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王阳明是历史上少有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人物。作为政治家,阳明既继承了传统儒家的政治伦理精华又不乏创新性;他创立的“良知”学说为封建统治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既切中时弊、又救治人心,有效维护了封建统治。
     在为政活动中,阳明秉承儒家基本的为政理念,自觉坚守政治家的“良知”。首先他继承陆九渊等的君臣观,主张既要维护君王的权威,又重视协调君主与臣民的关系;其次,他坚持以仁为基础、以礼为基本手段的德治思想,注重民生与道德教化的亲民思想,提出了人格平等和职业平等的主张,试图从根本上稳定为政的基础;再者,阳明特别重视内圣外王,强调人格精神的伟大力量。在政治理想上,阳明希冀建立理想社会模型。这种模型由两个层面构成:在社会个体人格层面,期待“满大街都是圣人”。阳明认为理想国的社会治理不仅需依靠圣王,更要依靠广大民众的自觉成圣。在社会模型上,阳明强调恢复“三代之治”。他认为,“三代之治”就是“风气日开、文采日胜”因时致治的美好社会。在官德思想中,阳明推崇廉洁、谦虚、忠诚、勤政和勇于负责的为官之德;阳明还根据“知行合一”理论总结了官德修养理论,主要有立志、改过、静坐与事上磨炼等。阳明还是自己政治伦理的忠实践行者。他重视把学校、家庭与社会看作有机联系的整体,把教育与政治贯通、力求知识与德性同步发展,这种教育为政治服务的观念是王阳明亦儒亦仕双重身份的必然产物。
     总之,从整体看,阳明不愧为一代政治家。但作为封建官僚的代言人,他对民众的关心并非出于对人民的真爱,也不懂得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来化解社会矛盾。因此,阳明的政治伦理思想是阳明阶级立场的产物,需要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辩证地看待。
Wang Yangming is the uncommon immortal figure of "virtue, saying and merit " in the history. As a politician, he inherited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political ethics and had his own innovation. The conscience theory of Yangming effectively safeguard the feudal rule, because it not only revealed the social abuse but also healed the people thought.
     On his governance idea, Yangming followed the ideas that a traditional politician should sticked to. Firstly, he inherited the concept of LuJiuyuan:maintaining the authority of the kings, meanwhile keeping the harmony relations between sovereign and people; Secondly, he insisted on the "rule of virtue" of the pre-qin dynasty Confucian school, which regard "benevolence"as the basical theory and "courtesy" the basical means. He also focused on basic means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having the thought of people-centered; Thirdly, he promoted the equality of personality and occupation, trying to stable the foundation of feudal governance; Lastly, he specially emphasized the"inside saint and outside king"idea, and the great power of the supreme personality.
     On his Political ideals, Yangming hoped to establish a model society. This model society was made up by two levels. Firstly, the individual moral personhood level——"saint" full of main street. He sticked that social governance not only relied on the saint king, but also on the broad masses being saint. Secondly, the social model level:recovery to the" Three generations". He thought three generations was a perfect society.
     On his ideal about the virtues of officers, he was advocated to the good character of probity, modest, loyalty, diligence and responsibility; Yangming also summed up a series of theory based on "knowledge and action in one", such as aspiration, amendation, sitting meditation and experience through the action.
     Yangming was a loyalty practicer of his own political ethics. He attached the view that schools, families and society regarded as an organic link between overall, the education served for politics, which seeked an coordinated and balanced program of development between intellectual and moral. The practice of the education served for politics was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Yangming, because he was an Confucian and an officer in the meaning while.
     In short, Yangming was indeed a politician from overall. But as a feudal spokesman, his interest to the public was not from his true love and he didn't know how to calm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through solving the land demand. Thus, his political ethics thought was a product of his class stand and should be scanned with a dialectical view of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引文
①钱穆:《阳明说述要序》《钱宾四先生全集》乙编第十册中国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4年版第3页
    ①钟仕伦、李天道:中国美育思想简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319-327页
    ①刘晓华:谈王阳明的启蒙思想[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①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269页
    ①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五文集之四十阳明传及阳明先生弟子录序
    ①王阳明全集卷三十八世德记 1381-1382页
    ②王阳明全集 卷三十八世德记1383-1384页
    ③王阳明全集 卷三十八世德记 1384-1385页
    ①王阳明全集 卷三十八世德记 1385-1386页
    ②钱明: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11页
    ①余英时: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08年版 158-161页
    ②陈来:宋明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9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一答储柴墟 814页
    ②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二送别省吾林都宪序884页
    ①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M]北京三联书局 1958年版234页
    ②王阳明全集年谱三卷三十五1289页
    ①陆九渊集卷三十六
    ②陆九渊集卷十八删定官轮对札子
    ③与朱济道陆九渊集 卷十一142页
    ④答赵永道四陆九渊集卷十二 161页
    ⑤与包详道 陆九渊集卷十四 182页
    ①参见徐观复:象山学述载《中国思想史论》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版65页
    ②刘宗贤:陆王心学研究[M]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79页
    ③陆九渊集 卷十九 贵溪重修县学记
    ④陆九渊集卷十九荆国王文公祠堂记
    ⑤王阳明全集卷一传习录上
    ①朱文公文集卷四十一
    ②朱子大全·杂著
    ①礼记·中庸
    ②明史通鉴卷五十
    ③钱明:儒学正脉——王守仁传[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29页
    ④刘宗周:刘宗周全集第二册(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所1996年版394页
    ①王阳明全集年谱一卷三十三1222页
    ②还古书院志卷十一会记中国历代书院志第8册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619页
    ③王阳明全集年谱一卷三十三1224页
    ④陈鼓应:老子注释及其评价中华书局1984年版191页
    ⑤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538页
    ⑥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版17页
    ⑦白如祥辑校: 王重阳集齐鲁书社2005年版256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外集二799页
    ②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16页
    ③陈寿三国志.魏书中华书局1961年版795页
    ④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268页
    ⑤道藏 第二十三册628页
    ⑥何静:论王阳明的致良知对儒释道三教的融合(J)浙江社会科学 2007年第3期
    ⑦司雁人:阳明境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北京2007年版91页
    ⑧老子:道德经三十七章
    ①程曦:明代儒佛融通思想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7页
    ②大乘止观法门卷二
    ③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④答顺宗心要法门
    ⑤郭朋校释:坛经中华书局1983年版24页
    ①王阳明全集大学问卷二十六971页
    ②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卷三92页
    ③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一808-809页
    ④何静。论王阳明的致良知说对儒释道三教的融合(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⑤五灯会元·主峰宗密禅师卷二
    ⑥圆觉经略疏钞 卷六
    ⑦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卷三91页
    ⑧王龙溪全集·天泉证道记卷一
    ①王阳明全集 卷二十二山东乡试录856页
    ②王阳明全集 卷二十二 山东乡试录854页
    ③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二 山东乡试录854-855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二山东乡试录857页
    ②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二山东乡试录856页
    ③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二山东乡试录856页
    ④王阳明全集 卷二十二 山东乡试录847页
    ⑤王阳明全集 卷二十二 山东乡试录846-847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二山东乡试录841页
    ②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二山东乡试录841页
    ③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二外集四 山东乡试录842页
    ④王阳明全集卷九别録一291-292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二山东乡试录 853页
    ①论语·渊源
    ②论语·雍也
    ③二程遗书卷二
    ④朱文公集·说仁
    ⑤王阳明全集卷七象山文集序
    ⑥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 寄正宪男手墨二卷990页
    ⑦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八 大学问 968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三传习录下107页
    ②张世英:儒家与道德(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1期
    ①张祥浩: 王守仁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3页
    ②朱承:治心与治世——王阳明哲学的政治向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12页
    ③王阳明全集卷一传习录上6-7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一传习录上3页
    ②王阳明全集卷二传习录下113页
    ③王阳明全集卷二传习录中89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三 传习录下116页
    ②王阳明全集卷三 传习录下93页
    ③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中卷二49页
    ④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中卷二59页
    ⑤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中卷二 69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一传习录上27-28页
    ②王阳明全集卷一传习录上28页
    ③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第523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五外集七节庵方公墓表 941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十四别绿六处置地方以图久安疏479页
    ①朱熹: 大学章句集注见四书集注 岳麓书社1985年版5页
    ①朱熹: 大学章句集注见四书集注 岳麓书社 1985年版22页
    ②王阳明全集 传习录上卷一1-2页
    ①礼记注疏 卷六十清元校刻本 中华书局影印 1980年版
    ②孙德高: 王阳明事功与心学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177页
    ③王阳明全集 大学问卷二十六 970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十三计处地方疏429页
    ②王阳明全集卷二 传习录中 79页
    ③杨国荣: 杨国荣讲王阳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79页
    ④王阳明全集亲民堂记卷七250页
    ⑤王阳明全集亲民堂记卷七251页
    ⑥王阳明全集大学问卷26968页
    ①王阳明全集亲民堂记卷七251页
    ②王阳明全集亲民堂记 卷七251页
    ③王阳明全集 告谕俐头巢贼卷十六562页
    ①王中原:从朱王新亲之辨看王阳明的亲民思想(J)道德与文明。2010年第4期
    ②论语·为政
    ③王阳明全集大学问卷二十六968页
    ①孟子·娄离上
    ②苟子·解蔽
    ③王阳明全集 卷一 传习录上 27页
    ④王阳明全集 卷一 传习录上 28页
    ⑤张祥浩:王守仁评传[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167页
    ①王阳明全集 传习录中 卷二80页
    ②王阳明全集 传习录中 卷二
    ③王阳明全集 卷二传习录中
    ④王阳明全集 卷四与黄诚甫161页
    ⑤王阳明全集 卷二 传习录中55页
    ⑥王阳明全集 卷二十一外集三 800页
    ⑦钱穆:阳明说述要序见钱宾四先生全集乙编第十册[M] 台北 中国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4年版第3页
    ①王阳明全集 卷四十 诰命·祭文·传记1564页
    ②王中原。王阳明对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修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③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九 次韵毕方伯写怀之作 1064页
    ④王阳明全集 卷三十 批岭北道修筑城坦呈 1083页
    ⑤王阳明全集告谕各府父老子弟卷十六532页
    ①王阳明全集告谕俐头巢贼 卷十六561页
    ②王阳明全集 旱灾疏卷十407页
    ③王阳明全集 赈恤水灾牌卷十七 617页
    ④王阳明全集 宽恤禁约 卷十七 574页
    ⑤王阳明全集 抚恤来降 卷十八 654页
    ①王阳明全集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弭灾变疏卷十三428页
    ②王阳明全集处置平复地方以图久安疏卷十四482页
    ③张祥浩:王守仁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169页
    ④道德经三十三章
    ①(唐)李煜:西漚外集·冰言
    ①王阳明全集 卷九陈言边务疏 285页
    ②王阳明全集 卷一传习录上 11页
    ①王阳明全集 卷二传习录中56页
    ②王阳明全集 卷一传习录上 27页
    ①论语·尧曰
    ②孟子·尽心下
    ③张祥浩:王阳明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85页
    ④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九送骆蕴良潮州太守序 1048页
    ⑤王阳明全集卷十八禁革轻委职官 630页
    ⑥王阳明全集赈恤水灾牌卷十七617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一外集三821页
    ②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一外集三821页
    ③王阳明全集卷二十祈雨两首 746页
    ①钱穆:王守仁[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47年第四版50页
    ②王阳明全集卷三十二补录1187页
    ③司雁人: 阳明境界[Ml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65页
    ④邓艾民: 朱熹王守仁哲学研究[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 112页
    ⑤王阳明全集卷二十 外集二 720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八续编三 1032页
    ②周月亮: 王阳明内圣外王的九九方略[M]北京:中华工商联出版社,2002年版 187页
    ③王阳明全集卷十二别绿四 391页
    ④王阳明全集卷十七别绿九 573页
    ⑤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二外集四884页
    ①论语·泰伯
    ②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四 外集六 919页
    ③王阳明全集卷八 文绿五 280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续编一974-975页
    ②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四 外集六 919页
    ③王阳明全集卷八文绿五 270页
    ④王阳明全集卷八文绿五 270页
    ⑤王阳明全集卷八文绿五 280页
    ⑥王阳明全集 卷八文绿五 280页
    ①王阳明全集 卷三传习录下116-117页
    ②王阳明全集卷十三 别绿五458页
    ③王阳明全集卷十二 别绿四 396页
    ①王阳明全集 卷十三别绿五459页
    ②王阳明全集 卷十三别绿五459页
    ③王阳明全集 卷九 别绿一 306页
    ④钱穆:朱子新学案[M]成都:巴蜀出版社1988年版707页
    ①王阳明全集 卷一传习录上 25页
    ②王阳明全集 卷二十六 大学问 971页
    ③阳明先生遗言录第40条载陈来《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621页
    ④王阳明全集 卷二传习录中41页
    ⑤王阳明全集 卷二十六 续编一 974页
    ①王阳明全集 卷七 文绿四 赠郭善甫归省序 237-238页
    ②王阳明全集 卷七 文绿四 示弟立志说 260页
    ③王阳明全集 卷三 传习录下123页
    ④王阳明全集 卷七 文绿四 示弟立志说 260页
    ⑤王阳明全集 卷二 传习录中 57页
    ⑥王阳明全集 卷七 文绿四 示弟立志说 260页
    ①论语·卫灵公
    ②论语·子张
    ③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 教条示龙场诸生 975页
    ④王阳明全集卷四 寄诸弟 127页
    ⑤孟子·尽心(上)
    ⑥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一 答徐成之810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 教条示龙场诸生 975页
    ②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四 悔斋说 909页
    ③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四 悔斋说 909页
    ④王阳明全集卷一 传习录上 31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 教条示龙场诸生 975页
    ②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 教条示龙场诸生 975页
    ③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 教条示龙场诸生 976页
    ④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 教条示龙场诸生 976页
    ⑤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295页
    ①参见胡永中:致良知——王阳明去恶思想研究[M]成都: 巴蜀书社2007年版 232--234页
    ②王阳明全集卷一传习录上 16页
    ③王阳明全集卷一传习录上 11页
    ④王阳明全集卷一传习录上 13-14页
    ⑤王阳明全集卷五文绿二答伦彦式 182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一传习录上 15页
    ②王阳明全集 卷二 传习录中 59页
    ③王阳明全集 卷一 传习录上 12-13页
    ①吕思勉:理学纲要东方出版社 1996年版 166页
    ②王阳明全集 卷一 传习录下 94-95页
    ①[美]倪德卫:儒家之道——中国哲学之探讨[美]万白安编,周炽成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56页
    ②二程集河南程式遗书 卷十一 127页
    ③吕大临: 横渠学生行状张载集附录 384页
    ④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八中华书局 1986年版 2679页
    ①王阳明全集 卷一传习录上 10页
    ②王阳明全集 卷一传习录上 9页
    ③王阳明全集 卷一传习录上 9页
    ④王阳明全集 卷二 传习录中 53-54页
    ①张载:正蒙·大心篇第七张载集中华书局 1978年版24页
    ①二程遗书卷二上二程集15页
    ②二程遗书 卷二上
    ③张世英:儒家与道德(J) 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1期
    ④大学问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968页
    ⑤朱承:治心与治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版
    ⑥王阳明全集卷一传习录上25页
    ⑦王阳明全集卷一传习录下110页
    ⑧王阳明全集卷一传习录下107页
    ⑨崔永东:思想家的治国之道[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352页
    ①王阳明全集 卷三 传习录下 116页
    ②王阳明全集 卷七 万松书院记 253页
    ③王阳明全集 卷九 谏迎佛疏 294页
    ④王阳明全集 卷二 传习录中 54页
    ⑤王阳明全集 卷二 传习录中 54页
    ①王阳明全集 卷二 传习录中 79-80页
    ②王阳明全集 卷二十六续编一 968页
    ③王阳明全集 卷二十六续编一 969页
    ①朱承:治心与治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版84页
    ②大戴礼记·诰志
    ③荀子·正论
    ④中庸三十一章
    ①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中,卷二,49、59、69页
    ②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下,卷三116页
    ①司雁人:阳明境界[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89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二传习录中 40页
    ②魏佐国、李萍:王守仁与江西书院教育[J]南方文物 1997年第1期
    ①王阳明全集卷三十三 年谱一 1236页
    ②王阳明全集卷三十四 年谱二 1267页
    ③王阳明全集卷四十一刻文录序说 1576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四十一刻文录序说 1576页
    ①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中 卷二 88页
    ②同上
    ③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下卷三104页
    ①王阳明全集 卷十七 别绿九礼取副提举舒芬牌599页
    ②王阳明全集 卷十八别绿十 批广西布按二司请建讲堂呈 626页页
    ③王阳明全集 卷十七 别绿九兴举社学牌 604页
    ①常建华:明代徽州的宗族乡约化 [J]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3期
    ②曹国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与他的乡约模式[J]社会科学战线 1994年第6期
    ③胡永中:致良知——王阳明去恶思想研究[M]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7年版366页
    ④王阳明全集 卷十七别绿八 南赣乡约 600页
    ①王阳明全集 卷三十九世德记 明军功以励忠勤疏1642页
    ②赵勋:风俗嘉靖《瑞金县志》卷一天一阁本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61年第6页
    ③蒋有道修、史珥纂:疆域附土俗 《南安府志》卷一道光十七年刻本第28页
    ①王阳明全集卷十四别绿六处置平复地方以图久安疏479页
    ①王阳明全集 卷十四别绿六处置平复地方以图久安疏483页
    ②王阳明全集 卷十四别绿六处置平复地方以图久安疏480页
    ①孟子·公孙丑上
    ②王阳明全集 卷十四 别绿六辞免重任乞恩养病疏461页
    ③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一外集三答方淑贤 828页
    ①全阳明全集卷十别绿二陈言边务疏 287页
    ②王阳明全集卷十五别绿七边方缺官荐才赞理疏499页
    ①王阳明全集 卷十四 别録六 辞巡抚兼任举能自代疏 466页
    ①杨国荣:杨国荣讲王阳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8页
    ①龚自珍: 龚自珍全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15-16页
    ②龚自珍: 龚自珍全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78页
    ③谭嗣同:谭嗣同全集[M]上海中华书局 1981年版460页
    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上海中华书局 1985年版12页
    ①蔡仁厚:王阳明哲学[M]台北三民书局1974年版 178页
    ②王阳明全集 卷十八别绿十批立社学师耆老名呈626页
    ①陈宏谋:从政遗规·王文成公告谕(按语)汇文堂藏板
    ①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上卷一 24页
    ②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下卷三 121页
    ③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中卷二 55页
    ④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中卷二 79页
    ①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下) 卷三 124页
    ②王阳明全集大学问 卷二十六 969页
    ③王阳明全集外集四 卷二十二871页
    ①王处辉:中国思想史(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18页
    [1]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雷仲康译注,庄周著.庄子.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
    [3]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
    [4]梁启雄释.荀子简释.北京:中华书局,1983
    [5]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
    [6]梁海明译注,老聃著.老子.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7]康有为.大同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8]〔清〕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5
    [9]黄宗羲等.宋元学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10]张廷玉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
    [1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01
    [12]朱熹.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3]陆九渊.陆象山全集.北京:中国书店,1992.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
    [1](古希腊)柏拉图.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德)黑格尔.范扬,张企泰译.法哲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4](德)包尔生.何怀宏,廖申白译.伦理学体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5](德)康德.韩水法译.实践理性批评.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德)施路赫特.李康译.信念与责任——马克斯·韦伯论伦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7](德)康德.苗力田译.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8](德)马克斯·韦伯.冯克利译.学术与政治.上海:三联书店,2005
    [9](英)休谟.曾晓平译.道德原则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0](日本)冈田武彦.吴光,钱明等译.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1](日本)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2](日)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13](日)岛田虔次.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14](美)杜维明.人性与自我修养.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15](美)倪德卫等.儒家思想的实践.台北: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0
    [16](美)倪德卫.儒家之道.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17](英)赖尔.心的概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8](美)沙佛尔.心的哲学.北京:三联书店,1989
    [19](日)汤浅泰雄.灵肉探微——神秘的东方身心观.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0
    [20](美)赫大维,安乐哲.孔子哲学思微.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21](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2](日)忽滑谷快天.中国禅学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3](日)荒木见悟.佛教与儒教.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24]周辅成编译.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5](美)列文森.郑大华等译.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6]蒂里希.政治期望生活.读书.新知.北京:三联书店,1999
    [27]戴木才.政治文明的正当性——政治伦理与政治文明.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2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1]张祥浩.王守仁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杨国荣.杨国荣讲王阳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四卷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钟仕伦,李天道.中国美育思想简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杨国荣.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北京:三联书店,1997
    [6]陈来.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刘宗贤.陆王心学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8]吴光.阳明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9]陈来.宋明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余英时.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8
    [11]钱明.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12]方志远.旷世大儒——王阳明.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13]陈立胜.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从“身——体”的立场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4]周月亮.王阳明内圣外王的九九方略.上海: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02
    [15]杨国荣.王学通论——从王阳明到熊十力.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
    [16]钱穆.王守仁.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
    [17]邓艾民.朱熹王守仁哲学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8]邓元忠.王阳明圣学探讨.台北:正中书局,1975
    [19]邓志峰.王学与晚明的师道复兴运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0]陈荣捷.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2
    [2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2]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宋明理学史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3]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宋明理学史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4]李景林.教养的本原——哲学突破期的儒家心性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25]李景林.教化的哲学——儒学思想的一种新诠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26]朱汉民.宋明理学通论——一种文化学的诠释.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27]张锡勤、霍方雷.陆王心学初探.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28]杨国荣.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北京:三联书店,1997
    [29]吴雁南主编.心学与中国社会.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4
    [30]汪传发.陆九渊王阳明与中国文化.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31]蒙培元.理学的演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32]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重庆:商务印书馆,1944
    [33]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34]陈荣捷.王阳明与禅.台北:学生书局,1984
    [35]方尔加.王阳明心学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36]牟宗三.王阳明致良知教.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
    [37]钱明主编.阳明学新探.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38]张世英.天人之际.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9]钟彩钧.王阳明思想之进展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40]张岂之.儒学理学实学新学.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1]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上海:中华书局,1936
    [42]冯达文.宋明新儒学略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43]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
    [44]丁为祥.实践与超越——王阳明哲学的诠释、解析与评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45]邓名瑛.寻找生命之真——明代心学的本体追求.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6]陈来.人文主义的视界.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47]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48]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49]萨孟武.中国政治思想史.台北:三民书局,1979
    [50]吕振羽.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海:开明书店,1937
    [51]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52]吴震.阳明后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3]蒋庆.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北京:三联书店,2003
    [54]朱汉明.圣王理想的幻城-伦理观念与中国政治.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55]任剑涛.伦理王国的构造——现代性视野中的儒家伦理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6]刘泽华主编.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7]王处辉.中国思想史(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58]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59]唐凯麟、张怀承.成人与成圣:儒家伦理思想精粹.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8
    [1]魏英敏.良知与和谐社会建设.伦理学研究.2006年第1期
    [2]张春生.王阳明的社会和谐思想.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 1期
    [3]陈徽.王阳明“以德治世”的社会思想.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4]殷有敢.“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论王阳明“致良知”德性思想普世化之追求.兰州学刊.2005年第5期
    [5]刘晓华.谈王阳明的启蒙思想.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季刊).2007第1期
    [6]周肇阳.王阳明社会分工思想的历史因袭及创新.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
    [7]李禹阶,廖小波.王阳明“圣凡平等”的社会控制思想. 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3期
    [8]王国良.王阳明良知学说与自由解放精神.孔子研究.2002年第5期
    [9]李辅敏.论阳明精神.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10]田筠.王阳明德育思想的再认识. 大学时代.2006年第9期
    [11]王代月.论王阳明的主体性道德教育及启示.思想政治教育.2006年第2期
    [12]胡林英.王阳明道德内化思想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13]赵德肃.王阳明德育心理思想研究.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1期
    [14]陈泉.王阳明圣人观的平民化倾向及其政治原因.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版).2000年第1期
    [15]黄艳珍.王阳明的圣人观.枣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6]李友学.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五要素论.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17]展明锋,陈勇.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道德修养学说.道德与文明.2002(3)
    [18]张家成,李班.论宋明理学的修养方法.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3期
    [19]蒙培元.良知与自然.哲学研究.1998年第3期
    [20]吴雁南.简论王阳明“致良知”说的特点和意义.贵州文史丛刊.1995年第4期
    [21]赖忠先.致良知的实质.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
    [22]肖鹰.王阳明的良知本体论.浙江学刊.2000年第5期
    [23]邵秀玲,刘国强.王阳明“知行合一”论及其现代价值.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4]李晓东.日本阳明学的思想特质及其影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8 年第1期
    [25]黄维元,尉浩.王阳明“德”范畴论析.理论学科.2007年第5期
    [26]林华开.康德与王阳明伦理思想比较.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27]赖忠先.致良知的方法和步骤——王阳明德育思想探微.中国德育.2007年第8期
    [28]何静.论阳明心学对儒学的融合和发展.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第4期
    [29]诸焕灿.略论王阳明的工商思想.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年1月25日
    [30]张显清.明代社会思想和学风的演变.中国哲学史研究.1986年第4期
    [31]鲍世斌.明代王学与道教.中国道教.2001年第3期
    [32]冯契.论王守仁的“致良知”说.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3期
    [33]沈善洪,钱明.论王阳明早期思想性格的形成.杭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89年第2期。
    [34]陈清春.王阳明早年“出入佛老”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35]严正.王阳明修养理论述评.求是学刊.1997年第6期
    [36]方旭东.以良知为圣——心学视野中的圣人.孔子研究.2000年第2期
    [37]陈来.王阳明哲学的理解与诠释.哲学研究.1991年第1期
    [38]辛冠洁.阳明心学的反思.孔子研究.1993年第3期
    [39]方旭东.同情的限度-王阳明万物一体说的哲学淦释.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40]陈立胜.“圣人有过”:王阳明圣人论的一个面向.学术研究.2004年第4期
    [41]陈泉.王阳明圣人观的平民化倾向及其政治原因仁.重庆师院学报.2000年第1期
    [42]朱汉民.由工夫以见本体——阳明心学的实践性品格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43]杨国荣.本体与工夫:从王阳明到黄宗羲.浙江学刊.2000第5期
    [44]王国良.王阳明良知学说与自由解放精神.孔子研究.2002第5期
    [45]李景林.哲学的教化与教化的哲学——论儒学精神的根本特质.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46]方旭东.以良知为圣——心学视野中的圣人.孔子研究.2000年第2期
    [47]王泽应.我国政治伦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伦理学.2005年第1期
    [48]戴木才.政治伦理的现代视域.哲学动态.2004年第1期
    [49]陈来.儒家“礼”的观念与现代世界.孔子研究.2001年第1期.
    [50]仲崇盛.论政治伦理的正义主题.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4期
    [51]郭洪纪.儒家政治伦理的人本倾向与普世关怀.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52]龙静云.仁政:先秦儒家政治伦理的核心及其借鉴价值.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3期
    [53]赖忠先.致良知之学——王阳明道德修养与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6
    [54]叶远厚.王阳明心学新探.(D).中国人民大学,1999
    [55]胡永中.致良知论——王阳明去恶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
    [56]高予远.实践的良知——王阳明哲学的阐释.(D).复旦大学,2000
    [57]皮伟兵.先秦儒家“和”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58]尹溢洙.中国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1]Emile Durkheim:On Morality and Society, 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3
    [2]Leo Strauss: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Detriot: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9
    [3]Cua, AS.:The Unity of Knowledge and Action:A Study in Wang Yang-ming's Moral Psychology, Honolulu:The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82
    [4]Poulsen, Richard C:The Body as Text, New York:Peter Lang Publishing,Inc.,1996
    [5]Wright, Arthur F(ed.):Study in Chinese Thought,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3
    [6]de Bary, Wm. Theodore:Self and Society in Ming Thought,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0
    [7]Kim Heup Yong:Wang Yang-ming and Karl Barth:A Confucian-Christian Dialogue, Lanham/New York/London: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n, Inc.,199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