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素质养成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指出,“做好人民法院各项工作,重中之重就是加强队伍建设。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法官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日益凸显,如何通过高素质的法官队伍建设,为公众提供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服务,为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不仅是司法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法学研究者应当进行理论探索的问题。为此,有必要对法官素质及其养成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
     论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正文由七章(第2章至第8章)构成。
     第2章是法官素质养成的基本范畴。本章首先分析了素质和法官素质的基本内涵。然后,从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阐述了法官素质的结构体系,并从业务素质养成的角度分析了法官素质结构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该章分别研究了法官素质养成的价值目标、养成的路径、养成的阶段以及素质养成的影响因素等问题。
     第3章是法官政治素质养成的理论分析与制度创新。本章首先阐释了法官养成良好政治素质的意义以及法官政治素质养成的方式。然后,以美国、英国和德国为样本,对法官政治素质的域外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对我国法官政治素质养成的目标和基本要求进行了阐释。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该章从政治素质培养起步较晚、培养制度不健全、政治素质养成缺乏考评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法官政治素质养成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制度创新的构想,包括将法官政治素质的培养提前至法学教育阶段,完善法官政治素质的培养内容和方式,建立高水平的法官政治素质培养师资队伍以及构建法官政治素质的考评和激励机制等。
     第4章是法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与养成模式。本章首先分析了法官专业素质的司法价值,并从信仰法律、精通法律、法律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阐释了法官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然后,对国外法官专业素质要求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从法学教育、法官培训、法官自学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法官专业素质养成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提高法官准入的学历层次、完善高校法学专业知识的培养制度、改革法官在职期间专业知识的培训制度、建立法官专业素质养成的激励机制等完善构想。
     第5章是法官业务素质的基本标准与培养路径。本章先从庭审驾驭能力、诉讼调解能力、事实认定能力、法律适用能力、裁判文书制作能力等方面阐述了法官业务素质标准。然后,解读了法官业务素质养成的路径以及该种素质的培养内容和方法。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该章反思了我国法官业务素质养成的现状,并从强化法学教育中法律职业技能的培养、改革法官遴选制度、改革法官业务素质教育培训制度、完善法官晋级晋职制度、建立法官交流任职制度、完善法官业务素质养成的奖励制度以及构建法官业务素质评价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改革路径。
     第6章是法官职业道德素质养成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探索。本章首先分析了法官职业道德的特点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路径。然后,从忠诚司法事业、保证司法公正、维护司法形象、坚持司法为民、确保司法廉洁等方面对我国法官职业道德素质要求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我国法官职业道德素质养成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增设法官从业前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课程与训练、完善法官在职期间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制度、创新法官职业道德修养的引导机制等改革建议。
     第7章是法官人文和心理素质养成的理论与构想。本章在对法官人文和心理素质的理论进行阐释的基础上,从人文素质有待提升、心理素质普遍不高等方面对我国法官人文和心理素质现状进行了评析。从提升法官人文素质的措施、改善法官心理素质的路径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法官人文和心理素质养成的构想。
     第8章是法官素质养成保障的基本理论与制度改革。本章首先从维护司法独立与公正、促进司法廉洁、防范司法腐败等视角阐述了建立法官素质养成保障制度的必要性。然后,分别解读了法官素质养成的物质保障、职务保障、监督惩戒保障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现行保障制度的弊端,并提出了制度完善的设想。
Supreme People's Court Chair Wang Shengjun pointed out that. "To complete well each work of People's court,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i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judge troop. We must take a more effective measure, to enhance comprehensively the politics-thinking quality and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judge troop". In the time of social reforming, all kinds of social contradiction and the dispute highlight day by day, how to construct the high quality judge troopis not only the question that the judicial superintendent needs to ponder, is also the question that the legal science researcher must carry on the theory exploration, so as to provide fair, highly effective, authority's judicial service for the public, and to provide the powerful judicial safeguard for the national politics stablit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ociety harmon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hat we conduct the systematic research for the judge quality and its traing.
     The paper divides into the introduction, the main text and the conclusion. The main text (the 2nd chapter to the 8th chapter) constitutes by seven chapters.
     The 2nd chapter is the basic category of judge quality training. This chapter first analyz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quality and judge quality. Then, it analyzes structure system of judge quality from political fiberre, specialized quality, professional quality, occupational ethics quality, humanities quality,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so on, and elaborates the intrinsic relations in the judge quality structure from the angle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chapter successively studies the value goal of judge quality training, the way of judge quality training, the stage of judge quality training, as well as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judge quality training and so on.
     The 3rd chapter i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of political quality training for judge. This chapter first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e and way that the judges train good political fiberre. Then, the chapter inspects the political fiberre of foreign judge by taking the US, Britain and Germany as samples, and explains the goal and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which our country judge train the political fiberre. On the basic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questions of that our country judges train the political fiberre, from the aspacts of which the training of judge political fiberre is late, the raising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examination mechanism of political fiberre training lacks and so on Finally, this chapter proposes the conception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cluding that makes raising political fiberre of judge ahead of the time at legal education stage, that consummates the training content and way of judge political fiberre, that establishes the high level's teachers troop who train the political fiberre of judge, that constructs the examination and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the political fiberre of judge and so on.
     The 4th chapter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and training pattern of the specialized quality of judge. This chapter first analyzes the judicial value of specialized quality of judge, and explain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specialized quality of judge from the aspects of belief law, familiar law, ability to legal thought, and ability to legal expression and so on. Then, explaining the specialized quality request in overseas. Based on these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malpractice of the specialized quality training of judge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aspects of legal education, judge training, independent studying and so on, the chapter proposes the devises of system consummating, which cludes enhancing the school record level of judge admittance, perfecting raising system of specialized knowledge in university, reforming the training system of the specialized knowledge for judge during assignment period, establishing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he specialized quality training for judge and so on.
     The 5th chapter is the primary standard and the raising way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for judge. This chapter first elaborates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standard of judge from the aspects of ability to control court, ability to lawsuit mediation, ability to recognize the fact, ability to apply law, ability to make legal document and so on. Then, the chapter explains the training way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judge as well as the content and method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raising, on the basis of explaining theory, the paper reconsider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of judge in our country, and proposing the reforming way, which includes strengthening the legal vocational skill raising in legal education, reforming the choosing system of judge, reforming the system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for judge, consummating the promotion system of judge, establishing the exchange system of judge, consummating the incentive system of which judges train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and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for judge and so on.
     The 6th chapter is the theory annotation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occupational ethics quality training for judge. This chapter firs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occupational ethics of judge, and the way of occupational ethics quality training. Then, the paper explains the requirment of occupational ethics quality of judge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aspects of loyalty to judicial enterprise, keeping judical fair, maintenance of judicature image, the judicature servicing the people, guaranteing the judicature incorruptible and so on, The paper studies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occupational ethics quality training for judge in the present, And it proposes the reforming suggests, which includes adding raising curriculum and its training of the occupational ethics quality before being engaged in the judge occupation in school of law, consummating the judge raising system of the occupational ethics quality during one's term, innovating the training guidance mechanism of occupational ethics for judge and so on.
     The 7th chapter is the theory and conception of humanities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for judge. This chapter first explains the theory of humanities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Then,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umanities and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need of promoting humanities quality, and that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is generally not higher. The paper proposes the promoting conception for the humanities and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of judge from the aspacts of the measure of promoting judge humanities quality, the way of improving judge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so on.
     The 8th chapter is the elementary theory and system reformment of the quality training safeguard for judge. This chapter first elaborates the necessity that establishes the safeguard system of judge quality training from the angles of maintenance jurisdiction independence and fair, promotion of judicature incorruptible, guarding judicature corruption and so on. Then, the paper explains elementary theory of the material safeguard, duty safeguard, surveillance and punishment safeguard which needs in judge training quality, an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malpractice of safeguard system in our country, proposes the mentality of system perfecting
引文
①王胜俊:《全面提高法官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载《法制日报》,2008年3月22日,第一版。
    ②陈菲,杨维汉:《法官素质,廉政建设,机制障碍——肖扬直面人民法院三大问题》,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3月11日,第一版。
    ①汤维建:《让司法的殿堂光明普照》,载《法制资讯》,2011年第4期,第11-12页。
    ②王晨光:《保障法官素质的标准和方法:法官资格考核与培训》,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1期,第7-15页。
    ③曲颖:《论法官素质》,载《人民司法》,1999年第9期,第12-14页。
    ④许前飞:《法官素质评析》,载《人民司法》,2001年第9期,第8-10页。
    ⑤陈洪涛,黄西武:《中国改革开放30年法官素质状况变迁研究》,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第21-22页。
    ⑥冯军,刘涛:《德性、知识、理性、经验——法官的素质解读》,载《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1期,第33-39页。
    ⑦许广恩:《浅谈法官应当具备的司法素质和技能》,载《人民司法》,2006年第4页,第95。
    ⑧王秀红:《法官的品格与素养》,载《人民司法》,2006年第5期,第19-22页。
    ①李浩:《法官素质与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载《法学研究》,1998年第3期,第80-88页。
    ②戴继翔,苏治:《论法官政治素质》,载《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46-51页。
    ①王道国,林晓梅:《论法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载《社科纵横》,2006年第7期,第66-67页。
    ②江必新:《司法与政治关系之反思与重构》,载《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第35-39页。
    ③田成有:《法官的政治智慧》,http://www.dffy.com/faxuejieti/zh/200809/20080929171309.htm
    ④谭兵,王志胜:《论法官现代化:专业化、职业化和同质化——兼谈中国法官队伍的现代化问题》,载《中国法学》,2001第3期,第132-143页。
    ①张文显:《法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第20-21页。
    ②徐显明:《法学教育的基础矛盾与根本性缺陷》,载《法学家》,2003年第6期,第12-14页。
    ③苏力:《法官素质与法学院的教育》,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3期,第60-72页。
    ④公丕祥:《认真总结审判经验切实提高司法能力》,载《人民司法》,2008年第23期,第8-13页。
    ①周耀虹:《乡村法官司法能力构建之悖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乡村司法运作》,载《法律适用》,2006年第Z1期,第20-23页。
    ②邱春艳:《从法学院到法院有多远》,http://qiuchunyan.fyfz.cn/art/303687.htm
    ③王晨光:《保障法官素质的标准和方法:法官资格考核与培训》,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1期,第9页。
    ④范愉:《有关法官国外培训的实证考察》,载《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4期,第448-456页。
    ⑤孙谦:《建立刑事司法案例指导制度的探讨》,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5期,第76-87页。
    ⑥李仕春:《案例指导制度的另一条思路——司法能动主义在中国的有限适用》,载《法学》,2009年第6期,第59-77页。
    ①李汉昌:《司法制度改革背景下法官素质与法官教育之透视》,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第50页。
    ②曲颖:《论法官素质》,载《人民司法》,1999年第9期,第14页。
    ③蔡墩铭:《审判心理学》,台北:水牛出版社,1971年版,第600-622页。
    ④陈增宝:《司法裁判中的事实问题——以法律心理学为视角的考察》,载《法律适用》,2009年第6期,第44-47页。
    ①《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1378页。
    ② Shimon Shetreet.Who Will. Judge Reflections on the Process and Standards of Judicial Selection. Australian Law Journal, 1987,766
    ③沈德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载《人民司法》,2009年第11期,第10页。
    ①[美]E·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页。
    ②工晨光:《保障法官素质的标准和方法:法官资格考核与培训》,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1期,第11页。
    ③Livingston Armytage.EducatingJudges.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6.126
    ④汤维建:《让司法的殿堂光明普照》,载《法制资讯》,2011年第4期,第11-12页。
    ⑤王晨光:《保障法官素质的标准和方法:法官资格考核与培训》,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1期,第7页。
    ⑥曲颖:《论法官素质》,载《人民司法》,1999年第9期,第12页。
    ⑦陈洪涛,黄西武:《中国改革开放30年法官素质状况变迁研究》,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第21页。
    ⑧王秀红:《法官的品格与素养》,载《人民司法》,2006年第5期,第19页。
    ①彭克宏:《社会科学大辞典》,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版,第158页。
    ②[美]F·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1页。
    ③孙笑侠,应永宏:《论法官与政治家思维的区别》,载《法学》,2001年第1期,第3-11页。
    ④田成有:《法官的政治智慧与审判效果》,http://www.dffy.com/fayanguancha/sd/200812/20081209204248.htm
    ①谭世贵:《试论法官的独立司法人格》,载《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58页。
    ②蒋惠岭:《法官必备的十大司法技能》,载《人民法院报》,2006年9月28日。
    ①史尚宽:《宪法论从》,台北:荣泰印书馆1973年版,第336页。
    ②转引自李玉成:《司法廉洁教育读本》,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22页。
    ③李浩:《法官素质与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载《法学研究》,1998年第3期,第81页。
    ①蔡墩铭:《审判心理学》,台北:水牛出版社,1971年版,第617页。
    ①江必新:《司法与政治关系之反思与重构》,载《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第38页。
    ②吴振汉:《职业道德: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保障》,载《求是》,2002年第15期,第46-48页。
    ①张文显:《联动司法:诉讼社会境况下的司法模式》,载《法律适用》,2011年第1期,第2页。
    ②王胜俊:《始终坚持人民法官为人民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民法院队伍》,载《人民司法》,2009年第11期,第5页。
    ③南英:《与时俱进,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法官队伍》,载《人民法院报》,2009年10月13日,第一版。
    ①陈光中:《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之我见》,载《人民检察》,2009年第4期,第6-7页。
    ②马贵翔:《权威、法律权威与司法权威》,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5期,第6-7页。
    ①谭世贵:《中国司法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51页。
    ②樊刚:《经济文化》,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5页。
    ③[美]阿瑟·奥肯,王忠民等译:《平等与效率》,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④姚莉:《司法效率:理论分析与制度构建》,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3期,第95-96页。
    ①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36页。
    ②[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7页。
    ①转引自上海一中院研究室:《21世纪司法制度面临的基本课题》,载《法学》,1998年第12期,第46页。
    ②江必新:《司法理念的辩证思考》,载《法学》,2011年第1期,第28页。
    ③谢佑平,万毅:《法律权威与司法创新:中国司法改革的合法性危机》,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1期,第8页。
    ④宋冰:《程序正义与现代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1页。
    ⑤[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7页。
    ⑥陈卫东:《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载《法律资讯》,2010年第4期,第1页。
    ①夏锦文:《司法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学教育》,载《法学家》,2005年第6期,第139页。
    ①苏力:《法官素质与法学院的教育》,载《法商研究》,2004年第3期,第66页。
    ②[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64页。
    ③赵克俭:《司法伦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第117页。
    ①公丕祥:《能动司法与社会公信:人民法官司法方式的时代选择——“陈燕萍工作法”的理论思考》,载《法律适用》,2010年第4期,第2页。
    ①顾培东:《中国特色司法制度微观基础塑造的重要探索》,载《法制资讯》,2010年第12期,第62页。
    ①潘剑锋:《高薪制:审判公正、廉洁和法官高素质的基本保障》,载《政法论坛》,2001年第6期,第17页。
    ①王亚新:《“司法腐败”现象的一种解读》,载《思想战线》,2005年第4期,第48页。
    ②谢佑平,万毅:《论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5期,第132页。
    ①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苏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①R.Pound, My Philosophy of Law, in C. Morris (ed.), The Great Legal Philosophers-Selected Reading in Jurisprudenc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1,532
    ②苏力:《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代译序》,载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苏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①王胜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几点认识》,载《求是》,2011年第5期,第16页。
    ①李丹,张庆熠,任东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制度》,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33页。
    ②[美]查尔斯A·比尔德:《美国政府与政治》(上),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60-61页。
    ①唐志荣:《美国法官的政治素质》,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9月23日,第四版。
    ②[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67页。
    ③韩苏琳:《美英德法四国司法制度概况》,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216页。
    ④Sis Thomas Legg Q. The Management of the Law.Bracton Law Journal,1997(69):71-79
    ⑤[英]马赛尔·柏宁斯,克莱尔·戴尔:《英国的法官》,李浩译,载《现代法学》,1997年第2期,第107页。
    ①Inga Markovits. The Last Days.California Law Review,1992(80):55-129
    ②韩苏琳:《美英德法四国司法制度概况》,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369-370页。
    ③关毅:《德国模式的法官成长之路》,载《法律适用》,2008年第5期,第90-91页。
    ④白春娟:《美国与德国法官选任制度之比较》,载《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6期,第95页。
    ⑤转引自牛克乾:《法官的使命》,载《人民司法》,2009年第4期,第180页。
    ①转引自江必新:《司法与政治关系之反思与重构》,载《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第36-37页。
    ①江必新:《社会主义司法基本价值初探》,载《法律适用》,2009年第12期,第3-15页。
    ②谢佑平:《司法公正与法治》,载《检察风云》,2005年第1期,第54-55页。
    ①王胜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几点认识》,载《求是》,2011年第5期,第16页。
    ②王胜俊:《全面提高法官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载《法制日报》,2008年3月22日,第一版。
    ①沈德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载《人民司法》,2009年第11期,第12页。
    ①张文显:《法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69页。
    ①杨维汉,张先国,陈菲,林艳兴:《沈德咏回应法院为何突出讲政治:政治是法治的导向和灵魂》,http://news.ifeng.co m/mainland/speci-al/20091ianghui/news/200903/0310_5755_1054509.shtml
    ②[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06页。
    ①[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页。
    ②赵震江:《法律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77页。
    ③张文显:《联动司法:诉讼社会境况下的司法模式》,载《法律适用》,2011年第1期,第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页。
    ②同上注,第178页。
    ③[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567页。
    ④葛洪义:《法律方法与法思维》(第二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3003年版,第421页。
    ⑤王明亮:《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第48页。
    ①[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胡宝梅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157页。
    ②卓泽渊:《法政治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57-160页。
    ①张文显:《法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1页。
    ②[德]罗伯特·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舒国莹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③[英]丹宁勋爵,杨百揆,刘庸安:《法律的训诫.》,丁健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①肖扬:《当代司法体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页。
    ②Honorable lord justice Brooke (Sir Henry Brooke), Royal Courts of London, June 21,1996
    ③韩苏琳:《美英德法四国司法制度概况》,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212-213页。
    ①韩苏琳:《美英德法四国司法制度概况》,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359-363页。
    ①孙笑侠,应永宏:《论法官与政治家思维的区别》,载《法学》,2001年第1期,第3-11页。
    ①《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第十三条规定,对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进行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理论、领导科学、政策法规、廉政教育及所任职务相关业务知识等。担任县处级副职以上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任职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0天,担任乡科级领导职务的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5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培训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晋级培训应注重高级法官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一个月。
    ①霍先丹:《关于法硕、法学教育的有关思考》,http://edu.sina.com.cn/1/2006-11-25/2320136368.html
    ②霍先丹:《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与转型1978-1998》,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95-298页。
    ①王利明:《关于法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四点建议》,载《中国大学教育》,2010年第1l期,第56页。
    ①关培兰:《组织行为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4页。
    ①谭世贵,胡志斌:《高校法学教师与法官职业互动的研究》,载《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第79-80页。
    ②郑成良,李学尧:《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衔接—法律职业准入控制的一种视角》,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1期,第127页。
    ①苏力:《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载《法学》,2006年第2期,第10页。
    ②邵建东:《德国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律师职业》,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①苏力:《基层法官司法知识的开示》(续),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8期,第13页。
    ①万鄂湘:《法官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载《法律适用》,2007年第9期,第2页。
    ②左卫民:《法官的学术》,载《法制资讯》,2010年第12期,第31-32页。
    ①See Deborah L. Rhode, In the Interests of Justice:Reforming the Legal Profess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125
    ②张卫平:《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载《法学》,2007年第5期,第24页。
    ①左卫民:《论法官的知识》,载《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4期,第44页。
    ①季卫东:《法律职业的定位——日本改造权力结构的实践》,载《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第66页。
    ②左卫民,周长军:《变迁与改革——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页。
    ③李浩,刘敏,方乐:《论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载《清华法学》,2007年第3期,第51页。
    ①江必新:《论司法自由裁量权》,载《法律适用》,2006年第11期,第17页。
    ②[美]弗里德曼,李琼英:《法律制度》,林欣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1页。
    ③宁志远:《法律文书教程》,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31页。
    ④季卫东:《法律职业的定位——日本改造权力结构的实践》,载《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第84页。
    ①韩苏琳:《美英德法四国司法制度概况》,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450-451页。
    ①陈菲,杨维汉:《法官素质,廉政建设,机制障碍——肖扬直面人民法院三大问题》,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3月11日,第一版。
    ①马军:《法官的思维与技能》,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15页。
    ②宋才发,刘玉民:《调解要点与技巧总论》,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87-224页。
    ①卞建林:《铸证据基石,保案件质量,促司法公正》,载《人民日报》,2010年6月2日,第四版。
    ①刘荣军:《民事诉讼中“新职权主义”的动向分析》,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6期,第186页。
    ②孙海龙,高伟:《裁判方法——联结事实、法律与裁判的桥梁》,载《人民司法》,2007年第1期,第80页。
    ③孙谦:《建立刑事司法案例指导制度的探讨》,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5期,第76-79页。
    ①[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6页。
    ②蒋惠岭:《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几个具体问题》,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5期,第120页。
    ①肖扬:《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3月11日,第一版。
    ②肖扬:《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载《人民法院报》,2009年3月11日,第一版。
    ①宁致远:《司法机关法律文书改革刍议》,载《人民司法》,2007年第11期,第71页。
    ①吕芳:《论裁判文书中的司法逻辑》,载《人民司法》,2010年第11期,第94页。
    ②苏力:《中国法律技能教育的制度分析》,载《法学家》,2008年第2期,第31页。
    ①这里数据来自作者主持的2010年安徽省教学研究课题《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良性互动研究》(20100295)的调研。
    ①笔者作为某高校兼职法律硕士研究生授课教师,通过教学业务上交流互动,发现部分高校安排了一些只具有初级或中级职称的年轻老师为法律硕士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有的甚至是核心课程。究其原因,教学管理者认为,法律硕士研究生本科阶段学的不是法学专业,法学知识视为空白,只要安排一个具有法学硕士研究学历的教师就能承担起被视为“法盲”的学生的教学任务。事实上,这里包含的专业歧视多年来就客观存在于一些法学院和教师的言谈举止中。殊不知,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需要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法学专业部分主干课程的考试,其统考科目包括了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刑法学、民法学5门法学核心课程,而且其难度不亚于多数院校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难度。能够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其本身就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水平。所以,对于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这种做法实在有所欠妥。
    ①曹全来:《案例教学法对我国法官培训的借鉴价值》,载《法律适用》,2010年第8期,第89页。
    ①贺卫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页。
    ①孙笑侠:《法学的本相——兼论法学教育转型》,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3期,第432页。
    ①宋建朝:《探索中国特色的法官遴选制度》,载《人民司法》,2006年第3期,第30页。
    ②苏力:《法官遴选制度考察》,载《法学》,2004年第3期,第13页。
    ③徐昕,黄艳好,卢荣荣:《2010年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载《政法论坛》,2011年第5期,第137-139页。
    ①苏力:《法官遴选制度考察》,载《法学》,2004年第3期,第13页。
    ②胡志斌:《合理配置基层法院法官资源的探讨》,载《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第39页。
    ①江必新:《司法绩效综合评价的实践与思考》,载《中国审判》,2006年第8期,第47页。
    ②谭世贵:《构建协调发展、和谐有序的中国司法制度体系——以司法制度的理论分类为切入点》,载《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第79页。
    ①金桂兰,女,系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东京城法庭正科级审判员,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女法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40多个荣誉称号,并被中共黑龙江省委授予“心系百姓的好法官”荣誉称号。10多年来,她共审理1050起案件,无一起重审改判案件,无一起超审限案件,无一起上访缠诉案件,无一起违法违纪案件。http://www.wenming.cn/jddzhr/2008-05/12/content 14417074.htm。
    ②宋鱼水,女,现任北京市海淀区第五审判庭庭长,独立办案10多年,审理案件1200多件,其中300多件是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均取得良好社会效果,被当事人誉为“明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好法官”,先后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十大杰出青年法官”、“全国模范法官”、“人民满意的好法官”等众多殊荣。参见李玉成:《司法廉洁教育读本》,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336-345页。
    ①周永康:《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载《光明日报》,2009年12月19口,第一版。
    ②孙晓光:《深刻把握能动司法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载《人民司法》,2010年第11期,第52页。
    ①[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3页。
    ②孙晓楼:《法律教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页。
    ③Charles H. Sheldon and Linda S. Maule: Choosing Justice,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7.1
    ①[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②朱们华:《对现代法官素质的理性认识》,http://www.yfzs.gov.cn/gb/info/QXFZ/dyzc/2004-02/24/1721572383.html
    ①胡志斌:《论农村司法环境下基层法官的素质要求》,载《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第2期,第79页。
    ②《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3页。
    ③同注释①
    ①沈德咏:《大力弘扬“公正、廉洁、为民”司法核心价值观》,载《求是》,2011年第11期,第42页。
    ②邱阳:《司法礼仪的重要作用》,http://www.jsfy.gov.cn/llyj/gdjc/2009/02/09/44027.html
    ①同永坤:《切断法院与金钱的联系》,载《检察风云》,2006年第1期,第56-57页。
    ②参见胡志斌:《论法学专业人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载《理论导刊》,2009年第3期,第84页。
    ①邱春艳:《法科生感慨:课堂知识一半没用》,载《检察日报》,2008年1月9日,第八版。
    ①梁治平:《为“官”必先修德》,载《中国监察》,2005年第24期,第58页。
    ②同注释①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47页。
    ①龙宗智:《重建司法伦理》,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第10-11页。
    ①参见胡志斌:《论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载《理论导刊》,2009年第3期,第84页。
    ②2010年主持了安徽省教学研究课《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良性互动研究》(20100295)。研究中,课题组对目前法学本科培养方案与法律职业化需求的错位进行专门调查研究,发现法律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缺失是法律人才培养的通病。
    ③张文显:《法律职业共同体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71页。
    ①参见胡志斌:《论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载《理论导刊》,2009年第3期,第85页。
    ①赵曼:《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0页。
    ①毕玉谦:《司法公信力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455页。
    ②孙笑侠,傅蔚冈:《论法官的职业品格》,载《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第61-70页。
    ③吴琼恩,张世杰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
    ①崔新建:《人文素质及其培养》,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第117页。
    ②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6页。
    ③[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39页。
    ④李汉昌:《司法制度改革背景下法官素质与法官教育之透视》,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第50页。
    ①李建明:《论人本主义刑事司法理念》,载《学海》,2007年第3期,第181页。
    ②宋冰:《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6页。
    ③左卫民:《论法官的知识》,载《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4期,第44页。
    ④王明新:《论法官的素质》,载《法律适用》,2003年第1期,第73页。
    ⑤苏力:《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法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81页。
    ①朱泽:《法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文化路径》,云南法院网,2009年10月10日。
    ②沈舟平:《法官非理性因素对审判的影响及其引导》,载《法律适用》,2007年第12期,第54页。
    ③[英]霍布斯:《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200页。
    ①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66页。
    ②何为民:《民事司法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北京: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第190-191页。
    ③沈舟平:《法官非理性因素对审判的影响及其引导》,载《法律适用》,2007年第12期,第57页。
    ④同注释①,第315页。
    ①[美]希尔加德:《心理学导论》,周先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05页。
    ②吕世伦,刘宁:《彼得拉任斯基心理法学说述评》,载《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3期,第41-42页。
    ③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54页。
    ①李汉昌:《司法制度改革背景下法官素质与法官教育之透视》,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第50页。
    ①谭世贵:《中国司法改革理论与制度创新》,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98-99页。
    ①苏力:《审判管理与社会管理——法院如何有效回应“案多人少”》, 载《中国法学》,2010年底6期,第177页。
    ②张豪:《法官不是“官”》, 载《人民司法》,2000年第1期,第37页。
    ③董晓军:《基层法官心理压力现状分析和缓解对策研究》,载《法律适用》,2007年第1期,第27页。
    ④郭连胜:《保持法官心理健康的对策思考》,载《三明论坛》,2009年第4期,第45页。
    ①佚名:《法官留遗书称压力大自杀,称九成法官很忧虑》,载《南方周末》,2010年4月9日。
    ②王胜俊:《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实现人民法院工作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载《法律适用》,2008年第10期,第3页。
    ①朱苏力:《追问法学教育承担的历史使命》,载《法制资讯》2011年第5期,第65-66页。
    ②郎佩娟:《司法改革中的法官队伍与法官文化建设》,载《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6期,第10页。
    ③吕芳:《法院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载《人民司法》,2008年第13期,第64页。
    ④王少南:《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打造一流品牌法院》,载《人民司法》,2006年第4期,第68页。
    ⑤吕世伦:《法的真善美——法美学初探》,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556页。
    ①王继青:《构筑信任文化为核心的法院文化》,载《人民司法》,2008年第13期,第60页。
    ①许建兵:《基层法院精神文化建设之构想》,载《人民司法》,2009年第19期,第63页。
    ②李文新:《领导干部如何增强心理素质》,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10期,第31页。
    ①陈云生:《司法特殊性必须受到重视和保障》,载《检察风云》,2006年第1期,第56-57页。
    ①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77页。
    ②同注释①,第437页。
    ③胡志斌,徐和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司法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出路》,载《理论导刊》,2008年第4期,第100页。
    ④蔡定剑:《论法律支配权力》,载《中外法学》,1998年第2期,第3-8页。
    ①谭世贵:《中国司法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91页。
    ②周道鸾:《法官法讲义》,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113页。
    ③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74页。
    ①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81-482页。
    ②张卫平:《体制、观念与司法改革》,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第5页。
    ①谢佑平:《司法独立与司法权威》,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5期,第4-5页。
    ②姚莉,冯喜恒:《犯罪控制模式下的法官决策》,载《法学论坛》,2010年第1期,第13页。
    ①马进保:《我国建立法官检察官惩戒机制的可行性研究》,载《法律科学》,1998年第4期,第41页。
    ②陈文兴:《法官职业与司法改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8页。
    ①苏力:《审判管理与社会管理——法院如何有效回应“案多人少”》, 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6期,第187页。
    ②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81页。
    ①参见胡志斌:《完善我国法官惩戒制度的探讨》,载《学术界》,2010年第8期,第68-74页。
    ①谢佑平,江涌:《论权力及其制约》,载《东方法学》,2010年第2期,第77页。
    ②谭世贵:《中国司法改革理论与制度创新》,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26页。
    ①莫远航:《人民法院管理理论和实务》,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420页。
    ②参见胡志斌:《完善我国法官惩戒制度的探讨》,载《学术界》,2010年第8期,第68-74页。
    ③马进保:《我国建立法官检察官惩戒机制的可行性研究》,载《法律科学》,1998年第4期,第41页。
    [1]谭世贵.中国法官制度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谭世贵.中国司法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3]谭世贵.中国司法改革理论与制度创新.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谭世贵.中国司法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5]汤维建等.司法改革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6]汤维建.美国民事司法制度与民事诉讼程序.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7]谢佑平.刑事司法程序的一般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8]谢佑平.司法公正的建构.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
    [9]谢佑平.司法评论.第一卷,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
    [10]刘荣军.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1]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2]张文显.法律职业共同体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3]贺卫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4]卓泽渊.法政治学.法律出版社,2005
    [15]肖扬.当代司法体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6]宋冰.程序正义与现代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7]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8]陈文兴.法官职业与司法改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9]霍先丹.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与转型1978-1998.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0]左卫民,周长军.变迁与改革——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1]马军.法官的思维与技能.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22]莫远航.人民法院管理理论和实务.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23]周道鸾.法官法讲义.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
    [24]宋冰.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25]苏力.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法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6]怀效锋.法院与法官.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7]毕玉谦.司法公信力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28]张文显.法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9]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
    [30]韩苏琳.美英德法四国司法制度概况.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
    [31]蔡墩铭.审判心理学.台北:水牛出版社,1971
    [32]潘久维.审判心理学.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3]罗大华.司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4]彭克宏.社会科学大辞典.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35]史尚宽.宪法论丛.台北:荣泰印书馆,1973
    [36]李玉成.司法廉洁教育读本.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37]樊刚.经济文化.上海:三联书店,1995
    [38]赵震江.法律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9]关培兰.组织行为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42]葛洪义.法律方法与法思维(第二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43]赵克俭.司法伦理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
    [44]刘少奇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5]赵曼.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6]吴琼恩,张世杰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7]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48]宋才发,刘玉民.调解要点与技巧总论.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
    [49]何为民.民事司法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群众出版社,2002
    [50]吕世伦.法的真善美——法美学初探.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51]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52]孙晓楼.法律教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53]邵建东.德国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律师职业.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54]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2004
    [55]陈宇.中国司法道德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56][美]理查德·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苏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7][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58][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杨百揆,刘庸安,丁健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59][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60][美]阿瑟·奥肯.平等与效率,王忠民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61][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62][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63][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4][美]查尔斯A·比尔德.美国政府与政治(上).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65][德]鲁道夫·冯·耶林.为权利而斗争,胡宝梅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66][德]罗伯特·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舒国莹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67][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68][美]弗里德曼.法律制度.李琼英,林欣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69][英]霍布斯.利维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70][美]希尔加德.心理学导论.周先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71]Henry Abraham.The Judicial Proces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
    [72]David Pannick. Judge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73]John Bell, Sophie Boyron & Simon Whittaker.Princples of French Law.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74]See Deborah L. Rhode, In the Interests of Justice:Reforming the Legal Profess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75]R.Pound, My Philosophy of Law, in C. Morris (ed.), the Great Legal Philosophers Selecte-d Reading in Jurisprudenc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1 [76]Charles H. Sheldon and Linda S. Maule:Choosing Justice,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7
    [1]谭世贵.构建协调发展、和谐有序的中国司法制度体系—以司法制度的理论分类为切入点.苏州大学学报,2011(1)
    [2]谭世贵,胡志斌.高校法学教师与法官职业互动的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3]谭世贵.构建法治国家的司法学体系.司法,2008(3)
    [4]谭世贵.试论法官的独立司法人格.海南大学学报,2004(4)
    [5]汤维建.让司法的殿堂光明普照.法制资讯,2011(4)
    [6]汤维建.论司法公正的保障机制及其改革.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
    [7]谢佑平,江涌.论权力及其制约.东方法学,2010(2)
    [8]谢佑平,万毅.论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中国法学,2002(5)
    [9]谢佑平.司法独立与司法权威.政治与法律,2005(5)
    [10]谢佑平,万毅.法律权威与司法创新:中国司法改革的合法性危机.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1)
    [11]谢佑平.司法公正与法治.检察风云,2005(1)
    [12]刘荣军.民事诉讼中“新职权主义”的动向分析.中国法学,2006(6)
    [13]李浩,刘敏,方乐.论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清华法学,2007(3)
    [14]李浩.法官素质与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法学研究,1998(3)
    [15]李建民.论党的领导下司法独立.政治与法律,2003(2)
    [16]周永康.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光明日报,2009-12-19
    [17]周永康.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求是,2008(15)
    [18]王胜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几点认识.求是,2011(5)
    [19]王胜俊.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确保司法公正高效.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10)
    [20]王胜俊.始终坚持人民法官为人民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民法院队伍.人民司法,2009(11)
    [21]王胜俊.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实现人民法院工作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法律适用,2008(10)
    [22]王胜俊.全面提高法官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法制日报,2008-03-22
    [23]肖扬.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人民法院报,2008-03-11
    [24]肖扬.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人民法院报,2009-03-11
    [25]沈德咏.大力弘扬“公正、廉洁、为民”司法核心价值观.求是,2011(11)
    [26]沈德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人民司法,2009(11)
    [27]万鄂湘.法官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法律适用,2007(9)
    [28]江必新.司法理念的辩证思考.法学,2011(1)
    [29]江必新.司法与政治关系之反思与重构.湖南社会科学,2010(2)
    [30]]江必新.社会主义司法基本价值初探.法律适用,2009(12)
    [31]江必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司法理念.人民司法,2006(4)
    [32]江必新.论司法自由裁量权.法律适用,2006(11)
    [33]江必新.司法绩效综合评价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审判,2006(8)
    [34]南英.与时俱进,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法官队伍.人民法院报,2009-10-13
    [35]肖扬.法院、法官与司法改革.法学家,2003(1)
    [36]孙谦建.立刑事司法案例指导制度的探讨.中国法学,2010(5)
    [37]陈光中.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之我见.人民检察,2009(4)
    [38]贺卫方.中国司法管理制度的两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97(6)
    [39]朱苏力.追问法学教育承担的历史使命.法制资讯,2011(5)
    [40]苏力.审判管理与社会管理——法院如何有效回应“案多人少”.中国法学,2010(6)
    [41]苏力.法官素质与法学院的教育.法商研究,2004(3)
    [42]苏力.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法学,2006(2)
    [43]苏力.基层法官司法知识的开示(续).现代法学,2000(8)
    [44]贺卫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2
    [45]苏力.法官遴选制度考察.法学,2004(3)
    [46]苏力.中国法律技能教育的制度分析,法学家,2008(2)
    [47]奚晓明.建立以案件审理为中心的案例指导制度.河北学刊,2007(3)
    [48]徐听,黄艳好,卢荣荣.2010年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政法论坛,2011(5)
    [49]徐昕.迈向司法统一的案例指导制度.学习与探索,2009(5)
    [50]蔡定剑.论法律支配权力.中外法学,1998(2)
    [51]公丕祥.认真总结审判经验切实提高司法能力.人民司法,2008(23)
    [52]公丕祥.能动司法与社会公信:人民法官司法方式的时代选择——“陈燕萍工作法”的理论思考.法律适用,2010(4)
    [53]张文显.联动司法:诉讼社会境况下的司法模式.法律适用,2011(1)
    [54]霍先丹.关于法硕、法学教育的有关思考.http://edu.sina.com.cn/1/2006-11-25/2320136368.html
    [55]龙宗智.重建司法伦理.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6)
    [56]卞建林.铸证据基石,保案件质量,促司法公正.人民日报,2010-06-02
    [57]徐显明.法学教育的基础矛盾与根本性缺陷.法学家,2003(6)
    [58]王晨光.保障法官素质的标准和方法:法官资格考核与培训.法律科学,2001(1)
    [59]谭兵,王志胜.论法官现代化:专业化、职业化和同质化——兼谈中国法官队伍的现代化问题.中国法学,2001(3)
    [60]李汉昌.司法制度改革背景下法官素质与法官教育之透视.中国法学,2000(1)
    [61]范愉.有关法官国外培训的实证考察.环球法律评论,2006(4)
    [62]姚莉,冯喜恒.犯罪控制模式下的法官决策.法学论坛,2010(1)
    [63]姚莉.司法效率:理论分析与制度构建.法商研究,2006(3)
    [64]夏锦文,吴春峰.法官在判例指导制度中的需求.法学,2010(8)
    [65]夏锦文.司法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学教育.法学家,2005(6)
    [66]顾培东.中国特色司法制度微观基础塑造的重要探索.法制资讯,2010(12)
    [67]左卫民.论法官的知识.政治与法律,2003(4)
    [68]左卫民.法官的学术,法制资讯,2010(12)
    [69]孙笑侠.法学的本相----兼论法学教育转型.中外法学,2008(3)
    [70]孙笑侠,傅蔚冈.论法官的职业品格.浙江社会科学,2002(5)
    [71]孙笑侠,应永宏.论法官与政治家思维的区别.法学,2001(1)
    [72]王利明.关于法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四点建议.中国大学教育,2010(11)
    [73]陈卫东.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法律资讯,2010(4)
    [74]王亚新.“司法腐败”现象的一种解读.思想战线,2005(4)
    [75]李建明.论人本主义刑事司法理念.学海,2007(3)
    [76]周永坤.切断法院与金钱的联系.检察风云,2006(1)
    [77]梁治平.为“官”必先修德.中国监察,2005(24)
    [78]季卫东.法律职业的定位——日本改造权力结构的实践.中国社会科学,1994(2)
    [79]张卫平.体制、观念与司法改革.中国法学,2003(1)
    [80]张卫平.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法学,2007(5)
    [81]郑成良,李学尧.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衔接—法律职业准入控制的一种视角.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1)
    [82]王明亮.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83]陈菲,杨维汉.法官素质,廉政建设,机制障碍——肖扬直面人民法院三大问题.人民法院报,2008-03-11
    [84]曲颖.论法官素质.人民司法,1999(9)
    [85]许前飞.法官素质评析.人民司法,2001(9)
    [86]陈洪涛,黄西武.中国改革开放30年法官素质状况变迁研究.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1)
    [87]冯军,刘涛.德性、知识、理性、经验——法官的素质解读.学习与探索,2004(1)
    [88]许广恩.浅谈法官应当具备的司法素质和技能.人民司法,2006(4)
    [89]王秀红.法官的品格与素养.人民司法,2006(5)
    [90]胡夏冰.司法公正与我国法院制度的变革.司法改革论评,2002(1)
    [91]吴春雷.法官职业化对策之思考.法律适用,2006(10)
    [92]戴继翔,苏治.论法官政治素质.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4)
    [93]王道国,林晓梅.论法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社科纵横,2006(7)
    [94]田成有.法官的政治智慧http://www.dffy.com/faxuejieti/zh/200809/20080929171309.htm
    [95]李仕春.案例指导制度的另一条思路——司法能动主义在中国的有限适用.法学,2009(6)
    [96]徐益初.论司法公正与司法人员.中国法学,1999(4)
    [97]蒋惠岭.法官必备的十大司法技能.人民法院报,2006-09-28
    [98]蒋惠岭.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几个具体问题.法律适用,2004(5)
    [99]宁致远.司法机关法律文书改革刍议.人民司法,2007(11)
    [100]马贵翔.权威、法律权威与司法权威.政治与法律,2004(5)
    [101]上海一中院研究室.21世纪司法制度面临的基本课题.法学,1998(12)
    [102]周耀虹.乡村法官司法能力构建之悖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乡村司法运作.法律适用,2006(Z1)
    [103]刘瑞川.浅论司法能力.人民司法,2005(2)
    [104]董治良.司法能力建设的功能解读.人民司法,2005(8)
    [105]邱春艳.从法学院到法院有多远.http://qiuchunyan.fyfz.cn/art/303687.htm
    [106]王春年.构建四大平台创新与完善基层法官教育培训体系,中国审判,2009(9)
    [107]谢扬,杨阳.基层法院法官续职培训:缺陷及改进.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07(3)
    [108]牛文军.法律教育传统与法律职业素养.http://ndnews.imu.edu.cn/work/s04.htm
    [109]陈增宝.司法裁判中的事实问题—以法律心理学为视角的考察.法律适用,2009(6)
    [110]刘雪斌.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官的应有素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S2)
    [111]田成有.法官的人文修炼.法制资讯,2009(12)
    [112]徐家清,陈传翠.试谈加强法院的廉政文化建设,提高法官人文思想层次的思考.中国法院网,2010-04-22
    [113]张天良.法官职业的人文主义解析.http://qjz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031
    [114]朱泽.法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文化路径.云南法院网,2009-10-10
    [115]佘俊林.执行法官的心理素质探析.中国法院网,2008-03-19
    [116]林倩.加强基层法官心理文化建设坚定干警理想信念.http://www.bsfayuan.com/dwj s/ ShowArticle.asp? ArticleID= 145
    [80]田成有.法官的政治智慧与审判效果http://www.dffy.com/fayanguancha/sd/200812/200 81209204248.htm
    [117]唐志荣.美国法官的政治素质.人民法院报,2005-09-23
    [118]杨维汉,张先国,陈菲,林艳兴.沈德咏回应法院为何突出讲政治:政治是法治的导向和灵魂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20091ianghui/news/200903/0310_5755_1054509.shtml
    [119]任鸣.法院管理制度改革比较研讨会.法律适用,2004(8)
    [120]佚名.国基层法官人数接近15万人,法院存在四大问题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004-10/27/content2142744.htm
    [121]章武生.我国法官的重组与分流研究.法律科学,2004(3)
    [122]孙业群.法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研究.中国司法,2004(7)
    [123]朱伯华.对现代法官素质的理性认识http://www.yfzs.gov.cn/gb/info/QXFZ/dyzc/2004-02/24/1721572383.html
    [124]胡志斌.论农村司法环境下基层法官的素质要求.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2)
    [125]邱阳.司法礼仪的重要作用http://www.jsfy.gov.cn/llyj/gdjc/2009/02/09/44027.html
    [126]胡志斌.论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导刊,2009(3)
    [127]邱春艳.法科生感慨:课堂知识一半没用.检察日报,2008-01-09
    [12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2006年)http://www.xzqh.org/yange/2006.htm#tj
    [129]孙海龙,高伟.裁判方法——联结事实、法律与裁判的桥梁.人民司法,2007(1)
    [130]吕芳.论裁判文书中的司法逻辑.人民司法,2010(11)
    [131]曹全来.案例教学法对我国法官培训的借鉴价值.法律适用,2010(8)
    [132]胡志斌.合理配置基层法院法官资源的探讨.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133]邓兴广.法院案件效率管理的调查分析.法学,2009(10)
    [134]孙晓光.深刻把握能动司法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人民司法,2010(11)
    [135]王明新.论法官的素质.法律适用,2003(1)
    [136]沈舟平.法官非理性因素对审判的影响及其引导.法律适用,2007(12)
    [137]周伟.司法公正:司法权威的生成基础.政治与法律,2004(6)
    [138]吕世伦,刘宁.彼得拉任斯基心理法学说述评.学习与探索,2002(3)
    [139]董晓军.基层法官心理压力现状分析和缓解对策研究.法律适用,2007(1)
    [140]郎佩娟.司法改革中的法官队伍与法官文化建设.中国行政管理,2009(6)
    [141]吕芳.法院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人民司法,2008(13)
    [142]王少南.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打造一流品牌法院.人民司法,2006(4)
    [143]陈云生.司法特殊性必须受到重视和保障.检察风云,2006(1)
    [144]胡志斌,徐和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司法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出路.理论导刊,2008(4)
    [145]马进保.我国建立法官检察官惩戒机制的可行性研究.法律科学,1998(4)
    [146]胡志斌.完善我国法官惩戒制度的探讨.学术界,2010(8)
    [147]李文新.领导干部如何增强心理素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10)
    [148]张豪.法官不是“官”.人民司法,2000(1)
    [149]郭连胜.保持法官心理健康的对策思考.三明论坛,2009(4)
    [150]崔新建.人文素质及其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151]邓兴广.法院案件效率管理的调查分析.法学,2009(10)
    [152]宋建朝.探索中国特色的法官遴选制度.人民司法,2006(3)
    [153]王明亮.中国语境中的法律信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154]关毅.德国模式的法官成长之路.法律适用,2008(5)
    [155]牛克乾.法官的使命.人民司法,2009(4)
    [156]白春娟.美国与德国法官选任制度之比较.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157]许建兵.基层法院精神文化建设之构想.人民司法,2009(19)
    [158]王继青.构筑信任文化为核心的法院文化.人民司法,2008(13)
    [159]陈赵阳.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和谐心理建设探析.北京社会科学,2007(5)
    [160]吴振汉.职业道德: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保障.求是,2002(15)
    [161]潘剑锋.高薪制:审判公正、廉洁和法官高素质的基本保障.政法论坛,2001(6)
    [162]李丹,张庆熠,任东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制度.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2)
    [163]吕芳.论裁判文书中的司法逻辑.人民司法,2010(11)
    [164][美]约翰·小努南.法官的教育,才智和品质.法学译丛,1989(2)
    [165][英]马赛尔·柏宁斯,克莱尔·戴尔.李浩译.英国的法官.现代法学,1997(2)
    [166]Livingston Armytage.EducatingJudges.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6(5)
    [167]Richard A.Posner.An Economic Approach to Legal Procedure and Judicial Administration.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1973(2)
    [168]Sis Thomas Legg Q. The Management of the Law.Bracton Law Journal,1997(69)
    [169]Inga Markovits. The Last Days.California Law Review,1992(80)
    [170]Shimon Shetreet.Who Will. Judge Reflections on the Process and Standards of Judicial Selection. Australian Law Journal,1987(12)
    [171]Governing the Justice System:Spain's Judical Council, http://www.wordbank.com
    [172]Henry R.Glick, Innovation in State Judicial Administration:Effects on Court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Amaerican Politics Reseach 1981, http://www.apr.sagepub.com
    [173]Honorable lord justice Brooke (Sir Henry Brooke), Royal Courts of London, June 21,199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