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警察权益及保障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警察权益是法律确认并受法律保护的因公民取得警察身份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近年来,警察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发展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警察权益保障现状的考察,现实中警察在执法过程中遭受袭击、威胁的情况时有发生,警察的生命权、健康权、人格权、休息休假权、劳动报酬权、批评建议权、伤亡抚恤权、教育培训权、武器使用权得不到有效保障。分析警察权益受到损害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立法保障方面存在缺失,导致警察的执法硬件不佳;其次是警察执法环境不好,社会舆论导向错误和公众的思维定势和认知偏差给警察的执法带来了不少困难;再次是警察自身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不高。
     本文从完善立法,健全警察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创造良好的警察执法环境,提高警察自身的素质和维权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警察权益保障的建议。
Police interest in the legal recogni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law because the police obtained the identity of citizens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recent years, the police interest in the phenomenon of more and more serious violations, has developed in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community must face and solve problems.
     Protection on the status of our police investigation, in reality, the police attacks in the law enforcement process, threatening situations occur, the police the right to life, health, moral rights, the right to rest and vacation, labor remuneration right, criticized the proposed power injury pension rights, the right to education and training, lack of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to use weapons. Analysis of damage causes of police interest in three areas, first, there is lack of legislative protection, leading to poor police enforcement of hardware; followed by police enforcement environment, bad, wrong direction of public opinion and the public mindset and cognitive bias to the police law enforcement has brought many difficulties; once again the police's own awareness of safeguarding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is not high.
     In this paper, the improvement of legislation and improve the Police Prote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related systems,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police enforcement and improve police awareness of their own quality and rights in terms of rights protection by improving the police recommendation.
引文
1张柏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版,第36页。
    2刘小荣:《警察权益界说》,《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第77—78页。
    3张立新,《半年间北京有23名警察被袭击身亡,近期袭警案频发》,《北京晚报》,2005年9月27日。
    4王海洲:《警察伤亡率居高不下,警力不足工作量大是主因》,《中国青年报》,2002年9月18日。
    5薛宗兰:《民警执法权益被侵害的现状》,《人民公安》,2007年第7期,第23页。
    6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民警培训调研组:《当前公安执法环境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公安教育》,2005年第12期,第33页。
    7《公安部通报2005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负伤情况》,人民网http://www.gov.cn/2006-02-23.html.
    8陈嘉:《给民警“安”一个快乐的心》,中国警察网,http://www.Cpd.com.cn/2005-09-23.html.
    9刘金玲:《论警察正当执法权益及其保障》,《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5期,第38页。
    10王午鼎:《应增设袭警罪震慑凶顽》,搜狐网,http://news. Sohu>com/2004/03/08/39/news219343945. shtml。
    11孙国华,朱景文:《法理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版,第197页。
    12谢曼娜:《论警察权益之维护》,《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第37—39页。
    13李宗儒:《关于<人民警察法>警察抗命权规定的研究》,《公安研究》,2008年第2期,第36—39页。
    14杨玲:《美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16页。
    15严茂丰:《当前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难点与对策》,《公安教育》,2004年第6期,第19页。
    16胡锦涛:《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4日。
    17李步云:《现代法的精神论纲》.《法学》.1997年第6期,第23页。
    18刘波:《当代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分析与理论思考》,学林出版社,2006年。
    19李华:《关于保护公安民警名誉权的思考》,《铁道警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第96—97页。
    [1]张柏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版,第36页。
    [2]刘小荣:《警察权益界说》[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第77—78页。
    [3]张立新:《半年间北京有23名警察被袭击身亡,近期袭警案频发》[N]《北京晚报》,2005年9月27日。
    [4]王海洲:《警察伤亡充率居高不下,警力不足工作量大是主因》,《中国青年报》,2002年9月18日。
    [5]薛宗兰:《民警执法权益被侵害的现状》[J],《人民公安》,2007年第7期,第2页。
    [6]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民警培训调研组:《当前公安执法环境的现状、成因及对策》,《公安教育》,2005年第12期,第33页。
    [7]《公安部通报2005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负伤情况》,人民网,[EB/OL].http://news.163.com06/0223/10/2AKV9EN60001124T.html/2007-05-16。
    [8]陈嘉: 《给民警“安”一个快乐的心》, 中国警察网,[EB/OL].http://www.Cpd.com.cn/2005-09-23.html.2005-09-23/2007-05-16。
    [9]刘金玲:《论警察正当执法权益及其保障》[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5期,第38页。
    [10]王午鼎:《应增设袭警罪震慑凶顽》,搜狐网,[EB/OL].http://news. Sohu>com/ 2004/03/08/39/news219343945.shtml。
    [11]孙国华,朱景文:《法理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版,第197页。
    [12]谢曼娜:《论警察权益之维护》,《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第37—39页。
    [13]李宗儒:《关于<人民警察法>警察抗命权规定的研究》[J]《公安研究》,2008年第2期,第.36—39页。
    [14]杨玲:《美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6年。
    [15]严茂丰:《当前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公安教育》,2004年第6期,第19页。
    [16]胡锦涛:《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R]2007年10月24日。
    [17]李步云:《现代法的精神论纲》,《法学》,1997年第6期,第23页。
    [18]刘波:《当代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分析与理论思考》[M]学林出版社,2006年。
    [19]李华:《关于保护公安民警名誉权的思考》,《铁道警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第96—9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