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样发展源流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以“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样研究”为题,探索和研究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样的发展状况,以及相关的文化内涵、造型特征等。意在弘扬民族文化。
     第一章为概述,简论人与植物之间亲密与和谐的关系。
     第二章论述滥觞期(远古至汉代)植物纹样。本时期植物纹样处于发生和发展阶段,是植物原生态向其艺术形态的转变阶段。
     滥觞期典型纹样为太阳神花和太阳神树。这些花瓣纹、树纹和枝叶状纹饰,除了在形象上与植物有一定的象形关系外,还有神秘的原始宗教含义,因而史前植物纹样表面看是装饰,实质是在表达思想。
     第三章论述转型期(魏晋南北朝)植物纹样。本时期多种外来文化源源输入。外来文化带来了新风,也与中国本土艺术在交融中时有碰撞。本时期重点分析的典型纹样有莲纹和忍冬纹。中国是莲荷的故乡。莲荷自春秋始就被用作装饰纹样,其象征天穹的意义十分明显。它与佛教莲纹的内涵有共通之处,而后者在形式上有许多新创。忍冬纹的综合性不仅存在于它的起源上,还体现在它的形象上。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外来纹样的作用和影响是明显的。
     第四章论述发展期(隋、唐)的植物纹样。大唐盛世,域外文化与本土文化、周边文化与中原文化、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贵族文化与士庶文化并存互容,多元化和兼容性浸漫着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
     本章第二节分析了隋唐植物纹样的具体特征和典型纹样。
     第五章论述兴盛期(五代、宋、元)植物纹样。本时期士大夫文化的兴起,使纹样凸显儒雅精神,纹样理性化、诗意化,显得格外精致清新;平民文化的渐进,又使高雅纹样平民化、宗教纹样通俗化,主题形象皆富生活情趣。花鸟画的兴盛则增强了纹样的绘画性和写实性。
     本时期中国植物纹样类型齐全,风格多样,构成形式基本定型,是宋元植物纹样已臻成熟的重要标志。
     第六章论述普及期(明、清)的植物纹样。本时期植物纹样面临各种新变化。一是文化性质的变化;二是价值取向的变化;三是纹样类型的变化。
     吉祥纹样可说是本时期典型纹样。吉祥,人生的祈愿,在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情结。它是永远的大众艺术。
This thesis takes as its topic, research into plant motifs in pre-modern Chinese decoration.
    It investigates an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based decorative motifs in pre-modern China, as well as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manufacture, humanistic factors, etc. The work hopes to help preserve and promote folk culture and "let the past serve the present".
    The first chapter provides an overview, and a general discussion of the intimate and harmonious conne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plants.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plant motifs in the Springwell Period (pre-imperial to Han dynasty). In this period, plant motifs were in the stage of initial inven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plants that people observed in the natural world were in their pristine state. The conversion of plant from their unadulterated state to an artistic form is a cultural phenomena whereby an object's concept is incised and its connotations enriched. It is also a process whereby 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form, and the aesthetic evaluation of shape, are deepened.
    The classic motifs during the Sprigngwell Period were the Sun God flower and Sun God tree. In addition to having a definite relationship to plants in terms of their form, these types of flower petal, tree pattern and leaf shaped decorative motifs had a mystical significance within primitive religion. Thus, although pre-historic plant motifs appear as decoration, their essence lies in expressing ideas.
    Chapter Three discusses plant motifs in the Transformative Period (Wei, Jin, and North-South Dynasties). In this period foreign cultural influences flowed incessantly into China. Exotic cultures brought new artistic styles; they also had an impact on indigenous Chinese culture during this period of fusion. The classic motifs from this period that are chiefly examined are the lotus motif and the honeysuckle motif. China is the home the lotus plant, and the lotus flower had been used as a decorative motif since the Spring Autumn period. Its significance as symbolizing the vault of Heaven is very clear. It also shares many connotations with the Buddhist lotus flower symbol, however the latter is innovative in many ways in terms of its form. The accumulative process which led to the honeysuckle motif lies not only in its origins, but is also apparent in its form. During the Wei, Jin and North-South Dynasties, the role and influence of foreign motifs is obvious.
    Chapter Four discusses plant motifs in the Developmental Period (Sui and Tang dynasties). During the golden years of the Tang dynasty, there were many cross-currents between foreign and indigenous cultures, between the cultures of the central plains and of peripheral areas, between religious
引文
清·吴楚材、吴调侯(编);郭君、孙雅萍等(注释):古文观止注释本,辽宁古籍出版社,1994年
    郭竹平(注译):楚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袁珂(注):山海经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
    夏剑钦(主编):十三经今注今译,岳麓书社,1994年
    田兆民(主编):历代名赋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唐莫尧(译注):诗经新注全译(增订本),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社,2004年
    唐·欧阳洵: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范文谰:中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65年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社,1985年
    田自秉、吴淑生、田青:中国纹样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郭廉夫、丁涛、诸葛凯、:中国纹样辞典,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年
    吴山:中国历代装饰纹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
    张道一:中国图案大系,山东美术出版社,1994年
    张之恒(主编):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苏秉琦: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3年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科学出版社,1982年
    张朋川:中国彩陶图谱,文物出版社,1990年
    王巍:诗经民俗文化阐释,商务印书馆,2004年
    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何新:诸神的起源,时事出版社,2002年
    杨丹(编):丝绸文化,纺织工业出版社,1993年
    李仁溥:中国古代纺织史稿,岳麓书社,1983年
    何九盈、胡双宝、张猛(主编):中国汉字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陈兆复、邢琏:原始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周星亮: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2年
    葛兆光: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张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周武忠、陈筱燕:花与中国文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
    靳之林:生命之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孙新周:中国原始艺术符号的文化破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陶阳、钟秀:中国创世神话,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皮道坚:楚艺术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彭浩:楚人的纺织与服饰,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杨权喜:楚文化,文物出版社,2000年
    安立华:齐国瓦当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崔忠清:山东沂南汉墓画象石,齐鲁书社,2001年
    马承远,中国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孔祥星、刘一曼:中国铜镜图典,文物出版社,1992年
    常任侠:印度与东南亚美术发展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
    金申: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文物出版社,1995年
    芮传明、余太山:中西纹饰比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古代文明(第一卷),文物出版社,2002年
    林梅村: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文物出版社,1998年
    宁夏固原博物馆:固原北魏漆棺花边,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
    郑岩: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文物出版社,2002年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
    黄文弼:黄文弼考古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
    罗宗真:魏晋南北朝文化,学林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
    马世长(编):敦煌图案,中国·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2年
    回顾:世界装饰图案全集,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年
    陈俊愉、程绪珂:中国花经,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书店,1957年
    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张广立:中国古代石刻纹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
    欧阳琳、史苇湘、史敦宇:敦煌图案集,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
    陈鲁夏、谭红丽:中国牡丹纹图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年
    黄能馥、陈娟娟:中国丝绸科技艺术七千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
    常沙娜:敦煌历代服饰图案,万里书店有限公司·轻工业出版社,1986年
    楼庆西: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沈从文:花花朵朵坛坛罐罐,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年
    缪良云:中国历代丝绸纹样,纺织工业出版社,1988年
    王国维:静庵文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刘墨: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夏燕靖:中国艺术设计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
    段建华:中国历代吉祥装饰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
    李景南:中华太极图与太极文化,苏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
    郎绍君、刘树杞、周茂生:中国造型艺术辞典,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
    (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美)谢费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英)E·H贡布里希著,范景中、杨思梁、徐一维译:秩序感,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英)奥雷尔·斯坦因著,向达译:斯坦因西域考古记,中华书局
    (日)(免辶)见梅栄:古典印度纹样,東京美术発行所,昭和51年
    (英)詹·乔·弗雷泽:金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
    (日)关卫:西方美术东渐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奥地利)阿洛瓦·里格尔著,刘景联、李薇蔓译:风格问题,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T·丹齐克:数:科学的语言,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5年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译版),人民出版社,2003年
    杜维明:试谈中国哲学中的三个基调,采自中国哲学史研究,1981年1期
    王仁湘:论我国新石器时代彩绘花瓣纹图案,考古与文物,1989年1期
    苏秉琦: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考古学报,1965年1期
    段文杰:敦煌早期壁画的民族传统和外来影响,文物,1978年,12期
    张朋川:河西出土的汉晋绘画简述,文物,1978年6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新郑工作站:河南新郑李家村发现春秋墓,考古,1983年第8期
    刘心健 刘自强:山东苍山柞城遗址出土东汉铜器,文物,1983年10期
    甘肃省博物馆:酒泉嘉峪关晋墓的发掘,文物,1979年6期
    张朋川:宇宙图式中的天穹之花——柿蒂纹辩,装饰,2002年12期
    张家口市文物事业管理所、张家口市宣化区文物保管所:河北宣化下八里辽金壁画墓,文物,1990年10期
    镇江市博物馆、金坛县文管会:江苏金坛南宋周 墓发掘演示文稿,文物,1977年7期
    大同博物馆:大同金代阎德源墓发掘演示文稿,文物,1978年4期
    山东临沂文物考古工作队:山东临沂金雀山画象墓,文物,1995年第6期
    扬之水:莲花香炉和宝子,文物,2002年2期
    (日)吉村怜:敦煌石窟的天人诞生图——西方的天人与中国的天人(摘要),敦煌研究,1988年,2期
    刘波:敦煌和阿姆河流派美术图案纹样比较研究,敦煌研究,2000年3期
    关友惠:敦煌莫高窟早期图案纹饰,兰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0年第2期
    王炳华:吐鲁番新出土的唐代绢花,文物,1975年7月
    肖梦龙、汪青青:江苏溧阳平桥出土的宋代银器窖藏,文物,1986年5期
    薛婕:首都博物馆藏痕都斯坦玉器,文物,1985年8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