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文学批评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生成”这一概念是由德勒兹和迦塔里这两位二十世纪哲学史上饱受争议又成就非凡的哲学家所创造的。它以完全区别于长久以来支配人类认知的“树-根”思维的“根-茎”思维为基础,呈现出随意断裂、任意组合、无方向延伸、异质性结合的思维特性。“生成”的生成少数性、生成分子性、居间性的特征充分体现了德勒兹与迦塔里后现代反中心、反系统、反二元对立的差异哲学思想。艺术研究是德勒兹与迦塔里哲学研究的重要资源,他们认为艺术是一种真正的“生成”,艺术家及艺术作品的诞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生成-女人、生成-动物、生成-难以感知物的结果。就文学而论,作家唯有在一种非人类的生成中把握那些生成-难以感知物,文学作品才会有长久持存的魅力。德勒兹与迦塔里创造性从一种全新的视角展现了文学对生命的人文关怀。当下各类文学现象纷繁复杂,有时候已有的各种批评理论对某些新出现的文学现象的解释显得捉襟见肘,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下文学研究中“生成”视角的引入的是必要的;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中,文学与多学科交互影响,出现了许多异质于文学常规性发展的新现象,而“生成”理论及相关概念本身具备的对异质性、革新性的事物的阐释性与这些现象具有相当的契合,所以文学的“生成”研究又是可行的。
The concept of becoming was invented by Gilles Deleuze and Felix Guattari,who were controversial and extraordinary philosophers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in20th century. It was based on the way of thinking which was named "rhizome" that wa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dominated thinking way called "root" long time,and such the concept was of some features:to fracture at any time, to combine randomly,to extend nondirectionally,to combine heterogeneously.Becoming is aways becoming-minor,becoming-molecular and mid-becoming, all these display well the post-modern philosophy of difference of Gilles Deleuze and Felix Guattari,which's characterized anti-center,anti-system and anti-dualism.The results of art research of them had also bred the both research of philosophy.They thought art as a kind of becoming,and belived that arts and works were results of becoming-woman,becoming-animal,becoming-imperceptible in real life.As far as literature concerned,the lasted charming of works comes from the truely understanding about those things of becoming-imperceptible in a kind of non-hunman becoming. Gilles Deleuze and Felix Guattari elaborated writers and works with concepts they invented,such as minor-literature,becoming-animal,secret,and then displayed the caring to life coming from literatue. There are so many of complex literary phenomenons in modern society that all kinds of existing criticism theories could not explain them well,so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introduce the thinking way of becoming.Nowadays,literature has developed with a ground of multidisciplinary permeating,and then brought about some nonnormative literary things,which are highly correspond to the character of becoming which has been focusing on those heterogeneous, innovatory things.So it is viable to introduce the thinking of becoming to literature research.
引文
①[法]吉尔·德勒兹:《哲学与权力的谈判——德勒兹访谈录》,刘汉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8页。
    ①吉尔·德勒兹:《哲学与权力的谈判——德勒兹访谈录》,刘汉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6页。
    ①[法]吉尔·德勒兹:《哲学与权力的谈判——德勒兹访谈录》,刘汉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6、7页。
    ①[法]吉尔·德勒兹:《哲学与权力的谈判——德勒兹访谈录》,刘汉全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40页。
    ②[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什么是哲学?》,张祖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09页。
    ①[法]吉尔·德勒兹、菲力克斯·迦塔里:《什么是哲学?》,张祖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27页。
    ②注:“生成”是本文的论题,该词的内涵会在后文中得以展开。
    ③[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什么是哲学?》,张祖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19页。
    ④[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什么是哲学?》,张祖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24页。
    ①[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什么是哲学?》,张祖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27页。
    ①[法]吉尔·德勒兹:《哲学的客体:德勒兹读本》,陈永国、尹晶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3页。
    ②[法]吉尔·德勒兹:《哲学的客体:德勒兹读本》,陈永国、尹晶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4页。
    ①[法]吉尔·德勒兹:《哲学的客休:德勒兹读本》,陈永国、尹晶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3页。
    ②[法]吉尔·德勒兹:《哲学的客体:德勒兹读本》,陈永国、尹晶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8页。
    ③[法]吉尔·德勒兹:《哲学的客体:德勒兹读本》,陈永国、尹晶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9页。
    ④[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7页。
    ⑤[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10页。
    ⑥[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 店出版社,2010年,第21页。
    ①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序言》,《文化研究关键词》,汪民安主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49页。
    ②陈永国:《理论的逃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23页。
    ①[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张志斌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118页。
    ②[突尼斯]拉西担·特里盖:《德勒兹美学思想述论》,周迈译,《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0月,第42-46页。
    ①[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333页。
    ②陈永国:《理论的逃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20页。
    ③[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丁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393页。
    ④[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390页。
    ⑤Gills Deleuze,Essays:Critical and Clinicl,Translated by Daniel W.Smith and Michael A.Greco,London:The athlone press.,1990,P.16.
    ⑤[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395页。
    ①[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397页。
    ②[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412页。
    ①[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416页。
    ①Gills Deleuze & Felix Guattari, what is Philosophy? translated by Hugh Tomlinson and Burchell,Columbian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94,p.170.
    ①[法]吉尔·德勒兹,《普鲁斯特与符号》,姜宇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第42页。
    ③Gills Deleuze & Felix Guattari, what is Philosophy? translated by Hugh Tomlinson and Burchell,Columbian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94,p.173.
    ①Gills Deleuze & Felix Guattari, what is Philosophy? translated by Hugh Tomlinson and Burchell,Columbian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94,p.164.
    ②Gills Deleuze & Felix Guattari,what is Philosophy? translated by Hugh Tomlinson and Burchell,Columbian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94,p.167.
    ③Gills Deleuze & Felix Guattari, what is Philosophy? translated by Hugh Tomlinson and Burchell,Columbian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94,p.172.
    ④Gills Deleuze, Essays.Critical and Clinicl.Translated by Daniel W.Smith and Michael A.Greco, London:The athlone press.,1990,P.24..
    ①Gills Deleuze & Felix Guattari, what is Philosophy? translated by Hugh Tomlinson and Burchell,Columbian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94,p.191.
    ②[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什么是哲学?》,张祖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57页。
    ①[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什么是哲学?》,张祖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457页。
    ②麦永雄:《德勒兹生成论的魅力》,《文艺研究》,2004年第3期,第157-159页。
    ①Gills Deleuze:Essays:Critical and Clinicl,Translated by Daniel W.Smith and Michael A.Greco,London:The athlone press.,1990,P.1.
    ①[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什么是哲学?》,张祖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1页。
    ②[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什么是哲学?》,张祖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2页。
    ③[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什么是哲学?》,张祖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0页。
    ④[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什么是哲学?》,张祖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93页。
    ①Gilles Deleuze & Felix Guattari:Kafka:Toward a Minor Literature, Translation by Dana Polan,Lond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7,P.16;
    ①[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412页。
    ②陈永国:《界限与越界:小民族文学的解域化》,《清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第41-47页。
    ①Gilles Deleuze & Felix Guattari, Kafka:Toward a Minor Literature,Translation by Dana Polan, Lond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P.16.
    ②Gilles Deleuze & Felix Guattari, Kafka:Toward a Minor Literature, Translation by Dana Polan, Lond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P.17.
    ③Gilles Deleuze & Felix Guattari, Kafka:Toward a Minor Literature, Translation by Dana Polan, Lond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P.17.
    ①Gilles Deleuze & Felix Guattari:Kafka:Toward a Minor Literature, Translation by Dana Polan, Lond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7,P.19.
    ②Gilles Deleuze & Felix Guattari:Kafka:Toward a Minor Literature, Translation by Dana Polan, Lond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7,P.18.
    ③Gilles Deleuze & Felix Guattari:Kafka:Toward a Minor Literature, Translation by Dana Polan, Lond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7,P.19.
    ④Gilles Delcuze & Felix Guattari:Kafka:Toward a Minor Literature,Translation by Dana Polan,Lond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7,P.35.
    ①Gilles Delcuze & Felix Guattari:Kafka:Toward a Minor Literature, Translation by Dana Polan, Lond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7,P.34.
    ②[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342页。
    ①[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405页。
    ②[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409页。
    ③[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405页。
    ④[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411页。
    ①[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355页;
    ②[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355页;
    ①杨凯麟:《虚拟与文学》,杨凯麟:《德勒兹论福柯》,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70页。
    ②转引自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370页。
    ③转引自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395页。
    ④转引自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411页。
    ①汪民安:《前言:词语的深渊》,汪民安主编,《文化研究关键词》,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①注:韩蕊:《<古炉>的视角和超越》,《小说评论》,2011年第3期。
    ②注:王春林:《伟大的中国小说(上)》,《小说评论》,2011年第3期。
    ③注: 王德威:《暴力与叙事—贾平凹的<古炉>及其它》,《南方文坛》,2011年4月。
    ④注:杨庆祥、杨晓帆、陈华积:《历史书写的困境和可能—<古炉>三人谈》,《文艺争鸣》,2011年4月。
    ⑤注:李遇春:《作为历史修辞的“文革”叙事—<古炉>论》,《小说评论》,2011年第3期。
    ⑥注:李星:《天使.魔鬼.“造反派”-<古炉>人物刍谈》,《小说评论》,2011年第4期。
    ⑦注:南帆:《剩余的细节》,《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第5期。
    ⑧注:任葆华:《民族记忆中不可被遗忘的存在》,《小说评论》,2011年第3期。
    ⑨注:陈树萍:《日常生活.民间信仰.革命》,《文艺争鸣》,2011年8月。
    ①[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337页。
    ①[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344页。
    ②[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343页。
    ①贾平凹:《长篇小说<古炉>后记》,《东吴学术》,2010年第1期,第54-57页。
    ②贾平凹:《长篇小说<古炉>后记》,《东吴学术》,2010年第1期,第54-57页。
    ①[法]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迦塔里:《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卷2)千高原》,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第396页。
    ②Gills Delcuze & Felix Guattari:what is Philosophy? translated by Hugh Tomlinson and Burchell,Columbian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1994,p173.
    1、[法]《什么是哲学》,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瓜塔里合著, 张建祖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
    2、[法]《普鲁斯特与符号》,吉尔·德勒兹著,姜宇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
    3、[法]《哲学与权力的谈判:德勒兹访谈录》,吉尔·德勒兹著,刘汉全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10年;
    4、[法]《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千高原》,吉尔·德勒兹、菲利克斯·瓜塔里合著,姜宇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0年;
    5、[法]《哲学的客体:德勒兹读本》,吉尔·德勒兹著,陈永国、尹晶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7、[法]《时间-影像:电影2》,吉尔·德勒兹著,谢强、蔡若明、马月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
    8、[法]《尼采与哲学》,吉尔·德勒兹著,周颖、刘玉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9、[法]《康德与柏格森解读》,吉尔·德勒兹著,张宇凌、关德群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10、[法]《德勒兹论福柯》,吉尔·德勒兹著,杨凯麟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
    11、[法]《游牧思想;吉尔.德勒兹读本》,吉尔·德勒兹著,陈永国编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2、[日]《德勒兹:游牧民》,蓧原资明,徐金凤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3、[美]《后现代理论》,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合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4、《理论的逃逸》,陈永国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5、《德勒兹与当代性:西方后结构主义思潮研究》,麦永雄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16、《生产(第5辑):德勒兹机器》,汪民安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7、《德勒兹身体美学研究》,姜宇辉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18、《文化研究关键词》,汪民安主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19、Gills Deleuze:Essays:Critical and Clinicl,Translated by Daniel W.Smith and Michael A.Greco, London:The athlone press.,1990
    20、Gilles Deleuze and Felix Guattari:Kafka:Toward a Minor Literature, Translation by Dana Polan, London: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7.
    21、Brain Massumi:A shock to thought:expression after Deleuze and Guattari, London:Routledge,2002;
    21、Ruben Borg.:The measureless time of Joyce, Deleuze andDerrida, London: Continuum,2007;
    23、Ronald Bogue:Deleuze on literatue, New York:Routledge,2003;
    24、Damian Sutton, David MatinJones:Deleuze Reformed, Published by I.B.Tauris & Co. Ltd,2008;
    1、麦永雄:《论德勒兹符号诗学与理论意义》,《梧州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吴静:《德勒兹的自由哲学意义及其局限性》,《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3、程党根: 《异域中的异样主体之维——德勒兹视域中的后现代主体模式》,《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4、贾福生、 高丽萍:《德勒兹:于悖论处寻找流动的生命》,《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韩桂玲:《寻求创造的非理性根据—德勒兹权力意志创造观探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姜宇辉:《“抵抗”同—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03期:
    7、陈炳辉、王东明:《马克思思想与德勒兹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韩桂玲:《后现代哲学家德勒兹的社会控制与生成论》,《求索》2009年08期
    9、张之沧:《论德勒兹的非理性认知论》,《江海学刊》2009年01期;
    10、李科林:《真理的自由和自由的真理—德勒兹对康德思想的超越》,《世界哲学》 2009年05期;
    11、贾平凹:《长篇小说<古炉>后记》,《东吴学术》,2010年01期;
    12、韩蕊:《<古炉>的视角和超越》,《小说评论》,2011年03期;
    13、王春林:《伟大的中国小说(上)》,《小说评论》,2011年03期;
    14、王德威:《暴力与叙事—贾平凹的<古炉>及其它》,《南方文坛》,2011年04期;
    15、杨庆祥、杨晓帆、陈华积:《历史书写的困境和可能—<古炉>三人谈》,《文艺争鸣》,2011年04期;
    16、李遇春:《作为历史修辞的“文革”叙事—<古炉>论》,《小说评论》,2011第03期;
    17、李星:《天使.魔鬼.“造反派”-<古炉>人物刍谈》,《小说评论》,2011年04期;
    18、南帆:《剩余的细节》,《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05期;
    19、任葆华:《民族记忆中不可被遗忘的存在》,《小说评论》,2011年03期;
    20、陈树萍:《日常生活.民间信仰.革命》,《文艺争鸣》,2011年08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