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所见两汉诏书形制及运行制度刍议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以西北简牍中的诏书及相关简为主要依据,以其中一些简牍的图版为参考,结合传世文献典籍和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两汉的诏书形制及运行制度及一些诏书简中的争论问题试作一定的探讨。
     本论文的内容主要由六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论文的选题及研究意义、目的、研究现状和资料来源等。
     第二部分是对两汉以前诏书的源流和演变的阐述,分为战国以前、战国和秦代三个时期。
     第三部分为两汉诏书简的分类及诏书形制。主要分成四个小部分:(一)传世文献所载两汉诏书“四品”制度;(二)两汉诏书简及分类;(三)两汉诏书简的内容范围及特点;(四)两汉诏书简的书写格式。
     第四部分为两汉诏书的起草、誊写、传递、整理和保存情况。主要分为四个小部分:(一)诏书的起草情况;(二)诏书的誊写与下达情况;(三)诏书的传递情况;(四)诏书的整理与保存情况。
     第五部分为简牍诏书中若干问题的再探讨。亦分为三个小部分:(一)“行候文书事”问题;(二)“扁书”问题;(三)“少府”与“小府”问题。
     第六部分为结语。
     通过对传世文献、简牍诏书及相关资料的仔细爬梳,以求对两汉的诏书形制及运行制度有一较清晰的认识。
This thesis takes the The order of emperor in northwest the wood tablets and bamboo slips and related as main basis, with among them some the wood table ts and bamboo slips diagram version for make reference to, combine a research result of bequeathing to posterity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cient works and elder generation scholar, to the The order of emperor form system of Han Dynast y and circulate system and some The order of emperor issue problem within Chien s to try to make a certain study.
     The contents of this thesis mainly from six part of composing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Mainly introduce this thesis to choose and study meaning, purpose and study present condition and data source etc..
     The second part is to Han Dynasty and it before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The order of emperor with turn into of elaborate, was divided into war co untry past, war the country and Qin Dynasty was three period.
     The third part is Han Dynasty order of emperor classification and the The order of emperor form systems.Mainly be divided into four small parts: (One) Bequeath to posterity The order of emperor of Han Dynasty "four articles"s systems that cultural heritage carry;(Two) The order of emperor of Han Dynasty Chien and classification;(Three) The order of emperor of Han Dynasty contents scope and characteristics;(Four) The order of emperor of Han Dynasty write a format.
     The four part is to divided into The order of emperor of Han Dynasty to draft,copy, deliver,tidy up and keep a circumstance.Mainly is divided into four small parts:(One) The order of emperor drafts a circumstance;(Two) The order of emperor copies and descends to reach a circumstance;(Three) The order of emperor delivers a circumstance;(Four)The sorting of The order of emperor and conservancy circumstance.
     The fifth part is The order of emperor of the wood tablets and bamboo slips is again inquirying into of some problems in book. Also is divided into three small parts:(One)"Go to wait clerk's matter" problem;(Two)"Flat book" problem;(Three)The problem of"little mansion" and"small mansion".
     The sixth part is a conclusion.
     Pass to climb to comb towards bequeathing to posterity cultural heritage, The order of emperor of the wood tablets and bamboo slips and related data of carefully, in order to have one clearer understanding to The order of emperor form system and movement system of Han Dynasty.
引文
[1]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第105页。
    [2]见同上书,第285页。
    [3]见同上书,第129页。
    [4]李均明何双全《散见简牍合辑》,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50页。
    [1]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第292—294页。
    [2] (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75年,第235—237页。
    [3]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6页。
    [1]凡用此种格式的简号标注的简均出自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汉简》,中华书局,1990年。
    [1]见汪桂海《汉代官文书制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59-161页中认为:这条材料的文字实际上是后人读《汉书·高帝纪》时所作的旁注,在传抄的过程中抄写者误将其当作诏文中的文字而羼入诏书中,故该材料不可引用。但是,从汪先生对该问题的论述中,我们发现其理由并不是很充分,不足以说明其观点。
    [2] [日]大庭脩《居延出土的诏书册与诏书断简》,收入《简牍研究译丛》〈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年,第13-14页。
    [3]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补正》,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89页。
    [1]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中华书局,1965年,第24页。
    [2] (汉)蔡邕《独断》,中华书局,1985年,第3-4页。
    [3]薛英群《居延汉简通论》,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70页。
    [1]以武威县博物馆《武威新出土王杖诏令册》中的释文为准,见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甘肃省博物馆《汉简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5—37页。
    [1]见大庭脩《汉墓出土的简牍——特针对王杖简牍》,收入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05年,第458—470页。
    [2]以嘉峪关市文物保管所《玉门花海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中的释文为准,见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甘肃省博物馆《汉简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6页。
    [1]以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居延简整理组《居延简〈永始三年诏书〉册释文》一文的释文及排序为准,见《敦煌学辑刊》, 1984年第2期。
    [1]为了输入上的方便,各种烽燧之“燧”的写法均统一写作“燧”。
    [2]见李均明《额济纳汉简法制史料考》,收入魏坚《额济纳汉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7 —58页。
    [1]见李均明、何双全《散见简牍合辑》中“甘肃甘谷汉简”释文,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5页。
    [2]卜宪群《秦汉官僚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258页。
    [3]见同上书,第258页。
    [1]凡用此种格式的简号标注的简均出自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
    [1][日]大庭脩著、徐世虹译《汉简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6页。
    [1] (汉)蔡邕《独断》,中华书局,1985年,第4—5页。
    [2] (清)孙星衍等辑、周天游点校《汉官六种》,中华书局,1990年,第16页。
    [1](清)孙星衍等辑、周天游点校《汉官六种》,中华书局,1990年,第142页。
    [2](汉)班固《汉书》卷四十四《淮南王传》,中华书局,2002年,第2145—2146页。
    [3]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359页。
    [4]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补正》,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92—193页。
    [5]图片来自:[日]?大庭脩著、徐世虹译《汉简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56页。
    [1]见谢桂华《初读额济纳汉简》,收入魏坚《额济纳汉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8页。
    [1]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第25页。
    [2]见同上书,第15—16页。
    [1]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第103页。
    [1]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第104页。
    [2]见同上书,第259—261页。
    [1] [日]大庭脩《居延出土的诏书册与诏书断简》,收入《简牍研究译丛》〈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年,第22页。
    [2] (清)孙星衍等辑、周天游点校《汉官六种》,中华书局,1990年,第11页。
    [1] (汉)班固《汉书》卷一下《高帝纪下》,中华书局,2002年,第80页。
    [2]汪桂海《汉代官文书制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16—227页。
    [1]陈梦家《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第50页。
    [1] [日]大庭脩《居延出土的诏书册与诏书断简》,收入《简牍研究译丛》〈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年,第19页。
    [1]劳幹《简牍之制·版书》,《居延汉简考证》,第3页,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四十《居延汉简考释之部》, 1986年。
    [2]陈槃《汉简剩义之续·扁书》,《汉晋遗简识小七种》,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六十三,1975年,第95—96页。
    [3] [日]大庭脩《木简》,[东京]学生社,1979年,第152页。
    [4]初师宾《汉边塞守御器备考略》,收入《汉简研究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15页。
    [5]李均明《简牍文书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22页。
    [6]胡平生《“扁书”、“大扁书”考》,收入中国文物研究所等《敦煌悬泉月令诏条》,中华书局,2001年,第51—53页。
    [7]汪桂海《汉代官文书制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57—159页。
    [1]马怡《扁书试探》,收入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415 —428页。
    [2] (汉)应劭撰、王利器校注《风俗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第494页。
    [1]伍德煦《新发现的一份西汉诏书——〈永始三年诏书简册〉考释和有关问题》,见《西北师院学报》, 1983年第4期。
    [2]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薛英群等注《居延汉简释粹》,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06—107页。
    [3]大庭脩撰姜镇庆译《论肩水金关出土的〈永始三年诏书〉简册》,《敦煌学辑刊》, 1984年第2期。
    [4] (汉)班固《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中华书局,2002年,第731—732页。
    [1]卜宪群《秦汉官僚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253页。
    《史记》(汉)司马迁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马贞索引(唐)张守节正义,中华书局,1959年。
    《汉书》(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年。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年。
    《释名》(汉)刘熙撰,中华书局,1985年。
    《汉官六种》(清)孙星衍等辑周天游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
    《居延汉简释文合校》谢桂华、李均明等编,文物出版社,1987年。
    《居延新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90年。
    《额济纳汉简》魏坚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居延新简释粹》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薛英群、何双全、李永良注,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
    《敦煌新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90年。
    《敦煌悬泉汉简释粹》胡平生、张德芳编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秦汉官僚制度》卜宪群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文心雕龙校注拾遗补正》杨明照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文心雕龙注》范文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事物纪原》(宋)高承撰(明)李果订金圆、许沛藻点校,中华书局,1989年。
    《睡虎地秦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文物出版社,1978年。
    《散见简牍合辑》李均明何双全编,文物出版社,1990年。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汉代官文书制度》汪桂海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居延汉简通论》薛英群著,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年。
    《独断》(汉)蔡邕著,中华书局,1985年。
    《汉简研究》[日]大庭脩著、徐世虹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汉简缀述》陈梦家著,中华书局,1980年。
    《居延汉简考证》劳幹著,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四十《居延汉简考释之部》,1986年。
    《汉晋遗简识小七种》陈槃著,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六十三,1975年。
    《木简》[日]大庭脩著,[东京]学生社,1979年。
    《简牍文书学》李均明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敦煌悬泉月令诏条》中国文物研究所等编,中华书局,2001年。
    《风俗通义校注》(汉)应劭撰、王利器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
    《汉简研究文集》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甘肃省博物馆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
    《秦汉简牍论文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
    《简牍研究译丛》〈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战国秦汉研究室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2005年。
    《简帛》〈第一辑〉,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新发现的一份西汉诏书——〈永始三年诏书简册〉考释和有关问题》伍德煦撰,
    《西北师院学报》,1983年第4期。
    《居延简〈永始三年诏书〉册释文》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居延简整理组编,《敦煌学辑刊》,1984年第2期。
    《论肩水金关出土的〈永始三年诏书〉简册》[日]大庭脩撰、姜镇庆译,《敦煌学辑刊》,1984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