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公共外交以外国公众为对象,以赢得他们对本国的认可、认同和追随为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公共外交应该以寻求确立文化的公共权威作为其行动指南。①当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正是以此行事的。二战后至今,美国实施了长时段、大规模的公共外交计划,其宗旨就在于树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在全世界的公共权威。从实际的效果观察,美国的公共外交是卓有成效的。因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所倡导的由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自由主义的政府、个人主义精神和高度发达的工具理性等构成的现代化模式已成为人们广为接受和认可的发展路径,甚至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即凡是美国的东西都是好的,凡是美国的价值观念都是对的。就这一点来说,汉斯·摩根索对文化帝国主义的描述是正确的,摩根索认为“文化帝国主义的政策是最微妙的,而且如果它能单独取得成功的话,也是最成功的帝国主义政策。它的目的不是征服领土和控制经济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们的心灵。”②
     由此可见,公共外交绝非一个国家的政府为了国家利益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有着深厚理论基础和价值内涵的外交行动。本文以“公共外交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分析”为题,意在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公共外交价值,即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成分对于确立中国文化的全球公共权威所能发挥的作用与功能。助力中国文化确立全球公共权威的地位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公共外交价值的集中体现。
     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一点,本文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论证中国传统文化对实现良好的国内治理所能发挥的作用。这是因为公共外交的开展总是以一个国家的内部治理为基础,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助力中国重建文化自信、重现青山绿水、重建礼仪之邦以及和平崛起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当中国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共同熏染下重新恢复其博大、文明、领先的历史地位时,中国文化确立其全球公共权威的努力才有了最基本的着力点,中国的公共外交才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从中西方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比较的视角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合理性,以确立中国文化的全球公共权威。这主要体现在: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从人性的根源上支持和纵容人性“恶”的倾向,由此既促成了现代物质文明和科技文明的产生,也造成了诸如精神危机、生态危机、核战争危机等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严重问题,因此,其价值理念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遭受质疑;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具有压制、改造和矫正人性本恶这一自然倾向的功能,如果成为主导全球的价值理念,则有助于世界向着和平、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无疑更符合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因而更具有价值合理性。
     三是在西方文明危机的反衬下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公共外交价值。“西方现代化发展到今天,它的种种弊病已经显现,而且如不改弦易辙,那么将使人类社会走向毁灭其自身的道路。”①著名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也认为,“在下列诸因素——我们历史进程发展的迅猛,我们塑造世界的能力的增长,我们对物质欲望的快速膨胀,和我们在道德上的含糊不清——相互之间的作用正产生着空前的无法控制的变化的动力。……今天的世界更像是一架用自动驾驶仪操纵的飞机,速度连续不断地加快,但没有明确的目的地。”②
     总之,西方文化及其所孕育的现代化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导致了深重的灾难与危机,而且这种灾难与危机植根于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因此,“现代性的危机必定要由西方资本主义机体之外的文化元素来加以拯救——如果危机真能拯救的话”③,而中国传统文化也许就扮演着这种拯救者的角色,对现代性危机的缓解和拯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助力中国文化确立全球公共权威的重要方面。
     四是从新科学世界观的角度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公共外交价值与作用。所谓新科学世界观是相对于以机械论、还原论、客观论为特征的传统科学世界观而言的,新科学世界观完全颠覆了传统科学世界观,它以有机论、整体论、生态论为典型特征,而中国传统文化恰是一种有机的、整体的、生态的宇宙观。也就是说,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崭新的世界观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代表了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对确立中国文化的全球公共权威也是至关重要的。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成分既有助于实现国内良好的治理,又能有效针对当前主流文化——西方文化——的缺陷,同时还可以缓解、稀释,甚至消除西方文明所导致的全球性危机,并因蕴含着崭新的世界观而代表着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这种文化是否足以确立它的全球公共权威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中国传统文化具备成为全球公共权威的诸多要素,因此,如何确立其全球公共权威就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的核心问题。当然,到目前为止,这种公共权威还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论证,如何在现实的国际社会中真正确立这种公共权威恐怕还有相当遥远的路程。但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果说从近代以来直到20世纪初,人们都处于迫切需要发展生产力以提高生活水平,争取自由、民主和人权的压力之下,因此,西方文化更具有价值合理性的话。那么,经过20世纪的高速发展,在21世纪初,人类更迫切需要的是适度节制和控制自己的欲望、贪婪,以及对技术力量的运用,以维护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而在这一点上,中国传统文化无疑具有更大的价值,这种价值既是其现代价值,也是其公共外交价值。
     结合上述四个方面的论述,本文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指导下,以历史叙述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中西文化的特质及利弊得失,梳理全球化时代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严重危机以及西方文化在这一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从文化比较和未来发展的视角探讨并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公共外交价值和意义。
     全文由导论和正文组成。导论部分交代了选题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以及重点和难点。
     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从理论角度阐述了公共外交的概念、特性及其以赢得人心为核心目标的价值指向,同时介绍并界定了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公共外交领域中的定位,主要包括:传统文化是中国公共外交重要的非物质资源;传统文化是与西方文明相反相成的另一文明体系;传统文化是争夺全球价值制高点的核心资源;传统文化的扬弃与公共外交。
     第二章内容通过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在对外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中发挥的不同作用的分析,回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对外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的历史渊源,并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助力对外文化交流和公共外交开展的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及缺失,为系统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当前公共外交中更有效的发挥作用作了铺垫。
     第三、四、五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公共外交价值。具体来说,第三章从国内视角入手,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重建文化自信、恢复道德秩序和重建礼仪之邦、建设生态文明和重现青山绿水以及在中国和平崛起等方面的公共外交价值。公共外交总是以一国国内的现实状况为基础的,只有当国内实现经济繁荣、政通人和、山川秀美、人民安居乐业的时候,公共外交才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章从国际视角,也就是东西方文化比较和西方现代危机反衬的视角来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公共外交价值。由西方文化派生出来的现代化既在物质财富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也导致了当前世界深重的灾难和危机,如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疏离及相应的精神危机、生态危机等。那么,与西方文明相反相成另一文明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在危机面前能提供哪些价值指导,就成为人们关注和迫切想要了解的问题,这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公共外交价值的集中体现。
     第五章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新世界观”视角彰显其公共外交价值。所谓新世界观是相对于以机械论、还原论、客观论为特征的传统科学世界观而言的,新世界观完全颠覆了传统科学世界观,它以有机论、整体论、生态论为典型特征,而中国传统文化恰是一种有机的、整体的、生态的宇宙观,也就是说,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崭新的世界观,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代表了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公共外交价值的一个重要侧面。
     第六章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公共外交意义,即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全球性价值理念,它们分别是:天下意识——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理念;义利兼备——全球化时代的经济理念;兵者,不祥之器——全球化时代的军事理念;和而不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理念;天人合一——全球化时代的生态理念。
     至此,中国传统文化为世界的未来发展勾勒出了与当前西方价值观迥然不同的发展路径,这种路径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而是在当前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类对自然界有了深刻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的回归,既是“否定之否定”,更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统合西方文化在物质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以东方的价值理性驾驭西方的工具理性,以此确立中国文化的全球公共权威,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公共外交价值之所在。
Public diplomacy targets at foreign civilians and aims at their agreement,approbation and following to the country who conducted the public diplomacy. Inorder to do this, public diplomacy should pursue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 authorityfor their own culture as its action guid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 only superpower for now, has been doing so for a long time. After World War II, the UnitedStates carried out long-term and broadscale public diplomacy scheme aims at theestablishment of public authority for U.S-led western culture. Viewing from the actualaffect, its public diplomacy is highly fruitful because the modernization mode theU.S-led western countries advocate, which consists of free competition marketeconomy, liberal government, individualism and highly-developed tool reason, hasbeen widely accepted and recognized as a development pattern by people all over theworld. This even makes an illusion or a misconception, that is, all that the U.Sprovides is good, all values the U.S.A support is correct. In this respect, Hans J.Morgenthau correctly depicted the cultural imperialism,“cultural imperialism is themost subtle one, and the most successful one if it may succeed independently. Its aimis not to conquer land and control economy, but to overmaster and dominate people’sminds.”
     Evidently, public diplomacy is absolutely not an expedient measure one countrymay take for national interest, but a diplomatic action with deep theory basis andvalue connotation. This dissertation named “Valu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Diplomacy” aims to deeply dissect the publicdiplomacy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at is, what kind of role TraditionalChinese Culture may play to establish the global public authority for Chinese culture.Assisting Chinese culture to set up the position of global public authority is theconcentrative reflection of the public diplomacy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order to better explain this point, this dissertation mainly discusses thefollowing four aspects. Firstly, try to prove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helpfulfor better internal governance. Because public diplomacy is always based on theactual internal governance of a countr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plays animportant role in assisting China rebuilding cultural confidence, returning to greenhills and clear waters, reconstructing a state of courtesy and rising peacefully etc. Only if China restores its broad and profound, civilized and advanced historicalposi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modern culture, mayChina’s efforts to establish its global public authority have a fundamental acting pointand China’s public diplomacy have a strong foundation.
     Secondly, highlight the value ration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ycomparing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so as to establish the globalpublic authority for Chinese culture. This mainly manifests in following aspects: thecore values of western culture support and connive at human beings’‘evil’ preference,which is of human nature. This not only brings about modern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vilization, but also causes disastrous crises such asecological crisis and nuclear war crisis that are related to human beings’ existence,thus the legitimacy and rationality of the core values of western culture are doubtful.However,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capable of suppressing, transforming andcorrecting human beings’‘evil’ preference. If it could become the leading value, thewhole world would be more peaceful, stable and sustainable. This is profitable forhuman beings as a whole, thu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more rational in value.
     Thirdly, expound the public diplomacy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he light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crisis.“Nowadays, western modernization has shownmany maladies, if not to sing another tune, human society may destroy itself.”American famous strategist Zbigniew Brzezinski also believed that “the interactionamong the following element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history, the increase ofour ability to shape the world, the quick expansion of our material desire and theobscure of our moral, produces unprecedented, uncontrollable driving force forchange. Today’s world is more like a plane manipulated by autopilot, whose speed isfaster and faster, but with no clear destination.”
     Overall, western culture and the modernization it breeds achieved greataccomplishments, and meanwhile caused profound disasters and crises which aredeeply rooted in the core value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Thus,“the salvation ofmodern crisis must be done by other cultural elements apart from western capitalisticorganism, if crisis can really be save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ight probablyplay the role of savior. To reduce the crisis and save the day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for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establishing global public authority.
     Fourthly, talk about the public diplomacy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scientific worldview. So-called new scientific worldviewis opposed to traditional scientific worldview, which characterized with mechanism,reductionism and objectivism. Traditional scientific worldview was subverted by thenew one, which is organic, integral and ecological. And the philosophy of TraditionalChinese Culture happens to be organic, integral and ecological. That is to say, ancient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ntains the elements of brand new worldview. In thissens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represent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human being, this is also vital to establish global public authority for Chinese culture.
     From the above we can see that the excellent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Culture can not only help realize better internal governance, but also counter thenegative effects of western culture. Meanwhile, they may reduce or even eliminateglobal crises caused by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represent the future developmentdirection for the new worldview elements it contains. Then, shall this culture be goodenough to establish its global public authority? The answer is self-evident. Here themain problem for China’s public diplomacy is how to establish the global publicauthority for Chinese culture. For the time being, it’s only theoretical because there’sstill a long way to go to build up this kind of global public authority. But “gold is theluminous”. If we may say that western culture is more of value rationality from theyear of1500till the beginning of20thcentury because people are under pressure todevelop productivity to enhance living standard and fight for freedom, democracy andhuman rights, we may also have to say that at the beginning of21thcentury whathuman beings urgently need to do is to mildly restrain and control their desire, greedand the use of technological power aft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20thcentury, so as to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human beings as a whole.In this poi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obviously of more value rationality.
     Combined with the above four par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ist dialecticsan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historical narr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dissertation will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theirpros and cons, hackle the serious crises during modern development in global timesand the role that western culture plays, talk about and highlight the public diplomacy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mparison andfuture development.
     This dissertation composes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main body. The introduction part cover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research status, research method, creativeideas, emphasis and difficulties.
     The first chapter theoretically expounds the concepts, properties of publicdiplomacy and its value orientation of winning hearts and minds. Meanwhile, thischapter also introduces and defines the concepts of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Culture, analyzes the pos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China’s publicdiplomacy, which mainly include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importantintangible resources for China’s public diplomacy,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another civilization system that is contrary to western one, Traditional ChineseCulture is the core resources that may help gain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globalvalue, the sub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public diplomacy.
     Chapter two reviews the role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played for foreigncultural exchange and public diplomacy in different history stage since the funding ofChina in1949and analyses the historical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Culture, which paved the way for explaining how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shouldfunction in today’s public diplomacy.
     Chapter three, four and five summarize the public diplomacy value of TraditionalChinese Culture from different angle respectively. Specifically, chapter threeexpounds the public diplomacy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for rebuildingcultural confidence, restoring moral order and state of courtesy, setting upeco-civilization and helping the reappearance of green hills and clear waters, andfinally for the peaceful rise of China. Public diplomacy is always based on the actualinternal status of a country, it will have a strong foundation only if a country isprosperous economically,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well and people live in harmony,the mountains and plains are beautiful and graceful, the civilians live and work inpeace and contentment.
     Chapter four states the public diplomacy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from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hat is, the comparison of sino-western culture andthe contrast of crises of western modernization. The modernization that springs fromwestern culture achieved glorious accomplishments in material and science&technology. Meanwhile it also caused worldwide disasters and crises such as thealienation between man and himself, mankind and society, human beings and thenature, accordingly there comes spiritual crisis and ecological crisis.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people would wonder wha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civilizationsystem that is contrary and complimentary to western culture, may provide to lead thewhole world? This is something that manifests the public diplomacy of TraditionalChinese Culture.
     Chapter five mainly demonstrates the public diplom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worldview”. The so-called new worldview iscontrary to traditional scientific worldview that is characterized of mechanism,reductionism and objectivism. This new one makes a feature of organism, integralityand ecology. And somewha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some kind of worldviewthat is organic, integral and ecological. That is, anci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contains this brand new worldview. In this sense, it represents the future developmentdirection of human being, which composes an important part for the public diplomacy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hapter six figures out the global meaning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against the rapid globaliz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statements. That is, to put forwardfive globalized value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for politics,economy, military, culture and ecology respectively. They are as follows: worldconsciousness, the globalized value for politics; combining benefit with justice, theglobalized value for economy; armed forces are something ominous, the globalizedvalue for military; harmonious but different, the globalized value for culture; natureand man in one, the globalized value for ecology.
     Have come this far,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draws an outline for the future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which is contrary to western development path. This is nota simple return to tradition, but a return based on highly advanced science&technology and a deep understanding for nature. Thus, this is both “negation ofnegation” and a spiral rise. Unifying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ulture in materialand science&technology, dominating the instrument rationality by value rationalityfrom the oriental so as to establish the global public authority for Chinese culture, thisis exactly where the public diplomacy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xists.
引文
①参见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②[美]相蓝欣.传统与对外关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7页
    ③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3/28/c_119982956.htm
    ①[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潘嘉玢刘瑞祥译.大失控与大混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中译本出版前言,第7页
    ②[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潘嘉玢刘瑞祥译.大失控与大混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中译本出版前言,第5页
    ①[美]弗兰克·古德诺.解析中国[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第135页
    ①“文化传统”不同于“传统文化”。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种区别于现代文化的、不“在场”(非当下性)的历史文化现象,而文化传统则是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潜在”地支配着现实的人们的历史积淀、凝聚物。
    ①刘乃京.文化外交:国家意志的柔性传播[J].新视野2002年第2期
    ②顾冠华.中国传统文化论略[J].扬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①肖前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4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406页
    ①岳文典.美国文化战略运行机制初探[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②韩方明主编.公共外交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4页
    ①韩方明主编.公共外交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页
    ②黄金祺.概说外交[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第6页
    ③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第427页
    ④Edward W. Barrett. Truth is our weapon, New York: Funk&Wagnalls,1953, p15
    ⑤http://www.public diplomacy.org/1.htm
    ①[美]罗伯特·福特纳.刘立群译.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和控制[M].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95页
    ②What’s public diplomacy?[J/OL]. www.publicdiplomacy.org
    ③阙天舒.公共外交的危机反应——以灾难为媒介的视角[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年,第23页
    ④Definition of Public Diplomacy [EB/OL]. www.publicdilomacy.org
    ⑤赵可金.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7页
    ①Nye Joseph.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Public Affairs,2004, p107~110
    ②赵启正.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4‐5页
    ③约瑟夫·奈.新公共外交:非政府组织与网络[J].公共外交季刊2012年,第2期
    ①陈志敏肖佳灵赵可金.当代外交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73页
    ②陈志敏肖佳灵赵可金.当代外交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273页
    ①Robert Keohane and Joseph S. Nye,“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in the InformationAge”, Foreign Affairs,September/October1998, p.86
    ②Christopher Ross, Public Diplomacy Comes ofAge,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25:2, Spring,2002, p.77
    ③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0页
    ①Hans J. Mor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6th edition), New York:Alfred A. Knopf, Inc. p.74,参见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9页
    ①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3页
    ②张广智张广勇.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页
    ③张广智张广勇.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页
    ④文明与文化——国外百科辞书条目选译[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年,第56页
    ⑤文明与文化——国外百科辞书条目选译[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年,第56页
    ⑥傅铿.文化·人类的镜子——西方文化理论导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第12页
    ①梁漱溟.中国人:社会与人生——梁漱溟文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年,第12页
    ②司马文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4页
    ①吕斌.文化进化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年,第17‐30页
    ②关世杰.试论21世纪东亚发展中的文化问题,载梁守德主编.国际社会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26页
    ③《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第1731页
    ④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409
    ①顾冠华.中国传统文化论略[J].扬州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
    ②李瑞环在中英贸易协会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02年5月30日
    ①汲立立.传统文化与中国公共外交[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27
    ②《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第62页
    ③《论语·先进》
    ④《论语·先进》
    ①《荀子·天伦》
    ②《周易·乾卦》
    ③《周易·坤卦》
    ①高旭东吴忠民等著.孔子精神与基督精神——中西文化纵横谈[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00页
    ①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参见苏丁编.中西文化文学比较论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年,第2‐4页
    ②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24页
    ③林语堂.论东西思想方法之不同.参见万平近编.林语堂论中西文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49‐50页
    ①谢遐龄.中国:现代化呼唤传统文化精神回归,参见方克立主编.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34页
    ②王南碮.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命运.参见方克立主编.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345页
    ③焦树安.比较哲学[M].北京:中国文化书院1987年,第28、29、30页
    ①焦树安.比较哲学[M].北京:中国文化书院1987年,第30页
    ②焦树安.比较哲学[M].北京:中国文化书院1987年,第36页
    ③[英]罗素.中西文化之比较.参见苏丁编.中西文化文学比较论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年,第
    73页
    ①[美]查里尔·A·罗塞蒂.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第257页
    ②Robert H. Thayer,“America’s Cultural Relations Abroad”, in The Annuals of America, Vol.17,Chicago: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c.,1976, P.546.
    ③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3页
    ④Henry Kissinger, Years of Upheaval,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82, P.242
    ①Sterling Johnson, Global Search and Seizure: The U.S. National Interest v. International Law,Brookfield,1994, p.4.
    ②Edward Burns, The American Ides of Mission, Concepts of National Parse and Destiny,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57, p.6-7
    ③Bush at War by Bob Woodward,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19,2002
    ④[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8页
    ⑤[美]罗伯特·罗斯.良机——美国改变历史进程的时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页
    ①Max Horkheimer&Theodor W. Adorno, 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Translated by JohnCumming, New York, Herder and Herder,1972, p.xii.
    ②Max Horkheimer&Theodor W. Adorno, 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Translated by JohnCumming, New York, Herder and Herder,1972, p.xi.
    ③[美]克莱·G·瑞恩.道德自负的美国:民主的危机和霸权的图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8页
    ④[美]克莱·G·瑞恩.道德自负的美国:民主的危机和霸权的图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页
    ⑤[美]克莱·G·瑞恩.道德自负的美国:民主的危机和霸权的图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1页
    ⑥[美]克莱·G·瑞恩.道德自负的美国:民主的危机和霸权的图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4页
    ⑦[美]克莱·G·瑞恩.道德自负的美国:民主的危机和霸权的图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1页
    ①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13‐314页
    ②[美].丹尼尔·贝尔.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第219页
    ③[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潘嘉玢刘瑞祥译.大失控与大混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序言,第2页
    ④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19页
    ⑤[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潘嘉玢刘瑞祥译.大失控与大混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序言,第7页
    ①[美]约瑟夫·奈.美国定能称霸世界吗?[M].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1992年,第25页
    ②参见方克立主编.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303页
    ③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14页
    ④礼记·曲礼上
    ⑤礼运·大同篇
    ⑥道德经·第二章
    ①[英]罗素.中西文化之比较.参见苏丁编.中西文化文学比较论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年,第73页
    ②[英]罗素.中西文化之比较.参见苏丁编.中西文化文学比较论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年,第71页
    ③[美]克莱·G·瑞恩.道德自负的美国:民主的危机和霸权的图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页
    ④王治河樊美筠著.第二次启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序二,第9页
    ①为了共同的福祉——小约翰·柯布访谈[J].社会科学报,2002年6月13日
    ②[美]J.J.克拉克.于闽梅曾祥波译.东方启蒙:东西方思想的遭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总序第7页
    ①周恩来外交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52页
    ②周恩来外交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171页
    ①黄志良.新大陆的再发现——周恩来与拉丁美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第84页
    ②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25页
    ①周恩来外交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第157页
    ②徐京利.解密中国外交档案[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第262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概览:1949~1991[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年,第343‐344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概览:1949~1991[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年,第67‐68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概览:1949~1991[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第333~334页、第335~336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概览:1949~1991[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概览:1949~1991[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第358~359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概览:1949~1991[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第352~353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概览:1949~1991[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第371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概览:1949~1991[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第334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概览:1949~1991[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第337页
    ①孔子学院.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30R3UdcBsPtdqGz-ucbJNRMYOqaUZjEwyKvQHK7n8NeCkUefgSdSZjGCVicduUB
    ①胡智锋.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M].北京:北京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第85页
    ②安东尼·吉登斯.赵旭东刘琛等译.社会学(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21页
    ①Kirk Honeycut.“The Piano in a Factory”—Film Review. The Hollywood Reporter, October24,2010
    ①Tom Long. Review:“Red Cliff” is a pounding action flick. Detroit News Film Critic, December18,2009
    ②Sara Vilkomerson. Woo-Woo, Woo! New York Observer, November17,2009
    ③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圆满落幕.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2/15/content_12991947.htm
    ①中国古代帝王珍宝展令观众赞叹不已.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10/11/content_12210227.htm
    ②“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让欧洲观众尽享中国文化盛宴.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10/08/content_12192336.htm
    ①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圆满落幕.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2/15/content_12991947.htm
    ②为欧洲“扫盲”范迪安:让世界了解今天的中国文化.人民网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10325371.html
    ③“欢乐春节”:对外文化交流的靓丽品牌.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2-06/07/content_25592376.htm
    ①“欢乐春节”:对外文化交流的靓丽品牌.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txt/2012-06/07/content_25592376.htm
    ①大中华文库.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63638.htm
    ①版权输出为中国图书“走出去”架桥铺路.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10/16/content_12245802.htm
    ②贸易额比10:1中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严重.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chinese/RS/1018680.htm
    ③版权输出为中国图书“走出去”架桥铺路.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10/16/content_12245802.htm
    ④数据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9月7日
    ①大美由此出中国——中国外文局引领文化“走出去”[N].中华读书报2012年1月11日
    ②《于丹〈论语〉心得》海外销售成果喜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网站http://www.cnpubg.com/news/2010/0906/1790.shtml
    ①罗博洛主编.包伟民陈晓燕译.美国学者论中国文化[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序言第
    4页
    ②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公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①参见商聚德、刘荣兴、李振刚.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451页
    ①李毅张凤江.选择与裂变[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2页
    ②陈独秀.东西文明根本思想之差异.参见苏丁编中西文化文学比较研究论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年,第1页
    ③陈独秀.东西文明根本思想之差异.参见苏丁编中西文化文学比较研究论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年,第1页
    ④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参见陈来.传统与现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2页
    ⑤陈独秀.答人社参见陈来.传统与现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73页
    ①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参见李毅张凤江.选择与裂变[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3页
    ②原载新青年.1918年第4卷第6号
    ③陈来.传统与现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9页
    ①赵金科林美卿.王道与霸道——中西文化的历史分野与现实考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代序言,第2页
    ②[美].丹尼尔·贝尔.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第24页
    ③参见陈来.传统与现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0页
    ④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N].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5/c_119499523.htm
    ①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76页
    ②孟子·离娄下
    ①孟子·梁惠王上
    ②孟子·梁惠王上
    ③孟子·梁惠王下
    ④孟子·梁惠王下
    ①论语·八佾篇
    ②论语·学而
    ③论语·雍也
    ④论语·卫灵公篇
    ⑤礼记·中庸
    ①中庸章句集注
    ②礼记正义,卷五十二,中庸第三十一
    ③孟子·离娄上篇
    ①孟子·梁惠王上篇
    ②Thomas L. Friedman,“Medal of Honor”, New York Times, Dec.15,2000
    ①孙美堂.文化价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4‐45页
    ①[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第114页
    ②[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第119页
    ③参见[英]罗素《中西文化之比较》载于苏丁编中西文化文学比较研究论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年,第70页
    ④参见[英]罗素《中西文化之比较》载于苏丁编中西文化文学比较研究论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年,第71页
    ①诗经·召南·采蘩
    ②经书·贾谊传
    ①论语·宪问
    ②孟子·尽心上
    ③[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4‐5页
    ①[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5页
    ②[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7页
    ③百度百科·晋商文化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kIloJVil5jtLRTJUBdUej1eLrTOdlD1tX7njOfnlxnkoZ3ebgi72-MnYqWBvzbf
    ④说说晋商的“利以义制,名以清修”.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GB/15557475.html
    ①200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②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③十八大报告
    ①习近平发表重要演讲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9/07/c_117272280.htm
    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③张载.正蒙·乾称
    ④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①孟子·梁惠王
    ②荀子·天伦
    ③道德经·二十五章
    ④道德经·十章
    ⑤庄子·渔父
    ⑥道德经·七十四章
    ⑦庄子·在宥
    ①道德经·六十四章
    ②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78页
    ③老外交官回忆周恩来[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第13页
    ①周恩来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17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7、3页
    ③China: Fragile Superpower: How China’s Internal Politics Could Derail Its Peaceful Rise by Susan L. Shirk,November/December2007, Foreign Affairs
    ④岳文典.近代西方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及中国的路径选择[J].党政干部学刊2012年第9期
    ①岳文典.近代西方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及中国的路径选择[J].党政干部学刊2012年第9期
    ①季羡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第2页
    ②[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潘嘉玢刘瑞祥译.大失控与大混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序言第2页
    ③[美]理查德·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79页
    ①[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第83页
    ②[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第211页
    ①[美]埃尔金.新宪政论[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年,第27‐28页
    ②参见张灏.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公共论丛[M].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第88页
    ③[美]列奥·斯特劳斯约瑟夫·科罗波西.政治哲学史·上[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382页
    ①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27页
    ②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93页
    ③周辅成编.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年,第19页
    ④[英]罗素.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43页
    ⑤旧约全书·创世纪,第二十三章
    ①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94页
    ②葛雷齐彦芬.西方文化概论[M].中国文化书院1987年,第108页
    ③[法]保尔·阿萨尔.欧洲意识危机参见葛雷齐彦芬.西方文化概论[M].中国文化书院1987年,第157页
    ①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211页
    ②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747页
    ③[法]保尔·阿萨尔.欧洲意识危机参见葛雷齐彦芬.西方文化概论[M].中国文化书院1987年,第153页
    ①[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179页
    ②[法]克洛德·德尔马.欧洲文明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18页
    ①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第454页
    ②尚书·禹贡
    ①论语·卫灵公
    ②论语·阳货
    ③论语·卫灵公
    ④孟子·告子上
    ⑤孟子·离娄下
    ⑥孟子·公孙丑上
    ①孟子·公孙丑上
    ②孟子·告子上
    ③孟子·尽心上
    ④孟子·腾文公上
    ⑤孟子·离娄上
    ⑥礼记·中庸
    ⑦孟子·尽心上
    ①孟子·万章下
    ②孟子·尽心上
    ③臧宏张海鹏主编.中国传统文化论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72页
    ①尚书·泰誓
    ②左传·庄公三十三年
    ③左传·昭公十八年
    ④礼记·中庸
    ①大学·第一章
    ②论语·为政
    ③管子·牧民
    ④春秋繁露·仁义法
    ⑤孟子·告子上
    ⑥论语·学而
    ①论语·尧曰
    ②论语·雍也
    ③朱熹·中庸集注
    ④朱熹·中庸集注
    ⑤礼记·中庸
    ⑥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①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②礼记·中庸
    ③道德经·第一章
    ④冯友兰学术精华录[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8年,第41页
    ①汉书·董仲舒传
    ②论语·宪问
    ③论语·颜渊
    ④孟子·万章上
    ⑤论语·为政
    ⑥孟子·尽心下
    ①[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47页
    ②[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223页
    ③[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314页
    ①[美]丹尼尔·贝尔.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第209页
    ②论语·为政
    ③美国监狱犯人人数为世界之最.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10/24/content_3675488.htm
    ①参见董秀丽主编.中美外交的文化解读[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第128页
    ②参见董秀丽主编.中美外交的文化解读[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第13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1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73,375页
    ②黄瑞雄.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科学人文主义思潮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4页
    ③[比]伊·普里戈金[法]伊·斯唐热.曾庆宏沈小峰译.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65页
    ④[比]伊·普里戈金[法]伊·斯唐热.曾庆宏沈小峰译.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72页
    ①尚书·泰誓上
    ②孝经·圣治
    ③礼记·礼运
    ④潘吉星编.李约瑟文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322页
    ①G. Simmel,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1968, p.11
    ②李毅张凤江.选择与裂变[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2页
    ③习近平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明观.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4-03/29/c_133222505.htm
    ①傅吉元.人性缺陷与文化控制——现代危机根源探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第169页
    ②董光璧.传统与后现代[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9页
    ③[英]安东尼·吉登斯.赵旭东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16页
    ④[加]查尔斯·泰勒.程炼译.现代性之隐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12页
    ①[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48页
    ①[美]丹尼尔·贝尔.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第219页
    ②[英]安东尼·吉登斯.赵旭东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9页
    ③[英]安东尼·吉登斯.赵旭东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第9页
    ④[加]查尔斯·泰勒.程炼译.现代性之隐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5页
    ⑤[加]查尔斯·泰勒.程炼译.现代性之隐忧[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4页
    ⑥[美].丹尼尔·贝尔.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第59页
    ①叶舒宪.现代性危机与文化寻根[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44页
    ②何显明揭扬.漂泊的心灵: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价值失范现象.参见方克立主编.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73页
    ③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
    ④孟子·尽心上
    ①孟子·离娄下
    ②[奥地利]维克多·弗兰克.朱晓权译.无意义生活之痛苦——当今心理治疗法[M].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第120页
    ①[美]詹姆斯·莱德菲尔德.李松梅译.第十种洞察力[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7年,第5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页
    ③高德步.西方世界的衰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1页
    ④陈来.传统与现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页
    ⑤[德]W·桑巴特.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5页
    ⑥[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参见高德步.西方世界的衰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1页
    ⑦[美]丹尼尔·贝尔.严蓓雯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7页
    ①参见高德步.西方世界的衰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707‐708页
    ④[德]埃里希·弗洛姆.孙恺详译.健全的社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98页
    ⑤高德步.西方世界的衰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2‐23页
    ①论语·微子
    ②荀子·正名
    ③庄子·山木
    ④庄子·徐无鬼
    ⑤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M].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第108页
    ⑥尚书·泰誓上
    ⑦孝经·圣治
    ⑧礼记·礼运
    ⑨荀子·王制
    ⑩庞朴.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第269页
    ①[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潘嘉玢刘瑞祥译.大失控与大混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序言,第2页
    ②[美]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97页
    ③[英]霍布斯.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9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27页
    ②[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潘嘉玢刘瑞祥译.大失控与大混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1页
    ③[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潘嘉玢刘瑞祥译.大失控与大混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4页
    ④俞正.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①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M].南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75页
    ②[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37页
    ③[英]汤因比.历史研究·中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93页
    ④[英]罗素.中国问题[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年,第151页
    ⑤[英]罗素.中西文明的对比.参见何兆武主编.中国印象——世界名人论中国文化(下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96页
    ①礼记·中庸
    ②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③[美]石约翰.王国良译.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第80页
    ④[美]费正清.刘尊棋译.伟大的中国革命[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第42页
    ①郑和下西洋.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9X9tLyDgvtBteMmZnZ1rCl54PYAmp_3jZEa-QrhAs62rzYNPOJaygVsvZ_
    0DNqb6ugwvsb37oWNQzPTvtvoWXosS_EBMsk4ruz3Udvq29mNu8LLRVcYJ9EPtik-FR4bGFDQu5vc59jBhX0aR1X-rhcN4LkNw-vR83LZNzbiygq
    ②[法]汪德迈.陈彦译.新汉文化圈[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61页
    ③胡祖尧.诺贝尔奖得主推崇孔子?悬案十五年终揭晓[N].国际先驱导报2003年1月17日
    ①[美]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5页
    ②参见葛晋荣主编.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94页
    ①道德经·二十九章
    ①[英]罗素.中国问题[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年,第7‐8页
    ①董光璧.传统与后现代[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76页
    ①[英]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第11页
    ②[英]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第31页
    ①[美]F.卡普拉.卫飒英李四南译.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第44页
    ②[美]F.卡普拉.卫飒英李四南译.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第42页
    ③牛顿力学三定律分别是: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二定律,牛顿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惯性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④[美]F.卡普拉.卫飒英李四南译.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第45、47页
    ①[德]赫尔曼·哈肯.凌复华译.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第5页
    ②[美]欧文·拉兹洛.钱兆华熊继宁刘俊生译.系统哲学引论——一种当代思想的新范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9页
    ③[英]A. N.怀特海.何钦译.科学与近代世界[M].北京:商务出版社1959年,第186页
    ④童天湘林夏水主编.新自然观[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第436页
    ①[美]F.卡普拉.卫飒英李四南译.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第42页
    ②[美]唐纳德·沃斯特.侯文蕙译.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473页
    ③[美]大卫·格里芬编.马季方译.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第78页
    ④[美]F.卡普拉.卫飒英李四南译.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第34页
    ①[美]F.卡普拉.卫飒英李四南译.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前言
    ②[美]F.卡普拉.卫飒英李四南译.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第75页
    ①[美]F.卡普拉.卫飒英李四南译.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第72页
    ②[美]F.卡普拉.卫飒英李四南译.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第64‐65页
    ③[美]F.卡普拉.卫飒英李四南译.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第64页
    ④[德]恩格斯.反杜林论
    ①[美]F.卡普拉.朱润生译.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121页
    ②[美]F.卡普拉.朱润生译.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122页
    ③[美]F.卡普拉.朱润生译.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123、124页
    ④[美]F.卡普拉.卫飒英李四南译.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第39页
    ①[美]唐纳德·沃斯特.侯文蕙译.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41页
    ①关于自组织理论参见[德]赫尔曼·哈肯.凌复华译.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美]埃里克·詹奇.曾国屏译.自组织的宇宙观[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②[美]F.卡普拉.卫飒英李四南译.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第275页
    ③[美]唐纳德·沃斯特.侯文蕙译.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41页
    ①[美]F.卡普拉.朱润生译.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114页
    ②孙慕天、[乌克兰]采赫米斯特罗.新整体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06页
    ③吴邦惠等.人体科学导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785页
    ④[美]F.卡普拉.卫飒英李四南译.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第281页
    ⑤[比]伊·普里戈金[法]伊·斯唐热.曾庆宏沈小峰译.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65页
    ①[美]F.卡普拉.卫飒英李四南译.转折点——科学、社会和正在兴起的文化[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第61页
    ②[美]F.卡普拉.朱润生译.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11页
    ③[比]伊·普里戈金[法]伊·斯唐热.曾庆宏沈小峰译.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72页
    ①礼记·中庸
    ②论语·颜渊
    ③春秋繁露·仁义法
    ④孟子·尽心上
    ⑤孟子·离娄上
    ⑥论语·颜渊
    ⑦荀子·王制
    ⑧孟子·梁惠王上
    ⑨尚书·泰誓
    ⑩王阳明·传习录
    11张载·西铭
    ①(宋)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95页
    ②(宋)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95页
    ③春秋繁露·顺命
    ④荀子·礼论
    ⑤荀子·天论
    ①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②周易·系辞上
    ③周易·系辞下
    ④王阳明·传习录
    ⑤戴震·原善
    ⑥道德经·四十二章
    ⑦庄子·渔父
    ①庄子·天道
    ②道德经·三十四章
    ③庄子·知北游
    ④淮南子·精神训
    ⑤列子·天瑞
    ⑥道德经·二十五章
    ⑦庄子·秋水
    ⑧道德经·五十一章
    ⑨庄子·天道
    ⑩庄子·知北游
    ①董光璧.传统与后现代[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7页
    ②[日]山本新秀村欣二编.杨栋梁赵德宇译.未来,属于中国——汤因比论中国传统文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8页
    ①Robert E. Osgood, Ideals and Self-Interest inAmerica’s Foreign Relations: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of theTwentieth Centur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1, p.191
    ②[美]詹姆士·O·罗伯逊.贾秀东等译.美国神话美国现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第7页
    ③[美]杰里尔·A·罗塞蒂.周启鹏傅耀祖译.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第375页
    ④参见[日]山本新秀村欣二编.杨栋梁赵德宇译.未来,属于中国——汤因比论中国传统文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8页
    ①[日]山本新秀村欣二编.杨栋梁赵德宇译.未来,属于中国——汤因比论中国传统文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页
    ②[英]罗素.中国问题[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年,第197页
    ①道德经·五十四章
    ②论语·泰伯
    ③尚书·大禹谟
    ④(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⑤诗经·谷风之什
    ⑥礼记·中庸
    ⑦[日]山本新秀村欣二编.杨栋梁赵德宇译.未来,属于中国——汤因比论中国传统文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2‐43页
    ⑧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37页
    ⑨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2页
    ①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2页
    ②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2页
    ③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2‐13页
    ④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7页
    ⑤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7页
    ①礼记·礼运
    ②论语·颜渊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65‐266页
    ①[美]乌戈·马太劳拉·纳德.苟海莹译.西方的掠夺:当法治非法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1页
    ②[美]乌戈·马太劳拉·纳德.苟海莹译.西方的掠夺:当法治非法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2页
    ③[美]乌戈·马太劳拉·纳德.苟海莹译.西方的掠夺:当法治非法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29页
    ④李景源.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发展道路[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5期
    ⑤参见[美]乌戈·马太劳拉·纳德.苟海莹译.西方的掠夺:当法治非法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27页
    ⑥论语·述而
    ⑦论语·泰伯
    ①杨泽波.孟子与中国文化[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13页
    ②孟子·尽心下
    ③孟子·梁惠王上
    ④孟子·梁惠王上
    ⑤孟子·告子下
    ⑥史记·货值列传
    ⑦论语·里仁
    ①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5页
    ②道德经·三十一章
    ③美国军费近七千亿占全球军费开支43%[N].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6/08/c_121505417.htm
    ①孙子兵法·始计篇
    ②孙子兵法·火攻篇
    ③孙子兵法·用间篇
    ④尉缭子
    ⑤孙子兵法·谋攻篇
    ⑥孙子兵法·谋攻篇
    ⑦孙子兵法·谋攻篇
    ①孙子兵法·九变篇
    ②吕氏春秋·荡兵
    ③荀子·议兵
    ①国语·郑语
    ②论语·学而
    ③论语·子路
    ④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78‐79页
    ①杨明辉.美国文化产业与对外文化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第5期
    ②温家宝哈佛演讲提出广泛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N].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12/11/content_1224824.htm
    ①全球已出现八大生态危机[N].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6/28/c_116321541.htm
    ②圣经·创世纪
    ③John Bellamy Foster. Brett Clark.“Ecological Imperalism: The Course of Capitalism”, Monthly Review,2004,5.
    ①全球生态危机严峻现十字路口专家称危机亦是机遇[N].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yzyd/legal/20130519/c_115821138.htm
    ②全球生态危机严峻现十字路口专家称危机亦是机遇[N].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yzyd/legal/20130519/c_115821138.htm
    ③黄帝内经·素问
    ④道德经·二十五章
    ⑤张载·正蒙
    ①[英]李约瑟.李约瑟文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441页
    ①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页
    ②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页
    ③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1页
    ④[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第294页
    ⑤[日]山本新秀村欣二编.杨栋梁赵德宇译.未来,属于中国——汤因比论中国传统文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4页
    ①[日]山本新秀村欣二编.杨栋梁赵德宇译.未来,属于中国——汤因比论中国传统文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3页
    ②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0页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肖前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国际社会与文化》[M].梁守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美国文化与外交》[M].王晓德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
    4.《中国文化与外交》[M].张利华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
    5.《国际政治文化学导论》[M].张骥等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6.《传统与对外关系》[M].(美)相蓝欣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7.《新冷战史研究——美国的心理宣传战和情报战》[M].于群著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年版
    8.《文化与国际关系》[M].潘一禾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中国文化视角与世界文明前景——评“历史终结论”与“文明冲突论”》[M].程麻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0.《文化与国际关系精选文献导读》[M].邢悦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1.《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战略研究》[M].陈文力陶秀璈主编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
    12.《中美文化与交际》[M].李清源魏晓红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3.《概说外交》[M].黄金祺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14.《当代外交学》[M].陈志敏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5.《周恩来外交文选》[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16.《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M].赵可金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
    17.《公共外交概论(第二版)》[M].韩方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8.《软战时代的中美公共外交》[M].赵可金著时事出版社2011年版
    19.《美国对华公共外交战略》[M].檀有志著时事出版社2011年版
    20.《媒体应对——公共外交的传播理论与实务》[M].欧亚王朋进著时事出版社2011年版
    21.《公共外交——舆论时代的外交战略》[M].(日)金子将史(日)北野充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22.《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M].赵启正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3.《布什政府中东公共外交》[M].忤胜奇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
    24.《中日传播与公共外交》[M].赵新利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25.《公共外交的危机反应——以灾难为媒介的视角》[M].阙天舒著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26.《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M].李智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7.《第二次启蒙》[M].王治河樊美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8.《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概览:1949~1991》[M].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
    29.《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商聚德等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0.《经济全球化和文化》[M].于沛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31.《文化进化导论》[M].吕斌著学林出版社1994年版
    32.《中西文化比较导论》[M].辜正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3.《中西文化比较》[M].徐行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4.《中国哲学史(上、下)》[M].冯友兰著重庆出版社2012年版
    35.《新文明概论(上下)》[M].姜奇平著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36.《中西哲学合论》[M].程石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37.《跨文化传播学导论》[M].孙英春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8.《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9.《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0.《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1.《该中国哲学登场了》[M].李泽厚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42.《中国哲学如何登场》[M].李泽厚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43.《论语今读》[M].李泽厚著三联书店2004年版
    44.《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M].余英时著三联书店2012年版
    45.《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M].余英时著三联书店2004年版
    46.《中庸的思想》[M].陈赟著三联书店2007年版
    47.《反思欧洲》[M].(法)埃德加·莫兰著三联书店2005年版
    48.《中西文化文学比较论集》[M].苏丁编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
    49.《林语堂论中西文化》[M].万平近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50.《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新教文化》[M].董小川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1.《重新发现儒家》[M].姚中秋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2.《中国文化概论》[M].韦政通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3.《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张岱年程宜山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54.《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M].周昌忠著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年版
    55.《科学与玄学》[M].罗家伦著商务出版社2011年版
    56.《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M].梁漱溟著商务出版社2012年版
    57.《中国文化要义》[M].梁漱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8.《传统与现代之间》[M].韦政通著中华书局2011年版
    59.《孔夫子与现代世界》[M].陈来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0.《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61.《文化价值论——文化价值哲学一》[M].司马云杰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62.《文化悖论——文化价值哲学二》[M].司马云杰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63.《文化社会学》[M].司马云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64.《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中西文化专题比较》[M].高旭东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5.《孔子精神与基督精神》[M].高旭东吴忠民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6.《庄子与现代主义》[M].张石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7.《文化撞击与文化战略——中西比较文化原理》[M].樊浩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8.《西方现代自由与中国古典传统》[M].张斌峰王中江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9.《儒家文化的困境》[M].萧功秦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0.《儒佛道与传统文化》[M].文史知识合刊中华书局1990年版
    71.《乡土中国》[M].费孝通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72.《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M].方克立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3.《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秩序研究》[M].高兆明李萍等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4.《“道”“技”之间——中国文化背景的技术哲学》[M].王前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5.《中国系统思维》[M].刘长林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社会文化心理》[M].沙莲香等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版
    76.《中西文化交流史》[M].沈福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77.《比较哲学》[M].焦树安著中国文化书院
    78.《西方文明的危机与发展伦理学——发展的合理性研究》[M].刘福森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9.《东亚的转生——东亚哲学与21世纪导论》[M].陆玉林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0.《罪恶论——道德价值的逆向研究》[M].李建华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1.《东亚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从文化的角度看》[M].夏光著三联书店2005年版
    82.《生活方式论》[M].王玉波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3.《真伪之际:李约瑟难题的哲学-文化学分析》[M].郝书翠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4.《论语》
    85.《孟子》
    86.《大学》
    87.《中庸》
    88.《庄子》
    89.《荀子》
    90.《管子》
    91.《韩非子》
    92.《春秋繁露》
    93.《周易》
    94.《道德经》
    95.《六祖坛经》
    96.《吕氏春秋》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M].(美)汉斯·摩根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国际政治斗争的社会理论》[M].(美)亚历山大·温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6.《国际文化关系》[M].(法)路易·多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7.《美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M].(美)查里尔·A·罗塞蒂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8.《良机——美国改变历史进程的时刻》[M].(美)罗伯特·罗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道德自负的美国:民主的危机和霸权的图谋》[M].(美)克莱·G·瑞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0.《人心之争:美国、苏联与冷战》[M].(美)梅尔文·P·莱弗勒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1.《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史前人类到法国大革命》[M].(美)弗朗西斯·福山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2.《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和控制》[M].(美)罗伯特·福特纳刘立群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13.《大失控与大混乱》[M].(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著潘嘉玢刘瑞祥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解析中国》[M].(美)弗兰克·古德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版
    15.《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美)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16.《西方哲学史(上、下)》[M].(英)罗素著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17.《东方遭遇西方》[M].(加拿大)贝淡宁著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版
    18.《东方启蒙:东西方思想的遭遇》[M].(美)J.J.克拉克著于闽梅曾祥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9.《美国学者论中国文化》[M].罗博洛主编包伟民陈晓燕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版
    20.《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日)池田大作(英)汤因比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版
    21.《资本主义文明的衰亡》[M].(英)锡德尼·维伯比阿特里斯·维伯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22.《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美)尼尔·波兹曼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楚树龙王青.《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12)
    2.潘忠岐谭晓梅.《论文化与国际关系——基本理论模式述评》[J].《欧洲》1996,(6)
    3.丁鹏.《从温和建构主义角度谈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3)
    4.何洪兵.《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资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2)
    5.(韩)赵正源(韩)林奎燮.《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中的文化认同》[J].《国际政治研究》2004,(4)
    6.张妍.《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8,(3)
    7.汲立立.《传统文化与中国公共外交》[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8.熊坤新.《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政策》[J].《国际政治研究》2004,(2)
    9.王红续.《和谐世界理念的中华传统文化基础》[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1)
    10.李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理论建设》[J].《外交评论》2006,(92)
    11.叶自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与中国外交》[J].《国际政治研究》2007,(3)
    12.罗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平主义精神与全球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13.刘华.《中国外交战略与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关系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8,(3)
    14.唐小松王义桅.《美国公共外交研究的兴起及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反思》[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4)
    15.王冲.《公共外交的模式新探》[J].《太平洋学报》2012,(5)
    16.仇朝兵.《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公共外交》[J].《美国研究》2007,(2)
    17.张笑一.《“超实力发挥”——加拿大公共外交的历史、特色及启示》[J].《国际论坛》2011,(5)
    18.贾付强.《公共外交研究:理论、实践及不足》[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2)
    19.林凯.《公共外交在中国和平崛起中的功能分析》[J].《国际观察》2012,(2)
    20.徐海娜.《好莱坞与美国公共外交》[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2)
    21.吴白乙.《公共外交:中国外交变革的重要一环》[J].《国际政治研究》2010,(3)
    22.俞新天.《构建中国公共外交理论的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2010,(6)
    23.金正昆黄达.《有关公共外交研究的几个问题》[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24.张庆园.《建构主义视角下公共外交的新概念》[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1)
    25.檀有志.《软实力战略视角下中国公共外交体系的建构》[J].《太平洋学报》2011,(3)
    1. Routledge Handbook of Public Diplomacy, Edited by Nancy Snow and Phillip M.Taylor, Routledge Taylor and Francis Group, New York and London,2009
    2. The Practice of Public Diplomacy: Confronting Challenges Abroad, William A.Rugh, Palgrave Macmillan,2011
    3. Richard Rosecrance&Gu Guoliang Editors, Power and Restraint: A SharedVision For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BBS Public Affairs, New York,2009
    4. Joshua S. Fouts, Public Diplomacy: Practitioners, Policy Makers and PublicOpinion, USC Center and Pew Research Center,2006
    5. Robert Banks, A Resource Guide to Public Diplomacy Evaluation, FigueroaPress, Los Angeles,2011
    6. Barry A. Sanders,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U.S. Public Diplomacy, FigueroaPress, Los Angeles,2011
    7. Philip Seib, America’s New Approach to Africa: AFRICOM and PublicDiplomacy, Figueroa Press, Los Angeles,2009
    8. Philip Seib Editor, AFRICOM: The American Military and Punlic Diplomacy inAfrica, Figueroa Press, Los Angeles,2008
    9. U.S. Public Diplomacy for the21st Century, Kristin M. Lord, Foreign Policy atBrookings
    10. The Art of Engagement: U.S. Public and Cultural Diplomacy Timeline October1999~2009, Aimee R. Fullman, Robert Sterling Clark Foundation
    11. U.S. Public Diplomacy: Background and Current Issues, CRS Report forCongress
    12. The Rise of China’s Public Diplomacy, Ingrid d’Hooghe, July2007, Netherlands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lingendael
    13. The Limits of China’s Soft Power in Europe: Beijing’s Public Diplomacy Puzzle,Ingrid d’Hooghe, January2010, 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Clingendael
    14. U.S. Public Diplomacy: The Search for a National Strategy, Helle C. Dale,Published by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February11,2008
    15. Soft Power in Asia: Results of a2008Multinational Survey of Public Opinion,Christopher B. Whitney&David Shambaugh, the 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Affairs, in partnership with EAI
    16. Engaging Foreign Audiences, July2010, GAO,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Accountability Office
    17. Beyond the New Public Diplomacy, Jan Melissen, October2011Netherlands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lingendae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