论和利益最大化原则予以分析。
     第三部分主要围绕学校补充责任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从发生在教育活动中的损害事实,学校具有过错——未尽法定管理职责,学校未尽管理职责和损害的发生具有因果关系以及补充责任的特殊要件进行论述。
     第四部分就司法实践中学校承担补充责任具体疑难问题,即如何认定学校的过错和诉讼程序中如何确定被告问题进行探讨。
引文
1《内地部署校园安保工作》,引自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iaoyuananbao/ ,浏览时间2010-12-10。
    2杨立新:《我国侵权责任法草案对国外立法经验的借鉴》,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5期。
    3王利明:《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体系构建——以救济法为中心的思考》,载《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
    4王利明教授提出的我国侵权行为法七大发展趋势中趋势六:从自己责任原则发展到违反保护义务。乐欣:《我国侵权行为法有七大发展趋势》(下),《检察日报》,2004年8月。
    5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48页。
    6梁作民:《民事补充责任有关问题研究》,载《人民司法》,2003年第4期,第13页。
    7引自:《侵权责任法立法背景与观点全集》,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662页。
    8张新宝、唐青林:《共同侵权责任十论——以责任承担为中心重塑共同侵权理论》,中国民商法律网。
    9杨立新:《新类型侵权行为的责任形态及其规则——对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的解读》,载《政法学刊》,2005年3期。
    10引自TOM网:《福建砍杀学童案500万民事赔偿可能成空判》,http://post.news.tom.com/s/CA0009581869_2.html,浏览时间:2010-12-15。
    11王燕燕:《论侵权补充责任—以安全保障义务违反人的补充赔偿责任为中心》,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年。
    12杨立新:《<侵权责任法草案>应当重点研究的20个问题》,载《河北法学》,2009年2期。
    13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第111页。
    14王利明:《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835页。
    15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47页。
    16张新宝:《侵权法上的原因力理论研究》,载《中国法学》,2005年2期。
    17杨立新:《论侵权责任的补充责任》,载《法律适用》,2003年6期。
    18张新宝、唐青林:《共同侵权责任十论——以责任承担为中心重塑共同侵权理论》,中国民商法律网。
    19杨立新:《侵权责任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0页。
    20李锡鹤:《民事共同行为和多数人责任刍议》,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6)。
    21王千维:《连带债务与不真正连带债务》,载《月旦法学》第137期,2006年10月。
    22胡海容:《美国侵权法上连带责任的新发展及其启示》,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3期。
    23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版,第3页。
    24杨立新:《侵权法论》第二版,人民法院出版社,第559页。
    25张新宝:《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231页。
    26杨立新:《侵权法论》第三版,人民法院出版社,第643页。
    27梁慧星:《侵权行为法上的安全注意义务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
    28李改华:《论公平责任》,载《科教文汇》,2008年31期。
    29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43页。
    30王泽鉴:《民法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31亢志勇:《我国监护制度的现状与完善》,载《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4期。
    32黄龙:《论监护责任能否约定推定转移》,人民法律报,2004年4月,第15页。
    33傅思伟:《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读<诚实信用原则研究>》,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14期。
    34王泽鉴:《债法原理》(第1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9页。
    35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01页。
    36【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上卷),张新宝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46页。
    37 Richard Posner,A Theory of Negligence,1 J.legal Studies 29,32-33(1972).
    38邓仕权:《学校人身伤害的防范与处理》,载《人大论坛》,2010年5期。
    39转引自王泽鉴:《侵权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40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69页。
    41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60页。
    42王曼丽:《侵权制度的因果关系探析》,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2期。
    43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690页。
    44孙永祥:《论侵权行为法因果关系》,载《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5殷明燕:《论安全保障义务——兼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载《厦门大学》,2006年。
    46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页。
    47张新宝、唐青林:《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源自中国民商法律网。
    48转引自方益权:《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的法律责任及其认定标准》,载《政法论坛》2004年4期,第148页。
    49方益权:《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过错的认定》,载《教育评论》2003年3期,第32页。
    50张亚茹:《侵权法上注意义务研究》,载《河南大学》,2008年。
    51周耼:《罗马法原论》〔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696页。
    52 Richard Owen,Essential Tort Law(3),WuHan:WuHan University Press,2004,pp.32-33.
    53《北京警方启动校园专职保安队》,载《新京报》,2010-05-13。
    54 Circuit Court of Appeals,Second Circuit,1947,159F,2nd,169.转引自高建学:《过失侵权的注意义务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论文:70页。
    55《广东小学16师生被砍》,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society/1/detail_浏览时间:2010-12-29。
    [1]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8页
    [2]侵权责任法立法背景与观点全集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662页
    [3]王利明·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835页
    [4]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447页
    [5]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11页
    [6]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2版、3页
    [7]杨立新·侵权法论第二版人民法院出版社、559页
    [8]张新宝·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231页
    [9]杨立新·侵权法论第三版人民法院出版社、643页
    [10]梁慧星·侵权行为法上的安全注意义务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223页
    [11]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43页
    [12]王泽鉴·民法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3页
    [13]王泽鉴·债法原理(第1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29页
    [14]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101页
    [15]【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上卷)张新宝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146页
    [16]Richard Posner,A Theory of Negligence,1 J.legal Studies 29,32-33(1972).
    [17]王泽鉴·侵权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12页
    [18]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69页
    [19]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60页
    [20]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690页
    [21]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133页
    [1]杨立新·我国侵权责任法草案对国外立法经验的借鉴·中国法学,2009年、5期
    [2]王利明·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体系构建——以救济法为中心的思考·中国法学,2008年4期
    [3]乐欣·我国侵权行为法有七大发展趋势(下)·检察日报,2004年、8月
    [4]梁作民·民事补充责任有关问题研究·人民司法,2003年、4期、13页
    [5]张新宝、唐青林·共同侵权责任十论——以责任承担为中心重塑共同侵权理论·中国民商法律网
    [6]杨立新·新类型侵权行为的责任形态及其规则——对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的解读·政法学刊,2005年、3期
    [7]王燕燕·论侵权补充责任—以安全保障义务违反人的补充赔偿责任为中心·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8]杨立新·侵权责任法草案应当重点研究的20个问题·河北法学,2009年、2期
    [9]张新宝·侵权法上的原因力理论研究·中国法学,2005年、2期
    [10]杨立新·论侵权责任的补充责任·法律适用,2003年、6期
    [11]李改华·论公平责任·科教文汇,2008年、31期
    [12]亢志勇·我国监护制度的现状与完善·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4期
    [13]黄龙·论监护责任能否约定推定转移·人民法律报,2004年、4月、15页
    [14]傅思伟·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读<诚实信用原则研究>·法制与社会,2010年、14期
    [15]邓仕权·学校人身伤害的防范与处理·人大论坛,2010年、5期
    [16]王曼丽·侵权制度的因果关系探析·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2期
    [17]孙永祥·论侵权行为法因果关系·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8]殷明燕·论安全保障义务——兼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厦门大学,2006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