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对民族命运的关切不可能离开对民族教育的深刻反思。教育的成败和民族命运的兴衰休戚相关。这是因为,教育实践是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正是教育将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紧地联结起来,包括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演进,因此,古今中外的历史伟人无不关心其民族的教育问题。作为20世纪中国的三位伟人之一,毛泽东非常重视全民族的教育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毛泽东无疑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的教育家。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有其自身的历史蕴涵和发展逻辑。其早期教育思想,内容丰富且深刻,形式新颖多样,上承传统,下接国祚,取西学之所长,开国学之新风,最能彰显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之特殊规律。因此,本文选择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试图发轫其内涵,解释其精神,希冀开启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受中国教育思想之涵养。其早年所受传统私塾教育和西式“新学”基础科学教育,使他深谙现代学校教育具有的明显优势,熟知西方实用科学教育与儒家空疏道统教育之间的巨大差距。这也为他早期实践并最终超越“教育救国”道路提供了实践基础。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单纯的“教育救国论”只能作为社会革命和改良的重要方面而不是全部。
     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是变化剧烈、危机重重的中国近代社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单纯通过教育培育精英以改良社会、改造中国、抵抗外国列强侵略无异于缘木求鱼。铁的事实也证明,“教育救国”的社会主张和实践已经完全失败。在早期革命生涯中,毛泽东意识到教育不能从根本上解救国家与民族危机,必须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于是他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救国论者。随着毛泽东对教育所发挥的社会作用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其教育思想也发生重大变化,从教育救国论转变为教育革命工具主义。
     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契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毛泽东看来,中国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唤醒人民的阶级意识和革命激情,参加拯救国难的革命运动。为此,毛泽东积极投身社会革命教育,将教育对象指向工农大众。从湖南自修大学、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已经把教育作为改造国民性、促进社会进化的工具发展到把教育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把教育当成无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武器。
     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理论本质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毛泽东在对工人和农民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本质和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其教育思想,在理论立场上从早年的唯意志论,转向心物二元论,再走向辩证唯物论,体现了显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特色;在阶级立场上,用阶级观点分析教育的阶级属性,即教育要服务于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培养中国革命的领导人和骨干力量;从教学内容看,毛泽东重视对农民和工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概言之,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体现为别具一格的“知行合一”革命教育观,彪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教育观。从这个角度而言,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与实践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开端。
The concern on the fate of the national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deep self-examination on the education of the nation. The success of the education is bound up with the fate of the nation because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basic forms of the social practice. Education is part of the social life. It is education that combines the past,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of a nation together, including the inheritance of culture and the evolution of national spirit. Thus, the great men in history, China and abroad, have concerned about the education of the nation. As one of the great men in20th century China, Mao Zedong valued the education of the nation. In this sense, Mao was no doubt a unique educator with far-reaching influence.
     Mao's educational thought has its own historical connotation and the logic of development. The early educational thought was rich, profound, innovative and diversified. It inherited from the Chinese tradition, and advanced with time. It learned from the western knowledge, opening a new page in the studies of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 which manifested the special laws in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educational thought. Thus, this thesis studies on the early education though of Mao, trying to explore its connotation, interprets its spirit, in the hope that the theoretic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can be opened.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in Mao's early period was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al thoughts. He received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education in private home and the basic scientific education from the western "new learning" in public schools. From the unique educational experience, Mao was aware of the advantages public school education over the private home education, and the great gap between the western scientific educa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education. The experience entitled him the thought to save the nation with education in the practice in Mao's early period. He was deep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pure thought of "saving the nation with education" could only be a part of the social revolution and change but not all.
     Mao's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e early period was formed in modern China when clashes were serious, changes were fundamental and the whole nation was in danger. In the old China, a semi-feudal and semi-colonial society, the whole Chinese nation was facing the national subjugation and ethnic genocide. Under such threat, the practice of carrying out social reform and repel the imperialist powers by merely educating elites was bound to fail. In his early career of revolution, Mao began to realize only education could not save the nation in peril fundamentally. Effective route must be sought! He turned to Marxism. As Mao ha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function of education, his educational thought also changed from "saving the nation with education" to "serving the revolution with education".
     Mao's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e early period was formed in the right time when Marxism came into Chinese revolution. As a proletarian revolutionary, Mao believed that the main task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was to wake up the consciousness of class and revolutionary passion in people so that they participate in the revolution to save the nation in peril. Thus, Mao turned to social revolutionary education, teaching the broad masses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From the teaching syllabus and contents in the Self-study University in Hun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Peasant Movement in Guangzhou and central government, it can be clearly seen that Mao has made education as a tool of class struggle from a tool as changing people's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social development. Education became an important weapon to win 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ary success.
     The theoretical nature of Mao's early educational thought was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n Mao's practice of education to the workers and peasants, he had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 gradually. His educational thought changed from voluntarism in the early period to idea-material dualism, and turned to be a dialectic materialist, indicating the distinct Marxist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n the stance of class, he used the theory of class to analyze the class category of education. That is education must serve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revolution and train the leaders for the revolution. In teaching contents, Mao emphasized on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the workers and peasants, which characterized Mao's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e early period. In a word, Mao's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e early period was the revolutionary educational thought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should go hand in hand". It was uniquely advocated that Marxist revolutionary education thought is link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the theory being consistent with practice. From this perspective, Mao's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e early period and his practice were the beginning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引文
① 有关1996年以前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研究动态,可参阅谭晓玉:《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十七年》,《教育研究》1996年第10期,第13-23页。
    ② 钱文开篇即写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对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深刻领会的。”文章引用了大量毛泽东的论著观点,佐证了毛泽东有关教育思想的客观存在以及对于当下工作的具体指导意义。具体论述参阅钱俊瑞:《学习和贯彻毛主席的教育思想》,《人民日报》1951年6月29日。
    ③ 杨黎初:《有关研究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思想的几个问题》,《上海高教研究丛刊》1982年第10期。
    ④ 如有学者认为,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有过重要的教育主张、观点与指示,对中国教育实践产生过巨大影响。因此,他是以为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参阅林永柏:《毛泽东教育思想概念界定之我见》,《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⑤ 如有论者就曾概括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包括教育本质观、教育目的论、教学论、学习方法论、办学论等内容。具体论述参阅孟湘砥主编:《毛泽东教育思想探源》,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
    ② 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③ 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
    ① 郑逢任.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与实践[J].湖南教育,1993,9
    ② 李锐.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方向[J].历史研究,1979,1
    ③ 唐振南.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J].档案时空,2005,5
    ④ 王兴国.青年毛泽东与儒学[J].孔子研究,1998,1
    ⑤ 陈桂生.略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文化文化渊源[J].教育研究,1993,11
    ① 谭晓玉.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十七年[J].教育研究,1996,10:13-23
    ② 孟湘砥主编.毛泽东教育思想探源[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219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59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587
    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67
    ④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68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452-454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24
    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587
    ④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368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587
    ② 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毛泽东给他讲的一件“周知社会”的事。毛泽东从《民报》上看到两个学生徒步旅行全国的报道,决心试着在湖南旅行。1916年夏和1917年的寒暑假,他和萧子升等结伴三次“游学”,步行千里,先后到过长沙、浏阳、宁乡、平江、岳阳、安化、益阳、沅江等县,了解工人、农民的疾苦,调查农村的地理、风俗及社会状况,得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① 费正清著.孙瑞芹,孙泽宪译.美国与中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1:236
    ① 西安政治学院训练部编.毛泽东思想教学研究资料[C].西安:西安政治学院印制,2001:135
    ① 丁钢.中国教育的国际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165-167
    ② 丁钢.中国教育的国际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80-81
    ③ 韩红升.毛泽东人民教育观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66-567
    ④ [澳]约翰·柯莱威利著,张昌柱,张立中译.中国学校教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74
    ① 程晋宽.“教育革命”的历史考察1966-1976[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45
    ② 程晋宽.“教育革命”的历史考察1966-1976[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46
    ①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03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86
    ① 百度百科.湖湘文化[D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52005.htm
    ① 魏源.魏源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6:36
    ② 魏源.魏源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6:52
    ① 百度百科.曾国藩[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481.htm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591
    ③ 百度百科.曾国藩[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481.htm
    ④ 杨昌济著,王兴国编.杨昌济文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365
    ① 杨昌济著,王兴国编.杨昌济文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58
    ① 卢梭著.爱弥尔论教育[M]1985版.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205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375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82-83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368
    ② 斯宾塞著,严复译.群学肄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43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495-496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452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497
    ① 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
    ② 列宁,华东师范大学《列宁教育文集》编辑组编.列宁教育文集(上)[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331
    ③ 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478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555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375
    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80
    ④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44
    ⑤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7
    ①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58
    ①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45
    ②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7
    ③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从书(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4748
    ④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5
    ①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6
    ②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从书(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6-37
    ③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7
    ④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十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8
    ⑤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69
    ①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44
    ②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7
    ③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44
    ④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7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476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478
    ① 郭绍虞:《新村研究》,(新潮)二卷一号,第66页。
    ② 周作人:《日本的新村》,《新青年》六卷三号,第273页
    ③ 张元候等编.五四时期的社团(三)[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233
    ④ 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编.新民学会资料[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47
    ① 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编.新民学会资料[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50
    ② 郑邦兴.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15
    ③ 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
    ① 长沙市革命纪念地办公室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编.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史料[G].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458-461
    ① 洪霓.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J].广东党史,2006,6:4-7
    ① 刘宏煊.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37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97
    ②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3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78
    ③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3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47
    ④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3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49
    ①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3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64
    ① 蒋建农主编.世纪伟人毛泽东[C].北京:红旗出版社,1996:225
    ②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3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47
    ① 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五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556
    ②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7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452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97
    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452
    ④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8
    ⑤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42
    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338
    ⑦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454
    ①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1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37-44
    ① 陈晋.毛泽东的文化性格[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71
    ① 黄克剑,王欣编.梁漱溟集[q.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55
    ② 黄克剑,王欣编.梁漱溟集[C].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32
    ③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一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528
    ① [美]艾恺.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68
    ②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一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615
    ① 宋恩荣主编.梁漱溟教育文集[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103
    ① 宋恩荣主编.梁漱溟教育文集[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159
    ② 黄克剑,F欣编.梁漱溟集[C].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32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363
    ②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550
    ①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76
    ②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9
    ③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74
    ④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26
    ⑤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上)[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422
    ①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f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60
    ②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77
    ③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45
    ④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45
    ①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77
    ② 胡国枢著.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176
    ③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77
    ④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369
    ①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77
    ② 胡国枢著.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177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305-306
    ① 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编.新民学会资料[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48
    ① 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编.新民学会资料[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86
    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639
    ④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389
    ⑤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292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292-293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495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452
    ③ 杨昌济.达化斋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104
    ④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187
    ⑤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293
    ① 中华书局编辑.蔡元培选集[M].中华书局,1959:50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246-247
    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639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368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453
    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453-454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639
    ② 胡适.胡适文存(第二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45
    ③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
    ①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馆编.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资料选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03
    ②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室.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版:39
    ③ 孟湘砥主编.毛泽东教育思想探源[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233
    ④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馆编.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资料选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05
    ①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馆编.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资料选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07
    ②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室.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版:39-40
    ③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馆编.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资料选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08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286
    ② 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编.新民学会资料[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50
    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85
    ① 贾思楠编.1915-1976毛泽东人际交往实录.[C].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3
    ① 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3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22
    ① 长沙市革命纪念地办公室,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史料[G].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465
    ② 长沙市革命纪念地办公室,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史料[G].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458
    ③ 湖南省档案馆编.湖南老区革命文化史料1[G].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181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67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67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455
    ①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67
    ① 马克思、恩格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毛泽东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文集(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毛泽东文集(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毛泽东军事文集(1-6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
    [6]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G].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0]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1]人民出版社编.毛泽东自述(增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2]人民出版社编.毛泽东同志九十诞辰纪念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3]人民出版社编: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14]中央档案馆编:共和国五十年珍贵档案(上、下)[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
    [15]薄一波.若干重大历史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3
    [17]湖南省博物馆历史部校编.新民学会文献汇编[G].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18]中国革命博物馆编,湖南省博物馆编:新民学会资料[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9]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馆编.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资料选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0]长沙市革命纪念地办公室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编.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史料[G].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21]湖南省档案馆编.湖南老区革命文化史料1[G].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22]列宁,华东师范大学《列宁教育文集》编辑组编.列宁教育文集(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3]中国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理事会.毛泽东思想辞典[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4]张腾霄主编.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资料丛书第3辑[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5]高哲、温元著、贾建梅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M].北京: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000
    [1]中华书局编辑.蔡元培选集[M].中华书局,1959
    [2]《新湘评论》编辑部.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
    [3]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著.一代伟人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
    [4]毕剑横.毛泽东与中国传统哲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5]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回顾(上、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6]陈独秀.独秀文存[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7]陈晋.毛泽东的文化性格[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8]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9]陈哲夫等著.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10]程晋宽.“教育革命”的历史考察1966-1976[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11]崔相录主编.东方教育的崛起—毛泽东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70年[C].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12]丁钢.中国教育的国际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13]方明编.陶行知教育名篇[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4]冯林主编.重新认识百年中国(上、下)[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8
    [15]郭金平,张平主编.跟毛泽东学方法[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3
    [16]韩红升.‘毛泽东人民教育观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7]何显明.毛泽东的心路历程[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18]胡国枢著.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19]胡适.胡适文存(第二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0]胡为雄.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略[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21]黄济.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2]黄克剑,王欣编.梁漱溟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23]黄丽墉.毛泽东读古书实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4]贾思楠编.1915-1976毛泽东人际交往实录.[C].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
    [25]蒋建农主编.世纪伟人毛泽东[C].北京:红旗出版社,1996
    [26]蒋廷黻.中国近代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7]蒋伟杰、万喜生主编.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教育思想—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论文集[C].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8]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上、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29]金耀基.金耀基自选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0]靳宏斌.毛泽东同志教育思想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
    [31]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1978——1995年)[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32]黎永泰.毛泽东与大革命[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33]李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理论比较研究[M].长沙:湖南出版社,2004
    [34]李景源,李为善.毛泽东方法论导论[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
    [35]李沛诚.杨昌济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6]李锐.毛泽东的早年革命活动[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37]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
    [38]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9]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一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40]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全集(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1992
    [41]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42]刘宏煊.崇教育以培国本[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43]刘茂才、刘平斋、查有梁主编.毛泽东教育思想历史与理论研究[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44]柳振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5]吕星斗.毛泽东和他的事业-研究选萃[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
    [46]罗洛主编.毛泽东思想研究大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47]马秋帆.梁漱溟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8]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五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49]孟湘砥主编.毛泽东教育思想探源[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50]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51]钱穆.中国思想通俗讲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2
    [52]邱守娟.毛泽东的思想历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3]任放主编.毛泽东瞩目的文人骚客[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
    [54]尚庆飞.国外毛泽东学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55]石仲泉.我观毛泽东[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56]石仲泉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96
    [57]石仲泉主编.毛泽东研究述评[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58]宋恩荣主编.粱漱溟教育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59]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3
    [60]孙其明主编.毛泽东思想专题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61]唐得阳主编.中国文化的源流[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6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63]汪澍白.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64]汪澍白.毛泽东思想的双重渊源[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65]汪澍白.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
    [66]汪澍白.毛泽东早年心路历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67]王凤贤.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68]王进.毛泽东大辞典[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
    [69]王景伦.毛泽东的理想主义和邓小平的现实主义[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6
    [70]王志功.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M].北京:人文出版社,1993
    [71]王自力主编.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C].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72]魏源.魏源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6
    [73]萧延中主编.外国学者评毛泽东:在历史的天平上[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
    [74]徐文钦.毛泽东读书治国[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75]徐祖望.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的崛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76]许纪霖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上、下)[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
    [77]许全兴.为毛泽东辩护[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
    [78]薛广洲.毛泽东与中西哲学融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9]严智泽主编.创造学新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80]杨昌济.达化斋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
    [81]杨昌济著,王兴国编.杨昌济文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82]杨凤城.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3]杨金鑫.青年毛泽东与近代湖湘文化[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4]叶笃初编.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85]叶庆科.毛泽东教育思想初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
    [86]叶卫平.西方“毛泽东学”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87]詹一之编.晏阳初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88]张国焘著,《明报月刊》编辑部编.我的回忆[M].北京:现代史料编刊社,1980
    [89]张蔚萍.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起点[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0]张贻玖.毛泽东读史[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
    [91]张元候等编.五四时期的社团(三)[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92]郑邦兴.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93]周连顺.探索、出路与启示——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4]周树志.毛泽东哲学思想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95]周一平.毛泽东生平研究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96]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究论文选[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97]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98]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陶行知教育文选[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99]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编.外国教育史话[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00][澳]约翰·柯莱威利著,张昌柱,张立中译.中国学校教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101][法]卢梭著.爱弥尔论教育[M]1985版.李平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102][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
    [103][美]R·特里尔著,刘路新等译.毛泽东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104][美]斯图尔特·施拉姆著,刘李胜,陈建涛编译.毛泽东的思想[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105][美]M·迈斯纳著,杜蒲、李玉玲译.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106][美]爱德华·E·赖斯, 《国外研究毛泽东思想资料选辑》编辑组编译.毛泽东的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107][美]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谢亮生等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08][美]斯诺录,汪衡译.毛泽东自传[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1
    [109][美]艾恺.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10][美]魏斐德著,李君如译.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11][英]斯宾塞著,严复译.群学肄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Stuart R. Schram:The Thought of Mao Tse-tu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Maurice Meisner:Marxism, Maoism and Utopianism:Eight Essays. The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ystem.1982
    [3]John Bryan Starr:Continuing the Revolution: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Mao.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9.
    [4]Brantly Womack:The Foundations of Mao Zedong's Political Thought 1917-1935.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82.
    [5]John N. Hawkins, Mao Tse-tung and Education:his thoughts andteachings, Hamden Conn.:Linnet Books/Shoestring Press,1974.
    [6]Chu Don-Chean, Chairman Mao:Education of the Proletariat, Philosphical Library, Inc.,1980.
    [7]Suzanne Pepper,Radicalism and education reform in 20th-century China:the search for an ideal development model, 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1]王燕晓.毛泽东的教育思想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3
    [2]陈勇.毛泽东理论品质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3]陈汉良.毛泽东的社会学思想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
    [4]万慧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研[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5]武昌农讲所纪念馆,武汉大学历史系.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J].历史研究,1977,5
    [6]李锐.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方向[J].历史研究,1979,1
    [7]赖志奎.安源工人教育的特点和历史意义[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80,1
    [8]曾长秋.略论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0,7
    [9]郑逢任.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与实践[J].湖南教育,1993,9
    [10]陈桂生.略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文化渊源[J].教育研究,1993,11
    [11]谭晓玉.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十七年[J].教育研究,1996,10
    [12]王兴国.青年毛泽东与儒学[J].孔子研究,1998,1
    [13]文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N].光明日报,2001-5-8
    [14]汪路勇.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创办及其历史功绩[J].福建党史月刊,2005,2
    [15]唐振南.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J].档案时空,2005,5
    [16]沈贞伟.五四新村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影响及破产原因探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5
    [17]孙海林.毛泽东早期干部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研究——湖南自修大学的创办始末、经验及意义[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2
    [18]蒋国海.论湖南自修大学的创办及其历史地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
    [19]李玉伟.梁漱溟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0]陈权.论莫尔空想社会主义教育的影响[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5
    [21]方玉.毛泽东主办武昌中央农运讲习所[J].武汉文史资料,2011,Z1
    [22]马宗亮,王锐.毛泽东、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比较研究及启示[J].理论观察,2011,4
    [23]王浩然.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