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现今的贫困主要存在于农村。贫困的结果投射于教育,表现之一就是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待遇和生活境况偏低。贫困农村的穷,现象在经济,实质在人才,根子在教育。而发展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一支数量足够、质量优良和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就无从谈起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贫困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对于发展贫困农村的教育,振兴贫困农村的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广大贫困农村的教师队伍并不稳定,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或偏低,教师流失多,来源少,后继乏人。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即取决于教师可能获得的工资率。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我国存在着较明显的城乡差别。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比较差,工资偏低,存在较严重的拖欠,其后果是影响到在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师后备军的培养、农村的教育水平和农民对教育的态度,从而制约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贫困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偏低、拖欠的现状、影响、原因进行了分析,以教育平等及社会公平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根据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有关理论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这对于促进贫困农村的教师队伍建设,从而促进当地教育、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Nowadays in our country poverty mainly exists in rural areas. Poverty in education is manifested to be inadequate in the quantity, low in quality, and poor in salary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teachers. Reasons of poverty in rural areas lie in their economy, talents and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lies on teachers. Without a body of sufficient, qualified and stable teachers, it is impossible to develop education and improve its quality. It is signific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economy in rural areas to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body.
    However, at present teaching body is unstable in poor rural areas and teachers' quality is uneven and at the low level. More and more teachers go away but there are not sufficient teachers joining. The main factor of these phenomena lies in the undeveloped economy or low salary level. As a large developing agricultural country, there are comparatively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countryside, especially in the poverty-stricken countryside, working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teachers are relatively worse and their salaries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teachers in the urban areas and can't be received on time. All of these cause lots of teachers to leave rural areas and seriously influence the fostering of teaching reserves, education levels and attitudes of peasants toward education. Consequ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ndamental educational cause in rural areas is restricted.
    This dissertation employs the methodologies of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etc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fluence and reasons of the default and lowness of teachers salaries in rural areas.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educational and social equity, the dissertation works out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ated theory of economics, pedagogy, psychology and the science of management. This study i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significa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body in rural area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economy and society.
引文
1.包秋:《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与中国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鲍建农:《安徽省农村居民教育投资的经济分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3期。
    3.蔡宝来、魏金琥:《论贫困地区的教育抉择》,《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4.陈鉴:《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江苏教育》2001年第21期。
    5.陈兴明:《教育公平:教育现代化面对的问题》,《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
    6.陈中原:《党和政府努力提高教师地位》,《中国教育报》1999年1月23日。
    7.程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适应 21 世纪发展需要》,《学习论坛》2000年第7期。
    8.邓振辉:《教师外加报酬的喜、忧、思》,《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9.高明书:《教师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0.宫淑槐、申培轩:《试论教师工作激励》,《中国成人教育》1999年第2期。
    11.顾建军:《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理论探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12.郭常亮、陈行龙:《教师地位浅议》,《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13.郭福基:《进一步抓好农村义务教育》,《贵州日报》1998年8月6日第6版。
    14.国家教委教育经费研讨组:《教育经费与教师工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张力:《2000 年中国教育绿皮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张力:《2001 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国家教育委员会财务司、财政部文教行政司:《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管理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8.于国在:《关于对教师考核与奖惩的思考》,《渤海学刊》1998年第3期。
    19.韩立夫:《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投资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教育专题研究》1996年第6期。
    20.胡涛:《从税费改革看农村义务教育——对江西省三个乡镇的调查与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4期。
    21.胡孝玉:《探索建立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投入新机制》,《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6期。
    22.黄淑华、陈幼华:《教师社会地位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江西社会科学》2000
    
    年第5期。
    23.黄兆龙:《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11期。
    24.蒋鸣和、徐坚成、王红:《中国贫困县教育财政与初等教育成本》,《教育与经济》1997年第4期。
    25.康宁:《优化教师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制度分析》,《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
    26.黎婧:《我国教育规模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3期。
    27.李福华:《中小学工资制度改革的比较分析和模式构建》,《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 2002年第9期。
    28.李劲松:《云南代课教师问题研究》,《云南师范大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
    29.李丽:《西部教育发展“两难”现状的深层解析》,《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
    30.李祥云:《我国义务教育投资公平问题的探讨》,《教学与管理》1999年第2期。
    31.李玉侠:《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刻不容缓》,《河北教育研究》1998年第11期。
    32.厉以宁:《教育经济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3.梁春阳:《开发扶贫与教育扶贫并举是宏观扶贫战略的理性选择》,《攀登》1998年第3期。
    34.林初锐:《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宏观思考》,《浙江教育科学》1998年第5期。
    35.刘复兴:《我国教育政策的公平性与公平机制》,《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36.刘华:《谈我国教师资格与教师待遇制度的建立》,《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年第4期。
    37.刘杰雄、高峰:《教师法与教师工作手册》,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版。
    38.刘尧:《治理“贫困综合症”的教育学思考》,《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第6期。
    39.吕艳春、李达:《浅谈我国公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对策》,《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40.罗刚:《中国财政扶贫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41.马范文:《教育程度与工资收入相关性的中外比较》,《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 2002年第8期。
    42.马书义、徐锐知:《民办教师待遇亟待提高》,《人民教育》1996年第3期。
    43.马先彦、赵德肃:《浅谈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
    44.孟旭、马书义:《认真研究和解决我国的代课教师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4期。
    45.庞学群:《对我国教师职业声望低的原因及对策的思考》,《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
    
    
    46.庞宗芬:《关于新教师择业动机的调查报告》,《教学与管理》1998年第10期。
    47.钱小英:《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困境和出路》,《学习.研究.参考》1999年第4期。
    48.重庆市潼南县教育委员会:《潼南县教育事业统计资料及分析》(1995-2001年)。
    49.任玉贵:《浅谈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青海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50.申勇:《人才流动与教师队伍建设》,《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51.四川省潼南县志编撰委员会:《潼南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2.谈松华:《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公平问题》,《教育研究》1994年第6期。
    53.冉铁星:《公、民办教师的差异及消减对策》,《江西教育科研》1998年第3期。
    54.王灿明:《主体建设:我国教师待遇偏低问题的重新审视》,《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
    55.王明清:《贫困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成因与对策》,《西南教育论丛》2001年第5期。
    56.王善迈、杜育红、刘运新:《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教育研究》1998年第6期。
    57.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8.王文献:《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劳动业绩的评估》,《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59.王毓珣:《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年第4期。
    60.吴德刚:《中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研究》,《教育研究》1999年第7期。
    61.吴畏:《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管理体制研究》,浙江出版社1997年版。
    62.夏标、吕从坤:《教师“隐性流失”现象不容忽视》,《中国行政管理》1996年第6期。
    63.萧宗六等:《中国教育行政学》,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4.谢旭人:《中央增拨专款重点投入贫困县》,《人民教育》1996年第1期。
    6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工会著:黄志中执笔:《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亟待解决:关于新疆教师工资拖欠情况的调查》,《中国教工》2000年第10期。
    66.樊秀峰:《工资拖欠:一个沉重的话题:对河北省农村教师工资发放情况的调查》,《教师报》1998年11月8日。
    67.徐伟民:《教师为何这样流失》,《现代教育报》2001年11月9日。
    68.许俊良:《县级管理体制:义务教育发展的突破口》,《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1期。
    69.薛浣白:《以改革的精神推动教师劳资工作》,《中国教工》1998年第8期。
    70.言行:《论教师地位的提高》,《青年思想家》1998年第2期。
    71.杨春茂:《解决“拖欠”的关键在法制和体制》,《中国教育报》1996年2月7日。
    
    
    72.杨衍江:《教师的流失与回流:成因、趋势与对策——一种特殊劳动力市场的分析》,《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73.余立文:《贫困地区的教育冲突与制度创新》,《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74.余永德:《农村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5.曾昭宁:《公平与教育》,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76.张国霖:《教师地位问题综论》,《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第5期。
    77.张力:《面对贫困——中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背景、现状、对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8.张行:《教育行政部门在加强师资建设方面的责任》,《江苏教育研究》1996年第6期.
    79.甄燕妮:《我省贫困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艰巨性及其对策》,《理论与实践》1998年底2期。
    80.《中国教工》编辑部,《教师工资实行县筹任重道远》,《中国教工》2000年第4期。
    81.《中国教工》编辑部:《解析拖欠》,《中国教工》2000年第2期。
    82.中国教育学会:《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83.重庆市潼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厅:《潼南县简介》(内部资料),2002年。
    84.周彬等:《教师需要与教师激励的现状及相关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9期。
    85.周满生:《中国教育投资和教育发展战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86.周欣:《试论广西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广西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
    87.周游:《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困地区教育的困境与对策》,《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88.朱俊杰:《解决民办教师问题是我们的历史责任》,《教育研究》1996年第9期。
    1. Carter, C.A.1997.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in China: implication for global food market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mes,IA), vol.79, p.410-418.
    2. Document of the World Bank. Strategic goals for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1999,11.
    3. Khan,A.R & Riskin, C.1998. Income and inequality in China: composition,distribution and growth of household income ,1988 to 1995.China quarterly (Oxford, UK), no.154, p.21-53.
    4. Mun C. Tsang. Financial reform and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1996,15(4): 423-44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